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2022-1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工作的抓手,也是长效机制形成的保障。那么你真的知道如何制定制度吗?以下是小编的收集整理的《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制度

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其制度完善

摘 要:规范性文件清理是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的重要表现之一。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不仅有助于优化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环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行政办事效率,给公众的生活带来便利。本文围绕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阐述了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规范性文件清理的内涵、分类,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和陕西省财政厅,南京市建邺区、六合区、浦口区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其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并对清单进行文本数据统计,总结我国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的数量特征,从中发现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为完善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提出建议。

关 键 词: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法治政府

收稿時间:2018-09-26

作者简介:岳洪江(1973—),男,辽宁沈阳人,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规范性文件是政府依法开展行政工作的“标尺”,这一性质决定了其覆盖面广、数量庞大的特征。建国以来,单从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来看就数以万计,虽历经多次清理,但仍存在20年以上的“古董”文件,新旧文件互相交杂,随之也带来了适用上的混乱。同时,由于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各地政府对于规范性文件清理也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导致一些早已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规范性文件没有被及时地清理,这些规范性文件一方面仍在发挥着规范作用,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公众享受合法权益。不仅严重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管理质量,也与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要求相违背。

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研究在近年才开展起来,此项研究时间较短,相关的研究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及效力问题。如张归认为,目前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存在文件内容质量不高、制定程序混乱和形式及语言不规范等问题;[1]黄金荣认为,从法律效力的角度,规范性文件远不如法律法规。[2]二是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现状及其完善建议。如李玉以上海市地方性法规中行政强制内容清理为研究对象,对其制度运作进行功能评价,得出法规清理应该达到机制常态化、法定程序和方式规范化、清理与公众参与制度化的目标结论;[3]王娟娟认为,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立定期清理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各层级各部门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4]三是对规范性文件监督的研究。如武芳认为,运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辅以其他监督方式,相互弥补,才能发挥各自优势,真正有效地实现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5]林立气认为,应将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整个制定过程,包括制定主体、程序、内容等都纳入到法制轨道中,并且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保证监督到位。[6]

学术界对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相关研究大多是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从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践现状入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提出相关建议。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比较分析法等方法,选择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市(县、区)三个层级,分析其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对清单进行文本数据统计,探析我国对推进规范性文件清理所表现出的特征以及其中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政府规范性文件及清理概述

(一)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政府规范性文件本身并没有详细统一的概念界定,只是合乎现实情况而逐渐被广泛流传。总结目前学界对规范性文件的概念解析,普遍认为规范性文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李敦智认为,广义上的规范性文件一般是指属于法律范畴(即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国家机关和其他团体、组织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总和。[7]卢建华认为,狭义的规范性文件又称“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规范”“行政规则”,属于法律范畴以外的,是指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对社会实施行政管理而制定的除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可以反复适用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和行政措施。[8]实践中,国家制定的法律涉及有规范性文件字眼的很少,但不少地方性法规中对规范性文件有清晰的定义,如2009年4月,江苏省政府出台的《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54号)规定:“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规章以外,由本省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规定程序制定,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各类文件的总称,包括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 而2011年12月,辽宁省政府出台的《辽宁省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69号)规定:“本办法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发布的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或者涉及其权利、义务的规定、办法、细则、解释等实施对社会管理的文件。” 对比可见,各地方政府对于规范性文件的定义仍各有侧重,江苏省将规范性文件规定为将规章排除后的文件总称,而辽宁省将规范性文件细化到各类文件名称。本文将“规范性文件”定义为除法律法规和条例规章外具备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采用其狭义范围。

通过对规范性文件概念的界定可以发现,规范性文件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规范性,文件对其管辖范围内的人和事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可以反复适用;二是行政性,包括制定机关的行政性以及公文的行政性;三是外部性,如马春生认为,是指规范性文件中管理内容的外部性,而不是规范性文件发布对象的外部性。[9]

(二)规范性文件清理的内涵及分类

张开俊认为,可以将规范性文件清理定义为由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主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其是否具有效力的活动。从不同的角度可将规范性文件清理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按照清理的计划性,可以分为定期清理和集中清理;二是按照清理的主体,可以分为政府组织的清理和政府所属部门组织的清理;三是按照清理的范围,可以分为专项清理和全面清理。[10]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结果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予以保留、予以修订和予以废止(包括自行失效)。一般情况下,一件规范性文件只能产生一种清理结果。

二、国家部委、省级部门和市(县、区)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

为探究国家部委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本文选取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月公布的文件清理清单为研究样本,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最新公开的一批清理清单;二是国家发改委清理的文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时效性比较强;三是国家发改委对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开展得比较早,在落实过程中凸显出的问题也会更加明显,易于提早发现并及时纠正。

为探究省级部门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本文选取了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近年来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为研究样本。其原因在于:江苏省是经济、政治等综合实力发展得比较好的东部省份;陕西省是经济、文化、历史都相当丰富的中西部省份。

为探究市(县、区)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本文选取了南京市建邺区、浦口区、六合区这三个区作为研究样本。其原因在于:这三个区对截止到同一时间(2014年8月31日)前,规范性文件均公布出了各自的清理清单。

(一)国家发改委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

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月公布的文件清理清单含有2426条清理目录。

⒈国家发改委文件清理的结果分析。把国家发改委文件清理分为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两大类,观察其废止、保留和拟修改三类清理的结果,得到表1。

由表1可知,从文件清理总量来说,规范性文件远远多于规章。在清理的规范性文件中,废止数量是最庞大的,达到45.7%。在清理的规章文件中,废止17.9%。对于规章来说,清理后保留的文件数目是最多的。

⒉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分析。把国家发改委废止的规范性文件所涉及的主要领域,从价格、能源、投资和产业政策方面分为四大类,得到表2。

国家发改委涉及价格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占废止文件总数六成以上,成为此次规范性文件清理的主要内容。废止的价格管理文件主要涉及粮食、油料、棉花等农产品价格,水、电、煤、天然气等资源能源价格,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交通运输及通信服务价格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关于价格管理文件的清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不断转变的过程中,国家发改委承担起了监督者的角色,将更多的定价权逐步交由市场。

⒊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年代分析。依照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0年至2013年、2013年至今四个阶段划分,得到表3。

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3年间,占比达到总数的80%以上。从总体时间跨度上看,有些被废止的规范性文件存在时间长达40-50年。

⒋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原因分析。依照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原因类型,分为放开管制、改进监管措施、優化审批流程、取消准入限制以及解决文件“打架”五种,得到表4。

以上五种原因类型都体现出政府对自身角色的转变,从“运动员”转变为“裁判员”、从生产者转变为监督者、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减少了对市场经济的直接干预,厘清了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服务职能。

⒌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发布部门分析。依照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发布部门,区分单部门发布和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两种方式,得到表5。

从表5可以看出,在被废止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只存在一个发布部门的文件占较大比重,此类文件的发布部门主要有国家计委、国家物价局、水利电力部、国家经贸委以及能源部等。一些被废止的规范性文件是由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通常是以国家计委为发布主体,其他部门如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等配合,联合的部门不固定,分布范围比较广,有时发布的部门高达12个之多。

⒍国家发改委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文号分析。规范性文件的文号是由机关代字、年份以及序号组成,当出现多个部门联合发文时,只需要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即可。且在同一个部门之下又划分出不同单位来管理不同事务,如国家计委的文号又分为计资、计建、计投资、计基础、计价格、计价管、计价费、计调度等,从文号的编写就可以看出发布规范性文件所涉及的大致内容,包括价格的制定与管理、各项事务性收费规定、人员调度等,参见表6。

从表6中发现,国家发改委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单目录中有很多部门现已不存在或被合并。如原来的铁道部于2013年被撤销,国家经委于2003年被撤销变为现在的商务部,国家计委是国家发改委的前身。机构的整改和撤销造成了之前发布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文体形式、文号的不规范,适用界限被模糊,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让市场主体无所适从。

(二)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

江苏省财政厅于2015年8月24日公布了规范性文件的清理结果,确认废止了22件规范性文件。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5月19日公布了陕西省财政厅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其中予以保留的共107份,需修改的规范性文件8份,废止的规范性文件20份。由于江苏省财政厅只公布了废止的规范性文件,为便于比较,本文只分析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⒈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时间分析。依照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出台的时间,得到表7。

从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出台的起止时间看,江苏省主要集中在2004年至2014年,而陕西省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12年。

⒉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原因分析。依照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原因,主要可以归为以下几类,参见表8。

从表8来看,原因不同,分布数量各不相同。由于文件“打架”,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分别占22.7%和35%;根据上级文件的变动,江苏和陕西两省财政厅废止规范性文件分别占50%和30%。

(三)南京市建邺、六合和浦口区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特征

根据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2014年8月31日前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统计,分别有20、58和158条。

⒈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清理规范性文件的数量分析。依照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清理规范性文件的结果,分为保留、修改、废止和失效四类,得到表9。

从清理的数量来看,浦口区清理的规范性文件最多,其数量几乎达到建邺区总数的8倍。从清理结果的类别来看,文件保留数目占文件清理结果比重最大,三个区分别为95%、52%、73%。三个区清理结果也不尽相同,建邺区没有失效和需要修改的文件,六合区有14件需要修改的文件,没有失效文件,而浦口区有18件失效文件,修改文件数目为零。

⒉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清理规范性文件的发文责任单位分析。

由表10可见,浦口区涉及清理的责任单位多达54个,而六合区涉及清理的责任单位也接近30个,建邺区涉及清理的责任单位数量较少,只涉及5个。其中,清理的责任单位涉及最多的是财政局、人社局和住建局,这三个单位都占据六合区和浦口区清理责任单位的前五名。

⒊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年代分析。依照建邺、六合和浦口三个区废止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年份,得到下图。

由图可见,建邺区废止规范性文件发布时间集中在2012年,文件达9件;浦口区废止规范性文件发布时间集中在2007年前后,其中,有的规范性文件存在年限长达11年。建邺、六合、浦口三个区废止规范性文件发布时间均集中在2010年之前,分别占10%、59%、77%,时间跨度从4到11年不等,从2012年后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被废除的数量逐步下降。

三、政府各层级规范性文件清理存在的不足

(一)规范性文件清理缺乏法治化的清理机制

我国政府先后在1985年、1993年、2001年、2007年、2010年、2015年和2016年出台了清理行政法规、规章、文件的要求。从历次行政法规、规章、文件的清理要求看,都是以通知的形式下达,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多是进行临时性、被动型清理。由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组织编写的《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5)》评估结果显示: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总体法治化水平不高,进展缓慢。[11] 规范性文件清理缺乏法治化的清理机制,未形成规范性文件清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规范性文件缺乏定期和即时清理的执行约束机制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规范性文件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清理工作,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对依据缺失和相互抵触以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对含有行业保护和地方保护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符合以上三类情况的规范性文件要予以修改或者废止,这是目前清理规范性文件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到目前为止,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对于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机制,各级各类部门和机构清理规范性文件工作节奏和时序都各不相同,使得规范性文件清理缺少稳定的时间预期以及可资遵守的统一規则,缺乏定期和即时清理的执行约束机制。

(三)规范性文件清理标准不统一

面对大量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该如何把握清理的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山东省规定现行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内容涉及七种情形之一的必须进行修改、废止或宣布失效;辽宁省提出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的标准主要有:合法性、合理性、协调性、操作性和实施效果。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规范性文件清理标准在不断改变和扩展,如2017年国务院提出的“放管服”改革涉及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以及浙江省开展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都扩展了清理范围。但目前仍缺乏全国统一的、权威性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标准,同时对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程序也没有统一有效的规定。

(四)规范性文件清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现实中,规范性文件清理多采取“谁制定,谁清理”的原则,由各级各类部门和机构提出废止、修改和继续有效的清理意见,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有些部门分不清哪些文件属于规范性文件,哪些属于内部工作安排,增加了清理工作的难度。由于规范性文件发布形式的多样化以及规范性文件识别的标准并不完全统一,导致清理工作难免存在疏漏。由于受人力、物力条件的限制,使得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更多地局限在是否符合上位法的合法性审查上,对文件的实际执行效果缺乏实证调查评估,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措施未能在规范性文件清理中得到有效运用。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存在“故意放水”、降低标准、清理不彻底、管控不严等问题。

(五)规范性文件清理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

在各级政府公布的规范性文件清理清单中,存在公开内容不全、公开渠道有限、公开形式单一等问题。首先,文件目录只是按照发布时间进行排列,不利于企业和个人针对自身的相关事项进行查询。其次,清单中只有文件名、文号、发布时间和发布部门四个分类,并未对文件被废止、保留或修改的原因予以说明。第三,在政府开展文件清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公众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参与度非常低,这种“高相关,低参与”的现象在地方规范性文件清理过程中也是很普遍的。公众发现“问题文件”并向政府法制机构投诉的寥寥无几,相关政府部门很难听取到公众对于清理结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无法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补充到后续清理工作中。

四、完善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已出台规范性文件定时与即时清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为了确保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应该建立健全针对已出台规范性文件定时清理与即时清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第一,政府各级各类部门和机构严格执行对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每隔两年进行一次清理工作。第二,政府各级各类部门和机构应遵循“依法、及时、公开、有序”的原则,一旦发现已出台规范性文件在适用范围内有新的上位依据发布实施或者现行依据有修改、废止、宣布失效等情形的,就应当立即启动即时清理程序。及时有效地对已出台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着力提高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已出台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和协调性。第三,把新出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与已出台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进行联动,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加强跟踪审查,将审查意见贯彻到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清理中,使得文件审查与清理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切实有效地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

(二)建立健全新出台规范性文件的法治化机制

政府规范性文件是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抓手,其数量多、使用范围广,且具有反复适用性和普遍约束力,对公众权益影响大,将其纳入法治化轨道有助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建立新出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制定和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从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权限、程序、内容、形式等方面作出规定和要求。按照新出台规范性文件“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的原则,严格执行新出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第二,全面实行新出台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的“三统一”制度。要把实行新出台规范性文件的“三统一”制度作为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任务来抓,为此,可以将其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年度依法行政考评的内容,以切实有效推进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的实行。第三,建立新出台规范性文件效力动态管理机制,发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均应注明有效期。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自施行之日起不得超过五年,标注“暂行”“试行”的规范性文件的有效期不得超过两年,规范性文件有效期满将自动失效。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起草单位认为仍需继续执行的规范性文件,应由制定机关对其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制定。

(三)建立各级政府规范性文件信息集成平台系统

针对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已出台规范性文件信息分散、不利于公开和分享的状况,应逐步构建统一、动态更新、公开共享、权威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信息目录系统。国家、省、市(县、区)不同层级政府作为规范性文件信息集成系统的第一责任人,应构建分类科学、集中规范、共享共用的全平台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信息集成系统。规范性文件信息目录系统就制定机关、文件名称、文号、起草单位、施行日期、有效期限、效力状态等文件属性进行采集,并就规范性文件信息目录实现统一分类、统一数据格式、统一调用、统一监管,以实现信息、服务和互动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将规范性文件信息目录系统在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统一公开,接受公众参与和监督,同时可以让公众查询检索。

【参考文献】

[1]张归.浅谈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3,(27):15-17.

[2]黄金荣. “规范性文件”的法律界定及其效力[J].法学,2014,(07):10-20.

[3]李玉.地方性法规清理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以上海市地方性法规中行政强制内容的清理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S1):101-105.

[4]王娟娟.行政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浅议[J].法治社会,2009,(09):258-258.

[5]武芳.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途径[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01):96-103.

[6]林立气.浅谈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监督[J].宁德师专学报,2009,(04):52-57.

[7]李敦智.规范性文件的概念及制度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183-185.

[8]卢建华.我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地方立法的若干缺陷及其完善[J].行政论坛,2008,(04):67-70.

[9]马春生.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的理论与实践[J].政府法制工作简报,2010,(13):15.

[10]张开俊.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制度[D].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12.

[11]中國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5[M].法律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刘 鹏)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Governance of Government

Normative Documents Cleaning

——Take State Ministries,Provincial Departments and Cities

(Counties and Districts) as an Example

Yue Hongjiang

Key words:normative documents;normative documents cleaning system;rule of law government

作者:岳洪江

第2篇: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摘 要]电子文件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输入、存储、传输等一系列操作的数字化产物,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必然产物。政府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电子文件,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会削弱信息化系统的功能,降低政府机关的工作效率。本文将对新形势下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展开论述,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文件;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2.140

[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无论是国家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开始加大信息化建设。我国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电子政务工程由此得到发展。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电子文件管理已成为影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代政府办公的需求,需要采取改革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管理效果。

1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理论介绍

1.1 电子文件及其特点

电子文件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输入、存储、传输等一系列操作的数字化产物,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具有存储体积小、检索速度快、传输距离广、可满足多用户共享等优点,因此已经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电子文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信息與载体处于分离状态,无法直接阅读,需要借助配套的软件和硬件设备才能被识别和利用;电子文件容易被修改和复制,其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难以保证。

1.2 政府电子文件分类

政府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及其他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电子文件,其产生途径、运行方式不同,分类也具有一定差异。政府电子文件种类繁多,按不同标准可划分为多种文件(见表1)。

表1 政府电子文件种类划分

划分标准 文件类型

载 体 软盘文件、硬盘文件、光盘文件、磁带文件

形 态 文本文件、图形文件、表格文件、

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等

功 能 草稿性文件、辅助性文件、正式性文件

2 对政府电子文件进行管理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电子计算机在党和政府的工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电子文件的保存、管理和利用也就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对我国政府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2.1 电子文件管理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进程也越来越快,对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上审批、邮件传输等手段已取代了传统方式,极大提高了政府的办公效率,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已成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件的归档、管理、开发和利用也成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2 做好电子文件管理有利于提升政府办公效率

在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工作的电子化程度也逐渐加强,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各项工作的处理都需要利用电子文件,也将产生大批文件,电子文件成为政府施政的重要工具,做好这项工具的管理工作,可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提升政府办公效率。

2.3 做好电子文件管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速度逐渐加快,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改善职能、提高服务的重要手段,做好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就成为政府部门面临的新课题,这一课题不仅会为领导决策服务,还能为各级部门工作服务,最终实现政府服务广大人们群众的目的,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3 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府建设起步较晚,电子文件管理方式相对落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整体规划性不强

3.1.1 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电子文件管理的制度还没有统一制定,更没有从法律层面确定其地位。当前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关注点在于数据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没有对文件的保存引起足够重视。现有的《CAD文件管理》《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等文件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子文件管理的需要。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仅局限在政府机关内部,没有对某一地区,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电子文件管理进行系统研究,中央和地方、各地区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工作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无法满足政府综合性、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需求。

3.1.2 电子文件管理缺少整体规划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不明确,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多数机构还没有将电子文件视为正式文件,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缺少规范性;电子文件范围没有明确规定,对邮件、网站、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缺少足够认识;没有意识到电子文件管理对当前政府政务的影响,仍采用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3.2 电子文件管理系统不完备

3.2.1 文件管理模式落后

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模式较为落后,现在实行的双套制和双轨制都是以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相互对应为基础的。双套制是后端共存,是纸质文件的数字化副本,缺少完整的文件属性和证据力,没有经过运行出处理,更没有在现行期发生效力,没有发挥电子文件的实际意义;双轨制是全程共存,参与了相关事务的处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与纸质内容一样,这种重复性的劳动造成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3.2.2 文件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

我国关于电子文件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有很严重的纸质文件管理流程迹象,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办公条件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档案管理是系统末端的一个独立模块,没有将“前端控制”理念融入到系统流程中;电子文件前后之间缺少联系,无法记录和保留电子文件产生至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文件内容、文件结构和背景信息。

3.3 电子文件安全性无保障

电子文件信息传输实现了有形向无形的转变。大部分机关单位对纸质文件的管理极为规范,保密措施十分到位,但却忽略了存储在软盘或硬件中的电子文件的保密;电子文件的传输多通过网络技术,而安全一致是网络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网络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病毒、黑客、不法分子的破坏,影响电子文件的安全性;电子文件的存储和传输对设备的依赖性较强,存储文件的磁盘受外界影响较大,环境的改变、运行导致的材质老化都会导致信息丢失,影响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3.4 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3.4.1 文件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

政府电子政务的顺利实施,需要熟悉业务处理程序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现有机关工作人员不能胜任复杂的电脑应用和信息系统的管理,影响了电子文件管理的推进。对某市机关单位进行调查发现,档案管理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不足5%,而熟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更少。专职岗位不专业,工作职能停留在现有档案的管理层面上,难以形成电子文件的全程管理。

3.4.2 管理人员之间缺乏协调性

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较为严重,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政府机关领导和业务缺乏档案意识,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文件管理系统研发人员没有对业务需求进行充分调查,忽视了电子文件长久、真实、完整、可读等要求,只关注电子文件的形成和处理过程的技术开发。

4 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4.1 加强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的统一性

4.1.1 管理制度的完善

首先,制定并发布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需求规范,为提高各级政府机关电子文件的质量和性能提供标准,避免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实时开展电子文件的立法工作,通过立法推动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水平的提升。立法是解决电子文件管理的核心问题,当前阶段的标准和规定缺少针对性和指导性,无法适应现代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4.1.2 电子文件的统一规划管理

政府部门要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电子文件的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指导;进一步确定电子文件的管理原则,使电子文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有效的组织和推进电子文件管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将电子文件管理评估纳入到政府信息化建设评估系统中;启动“国家数字档案馆”计划,构建国家电子文件管理体系,从管理制度、管理技术、管理方法方面为全国电子文件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4.2 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的改进

4.2.1 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

政府电子文件文档一体化管理是指文件从形成、办理、归档、利用等多处都是连续、不间断的,属于全程管理,實施前端控制。政府电子文件一体化管理需要以文档信息网络化和全国文档机构组织体系为基础。信息技术改变了以往文件、档案程序脱节的状况,实现了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既有利于文件管理的控制,又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质量,为电子文档一体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条件。

4.2.2 加强前端控制原则

前端控制可利用元数据使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保存下来,使不同系统的管理者都能阅读电子文件,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和原始性;前端控制使档案部门提前介入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减少了其他环节对文件的影响,防止泄密事件发生。要实现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需要更新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标准规范的建设与实施方面进行前端控制,研究和使用功能齐全、性能稳定的电子文件管理,使电子文件一经产生便纳入到档案管理的范畴,防止管理不当导致文件失密、分散、失真、不可读等风险发生。实施前端控制时,要做好提前归档、提前鉴定、提前著录、提前接收4个环节。

4.3 加强安全管理

我国政府上网工程实施时间较短,技术防护比较薄弱,为确保政府信息的安全性,应采取措施提高电子文件的安全性。第一,制订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办法,解决电子文件的非法访问、拷贝、篡改、非法打印等问题,具体措施可设置入口密码、口令或注册登录等。第二,做好文件开放与保密的界定工作,对于一般的信息可发布到网上,而其他关系政府机密的信息则应严格控制,防止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技术对政府电子文件进行篡改或窃取,危害国家的正常秩序。第三,实施内网、外网并行制,双网实施,既可保护电子文件不受损坏,还能实现部门之间的共享,提高办公效率。第四,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通过防火墙、过滤器的使用,消除病毒对电子文件的损坏,及时检查系统漏洞,更新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第五,文件载体的安全防护。做好信息存储载体的选取和维护工作,防止信息丢失,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载体的可删减性、对外界影响因素的抵抗能力,定期更新文件的格式,确保文件的可读性。

4.4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电子文件管理活动中,文件、档案工作者需要文件形成者的帮助,而管理电子文件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专家的辅助,且信息技术专家开发文件管理系统也需要了解文档管理知识。因此,现代文件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需要相关人员主动学习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满足现代化政府办公的需求。另外,不同部门或不同专业人才之间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进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单人或部门的能力有限,难以完成大的工程体系,需要不同部门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发挥各自团队的专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进程。

5 结 语

我国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电子文件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确保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健康发展。整体而言,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安全管理及人员素质方面入手,逐步完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通过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电子文件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功能,加快我国政府机关的办公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玲.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电子文件管理新探索[D].成都:四川大学,2007.

[2]黄静.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济南:山东大学,2007.

[3]凌照,戴旸.我国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的问题与出路[J].浙江档案,2011(9).

[4]陈国良.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政府文件制度建设和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5]单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

[6]果越.我国电子文件管理法规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7]袁田.基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政府文件制度创新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8]虞翔.政府电子文件管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9]苏莉.电子文件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城建档案,2009(6).

[10]丁梅.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档案学研究,2009(3).

[11]冉朝霞.政府电子文件管理创新研究[J].档案管理,2013(6).

作者:刘燕

第3篇:数字时代机关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利用分析

摘 要:本文全面分析了现代数字化时代发展情况下,机关电子文件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利用现状,并且针对性地写明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效地结合了当前数字化时代所拥有的新型观念、新思想与新技术,提出了一体化管理模式,并提出了明确的文件管理标准。

关键词:机关电子文件;数字化管理;档案管理

0 引 言

伴隨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已经逐渐进入到全新的数字时代。数字化管理成为了当代电子文件及档案记录管理的主要形式,电子文件作为我国当今社会各类人群在进行管理活动当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其数量与记录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增多。因此,数字时代下机关电子文件及档案的有效管理措施及利用分析成为了目前讨论最为火热的话题。

1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各机关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运用的计算机技术与法规制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当中,各机关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工作人员即将面临无纸化纯电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时代。而此项管理技术目前还并不成熟,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1 文档文职机制所造成的管理效率低

行政机关的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工作分为两条管理工作流程线,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文件管理工作是先进行的,该项管理大多数用作于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办公室与秘书机构等进行监管,其主要的管理职责是为公文的正常运转做出一定的保障。而对于档案的管理,则是由机关当中档案室的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其职责是全面监管指导同级及上级的档案事业管理。伴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纸质的档案管理时代已经逐渐被淘汰。但是,纸质档案管理过程当中无论是文件还是档案工作的界限都较为清晰,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非常有利。但对于现阶段的数字化管理其自身拥有着大量的电子文件,从基本的文件开始、一步步到形成发送等都处于文件管理的范围之内,部分档案室仍然使用着传统的管理方式、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工作主要是针对电子文件及其所相对应的纸质文件进行管理,而选用的管理系统多数都与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着一定程度的差距,从而导致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当中,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相关电子文件的运转痕迹及数据归档的监管工作没有太大的效率。[1]

1.2 电子文件归档容易被忽视

文件及其档案的起草者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拟文与传统的归档方式拥有着一定程度的依赖性,从而影响了自身企业电子文件运转及归档工作流程等问题。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在使用传统的归档手段进行档案管理,产生电子文档的同时,其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纸质的文件档案进行扫描归档,由于纸质文件档案拥有着一定程度的凭证作用,从而导致电子文件档案归档容易被忽视,并且现拥有归档流程所使用的软件硬件设备配备机制及相关的制度研究进展的较为缓慢,在线归档不够完整,管理保存工作较为薄弱。档案部门容易忽略档案库中的电子文件收集以及保存和归档,机关各档案室仍然使用传统所相对应的电子档案文件及纸质档案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造成了资源重复性的浪费。

1.3 缺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规则政策

目前为止,在我国机关电子文件管理这项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多数都在根据传统的纸质模式进行参考工作,同时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实际需求进行自发、分散性较强的实践性探索,其长远及全局性的管理策略不够全面充足,自身缺乏统一的规划方法的指导,从而严重地滞后于时代发展与我国当今社会的需求,在我国各个部门的电子文件档案数字化管理这一体系当中,其结构、技术、功能设计都拥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很难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这一理念,在更大的范围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很难做到统一进行管理。档案数字化管理加工流程如图1所示。

在电子数字化管理时代,获取信息是各类人群最为基本的权利,信息共享是人们最为基本的需求。在我国各地政府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可以完好地实现电子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这一基本理念,但是由于传统的封闭式理念观点及管理体系不够完整、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各方面因素,机关对于电子档案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从而导致了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较差。[2]

2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有效利用

2.1 建立文档一体的全程管理制度

在电子文件进行草拟以及传输、办理与归档以及鉴定和整理同时还包括保管等利用流程都可以经过网络进行实施,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需全方位考虑文件的具体流程,从而能够实现全程统一协调统一。各个级别的机关与文件以及各种档案管理工作岗位应该进行统一整理,因此根据电子文件的流程进行分别负责收发电子文件的归档以及进行实施管理工作,那么在职的工作人员应该全面接受与政府有关的公文管理机构以及档案事业管理机关的业务指导工作,并且还需要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考察以及培训学习,在进行管理电子文件的同时会有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根据电子档案的具体管理规定来严格进行管理与保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创建与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人员预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有业务部管理工作人员来构成“集中—分散”协同模式的组织机构。各个级别以及各个部门的档案管理机关应该进行统一管理文件以及档案事务,从实质上进行制定电子文件整体管理有关的基本政策以及标准制度,针对电子文件在保存阶段中进行有效合理的管理。除此之外,一部分人提出创建区域式的电子文件管理基地,和机关部门相互结合,由此负责进行研究与追查以及长期保存电子文件与档案管理,给机关单位各个级别以及部门电子文件管理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2.2 电子文件为主,纸质文件为辅

在现阶段与政务相关的企业进行办公的OA系统推行得相对比较快的机关除了密件以及根据密件进行管理的文件以外,其他的一般都是根据电子文件的模式经过办公系统来运行。然而,从国际上的一些国家进行分析以及探索来讲,单套形式的归档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可是要进一步地促进档案归档制度,还面临着电子文件能否长期稳定的保存,在这方面的科学专业技术问题以及信息资源的安全隐患,同时还包括传统形式的认定等相关问题,还需要与具体实践工作相互结合,以纸质文件归档的电子制度,进行归档以及查询等工作都需要运用电子档案为先,纸质形式的归档起到辅助作用。[3]

2.3 提升管理系统规划

档案文化的创建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分开进行,因此要进一步制定相对比较详细的系统规划,不仅需要有计划,同时还要有步骤。基层档案的相关业务部门以及有关管理机构,需要从实质上结合基层档案的具体实践工作,继承以及借鉴民族和国际先进的档案管理文化创建经验,建立与健全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系统完善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是各个部门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的基础,因此各个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建立与健全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部门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质量。例如很多部门缺乏专业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人才,部门的电子档案文件管理工作只是由部门内部的其他人员来兼职,但是这些人员的技能素质无法满足现代化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电子文件管理责任制度,将部门电子文件管理责任落实到各位职工,有效防止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中相互推诿责任现象的出现,进而有效提高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各个部门还必须要建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监督制度,组织专门的人员负责监督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发现电子文件档案管理中的不足,并且及时采取解决措施。同时,提高其他文化事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具体合作,从根本上广泛征集与收藏,整理出反映地方发展历史以及文化特色的档案,进行编辑与研究精品化,充分發挥文化的具体功能,提高档案的文化品味,从实质上体现社会化与服务化的特点使其更加简洁便利。[4]

3 结 论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相关信息化的管理技术也在如此情形下不断地被推进发展,电子文件档案也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逐渐被重视起来,但由于当前网络环境的变化较多,相关工作人员的文件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全面地考虑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必须主动加强对于档案数字化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对电子文件档案的安全程度做出一定的保障。同时,相关单位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与定期考核培训,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董文弢.机关档案数字化建设标准研究——以苏州市机关文档管理中心为例 [J].中国档案,2017(11):44-45.

[2] 赵淑梅.数字时代我国档案保护技术发展趋势——基于1987-2015年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的统计分析 [J].档案学通讯,2017(2):72-76.

[3] 丁德胜.数字档案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价值与前景——从机关角度探讨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权责、思路与方法 [J].中国档案,2018(2):30-33.

[4] 蒋幼林.数字时代背景之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8):285.

作者简介:冯治霞(1970.07-),女,汉族,河南鹤壁人,档案助理,毕业于中共中央市委党校,本科。研究方向:档案管理。

作者:冯治霞

第4篇: 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文件

锡管发〔2018〕1号

关于做好2017年度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处室、基层单位:

根据《无锡市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锡组发〔2009〕64号)、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2017年全市公务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锡人社发〔2017〕352号)、《关于做好2017年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锡人社发〔2017〕364号)等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现就做好我局2017年干部职工年度考核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机关各处室、基层单位,要结合年度目标完成情况和干部职工的岗位目标、行为规范、工作效能、民主评议等情况,坚持民主公开、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做好年度考核工作。

1.科(含)以下干部职工的年度考核(含挂职锻炼半年以上的干部)。按照《无锡市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锡组发〔2009〕64号)规定,主要围绕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以履行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任务情况为主要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机关干部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工勤人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编外用工人员的考核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作为考核优秀人员进行推荐。

2.基层单位的考核安排。要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锡人社发〔2017〕364号)和局考核工作通知精神,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主要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内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重要基础,认真做好年度考核工作。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年度考核,由管理局按干部管理权限组织实施。

二、考核办法

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重要依据,按以下方法和程序进行:

(一)个人总结。被考核公务员及职工按照岗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分别填写《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机关工勤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编外用工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统一用标准A4纸双面打印或手填,手填的要求一律用黑色水笔填写,考核登记表请到局门户网站资料下载栏目下载)。

(二)述职。局领导参加局大会述职交流。其他人员的述职由各处室组织。

(三)民主测评。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被测评对象为:全局在职干部职工(含编外用工人员)。

(四)确定考核等次。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和干部职工本人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平时考核情况和个人总结,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建议和改进提高的要求。由局党组研究拟定考核等次。

(五)公示。对拟定为优秀等次的干部职工在局范围内公示,公示后确定考核等次。

(六)告知。将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干部职工,并由本人签署意见后,由办公室存入本人档案。

三、考核工作安排及具体要求

(一)优秀等次名额分配

根据《无锡市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规定及人社局批准,2017年度我局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为全局参加考核总人数(不含领导成员及同级别非领导职务人员)的17%,其中公务员5人,工勤人员3人。编外用工人员考核优秀等次人数为1人。

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年度半年的人员,不进行年度考核,病事假累计超过考核年度三个月的人员,一般不确定为优秀等次。产假期间的女同志可不参加年度考核,视产前表现确定考核等次。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调查尚未结案的,参加年度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受处分的人员,按照处分种类确定相应的考核等次。

请各处室结合处室述职会议,组织干部职工在全局范围内推荐考核优秀人员名单,并于2018年1月12日(周五)17:00前报局办公室,办公室统计汇总后报局党组。

(二)工作安排及时间要求

拟定于2018年1月18日(周四)召开述职述廉、述法、一报告两评议会议,局领导参加局大会述职交流;科以下的干部职工(含编外用工人员),按照考核内容和标准认真做好个人书面总结,于2017年1月12日前参加处室组织的个人述职。

各基层单位的考核情况请于2017年1月26日(周五)前报局办公室。

四、考核结果运用

根据《无锡市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规定,年度考核的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公务员、工勤职工年度考核为称职、合格以上等次的,享受年度考核奖。考核奖按考核人员2017年12月基本工资标准计算。考核优秀等次人员的嘉奖奖金(800元)、考核连续三年优秀等次人员的三等功奖金(1500元),计入考核奖发放表中。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人员,下一年度按工作性津贴标准的60%发放;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人员或未参加考核及因受处分等原因而未定等次的人员,下一年度停发工作性津贴,只发放生活性补贴(锡人薪〔2008〕25号、锡财行〔2008〕7号)。

编外用工人员考核合格的,发放年度考核奖(一个月工资),被评为优秀的给予奖励(一个月工资+800元)。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的运用,请根据(锡人社发〔2017〕364号)精神实施。

附件:1.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2.机关工勤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3.编外用工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4.江苏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018年1月5日

无锡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2018年1月5日印发

第5篇:沈阳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沈阳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沈阳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

《沈阳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业经市政府第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

二○○二年十二月十三日

沈阳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管理,维护法制统一,促进依法行政,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各区、县(市)政府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在其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或本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文件。

本规定所称市政府工作部门,是指市政府组成部门、办事机构和直属机构,以及 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其他市政府工作机构。

第三条 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决定、发布、解释、备案和清理,适用本规定。市政府工作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制定发布的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实施方案以及内部工作程序等行政公文,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违反本规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及市政府为完成某个专项任务而设立的临时机构、归口市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办事机构和内设机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第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细则”、“决定”、

“通知”、“公告”和“通告”。

第六条 规范性文件用语应当准确、简洁、通俗,条文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和规章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规范性文件一般不分章、节。

第七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制统一原则,不得同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相违背;不得与其他行政机关的管理职能相冲突;不得与其他规范性文件相矛盾,所规定的事项,必须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

第八条 涉及两个以上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制定规章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单独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无效。

第九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除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外,不得设定、变更和撤销审批事项;不得设定、变更和撤销各种收费事项;不得设定、变更和撤销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事项。

第十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由起草单位的法制机构进行初审,经区、县(市)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市政府工作部门的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送审单上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按规定报送审查;两个以上单位共同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由共同起草单位主要负责人在送审单上共同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由主办单位负责报送。

规范性文件的内容涉及其他相关部门职权且又不具备联合制定规范性文件的,应当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会签。

第十一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工作。

第十二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拟发布前25个工作日内将下列材料报送市政府法制部门:

(一)规范性文件送审单、起草说明各1份;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一式3份;

(三)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及相关资料1套;

(四)相关部门会签意见的说明情况1份;

(五)上述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本1份。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受理并出具回执,并按照本规定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的内容进行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并书面通知报送单位。

相关部门对规范性文件草案提出的不同意见由市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协调;经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的,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四条 规范性文件的发布,由报送单位根据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查的意见自行决定。

规范性文件发布时,须冠以“业经市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字样。

第十五条 规范性文件的生效日期,应当是在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之后。 规范性文件必须在发布之日起生效的,应当在报送市政府法制部门审查时说明理由。第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发布机关应当将发布的正式文本3份及电子文本1份报市政府法制部门备案;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由主办部门负责报市政府法制部门备案。

备案的规范性文件内容如与审查意见不相一致,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报市政府批准后予以撤销,并通知制定机关。

第十七条 备案的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部门按季公布目录,并统一编入《沈阳市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汇编》。

第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属于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

第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由市政府法制部门定期组织清理。有下列情形之一时,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及时清理本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并将清理结果及时报送市政府法制部门:

(一)制定规范性文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政策和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被修改、替代或者废止;

(二)被本机关制定的新文件所修改、替代或者废止;

(三)与改革不相适应,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规范的内容已完成或者消失,或执行主体已变更或者消失;

(五)其他原因应清理的规范性文件。

第二十条 修改、废止规范性文件的程序,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规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情节严重,或者由于执行无效的规范性文件,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单位负责

人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职责。对只备不审或者审查出问题不予纠正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1989年12月21日发布的《沈阳市政府系统规范性文件送审备案试行办法》(沈政办发〔1989〕77号)同时废止。

第6篇: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

(修订征求意见稿)

*黑体为新增内容

第一条 为加强本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规范性文件,是指除政府规章外,各级行政机关制定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可以反复适用的文件。

规范性文件分为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各级人民政府(含政府办公厅、办公室)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为政府规范性文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以下简称部门)等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为部门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制定、审查和发布规范性文件以及相关的管理、监督工作,适用本规定。

各级行政机关制定发布内部工作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对具体事项作出行政处理决定,以及对其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人事、财务、外事等事项制定文件不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列入依法行政考评内容定期考评。

―1-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度,具体工作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办公室(厅)及监察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本级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合法性审查。政府工作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组织的法制机构负责本机关规范性文件的法律审核工作。

第六条 下列单位可以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办公机构;

(二)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以及特设机构;

(三)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组织。

第七条 下列机构不得制定规范性文件:

(一)临时性机构;

(二)议事协调机构;

(三)内设机构;

(四)派出机构;

(五)下设机构;

(六)除本规定第六条第

(三)项规定外,法律、法规、规章只授权进行具体行政管理的组织。

第八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宪法、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违反上级行政机关的命令、决定,不得超越本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

第九条 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下列事项:

―2-

(一)行政处罚;

(二)行政许可;

(三)行政强制措施;

(四)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但省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除外;

(五)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设定的事项。

第十条 没有法律、法规、规章作为依据,规范性文件不得作出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义务的规定。

第十一条 法律、法规和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规范性文件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

第十二条 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规范性文件的具体内容确定名称,可以使用“规定”、“决定”、“命令”、“办法”、“通知”、“公告”、“规则”、“细则”、“规范”和“通告”等,但不得使用“法”、“条例”。

政府规范性文件标题应当冠以本行政区域名称,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组织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标题应当冠以制定机关名称。

第十三条 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应当参照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可以建立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制度,加强对本级政府或部门规范性文件的统筹管理。

―3-

第十五条 政府规范性文件一般由实施机关负责起草。文件内容涉及多个部门的,也可以由政府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建立规范性文件相对集中起草制度,确定由政府法制机构或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规范性文件起草工作。

第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通过网络或者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布规范性文件草案,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征求公众意见的时间不得少于30日。

规范性文件涉及的领域有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或者其他社会组织的,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听取其意见。

第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应当对收到的公众意见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形成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的合法性审查制度。

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核。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本级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后再行发布。

第十九条 政府法制机构审查规范性文件草案,若发现存在可行性或者适当性问题时,可以向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提出建议。

第二十条 规范性文件草案报送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4-

(一)提请审查的公函;

(二)规范性文件草案文本;

(三)草案内容的合法性说明;

(四)公众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

规范性文件草案涉及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所列事项的,应当在前款第

(三)项材料中说明相关内容的制定依据。

第二十一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规范性文件草案的审查,并将审查意见书面通知送审机关。

对内容复杂、争议较大或者涉及其他重大问题、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完成审查的规范性文件,经政府法制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审查期限及其理由书面告知送审机关。

第二十二条 政府法制机构对送审的规范性文件草案,按照下列情形,分别作出处理:

(一)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和第十条规定的,提出审查同意的意见;

(二)不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或第十条规定的,或者有关部门对草案主要内容存在较大争议的,提出相关审查意见后退回送审机关。

送审机关对政府法制机构的审查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审查意见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核。

第二十三条 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部门规范性文件应当经部门行政首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审

―5- 议通过情况应当在规定载体发布规范性文件时按统一格式注明。

第二十四条 省以下垂直管理单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除报送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外,应当在发布的同时抄报所在地人民政府。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实行规范性文件统一发布制度。 省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发布载体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公报》,其刊登的规范性文件文本为标准文本。省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直接发布,省人民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根据省政府法制机构的审查意见发布。

地级以上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发布载体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办公所在地和公共场所建立公告栏,公布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公布日期应当不少于30日。

具备条件的,应当同时在同级政府网站、主要报刊刊登规范性文件或者发布消息。

第二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30日后施行。但因保障国家安全、重大公共利益的需要,或者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执行等情形的,可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 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由制定机关行使。 需要对规范性文件进行解释的,由制定机关的法制机构提出意见,报制定机关审定后公布;或者由原起草部门提出意见后,按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报制定机关审定公布。

―6- 经制定机关审定公布的规范性文件的解释与原文件具有同等的效力。

第二十八条 规范性文件应当规定有效期。

规范性文件有效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自施行之日起最长不得超过5年。暂行或者试行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自施行之日最长不超过2年。安排部署工作有时限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有效期不得超过工作时限。

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自动失效。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号制度。

规范性文件在规定载体发布之前,由本级政府法制机构按照统一规范体式编序号,作为规范性文件通过合法性审查、准予发布的法定标识。

第三十条 未编制统一文号并在规定载体统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一律无效,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第三十一条 政府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15日内由制定机关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上报备案工作由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承办机构负责。

政府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直接向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提交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的正式文本、政府法制机构审核意见各一式五份以及规范性文件的电子文本一式一份。

第三十二条 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登记

―7- 和审查工作。

政府法制机构为本级政府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承办机构的,政府办公机构应当为政府法制机构办理规范性文件上报备案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第三十三条 政府法制机构发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应当向报备机关提出自行修改或废止的审查处理意见。报备机关应当自收到审查处理意见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回复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

政府法制机构发现规范性文件存在可行性、适当性问题的,可以向报备机关提出修改建议。

第三十四条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定期公布经备案登记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并对备案审查情况进行通报。

第三十五条 本省有立法权的地级以上市政府制定的规章的备案审查,由省政府法制机构依照本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实行统计报告制度。 县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于每年3月1日前,将上一本级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数据和相关情况,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汇总后,报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第三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规范性文件不符合本规定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的,可以向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

―8- 前款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属于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向制定机关的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属于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向制定机关本级政府法制机构提出审查建议。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是否启动监督程序,并将处理结果答复提出审查建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规范性文件审查建议人对政府法制机构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提请上一级政府法制机构复核。

第三十八条 行政复议机关对于行政复议案件中的规范性文件无权处理的,转送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的本级政府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后,报政府法制机构本级人民政府处理。

第三十九条

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一年,制定机关、起草部门或者实施机关认为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实行的,应当对规范性文件的施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重新修订。评估程序参照《广东省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程序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调整情况,及时对已公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清理程序参照《广东省政府规章清理工作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相抵触或者不一致的,应当及时修改或者废止。修改和废止程序按照制定程序执行。

第四十二条

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同级部门规范性文件和

―9- 下级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对未经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同意以及未经规定载体发布的部门规范性文件,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根据第三十条的规定向社会公示该文件无效。

对未经备案的规范性文件,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或者撤销。

第四十三条 行政机关不按本规定第十八条规定程序制定规范性文件,导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由行政监察部门根据《广东省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等规定追究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政府法制机构不履行规范性文件审查职责,产生严重社会后果的,应当追究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四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0年 月 日起施行。2004年12月23日发布的《广东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93号)同时废止。

―10-

第7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地方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和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通知如下:

一、临时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一)对象范围。

家庭对象。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因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家庭成员身患疾病维持基本医疗、接受非义务阶段教育等原因,导致生活必需支出费用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县级以上政府规定的因其他困难,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

个人对象。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其中,符合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由县级政府按有关规定提供临时食宿、急病救治、协助返回等救助。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属于疾病应急救助范围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二)受理程序。

依申请受理。凡认为符合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以向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对于具有本地户籍或持有当地居住证的,由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对于上述情形以外的,当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县级政府设立的救助管理机构申请救助;当地县级政府没有设立救助管理机构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当地县级民政部门申请救助。申请临时救助,应按规定提交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等证明材料,接受社会救助管理机构核查。无正当理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不得拒绝受理;因情况紧急无法在申请时提供相关材料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先行受理。

主动发现受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及时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救助申请。公安、城管等部门在执法中发现身处困境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失去主动求助能力的危重病人等,应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其脱离困境。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级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在发现或接到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报告的救助线索后,应主动核查情况,对于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应协助其申请救助并及时受理。

(三)审批程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对临时救助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人口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逐一调查,视情况组织民主评议,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示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对申请临时救助的非本地户籍居民,户籍所在地县级民政部门要配合做好有关审核工作。县级民政部门根据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的审核意见作出审批。救助金额较小的,县级民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但应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对符合条件的,应及时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申请人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临时救助,无正当理由的,不予救助。对于不持有当地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县级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可以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有关规定审核审批,提供救助。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无法改变的严重后果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民政部门应先行救助。紧急情况解除之后,应按规定补齐审核审批手续。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四)救助方式。

发放临时救助金。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将临时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必要时,可直接发放现金。

发放实物。根据临时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以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采取实物发放形式,除紧急情况外,应当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提供转介服务。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可以分情况提供转介服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要协助其申请;对需要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通过慈善项目、发动社会募捐、提供专业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给予帮扶的,应当及时转介。

(五)救助标准。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按当地1至6个月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以家庭为救助对象的,按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数乘以临时救助标准计发。县级以上政府应当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类型、困难程度等,统筹考虑其他社会救助制度保障水平,制定临时救助具体标准并向社会公布。

二、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工作机制

(一)统一受理、协同办理。各地要在乡镇(街道办事处)政务大厅、办事大厅设立社会救助申请统一受理窗口。要根据部门职责建立受理、分办、转办、结果反馈流程,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跟踪办理结果,并将有关情况及时告知求助对象。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加强协作,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落实和制度衔接,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二)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各地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加快建设社会救助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要依法完善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审核甄别能力。要建立救助对象需求与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救助资源对接机制,实现政府救助与社会帮扶的有机结合。

(三)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研究制订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临时救助的具体方案,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救助对象提供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要动员、引导行政区域内具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组织、大中型企业等设立公益基金,在民政部门的统筹协调下有序开展临时救助。各级福彩公益金可以安排一定资金用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三、强化临时救助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要按照属地原则,将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切实担负起资金投入、工作保障、监督管理的责任。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认真履行临时救助受理、审核等职责。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保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共同做好临时救助相关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各地要不断加大临时救助资金投入,各设区市、县(市、区)财政要分别按照上可用财力的1.35%和0.6%的比例,将临时救助资金与医疗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一并列入财政预算,统筹使用。城乡低保结余资金、无明确意向的社会捐赠资金可以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临时救助。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对各设区市、县(市、区)临时救助给予补助,重点向救助任务重、工作成效突出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临时救助资金实行专项核算,年终可以预留一定应急资金结转下继续使用。县级财政部门可以向同级民政部门提供一定资金预付额度,用于紧急情况临时救助资金支出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直接审批的临时救助资金支出。

(三)加强能力建设。各地要统筹考虑常住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特困供养人员数量等因素,制订落实基层社会救助职责的具体办法和措施,科学整合工作机构和人力资源,采取内部调剂、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等多种方式充实和加强基层社会救助工作力量,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要将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临时救助工作经费纳入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统筹考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对工作经费有缺口的县(市、区),省、市两级财政要给予适当补助。

(四)强化监督管理。各地要将临时救助政策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临时救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防止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违纪现象发生。要通过建立社会救助热线,开设社会救助微信、微博服务平台等方式,畅通救助、报告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要建立社会救助责任追究制度,对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发生重大问题、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政府和部门负责人,以及在临时救助审核审批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抓好工作落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要加强对本通知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向省政府报告,省政府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5日

来源: http:///fg/detail2011566.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第8篇: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做好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的通知全文-国家规范性文件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做好中央国家机关厉行节约反对食品

浪费工作的通知

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切实做好中央国家机关食品节约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宣传教育

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把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和反对“四风”的重要举措,切实抓紧抓好。在“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重要活动期间,通过悬挂节约标语、发放倡议书、印发宣传册、举办平衡膳食讲座、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健康的绿色消费观念和饮食文化,营造“节约食品、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宣传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节约食品光荣、浪费食品可耻的意识,努力形成“节约食品从我做起,反对浪费机关带头”的良好风尚,带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行动。今年10月,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世界粮食日”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开展节约粮食电子倡议书签名活动。

二、深入推进“文明用餐、反对浪费”行动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去年以来开展的“文明用餐、反对浪费”行动情况,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继续开展“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主题活动,开创文明用餐新风尚。要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厉行节约,克勤克俭,树立健康、科学、合理的饮食新理念,养成文明节俭的餐饮习惯;在机关食堂用餐时,做到按需取用、少取多次,不浪费食品。在食堂明显位置摆放提示牌,提醒用餐人员健康饮食,适量取餐;设立食品节约监督员,加强巡视检查;在餐厅安装监控视频设备,对浪费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各部门、各单位食品节约工作成效将作为健康食堂创建和文明单位创建的考核内容。2014年四季度,国管局将组织召开中央国家机关“文明用餐、反对浪费”行动现场交流会。

三、抓好机关食堂食品节约工作

(一)加强食品采购管理。加强食品采购成本控制管理,做好主副食和原材料人均餐次消费定量统计分析,确定合理采购供应量。严格执行食品、原材料采购计划和索证、质量验收制度,米、面、油、肉等大宗原材料实行定点采购、分批配送,生鲜食品等原材料实行少采勤采、即采即用,尽量采购当地应季食材,减少储存消耗,做好台账登记,日清月结。

(二)做好食品储存保管。执行食品原料出入库清单制度,出入库要严格登记签收。制定食品原料、调料辅料人均定额标准,根据每日就餐人数对米、面、油、盐等原料辅料实行定量供应。食品原料储存做到专库分架,离墙隔地,张贴保质期标识,确保先进先出。加强仓库、冷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温度湿度,防止食品腐烂变质造成浪费。

(三)提高原材料初加工利用率。严格落实餐饮作业初加工标准,规范原材料初加工工艺流程,增加毛菜的预处理环节,确保蔬菜净菜率平均达到85%以上。推行厨余食材深加工,充分利用食材边角料制作食品,创新搭配方式,提高原材料出成率。

(四)注重食品烹制管理。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统计制度,根据用餐人数、饮食习惯和食材用量,制定食品供应配餐计划。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按照卫生可口、营养健康、经济适量的原则烹制食品,合理搭配菜品花样,粗粮细做,注重膳食平衡,严格执行每人每天摄入25克油、6克盐的标准。加强厨师技能培训,机关食堂厨师要具有初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推行菜品末位淘汰制,提高烹饪水平和饭菜质量。

(五)改进供餐用餐方式。根据就餐人数情况,合理设计上菜时间和份量,热菜少炒勤炒,定时适量供应,用完再上;面食由大变小,减少剩余。具备条件的单位可实行自助点餐计量收费,供应小份或半份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食品,方便用餐人员适量选取。

(六)实现餐厨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处理。做好机关食堂垃圾分类减量,从源头控制餐厨垃圾产生量,切实降低剩菜剩饭率。加强食堂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建设,落实《北京市推广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项目指导意见》要求,每日就餐人员规模1000人或1000平米以上的机关食堂要加快配备餐厨垃圾生化处理设备。2015年底前,机关本级食堂要实现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

四、建立机关食堂食品节约工作统计通报制度

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机关食堂食品节约工作统计通报制度,明确食品节约、餐厨垃圾减量的考核指标,按季度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在机关内部通报。机关食堂要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台账,每日根据采购原始凭证和食品出入库清单统计谷类、蔬菜类、畜禽肉蛋类和油类消费量,对照餐厨垃圾总量、就餐人次等数据进行分析;每季度统计人均谷类、蔬菜类、畜禽肉蛋类和油类消费量、餐厨垃圾产生量、平均净菜率等数据,做好分析利用。国管局于每年二季度对各部门、各单位食品节约工作情况进行抽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反对食品浪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后勤部门主管领导、食堂主管、员工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奖惩措施,加强激励约束。各部门、各单位爱国卫生运动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机关后勤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明确任务分工,强化监督检查,形成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确保反对食品浪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2014年6月11日

来源: http:///fg/detail533296.html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

第9篇:政府申请文件

申请

XXXXXXXX办事处:

根据《XXXX关于加快推进现代都市设施农业建设的实施意见》(X委发5号文件)第四项第三条“扶持农业高端项目发展:园区内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从事精品农业生产的连栋温室项目,经验收合格后,按每平方米一次性给予补贴400元”。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大连绿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旅顺口区铁山街道牧羊城村(尹家)建设蝴蝶兰智能连栋温室23184平方米。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8264平方米建蝴蝶兰智能连栋温室两座,现已投入使用,蝴蝶兰花卉也陆续上市;二期6740平方米及三期8180平方米智能连栋温室预计在2011年11月末完工并投入使用。

公司已建成并投产的高标准智能连栋温室内设国际先进的温湿度调控设备和高档苗床,是国内功能最全、设备最先进的多功能温室之一。目前生产的蝴蝶兰花卉系列产品,品系先进、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受到客户的广泛好评。公司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科技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花卉种植及种苗繁育,同时带动了当地花卉种植业和种苗繁育业向高质、高效方向发展,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型农业发展壮大。特呈请旅顺口区铁山街道办事处与 旅顺口区人民政府协商落实此文件,把政策金尽快落实到本

公司,这样利于促进本公司花卉产业进一步发展。

特望批复为盼。

XXXXXXX村民委员会

X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上一篇:安全办公室工作总结下一篇:施工员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