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通用11篇)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1

摘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特色化阅读教学,在特色化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听话的基本能力,说话表达的基本能力、特色化阅读的基本能力和写作的基本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平时的特色化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那么如何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提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效果,让特色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良好的习惯,并使其终身受益,形成一种全民特色化阅读的氛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探究出了一些关于建设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方法,与各位同仁共勉。

关键词:情境

兴趣

空间

模式

21世纪以来,教育改革日趋深入,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改革的方向,设计了改革的蓝图。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将特色化阅读能力的提升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的技能,在特色化阅读中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特色化阅读中享受祖国五千年文明史的辉煌之美,陶冶情操和启迪智慧,获得思维的创新和灵魂的净化。小学生的特色化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地位和重大的作用,在特色化阅读中学生慢慢习得特色化阅读的方法,积累了特色化阅读的经验,形成了一种指导自己特色化阅读方法的技能。

一、创设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情境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实际上就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由于被动接受知识,学生身随而心违,就像被无形的枷锁约束着,不自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学习氛围,学生的轻松、愉快无从谈起,更不要说对小学语文有兴趣了。即使那些语文学习好的学生,也是为了分数和升学,把自己当作了记忆工具。这样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出现了我们最不想看到的问题,一部分学习好的,学生在拼命学习,一部分学习差的,却在语文课堂上昏昏欲睡。所以课堂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就是积极努力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好多教师以满腔热情投身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举止优雅,目光亲切,精神饱满,态度和蔼……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留下的阴影,我们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创设一定的教学氛围。

二、培养学生的特色化阅读兴趣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特色化阅读兴趣作为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提升小学生特色化阅读能力作为一项系统的工作来抓,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兴趣对于一个人做某件事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的作用,可见语文特色化阅读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小学生抓起。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和校本特色创设有利于学生特色化阅读情景,在这种情景中提升学生的特色化阅读兴趣。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学习园地中专门开辟出一块特色化阅读专栏,里面张贴介绍有关特色化阅读的内容,在教室墙壁及各个角落创设一定的特色化阅读氛围,让小学生的视觉、听觉、“心”觉全方位参与到这种特色化阅读情境之中,在学生中形成一种特色化阅读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特色化阅读的全新理念,这样惬意的特色化阅读情境的构建是小学生特色化阅读兴趣提升的助推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活动,把特色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专项来抓,让小学生在特色化阅读中感受成长的快乐,达到启智、强能的目的。

三、提供展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空间

教师应教师应充分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从培养学生运用注释和工具书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改善基础性语文课程课堂教学结构,改进基础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结合统编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多向拓展,增大教学容量,加大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具体的拓展途径有:由课文向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由节选段落向原作全文拓展;由课文向同一题材的其他作品拓展;通过指导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拓展;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实现情境的拓展;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中拓展。新课程改革中多次提到,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特色化阅读、引导学生个性化诵读是小学语文特色化阅读课改革的落脚点。实施个性化特色化阅读,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留出足够宽阔的特色化阅读空间,赋予学生选择特色化阅读内容和调换特色化阅读搭档的权利,重视学生个体情感输出,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始终处于良性发展趋势。

四、创建特色化阅读教学的模式

1.课前准备。课前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分析教材隐含的信息。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不同的文章采取不同的教法,做到教有特色;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指导,做到学有特色。对于相同的问题,教师心中有了多元的理解,学生才会有个性的发展。

2.课中点拨。我们要求教师应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主动地、饶有趣味地去读。当学生个体需要一旦被激活,其个性也就充分地得以 发挥,课堂才会出现生成的东西。

3.课后反馈。阅读教学后,教师注重及时反馈,收集处理信息,如阅读卡、读书笔记等,让学生看到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和收获,促进共性发展,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个性进一步得以张扬。

总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再以单独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应该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有助于其终身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教学策略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

参考文献: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2

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并不是指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而是学生、老师、课本之间以对话的方式来展开教学的工作。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对课本缺乏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在研究语文课本上的功夫下的不够深。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1)对课本的钻研意识不够强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习惯依赖参考书来代替自己对课本的研究,所以造成教师会无意之中缺乏自己对课本的创造性解读。

(2)对课本的钻研能力不够。这种情况可以分俩种原因来解释:首先,教师本身缺乏学习和锻炼。由于现在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是身兼数职,可能身上还背负着班主任的重担,也有可能同时带好几个班,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所以教师除了学习学校必须进修的内容之外,平时并不会主动的去学习一些新的内容。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大部分的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没有再得到进一步的上升。其次,就是教师的底蕴不足。语文教师对学生各阶段能力发展要求的模糊认识导致对文本价值认识的不到位。教材文本的解读具有特殊性。只有当教师立足在学生的角度上,才会对课文中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语文这门课程学科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再加上教师缺对课本的主动探究,这些因素对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 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而代替了学生自己对课本的思考。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现象明显增多了,课堂教学也变的热闹起来,但是学生自己与课本的对话的现象却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不爱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对学生来说,阅读是学生自己与课本之间是对话,是学生自己感受和与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思考,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课本的情感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 忽视了对课本中语文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大多数人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所在就是“理解”,觉得只要理解了,就可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其他的文章当中,但是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没有对阅读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我国一直把语文的阅读教学注重在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上,却忽略了让学生要进行及时的积累。所以导致了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上的时间比例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大部分的学生在读完一篇好的文章以后,虽然理解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但就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阐述,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没有真正的得到运用。

4. 对所学到的新教学方法无法利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方法好处有很多,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大胆创新。于是,在现在的教师观念当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采用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如果不讨论,就体现不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不管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讨论的时间是否充足,只要教师一说,学生就会立即的展开讨论,迅速的进入到合作的学习状态当中。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

三、根据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应策略

1. 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产生好奇,才有心思钻研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中去。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好爱,然后通过与教学有关的各种途径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新奇的教学情景,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有效的提问,让学生感悟到课本想要表达的真正内容

(1)提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平均的学习的水平来进行提问,同时也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的重点。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显示出本篇课文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才会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

(2)要提高学生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思考,能够促进学生的想问题的思维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学生的思维上,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

(3)提问的问题目的要明确。提问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客观完成教学目标,提问时主要是为了能够训练学生能够发现重点和突破难点,在一篇课文的提问设计上,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逐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提出的问题要抓住重点。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都是名家名篇,在每一篇的课文当中都有它自己的语言逻辑和语言形式,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课文中的每一个语言段落,结构进行提问,如果每个阶段都要提问,只会堵塞学生的思维,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耗时多、收效低的局面。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懂得抓住语例的主要关键点进行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以点带面,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迸发。

3. 巧用评价的教学方式来激活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用评价激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是实施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也是教学课堂中的润滑剂。这种方法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对学生的阅读都起着导向作用。教师在评价中不同的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注意紧紧的掌握这种法宝,要学会利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来进行巧妙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建立出一种奇妙的教学情景,要让课堂评价的这种激励方式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小结

总而言之,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上主要就是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体验,要学会利用课堂这一主渠道,要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素养的关键所在。但如何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上实现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让阅读在教学中变得有意义?通过结合现在总体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出了一些针对这些问题的策略,以此来不断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篇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一、前言

什么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并不是指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而是学生、老师、课本之间以对话的方式来展开教学的工作。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学习。

二、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课本缺乏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所以在研究语文课本上的功夫下的不够深。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1)对课本的钻研意识不够强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习惯依赖参考书来代替自己对课本的研究,所以造成教师会无意之中缺乏自己对课本的创造性解读。

(2)对课本的钻研能力不够。这种情况可以分俩种原因来解释:首先,教师本身缺乏学习和锻炼。由于现在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是身兼数职,可能身上还背负着班主任的重担,也有可能同时带好几个班,所以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忙于事务性的工作。所以教师除了学习学校必须进修的内容之外,平时并不会主动的去学习一些新的内容。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大部分的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没有再得到进一步的上升。其次,就是教师的底蕴不足。语文教师对学生各阶段能力发展要求的模糊认识导致对文本价值认识的不到位。教材文本的解读具有特殊性。只有当教师立足在学生的角度上,才会对课文中的价值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语文这门课程学科本身就具有模糊性,再加上教师缺对课本的主动探究,这些因素对语文阅读的教学工作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以自己的思考和经验而代替了学生自己对课本的思考。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现象明显增多了,课堂教学也变的热闹起来,但是学生自己与课本的对话的现象却少之又少,这种现象导致学生不爱主动的学习和探索。

对学生来说,阅读是学生自己与课本之间是对话,是学生自己感受和与作者情感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思考,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可以在课本的情感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忽视了对课本中语文的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误解,大多数人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所在就是“理解”,觉得只要理解了,就可能自然而然地运用到其他的文章当中,但是被忽略的一点就是,没有对阅读进行一点一滴的积累。我国一直把语文的阅读教学注重在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上,却忽略了让学生要进行及时的积累。所以导致了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上的时间比例出现了严重不平衡的状态。大部分的学生在读完一篇好的文章以后,虽然理解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但就是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阐述,导致学生对语文阅读理解没有真正的得到运用。

4.对所学到的新教学方法无法利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都提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方法好处有很多,可以让学生互相讨论,大胆创新。于是,在现在的教师观念当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得采用小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如果不讨论,就体现不出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所以教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不管讨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讨论的时间是否充足,只要教师一说,学生就会立即的展开讨论,迅速的进入到合作的学习状态当中。但是这种学习方式既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影响了学习,没有真正地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

三、根据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应策略

1.创设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产生好奇,才有心思钻研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当中去。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大部分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好爱,然后通过与教学有关的各种途径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新奇的教学情景,要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有效的提问,让学生感悟到课本想要表达的真正内容

(1)提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当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平均的学习的水平来进行提问,同时也要注意提出的问题要符合教学的重点。同时教师在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显示出本篇课文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才会对教师所提的问题感兴趣。

(2)要提高学生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真正地激发学生思考,能够促进学生的想问题的思维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不能轻易地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学生的思维上,只要学生说出的答案没有原则性的错误,都应该予以肯定。

(3)提问的问题目的要明确。提问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客观完成教学目标,提问时主要是为了能够训练学生能够发现重点和突破难点,在一篇课文的提问设计上,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方向,这样有助于学生能够逐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提出的问题要抓住重点。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有很多都是名家名篇,在每一篇的课文当中都有它自己的语言逻辑和语言形式,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对课文中的每一个语言段落,结构进行提问,如果每个阶段都要提问,只会堵塞学生的思维,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耗时多、收效低的局面。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懂得抓住语例的主要关键点进行提问,要做到有的放矢,以点带面,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想象空间,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才会迸发。

3.巧用评价的教学方式来激活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用评价激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是实施阅读教学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也是教学课堂中的润滑剂。这种方法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对学生的阅读都起着导向作用。教师在评价中不同的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要注意紧紧的掌握这种法宝,要学会利用课堂中所学的内容来进行巧妙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建立出一种奇妙的教学情景,要让课堂评价的这种激励方式发挥出其独特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四、小结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4

---浅谈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开展策略

孙吴县第一小学王静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渊源,尊重世界各国的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丰富营养。而小学一、二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当前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些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内容,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巩固和提高阅读效果。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聚焦于“喜欢”和“能读”上。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地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里,我就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几种方法谈谈自己的薄见!

一、抓住孩子心理特点,激发阅读兴趣。

面对刚入学的学生,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认识的字也不多,如果就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样老师就要好好地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采取形式多样的阅读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了解学生感兴趣的是哪些读物,作到心中有数,低年级的老师此时充当的角色便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起阅读,不但要“引”,而且要“激发”孩子内心的感受,让他们尝到阅读的快乐,我一般采取了以下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我就利用每周的读书课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看到老师讲得有趣,也会耳濡目染,学生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地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而且,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种学习课外阅读的方法之一。

2、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12生肖的故事,最后我说:为什么老鼠要排在第一位了,它那么小,还怕猫,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地说,想要知道答案,《十二生肖的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老师平常发给他们的拼音版的故事阅读,孩子们便拿出来可津津有味地读了。

3、表演生趣——体会人物情感。

当学生阅读一些寓言或神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利用口语课的时间,来进行表演训练,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表演的能力,也促使孩子认真阅读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样子,孩子的模仿的能力很强,《格林童话》是我给孩子们讲得最多的,童话故事能给低年级的孩子充分的幻想,让他们在动人的故事中获得美与丑,是与非的学习。记得我讲《猫和老鼠》时,学生演三次猫偷吃猪油的情景还记忆犹新,孩子们演得惟妙惟肖,最后连好朋友老鼠也没逃脱它的嘴,在一阵阵笑声中孩子们快乐极了,也尝到了书籍带给他们的欢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1.读书晒娃活动。花香怡人神,书香沁人心。孙吴县第一小学一年组的教师为了让阅读走进每个人的心中,为了点燃学生和家长的阅读激情,3月28日正式启动了“读破万卷书,雕琢金色童年”阅读习惯养成60天计划读书晒娃活动!这次活动在校领导的引领下,在四位语文教师的精心筹备中,在所有家长的配合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了。看到朋友圈中孩子们一张张专注的读书照片,仿佛看到了春光下茁壮成长的幼苗......2.“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更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天晚上孩子和家长共读一本课外书,并通过微信阅读交流群分享阅读的快乐,一段段铜铃般的语音让家长见证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

3.开设阅读指导课。每个周四的阅读课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这一刻“流动小书箱”将漂流到每一间教室,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畅游在书海中,在有趣的阅读课中,他们不仅了解了很多课外知识,而且提高了识字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开展“好书漂流”活动。通过朋友圈家长晒书图片,让孩子们互相选择借阅。哈哈!这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孩子们读着借来书别有一番滋味啊!

三、课内课外相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冲动,老师可以利用课堂上的有效时间渗透一些读书的方法,针对低年级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乐于接受的方法。

1、指导学生唱游地读。当我们教一些朗朗上口的课文时,如《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就可以指导学生唱游地读,还有一些诗词也可以用此种方法,让他们记得牢。

2、当遇到日积月累的句子时,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来激发他们背诵。

3、课堂上教学生读读,画画,还可以在日记本上写写你喜欢哪那个人物或动物。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5

第三阶段成果报告

课题组:詹丹

实验研究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幼儿对于早期阅读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在本阶段的研究,我主要是就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的科学化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工作历时半年,其间也取得了不错成果,以下就是我对于这一阶段的研究所做的总结:

一、幼儿早期阅读存在的误区

首先,过于强调“识字”。识字并不是幼儿早期阅读的唯一内容,认为“早期阅读就是提前识字和认字”的观点,除了受我国对“文字”和“神童”崇拜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外,还与早期阅读的错误认识有直接关系。②早期阅读教育的目的是在培养幼儿欣赏、讲述和朗诵等多种能力的文学活动中,让幼儿了解一些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增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文学活动的多元价值功能。其次,必须认清早期阅读和幼儿的潜能开发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等关系。早期阅读的实质价值并不在于对幼儿潜能的激励,而在于幼儿通过早期阅读获得的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并能因此而终身受益。再次,除了认识上存在的误区造成的问题之外,在幼儿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幼儿早教育成人化倾向比较严重,对幼儿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忽视了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寓教于游戏活动的幼儿教育原则:只重视智力开发和智力因素的培养,片面强调记忆,而忽视体质和品德的多方面健康发展。

为了使幼儿早期教育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这些无论是在理论认识上还是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都需要予以纠正。尤其是实践中存在的错误做法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波及一生。教育工作者在幼儿阅读教育中采取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们对早期阅读问题的认识。可见,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孩子至关重要,而且还有助于纠正教育者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的偏差。

二、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的方法

心理语言学家肯尼思.S.古德曼指出:“阅读是一种选择过程,阅读是一种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只要真正明白了阅读活动的内涵后就会灵活地安排了。阅读和教学活动的特征决定了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可以选择的方式因人而异并且多元化,如何将这些方式整合至最佳状态才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认为在幼儿早期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第一、营造多姿多彩的阅读环境以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从咿呀学语开始,孩子就对周围色彩鲜艳,画面形象生动的图书具有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在色彩感知、事物辨认、语言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长进,对图书的阅读兴趣也会与日俱增。

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给孩子们一个多元、开放的空间,为他们提供自主阅读的条件。可以在教室为幼儿创设图书角或图书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供各种各样、内容丰富的幼儿读物,这些读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同时应注重读物的趣味性、戏剧性、文学性,并定期更换读物。阅读内容通过看图编故事、木偶表演、创编故事等形式表现,在讲评时给幼儿表演的时间,培养幼儿勇于在集体中表演的大胆性格,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明亮的图书室也是吸引孩子的地方,因为图书室的图书种类更加繁多。在图书室的墙上可贴上有趣的图片,引导幼儿养成看完书后把书放回原处、不折书、不抢书、不撕书、不在书上乱涂乱画等良好的习惯。另外,教室的墙面也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在墙面上设置一些有趣的内容,以激发幼儿感知认识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有利于对孩子阅读的兴趣地培养。对幼儿可以自己阅读的图书,可以让他们自主选择是自己阅读、和同伴一起阅读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欣赏书中有趣的故事。其次,要给孩子充足、自由的阅读时间。除了在教学中开展定期的阅读活动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某些定时的和不定时的时间,例如,在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孩子放学之后离开学校之前,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

第二、倡导亲子共读

早期阅读教育是一种社会系统工程,家长对孩子自主阅读能力的成长承担着很重要的职责。幼儿教育工作者通过和家长不断交流,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早期阅读观念,激励和帮助儿童获得良好的阅读教育。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共读,包括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建立一个充满阅读信息的环境;二是家长需要注意给孩子购买有趣的有益的图画书和其他阅读材料,让孩子产生良好的阅读动机;三是和孩子一起阅读图书建立良好的阅读常规;四是在阅读过程中给孩子恰当的指导,帮助孩子逐渐学会阅读图书的内容。可以说,在亲子共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是喜欢阅读并且会不断独立阅读的人,这样的阅读者是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三、结论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6

峡口镇中心小学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精神,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坚持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师生的体育文化,促进了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课堂教学和业余训练结合,全面提升教学、训练质量。现将我校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峡口镇中心小学现有7个教学班,学生总数232余人。学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程。学校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了全体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以上的校园体育活动。坚持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注重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强化体育特色创建。目前我校在田径、巴山舞、健身操、民族传统体育“莲湘”等项目建设上已初显特色。

二、基本做法

(一)健全组织与制度,保障特色创建工作。

学校成立了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负总责,领导班子、体育组、各班主任及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分工明确,职责落实。领导小组不定时对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学校体育教学。

我校现有专职体育教师1名,兼职体育教师3人,为了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学校经常专门组织集体教研活动,学习体育教材的新大纲,探究国家对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等等,为增强他们的业务指导,在学校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依然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外出拓宽视野、参观学习并积极组织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比赛活动。近年来,学校着重抓了以下工作,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规范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1、高度重视教研组工作,较好地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本学期学校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四人,形成了良好的学校体育团队。在教学中,我们的体育教师能注重学习落实“课标”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反思,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效率稳步提升。

2、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规范体育教学工作。在教学中,全体专职体育教师能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备课,上好每节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逐步让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

3、多次请体育行家来校指导体育学科教学工作,请了县教育局教研员来我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与指导活动,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4、常抓不懈,推动“两操一课活动”有序开展。学生每天做眼保键操两遍,上下午各一次;大课间40分钟,分冬夏不同时间安排不一样的活动内容冬季以长跑为主,夏季以健身操、莲湘操、巴山舞为主。由体育教师、班主任及科任老师协调组织,保证两操一活动落到实处并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

5、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工作。《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做好制定计划、宣传教育、日常锻炼、数据测试与上报等工作。

(三)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彰显体育特色学校。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施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彰显体育特色,促进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学校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重基础,抓好体育常规工作。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按要求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并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授课,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学校不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体育课时间。我们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制定好学期的工作计划,设计出每节课授课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达成的教学目标、使用的教学手段、器材等。我校坚持每天上午8:40—8:50和下午2:50—3:00为眼保健操时间,上午9:40—10:20为大课间时间,下午3:50—4:10为学生体育自由活动和课外活动时间,保证了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我校每学期都举行体育艺术节,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学校还组织各种活动来激励学生的体育和学习兴趣,如:跳绳、拔河、兵乓球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全校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2、重过程,以社团促兴趣。学校体育训练工作常年不解。有田径队、乒乓球队、连湘、体操等等,训练工作做到既抓平时,又抓假期;既分散,又集中;既抓课堂,又抓课外。保证学生每天训练时间不少于1小时;各社团活动坚持常年活动,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过程有成果,活动形式多样,活动效果显著。

3、重活动,培育体育优秀人才。

抓体育比赛活动,促进全面提高。数年来,我校除每年举办春、秋季两次运动会外,还有计划地组织全校学生开展小型多样的趣味体育比赛。并以“体育、艺术2+1”为载体全面开展“大家跳、大家唱”活动。每年冬季还举行长跑运动。一年来,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开展了乒乓球、篮球、跳绳、健身操、巴山舞和莲湘操等比赛。通过一系列的比赛活动,张扬了学生个性,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4、重展示,办好体育文化艺术节。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体育艺术节活动,通过体育节组织开展了各种体育锻炼、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体育宣传等内容,既丰富了师生的体育文化生活,同时又吸引众多学生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四)天道酬勤,喜结硕果

通过体育特色学校的创建,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了体育训练水平。我校体育教师和学生在县运会比赛中均取得可喜成绩。在2012年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在2013年球类运动会中获男子组第六名,在2014年田径运动会中我校获团体第五名,并且有一人打破县记录,两人获亚军,六人获得前八名。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7

一、用好教材, 拓宽阅读领域

在教学中既要着眼于课内又要适时地向课外延伸。在学生学习教材时, 有意识地拓宽其视野, 从文章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方面作渲染, 使学生学完课文有“意犹未尽”的感受, 产生课外阅读的愿望。比如:在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 从讲主人公法布尔的童年趣事导入, 既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又激起了学生探究法布尔的浓厚兴趣, 这时, 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昆虫记》作为课外读物。

二、精选读物, 激发阅读兴趣

我们要让学生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教会学生一种阅读的本领。

1. 认真推荐学生合适的读物

低年级学生着重阅读故事书和科幻小说等, 侧重培养想象能力, 可选择推荐寓言故事、短篇童话、儿歌、童谣和古诗类书籍;中年级学生着重阅读少儿故事和科技常识等, 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 可选择故事类、想象世界、写作起步类书籍;高年级学生着重阅读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 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 可选择中外名著、科幻、动物世界等书籍。这样,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点到面, 既有阶段性, 又保持连贯性, 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 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2. 引导选择贴近生活的书籍

向小学生推荐读物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以使学生走近生活, 增强与时共进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比如说可以推荐小学生订阅《探索地理》、《快乐童话》等, 以及各种科幻小说、童话故事、传记、名人励志故事、百科全书、英雄人物故事等。

3. 鼓励精读经典名著

激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 尤其多读名家名作, 经典书籍。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书籍, 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 拓宽视野, 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 提高写作能力,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三、指导方法, 促进有效阅读

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如掌握朗读、默读、选读和精读等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边读、边想、边批注, 逐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同时, 可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做到读写结合。读书笔记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低年级以摘抄型为主;中年级以提纲型和模仿为主, 可写简单的读后感;高年级以感想型为主, 鼓励创造型写作, 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就会促进有效阅读。

四、注重交流, 开展多种活动

1. 课外阅读成果交流活动。

首先, 举行各种学生喜欢的读书活动。如:讲故事比赛、古诗词 (儿歌) 朗诵会、即兴作文比赛、智力问答、成语接龙等, 让学生将课外阅读中所汲取的知识说出来, 写出来, 展示出来, 使一次次丰富多彩的活动转化为一股股催动学生读书的动力, 在这其中让学生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

2. 开展一系列的阅读活动。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以后, 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 同时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的反馈信息, 学校可开展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使者”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 同时建立博客圈、读书论坛等,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读书收获, 阅读成果在网上展示交流, 做到资源共享。在学校的宣传栏、教室的黑板报、墙报中, 设“采蜜本”“知识角”等栏目, 以利于学生交流学习。

五、营造氛围, 养成自读习惯

1. 学校建立图书室, 班级建立图书架, 鼓励学生广泛借阅。

学校既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教师要注意适当地减少书面练习作业, 增加阅读作业, 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

2. 教师示范朗读, 感染学生自主阅读。

例如:晨诵课,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有关书籍的精彩段落, 把孩子们带入一个或有趣, 或奇特, 或惊险, 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世界里, 正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 教师却戛然而止, 告诉孩子:“欲知后事, 请自读原文。”这样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主动阅读, 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 倡议亲子共读, 共享读书乐趣。

学校开设家长学校, 讲解亲子共读的意义, 转变教育理念。学校可向每个家庭每位家长发出亲子共读的倡议, 建议家长参与孩子的读书生活, 树立读书榜样, 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

六、读写综合, 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学习是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手段。每月利用一至二节语文课开展一个专题性的读写活动, 形成读写一体的综合语文实践活动。 (1) 选定主题。主题应具有吸引力、教育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2) 制定目标。根据教学目标, 制定读写训练目标, 保证活动富有实效。 (3) 过程有序。围绕目标, 科学设计融合听说读写 (以读写为重点) 的综合语言实践活动过程。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8

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步伐的逐步加快,教育的个性化和办学的特色化已成为我国办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中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作为农村乡镇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有着学生美术基础师资、校园硬件设施等方面的弱势,因此,农村学校更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

陈旧的教学观念大多都是让学生死学硬背,往往使得学生成了被动的学习者。机械的、灌输式的学习使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下滑、厌学。而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总会在各个学习领域不甘落后,其原因是他们相信自己有最优秀的一面,自信使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兴趣,主动参与,无形中得到了全面的培养。作为农村美术教师,我认为更应该让特色教学引领孩子快乐成长,因此我做了如下思考。

一、合理选择特色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的特色教育必须要在整体改革思想的统领下选择好突破口。要凭借学校自身优势,依托地域特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丰富和发展学校的特色教育项目。任何学校,无论规模大小,历史长短总会有独特的优势。如果认真挖掘,通过拓展、提升的过程,使其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能成为学校独特的办学项目。比如: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教育强调教育的“三维度”,其中特别提到了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往往是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的。蔡元培也极力主张“教育上应特别注重美育”。因此,农村学校可以根据特有的地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家乡丰富的生活习俗等优势,以及小学生乐于用画笔再现感兴趣的事物的特点,选择以卡通画、中国画、剪纸等形式为主的美术特色教学项目。都说“美”源于生活,那么农村的孩子们每天都会走进大自然这个美的课堂,这是城里孩子可望而不可及的。春的翠绿,夏的多彩,秋的金黄,冬的洁白不都是大自然给农村孩子们广阔的创作空间吗?因此,农村学校要充分利用独特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健全人格。

二、以课堂教学为依托,创新教学特色

要让学校的教学有特色,最主要的就是“教”的特色,是要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教师不但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还要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途经对学生进行教育,更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我校特色教学主要尝试民主、平等化原则下的“质疑——讨论——体验”模式;个性化原则下的“选择——创作——表现”模式;实践原则下的“互动——合作——创新”等新型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更生动、活跃,师生关系更融洽。另外,有些无论什么版本的美术教材都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学校。如:我校现行的教材中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南方学校开展,所以我校适当引用中国画等内容进行补充。因为国画以及一些地方课程资源的教学内容需要一气呵成,一节课的时间往往不能完成,所以我校探索尝试大课堂教学,这样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休息时间学生可以自由交流、相互学习,这就使学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尽情地改进、创作,使得他们的作品不再半途而废,每次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三、让校园投射特色文化,给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

校园文化的形成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关键,学校特色应是文化的、内涵的、重视品质的,是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淀下才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要从整体上体现出学校所追求的特色目标和重点突破的特色项目,让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受到校园文化的感染。我校针对美术特色教育的校园环境进行布置,结合各种节日、活动,充分利用校园墙壁宣传学生特色学习成果。每个班级的建设也都以学校美术特色为方向办出自己的风格,让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轻松、愉悦,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把特色教学延伸到社会,形成规模

特色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只是学校的事情,还要与家庭、社会的教育很好地结合,所以学校要积极地将特色教育推向社会,使之在历练的过程中形成规模,力争让每个家长都感到孩子更爱学习,更喜欢学校独特的教育形式。我校组织孩子们积极参加各种社团艺术活动,展现特长,让家长们都能将孩子艺术教育的成果作为自己的骄傲,当家长们将孩子的作品(美术作品、剪纸、手抄报等)挂在墙上时,或有的学生参加市选送的美术作品或现场美术比赛获奖,就体现了学校特色教学的成功,也就成为了吸引学生、吸引家长的特色学校,当社会都认同了学校特色教育时,自然就形成了地域影响力,特色教育也就真正形成了规模。

前段时间,我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记述》,文献中习总书记对青少年儿童提出了“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希望,不正是要求学校要“教”出特色,学生要“学”出特长,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吗?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更要求我们做到全面发展,全面培养。所以特色教育只有以人为本,办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增强学校活力,才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激励教师去创新。作为农村教师才能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改革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另辟蹊径。但学校特色建设不能只局限于一种孤立的特色项目,要适合不同差异的学生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特长出发,注意方式方法,争取做到因材教,让特色教学与学校其他学科教学相渗透,相互促动,做好德、智、体、美的全面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教学中让特色教学引领孩子们快乐的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学校特色教育最重要也是最终的目的。

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篇9

(215535)江苏省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

徐月明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读书的过程是孩子认识人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许多事实证明,在童年时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就强化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新一轮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则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小学生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语文课堂教学向校外延伸。学生的课内阅读不可少,但是,真正的源泉来自于课外,因此,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势在必行。然而,在电视、电子游戏和网络构筑的声光世界中,在课改背景下当代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究竟怎样呢?根据语文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对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各年级的全体学生、部分家庭和部分教师进行较广泛的调查,调查重点着眼于小学语文课改背景下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通过这项调查,了解了目前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方法,以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进一步重视。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呢?

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够浓厚。兴趣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也是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动力。无论从喜欢阅读的人数,还是从阅读的动机看,小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但是不够浓厚。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关键是因为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他们认为,课余时间看课外书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很少去鼓励学生看一些有益的书籍。这样的理念也直接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方法无用武之处。反之,也影响语文教学学生思路狭窄,难以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内容。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还有的原因则是没有认识

第1页

到读书的真正好处,缺乏有益的书籍,没有潜心读书的时间,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等。而调查中也发现,学生之所以对课外阅读有一点兴趣,主要是由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因为小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非常想了解周围的事物。

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量少面窄。可以说,大部分孩子是读教科书长大的。除此之外,无非是《语文补充阅读》,家中订阅的报刊和藏书,向学校图书馆和他人借阅的。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拥有的阅读材料更加有限。家长投资买的书,无非是些学习参考书、优秀作文选,真正的文学书、经典名著只局限于部分家庭才有。调查中发现,低年级以色彩亮丽的各种图画书为主,到高年级,则是包罗万象的以文字类为主的课外读物。学生的阅读对象初步呈多样化的状态。我在学校五年级194位学生中做了一次:“你最喜欢读哪一类书?”的问卷调查。选择 A、艺术类的占11.34 %;选择B、文学类的占32.47;选择C、娱乐类的占12.37%;选择D、辅导类的占17.01%;选择E、科普类的占21.64%;选择F、漫画类的占43.2%。调查中可见,学生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存在偏食行为,错误地认为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娱乐和消遣。致使有43.2%的学生在课外读物的类型选择了漫画类。学生喜欢看的卡通型的漫画书,娱乐性的动画书,还有机器猫、脑筋急转弯等根本没什么意义,纯粹是在浪费孩子们宝贵的时间,而高档次、高质量的文学名著,有借鉴作用的历史书,指导实践的科普书学生涉猎的反而很少。有些学生家长,因为没有经验,因而在择书时非常盲目,选择的书目单一;有的盲目听取孩子的建议,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有的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

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缺乏科学性。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当中去。因此,虽然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和数量,但是收效甚微。有的应该精读的书籍不会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书籍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另外,很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诵、摘录等帮助积累的手段,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

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效不够明显。由于小学生对语文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课外阅读时盲目择书,阅读内容不够丰富多采,学生课外阅读时不会针对不同的阅读对象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味地平均用力,造成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高耗低效的局面。

二、关于农村小学开展课外阅读的几点建议

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的一生发展。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黄金”

第2页

季节,引导他们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就能为将来积蓄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让学生多读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健康有益的书、多背诵一些优秀古今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和语言积累,开阔视野、发展思维,提高其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读书应该成为每一个孩子的需要,成为优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语文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读书好”;引导学生“好读书”;达到人人“读好书”的境界。结合本次课外阅读的调查,就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1、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习惯是动作的自动化。动作在向习惯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动力的支持,这动力主要是成功的体验,主要是成功的体验所带给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时,不搞硬性规定,而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故事会、演讲比赛,定期组织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竞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另外,阅读兴趣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学校创设学生阅读的条件,同时也需要社会大环境的支持,需要家庭阅读环境的支持。

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提高,并初步具有了经常性阅读的习惯。阅读兴趣的提高与经常性阅读习惯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大大改善了部分学生的精神状态,因为广泛的课外阅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审美品质,增强了他们的基础学力,使他们获得了自信。

2、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用新课标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课堂上教师要少讲多读,注意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师要善于用好教材,带领学生就课文涉及到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延伸拓展,课前鼓励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课后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课文有方向性的选择读物。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

3、要保证给学生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教师布置的作业要精当,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课外阅读的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以上,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年级特点教师要合理安排。要把课外阅读的时间纳入家庭作业总时间数,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负担;将课外阅读的时间渗透进学校,每周有一次中午时间安排课外阅读指导(一个小时)。

4、教师首先要勤于读书。了解目前适合青少年的读物杂志等,了解儿童作家的近

第3页

期作品,可在班级推荐或在校园网上推荐。在推荐课外读物时应加强与课内读物的联系,设立班级图书角,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室,开发校园网上图书馆,订阅公开发行的少儿杂志、报纸,开通多种渠道让孩子有书可读。

5、要减少课外阅读的功利目的。其实人天生就是爱看书的,只是我们过多地增加了功利目的,才使得读书变成了“苦差使”。在阅读初期,应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让孩子有成功的满足的感受,不应强调做多少摘抄,写多少读书笔记,可举行“读书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可成立“读书社团”由专门老师指导。通过组织学生观赏名片了解世界名著,通过教师朗读节选作品了解全部作品,通过教师讲故事激发孩子阅读的欲望。每周开设一堂“阅读欣赏课”或“佳作欣赏课”,提高孩子的文学修养,开展“一句话新闻演讲活动”;古诗文诵读活动;开展“经典精读”活动;编辑《班级周报》……在活动中检查孩子阅读情况。

6、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建立“大语文”教育观。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意义和影响,让家长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课外阅读的积累。鼓励家长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投资,建立家庭图书库,督促孩子完成相应的读书任务,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读书,形成“书香”的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

三、不断深化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仔细观察农村小学生阅览时可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连环画书受欢迎,文学书籍前无人问津,而且手持连环画册的学生有90%只翻阅画面不看文字(哪怕是几行字),三分钟一换,五分钟一调。三至五年级的孩子熟悉“数码宝贝”、“小燕子”,不知道刘少奇是谁,不晓得赖宁是何人,分不清天文、地理、历史……由此,对课外阅读进行合理引导已势在必行。课外阅读对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呢?

1、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4页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推荐图书要加深教师对书的感受,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当然教师绝不能忽视推荐方式的机动性,据其要求和内容而言:A、推荐方式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推荐和内容的介绍。例如,给五年级学生上课外阅读的时候,就给他们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故事内容。B、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方式的机动性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C、教师在推荐过程中,应用必要的指导和技巧。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总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他们往住想了解自己的老师在他们这个年龄时是如何学习的。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利用时机和学生谈谈自己儿时的学习,为学生树立学生的榜样。美国全国阅读方法研究协会某一校长,就曾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进行教学实验:她一有空就呆在教室里,把自己喜爱的书推荐给学生。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学校的学生早已行动起来,从图书馆中找到这些书并借出,劲头十足地读起来。这位校长给学生强烈而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这一实例就能说明教师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3)、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第5页

(4)、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

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如阅览室、静谧的林院等都是很好的阅读环境。

2、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当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的有效性。(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三顾茅庐》就可指导学生读《三国演义》,学了《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总之,要协调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让学生花费一定时间进行阅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教师的指导重点要统一,方式要灵活

课外阅读是不在教师直接帮助下的阅读,所以教师的工作重点要放在对学生阅读态度、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这一点对全体学生要统一。

因学生情趣不一,自学时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指导方式也要随之而变。如:可以个别指导,可以集体指导,开展讨论会,交流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体会、评论等。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

第6页

读能力。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篇10

试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开展的问题,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2)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意义;(3)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策略.

作 者:金佰群  作者单位: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江苏・南通,226422 刊 名:科教导刊 英文刊名:THE GUIDE OF SCIENCE & EDUCATION 年,卷(期):2010 “”(3) 分类号:G623.2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有效开展  

开展小学特色化阅读教学的研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重要性;方法

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年纪还小,只能阅读一些基础简单的书籍,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小进行阅读训练,多积累,才能在今后的写作课中如鱼得水。阅读课的效果不仅可以体现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多读书,拓展知识面,成为学识渊博的人才。然而目前很多教育者仍然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没有关注拓展阅读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是学生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开展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要从阅读中去慢慢积累。对于小学生来说,刚开始阅读教学会是困难重重,学生们的理解能力较弱,只能阅读一些最基本的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可以用拓展阅读来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多多积累语言知识。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读书量,积累更多的知识。

2、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语言积累较为薄弱,而写作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写作时有词可用,学生平时都会通过阅读来增加语言积累。而拓展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由课本引出其他更丰富的书籍,可以快速帮助学生接触各类优秀的语言表达,尽早熟悉语言技巧,并且可以熟练使用。这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拓展阅读是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阅读,这本身就是从课本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更多知识的过程。小学生是充满着好奇心的,但是由于知识储备太少,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类疑问,拓展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在课本外找到解答。这一过程可以使得学生认识到学习的乐趣,自己寻求答案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开展方法

1、围绕文本拓展阅读。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委会精心挑选的,除了本身具有深厚内涵外,还具有很大的延伸空间。因此从课本内容为出发点,向外延伸,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存在很多可发散点的。

2、从障碍点上拓展。因为小学生年纪尚浅,知识储备薄弱,在课文理解上会有很多问题。在这种时候,老师不能将繁琐难懂的知识强行塞给学生,而是应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自己去探索、发现、解惑。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边文章中,有一句“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很难理解,这时老师可以提供拓展阅读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当时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旧社会的罪恶、反动派的黑暗,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从发展点上拓展。阅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尤其是故事性的文章,带有情节发展,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想像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开动大脑,多思考。例如在《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文中的“我”和闰土相识、相知、相交,后来又依依不舍地分开,再见面已经是三十年之后的事了。讲到这里,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去想象他们再相见时的情景,大家相互交流,最后把《故乡》中两人再次相见的描写展示给大家,让大家对比看看,学习长处,拓展思维。

三、营造阅读氛围

1、增大图书馆藏书量。为了方便学生们拓展阅读的图书需求量,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们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来图书馆查阅,不仅方便而且可以及时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硬件设施是学生拓展阅读必须的条件,学生有了兴趣还能找到想要的书籍才能真正地起到拓展学生阅读范围的效果。

2、课外阅读课。新课改后,学校都对传统教学进行了整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加了阅读课程,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这也是为了满足终身学习社会的需要。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只靠课内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更多的阅读量来充实自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为了拓展阅读的开展,学校要开设课外阅读课程,为学生提供各类阅读资料,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丰富自我。

四、阅读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动力

1、读书交流活动。拓展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学生只是自己埋头苦读,不去思考,不去与家长、同学、老师交流,其效果甚微。因此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最大化拓展阅读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习他人长处,而且同学之间的交流还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是一种督促方法。读书活动的开展,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激发了拓展阅读的兴趣。

2、读书成果比赛。读书交流活动是一种温和的激励方式,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要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拓展阅读的兴趣和能力,还需要结合一些读书成果比赛,例如讲故事比赛、写作比赛等。通过比赛,可以让同学们向表现好的学生学习,同时还会受到激励,小学生好胜心强,看到其他同学的表现也会督促自己不断拓展阅读,丰富自己,向着好学生靠近,从而实现学生拓展阅读的积极性。

3、评价阅读成果,给予指导。小学生自律能力差,自学能力弱,很多时候还需要老师的指引。拓展阅读也不例外,课本上的知识就已经让学生觉得为难,课外的知识想必是更加复杂。老师要定期给予学生辅导,查看学生们阅读的情况,有问题的加以引导,表现好的给予表扬。激励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同时老师的定期查看也是在督促学生们勤奋努力,不断充实自己,实现拓展阅读的目标。

总之,拓展阅读对于开拓小学生的思维、积累综合语文素养以及培养学习兴趣有着重要作用,学校要积极采取各类方法去引导学生去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我,为中学的语文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乔亚娟.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 2014(85):35-36.

[2] 钱艳丽.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S1).

[3] 吴勇新. 拓展阅读空间享受阅读乐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例谈[J]. 福建教学研究, 2013(9):17-17.

上一篇:学校年检材料下一篇:热电联产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