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3-0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数的增加,民办高校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和突出。因此,了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解决其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较低,生源质量较差,社会认可度偏低,学费高昂,相对公办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民办高校大学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这使得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归纳起来,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业上存在懈怠心理

民办高校的招生现实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偏低。总体来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与公办高校大学生之间有较大差距,由此民办高校大学生产生了很多心理矛盾,主要的心理问题有:(1)缺乏自信。有些学生不能正视高考的失败经历,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深深的质疑,认为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思想上消极懈怠,于是选择了自暴自弃,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2)缺乏学习兴趣。由于从小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较差,对所学专业枯燥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造成了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越学越不想学”,“越学越学不会”的窘况。(3)学习目的不明确。多数民办高校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心理上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想的很多,做的很少,学习状态十分被动。(4)学习毅力不足。民办高校学生底子薄,过往学习经历的积极情绪体验较少,往往倾向于否定自己的能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往往知难而退。

(二)在就业上存在焦虑心理

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非常紧张,加上高校扩招、社会认知等多方面因素,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前景更是不容乐观。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公众对民办高校毕业生存在着较深的偏见,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缺乏竞争力。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在走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对前途深感迷茫,担忧未来却又无力改变现状,心理负担很重,这种压力如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缓解,民办高校大学生将很容易陷入焦虑与自卑的泥潭中。还有一类民办高校大学生是因为高考失利、成绩不理想才被迫来到了民办大学,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使他们的内心常常伴随着消极的体验,在就业问题上,这类民办高校大学生往往存在所谓的“公办情结”,在别人面前羞于提起自己的学校,认为自己难以与公办高校大学生相提并论,自我认同感相对较低,在求职时一旦受挫,将很难从失败中走出来。

(三)在人际交往上存在冷漠心理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归属感,也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身心愉悦、健康成长。然而,近些年来由于大学生人际纠纷导致的惨案频频发生,因此,关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与研究。王陈、蔡宏标等人认为,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的案例中,宿舍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特别突出,主要表现在:社交能力欠缺,与室友沟通不畅,出现矛盾时采用消极的应付方式,回避矛盾,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定义人际关系。[1]作为一名在读的民办高校大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往经验和心得体会,笔者比较认同上述观点,结合访谈身边同学和阅读相关资料,总结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1)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独生子女身上。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下长大,不懂得关注别人的感受,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对事的包容性较差,容易与人发生摩擦与矛盾。(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冷漠)。(2)自我封闭。一些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显得相对被动,轻易不愿袒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容易形成自我封闭。(3)漠视现实。即“冷暴力”,冷漠对待身边的人,这类现象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非常普遍,往往对周围人产生敌意、猜忌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

(四)在经济上存在自卑心理

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靠自筹资金,而非国家财政拨款。其中,学费所占比重最大。这就导致了民办高校收费普遍偏高的事实。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收费标准为例,一名大学生一年的学费约为公办大学生学费的3-4倍,完成四年学业则需要将近10万元,对于一般家庭和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民办大学高昂的学费给许多大学生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非常突出。进入大学后,贫困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会看到自己与身边同学经济开支上的巨大差距,这种经济上的窘境容易使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产生自卑感、失落感。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支付自己的生活费,一部分大学生不仅在寒暑假外出打工,在校学习期间也同时做多份兼职工作。这部分民办高校大学生群体为了勤工俭学,把时间和精力过多地放到了别的方面,不仅缺少和同学的沟通交流,也耽误了自己的学业。还有一些学生自尊心较强,往往不能正视贫困现实,拒绝接受师生们的关心帮助,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行为,在交往中比较敏感,容易产生敌对情绪。面对来自学校收费、学习竞争、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多重压力,部分贫困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孤独、抑郁等负面心理。

二、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对策

如何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扭转这一现况,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民办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父母要给予正确引导和适当关怀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日常行为、态度以及非言语表达,即“家庭教养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子女的性格和思维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父母要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对于很多独生子女父母来说,不要对子女进行过度保护。“宝剑锋从磨砺出”,积极看待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让孩子学会在挫折中接受自我教育。同时,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在实践中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父母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关怀,帮助他们调节不良心理,但不可过分干预,更不可代替他们做决定。与此相对的还有另一种类型的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类父母要重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在和孩子的沟通交流中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努力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

第二,父母要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当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风气成为普遍共识,很多父母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甚至有父母将自己年轻时候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由于目标过高,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使得孩子内心有强烈的挫败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父母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降到合理的程度,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

(二)民办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是健全民办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一支规范化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必须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教育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从而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其次,要重视起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因为在大学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交往最为频繁的就是他们的老师。俗话说,言传身教,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他们的心理品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学校要对任课教师和辅导员的心理素质重点关注。最后,在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工作上,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档案,加强对高危学生群体的危机预防与关注。

二是激发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动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由此导致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自信心不足,对未来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因此,民办高校要努力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有利于形成勤奋好学、努力上进的氛围。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已毕业的优秀学长学姐回母校谈谈自己的成功经验,解放学生思想(民办高校大学生不一定比普通高校大学生差,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最终可以获得想要的人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实现理想的愿望。

(三)社会要积极营造公平稳定的就业环境

当今时代,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认可度不高,往往承受着沉重的认同压力。由于公众普遍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空有毕业证,没有真才实学,在求职中,民办高校大学生难免受到用人单位的某种歧视和不公正对待,从而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这种偏见既不利于企业找到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为自己服务,也不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从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公办高校一起构成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社会要给予民办高校大学生应有的关爱,转变旧有观念,摘掉有色眼镜。企业应本着任人唯贤的观念,着眼于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在用人观念和待遇上公平公正地对待民办高校大学生。同时,国家需要在政策上给予民办高校支持,帮助企业摒弃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偏见,改善不良评价,给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鼓励校企合作。通过社会上的企业与民办高校合作来缓解就业机会不均等情况,不仅可以给民办高校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提前掌握工作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企业工作,也可以加强企业与民办高校大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增加企业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才需求。有利于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民办高校大学生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引导大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一是增强自信心。面对与公办高校大学生之间的种种差距,民办高校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摆脱错误认知,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远大目标,相信天道酬勤。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难时学会自我鼓励,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会把压力转换为动力。在不断克服困难、实现理想自我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努力之后的成就感,从而增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悦纳心理。

二是探索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当发现自己经常焦虑或无法专注时,可运用心理学中可操作性较强的正念法帮助自己舒缓压力、观照内心、回归平静。其次,当遭遇挫折的时候,大学生常常容易陷入消极悲观的想法难以自拔,这是因为过度关注了想法导致事情消极面的不断放大,这时我们可以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试着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能够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上,如:跑步、听音乐或向信任的人倾诉等方式来减轻内心冲突。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分析和应对问题,使大学生最终在积极解决问题中成长、完善自我。

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操作性强的措施,希望能为民办高校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摘要:当前社会对民办高校存在某种歧视和偏见,民办高校大学生难免受到不公平待遇。同时,由于民办高校缺乏心理健康机制保障、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等因素,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已经成为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也显得尤为迫切而有价值。本文旨在弥补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的不足,为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公办情结,心理健康,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自我心理调适

注释

1[1]王陈,蔡宏标,钟秋亮.关于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9):14.

上一篇:浅谈职业学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优势下一篇:南丹中堡苗族服饰图案在工笔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