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代主义摇篮包豪斯设计及其校舍设计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有一种设计可以引领思潮;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空间;甚至在以后的百年岁月中,成为诸多设计师的信仰;包豪斯的发展一共有三个时期,虽然包豪斯作为学校的持续时间不长,却奠定了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础,跟如今的工业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创新打破以往艺术风格,不断地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以人为本,遵循客观自然法则。通过对包豪斯校舍案例的分析,简述了对现代设计所带来的启示与影响。“少即是多”等理念不断渗透,许多品牌开始创新,更关注产品本身,化繁为简。这种创新精神将会鼓舞我们创作出更好的现代化设计,科技和艺术会更好地融合,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理念;包豪斯校舍;现代设计;

2019年,魏玛包豪斯百年校庆。包豪斯成了设计圈当仁不让的高频词,不仅占据了铺天盖地的媒体版面,更成为世界各地众多专题性策展和博物馆的主角。1919年为了定义下一个时代的艺术,德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国建立了一个包豪斯学院,培养现代建筑与设计人才的学校。我们经常在建筑、工业等设计领域接触到包豪斯一词。但德语本身没有这个词,是由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创造性的由德文Hausbau(房屋建筑)的进行倒置演绎而来的词汇。Bau代表建造,Haus表示房屋。包豪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诸多艰难,虽然作为学院包豪斯仅仅存在了14年,却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把艺术从需要仰视的宝座上,拉到了与大众紧密相连的生产消费中,而且给设计师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第一阶段(1919—1925年),魏玛时期

当我们想探索包豪斯设计的源头,德国的魏玛时期是不可跳过的环节。而提起现代主义,会让人联想到包豪斯;而说到包豪斯,则会提起一个重要的人物—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创立包豪斯学校的之前,他曾经应征入伍,但战争的残酷让他重新思考,“使命感”是什么?直到它被迫躺在战争的废墟中得到了答案:如何使用技术,使世界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而不是以一种破坏性方式。为此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在“一战”硝烟才刚刚散去,这所城市的市民都渴望寻找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格罗皮乌斯认为战后德国重建最需要的是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在与政府提议沟通后,便创立了大名鼎鼎的“包豪斯学校”。

格罗皮乌斯坚持自己的设计观念,将魏玛工艺学校与魏玛艺术学院两个学校合并,他认为技术与艺术不应该存在壁垒。并团结艺术家、设计师、工业技术人员与手工匠师共同创造出功能与产品美学并存的生活常用品、工业制品、房屋。形成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制度。在该时期,格罗皮乌斯任校长,开启培育了一批20世纪设计家和建筑师。

(二)第二阶段(1925—1932年),德绍时期

1923年,在右翼势力打压下,包豪斯遭受诋毁,举步维艰。1924年,包豪斯学院从魏玛搬到了德绍。采用了设计与制作相结合的“双元制”的教学方法,使设计更符合现实生产的需要。后来当地的一些企业、合作社纷纷融入进来,大量的包豪斯式产品进入了社会公共领域。这种与商业市场的接轨让刺激了包豪斯的创造力进一步发展。在1928年,由汉内斯·梅耶接手校长职务,强调产品生产的成本和功能,让产品更符合生产大批量的产品。然而,这位校长的政治身份,将包豪斯的艺术卷入了政治的暴风眼,使包豪斯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随着政治气氛的进一步恶化,梅耶本人也不得不辞职离任,由密斯·凡·德·罗接手担任校长的职务。

(三)第三阶段(1932—1933年),柏林时期

密斯·凡·德·罗坚毅的性格让他挣扎着把学校从德绍迁到了柏林,全面肃清泛政治的影响,但在纳粹政治的高压下,仅仅坚持了一年。于该年8月包豪斯被迫结束。柏林时期的包豪斯像是一场告别的演出,是包豪斯学校的尾声,但因为师生的离开、移民,这恰巧地把德国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设计试验成果传播到全世界。柏林,包豪斯的设计教育试验带到了大洋彼岸包豪斯学校经历过三任校长,因而也形成了三个非常不同的发展阶段:格罗比乌斯的理想主义、迈耶的共产主义、密斯的实用主义。这一所多次迁徙的学校带来了一个世纪的美学革命,在一段历史的风云巨变中坚持发展。包豪斯精神像是一颗短暂划过夜空却照亮了未来一百年世界设计面貌的彗星。

二、包豪斯的设计理念

这所带有实验色彩的建筑及艺术教育学校,所孕育出简洁、理性、强调功能性的理念,这种风格渗透我们居住的日常环境、产品、平面、纺织品等等。特别是在工业设计方面,开始强调理性的、科学的功能性意识,寻找艺术家和工匠的平衡点。

(一)艺术与设计的统一

艺术与技术是相辅相成的,艺术家和工匠各有长处。艺术与技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而不是一分为二的关系。一个好的艺术作品被成熟的技术所辅助的话,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作者的创作思想,二者没有何者更重要的一说。包豪斯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创办手工作坊,让学生动手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对设计好坏的评价不能以形式美为唯一标准,要考虑在做结构、功能等生产问题,使设计更符合大工业生产批量化、标准化的需要。

(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包豪斯艺术风格的背后,是以人为本精神的表现,包豪斯强调把人作为尺度设计观念上,考虑设计的功能与消费者使用时的体验感之间的差异。功能是需要人性化的,设计的外表是其次的。包豪斯开始了新的视觉语言:在产品结构功能完善的基础上伴随对形式美、附加价值的欣赏。匈牙利建筑师布劳耶,布劳耶设计的钢管家具—瓦西里椅,虽然造型简洁,但是引人注目的是突破性的用带子作为椅面、背部和扶手的支撑,舒适度大大提升。这种充满机械美感的崭新设计形式很快风行世界,成了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之一。

(三)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包豪斯思想强调一切设计要基于实际并高于实际理念进行,例如,设计一座大厦就要考虑实用性与整体美、要符合结构力学法则等,不要刻意追求奇、怪、新。例如,对工程师有着重大意义的设计图纸,需要严谨、清晰、完整的表达清楚,而且每一个数据都必须经过精密、科学的推算,否则可能会产生重大的生产事故。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客观规律、自然法则的基础上,发挥设计的能动作用。用理性的,自然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设计上的内心世界的抒发。设计过程应该发现和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设计目标难点,设计工作需要经过严谨科学地进行推导和验证,必须理性。

三、“包豪斯校舍”为例,探讨现代主义的风格起源

1925年,包豪斯被迫迁移到了德绍。相较于其他城市,德绍是德国的工业中心,很适合包豪斯的发展。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课程和生活,格罗皮乌斯为包豪斯设计了一所校舍。1926年完工的包豪斯校舍,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典范作品。包豪斯校舍面积共一万平方米,由三个部分构成:教学楼、生活用房以及职业学校用房。这个建筑的诞生,为包豪斯吹响了号角,它蕴含的那些设计思想和手法,无论是功能分区,形式追随功能等等,都闪烁着现代主义的光辉,都是我们今天的建筑师一脉相承,延续下来的设计方法。

(一)标准化的美学思想

秦始皇统一货币,书同文车同轨,已经在使用标准这一规律,但是没有提出标准的概念。而包豪斯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提出的最早的标准化、装配式建筑思考。他认为工业化、标准化房屋结构的优化,可以通过在建筑上应用相同的标准合成方法来实现。这种大量的生产方式可以采用来降低建筑的费用,每一个设计形式可以应用标准单位而产生无数的变化。过去经常在脚手架上开展工作,逐渐变得能够远离工地的工厂条件下实施了。并且由于装配式的材料已经出现了,在精确度和规整度方面都要优于天然材料,因此,现代房屋建造正逐步走向工序的流水作业。包豪斯校舍,通过将房屋的结构分为若干部分,使其合理化地建造以及通过工厂大批量的生产。工业化生产的校舍的每一个区域,要求房屋里面的每一个配件—楼板梁、墙板、窗户、门、楼梯以及配件等—都必须在尺度上予以规范。

在技术与艺术中不断地求取平衡,才能将设计与工业生产化挂钩,能结合工厂的机械化流水线的制作。在千禧年之初,大家都有过一个类似的经历:每次换手机就多了一个充电器。随着市场手机的型号越来越多,这给人们也是带来不少的麻烦。后来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消息——制定手机充电器及接口的统一技术标准。通过简化产品品种,能够实行标准化。为保证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零件、部件的使用性,降低产品成本;加快科研成果新工艺和新技术的推广速度;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促进国际技术交流等。

(二)功能决定形式

包豪斯提出的“功能决定形式”的概念为现代工业设计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道家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子曰:“玉卮不当,不如瓦器。”如果一个杯子没有底部不能承载物体,还不如普通的器皿。这说明的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必须满足人们的使用功能的需求。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包豪斯校舍利用新建筑材料和新型结构的优越性能,有效地解决社会生活提出的新的功能需求。包豪斯风格之前的建筑,造型大多复杂而华丽,而且一般会先考虑外观设计,“先外后内”的方法把功能需求强加在建筑的壳子中,而格罗皮乌斯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设计出棱角分明的几何建筑体块构成建筑的外观,设计的思路是“先内后外”。看似非常不规则、不对称的建筑形体,实际上是为了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区,由教学楼、生活用房、四层附属职业学三个部分组成。

特别是在主入口两侧方向的墙体,大片玻璃墙面有效地增加采光面积。在现代建筑空间中以玻璃作装饰面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城市中心的多层活高层的办公建筑。包豪斯校舍创新使用全玻璃幕墙。因为欧洲传统建筑的室内非常昏暗,自然光线很少,为了把大量光照引进室内,解决部分室内照明的问题,这成为当时现代建筑学派在功能方面的主要观点。而且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间朝向走廊,走廊面向阳光并以玻璃环绕。

在总体布局方面,为保证照明和通风,用行列式布局替代传统的周边式布局,并提出对建筑密度应有的控制,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在生活方面,大胆创新地设计了阳台空间,为了方面学生之间的沟通。此外,走廊的空间也被合理应用,走廊两侧设有系列的壁柜用于物品的收纳。而两层的过街楼,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上层是建筑部门和格罗皮乌斯的办公室,下层是包豪斯的管理用房。底部架空,行人车辆可以在此通过。这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主义美学观点,并且论证了功能和美观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邂逅极简主义

包豪斯校舍使用玻璃、钢筋混凝土等材质,建筑结构和建筑材料身上就代表着整体建筑形象美的要素和力量,还原建筑本身的纯粹性,没有一处多余的装饰。同传统的外观建筑相比,它是朴素的,但却是优雅的。整个学校轮廓简洁清晰,以几何线条为基本造型的全新设计风格。主体色调以白色为主,强烈的工业风格。简洁的平屋顶、大片玻璃幕墙、裸露的砖墙、金属质感的灯饰、不加修饰的顶面等,强调不同部分的质感对比,而不是传统建筑般突出色彩的丰富,或像巴洛克风格一样充满夸张的装饰元素。校舍简洁但却注重功能分区,表现了创新现代建筑的设计观念。

建筑过程,家具、家居生活用品等均由师生设计,充满了现代风格的设计感。学校设计的椅子没有任何装潢雕饰,看似普通四方的坐椅,符合机器大批量生产的特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至此,小到水壶大到楼房,格罗皮乌斯让他的学生学会了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表达创作的想法。这种创新、实践、科学教学理念,给我们现代的设计课程带来了许多启示。

四、包豪斯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消费者可能不知道包豪斯的具体定义,分不清它是一种艺术流派还是一所艺术的院校。但他们一定在生活中,从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家居用品摆件等,见到过包豪斯的踪影。例如,美国的极简苹果公司风格,瑞典的北欧宜家风格,或者是日本的质朴无印良品风格。而在设计师看来,他们都是在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上,迸发出新的篇章。

无印良品,一个创始于日本的品牌。在当下,与包豪斯风格碰撞出了火花。比如,包豪斯提倡简洁、冷色调、忠实于原材料,这些在无印良品设计师们的口中也能听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且陷入能源危机。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更倾向于理性消费。田中一光敏锐的洞察到潮流的变化,想追求朴素与简洁,淡化“品牌”。强调功能的实用性;强调用户的体验感。其实田中一光的核心是将现代主义设计日本本土化了,避免为包装而包装,追求商品的核心价值。后来原研哉和深泽直人沿着田中一光的路线,不做过度的设计装饰。成功带领无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创造出属于MUJI的一套哲学。由此一来,无印良品自然就深入人心,逐渐走向世界。

五、用包豪斯创新的精神构筑更美好的未来

包豪斯用设计的力量,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传统转向现代。这个学校、思想、作品,对现代设计提出了重要的指引性方向。我们经常在建筑、家居甚至数码设计领域接触到包豪斯。即便是我们现在再回头去看包豪斯年代的作品,依然看不到“年代感”,像是最近的设计款式,潮流单品,又像经久不衰的设计,简洁耐看。

在过去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平衡设计中形式与功能,找到极繁与极简之间最合适的力度。其实极简或极繁,都是一种美。极简主义强调摆脱多余的物品,只保留必需的东西;“极简”也代表了一种“断舍离”的态度,以简单、秩序感、和谐为特征。而极繁主义则是通过设计,利用色彩、形状、图案、纹理等元素来打造一个夸张的空间。极繁主义在“17-18世纪”和“18世纪20年代”已有迹可循,同时,继承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艺术特点。两者可以说是相互之间鲜明对立的设计趋势,也是在设计界被反复拿来比较的风格。而包豪斯的设计把握好了尺度,集艺术和技术于一身。做到了去繁从简,简而不凡。

包豪斯不仅引领了一时的潮流,也真正开启了一个时代。打破了过往的古典主义装饰的姿态,转向抓本质,塑造了理性的思维方式。包豪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设计语言和风格,“极简主义,理性之上,以人为本”;从包豪斯开始,现代主义设计正式从涓涓细流慢慢变成了滚滚洪流面向无限广阔和充满想象的未来。百年包豪斯时代已经过去,依然是设计师们眼中跨世纪的设计先锋,指引着他们不断前行。包豪斯的设计精神,永驻在这世间。

参考文献

[1] 高昕宇,高轩能.感悟格罗皮乌斯的责任和大众情怀—重温“包豪斯”的现实启示[J].华中建筑,2014,32(2):13-17.

[2] 柳献忠.包豪斯设计教育对中国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启示[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20,37(6):99-103.

[3] 秦华.包豪斯校舍的建筑设计三大原则初探[J].美与时代(中),2013(6):79-80.

[4] 张瀚文.现代性意识与现代主义设计的诞生[J].工业设计研究,2019:199-202.

上一篇:激励机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