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杀现象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态度的自我调节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自杀不仅给大学生个人、家庭及学校带来重大损失,对其他大学生也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大学生自杀,已成为摆在政府、社会和高校面前的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社会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探讨大学生自杀态度、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及自杀意念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我调节的特点和规律,为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提供预防和干预自杀的相关理论依据,这对于降低大学生自杀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研究一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对11名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访谈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并依据访谈资料和三级编码结果对大学生改变自杀态度的心理过程及改变自杀态度的原因进行分析,验证了有自杀意念大学生存在着自杀态度自我调节的心理现象以及不同类型的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并且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可分为内部调节、整合调节、认同调节、内射调节和外部调节五种类型。研究二通过运用问卷法编制大学生控制自杀态度动机问卷,并验证了控制自杀态度动机的五维度模型。研究三通过运用双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的方法对认知冲突、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对消极情绪及外显自杀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验证了控制自杀态度动机高自我决定被试在经历到态度反应与行为目标不一致时体验到较强的指向自我的消极情绪,其对自杀行为的赞同程度显著降低,而低自我决定被试在经历到态度反应与行为目标不一致时体验到较弱的指向自我的消极情绪,其对自杀行为的赞同程度没有显著降低。研究四通过运用双因素被试问实验设计的方法对认知资源、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对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进行研究,验证了控制自杀态度动机高自我决定被试的内隐自杀态度在有认知资源和无认知资源两种实验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而低自我决定被试在有认知资源实验条件下的内隐自杀态度要显著低于无认知资源实验条件下的内隐自杀态度。研究五构建了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内隐自杀态度、外显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模型,验证了外显自杀态度在内隐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之间发挥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在外显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之间发挥着显著的调节效应。本论文借鉴偏见自我调节的相关理论及实证研究结果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我调节的心理现象及测量工具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试图为通过培养和调动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积极认知资源以更有效开展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内隐自杀态度;外显自杀态度;控制自杀态度动机;自我决定水平;自杀意念

学科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自杀态度及相关研究

1.2 自我调节及相关研究

2 问题提出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2.2 问题提出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实践意义

4 研究设计

4.1 总体研究设计

4.2 总体研究假设

5 研究一 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我调节的质性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3 研究方法

5.4 结果与分析

5.5 讨论

5.6 结论

6 研究二 大学生控制自杀态度动机问卷的编制

6.1 大学生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初测问卷的编制

6.2 大学生控制自杀态度动机正式问卷的编制

6.3 结论

7 研究三 认知冲突、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对消极情绪和外显自杀态度的影响研究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假设

7.3 研究方法

7.4 实验结果

7.5 讨论

7.6 结论

8 研究四 认知资源、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对内隐自杀态度的影响研究

8.1 研究目的

8.2 研究假设

8.3 研究方法

8.4 实验结果

8.5 讨论

8.6 结论

9 研究五 控制自杀态度动机、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模型研究

9.1 研究目的

9.2 研究假设

9.3 研究方法

9.4 研究结果

9.5 讨论

9.6 结论

10 总讨论

10.1.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我调节形成的影响因素

10.2. 有自杀意念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我调节的形成过程

10.3. 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我调节的动机类型

10.4. 认知资源对大学生控制自杀态度动机与内隐自杀态度关系的影响

10.5. 控制自杀态度动机、内隐和外显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

10.6.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0.7. 研究展望

11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林业职称论文提纲下一篇:光纤通信在我国的发展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