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共8篇)
摘要: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 “以创业促就业”则逐渐成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 养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介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义,从多个角度探讨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思维 创业 职业规划
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1.1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 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不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范围不广泛等等。目前,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围绕 “挑战杯”和“创业计划”大赛,运用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较普遍的形式,但这种创业教育的受众面比较小。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 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就曾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作为基本目标,以使高校毕业生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
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
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2.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2.1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
2001年,我国有107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005年增至338万人,2006年达到413万人,2008年、2009年分别为559万人和611万 人。从以上数字我们看出,高校毕业生数量在大幅度增长。据教育部有关统计显示,2001—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只有70%,其中本科生的待业人数2001年为34万,2005年达到79万,2007年为增至144万,2008年、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近年来,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涌入人才市场,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和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创新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2.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在人的全面素质中,不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且要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而创业素质的养成必须通过创业教育来实现。创业教育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培养大学生人文和科学素质、就业和创业技能、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机制和能力。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大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毕业生目前的主导需要就是就业,在就业问题解决不了时,创业就变成了他们的主导需要。创办一个小企业,并使其不断发展,是实现其人才价值、人生理想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大学生的自我价值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想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实现自身发展准备了条件。在创业活动中,大学生通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以独特的思想去突破和创新,从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方法
3.1提高大学生创新积极性
目前,有的高校为激励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专门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奖学金”,奖励在创业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和老师。有的学校对创业较
好或参加全国创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些做法都在不断地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只有机制完善了,才会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进来,才会使越来越多的创业人才脱颖而出,才会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从多个方面积极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通过创新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并逐步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2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首先,增设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丰富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增设创业教育课程,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展示成功创业者的创业精神、创业方法、创业过程和规律。可以定期举办“创业企业家交流论坛”,“与企业面对面”等活动,请创业成功人士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帮助学生分析创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想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要培养出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的教师队伍,只有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学生。在这方面,可以聘请社会上成功的创业人士或校友为老师做创新创业专题客座,带领教师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使教师首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以便在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时,能够有的放矢,从而增强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3.3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充分发挥大学生科技社团的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大学生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形成创新创业的文化良好氛围。
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活动,拓展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在校园文化中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活动,以社会实践为纽带,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参观创业成功的企业,请创业成功者介绍创业的奋斗历程,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大力营造创业光荣的氛围,带动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
以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以科技竞赛为依托,培育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依托校园各种科技竞赛,充分发挥“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就业创业论坛、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外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课外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4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这里有三种途径,一种是校企合作,联合创立实践训练基地;第二种是在高校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第三种是通过勤工助学岗位,帮助学生体验创业。
以上三种途径都是在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搭建起一个发展的平台。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高校与企业联姻,企业走进高校,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
3.5培养企业家精神,打造领军人物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一、绪论
近年来,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大学生面临的选择除了考研、出国、考公务员, 就是加入浩浩荡荡的创业大军, 在许多成功例子的基础上, 很多大学生勇敢尝试, 积极探索, 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此过程中, 可见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 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我将简要谈谈我的看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内容
1.理解创业涵义。创业涵义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需要的就是提出一个标准的答案, 给大家在创业路上提供一个方向, 让大家有的放矢, 找到一个变得更好的途径。对于创业者来说, 创业涵义理解十分重要。创业顾名思义, 开创事业, 号召鼓舞我们去为了事业努力创新, 创造。
2.创业能力培养。对于创业者来说, 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具体来说, 需要创业者具备充实的头脑, 敢于拼搏进取的精神, 缜密的思维能力等等, 能力就像是前进路上的指向标, 对于创业者来说尤其重要, 所以需要培养创业者的创业能力。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 团队协作, 与人沟通等能力, 都不能忽略。注重能力的培养, 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事。
那么, 创业者需要什么样的特质呢?首先就是要对世界充满好奇, 好奇心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至关重要,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认为人们的兴趣和目的是人们能够发明创造的核心动力。而好奇心的源泉是人对事物的兴趣, 这是核心, 也是内驱力, 对于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条件。其次就是抛开传统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的能力, 循规蹈矩, 墨守成规, 是不能够赶上时代步伐的, 要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不能被动学习, 主动探究才能够成功。再次需要有怀疑的精神,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 想要进一步解决问题前提是要有怀疑和创新的精神。
而且竞争的精神也很重要, 敢于竞争, 不怕比较, 现在是商品社会, 商品经济激励下, 社会充满商机, 同时竞争和压力不可避免, 所以有远见和眼光是需要的, 有勇气敢于面对也是必须的。面对这种环境, 一定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敢行非常人之非常事。要有勇有谋, 当然, 前期的市场调研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了这个基础, 再开始迈出创业第一步, 有胆量, 有谋略, 敢于冒险。
努力刻苦, 勤奋踏实。创业必须不怕苦不怕累, 不能有勇无谋, 必须脚踏实地, 每一步都要夯实, 要有一个好的态度。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
坚持不懈, 创业如同人生道路, 不可能一路鲜花掌声, 风平浪静, 大学生如果脆弱, 遇到挫折就放弃, 半途而废, 不可能成为成功者。
三、必要性
1.一个国家, 不可没有创新性, 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为创新是动力。大学生作为这个新时代的主人翁, 更需要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能力, 与身边的人一起合作创新。这是件十分重要的事。
2.大学生作为劳动者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 才能为城乡发展做贡献, 同时, 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为改革和发展做贡献起到助力作用。社会发展进步有许多要求,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希望必须满足这些要求, 也是适应发展的表现。
四、培养途径
首先, 对于学校来说, 开设教育创新辅导课程是一定需要的。创新课程所蕴含的功能作用是其他任何形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作为传播知识, 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中添加创业课程十分重要。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完整, 完善教育体系都起到很大作用。这一未知领域对学生来说, 越早了解, 越早获益。
其次, 创新精神不是仅在大学阶段就能完全培养的, 要从小渗透这种意识, 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这是一种理念, 在中小学教授管理经营方面的知识。这是我们教育系统中应该包括的。我们的传统教育只重书本, 忽略亲自体验的实践, 这是非常不利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 更不利于社会发展。如今社会对人才需求大, 要求也高, 实践提供的经验和能力必不可少。这在学生个人的经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不可忽略。
创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创新, 大学生作为我国创新创业的主要人才, 肩负着为我国创新事业添砖加瓦的重任, 促进大学生创业有助于我国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学生创业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
[2]赵志军.以创业教育带动创业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23) .
[3]罗志敏.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J].教育发展研究, 2011, (1) .
[4]郭宁.我国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 2010, (S) .
[5]蔡克勇.《加强创业教育——21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0, (1) .
[6]吕长春.《创业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5 (4) .
一、学院目前创新创业现状
学院地处地级市,信息获取量较小,学校没有创新创业的氛围。同时,学院科研基础较为薄弱,主要是以技能应用为主,对于创新创业而言更是没有该方面的接触。
1.教学设施陈旧
学院主要是以技能为主的高职院校,同时是在中专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各种实验室主要是操作为主。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技能操作和少部分理论课为主,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没有普通高校的理论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科研基础主要停留在思想构建中,没有任何实践性的科技成果。
2.师资队伍能力较弱
目前学院教师整体综合实力较低,教师的学历不高,主要是本科、大专学历,只有少部分研究生学历。因此,学院的科研理论水平较低,同时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教师几乎为零。
3.思想上的认识不足
(1)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不足。在先前的教育中没有涉及类似的教育宣传,主要是以“学好技能,谋一技之长为主”,同时学生缺乏挑战自我的欲望,害怕创业所带来的失败。
(2)教师思想上的认识不足。学校是一个较为单纯的社会集体,教师对外界接触甚少。教师在创新创业领域没有经验可谈,并且对创新创业只是停留在政策宣传的起步阶段,没有从事行动上的实施。
(3)学院缺乏相关政策的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学院对该方面没有出台相应的具体政策,导致学生和教师在该方面没有较好的实际行动,该项工作目前处于举步维艰阶段。
二、如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
1.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
(1)探索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探索创造出新的创新创业素质模型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规范化。多途径的搭建开放式实践课程,大力推进多元支持的延伸课程建设,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引导大学生养成自主、自信、勤奋、坚毅、果敢、诚信等品格,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科之一。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办公室,由专人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积极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计划。
2.尽快出台相关激励政策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问题:学生经济基础较弱、学业方面会有所耽误,学生也可能在创新创业方面出现失败情况,教师对创新创业缺乏主动性等等。学院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让大学生能放心大胆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3.充分利用技能为主的特长,形成技能团队,大力开展创新创业
理论科技成果的转化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的优势,但于高职院校而言却是劣势。学院应充分利用技能教学的特长,充分开展技能创新创业。积极组建各类技能型团队。
4.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相关赛事
目前国家各级部门正在大力开展“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院应尽快以大赛为契机,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大赛,通过大赛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较好的情况下还可以获得专家点评及风险投资,促进项目落地,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目的。
5.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
大学生孵化中心是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是提高大学生在该方面能力的有效举措。学院应大力推动孵化中心建设,出台相关政策,把握好项目的评审,扶持我院学生项目的落地,并且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让首批进驻的项目感受到创业的甜头,后面的项目才能源源不断地涌入。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学院、教师、学生的联动参与,才能使其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我们在工作方式上的不断探索,思想上的不断开拓,能力上的不断创新,才能使其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摘要:近几年来,民办本科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的贡献上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民办本科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相对于公办院校仍显不足。民办本科院校普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缺乏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普遍不强,创新创业能力普遍较弱。所以针对当下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应该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1
现如今培养创新型大学生已成为各国大学教育培养的目标,在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前提下,怎样去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创业型人才,逐步成为各大高校所面临的重大又迫切的任务。
一、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动力,也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已然势在必行。民办高校就更应该积极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深化我国发展战略,进而服务于建设我国创新型国家。
(一)加强创业教育是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民办高校近年来发展迅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也离不开民办高校的推动,民办高校毕业生已累计近千万,成为了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在面对就业时,由于高校扩招使高校大学生承受巨大压力,因此,毕业后自主创业成为了学生们实现理想、解决就业的新途径。有些民办高校在实训和实验方面,因?Y金问题还没有很完善,从而导致与公办院校的差别、经验不足、办学时间短等问题。
(二)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民办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作为一个培育机构,在社会大环境的未来竞争中,要把更多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这就需要学生加强科学和人文的素养,这样更有利提高学生的创业和就业的能力。教改活动在全国各高校中逐步深化,在繁杂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想要长足发展,就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创新创业教育是更应关注的重点,学校培养学生不再单单是使学生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大环境需要,还要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能够自己创建企业,为更多的人争取到更多的工作机会,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国内部分试点院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很多院校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其中。
在对部分国内高等院校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方面,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在学校内开始宣传,但因为培育环境不适合的原因,在理念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受到阻碍。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意识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对创新创业活动内容的完成也是因为学校中的学分规定,一些学生本质上对创新创业意识缺乏兴趣和认识,一些学生是因为专业经验的欠缺和水平的限制。在这些学生中常表现出无助,因此自身来说不够自信,致使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参与不积极等问题的出现。在高校的师资队伍当中缺少能够高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资源,这一问题的普遍存在成为了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绊脚石。
三、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水平的对策
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较为特殊,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有对此提出相应对策,这样不仅保障了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解决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民办高校所面临的问题。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是民办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目标,对此为解决现有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一)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就需要正确的、良好的观念形态,这其中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等,观念形态的正确形成会推进人才培养的进程。塑造学生的精神和心灵,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性格,需要一个正能量的推动,这需要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体系,并与社会大环境协调发展。
(二)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意识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态度和行为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意识的重要性决定了创新教育的必要性,这项工作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是重要的也是紧迫的,这就要求各民办高校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方面,民办高校在办学中协调好素质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就业择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三)创建优秀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教师决定了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教师是分不开的,不断的创建良好的师资队伍,对提高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是最有力的保障。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很多途径,例如提供教师外出调研锻炼的机会,请一切优秀的企业家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开展校园和企业间的创新创业实践环节,对骨干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训等。只有不断的组织教师交流和培训,进行国内外不同创业模式的交流的探索,师资队伍才会越来越优秀越有保障。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我们对创新创业的教育不断进行探索,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民办高校的教育过程中积极改进,解决到问题的根源,一定会使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健康发展,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王磊.加强大学生自主创业平台机制建设――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J].才智,2014,12:165.[2]王芳.浅析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J].学园(教育科研),2013,01:56-57.[3]孔德懿,喻娟.创业型大学与大学创业文化的建设论要[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06:28-31.[4]谷伟.工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林区教学,2013,11:9-10.[5]高颖.推进大学生创业是时代的要求[N].中国信息报,2011-08-01(007).作者简介:李厚萱(1988-),男,辽宁本溪人,助教,长春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教师。
马悦(1991-),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建筑学院电气信息学院辅导员。
究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在这一浪潮中,大学生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本文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实地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研究背景
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
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致辞,指出:要借改革创新的“东风”,推动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其目的就是要调动起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新一代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由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引起了多方的关注,也成为2015年的发展热点。“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也在于政治和文化,三者相互配合,共同进步。
1.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担负发展重任的中坚力量,他们在享受着社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转型、突破等重大难题,于是创新创业显得格外重要,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便应运而生。高校作为创业人员的孕育机构,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依托第二课堂,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自主就业,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的需求,同时也是创新型国家的需求。
但就现实情况而言,大学教育要想使创业摆脱纸上谈兵,真正做到从书本走向实践,从课堂走向社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目前我国多数高校都以传统式专业知识教授为主,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相当薄弱,仅仅将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口号式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这就造成了现代大学生象牙塔式的学习状态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广阔的学识和创新探索精神的现象。其次,让年轻人做好“创客”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水平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创业者不仅要组建自己的团队,不断熟悉商业模式,还要不断思考自己的创业点是否有创新性。然而大学生创业往往思想准备不足,缺乏细致充分的调研,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力量。
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相关性探究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号召的深入推广,各行各类的创业活动越来越频繁。其中,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综合素质,那么他们是否对自己创业有更加强烈的欲望呢?答案或许是否定的。究其原因,症结在于双创政策的推行并没有很好地改善当前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及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下面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数据进行分析。
2.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政策虽出,大学生们的反应却平平。调研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并不大。其中,合肥地区的五所高校中,对这一政策比较了解的仅有31人,占调查总数的10.69%,52.76%的学生仅听说过这一政策,且有自主创业打算的仅有10人(见表1)。而集各项优势于一身的北京地区的部分高校中学生的自主创业意向也仅为4.44%。这表明,双创政策并没有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开来并对其产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2.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程度
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必然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和成功率的绝佳途径。调查显示(见表2),大多数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因双创政策的出台而发生变化。在调研的八所大学中,仅有23.87%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设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方面的教育,其中211和985大学占43.5%。
这表明,各个大学普遍对双创政策响应度较低,其教育模式急需改变。
2.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性分析
将“对双创政策实行时间的长短”与“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数据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相关性分析(见表3),Pearson相关性为0.038且显著性P=0.514>0.05,这说明双创政策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着极弱的相关性甚至不相关。但是理论上,随着政策的推行,其逐步趋于成熟,各大高校应当逐渐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即两者应当是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高校并未将此政策贯彻落实到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本次调研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没有真正深入大学教育和学生内心:大学教育模式和大学生求稳的传统就业思想并未改变,因此没有出现大规模创新创业活动。怎样改变当下的情形,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知识、才能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
3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改进高校教育模式
紧随时代潮流,鼓励创新创业,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为达成这一目的,高校必须以合适的步伐,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及行为,从而为社会输入高质量人才。
3.1高校加强宣传创新创业政策,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学校应加强该政策的宣传与引导,重视政策的实施。首先让大学生了解该政策、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使他们认识到国家对创业者的支持与保障力度,让他们体会创新创业能带来的益处,激发他们的热情。其次高校可以充分发挥在校创业社团的作用,通过试点发展、以点带面等方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新举措,宣传大学生以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以组织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团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准备创业者少走弯路,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就业观、成才观。
3.2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师资水平
高校仅做好宣传号召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政策落到实处还需积极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之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同时要想突出专业特色,使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广泛的招贤纳士,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对于本高校教师而言,学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和交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3.3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完善相关配套体系
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大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在创新创业的实践活动中大展拳脚。高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对于活动中涌现的相对优秀的创新创业计划和项目,学校可以和国家相关部门结合,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努力促进校园创新氛围的形成。此外,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在校和离校学生的创业信息跟踪系统。通过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并组织创新创业学生的经验交流,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3.4加快并完善创业基地建设,提供全方位创业支撑平台
创业基地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动场所,也是国家教育部和科技部尤为重视的环节之一。其主要作用就是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并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各大高校应及时为准备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同时,加强对在校生的创业风险意识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国家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贷款担保、贴息扶持、税收减免等缓解学生的创业压力。
4结语
创新工场四个投资方向
陶宁介绍,创新工场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团队,二是项目是否符合创新工场的投资方向。
近三年,创新工场将看重四方面: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云计算、网络游戏。
陶宁认为,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是第三波机会。第一波是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搜狐;第二波是技术网站,百度、腾讯、盛大等科技公司从网络泡沫破裂中成长壮大 ;第三波是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我们预计,在2010年行业恢复,为爆炸性的第三波奠定基础。第三波由以下技术推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 ”
陶宁详解了以上三个领域的机会。
首先,中国电子商务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解决了三大问题:第一,支付问题已通过托管和COD得到解决;第二,物流现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物流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商机,会出现亿万级人民币的企业,第三,消费人群方面,年轻人非常乐于网上消费。
“这几大问题的解决,使人认为,今天的电子商务已经到了成熟收获期了,可以有大的商机出现了。”
陶宁对电子商务进行分析表示,网上购物环节包括:1购买前的搜索(产品搜索, yelp)- 2影响用户决定(微博和社区)- 3购物(B2B、B2C)- 4支付(银行, 运营商, 托管)-5物流和服务(客服) -6平台(作为服务的软件, 云)。
陶宁认为,上十亿美元的公司会从3、 4、5中产生,但是,利润率低且为交易导向;1、2、6 最显示互联网的力量且最适合技术性电子商务公司;B2C 公司需要工具和平台来建立网站和获取用户(帮助传统行业商家);更高利润的机会可能产生在: 社交/娱乐性购物、线上线下连接机会、新的互联网品牌;随着广告价值的增加,高粘性社区和其他不易复制网站也将赚钱 。
移动互联网方面,已经拥有2.33亿用户(而且在增长),3G 已部署。其机会在于:由于来自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的压力和竞争,运营商将 押在移动互联网上;需要移动设备、带宽和应用来创造良性循环;
移动互联网挑战包括,智能手机价格贵;3G带宽太昂贵;用户很年轻 (75%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低于27岁)而且钱少;应用应当关注娱乐(即消磨时间)而不是生产率(即节省时间)。
云计算机遇包括:一是云计算将会在中国创造一个新的“软件/IT”行业 。因为盗版问题,中国本土软件行业并不发达,云计算将为云一代软件行业提供机会:软件安装和更新由用户操作转向云端,商业模式由昂贵的升级更新转向广告赞助。
二是IT管理由用户终端转向云服务中国顶尖工程师人才能够把握全球机遇;三是云基础设施。
网络游戏方面,MMORPG空间已成熟而且饱和,很难从年轻用户那里赚到钱,但新的机会在发生:如社交/网络游戏平台,减少生产成本、本地化成本; 种子加速,架构是基于受点击驱动的假设;海外市场,需要学会找合作伙伴, 并避免和巨人竞争,比如Zynga;国内市场,寻求在发生的成长机会,比如移动,
创新工场与创业者四方面关系
创新工场更多是投资人的角色,与创业者是四方面关系,一是投资人,不同项目会拿到不同的金额;二是成为创业者的股东,投资创业团队,换回股份和董事会的席位;三是创业教练;四是服务提供者。
陶宁介绍,与一般风投公司不同的是,创新工场会紧跟创业者做贴身的服务。“一般的VC或者投资人也提供服务,只是创新工场把这个服务做成一个全职的服务团队,有架构师、法务部门、UI部门、IT部门、财务部门。无论做前期、后期,可能牵涉到专利问题、合作问题、版权问题、公司架构问题,所以我们有专职于专利和公司证券法的两个律师。”
“你们又给人、钱、服务,那是不是对我们管得特紧?错了,对我们来讲,我们非常摆的正自己的地位,我们是你的投资人,不是你的老板,你不需要天天汇报,你们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领导,他们的员工向他们汇报,他们招多少人,什么样人,什么架构,都是他们做架构,他们有独立的预算,独立的人事权,管理权,我们是一个参谋、顾问。”
团队执行力很重要
陶宁认为,idea不值钱,关键是执行力。“在中国,所有的主意,一瞬间会有十家五家公司同时在做,所以你一定不是独一份,你有什么能力把你的主意执行出来,而且是飞快的执行出来,这个是你最重要的特点。”陶宁说。
此外,创始团队很重要。一个公司从创办到拥有一定的分量,基本在5—7年,在这个时间中,可能面临资金会断裂、人员流失。这个时候,创始团队非常重要。“第一,我们希望团队是互补性的;第二,经验很重要; 第三,希望初始的团队有一定的默契,最好有共同的历史,如同事、同学,发小等。”
谈招聘:“杀熟”和“忽悠”
创新工场友盟团队负责人蒋凡谈到招聘的经验。 “创新工场给了我很多支持,我自己也从熟悉人里面找,先‘杀熟’。作为创业者最核心的事情就是招人,这一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下决心做的话,一定会找到自己的团队。”目前,友盟团队已经成立一年多时间,团队20多人,产品服务于接近2000个Android应用程序。
陶宁认为,招人是创业最大的困难,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对自己的项目有信心,“如果你连自己的同学、朋友都忽悠不,你不要想忽悠大街上的人。”第二,越是难忽“悠越”是好事,一拍脑袋就加入的人要考虑他能坚持多久。
当今社会, 大学生就业难是我们一直备受关注问题。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 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 虽然在学历上水平较高, 但是在技能方面远远还不能达到标准。第二, 外部因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是不能有所改善。虽然, 环保行业越来越受国家、人民的重视, 但是, 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也没能有很好的就业机会。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并没有因为现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就业压力减弱。
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面临就业难压力, 找不到工作或是找不到合适工作, 不仅影响到大学生经济状况, 还会带来精神、心理双重压力, 挫伤其锐气与信心。因此, 现今信息化时代下许多高校都鼓励大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便利、广泛等优势, 施展创新能力, 在毕业后选择自创业。
二、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问题
(一) 环境类专业大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水平较低。从专业知识理论来看, 资源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研究精神, 具有实际的实验实践操作能力, 这是环境类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但是, 这个也需要老师的引导, 在校学习期间, 老师对学生们的教学几乎都是理论上的教学, 很少会有实践课。这就导致毕业生们对专业知识认识的不够全面, 在技术实践上, 不够扎实。这种问题在创业过程中是很大的阻碍因素。
(二) 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创业环境问题在这里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 在环境类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定会有缺乏资金的问题。资金是在创业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国家不能有效的对环境类大学生的创业有效的提供扶持。另一方面, 在创业前期, 学校和有关单位不能有效的开展关于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课程, 促使在创业过程中不能良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 创新、创业能力较弱。受传统因素的影响, “你讲我听”理论教学一直是老师教学的用的最为频繁的教学方法。不能在有疑问和意见的能够提出, 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想象力。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际实验的操作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会有很大的影响。
三、环境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一) 加强对专业的学习。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 专业是一个优势, 如果能够利用专业优势进行创业, 创业的的路上必将事半功倍, 容易获得成功。资源环境类专业大多从资源环境角度出发, 是一类集自然、社会、经济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所学的科目都是相互渗透的, 专业性较强、所涉及的行业领域较广阔。与我国的生态环境发展有密切的关联。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优势。专业技能的提升除了对理论的学生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走出象牙塔, 到火热的生活中去, 学农学工, 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 这才能验证旧知识、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 对创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 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各级政府应出台发改、财政、经信三部门联的管理办法, 负责各市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众创空间的规划、协调、认定、管理以及补助资金筹措等, 在很大程度上能保障和维持创业基地这个平台的营运, 对众创空间及区域内的创业创新企业 (项目) 、团队和创客给予支持和服务, 使众创空间孵化的成果、项目在本地转化、产业化变成常态化, 给创业者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有效助推环境类大学生创业队伍的壮大。高校在对环境类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的设置, 以此来满足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三)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首先, 转变观念, 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让学生们亲自去实践, 挖掘出学生们潜在的能力, 从而培养资源环境类大学生们的良好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可以成立科研小组, 组织一些有能力有经验的老师开展一些科研项目, 在其过程中, 教师选拔一些有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学生一起加入进行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大赛, 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其次, 在教学中, 要加强锻炼资源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提高他们的心里素质、身体素质、以及能力素质等等。最后, 把资源环境专业的课程和社会结合起来, 使其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结语
目前, 我国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创业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首先正确引导环境类专业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逐渐培养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树立俱进的创新创业理念。其次, 这项教育活动开展还需要多方的参与, 包括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倡导、高校领导的重视、企业的支持、教师的激情和学生的参与。只有多方的共同努力, 创新创业教育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 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江书平等.资源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矿业, 2012.
[2]徐志兵等.环境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3]李良等.环境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2015.
[4]方晓波.高等农林院校环境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现状 培养途径
【课题名称】新媒体时代的团组织建设研究——以高校创业型团组织为例 校级课题项目
【课题项目编号】2016sz028
【中图分类号】G 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22-02
在现代化建设中,创新型的人才是国家建设的重要资源与支撑力量,将创新思想与教育渗透到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提高培养质量,才能为社会输送贡献人才。随着这些年来高等院校的扩建与学生的扩招,就业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增大,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问题亟待解决。
1.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1.1自愿创业比例较低
有调查发现[1],自愿创业的大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左右,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自愿创业所占据的比例都非常低,这与学生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有关,很多学生不愿意面临自主创业的局势。还有一些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创业选择完全出于对就业形势严峻背景下的考虑,缺乏基本的知识与理论支撑,主动性与创业热情不大,严重影响了创业的效率。
1.2高级院校对创业教育的不重视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创新型人才在社会的需求量,但这种认识与培养进度依旧处在初级阶段,而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一门课程,有的甚至还没有将其纳入必修课的范畴,创新创业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必然导致在校学习的学生无法接受系统和全面的创业教育。因此,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低的现状原因也在于高校对创业教育的不重视,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2.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探讨
2.1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的培养
由于受到过去传统教育观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受到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毕业后工作的求安稳,不太愿意冒风险进入各种创业活动中去。要实现对传统观念的改变,除了积极传授新型的就业观以外,还要健全并完善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体系。不可否认,当前还存在很多的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认识上的偏差与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创业成功的成果表现为丰厚的利润与物质,忽略了精神与人生价值的获取,也错误地评估创业产生的各种风险,导致很多学生在择业上望而却步。当代的大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创业观,就必须培养相应的责任意识,必须认识到创业为自身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还有精神价值以及责任,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创业品质是优秀的潜力与风险素质[2]。
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的培养,高校必须积极鼓励学生投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并努力为学生创造实践平台,比如校内创设有关创业模拟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并紧密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特点,以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为形式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品质。或者为学生建立创业基地,展示并详述各种创业成功人士的成长事迹,传播各种励志故事,以宣扬的方式教育学生学习先进的创业典范如何成就辉煌人生,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创业的勇气,使其在认识、理解创业价值前提下感受到创业的真谛,并积极参与各种创业训练,真正投入到创业活动中。
2.2加强构建科学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尽管当前我国很多高校自身都创建了一定的创业教育体系,但其实效性及科学性方面还有待考究,为了加强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高校的创业办以及教育者首先就要转变过去传统且形式化的创业教学模式,真正将创新创业课程列入必修科目进行严格考核,让学生真正从创业课上学习并掌握知识与技巧,提高创业能力。具体到创业课堂上,教师也要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创业教学有效性,比如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创业精神,同时遵循学生创业学习的自然规律,传授高效的学习方法,树立创新合作的创业观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合作精神。同时,要以生活考验为基准,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因素的结合中,培养学生非凡的才智与勇气,紧密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以及创业形势,以专业方面的知识来拓展不同专业学生的创业课程内容。此外,教育者还要意识到当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创新课程的实施与教育工作上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因此要注意吸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教训,总结经验,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与有效互动信息,密切关注社会经济市场的人才需求动态变化与要求,在原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取得改善与强化,充分挖掘学生在创业方面的潜质,从而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真正改变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佳的现状,缓解社会上有关大学生创业的各种矛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面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就业压力与矛盾,全国各大高校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全面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构建完善的创业教学体系,努力为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发展输送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岩.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研究[J].对外经贸,2012,8(218):140-141.
【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07-17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卷06-02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09-07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12-20
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01-02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程05-30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例子07-20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09-17
谈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