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动起来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传统方式进行了颠覆, 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这对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大语文教师努力践行新的课程标准, 把握新的理念并渗透应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 但是在新的理论框架下, 我们发现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有着一些现实的困境, 而且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的情况, 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本问旨在探讨如何让高中语文课更有意思。

1 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

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 明确提出了,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提高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重视积累感悟, 熏陶和培养语感,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 发展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而且注重培养学生写作实用文及口语交际能力。这就明确地指明高中语文教育指向“人的发展”。因此就要求我们, 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 注重语文实践, 能力训练, 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 做到切实有效, 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但我认为, 无论课内课外, 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基本点, 也就是围绕“能力训练”这个核心而展开, 两个基本点就是课内与课外。课内注重于练习, 课外致力于阅读, 课内课外相互结合, 不拘泥于教材内容, 而延伸到课外阅读教材, 并穿插一些课外读物, 这样课堂教学气氛就比较活跃, 对深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 让教师的教育观念活起来, 语文课堂就能活跃起来。

2 转变角色, 轻松驾驭课堂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 也不是课堂中最重要的, 教师可充当多种角色, 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 让学生唱主角。教师要转变角色, 轻松驾驭课堂, 让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 老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传统的语文课堂我们以解读文本为主, 就是把别人的文本当作别人的东西来分析, 发掘其中蕴含的意义, 学习文本的形式。欣赏是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 感受别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 体会别人这样写的情趣意味。对照我们的语文教学, 我们注重的往往是解读, 而不是欣赏。

(2) 以启发者的身份出现。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 知识的习得, 能力的培养是不能靠灌输, 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 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能做的, 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 在学生疑难上给予启发。启发要注重时机。孔子曾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观点, 意思是说在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处于积极思考尚未搞通的心理状态时, 指导学生思考;当学生已有所思考, 但未思考成熟, 处于想说又怕表达不清的心理状态时, 适当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考的内容, 并能确切地表达出来。

(3) 以评价者的身份出现。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 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 在错误处激发信心, 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3 运用各种手段, 让学生的思维、行为活跃起来

3.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又不断变化的平等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是关键因素, 他是活生生的人, 在文本阅读中他受思想、动机、情绪、情感及个人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而忽视学生尊严, 人为的划上师为师、生为生的界线, 造成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及师生人格上的不平衡。这不仅不能形成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关系, 更不能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能被逼处于被动地位。

3.2 激发阅读兴趣, 制造良好课堂阅读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 沉闷压抑的气氛和消极被动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智力活动。而阅读兴趣是指学生对阅读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比较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语文教育专家魏书生、洪镇涛等已给了我们很多成功的经验。用明确目标指向、以旧引新、设疑问难、引导想象、名言趣事、情感熏染、插诨打科等方法, 激发学生兴趣, 制造良好阅读气氛, 效果很好。

3.3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一直以来, 教学参考书中关于阅读文本的意义是确定的、标准化的甚至是唯一的, 而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的合理性却得不到承认和鼓励。这种思想和现实对阅读教学带来了很严重的问题。一是导致了阅读权威的产生, 使学生有依赖心理, 渐渐失去质疑和怀疑精神, 失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二是强调了教师的权威性, 学生服从教师, 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这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是极为不利的。

4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 使气氛由沉闷到活跃

(1) 书声琅琅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朗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琅琅成韵的诵读, 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 与一般的阅览相比, 更是一项很重要的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和手段。因此, 在语文课堂上, 读书的声音是不可或缺的。

(2) 议论纷纷的课堂。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单纯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老师满堂灌式的“一言堂”当然不是合格的语文课, 老师和学生的“你问我答”式的“问答堂”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 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必须要有对话。

(3) 充满质疑声的课堂。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对文本、同学、老师有所质疑, 不能人云亦云。当然, 这里的“疑”是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对同学和老师的观点, 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而不是怀疑一切的盲目的“疑”。不仅学生应有所疑, 教师本身也应该有所疑。

在语文教学中, 要想让课堂活跃起来, 学生主动参与是关键, 上述几点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一点收获。我认为只要老师们愿意改变角色, 试着与学生平等相处,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唤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热情和热爱, 使其感受到一种个性成长的需要和心灵成长的力量,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变得活跃。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以提高国民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语文教学承担着传承祖国优秀文化和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以及审美教育的重任, 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课改,方法,活跃,兴趣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标[S].

[2] 语文周报[N].

上一篇:浅议林业生态建设及林政资源的管理下一篇:名师经验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