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现代设计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东北林业大学现代设计(推荐8篇)

东北林业大学现代设计 篇1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评价与反思

学 生 刘杏杏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2013年7月

目录

一、绪论

二、准则建设中的优点

三、准则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一)探究不充分

(二)《准则》和《制度》的关系不够清楚

(三)在可能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彻底

(四)不同会计准则讲解的风格不完全一致,讲解的内容也不够充分

四、对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有计划地组织会计准则的研讨,确保会计准则的基础探究

(二)充实气力,逐渐完善准则的制定机制

(三)尽快研制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四)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新题目摘要

五、后记

六、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从1997年5月22日我国颁布第一个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表露》开始,在短短的5年多时间里,财政部已经正式颁布了16项具心得计准则和一项《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前不久又发布了4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效率之高、速度之快是大家公认的。截止到2000年,国际会计准则共颁布了39项,其中仍然生效的有34项。因此,可以说,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的征途上已经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在此时评价和反思一下这期间准则建设中的长足之处和不足之处将会更加有利于今后会计准则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准则

评价

反思

制度

一、绪论

从1997年5月22日我国颁布第一个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表露》开始,在短短的5年多时间里,财政部已经正式颁布了16项具心得计准则和一项《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前不久又发布了4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效率之高、速度之快是大家公认的。截止到2000年,国际会计准则共颁布了39项,其中仍然生效的有34项。因此,可以说,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的征途上已经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在此时评价和反思一下这期间准则建设中的长足之处和不足之处将会更加有利于今后会计准则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为主导,对企业财务会计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制定具体准则和会计制度提供依据。在我国准则建设中对相关新题目的探究不是很充分。基本准则的搁浅、早期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即时废止、具体准则颁布后的随即修改以及目前准则和制度中某些规范的不一致等都是探究不足的直接结果。

基本准则是纲包括总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财务会计报表要素;会计计量;财务会计报告等十一章内容

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指导下,处理会计具体业务标准的规范。其具体内容可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财务报告准则三大类。一般业务准则是规范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要求,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职工薪酬、所得税等。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准则是对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会计问题做出的处理规范;如生物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原保险合同、合并会计报表等。财务会计报告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分部报告等。

应用指南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具体准则进行强化,解决实务操作,包括具体准则解释部分、会计科目和财务报表部分。

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探究实力及科学公道的准则制定机制。只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气力在实质上增强了,才有能力进行充分的理论探究、国情探究以及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探究;只有逐渐完善现行的准则制定机制,包括如何立项、如何定位、如何协调等,才能保证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总之,会计准则不仅保护市场主体,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而且也不断解放“市场主体”自身,使之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会计准则并生成会计信息,以公平地兼顾与企业存在利益关系的所有各方的经济利益。

二、准则建设中的优点

当然,如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比较好地对待政府利益、进而科学地界定会计准则的目标,也能使供需双方的效用函数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利益关系人的多元化已使除政府以外其他众多的利益集团在企业财务呈报中拥有利益,政府在取向于以市场这只无形之手来安排社会资源和分配社会财富的情况下,不应当再拥有任何特殊的利益。会计准则的制定必须转向以“三公”原则为核心的市场运作机制,把政府利益要求融入公众利益,以一种与其他用户平等的位置来引导会计准则的制定,确保企业财务信息揭示的真实与公允

由于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从本质上表现为一种特殊“公共品”的供求关系,因此在评析会计准则之公共物品属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会计准则的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会计准则供求的因素,对实现会计准则的效益化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供求理论是分析一系列会计准则问题的有效工具,更是会计准则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一般来说,当会计准则运作过程置于会计知识总量递增和行为模式优化的背景之下时,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和日益复杂化,市场主体对相关的权利、义务、责任、程序、方法等会计准则资源的需求就愈加广泛,政府部门的会计准则供给水平也就随之提高(会计准则越完善)。

我国会计准则建设的长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摘要:

一是定位较准。将会计标准定位在“尽可能和国际会计准则(IAS)保持一致”上,充分考虑到了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信息技术推动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今后国际社会必将形成对国际会计准则旺盛需求的局面。

二是制定的效率较高。我国在会计准则建设中,通过“拿来鉴戒”,巧妙地以较低的本钱获得了较高的工作效率。

三是结合国情,边制定边修改,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是尽可能注重了《准则》和《制度》之间的衔接。五是准则简练、逻辑性强,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探究不充分

三、准则建设中的不足之处

在我国准则建设中对相关新题目的探究不是很充分。基本准则的搁浅、早期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即时废止、具体准则颁布后的随即修改以及目前准则和制度中某些规范的不一致等都是探究不足的直接结果。

不管目前具体准则已经取得了多么喜人的成绩,对准则理论探究的忽视始终是个缺憾!从逻辑角度看,作为一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建设应该有先有后,在目前国际上准则建设比较成熟的今天,“先探究理论,后形成准则”似乎比较符合逻辑,否则在具体的准则建设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准则体系的内在不一致而出现被动的局面。事实上,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建设中就存在这种尴尬的局面。比如在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具体准则的讲解中,多数都夸大某项准则是为了加强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这无疑代表着准则制订的基本导向,然而,在具体的准则中却又尽力回避能够导致相关会计信息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而较多地使用能够导致一种可靠会计信息的账面价值,这种目前状况的存在应该是由于我国的准则制定者在准则制订之初没有明确界定准则制订的目标造成的。基本准则从颁布以后基本上就“丧失了功能”;财务状况变动表在颁布并对会计职员普遍培训后尚未实施应用就被废止;《债务重组》等准则在颁布之后一两年之内就进行了修改,还有准则和制度在某些方面缺乏衔接,比如固定资产,在其确认标准、应提折旧额、无需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以及固定资产减值的判定标准等方面都出现了不一致等现实,也都是对国情探究不透彻、匆忙上马造成的结果。

《准则》和《制度》的关系不够清楚

(二)准则最初是作为指导会计制度的规范出现的。根据当初会计制度体系的设计,我国会计制度体系的出发点是《会计法》,会计准则是在《会计法》指导下制定的原则性的会计规范,而会计制度是在会计准则指导下制定的具体的会计规范。这样中国的会计准则体系应当由三个层次构成摘要: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它们之间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各有所用。然而,从目前实际发布的会计准则来看,很难验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摘要:

1、现行的会计准则实质上和制度是处在同一个层次上,不存在谁指导谁的关系

2、从已颁布的会计准则来看,它由三部分组成摘要:正文、指南和讲解。指南中详尽地阐述了准则的运用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使会计准则具有了可操纵性。如此下往,未来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之间的最大区别恐怕只是会计科目的设置、解释和运用了。

(三)在可能的情况下,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不彻底。

我个人以为,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建设目标应该坚持这样一条原则摘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和IAS等国际流行的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当条件不具备时,应该考虑符合我国国情的非凡做法。但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仍然保存了一些我国过往一直流行的、但并非公道的会计惯例。以存货为例,从国际惯例上看,低值易耗品不属于存货,价值低时可直接计人用度,价值相对较大时应该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原因很简单,由于低值易耗品不符合存货的定义,它是一种劳动资料。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将低值易耗品作为存货来处理,而且至今仍保存了这一特色做法。另外,我国存货准则中单独规定了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采购本钱——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而除此之外的存货采购本钱同时还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回属于存货采购本钱的用度。从国际会计准则和其他发达国家会计准则规范的存货采购本钱来看,它们对商品流通企业和非商品流通企业都没有进行区分,原因很简单,存货的采购本钱没有理由因行业的不同而不同,而我国保存了这一独特的做法。

笔者以为,我国会计准则中保存这些特色的做法是没有理论根据的,它反映了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在可能情况下的不彻底。总之,从长远的眼光看,准则中保存一些没有必要保存的“中国特色”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在国情答应情况下的同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向。

(四)不同会计准则讲解的风格不完全一致,讲解的内容也不够充分

本人在对具体准则进行比较探究中注重到,我国具体准则在讲解中没有注重保持一致的风格,这使人感觉整个准则体系有失严密性和严厉性。比如,在对于准则制定中究竟如何和《制度》进行协调和同一的新题目上,《存货》和《固定资产》准则中的阐述风格完全不一样。在《存货》准则的讲解中,多处考虑了《制度》中的做法,并经常使用“为了和《制度》保持一致”等语言以尽量和《制度》取得一致;然而在《固定资产》准则讲解中,几乎没有一处阐明该准则应该和《制度》相一致的观点,而且每当解释制度和准则对固定资产规范上的差异时,准则中总是使用“《企业会计制度》也仅仅规定了„„”这样一种明显带有局限性语气的语言。又比如,我国很多准则在讲解部分都有有关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对某个准则相关规定的说明以及我国相同准则产生某种具体规定的简单思路,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讲解风格,既有利于人们充分理解和熟悉有关准则,也有利于社会对准则制定的恰当性做出判定。但本人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准则讲解都是这种风格,比如《建造合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准则几乎没有这部分的说明。

中国准则发布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正文之后的指南和讲解,这多少有些国际会计准则流行发布模式的“味道”,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准则的讲解部分对相关新题目及说明还不够透明。比如,尽管我国多数准则在讲解部分都有国际流行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说明和我国产生某种规定的一般思路,但几乎所有已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都没有解释准则的立项经过、制定背景、主要反馈意见、主要分歧、官方态度、决断依据等准则制定中深层次的内容。

四、对会计准则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有计划地组织会计准则的研讨,确保会计准则的基础探究

建立高质量的会计准则是中国会计界的一件大事,是会计准则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严厉而重要的新题目,不是几个人、几篇文章就能解决得了的新题目。因此,应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经常性的课题探究、专家研讨,并组织调查小组不断地深进实际,调查探究和准则相关的一些重要新题目,使每一项准则的立项、颁布和修订都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从而确保会计准则的质量。

(二)充实气力,逐渐完善准则的制定机制

我国会计准则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探究实力及科学公道的准则制定机制。只有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气力在实质上增强了,才有能力进行充分的理论探究、国情探究以及中外会计准则的比较探究;只有逐渐完善现行的准则制定机制,包括如何立项、如何定位、如何协调等,才能保证制定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

(三)尽快研制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目前,我们已经正式颁布了16项具体准则和一个非常全面的、有实质性规范功能的《企业会计制度》,而且还颁布了一些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应该说在全面建设中国准则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因此,笔者以为,有必要根据目前已经颁布和正在颁布的具体准则所依据的基本概念及原则,立即进行回纳、探究和制定我国的概念框架或者试行草案,以此作为指导未来一系列准则的基本依据。

(四)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还应注重以下新题目摘要:

1、会计准则在颁布时应该继续坚持“准则——指南——讲解”的一贯风格,而且要注重这种风格的一致性和阐述、讲解的透彻性,以会计职员能够操纵为标准,为将来终极取消制度做好预备。

2、在可能(指对本国经济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和有条件(指本国的会计职员能够清楚地理解和运用相关会计准则)的情况下,彻底抛弃不必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处理方法,使本国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保持高度一致。

3、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规范的关系。笔者以为,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各项规范之间应该保持高度的一致。因此,我国的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包括未来规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之间不仅在内容上要尽对地协调一致,不能出现彼此不

一、使企业难以适从的现象,而且它们的适用范围要尽对明确,保证一个企业只能适用一种会计规范,而不是模棱两可。

五、后记

本论文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选择、设计框架到具体各部分的编写,都凝聚着导师的心血和汗水,正是有了导师的悉心帮助和支持,才使我的论文工作顺利完成,在此向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

最后综合我通过中国农业现代大学远程教育的学习经过和对中国会计行业的见解与展望,从《准则》建设的优缺点和整个过程的长久性,以及几点建议综合陈述了我对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评价与反思,至此要感谢中国互联网时代,让能我接受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并从中得到一生受益的知识和无穷的力量!感谢你们的培养,让我从对会计一无所知到现在有自己的一些见解,并能熟练的运用到我未来的工作中。谢谢!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单亮方。谈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J]。中国外资,2011;12

[2]郭向平。济南市历下区财政局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做法[J]。财务与会计,2011;1 [3] 《企业会计准则》 [4] 《小企业会计制度》 [5] 《会计法》 [6] 《会计电算化》

[7] 陈美君《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2010版[1]2010-01-01 上海财大 [8] 董丽,吴莹《会计实务》 2009-12-1 立信会计出版社 [9] 徐金仙《会计基础》2004-08-01立信会计出版社 [10]《会计学原理》

[11]《新会计准则下》金融企业会计实务 [12] 《财务会计》

东北林业大学现代设计 篇2

1 智能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建筑已经成为建筑的潮流。大学生公寓作为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生活、工作、娱乐中心,自然也要实现建筑智能化。智能建筑一般是在建筑平台上由三大系统构成,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相对其他智能建筑,目前我国学生公寓智能化要求相对简单。

1)作为智能型学生公寓的基本硬件设施,应装设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公寓的送排风系统及排烟系统、变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公共照明系统、寝室紧急救助系统、保安巡逻系统、周边红外报警系统及用电收费系统等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可以对整个学生公寓区域的设备进行可靠的操作控制,具有动态监视、监控、报警检测、表格管理及打印、历史数据存储等特点,及时、准确地得到设备运行、故障、维修信息,提高管理信息,提高学生公寓的设备易操作性,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2)作为智能型学生公寓的必要硬件设施,应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充分的设计,一般包含两个语音点、一个数据点。语音及数据点全部采用五类信息模块安装及采用五类线敷设,以达到高速信息的传输,并能够保证语音及数据点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为了能使将来的数据系统达到100 m以太网,因而采用光纤作为主干,选用六芯多模光纤。对于语音信息则采用大对数电缆进行连接。在公寓弱电控制室内装设配线架,利用跳线与设备进行连接。采用光纤连接盒进行主干光纤与各个学生公寓的设备进行连接。学生公寓区设置中央监控中心,可以将机房设备间子系统的主设备设在监控中心内,其与每个学生公寓子系统间通过光纤及大对数电缆以星形拓补的方式进行连接,实现100 Mb/s速率的传输,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公寓的信息能在高速率下进行工作。

2 接地及防雷保护

1)学生公寓一般都属于三类防雷建筑,防护标准相对较低,防雷保护一般均采用在屋面安装避雷带和避雷小针作为接闪器,学生公寓内弱电设备较多,且从造价角度考虑多使用联合接地。所以根据规范,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 Ω。为此,一般利用结构柱内2根大于ϕ16或4根ϕ12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上与接闪器焊接连通,下与基础地梁及桩基内的钢筋相互焊接连通,基础地梁及桩基内的钢筋相互焊接连通作为基础接地体。采用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接地电阻使之达标,而且也可以保证较好的电压释放效果。

2)每栋学生公寓楼均应在底层设置1个~2个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MEB),所有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铠装电缆的金属外皮、弱电系统的接地、PEN线等均应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连接,并通过总等电位联结端子箱与接地系统连通。公寓内卫生间及水房等均设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箱(LEB),卫生间内所有外露金属件及卫生间自动冲洗设备等均采用BVR-4 mm2导线与局部等电位端子箱连接,实现卫生间内的局部等电位联结。局部等电位端子箱位置一般设在卫生间的台盆柜下或门后较为隐蔽和便于检修的部位。此外,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公寓内的弱电系统及设备数量较多。因此,在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弱电系统的防雷接地工作,在电源方面要求总电源、楼层电源、机房电源均分级设有过电压浪涌保护装置。弱电机房内应设置等电位端子箱,由等电位端子箱采用25×4的铜排或BVR-50 mm2导线作为接地干线,再从弱电机房的等电位端子箱引出12×4的铜排或BVR-25 mm2导线作为接地干线,沿弱电线槽引至各楼层弱电设备竖井接地端子排。

3 安全合理的配电系统

1)学生公寓传统上一般采用TN-C-S方式供电。TN-C-S方式供电的缺陷是由于低压配电系统的工作接地与保护接地无法做到电气上分离且互不影响。如果使用TN-C-S式低压变配电系统,则因为其PEN线中的工作电流会使得PEN产生对地电压,不利于安全并有可能对电子设备较多的家用电器产生干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开始较多采用TT方式供电。以往较少采用TT系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以往对接地要求不高,建筑内细化单元往往不做等电位联结,使用TT系统需要更高的成本。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用电负荷趋大时,要满足RAIa≤50 V,则RA应很低,而实际工程又很难满足低接地电阻的要求。自从优质的漏电保护设备问世后,这一难题得到解决,例如,在进户箱设置IΔn=300 mA的漏电断路器作为过流保护和防电气火灾的电源开关,此时Ia=0.3 A,则RA=50/0.3=166.7 Ω,这种接地电阻的要求是极易满足的。

2)在以前的学生宿舍中,仅考虑简单的照明用电,除了必需的照明电器外,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善生活的家用电器,对电能的需求较小。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家电设备、电子数字产品也成为了学生的生活必需品,以前的电气设计容量和内容已不能满足今天的用电需求。因此在当前学生公寓的电气设计中,有必要考虑添加信息化设施的配套设计内容,同时在电力负荷容量确定时,既应满足目前的负荷需求,又要保证在今后5年~10年内不落后的原则下适度超前。以下按4人标准间学生公寓列出主要电器设备,作为电力负荷容量确定的依据(见表1)。

W

根据上表所列,4人标准间学生公寓家电配置的总功率约为6 kW~8 kW左右,综合各种家电的正常同时使用情况,一般每间公寓设备使用系数K=0.4~0.5,每间公寓平均负荷容量约为3 kW~4 kW,综合功率因数可取0.80为宜。下面以一栋6层的学生公寓(20间/层)为例来进行负荷计算:每间公寓容量Pe=3 kW~4 kW,cosФ=0.8,Ue=0.22 kV,则计算电流Ie=Pe/Ue×cosФ=17 A~22.7 A,每间公寓的进线考虑日后增容按照目前需求放大一级,采用6 mm2。整栋公寓的∑Pe=360 kW~480 kW,取楼层同时系数为K∑p=0.6,cosФ=0.8,Ue=0.38 kV,Ie=∑Pe/1.732×Ue×cosФ=410.22 A~546.96 A,每栋公寓的进线采用3根120 mm2~185 mm2的低压交联电缆进线。上述负荷计算取值偏大,适度超前。在施工时,内部线路可以按设计预置,总进线和变压器选型可以按当前情况适当减小以减少造价。

摘要:介绍了大学生公寓智能化系统、接地及防雷保护、合理配电等设计要点,对大学生公寓的一般设计进行了研究,为现代大学生公寓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生公寓,智能系统,电气设计

参考文献

[1]JGJ/T 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2]GB 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3]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S].

东北林业大学现代设计 篇3

一是由学校自己制订的大学章程难以界定举办者、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的关系。人事权和财权是影响高校自主权的两大基本权利,这必须在章程中明确。而要明确人事权和财权,显然就不是学校一家所能完成的任务,甚至也不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能决定的。不仅如此,大学章程由高校自身制订,这就让学校很难规定举办者的具体权力和责任,也无法对举办者越权干涉学校办学的行为纠责。

二是由行政系统主导的大学章程难以实现校内行政权和学术权、教育权的分离。按照《暂行办法》制订出来的大学章程,可能成为学校现有制度规范的集合和汇编,或者现有体制的重复描述,即便是制订得较好,也只是内部行政规章,很难真正管用,更无法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一部分,无法成为改革的切入点和系统载体。

在国外,大多数大学章程的制订,是要提交学校举办者所在地区的立法机构进行讨论、审议的,经过立法程序制订的大学章程,就是一部法律,是社会各界必须遵守的。鉴于此,建议将大学章程的制订提交给立法机关。比如,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章程,应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审议进而颁布;省属高校的章程,则应提交省人大常委会讨论、审议,或者通过人大授权各级政府制订,让其真正成为法律。

通过科学的立法程序,各方利益充分博弈,最后规定大学的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的或培养目标、大学的名称与校址、内部管理体制、大学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举办者与大学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校长的权利与义务等重大事项,促使教育行政部门把相关权力下放给高校,使之真正成为规范大学运作的纲领和法则。同时,一旦相关方违反了大学章程,也可以得到司法机关的认可。由此制订出来的大学章程,才有可能成为具有真正实际意义的大学宪章。

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发展 篇4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当前,在发展现代化林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依托于林业技术的创新。

基于此,文章在简要叙述林业技术创新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当前我国发展现代化林业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林业技术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加快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现代林业;技术创新;发展;产业

1 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创新能够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林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我国多数林业产品的生产,仍旧是沿袭着传统林业产品的种植模式,并没有较好的应用科学技术。

传统的种植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传统的种植模式在林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林业品种表现出繁衍期过长、生命强度较低、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等缺点。

因此,发展现代林业要紧跟科技水平提升的步伐,通过林业技术创新,用新技术培育出新的品种,从而提高林业产品的质量。

与此同时,通过对旧品种进行更新换代,有助于提高林业产品的产出,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使得我国的林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1.2 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

在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实现林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动林业绿色化进程,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方面,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有助于转变过去传统的林业粗放型管理模式,完善我国林业的发展环境。

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先进技术的有效支撑,导致其对于温度、养料、日照以及水分等缺乏精确的测量与控制。

因此,林业产品成活率低、授粉率低、花期受损、水腐烂根、光合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层出不穷,林业产品质量的低下,极大地妨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林业技术创新有助于加快集约型管理模式的有效落实,使我国林业管理逐步向数字化与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新型林业管理过程中,应用集约型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实现对水分、温度、养分及日照的精确测量。

通过精确的测量,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重要的数据进行采集,并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判断出该阶段林业作物所需的外部环境和化肥供应。

有助于相关管理人员对林业作物进行调节所缺或过剩的元素,实现林业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另一方面,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可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经营。

举例来讲,荒漠化防治技术、森林资源培育技术、生态系统恢复、重大森林灾害有效控制技术、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林业技术创新,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

这种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了林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使得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1.3 优化林业产业人员结构

传统林业产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相对来讲比较大,无论是工作的重复性还是不可控制性都比较高,为相关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而林业技术创新的融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工作重复性,有助于提高工作的可操作性。

传统的林业产业相关工作,需要林业工作人员累积大量的工作经验,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经验不足,不仅不利于林业工作的有效开展,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林业产品的质量。

而科学技术的有效融入,将会为林业带动一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

2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现代林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然而,我国现代林业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林业技术创新缺乏科学合理的认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林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发展现代林业的过程中,有时仍然摆脱不了旧有的经营理念,即“林业靠天吃饭”。

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在林业经营过程中,多数仍采取粗放型管理模式。

通过上文的分析了解到,粗放型管理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林业技术创新的必要认识,导致了我国林业产业普遍忽视林业科技投入、研究开发与应用,使得我国林业的现代化发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与挑战。

2.2 林业科技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不相称

近年来,我国林业的科技创新一直依托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于林业的科技创新贡献出了重要的力量。

但是,由于科研经费的结构不合理,未能将林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导致了大量的林业科研成果难以得到有效的转化。

由于未能与市场实际需求相匹配,使得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在林业的科技创新中,应当以市场需求为主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林业技术创新融入企业生产,推动林业技术的产业化发展。

2.3 优秀林业科研成果少,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的林业技术与林业经济存在着严重的脱节,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4%。

另外,我国林业技术储备也不足,缺乏优秀林业科技人才,尤其是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和高层次经营管理的人才, 严重制约我国林业高新技术成果的研究和转化。

3 我国现代化林业的发展对策

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粗放型管理模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我国林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林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文章从林业技术创新角度提出了发展现代林业的相关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完善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林业生产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建立完善的林业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应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确立林业企业在林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科技活动的方向,推动科技力量进入林业产业。

3.2 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现代化林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

为了加快林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步伐,应当进一步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改变传统的林业生态科技创新的研究模型。

通过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加大科研和管理制度创新,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3 加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人才是林业科技创新全面展开的必要条件,创新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在现代林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建立林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林业教育的改革,普遍提高林业工人质量,形成林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林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4 结束语

我国在推进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林业的现代化发展被提上日程。

任何领域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该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现代化林业,构建优美的林业建设环境,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撑。

研究林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治强.林业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农业,2015(33).

[2]周湘南.探析林业技术发展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J].现代园艺,2016(16).

[3]王占龙,徐天华.新时期林业推广技术应用的几点思考[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

现代大学视阈下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篇5

现代大学视阈下的高水平大学建设

现代大学经过不同阶段的发展,显示着不同的.发展特征,但都在民族经济、文化提升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代大学成为社会一个阶段发展的缩影,其彰显的界面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显性的文化发展,还是隐性的经济发展,凸显了现代大学的特征.高水平大学唯有抓住当代现代大学的建设之路,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以及较高水准的核心竞争力.

作 者:高兵 GAO Bing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江苏南京,210009 刊 名:高等建筑教育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年,卷(期):2009 18(5) 分类号:G640 关键词:现代大学   高水平大学   特征   建设  

东北林业大学现代设计 篇6

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 林业经济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 林业在支持其他经济建设的同时, 还对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状况并不乐观, 由于森林资源相对紧张而严重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无法适应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总体局势。因此, 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林业生产技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就成为了我国林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 我国现代林业技术的改革措施分析

1.1 加强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

任何一项改革项目的实施都需依靠强大的技术力量为后盾, 而人才作为技术的掌握者更是改革过程当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因此, 要实现我国林业发展向现代化方向改革, 应加强林业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训。必须认识到人才在技术创新领域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从现实情况来看, 目前我国的林业建设方面的从事人员大多不具备迎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知识体系, 而倾向于用过去的经验和相对落后的技术理念来看待现如今的林业技术改革, 显然这样的从业者无法在林业技术创新改革过程中发挥作用[1]。对此, 应加大对这类人员的知识技术培训, 使他们在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产生重大的飞跃, 从而在改革后的全新林业发展模式中担负起具有科技含量的工作。只有这样, 才能为我国的林业技术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1.2 瞄准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在现代林业技术改革的过程中, 应明确其改革创新的目标在于为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促使林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因此, 针对林业技术的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市场的林业需求, 始终将市场导向作为改革过程中的突破口。林业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 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林业技术改革的项目中来, 为技术创新项目提供大量资金。而这些资金的筹集对我国林业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同时也使林业企业的经济利润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可知, 林业技术的创新应以市场为依托, 时刻对市场动态和新的形势进行调查了解, 保持市场信息的畅通, 这样既能解决项目资金的来源问题, 也使林业经济的发展情况得到改善。

2 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2.1 林权改革

现代化的林业改革固然需在林业技术方面加大力度, 但同时决不能忽略林业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其中, 林权改革是我国林业发展中的重点改革项目。传统的林权管理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提高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不大, 这从根本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向前发展。与此同时, 改革林权还能够迎合当今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林农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从而使林业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这2大项目得以共同开展。因此, 应尽快实施林权方面的改革以保证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2.2 提高林业技术的推广效率

林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离不开现代化的林业技术的大力推广。在林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推广效果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为了达到有效的林业技术推广, 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推广体系的带动下, 还应对市场情况做到充分了解, 始终以坚持市场为导向的原则[2]。我国森林资源相对短缺的现状与当前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矛盾, 应督促对市场动态信息加以实时关注, 并利用好推广体系使信息采集效率得以提高。林业技术推广的提高, 在增加林农收入方面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 如果只注重技术与管理, 而忽略了林业发展的基础, 即森林资源, 同样不会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在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指导下, 应尽量保证森林资源的高效利用, 森林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对林业经济的后续发展十分不利[3]。因此, 应将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作为保障林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针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 将森林资源利用技术充分重视起来。另外, 还应继续倡导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以便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结论

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因此, 在当今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 有必要对现代林业技术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和创新。本文通过对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指出了实行林业技术改革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对林业技术改革的措施和今后的林业发展战略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希望这些措施和策略能够为林业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常立儒, 王世忠.森林健康理念的诠释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1 (15) :245-247.

[2]郝彦惠.试论林业技术创新和现代林业发展[J].现代园艺, 2013, 9 (20) :98-99.

探讨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 篇7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营林造林

从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林业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传统的、粗暴的林业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加紧发展国民经济,大力发展工业,恢复被战争破换的国家和社会,因此林业要为我国进行工业建设而服务,所以大量的天然林被破坏,大量的数目遭到砍伐,虽然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工业建设有所发展但是林业发展却被阻碍和破坏。第二个阶段是在文化大革命介绍之后,是我国进行不断发展的探索时期,但同时也是林业发展的摸索阶段,因为在这一时期各项有关林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仍然不是十分明确,但却开始进行一些长远发展计划的制定,对于林业的发展十一个春天的时间。最后就是在追求经济利益和效益的今天,建筑业、交通业等等现代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森林资源的占用和利用程度明显上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加剧了林业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林业的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发展的支持力量薄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从认识自然界发展到利用自然界,在利用的过程中不符合发展实际的改造自然,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森林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及发展,它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生产和生活的原料,是起球生态平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可以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目前我国的林业可开采区正在逐渐减少,同时人类对于木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生态环境在人类的破坏之下也越来越脆弱,严重影响着林业的发展。森林资源的逐渐减少对于林业的发展产生众多不良因素,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二)缺乏一定的责任心和长远的眼光

现代社会的生存着,他们放弃了前人的精益求精,开始追求在任何事情上面的随意效果,管理中不专心。比如,认为已经管理了就一定会收到效果,不注重细节。使得那些偷偷砍伐树木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获利,在一定成度上破坏了生态林业的建立。在追求经济利益的今天,人们的目光变的肤浅,只重视眼前的利益,没有深思熟虑的去做一些快速得到金钱的行为,忘记了将会带来的严重的后果在环境这一方面就表现为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自然资源的极度浪费。乱砍滥伐,破坏森林植被,成为今天林业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法制保障

尽管我们处于科技发展的时代,但是面对我国广阔的土地,不同类型的质地,人类的难题就更多了 ,技术不能得到广泛的普及,技术无法很好地利用,面对在林业中遇到的问题,人们无法形成一个非常适合的发展模式。林业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模式单一,有些地区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林业发展中,过分的注重对于木材的培育和采伐,经济林规模较小等等。我认为这是林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当中,有关林业发展的制度和建设十分落后和不完善,林业法规较为缺失,林业发展中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和保障措施,缺乏严明的执法机构和部门,所以在林业发展中的制度建设仍需不断完善。

二、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措施探讨

(一)大力发展生态林业

生态林业是要求我们在发展时要做到生态和经济的有机统一,就是我们人类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证我们生存的环境不被破坏。换句话来讲,就是我们人类的各种发展活动都要有一定的限制,保证自然环境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我所了解的知识。生态林业可以划分为山区林业和平原地区的林业,对于不同的林业也有不同的功能。山区林业它更注重的是在保护环境下达到经济收益的最高,这种保护生态环境方法是要我们根据不同地区的状况采取不同的发展方式,并结合当地的一些特色产品,促进经济的反展。平原林业所注重的是环境的保护,他所要求得经济效益就较低。在林业的发展中要加强生态林业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发展道路,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并且要提高对于天然林业的保护,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

(二)转变林业发展观念

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该革新人们的观念,把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新的日程,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努力。政府要起到带头作用,比如颁布一系列促进林业建设的法律措施,防止偷盗者的不断增多。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努力奉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合理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生产以及生活方式,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红线,提高保护森林的意识。

(三)加强相关林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在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存在的巨大问题就是缺乏相关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以致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和大量的破坏森林,为了金钱而做出很多违反犯罪的行为。在目前我国林业的法制建设当中主要依靠的法律法规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母的在于更加有利的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林业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但是我认为在林业发展法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虽然这一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的不良行为,胆却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比如说要加强对于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分类,可以按照商品林、经济林等分类对于资源资源进行不同程度的利用和开发,因地制宜的进行开采,不断加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程度。同时在林业的发展当中要不断提高对于木材经营加工等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的力度,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

(四)奉行预防为主,引进先进技术

近年来国际之间的交流不断的加深,林病虫害也在不断的扩大它的危害范围。比如说美国的一种病虫就是通过运输而传到了我国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内,并且通过铁路等多种运输扩大了它的危害范围。所以我们应该严格自己的监察制度,防止病虫通过机场和车站等密集的地方传入国内,我们要设立严格的法律法规,使病虫的范围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推动林业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措施,采用微生物剂来杀死危害森林的害虫,也可以利用天敌的功效,用最环保的方法保护森林。也可以利用物理中的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消灭害虫,控制林木发生重大的病虫害;正确的使用农药,还可以用飞机超低容量的喷雾防治技术的应用,防治为主,保护森林。

三、总结

林业是自然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林业的发展和管理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经济的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在追求经济效益的今天,我们要重视生态环境的平衡,保护身边的自然资源,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萨日娜;孟宪龙;滕玉;井洛丛,林业发展现状与现代林业建设对策的几点思考.

[2]农民致富之友 2013-05-25.

[3]祝伟友,九三管理局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吉林大2012-12-01.

[4]费本华;樊宝敏,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浅析,世界林业研究 2007-10-15 .

大学现代礼仪结业论文 篇8

———礼仪为成功创造机会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仪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当今社会礼仪教育也越来越完善。礼仪,在人群中必不可少,人与人感情的交流,事与事秩序的维持,国与国常态的保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就像有人所言:“礼节是不妨碍他人的美德,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行万事的通行证,是要通达践履的。”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的重要性。

第一,本课对我的帮助

据报载,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普及大学生礼仪,将直接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明素质。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普及大学生礼仪,将促使我们从一点一滴小事着眼,从检点一举一动自身行为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有助于增进人际沟通。我们若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重人际沟通。交际礼仪体现个人职业素养,对现代职业人士而言,拥有丰富的礼仪知识,以及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应用不同的交际技巧,往往会令事业如鱼得水,因此,交际礼仪对于我们也同样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同时,在了解了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局业形势后,我意识到这个社会需要的是高标高准综合素质的人才,而礼仪素养正是这诸多素质中的一项,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固然重要,但礼仪素养也正是现在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一项基本要求。良好的礼仪素养也是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享受生活并产生良好积极的社会影响的重要保障。更重要的是,纵观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他们都认为礼仪素养对他们的成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此,大学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二,对本课的意见建议

我记得在第一节现代礼仪课上,老师问在座的同学们,有谁的高中学校把礼仪作为一门课程教授,我很自然的举起了手,却没想到,我是唯一一个举手的人。我这才知道,我的母校是多么的有前瞻性。我毕业于北京市唯一一所公立女子中学——华夏女中。我校的初高中都设有礼仪课,教授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介绍、拜访、就餐、行、走、坐、立。

对比高中和大学礼仪课的不同,我认为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能让同学们更好的学以致用。虽然实践少可能是大学班级人多的原因,但是学习礼仪,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我认为在礼仪课上应该让同学们两两组合,练习学习内容,然后随机选几组上台表演。或者多放几次视频,我记得在学西餐礼仪的时候,老师放了一个百家讲坛的视频,全班同学都笑的很开心,在欢笑声中,我们记住了知识。我想,这是老师和同学共同的期望。

第三,如何学以致用

在社会交往中,要求人们都要乐群合众、讲究信用。因此无论在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现代礼仪的行为规范求大学生“尊重他人人格,不失礼、不失约、不误时”对客人和外宾以礼相待。无论是待客或是访友都要用礼仪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如访友时,要事先约定、选择恰当时间、注意自己的仪表意态、举止文雅、态度和蔼、语气温和;走时要适时的告辞与致谢;接打电话时必须做到态度平和、咬字清楚、音量适中;仪容、仪表、仪态做到“仪容整洁、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文明”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体现文明时代的特征。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无论是对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不久的求职就业,还是将来的漫长人生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学习礼仪能使我们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从而更好的树立自己的外部形象,更好的化解生活中的不愉快和烦恼。让家庭生活更融洽,公共生活更加如鱼得水,让我们的朋友更多,更好地在职场中发挥才干。总之,只有学习礼仪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实现自我,也唯有学习礼仪我们才能在同等情况下增加竞争的筹码。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素质。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那么就从礼仪教养开始,想要成功就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成大事者却不忽视小节。礼仪正是这样的可以影响成败的小节,礼仪能为成功创造更多机会。

XX级XX专业

上一篇:王安石古诗下一篇:杏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