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经验伴我成长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听过许多名师的课, 有吉春亚、王菘舟、窦桂梅、吴正宪……每一次都仿佛是在欣赏一首是让人荡气回肠的名曲。我读过许多名师的书, 有薛瑞萍、支玉恒、魏书生……每一次又仿佛是在品评回味无穷的香茗, 陶醉其间悠悠然自得其乐。其实, 听名师的课, 读名师的书, 是将自己的教学和名师的教学对应比照, 是和名师一道去体验作者的感情, 感悟文本的意义、感受语言的精彩, 心相随、情相依、产生出一种不可名状的美妙的享受。

名师上课, 采用新设计, 诠释新理念, 构建新课堂。他们举重若轻, 游刃有余, 表现出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苦苦思量, 难道这是名师们真正的奥秘吗?读《庖丁解牛》“解牛之后, 提刀而立, 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他把技能的东西变成了一种精神游戏, 获得了由技术的解放, 精神的解脱之后的充实感, 满足感。从这里我得到的启迪是:学习名师, 主要不是教学技巧的娴熟, 主要是源于他们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不懈努力, 源于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痴迷和对儿童的关爱。在语文教学中。他们倾心付出, 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他们又不断收获, 描绘出语文教学无比壮丽的图景, 诠释这生命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他们是辛劳的, 又是快乐的, 他们各自撰写者教育诗篇, 同时又诗意的栖息在语文教学这块芳草地上, 在创造着充满魅力的语文教学生活的语文课堂文化。他们如同繁星闪耀, 交相辉映, 方显出灿烂星空。

新课标颁布以来, 我感到有些不适应, 旧的一套行不通了, 新的方法尚未掌握;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材也一改昔日的容颜, 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我茫然四顾、无所适从, 幸好, 名师走进了我的心灵, 与我进行平等对话, 解开困扰我多时的心结, 引领我走出习惯思维的怪圈, 帮我体验到教改成功的无比喜悦。可以说是名师的经验伴着我成长。

1 薛瑞萍教我读书

薛瑞萍是一个极爱书的人, 她说一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 读书是她生命的紧要部分, 她不能不读书, 对于她, 一日三读犹如一日三餐, 不可或缺。她读《道德经》、读《给老师的建议》、读《教育漫话》、读《静悄悄的革命》、读《教学机智》, 读后都有她深深的感悟与思索。她之所以如此重视渴望课外阅读:首先, 对阅读的高度重视是给予对语文学科特殊性的清醒认识。其次, 对阅读的极力倡导更是给予对语文学科教学价值的高远追求。再次, 广泛的阅读、提高综合能力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前应试教育模式的超然“过招”。

梁实秋说:“读书永远不恨其晚, 即使晚了也比不读强。”于是, 在薛老师的引领之下, 我也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我读《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读《给老师的101条建议》, 读《优秀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 读《派往明天的教师》, 读《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读《语文教育心理学》, 读《保卫童年》, 读《玫瑰与教育》, 读《教会孩子阅读》, 读《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读的书越多越感到自惭形秽。老师呵, 你不读书怎么能面对讲台下那些鲜活而永不能复制的一次性生命啊!

2 窦桂梅教我以人为本

窦老师问:“你是教语文的还是用语文教人的?”问题的答案不仅反映出你对语文教育的认识, 也体现了学生在你眼中的地位。细读品味, 不仅是字面不同, 其意义也有着绝大的差别。教语文的总摆脱不了一种狭隘的匠气, 用语文教人的, 则更体现了以人为本, 即以学生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 语文教育的核心就是用语文, 让学生获得人生的意义, 努力实现人的真正人文。这一句话如同醍醐灌顶。是啊, 一个孩子懂得ao、e, 懂得比喻、排比, 懂得起承转合, 和他的幸福与成功关系不大。而孩子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他会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一路前行复前行。尊重生命、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的第一原则, 孩子没有差距, 有的只是差异, 无论怎样的学生都有受人尊重的权利。课堂就像一棵能开花的大树, 每一个学生都是大树上的叶子, 都需要阳光和水分。我们语文教师要想到, 这样的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 不论智力水平高低, 都应该得到我们温暖的呵护和照耀。你应当让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开出属于自己的鲜艳的花儿, 而不是生长只能滋生在阴暗角落的毒蘑菇。

3 魏书生教我坚持

魏书生的管理一直让我心驰神往, 啧啧称奇。有老师替他计算, 他每年要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开各种会议;十分之三的时间接待外地客人, 写各种稿件、材料, 处理信件;十分之二的时间处理学校工作, 十分之二的时间用于学生, 而在十分之二的用于学生的时间中, 有一多半时间用于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 计算起来, 用于两个班136名学生的语文教学时间, 还不到他全部工作时间的十分之一。而他的教学成绩却是第一流的!我想这也许就源于他的坚持。他坚持每天让学生背一首古诗或者一则格言警句;每年坚持让学生写自我教育计划;每天坚持让学生写日记。他说这是道德长跑。他说不能奢望在学生的心田上撒几粒种子, 淌几滴汗水, 就能收获丰硕的自我教育的果实, 只有日日夜夜, 点点滴滴地坚持下去, 学生自我教育的步子才会越走越坚实。然而, 世上最怕的就是坚持二字, 凡是坚持下来的, 基本上多能成功;凡是不能坚持的, 往往难以成功, 越是大的事情, 越是不可能一蹴而就, 其间的艰难险阻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所以坚持、坚持、再坚持。成功一定在不远处等着你。

4 吉春亚教我诗意

听吉老师的课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充满了诗情画意。与其他学科相比, 她的语文课“情浓”, 突出特点就是诗意, 她的训练不是机械操作, 而是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进行, 情感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在学生的心灵感动中进行……师生的情感在课堂中交融, 想象在课堂中飞跃, 创造火花在课堂中迸发, 个性化的灵性魅力在课堂上展现。吉老师设计的《儿童诗写作》充满情趣, 学生用自己儿童话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她会说:“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 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 或者把视角指向生命意义的揭示, 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宝贵精神财富。”她饱含深情的导语, 解释了学习的内容, 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去, 给人以美的遐想, 同时升腾起一种民族自豪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怀。面对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 回答很有个性, 吉老师不是一律用好, 她会脱口而出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 看法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 表述不一。真精彩!”她会说:“我已经醉倒在你飞扬着智慧的话语里了。”她会说“我陶醉在你充满诗情画意的描述中。”她会说:“同学们, 语文课快乐……”呵, 原来语文本身是这样的美啊!而我们常常是字、词、句、段、篇、章, 埋头赶路, 辛苦复辛苦, 沿路的旖旎风光无暇顾及。气喘吁吁赶到终点, 才发现丢失的太多太多。

5 吴正宪教我等待

没有看过吴正宪老师的书, 因为她教数学。但却有幸听了她的一堂估算课, 整堂课风趣幽默, 寓教于乐, 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到了估算的技巧。我是真没有想到, 一节数学课也能这样生动活泼。不过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对一名“死不悔改”的学生的态度。从吴老师上课之初讲估算在生活中的用途, 到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出了很多估算的好方法, 到最后总结估算的运用。其中有个小男孩自始至终坚持精算, 尽管十分费劲, 尽管用时多, 尽管最后算出来的答案错了, 尽管台上台下的老师和学生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他还是坚持他的精算。吴老师不断教他比较, 几次三番他的精算都输给了估算。问他改不改, 他都咬死不改, 吴老师笑着说“呵呵, 我怎么又遇到了‘一根筋’了?”“不改就慢慢悟吧!”。一种对生命的尊重, 对个性的理解, 对错误的宽容, 对异议的豁达, 对独醉的默许, 一下子就深深地打动了我。总认为数学刻板、客观、严谨、理性, 答案不容质疑, 应该唯一确定。数学教学都能如此善待差异, 那么本身就应该鲜活、灵动、诗意、唯美、生成、多彩的语文教学难道不更应该处处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个性的张扬吗?人有一个思维觉醒的过程, 现在他混沌未开, 突然有一天思维觉醒来, 茅塞顿开, 自己都觉得很惊奇。所以教师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有期待之心, 要学会等待, 用宽容的包容之心来理解儿童不断犯的错误。或者说眼前他无力达到你所规定的目标, 不是他一生都达不到这一目标, 只是时机未到或者说孩子没有达到这样的发展阶段。这时, 吴老师的等待、守候, 显得尤其重要。守候、等待表明人类教育的一种谦逊状态, 对人性的一种虚怀若谷的状态, 同时他表明人类教育自身的自信, 这是真正的教育自信。张文质说:一个儿童一节课解不出一道题来不要紧, 我们等他一天;一天解不出来, 我们就等他一礼拜;一礼拜解不出来我们等他一个学期, 总有思维觉醒的那一天。我还想接着说下去, 也许这个孩子一直愚笨下去, 这种现象在常态教育里经常有。他就是智力有局限性或者说某一个领域有缺失, 他也无法改变自己, 有时甚至拒绝开发, 或者说抵制, 他天然与各种因素相抵触。那么, 我们作为教师正面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仍然是体现善待他的缺陷性, 包容他的缺陷, 甚至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局限性。因为这种东西有些是与生俱来的, 是能力所不能改变的, 但他仍然是一个完整的人, 他仍然享有人最基本的尊严, 他仍然渴望一个快乐的、宽松的、安全的教育环境。明白了这个道理, 教学中便少了很多急功近利, 少了很多心浮气躁;多了心平气和, 多了宽松和谐。

是的, 教育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的活动, 教师作为传承人类文化的具体执行者,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永恒现象。伟大的时代, 神圣的教育事业, 需要一批批名师, 一批批名师又需要这个时代的滋养和培育。在基础教育广阔无垠的星空里, 每位名师都如同大大小小的星座、星云, 他们在不停地运动着, 亲密地交相辉映、相互交融、互源互生着;一切既浩瀚无边, 又近在身旁;一个人沉思默想着, 油然生出加入那永不停息、无始无终的情境之中的感觉;尽管在其中发觉自己作为普通教师是那么渺小, 那么无足轻重, 但是我依然痛痛快快地置身其中, 我也许只是一抹云彩, 一缕荧光, 但我仍思考着不断相互作用着的各种力量。沉浸在上述思考中的自我, 既处在这些变化之中, 又受到这些变化的支撑、改变、运载、承托……默默地在岁月的长河中灿烂, 在茫茫的星空中闪耀。

上一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动起来下一篇:DNA条形码技术的概况及其在大型海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