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学好高中数学(共11篇)
新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探析
邓力杰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2003年,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即高中数学新课标)的制定,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它使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同时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数学课在形成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促进学生个人品质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1.新课程同样注重了高中数学的基础性
在新课标的课程框架中,必修内容包括了原高中数学中的集合、初等函数、不等式、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圆锥曲线与方程、排列组合、复数等。新引入了简易逻辑、向量、概率统计、极限导数及其应用等。
从以上所列出的高中数学课程的大部分内容,不难看出新课标仍然十分重视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以及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2.对“双基”的重新认识
新课标删减了原高中数学中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理论化的内容。在必修中增加了算法的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如统计概率,作为新的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因为数学思维能力在形成学生的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是每位教师面临的一个大课题。数学课本身就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作“思维的体操”,在自己的教学中,去摸索、去实践、去总结,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二)明确教学内容及高考考纲
1.明确高考考纲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1)明确高考内容及深度(见高考考纲);(2)知识是指《全日制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概念、性质。(3)能力要求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个性品质要求。
2.需要补充的各章节内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加深、二次方程根和系数的关系问题、yx1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几何中面积体积的一般求法、自变量有限制条件下的二x
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给出递推关系的数列求通项、yAsin(x)的综合问题、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综合题、近似计算问题、三次函数的求导综合问题、对称问题、含有参数的不等式的解法等。
(三)由初中到高中学习的转变
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准备。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有的内容为应付中考而不讲或讲得较浅(如二次函数及其应用),这部分内容不列入高中教材但需要经常提到或应用它来解决其它数学问题,而高中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学生的成绩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到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所以由初中到高中要及时进行转变。
1.模仿与创新的转变
初中学生模仿做题,他们模仿老师思维推理较多,而高中模仿做题、思维学生有,但随着知识的难度大和知识面广泛,学生不能全部模仿,即就是学生全部模仿训练做题,也不能开拓学生自我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成绩也只能是一般程度。现在高考数学考察,旨在考察学生能力,避免学生高分低能,避免定势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学生自学能力的转变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低,但高中的知识面广,知识要全部由教师带领学生训练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较少的、较典型的一两道例题讲解去融会贯通这一类型习题。如果不自学、不靠大量的阅读理解,将会使学生失去一类型习题的解法。另外,高考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题型的开发也在不断的多样化,近些年提出了应用型题、探索型题和开放型题,只有靠学生的自学去深刻理解和创新才能适应。
3.思维习惯上的转变
初中学生由于学习数学知识的范围小,知识层次低,知识面狭窄,对实际问题的思维受到了局限。高中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将会要求学生全面、细致、深刻、严密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递进性。
4.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的转变
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自学时间,以便加宽知识面和培养自己再学习能力。
(四)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1.在课堂教学中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要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五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指导。同时还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第2页
教师为了培养这些能力,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比如对习题的解答时的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训练归类,应用模型、电脑等多媒体教学等,都是为数学能力的培养开设的好课型,在这些课型中,学生务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参与,做到能够用数学方法阅读,能够用口头和书面形式表达数学关系,进行逻辑分析;能够有效地进行数学交流,即会阅读并理解数学课本,会口头和书面把数学研究和问题解决的结果向别人表达等等。
2.加强4 5 分钟课堂效益
要提高数学能力,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
(1)抓教材处理。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抓概念的掌握和知识形成。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等,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抓学习节奏。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的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4)抓问题暴露。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书,有时还伴随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现出现问题及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抓课堂练习、抓好练习课、复习课、测试分析课的教学。数学课的课堂练习时间每节课大约要占10—20分钟,这是对数学知识记忆、理解、掌握的重要手段,要坚持不懈。这既是一种速度训练,又是能力的检测。学生做题是无心的,而教师所寻找的例题是有心的,哪些知识需要补救、巩固、提高,哪些知识、能力需要培养、加强应用。
(6)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难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7)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3.体验成功,发展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数学方法,解出一道数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对同学的鼓励与赞赏等,第3页
都能使他们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4.善于总结
总结不仅是指师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汇报问题的学习研究过程,包括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所走的弯路、如何找到探究问题的方法、利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同时以谈学习体会、学习方法、学习经验、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的学习意义来替代传统的小结形式。通过这样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小结交流,既能充分暴露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特征;也能培养他们的概括、综合能力。这样既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便进一步优化今后的教学策略,也能使每一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进一步加深对概念、性质、定理等理解的深刻程度,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所学的知识概括化、系统化。
5.课堂上还要多留些时间让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其蕴藏的学习潜力,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从数量上说,教师要少讲;从质量上说,教师要精讲;从内容上说,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说、练的机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给学生以充分自主的权力,创设一个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顺利达到新课程标准。
6.进行必要的课堂强化训练
指在师生对教学内容作出归纳总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一些围绕本节课的主题并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通常是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开放性的问题、应用性的问题等)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五)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过去的数学教学中,人们更多关注了学习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关注不够。当前,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必须特别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研究性学习,这里,对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应当作全面理解。应当说,接受式学习仍然是学校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接受学习并不一定就是被动的。
1.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应尽量学习比较成功的同学的学习方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
2.引导探究、合作学习
引导探究就是指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或独立形式或小组交流讨论形式展开对问题的进一步探究。这种活泼有意义的学习,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确能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在学完教材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后,让学生畅谈一些集合的实际意义、等价命题、充要条件的学习的意义和体会,学生不第4页
仅从数学知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交流,明确了数学的解题过程实际上是不断正确利用等价关系,充要条件的过程,明确了只有正确利用这些关系进行解题,才能获得正确结论的道理。同学们通过这一系列有意义的学习,一方面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亲历了学习的全过程,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六)学好数学的几个建议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增加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朔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解答问题完整、推理严密。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争做数学课外题,加大自学力度。
6.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7.学会总结归类。可:①从数学思想分类②从解题方法归类③从知识应用上分类。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各自的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数学科各分支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最适合学生接受、确能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应该追求的目标。
2004年11月10日
欢迎访问 http://
一、避免教学方法的一些误区
(一) 过分贪求
教学时数、学生的基础决定了讲授内容应该有所侧重, 有所取舍。没有明确的目标, 一味贪多, 到最后很可能是一无所得。
(二) 治标不治本, 甚至是本末倒置的创新和改革
适当地改进教学方法是应该的, 可是一些教师基本内容都没有吃透, 就大刀阔斧进行教学各个层面的改革, 缘木求鱼, 效果可想而知。
(三) 过分执著某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不在多, 诸法都有优劣, 关键是扬长避短, 将之运用得恰到好处, 所谓“法无定法, 贵在得法”。就像人参本来是好东西, 可是如果不该用的时候用了或者用的量过大, 反倒对健康不利。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就应该避免陷入这些误区。这就好比病人想彻底治愈疾病, 一定要改变之前的不良生活方式, 重新开始正确的方式一样。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程序
新入职的或者缺乏授课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要以学生对授课内容“易懂”为首要目标, 讲课生动有趣为第二目标。
有些教师备课很认真, 为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努力使自己的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变得有趣, 但是却发现很难做到, 或者就算有点趣味, 学生的学习效果却不怎么好, 学习成绩不尽人意。所以, 作为教师, 首先要把每个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 而后再努力使自己讲得生动有趣, 这样才能快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备课要做的第一件事
教师备课时, 务必要用学生的心态重新学习一遍, 直至把这个课程的每一个细节内容都吃透, 它的历史背景、起因、困难、现状、作用等都弄通。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预知学生学习时遇到的困难和疑惑, 在后面的备课过程中, 坚持一个原则, 把这些困难和疑惑化之于无形, 不让学生思维受到阻碍。当然有时候教师可以采取设问的方式故意提出疑惑,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这样, 学生听课时就少了许多阻力和烦恼, 提高了学习效率, 无形中学生就变得主动起来。可惜的是, 很多教师这方面做的不够, 或者说重视不够。尽管可以通过调查、实践、批改作业、积累经验弥补, 但是效率就低多了, 而且不够系统。
四、每节课之始, 要让学生有“吃掉”这节课内容的愿望
在每节课的开始部分, 首先告诉学生今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 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讲, 让学生心中有数, 而且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今天要学的内容那么少, 那么简单, 掌握它对我来讲应该不费力。这就好比导游告诉游客, 我们从哪里来 (上节课或者上一章的内容) , 到哪里去 (这节课或者这一章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 途中会遇到哪些风景 (要解决的小问题) , 为什么要走这个线路 (为什么按照这个顺序讲) 。
这不仅要求教师对授课内容特别熟悉, 还要求教师用清晰、自然的话概括出这次课的内容脉络。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 教师让学生明白数学内容的三要素:概念、计算、应用, 还要告诉学生, 为了更好地对概念进行计算和应用, 往往在计算前面加一个性质 (定理、公式) , 形成四部曲:概念、性质、计算、应用。教师以后讲课基本上就沿着这个次序去讲, 学生听起课来就比较轻松了。
五、让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如果一个人带你走路去一个比较远的陌生地方, 如果只走路, 什么都不说, 走了一段后, 你可能因为看不到任何曙光, 觉得还遥遥无期, 于是打了退堂鼓;相反, 如果在路上, 不断提醒你, 我们已经走了三分之一的路、已经走了二分之一的路、过了前面那个村就到了, 你往往会坚持到底。
听课就好比是走路, 很多时候, 一个问题要讲好久, 等到教师讲完学生都不知道学到哪了, 一头雾水。所以在随后的每一内容的讲解过程中, 特别是讲完一个环节, 一定要回顾一下我们刚才这个环节所讲的内容, 交待给学生讲到哪了, 而且还要指明或者让学生猜想下一步该讲什么了。这就好比司机要有一个导航仪一样, 司机看这个导航图能确定自已在哪个方位, 哪条路, 做到心中有数。当然, 这个交代, 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课讲到哪个位置了, 看到曙光, 另一方面过渡得要自然。
六、讲课内容间的自然衔接
讲课时经常看到教师讲完一个概念就介绍下一个概念, 一个定理挨着一个定理介绍, 中间没有任何承上启下的话语, 表面上讲课很快, 很直接, 但实际的效果是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那么多概念, 那么多枯燥的理论。这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 头脑的“清醒”被破坏, 理解接受能力大大降低。
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通过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整理挖掘或延伸, 举出一个例子或提出一个问题来导入或阐释下面的概念或性质定理。所以上课开始对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是必要的。二是“先斩后奏”。比如在讲一个新概念之前, 把这个概念的实物或者具体例子拿给学生, 然后告诉学生这样的东西叫做什么。这就好比让学生认识一个人, 整天让学生看到这个人, 很快学生就和这人混个脸熟, 记住这个人了。然后再介绍这个人的名字, 显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且很容易理解, 正所谓“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七、融学于教, 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告诉学生
每讲完一个环节, 尽量留出一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讲概念部分, 讲完某个概念, 让学生回顾老师所讲的这个概念是什么, 从哪里来, 有什么用, 与之前学过的类似概念有何区别。讲性质 (定理、公式) 部分, 学生必须明白其内容 (它是什么) 、来源 (证明过程) 和作用 (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
值得说明的是, 对于性质定理, 如果学时有限或者学生基础差, 其证明过程一般可以不在课堂上讲解, 但是一定要把它的内涵或者证明的道理通过恰当的比方或例子解释清楚。
最后谈谈计算。首先, 计算部分的例题一定要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给出代表性的例题。其次, 讲解例题前, 一定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次, 讲解a=b时, 学生如果不好理解, 不妨换个方向, 讲解b=a, 因为相等是相互的。这也是学生自己看书的一个诀窍。最后, 怎样解决学生眼高手低, 能看懂答案, 但是学生自己不会做题的问题呢?
讲解例题特别是难题时, 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 学生听讲解时要有四步心法:第一步, 老师讲解前, 抱着“看看老师能不能做出来”的心态;第二步, 在老师讲解后, 仔细分析老师怎么做出来的;第三步, 接着思考, 我自己能否单独解出来, 如果解不出是哪一个环节被卡住了, 绝不允许自己再重蹈覆辙;第四步, 最后, 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而不那样做, 为什么用这个公式不用那个公式, 为什么往左拐不往右拐, 这是必须的吗?其他路行得通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上面所谈其实就是学好数学的窍门, 老师要经常给学生提醒这些, 久而久之学生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看书、学会了学习。
值得注意的是, 老师应该明白, 也应该告诉学生:绝不能因为思考这些影响了他们头脑的“清醒”, 实在没想清楚, 做个标记, 课下再思考。
八、用真情与学生互动
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把真情带到课堂的每个角落, 而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用心, 比如, 80分钟的课堂进行到一定时候, 如果发现不少学生听得很疲劳的时候, 不妨给学生2~3分钟时间放松休息, 然后再讲解下面的内容。因为退是为了更好地进, 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
笔者按照这些要领去讲授经济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机数学等课程,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摘要:针对学生大学数学课程基础比较差的情况, 文中介绍了作者的讲课要领, 认为尽管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 但是在根本上都是相通的。如果教师善于把握其中不变的共同规律, 那么提高教学质量, 使自己教好、学生学好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希望这些观点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数学课程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数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要领
参考文献
[1]赵惠华.高等数学备课新思路.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2]王信存.双向换位——高职学生学好高等数学的理性选择.菏泽学院学报, 2008, 9.
[3]李以渝.中美高等数学教材比较研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3.
[4]赵艳.高职数学教学中应正确处理的三种关系.成人教育, 2006, 8.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涉及了我们的生活、工作、科研等方方面面。学习数学,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学好数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问题。那么如何教好高中数学,让他们在这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将来更好的为人类社会服务,我认为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让学生了解数学,了解数学起源,了解数学的美。重视数学的应用,数学是现实的数学,它属于客观世界,属于社会。数学教育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新编的高中数学教材把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贯穿在教材始终。大部分章节的引入都是从实际中提出问题,并且在每节例题、练习中增加了许多联系实际的内容。例如,集合与简易逻辑,以运动会参赛的人数计算问题引入;数列以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传说故事引入;又如指数函数的引入以某细胞分裂引入,多寻找一些跟实际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功和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使学生主动参与。再者,教师要善于用幽默的语言来教好数学内容,讲究语言艺术,讲课时优雅、大方而不做作,让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和平易近人,感染他们更好的接受数学。
二、对学生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学习能力水平出发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新课标要求我们的新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集体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性差异,让优秀学生吃好,中等水平的学生吃饱,差的学生吃得了。在复习过程中,指导基础好的学生应多总结综合题型,基础薄弱的学生应以复习基础题为主,基础题简单,但不一定能得分,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正确的思维方式。实行分类指导,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灵活选择运用教学方式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目前的高中数学课本版本,目前全国高中数学课本分人教版(A,B),北师大版,苏教版,沪教版,湘教版,五个版本,其中人教版全国使用人数最多,其它版本为个别省份使用,但各版本内容基本一致,唯一差别就是章节顺序标题区别。
我们很多的同学甚至老师都有一种看法就是学会课本内容就能解题甚至考高分,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尤其对于高考,大家会发现你学完课本中的一节内容之后,当你做题的时候就会遇到很多困惑,学习课本内容和解题完全不是同一回事情,这之间有巨大的差距。
大多数同学解题用的方法可能根本不来源课本,而是在做题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于是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就把集中力从课本转移到刷题,希望通过大量刷题,达到积累解题思路,解题方法的目的,但是高中数学的题目数量之多,就算目前的电脑软件到无能为力,更何况我们大多数精力时间有限的同学们了,适当做题对于学习数学确实是有帮助的,但是要通过刷题获得考试高分,对于大多数同学确实很难实现。
二、高中数学解题到底取决于什么?
最近看到一篇学习数学的文章说学习数学与智商没有半毛钱关系,其实樊瑞军个人认为不论是学习数学还是解题都与智商是有一定关系的,智商越高相应的学习会越容易,但是数学学习与解题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商,还取决去方法,除了个别智力超群的学霸之外,对于我们大多数同学而言学习的差距其实主要就是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问题。
樊瑞军认为学好数学和考试得高分本不是画等号的,学好数学很难,但是考试得高分尤其是高考的高分确实可以有办法突破,可能很多同学和家长还不明白,为什么呢?因为考试是在一定的框架下的命题,所以试题的类型基本是固定的,没有太大的变化,只要弄清楚试题的设计和应对策略,这就是高分的保障,但学习数学或者学好数学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三、高中数学解题思路该怎样炼成?
下面我先谈一下一般的解题思路,对于高考试题相关的方法和策略,我在后面再进行讲解。
什么是解题思路呢?其实就是你拿到题目后大脑对题目中的信息的一种感知能力,简单来讲就是感觉,人的感觉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而另一种是后天形成的显然解题的感觉或思路就是后天形成的,那么解题思路该如何形成呢?
1. 抓教材处理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老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掌握一条法则,会做一个习题,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老师的教学,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把握住教材,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
2.抓知识形成
数学的一个概念、定义、公式、法则、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就培养了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改变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法,要把知识形成过程看作是数学能力培养的过程。
3.抓学习节奏
数学课没有一定的速度是无效学习,慢腾腾的学习是训练不出思维速度,训练不出思维的敏捷性,是培养不出数学能力的,这就要求在数学学习中一定要有节奏,这样久而久之,思维的敏捷性和数学能力会逐步提高。
4.抓问题暴露
在数学课堂中,老师一般少不了提问与板演,有时还伴随 着问题讨论,因此可以听到许多的信息,这些问题是现开销的,对于那些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都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的结症遗留下来,甚至沉淀下来,现开销的问题及时抓,遗留问题有针对性地补,注重实效。
5.抓解题指导
要合理选择简捷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多,繁度就越大,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6.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中才能培养和提高。
女生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女生们
你们有没有听到过这些言论:
“女生天生就不擅长数学”
“女生学不好数学是很正常的”……
女生们更感性,更适合文字工作,逻辑性的东西就该交给男生。
还有一些网络上一个“学不好数学的姑娘都是好姑娘”的帖子,看似给女生们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可实际上却让女生跟数学远远隔开……
女生学不好数学?可怕的自我暗示!!!
社会心理学家Steele的“刻板印象威胁理论”:如果有一种刻板印象对某个群体有负面评价,那么不符合这种刻板印象的个体也会受到这种负面评价的影响。
比如说,如果大部分的人认为:女生天生学不好数学。那些数学成绩优良的女生也会逐渐对自己在数学上不够自信,容易感到紧张和焦虑。
这样的心理过程应该在很多女生身上都发生过:如果女生身边的人(老师、家长、社会媒体)总是向她传递“女生在数学上不如男生聪明”“女生在数学上没有后劲”“女生不适合学理工科”这样的信息,慢慢地,数学好的女生也会对数学失去兴趣,觉得可能自己确实没有数学天分,确实不适合学数学。
当敏感的女生在潜意识中被植入“女生数学差”的性别刻板印象之后,她们就像被命运诅咒了一样,在数学学习中一蹶不振,数学焦虑的心理阴影还会对她们将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追求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培养兴趣
女生数学能力的下降,环境因素及心理因素不容忽视。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
因此,要求家长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孩子的数学学习,要多鼓励少指责,帮助她们弃掉沉重的思想包袱,轻松愉快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结合女性成才的事例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她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事实上,女生的情感平稳度比较高,只要她们感兴趣,就会克服困难,努力达到提高数学能力的目的。
注重方法
在学习方法方面,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较扎实,喜欢做基础题,但解综合题的能力较差,更不愿解难题;女生上课记笔记,复习时喜欢看课本和笔记,但忽视上课听讲和能力的训练;女生注重条理化和规范化,按部就班,但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差。
因此,要指导女生将问题转化为若干基础问题,还可以组织她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改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能力。
强化预习
女生受生理、心理等因素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因此,要提高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数学能力,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课前的预习,要求通过预习对课程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认真预习,还可以改变心理状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
增加自信
实习以,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高中语究竟教什么?到底如何才能教好高中语?
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所以别的学科历非常注重的题海战术对语学科而言其实没有太大的作用。语学科从都不像其他的学科一样,学什么考什么,高中语更注重对学生语素养的综合素质的考察,所以,语学科的试题和教材联系的.并不紧密,这也就给学生造成了一种错误的认知,那就是上不用好好听,反正学的也不考,听也是浪费时间。
作为教师,首先就要从思想上矫正学生,让他们意识到,教材是知识点的载体,对于考试说,教材是根本,学不好教材中这些典型的内容,语素养更不容易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提升。而且,教师也要对学生做出要求,那就是,因为中学语在广不在深,所以学生自己要积极主动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但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学生的时间被学校安排的非常紧凑,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静下心欣赏学作品,他们几乎把上和下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学习数理化了。而且,现在社会上太多低俗思想的侵害对处于即将成人的高中生说也是极其不利的,所以,学生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语的环境,这也是他们语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
一、要树立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的数学学习, 在进入高中后, 学生就要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科学正确的学习目标, 以督促自己不断进步。教师可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相关数学的历史, 讲一些比较优秀的数学家的成长故事以及他们取得了怎样的数学成绩。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数学学习中有困难是必须的, 经历挫折也是很正常的, 要提前为学生作好思想准备工作。同时, 也要让学生明白, 只要勇于付出, 掌握正确、科学合理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还是很容易的。这样就能激励学生勇于进取、积极思维, 能使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就点明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只有了解它、热爱它、对它存有极大的兴趣, 才能乐在其中, 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 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数学学习中, 我们要把这种感性认识上的兴趣爱好上升为理性的数学学习与认知的过程。那么, 如何才能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课前一定要仔细认真的预习, 要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以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激发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2.在课堂听课中, 要积极配合教师的讲课, 认真听课, 提高精神注意力, 尤其是要重点解决自己课前预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在听课的过程中, 要和教师保持同步性, 多留意教师的数学思想, 多问为什么, 还要把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变为鞭策自己努力学习的动力, 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
3.在思考问题的时候, 要注意进行归纳整理, 从而挖掘自己内在的数学学习潜力
4.好多数学中的概念都很抽象, 不容易理解, 这是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最主要的诱因。所以, 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学会将数学概念回归到自然之中, 回归现实生活之中, 因为所有的学科都是从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只有将数学概念回归于生活, 才能更准确地把握数学概念,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前的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等方面的内容。学习习惯是经过反复重复的练习之后而形成的稳定性的持久性的条件反射, 在数学学习中, 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有助于学生自己进行轻松有序的学习。具体而言, 高中数学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是多多质疑、勤奋思考、乐于动手、注重归纳、学会应用等。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之中, 要注意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这有利于自己的记忆与学习。同时, 还要保证每天要有一定的数学学习时间, 以巩固自己所学知识、培养自学的学习习惯,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由此可见, 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四、要抱有“严谨、创新”的学习态度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 学生一定要持有“严谨、创新”的求学态度, 做到从心理上高度重视高中的数学学习。严谨, 就是指在平时联系或是考试的时候, 不能马虎, 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但也不能掩盖错误, 要正视自己的错误, 找到错误的原因, 及时改正, 切不可蒙混过关。而创新是指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 去发现另外一种更为简便有效的方法。高中数学的创新性学习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 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实现创新。但是, 需要切记的是, 不可为了追求创新而创新, 不能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片面地去创作一些所谓的新奇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态度决定一切”, 只有抱有严谨创新的学习态度, 才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成绩。
五、开动脑筋, 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遵循认知规律, 善于开动脑筋, 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 进行独立思考, 要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做到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学生不能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 要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 挖掘问题的实质, 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 才能使人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 就说明他思考不够, 自然数学成绩也就得不到提高。
六、结语
总而言之, 高中数学学习并不是花费一朝一夕的时间就可以学习好的, 数学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和积累的过程。学生必须要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 并且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学好高中数学, 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成绩。
摘要:高中数学学习是整个中学阶段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 高中数学的难度和思维模式与初中都不大一样。尤其是自从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 其对高中数学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那么, 如何才能学好高中数学呢?本文笔者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探讨, 希望能够为广大的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意见。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能力,习惯
参考文献
[1].陈思盛.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J].考试周刊, 2011 (36) .
[3].赵文莲.透过高考试题看高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J].连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2) .
[4].杨海宁.高中数学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J].考试周刊, 2011 (07) .
[5].黄海东.例说中考试题中的数学思想——兼谈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07) .
[6].曹晶.一题多解看数学思想[J].高中数理化 (高一版) , 2008 (06) .
[7].孟丽梅.高中数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J].神州, 2011 (08) .
1 培养浓厚的兴趣
“兴趣”并不是指将来在研究数学,做数学家的意思,而主要是指不反感,不要当作负担。“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要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你就有无穷的动力,并逐步对数学感到兴趣。很多同学认为学习数学没用,和实际联系不太紧密。其实不然,高中数学就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怎样用最少的材料做满足要求的物件;如何配置资源并投入生产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当你陷入数学的魅力之中,你已经开始走向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2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立足课本,夯实基础,指的是要把握理论的内化关,这个理论就是书上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这些东西有的同学不懂得需要很好的去了解,而单纯记住是不行的。实际上对这些东西理解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你能否灵活的运用或者说用得好,因此怎样提高对这些东西的理解就成了关键。(1)看课本,掌握定义、定理、性质等等,基本内容要准确,把握关键词语,适当的把条件加强或减弱,分析下会出现哪些情况,这样可以举一反三。(2)做课后练习时,要记住结论,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四到,即耳到、眼到、口到、手到。
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
眼到:就是专心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
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者参与讨论。
手到:就是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做好笔记,笔记不是记录,而是将上述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等做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4 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4.1 做好及时复习 当天的课程必须当天做好复习,复习并不是一遍遍的看书或笔记,有效的方法是,先把课本、笔记放下,回忆的尽量完整,然后打开笔记本,对照一下,查漏补缺。
4.2 做好单元练习 学习一个单元后进行阶段复习,复习方法也同及时复习一样,采取回忆式复习,然后与课本、笔记对照,使内容完善,而后做好单元小结。
4.3 做好小结 第一,做好单元练习,把本章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第二,做好题型总结,尽管高中数学习题较多,但是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比如,求函数定义域、值域、数列的通项公式等等,可以尝试总结每种方法,都有它的名字,随之后面配有相应的例题,然后找一些这方面的习题,从中对号入座,从而掌握这种题型的解法。
5 做好笔记
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记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记数学错题,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或推理记录下来,把平时练习中自己做错的习题和较有代表性的例题记载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在考试之前,避免盲目性,眉毛胡子一起抓,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 注重考试策略
6.1 注重选择填空,因为不要看题小,分值却不少。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要把握一小时左右,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相对而言,选择填空比较容易,是我们能拿到分数的题。
6.2 大题相对而言较难,也就是不是每个大题能得满分,但是我们必须争取,会做少做多少,哪怕只有一二分,积少成多。
6.3 考试时,头脑必须清醒,先分析题目所考知识点,只有明确知识点,才能有针对性的解题;如不能理清知识点,可以先放过,合理的放弃某些题目的想法能帮你发挥正常水平。
6.4 注重答题的规范性,尤其是大题,字迹要清楚,答题时分清层次,使整个题目完成下来有很好的逻辑感、层次感,切忌步骤跳跃过大。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
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使自己在一个轻松的状态下进行数学的学习。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从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使自己能够对知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学习习惯上的内容也包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做完数学题之后要及时进行反思。
我们要对自己所做过的数学题进行知识点上的提炼和方法运用上的总结,明确主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做过的每道题加以反思,对自己从这道题中所获得相关知识内容上有一个总结,让自己能够从所做过的题中获得一些解题经验。
3、积极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点上的复习。
在每学完一章数学内容知识时,我们要及时进行章节总结。在我们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是教师为我们进行数学重点知识上的总结归纳,让我们在数学知识学习上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理论体系。但对于高中数学来说,需要我们主动进行相关知识上的复习,积极进行知识总结。
4、随时整理数学资料。
当我们做完一套数学试卷和相关习题时,我们要及时整理资料,把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好,这样方便我们在数学复习时查找便捷,再对试卷习题标记出相关重要内容,这样,我们在下一次对试卷复习时能够节省时间,抓住最重要的知识精华部分进行复习。
5、数学的学习模式上要呈现自主化。
数学课堂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然后知不足”,上课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教师补充的内容写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循序渐进,熬炼意志,培养良好本性品质
有很多的同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容易急躁,努力了就一定要见到效果,而实际往往效果又是缓慢的,还有部分同学一遇到波折就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让学生懂得高三数学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过去的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逐步形成模式
一、要上升到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研习
思想是方法中的方法,方法是思想的具体实现。思想内在地统一各种方法,是方法的萌芽阶段;方法必然受思想的指导支配,是思想的具体实现。基于思想方法的辩证统一,在这里我将结合数学基础知识的研习,一并探讨数学思想方法的研习。
初步总结如下,数学的根本思想方法:(1)抽象与概括:理想化方法、模型化方法;(2)归纳与演绎:数学归纳法、公理化方法、形式化方法;(3)比较与类比:数学猜想方法;(4)分析与综合:分析法与综合法;(5)归类与分类:等价划分法、分类讨论法。数学特有的思想方法:(1)集合思想方法;(2)映射思想方法:对应、函数、RMI(关系映射反映原则);(3)其他思想方法:化归法、构造法、递归法、迭代法、数形结合、方程法;(4)数学解题方法:反证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法、因式分解法。虽说是挂一漏万,但提到的都是重要的。
二、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就是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和教学环节也无动于衷或无所适从。于是,作为教
者,心中难免伤感;于是,责备学生不与老师配合,责备学生上课像个“木头人”,此类课堂教学中的种种不和谐之音便接踵而至。后来,我再次进入深入思索状态:能不能确定一个预习步骤,以此来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对,试试看。那么,分几步来规范学生的预习行为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每节课的例题都要有一幅情景图,何不先让学生预习重要的信息呢,于是,“预习法”的第一步就此确定。接着,我又把“分析题意”定为第二步,意在让学生根据问题或已知信息进行分析,可以画线段图,也可以列图表,总之,要适合自己的分析方式。于是,根据题意自己尝试列出算式,此乃预习法的第三步,究竟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于是我又让学生对照书上的解题方法验证自己的方法,最后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这样,预习得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以高涨而持续的学习热情把数学学习扎实化
数学学习的扎实表现在:(1)不满足于听懂、看懂,关键要能准确地书写表达出来,还要能举一反三,否则,没有真懂。(2)运算要既快又准。速度慢了不行,但算错了更不行!要做到这两条,必须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勤于演算、善于笔记。在课后还要通过一定数量的模仿性练习、提高性练习等高质量作业才能牢固掌握,做作业不互相对答案,不抄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但懂了以后自己再独立做。还要自觉学会归纳解题成功的经验和总结失败的教训,做到吃一堑、长一智。
四、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
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可见,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规律的发现,均应在他们充分思考之后。所以,教师不应简单地把结论传授给学生,而应耐心指导和点拨,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结构化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借助这些材料,而学生就是在这样的引导下通过分析思考,探究实验,去“发现”新知识,从而打破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规律题是近年来考试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和应变能力。
最后,做好复习和总结并要养成写数学学习心得的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如何教好学好高中数学】推荐阅读: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10-18
如何学好数学10-29
初一新生如何学好数学!06-09
与高中学生谈如何学好物理范文09-19
如何学好英语专业11-24
如何学好语文阅读12-21
如何学好高一物理方法06-14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历史09-11
英语作文--如何学好英语09-30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英语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