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精选9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篇1

-------以川东地区为例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发展农村的关建。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新农村建设总体水平得到提高,但是问题也突出,新农村数量多、规模小、起点低,规划布局差,功能不完整。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是制约四川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川东经济不发达,工业不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农业还会是川东地区的主要产业。因此,依托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来推新农村建设进程将是当前川东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闽北中文文摘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raising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urbanization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conomy.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the overall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is improved.However,the problem of small townconstruction is prominent,such as,the big number of cities and towns,small—scale,lowstarting point,poor planning,incomplete function.The low degree ofurbanization is the important factors to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astern Sichuan.Because of the weak economic and the poor industry,agriculture will be still the main industry in Eastern Sichuan in along time.Therefore,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processingindustry—oriented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relied on local a cultural resources andpromoting the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will be the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urbanization in 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Keywords: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the Urbanization in Rural Areas,Eastern Sichuan

Province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研究的背景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在依然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当前中国要实现农村小康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差距;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业,依托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集约化、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走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应该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①

2.、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经济的发展,新农村建设进入加速发展的时期。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战略,两者的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是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解决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此,探讨两

者的发展进程和相关性,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化推动新农村建设证更具现实意义。

二、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概念

1、农业产业化的涵义

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比较效益为中心,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将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现一体化经营的农业。②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涵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

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③

三、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

1、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新农村的贡献

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发展为新农村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农业产业化引起的农业剩余人口及其流动和非农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农业产业化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2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空间载体和依托。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四、川东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发展现状川东地区农业面临的困境

人多地少及土地过分细碎化。农业科技落后,农村市场化水平低,经济基础薄弱,农业投入不足。

2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基层干部队伍及农民素质不适应。一是思想道德素质差,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二是文化素质低,三是技能培训少,有85%以上的农民没有一技之长。

2.2资金筹措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金投入是关键。一是政策性支持有限。二是地方财政困难。三是农民自筹和社会筹资不足。四是信用贷款门槛高

2.3村容村貌改变难。一是受传统思想影响。二是不按规划建设,住宅修建自行其是。三是基础建设困难。

五 川东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所以,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

2.2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培训新型农民 以现代科学技术。首先,在科技上,因为川东地土地以山区、丘陵居多决定了其不应大规模采用机械技术,而应重视生物化学技术的采用。其次,在物质装备上,要根据川东地区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地实验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新型农业机械;最后,要根据川东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建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网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2.3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差异化竞争力。

发展这样的特色经济,既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还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 同时这些特色经济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纳更多劳动力,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

2.4 健全市场体系,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充分利用市场基础性配置资源的作用,把农业研究、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及加工等上下游产业环节有机统一,密切产业联系,扩展现代农业的产业链。

2.5 积极探索融资渠道,加大农业投入

一是建立现代农业建设专门基金; 二是发行农业债券,从广大社会公民那里筹集资金; 三是从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专门用于现代农业建设;四是建立健全政策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推现代农业建设。

参考文献

[2] 冯旭芳.市场化转型中农民增收的影响效应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7(2): 78-83.[3] 孟秋菊.探析川东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7(3): 43.[4] 张红宇,赵革.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J].农村经济,2007(1): 3.①、闰玉科,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探讨,《中国农学通报》,2005年2月

②(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篇2

2011年, 要在继续实施国家和我省已有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 制定实施新的十项惠农政策、十大强农工程和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 进一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 切实抓好“三农”工作。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 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和财政性收入,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进一步完善提升“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基础上, 谋划实施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 即再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农村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搞好规划布局, 明确发展途径, 强化政策保障, 在全省形成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新局面。

(本文作者系山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太原030072)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篇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阐明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今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出了目标任

务和具体措施,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农村卫生工作、保障农民健康安全的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于今年3月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提出了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措施。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又在**专门召开了由省、市、县三级领导同志参加的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全省的农村卫生工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的领导同志都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且邀请了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来***参加会议。会上,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长***,卫生部部长***及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都做了重要讲话。会议深刻分析了全省农村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认真查找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今后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具体措施,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卫生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结合前一个阶段对国家、省上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会议、文件精神的学习,卫生局及各医疗卫生单位对当前我县的农村卫生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对当前我县农村卫生工作的问题和不足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今后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清晰。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及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房屋、设备配套建设,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加大农村地方病、传染病防治力度,确保农民群众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切实加强全县农村卫生工作。

一、当前农村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卫生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按照国家和省上有关要求,地方政府对卫生工作投入的增长比率不能低于同经济增长比率,但我县自实行县级医疗单位财政定额补助、乡镇医疗单位财政差额补助以来,财政对卫生工作的投入基本没有增长,甚至部分乡镇有下降趋势。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了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投入,乡镇卫生院上划工作正在筹备。在乡镇卫生院上划后,这个问题可望得到解决。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备简陋。我县有一部分乡镇卫生院至今仍未达到国家最低建设标准,有一半以上的村卫生所未能做到“三室一房”分设,面积狭小、设备简陋的问题十分突出,诊疗条件非常落后。

三是农村卫生人才匮乏。近10年来,我县没有本科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卫生院工作。5年来全县14所卫生院共补充卫生技术人员不到30名,而调离、退休人员达到40多人。由于多种原因,我县有些乡村医生也放弃了乡村医疗工作外出打工,与2000年底相比,全县乡村医生数减少30多人。另外,乡镇卫生院中本科、大专学历和中级职称人数很少,无执业资格、低职称者所占的比例较大。

四是我县农民群众生活水平较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全县仍有近1/3的患病农民不能及时就诊治疗。有1/4以上的农村家庭靠借债支付医药费。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这一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五是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近两年来国家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给予了足够重视和资金支持,我县也抢抓机遇,在县级医疗单位急救能力建设方面做了一定量的工作,新建了县医院传染病区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楼,并增添了部分医疗设备。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控制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还很不足。再加上对近年来对基层预防保健人员的补偿机制不健全,乡村医生误工补贴不能发放,甚至部分乡镇对乡村医生的村组义务劳动也不能予以免除,致使他们对搞好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工作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对保持全县预防保健工作取得的成效、健全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带来了一定难度。

六是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滞后。由于健康教育经费不足、卫生人员缺乏等原因,作为卫生部门和医疗单位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存在着一定困难,难以支付健康教育成本,仅靠每年几次的集中宣传教育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我县农村群众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还处在很低的水平。

二、全县农村卫生工作的主要发展目标

1、基础设施建设:到2010年,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并力争完成村卫生所的建设和改造任务,县乡村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设备能够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到2015年,全县村级卫生所全部达到国家建设标准,并逐渐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

2、预防保健工作:到2010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2.5/十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5.3‰以内,传染病疫情报告达到95以上,全县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覆盖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9以上,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8,儿童及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均达到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全县新法接生率达到100,彻底消除新生儿破伤风,4-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95以上;到2015年,全县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50/十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7‰以内,传染病疫情报告率达到100,儿童计划免疫“四苗”接种覆盖率达到100,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100。儿童及孕产妇系统保健覆盖率均达到100,4-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率97以上。

3、健康教育:到2010年,全县农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达到80以上,到2015年,达到95以上。

4、农村卫生队伍建设:5年内,重点培养50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100名技术骨干,到2010年,使全县60以上农村卫生人员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每所乡镇卫生院有3-5名医务人员在上级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半年以上。到2015年,80的农村卫生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全县农村卫生人员全部达到执业助理医师以上资格。

5、农村医疗保障:力争在2007年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0年全县农民群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在2015年前,全县农民群众参合率要达到100。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彻底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健康水平达到和城镇居民同等水平。

三、近期的主要工作

为了按期达到上述各阶段的目标任务,近期我们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积极争引卫生项目,提高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们将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上对于农村卫生工作投入加大的机遇,进一步争取卫生建设项目,完成县、乡医疗卫生单位建设和改造任务。计划2006至2007年重点完成的有:县人民医院住院楼扩建,新天、南古中心卫生院和丰乐乡卫生院的改、扩建。对于村卫生所的建设项目,卫生局及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争取之中,将在今后的5年内分期分批完成。在设备配置方面,即将到位的有价值20万元的县医院救治能力建设配套设备。另外,还将重点争取对乡镇卫生院的配套设备和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执法监督车辆及办公设施。

(二)努力创造条件,力争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政府已于4月上旬向市政府递交了我县争取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报告。今年,卫生局在将着力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整顿、人员培训、新农合宣传等方面下功夫,并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取今年下半年在我县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争引中央及省、市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助资金,进一步解决我县农村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

(三)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预防保健工作水平。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对乡村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认真抓好结核病防治、“降消”等预防保健业务项目的实施,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扎实推进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四)着力加强农村卫生人员队伍建设。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学历教育、进修深造、业务培训等多种有效的方式,认真扎实地提高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县、乡医务人员主要是进行继续医学教育集中培训,乡村医生主要是提高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目前,我县第一批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工作已正式启动,92名乡村医生将在12个乡镇卫生院教学点利用好医生医学教育中心制作研发的视频教学系统进行为期两年的理论学习和一年的临床实习,毕业后将取得普通中等教育学历。

(五)加强爱国卫生工作,普及健康教育知识。今后,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积极开展卫生示范乡(镇)、村、户和卫生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争取上级对农村改水、改厕的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进一步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以集中宣传、分散教育等有效形式,抓好对农村群众的健康教育工作。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篇4

“三化”是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以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为基础,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来武装农业,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上良性循环的现代农业。实施“三化”统筹战略是推进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工业来反哺农业。工业化是主导、城镇化是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三者要竞相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发展。也只有统筹推进“三化”,才能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进而促进社会公平,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经过多年努力,到“十一五”末,我市农业现代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产量达到745万吨。二是农机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45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1%,高出全省总体水平6.9个百分点。三是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00家,农产品加工量达到400万吨,畜禽产品加工量达到1600万头(只)。四是农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共培育省名牌农产品21个,农博会名牌产品51个,“三品”认证达到230个,获吉林省著名商标35个。五是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17个,增长12.5%。

近年来,虽然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先进地区比,还有很多不足和差距,需要加以改进。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亟待提高;二是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亟待加大;三是科技支撑力度亟待加强;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亟待扩大;五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亟待提升。

“十二五”期间,我市要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基础设施等支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主要目标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条件显著改善,机械化、水利化等生产技术科学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初步形成。根本任务是要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推动资源要素更多向农村配置,加速发展以水利化、机械化等为重点的农业现代化;要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尽快扭转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坚持走具有松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三化”统筹,把实现农业现代化放在突出位置,实施“三化”同步战略。加快推进松原农业现代化进程,就要强化措施,加快构建松原现代农业的“五大体系”。一是以农田基本建设为重点,构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抓好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升级。以前郭县王府站镇和乾安县让字镇为样板,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立节水灌溉体系和旱作农业体系。到2015年,全市将完成玉米膜下滴灌任务430.4万亩,占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篇5

一、总结经验,分析利弊,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

“十五”期间我县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农村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农业总产值实现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比“九五”期末增长近1倍;粮食总产实现6.5亿斤,比上年增长4.8%,比“九五”期末增长58.5%;畜牧业产值实现2.5亿元,比上增长25%,比“九五”期末增长1.8倍,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2.3%;农村人均纯收入实现4449元,比上年增长5.9%,比“九五”期末增长94.3%。

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新格局。以“绿丰”集团为龙头,全县A级绿色优质稻面积发展到40万亩,比上年增长33%,比“九五”期末增长60%;以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大鹅孵化企业为龙头,黄牛、大鹅发展到4.8万头、180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4.3%、80%,比“九五”期末分别增长了3倍、8倍;以存明、忠辉等木制品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9.6万亩,比上年增长85.7%,比“九五”期末增长2倍;以哈中药六厂为龙头,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比上年增长20%,比“九五”期末增长4倍。

新农村建设工作迈出坚实一步。借助省、市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契机,2005年共投入新农村试点建设资金1634万元,其中省、市投1234万元,县投400万元,完成了8个村建设任务。硬化道路22.3公里,67142.8平方米;安装路灯109盏;建村级畜牧服务站8个,购买畜牧医疗器材8套;建村卫生所6个,360平方米,购买医疗器材6套;扶贫牛386头、貉225组、鹅雏18万只;为8个村20个自然屯购置了村村通广播设备;水泥板护砌边沟13950延长米,更换石棉瓦栅栏13950延长米。

农业新技术推广取得新成果。全县共推广节水灌溉、大中棚育秧、大豆垄三栽培、水稻超稀植等新技术38项,面积80万亩,新技术推广比“九五”期末增加13项,面积增加30万亩。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由“九五”期末的37%提高到44%。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成效。全县累计投入1.4亿元,完成大小农田

水利工程287项,比“九五”期末增加投入6000万元,新建工程110项。巩固扩大了“普九”成果,中小学生辍学率分别控制在1.57%、0.58%,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1.16万平方米;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实现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38%;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了70%;打井村屯的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

农村改革实现新进展。深入推进免征农业税及各项配套改革,精简乡镇行政和事业人员615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2005年兑现“两补”资金2163万元。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各类专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1个。

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产业化层次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优质服务面狭窄;农民素质偏低,科学种田意识差;“一事一议”困难较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迟缓等等。

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新农村建设正处在历史上的最佳机遇期,条件极为有利。一是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条件优越,具备建设生态型新农村的良好条件。二是通过推进“稻、牧、林、药”四大产业,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发展潜力巨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中央和省、市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为我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四是县委、县政府决心大,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热情高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空前浓厚。五是借助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契机,为建设新农村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其做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前来参观考察兄弟市县的好评。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我们自身的有利条件,全县各级干部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抢抓机遇,奋力工作,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昂扬拼搏斗志,全力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乘势而上,全力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县委关于《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实施新政策、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高农村生产力、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努力把我县农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重点实施“168”工程。即,推进新农村试点镇1个(浓河镇),面上重点工作10项;建设通乡通村公路6条;完成省市确定的新农村试点村8个、第三批省市确定的扶贫开发试点村8个和第二批8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提档升级的建设任务。

1、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

1个典型示范镇(浓河镇)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完成镇内主次干道硬化12条,4000延长米和商服综合楼、政府办公楼置换工程建设;完成镇内二期排水工程1260延长米;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0%,实现美化、亮化、香化、净化。

2、6条通乡通村公路分别是:乌祥路32.7公里,大通河路8.9公里,乌拉浑旅游路12.6公里;桦树村至大兴村6.6公里,通河镇至城西村0.9公里,通河镇至城乡村1.2公里。

3、省、市确定的新农村建设8个典型示范村为大林子村、城西村、富强村、小古洞村、红旗村、柞树村、三合村、四马村具体建设任务,按照上级要求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4、第三批省市确定扶贫开发的8个重点村为解放村、水田村、红旗村、青山村、大兴村、老站村、向阳村、二道河子村,具体建设任务:每个村硬化道路2公里,每个村建1处畜牧服务站和卫生所,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有线电线入户率达到80%。

5、第二批省、市扶贫开发8个重点村也就是浓河村、民生村、和平村、桦树村、建兴村、永乐村、依山村、西北河村,提档升级的主要建设任务,主是重点在环境整治和绿化、香化、美化上下功夫。

6、面上10项重点工作:①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16所(其中,中学2所,小学14所),面积8428平方米;②扩建县卫生院,新建1所乡镇卫生院;新建8个村级卫生所,逐步实现村级卫生所达标;③农村有线电视和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40%和75%;④绿化村屯27个,彻底消灭光腚村屯,新建生态园林村10个;⑤村屯基本消灭“三大堆”(粪堆、柴草堆、垃圾堆),达到净化标准;⑥完成城镇建筑工程18项,面积18万平方米。农村住宅砖瓦化率达到66%;⑦新打人畜饮水井20眼,解决20个村屯饮水难问题;⑧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6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840万元;⑨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450人,专业协会发展到25个;⑩农村低保人数达到2200人,农村大病救助达到311人。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年和开局年,要完成上述任务指标,必须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化进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继续推进以“稻、牧、林、药”为主的四大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绿丰”龙头企业,全县绿色优质稻面积发展到45万亩,培育万亩基地8处,连结农户2.5万户。围绕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孵化企业,黄牛发展到5.2万头,大鹅稳定在200万只。围绕存明、忠辉等木业企业,全县林木基地发展到10处,面积1.5万亩。围绕哈中药六厂,中药材种植发展到1.5万亩。同时大力发展以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为重点的多种经营生产,烤烟发展到4000亩,“两瓜”发展到1万亩,蔬菜发展到2.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到8.5万亩,试种万寿菊1500亩,食用菌发展到1000万袋,特色动物养殖发展5.5万头(只)。二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加快建设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和社

会办学的阵地作用,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和用工单位岗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县劳转办由临时机构改为独立常设机构,各乡镇也抽调专人,单设劳转办,为发挥其对农民工进城的管理、维权和服务作用,重点解决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侵权行为,全力营造农民工由农民变市民的良好环境。今年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6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840万元。三是借助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资源优势,全力开展项目招商、资源招商、政策招商、环境招商的办法,大上农副产品加工业。每个乡镇至少新上1个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积极拓展农业外部增收渠道。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一是打抗旱补水大小井80眼,建临时泵站30处,启动全县补水井1.12万眼,确保全县60万亩水田正常用水。二是完成浓河镇新建堤防7.6公里,东部涝区堤防达标一期工程42.3公里。三是争取二甲沟水库立项;清淤整修农田水利工程3条,15公里;维修各类水利工程8处;新建水利工程2处。在农机化建设上,新组建农机合作社1个,农机专业协会8个,农机化综合作业面积达到80万亩,秋整地面积达到40万亩。在农技推广上,重点推广大豆行间覆膜和深窄密、专用玉米通透栽培和大垄覆膜、水稻新基质育苗、大棚育苗和钵体旱育超稀植等10项先进技术,推广面积达到80万亩,大棚育苗达到70%。在良种良法上,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全县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上,严格执行省市标准化规程,种植业标准化面积达到50万亩,养殖业标准化普及率达到50%以上。在水产养殖业上,精养和驯化养鱼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和2.5万亩。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要重点抓好“五个加快”。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交通部门要认真搞好3条通乡公路和3条通村公路的勘查设计,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高质量全面完成通乡公路54.2公里,通村公路8.9公里的建设任务。二是加快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农委、水务局、扶贫办要认真抓好全县20个村屯自来水入户工程的规划设计,按标准、按时限完成管网入户任务。三是加快农村住房建设。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县建设局,认真搞好农户新建住宅的调查摸底工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鼓励引导农户按照新农村住宅设计图纸建设安全节能型住宅。县信用联社要积极争取贷款规模,妥善开展新建住宅贷款业务,力争农村砖瓦化率达到66%以上。四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风气等清洁能源,重点加快户用沼气建设。无论是新农村试点村还是提档升级的村,每个村都要发展5户沼气利用示范户。五是加快环境整治建设。2006年是我县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年。各乡镇、村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净化、香化活动,以消灭粪堆、柴草堆、垃圾堆为重点,彻底解决村屯脏、乱、差问题。在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上,突出抓好三个发展。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寄宿制学校、适度集中办学为突破口,全面完成16农村中小学校D级危房改造任务,彻底改善办学条件。巩固“普九”成果,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农村适用人才,构建农村助学长效保障机制。二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强以新建1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级卫生所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确保完成农村低保2200人、大病救助311人的目标。三是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要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有活动场所、健身器材和图书阅览室。要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四)加强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树立文明村风,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农村基层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尤为重要。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把乡村基层五好班子创建活动纳入新农村建设内容,把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公道正派的群众发展为党员,培养成干部;把勇于创业、带民创业的党员干部,培养成带头发展和致富群众的主心骨,使农村党员真正成为引领发展、带头致富、倡导文明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上,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坚持村务、财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规范“一事一议”程序,完善议事内容,提高民主管理能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生活陋习。正确处理农村矛盾,建立基层化解矛盾机制,努力营造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稳定社会环境。切实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利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五)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村体制和机制创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和体制保障。今年全县要重点推进六项改革。一是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提供示范引导、政策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来,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创新运行机制,分类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服务功能,提高经营性事业单位自我发展能力。二是深化县乡财政管理和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的管理方式,挖掘乡村自身潜力,加大债务化解力度,确保基层政权和组织正常运转。继续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严格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三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推进非骨干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吸引粮食主销区工商资本参与企业资产重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高经济效益。四是深化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征地制度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构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征地制度改革,落实补偿政策,搞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五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组建以县为单位统一法人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完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改善资产运行质量。大力培育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民规范发展资金互助组织。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六是深化农村合作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专业协会、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并在税收和信贷上予以扶持。今年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必保发展到25个以上。

三、精心组织,全面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任务顺利完成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委,统一协调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要由主要领导亲自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动员。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县、乡、村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力争达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同时,开辟专题专栏,及时报道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氛围。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广大农民真正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每个人都有应尽的义务,每个人都愿意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进而把建设新农村的这项任务变成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加快全县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三是明确责任,包扶到位。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包扶部门的主要领导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指标,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包扶责任,吃住在村屯,工作在第一线,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靠。既要突出省、市确定扶持的16个重点村和典型示范村,又要兼顾面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工作,创新上下齐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新机制。建立县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屯的包保责任制。县直部门要在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协调下,明确包保任务,落实包保责任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无论是重点村的建设项目,还是面上村的建设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明确专人负责,落实到人头,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及时给予督促整改,并实行责任追究制,确保按时限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四是政策倾斜,多元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任务繁重,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优惠政策,进一步

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在政策扶持上,凡涉及新农村建设收费的,原则上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在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上,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资金,取得上级部门最大支持;二是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公益事业、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予以支持;三是全面开展农村住房、农机购置、耐用消费品等消费贷款业务,对新建住房采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统一设计的住房标准,县里将给予适当奖励;四是鼓励引导吸纳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五是积极引导农民增加投入,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奖励制度,调动农民投工投劳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五是勤查猛促,跟踪问效。新农村建设是2006年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也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将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突出,任务完成好的乡镇和科局领导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领导干部给予通报批评或降职使用。为此,县新农村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强化督办检查力度,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情况,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按时限、按标准顺利完成。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篇6

曾照婷,李小涛,陈艳丽

(江苏省苏州市蠡口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 1 5 1 3 3)

摘要: 通过分析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笔者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现状出发。对比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寻找 出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 提 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 干部; 教育; 新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历史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人,繁荣农村 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保证。面向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培养各级各类农 业人才,加快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 素质,尤其是农村党员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以下简称农远教育)

本文所指 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主要是 指,利用信息技术,如广播、电视、卫星等先进的现代通 信媒体,依托国家各级政府出资,由各省、市、县组织部门所开设的远教办所开展的服务于我国农村党员干部 培训的一项工程。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现状

“ 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 0 年代 就被提出过。上世纪8 0 年代初,我国提出“ 小康社会” 概 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 内容之

一。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 三 农” 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 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 的意义

(一)过剩人口和返乡农民工的再教育 目前,大部分农 民基本上从传统的单纯依靠土地 来生活的境况中走出来,加入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 当中来了。他们只能依靠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当然也 不排除一些依靠技能培训班走上技术 岗位的群众,但 这毕竟是少数。利用远程教育,既可以培训使之掌握一 技之长,又可以发家致富。

(二)农民群众的文化娱乐教育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大 为改善,人们茶余饭后也多了些关于对国家大事的意 见。利用远程教育,可以向新农村传递最新娱乐形式,并且各个娱乐活动的组织者可选择适合大家 口味的电影电视节目,还可以将一些流行的健身节目引入农村,让大家在闲暇时间走出家门,集体学习一些健身项目,交流感情,提升 自信。

(三)a加强了党员干部的学习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应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法规的 变化,了解外边的最新动态,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就可以帮助他们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给村民提供 思路和点子,带领大家共同学习进步; 还可以通过学习正反材料来加强 自身党性修养。

四、农远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实施韵关键

(一)教学内容应贴近农村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任务 是通过提供先进 的文 化、卫生、科学等信息资源,以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 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并提高其创业致富的本领。基

于此,在充分利用地方“ 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 学习的同时,要将其重要内容刻

录成光盘随时供村民借 阅。

(二)农远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搭建平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三个文明的建 设。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 呈现新趋势。积极发挥远教的作用,不但可以给群众提

供精神食粮,还可以激发群众的学习兴趣,营造农村文 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五、农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认识不到位。数领导干部认为,目前在农村开展 远程教育与当前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农村经济发展 水平不相适应,时机还不成熟,因而存在等、看、拖的心 态; 有的则认为,远程教育是件花钱的工程,投人高、产 出低、见效慢,既浪费资金,又浪费人力和时间; 有的还 把抓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与新农村建设中其他的工 作对立起来,看成是一项软指标,存在敷衍应付的态 度。. 管理不到位。在对仪器的日常管理中存在着敷衍 的态度,重建不重管的现象依然很严重。有的站点建成后,因为多种原因不能按照使用要求进行维护,诸如一 些硬件设备受潮、仪器上灰尘堆积,致使仪器成为了摆 设。. 学习培训组织。由于农村党员干部群众之间存在 着年龄、文化、地域和从业类型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他们对学习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例如一些年龄偏大、文 化程度较低的党员群众渴望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农 村的科普常识,而那些年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党员群众 渴望了解关于农村致富、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这些 现象的存在导致了教材编写困难,活动组织难,学习需 求满足难和学习激情保持难。

(二)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主观认识人为的因素。若这些问题得不至 Ⅱ 及时解决,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就难以取得实效,从而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总结和探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规律,寻求问题的解决对策,是保证农远教育取得预期效果的客观需求。. 加强需求调研,增强农远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针对性和时效性出发,在设计农远教育的教学内容时应做到: 首先要搞好调查,积极深入到人民群众之 间,深入村组中调查了解他们所盼所需所急的事情,收 集第一手资料,为内容的展开打下基础。其次要在坚持 “ 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 的原则下,积极引进

教学资源,大力开发适合本地口味的乡土教材。最后要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参与性。. 根据农民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依据 农村情况,我们可采用“ 因人施教” “ 因地施教” 和“ 因时 施教” 的教学组织形式。因人施教,我们可根据党员群 众的文化层次、年龄等特征进行分班教学 ; 对于因地施 教,可以针对群众难以统一,村落不集中的情况,采取 选派优秀志愿者、专家去讲解亲传; 而对于因时施教,我们可以采用农忙时少学,农闲时多学的方针。

参考文献:

【 1 ] 王晓东,高宏卿现 代远程教育理论及应用[ M】 . 北京: 科学出

版社,2 0 0 7,(1).’

[ 2 ] 杨改学. 现代远程教育【 M】 .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 0 0 3 .

【 3 】 彭坤明. 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论纲.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6,(1 o).

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 篇7

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从农村环境出发

撰稿人:蔡智 单位:治河渡镇乡镇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两级分化较为严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国家政策开始向农村倾斜,如农业现代化的提出,及新农村建设方案的推行。无论是农业现代化还是新农村建设,都旨在发展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

然而,经济发展向来被看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必然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往日几乎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农村生活开始受到冲击。环境恶化问题开始在广大的农村蔓延,逐渐成为了困扰农村发展问题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对于消除贫困、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均有重要作用。资金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长期制约着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环境基础设施具有规模小与分散、实用技术缺乏、运行成本高、回报少、基础条件差、建设周期长等特点,无法吸引外来资金进驻,因此,我国农村环境基础设施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投入、集体投入 和农民自身筹资和以工代资。然而,中国所有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远远不足以解决问题,由于资金不足,集体作用弱化,已建成的基础设施也面临着严重的维护缺乏、运行不足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与日俱增,我国每年产生约1.8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多为简单堆放,由于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以及农民主体自身的局限性,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地区的田头、路旁、水边以及干涸的河道均成了天然垃圾箱。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不仅侵占了农村的大量土地,而且还会成为苍蝇、蚊虫等病原体滋生的场所。在雨季,农药、化肥残留物等有害成分随垃圾渗入环境,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加之,农村基本上没有对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条件和设施,致使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越来越糟糕。

(三)耕地数量减少,土壤恶化

在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的同时,工业、企业在农村圈地建厂的现象普遍增加,而农村的圈地多为占用耕地开设工厂,由此导致农村耕地数量剧减。在耕地数量下降的同时,我国耕地质量也在下降。长期施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土壤矿化,秸秆还田率低,植物吸收的土壤养分不能还田,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战略安全。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污水灌溉,重金属污染,非降解性农膜的大面积使用等严重污染着土壤。

(四)农村水资源缺乏保障

我国水资源存在时空不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近年气候变化无常,降雨量递减,干旱加剧,如今年我国南方遭受百年难遇的干旱,地表干裂严重,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缺水问题凸显。

在政策的推动下,许多企业开始涌入农村,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盲目引进外资而忽视污染问题,对进驻企业缺乏严格的污染制约,导致许多重度污染企业进驻农村,导致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而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有增无减,在工农业的双重污染下,水中污染物含量严重超标,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农村现有浅水井和水窖问题突出,它们或紧邻污染源,或受工业废水污染,卫生条件非常差,大量水井周围10米以内,有厕所、粪坑、牲畜圈和污水沟等污染源。由于农村饮用水多数没有经过净化和消毒,水污染问题给饮用水水质和水量带来了双重威胁,直接饮用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和卫生状况难以保障。

二、解决农村环境污染的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提供资金扶持

农村建设中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加强政策引导,确保在发展的过程中 “有人干事、有经费作保障、有制度来约束”,因此,要求建立和健全完善农村环境建设的引导机制,理顺农村环境管理的关系,明确职能,强化农村管理,让管理与建 设同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提前规划的战略举措。在招商引资方面,地方政府要遵循以“环境保护为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进低耗能、低污染的朝阳产业。同时,通过投资政策、土地政策、科技政策和政绩考核机制,对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行为进行引导,对环境友好的实践加以扶持和鼓励。

农村环境建设最核心问题是资金。国家必须调整财政支出,建立支持性和保障性投入并举,形成政府资金与金融资金的联动机制、社会资本的引导机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财政、集体、农民和社会力量共同帮扶的资金长效机制。

(二)改进垃圾处理方式,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利用效率低,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尚未形成。因此,从源头抓起,建立垃圾分类集中处理机制,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要制订农村生活垃圾处置和管理制度。以乡镇、村庄为单位制订环境保护村规民约,指导村镇因地制宜地进行垃圾处理,尽可能在本区域内消纳本地垃圾。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乡镇和村庄建立生活垃圾堆放点,集中处理。县域内的乡镇垃圾处理场要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要在合适的地点建立区域性垃圾填埋场,对垃圾进行集中填埋处理。二要实现垃圾就地分类。建议尽快在乡镇建立完善的环保队伍,为农村配备保洁员和垃圾收集车、垃圾桶等,做到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生态处理、综合利用,实现大部分垃圾就地消化不出村。

(三)加大环保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农民始终是农村环境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农村环境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加大对环境保护意识与理念的宣传工作,改变农民错误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提升当地民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使农村环保宣传教育进入学校、社区、家庭,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四)防治污染,保护水源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篇8

康社会步伐

加快“工业强县”进程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惠及十几亿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今后二十年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作为元谋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典型热区农业县,生产力不发达、工业化水平较低,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步伐,加速工业化进程,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尤

为重要。

一、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步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工业强县”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准确把握经济规律,科学合理地提出了“双目标、双支柱、双动力”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大力培植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业两大支柱产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暴露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大,一二三产业比例关系不合理,工业发展步伐缓慢,城乡劳动力就业渠道不畅,就业压力大,财政结构较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困扰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面对严峻的发展形势,围绕产业建设,培强壮大工业经济,推进工业化进程,千方百计整活现有企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元谋县工业经济发展概况元谋县工业从六十年代开始起步,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中,发展十分缓慢,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元谋县工业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制糖、建筑建材、造纸、粮油、蔬菜脱水,饲料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物质基础不断增强。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在以制糖、建材、造纸为骨干产业的同时,还拓展了化肥、机械、采掘、饮料、加工等行业,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使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得到了大幅度增长。“八五”末(1995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亿元,比“七五”末(1990年)增长,年平均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以28的速度递增,1995年达2862万元,比“七五”末增长。至“九五”末的200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亿元,比“八五”末增长,财政收入5381万元,比“八五”末增长88。进入新世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机制不活、技术管理落后等弊端充分暴露,企业效益大幅度下滑,连年亏损,部分工业企业已到资不抵债的地步。元谋糖厂、造纸厂破产,县副食品厂,食品公司被兼并,元谋工

业经济陷入困境,全县经济发展势单力薄,缺少强劲的支撑力。面对严峻的形势,县委政府不断深化县情认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步伐。一是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合理采用兼并、重组、破产、出售、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帮助企业开辟新的发展路子,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二是灵活运用产业政策,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各种有实力的经济实体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后,从单一的服务行业中突破出来,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积极投身农产品加工行业,实现“二次创业”。三是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用丰富的资源优势与外商攀亲,用优越的社会环境与外商搭桥,用优厚的物质条件与外商合作,用诚实守信的原则与外商交心,千方百计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着力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优势的发挥,措施的落实,使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工业经济呈现出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以建设绿色食品加工园区为龙头,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提供优惠条件,把具有一定实力的私营业主组织起来,着力建设集农产品加工、储运、冷藏、保鲜、包装为一体的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培植龙头企业,引导群众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调整种植结构,通过龙头企业推动,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初具雏形,有14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在园区落户发展,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二次创业”。2002年,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2440万元,比上年的27066万元增长5374万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全县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56万元,比上年增加51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二)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增强到2002年末,全县工业企业户数达875户,比上年增加78户,增长10,从业人员达5911人,比上年增加1591人,增长37;全毓屑肮婺R陨戏枪卸懒

⒑怂愎ひ灯笠瞪辖伤敖?29万元,比上年增长。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56万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12。

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意见 篇9

各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加快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现就2014年农业基本现代化发展提出以下政策意见:

一、鼓励向雅周农业园集聚发展

(一)上级支农项目优先支持雅

周农业园。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土地复垦整治、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等项目资金申报时,优先雅周农业园项目申报。

(二)支持雅周农业园融资。江苏丰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所融资金不少于70%用于雅周农业园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

(三)雅周农业园资金重点用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农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

二、鼓励台资项目向苏台园集中

落户苏台农业合作园并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台资项目,按同类项目补助标准上浮20%。

三、夯实粮食生产基础

鼓励各区(镇)创建省级以上稻麦万亩高产示范片。对参加省部级高产创建获得A级示范片的奖励2万元。

四、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一)扶持蚕桑产业发展

1.扶持小蚕共育。按标准全面使用小蚕饲育自动加温补湿器,春蚕、中秋蚕各共育60张以上的,每个共育主体补助2000元。

2.培育养蚕大户。年养蚕规模100张以上的蚕桑经营大户,每户补助10万元。

(二)转型升级现代畜牧业

1.种羊场建设。对新建存栏经产种母羊500头以上养殖场,符合县农委认定的品种特征,且有效开展选种、选育工作。并鼓励养殖场不断做大,通过2—3年努力,达到常年存栏经产能繁种羊800—1000只的规模,年向社会提供苗羊2500只以上,当年补助50万元。

2.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新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对县农委指定范围内所有的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后达到安全、无害、无污染、并能有效利用的项目,在争取到省级补助项目的基础上,一次性补助40万元。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

1.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投资在600万以上,发展集约化、循环水、高密度设施渔业养殖,奖励20万元。

2.新(改、扩)建连片标准化鱼池300亩以上,且四周用水泥护坡,补助20万元。

3.在苏台农业园新建连片200亩以上的土池温室钢架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每亩补助2500元。

支持安全信息系统终端运营费用、实施渔业互助保险、鼓励进行渔船更新改造,进一步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的政策县财政另行安排。

五、支持设施农业发展

(一)鼓励在“三区六景”发展连片设施大棚

1.新建连片100-200亩、200亩以上标准钢架大棚,每亩分别补助1500元、2500元。

2.新建连片50亩以上省标钢架连栋大棚,每亩补助1.2万元。

(二)鼓励在南莫镇农业园发展食用菌

新建工厂化生产食用菌2000平方米以上,标准厂房每平方米奖励200元、一般房屋每平方米奖励100元。

(三)鼓励在里下河区域发展优质稻米基地

鼓励品牌大米企业在里下河区域流转连片农田,严格按照国家有机生产技术标准,运用稻鸭共作、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防治等技术种植优质稻米,视规模档次给予奖励。

以上奖补资金按5:3:2的比例分三年兑付到位,如三年期间发生迁建或拆除的,取消拆除后当年及以后奖补资金。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奖励农业龙头企业

1.对首获国家、省级、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称号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

2.鼓励企业提升产能和销售规模。按照企业年开票销售能力,首次突破1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以上的,且增幅在20%以上,一次性分别奖励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

3.鼓励企业创建产业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含农产品专业市场)在各区(镇)规划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高效设施农业(渔业)基地,除享受已有奖励政策外,面积达200亩奖励10万元。

4.鼓励企业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对全县所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按照固定资产规模、开票销售、合作带动水平和能力、品牌建设、参与企业动态监测报表数据质量和时效等进行综合考评打分,依排名高低,对获得综合竞争能力“前十强”的企业,1-2名分别奖励5万元,3-5名分别奖励3万元,6-10名分别奖励1万元。

(二)奖励“一村一品”特色村(镇)。获得全国示范村镇称号的,每村奖励10万元;获得省级示范村镇称号的,每村奖励5万元。奖励资金用于扩大特色村专业特色经营的生产规模,提升专业村建设档次,不得列入镇、村财政开支。

上一篇:实践调查要求下一篇:线下地理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