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

2023-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

(一) 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来源于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 单位会计通过加强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并及时分析管控会计风险, 才能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和完整性, 才能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二) 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是会计分险管控的最基本的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措施和规范流程, 使单位的经济活动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 合理保证资产安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国家, 单位只有占有使用权, 目前,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挪用、贪污、违规处置、资产配置不合理、损失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比如, 部分单位单存在账外未转固的账外资产、上级无偿调拨的资产等等, 所以行政事业单位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 加强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定期清查盘点工作势在必行。通过这些责任制的实施和监督, 才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和增值增效;同时, 还要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绩效考核管理相结合, 配备优质资源, 最大限度发挥资产效能, 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四) 有效预防腐败

防治舞弊和预防腐败是内部控制特别重要的一个目标。腐败和舞弊的根源在于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 科学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 将制衡机制贯穿到单位内部各个业务各个部门中, 强化内部监督, 起到“前移关口”的效果, 实现有效预防腐败和防范舞弊的目标。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随着国家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改革, 以及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 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同时, 如果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和管理上再跟不上新时代改革的步伐, 那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首先在会计核算上也存在提供虚假财务报告信息风险。所以充分认识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有利于分析会计风险的成因并加以及时防范和控制。

(一) 资产管理混乱, 国有资产流失

资金管理混乱, 资金管理意识缺乏, 不按资金用途使用资金, 相互挤占、挪项目资金时有发生;不按规定使用现金和借款, 单位出纳人员为了报账方便, 把报账资金大量转入出纳人员私人账户或者给单位职工大额借款不及时归还清算;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 岗位责任不清, 履职不到位, 不重视资产的维护和管理, 不对资产进行盘点, 造成账账、账实不符, 甚至已使用多年的资产一直挂在在建工程未转固, 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二) 财务信息不真实、不完整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不重视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 财务人员变动频繁且业务水平较低, 财务核算不规范, 账目混乱, 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混用, 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许多单位为了完成报表数字, 帐都未记, 胡编乱造, 随意编造、乱调决算报表和财务报告, 导致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三) 经济活动不合规不合法

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支出必须符合各项财经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收支标准、收支范围、预算定额等各项规定要求, 以事实为依据、以政策规定为准绳, 坚持原则, 对不合法的经济业务有权拒付。但是一些单位由于开支不合理, 挪用、转移专项资金, 为了应付审计和检查, 甚至无视法纪法规, 采取不正当手段虚开发票, 伪造资料, 非法套取资金。

三、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会计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 单位领导不重视, 组织架构不全

在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中, 政绩主要体现在公共服务上, 再者, 大多数领导对财务会计知识了解不多, 甚至不懂, 因此, 领导对单位会计工作不够重视, 不设置或确定内部控制部门, 只要有会计人员, 单位支出有地方报销就行, 忽视了监管监督职责, 导致会计风险人为产生。

(二)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不熟悉内控业务流程

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内部控制部门, 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 由于单位自身管理的原因, 也是上墙了事, 执行不到位, 执行力较差。另一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不明确单位的业务范围和业务环节, 不熟悉内控业务流程, 找不到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因此也就无法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 单位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首先, 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近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致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比较紧缺, 所以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为“临时拼凑”的非专业人士, 无经验无积累, 边学边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对记账方法、会计科目运用不懂, 仅凭培训时老师给的记账模板记账, 账务处理不规范, 比如, 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 实行的是“双核算基础”、“双科目体系”、“双报告”, “双分录”, 使本来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对发生的业务束手无策, 这也是会计风险的主要原因。

其次, 财务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 法制意识淡薄, 经济业务政策把关不严, 票据审核不到位, 不能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 只听从领导的指示安排, 在防范会计风险方面则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正确认识会计风险, 而且容易出现工作失误, 进而导致会计风险。

四、加强会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一) 加强领导重视, 完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

无论企业也好, 行政事业单位也罢, 单位财务会计风险控制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单位内部环境做基础, 比如领导的风险意识、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员工的素质等。归根结底, 风险控制内部环境好与坏, 与一个单位领导的财务知识的匮乏或者说不熟悉财务知识有很大的关联。因此,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的程度和剩余风险的可控度, 首先要领导重视和参与, 学法守法, 加强领导和全体员工财务管理的知识学习, 多和各个业务部门包括财务部门沟通, 形成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应充分认识财务部门的重要性, 加强对会计工作的重视, 合理设置会计机构, 配备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过硬的会计人员, 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 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工作, 建立内控工作机制, 使单位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强化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体系建设, 良好的单位会计风险防控离不开单位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 单位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应当由会计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来完成。单位内部的控制机构独立对单位的日常经济事务进行监督管理, 外部监督机构要履行职责, 形成有力的外部监督力量, 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应当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互通沟通, 将内外监督形成一个严密的监督体系, 真正起到对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二) 加强制度建设, 实行业务环节风险防控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实际, 科学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单位财务核算、岗位责任、软件操作安全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制定科学规范的业务操作流程, 明确各个业务环节, 完善财务监督机制, 把财务监督贯穿到预算、收支、采购、资产、项目等各个业务活动中, 使业务控制与内部监督有机的融合, 并且与外部审计和社会监督密切联系, 相互沟通, 系统分析各种经济活动风险, 选择最优应对会计风险策略, 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内部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风险防控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同时, 单位内部全体员工也要学习和遵守单位内部各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 参与到单位内部监督中, 这样, 单位的财务内部监督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保证经济业务活动良好运行。

(三)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教育, 提高会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是否发生、会计风险的高低程度如何, 取决于单位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行政事业单位要把好财务人员的入口关, 加强对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对专业素质达不到要求的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 通过考职称、自学、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多种途径学习新制度、新法规、新流程, 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保证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与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工作的新要求相适应。其次, 加强财务人员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利用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廉政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要以各种案例的学习来改进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使财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增强工作责任心。

摘要:近年来,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频繁改革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和模式的改变,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在制度设计上越来越走向规范化和精细化。现实中,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领导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部门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 给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将来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会计风险, 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风险的控制工作在新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为切入点, 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具体表现及形成的原因, 浅析加强会计风险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风险,控制,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谢运苏.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师, 2018 (16) .

[2] 解晓霞.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 (16) .

[3] 虎明.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集体经济, 2018 (33) .

上一篇:青神椪柑红蜘蛛虫害发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防治建议下一篇:浅析当前村级财务管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