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创新与创业

2022-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当代大学生创新与创业

对当代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摘要】“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是当代的主旋律,高校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出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各项事业必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创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指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之中,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本人在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业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

首先,创新能力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21世纪是“创新时代”,也是“创业时代”,全球范围内的竞争都聚焦在创新与创业的实力和水平上,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引擎与动力。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大公司,像可口可乐、微软、通用电气、娃哈哈、联想、IBM等都是靠不断创新进而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那么,作为当今时代的创业者来说,创新就是竞争的武器,谁要想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应拥有这一武器。否则,在竞争中就要败北,等待他们的就是“死路一条。”其次,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目的性。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这个特征贯穿于创新过程的始终;二是变革性。创新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和革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三是新颖性。创新是对现有的不合理事物的扬弃,革除过时的内容,确立新事物;四是超前性。创新以求新为灵魂,具有超前性。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五是价值性。创新有明显的、具体的价值,对经济社会具有一定的效益。再次,创新与创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石,创新贯穿于创业的全过程,创新是影响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创新对未来有着特殊的意义,通过创新,创业者们要么创造出新的财富来源,要么赋予现在的资源更大的创造财富的潜力。

二、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途径就是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借助于创新教育和创新实践,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发展大学生的创新个性,使大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

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在实施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主体意识,培养主动精神。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学会勤奋、耐心、诚实和严谨,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合作、尊重科学,要敢于质疑、冲破束缚,要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不懈的追求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激发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

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动力。目前,许多大学生缺乏创新欲望和创新热情,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于顺其自然,不善于思考,不标新立异。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要善于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设想问题;要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向探索,提出超乎寻常的见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冲破思维定式,摆脱习惯认识,闪烁出创新的火花。

3.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

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源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创新思维方式,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是不够的。因此,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建立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些创造学的课程,参加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掌握一些创造新思维技法。通过学习积累和实践磨练,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会有显著的提高。

4.重视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

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是把构想变为现实必不可少的途径。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不仅是验证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也是发展知识、提高认识的过程,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参加各种实验课程训练,最大限度地参与实践操作,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从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

5.参加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

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是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舞台。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是在比较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大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使自身具备的各种基本素质和潜能得到发挥,合作意识和组织能力得以加强。

6.创业与创新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现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创业者的各种挑战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创业者有较强的创业与创新的心理素质。成功的创业者一般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自信独立;富有挑战精神;富有责任感;善于团结协作。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不管周围的人怎么说,只有自己下了決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坚持干下去,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乐于接受挑战,但并不盲目冒险,喜欢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从克服困难中获得无穷的乐趣。对于失败或发生问题,不推卸责任,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团结协作是创业创新成功的必备因素。大学生创业创新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风险意识显得特别重要,没有坚强的心理品质和风险意识,创业的路不会走得长远。

三、大学生创业应避免三大误区

误区一:眼高手低。比尔.盖茨的神话,使IT业、高科技业成为大学生眼中的创业金矿,以至于不少大学生不屑于从事服务业或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其实,高科技创业项目往往需要大笔的启动资金,创业风险和压力都非常大。误区二:纸上谈兵。缺乏经验是大学生创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不习惯对其产品或项目做市场调查,而是进行理想化的推断,结果导致创业失败。因此,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场调研。误区三:单打独斗。在强调团队合作的今天,创业者想靠单打独斗获得成功的几率正大大降低。团队精神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创业素质。强强合作,取长补短,要比单枪匹马更容易积聚创业实力。

作者:杨立文

第2篇: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知现状及分析研究

摘 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人才资源的培养会影响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很大一部分因素就鉴于此。因此积极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中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需要加强重视的内容之一。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地方,不仅需要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更应突破传统教学的禁锢,对大学生进行人性化的教学管理,积极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思维模式,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使其更好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及其现状进行归因分析,从而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创新创业 现状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所高校的重视。目前大学毕业生大多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然而大学生选择自主创新创业不仅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也有利于更好地拉动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关注度,高校也应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开始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间并不长,那么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状,其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更好地推动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世界已经逐渐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之间的较量和创新创业型人才之间的竞争。高等教育教学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所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从现实出发,可以看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不太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观念,自身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较弱。我们应该深入探究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剖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原因有哪些,并找到相应的对策,这是目前高校发展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根据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知现状如下:

1.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意向。在当前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創新创业意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分析研究资料,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有一大部分大学生考虑过自主创新创业,一小部分大学生没有过这种想法,而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有自主创新创业的打算,但从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人数和仍有不少大学生完全没有创新创业的想法这一现实情况看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为薄弱,所以有待学生加强。

2.缺乏对创新创业政策的了解。随着当前创业人数的持续增长,自主创新创业意识也慢慢地为人们了解和信服了。而大学生作为自主创新创业的一个新的主体,给创新创业这一平台注入了新的血液。政府部门为了支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也颁布了相关的的政策、法规。可事实是很多大学生对于这些政策、法规,很少主动地去了解,对于政策、法规仍处于朦胧的状态,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去发挥和利用政府为他们提供的有利政策和法规,使其错过了一个好的创新创业时机,因为政府的政策、法规可能会涉及到资金方面的支持,与其擦肩而过可能导致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显得更加困难。

3.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和指导。目前大学生一般从互联网和创业讲座中获取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但是这两类途径存在着很多问题,网上的知识大多缺乏权威性,而创业讲座又很短暂,仅仅通过这两种途径,无法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知识。这也就说明了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而且也不太清楚何为创新、创业,所以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何谈创新创业 。

4.缺乏企业的支持。根据调查研究,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缺乏企业的支持。事实上,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阶段,只有一少部分企业愿意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和积累经验的平台;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阶段,也仅仅有一小部分企业愿意将太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到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会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的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当代大学生要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可是进行创新创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经济的发展,派生出更多的工作岗位,因此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创新创业的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因此,想要使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增加,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当然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等给予的支持与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完不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不能成功。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经验少,加上资金不足,所以他们比较青睐于投资少、见效快且技术含量比较低的行业,但是事实情况是,这类行业一般市场前景不好、生命力不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应该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上给与一定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于一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更应该加以重视,从而一步步地引导大学生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么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处于不太好的趋势的原因有哪些呢?经过分析,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

1.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大学生长期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就业思维的束缚,有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自身开展创新创业缺乏热情和认识。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虽然有创新创业的想法,但是对自己缺乏自信,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能力,同时也没有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在创新创业方面仍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普遍缺乏积极性和热情。再者,大学生自身对于创业创新政策的了解还不够,想要获得政策的支持,但是对其不抱有很大的期望。这主要是由于大学生没有有效的途径去了解创新创业政策,而自己研究相关的政策文件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有时候他们还没有努力就选择了放弃。况且部分政策也只是停留在文字的形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大的阻碍,一般情况下,其申请流程比较复杂,审批也需要很长时间,这样一来会导致大学生逐渐失去对创新创业的热情。

2.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备。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高校所处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因为不管是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启蒙阶段,还是在后期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平台提供和政策扶持等方面,高校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可现实情况是,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以至于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和支持方面没有起到合适的作用,尤其是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教程设置方面还不够完善。而且目前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程内容和模式比较单一,他们主要是以讲座的形式开展,不太系统和完整,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院学科特色进行有效地开展。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并不是很乐观。

3.政府政策的针对性不强。通过调查分析,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已经制定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可是这些优惠政策的体系不太明确和完善,而且政策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很密切,这就导致政策的支持力度被削弱,外加政策的针对性不明显也会使得政策的导向作用不是很明确。跟国外的创新创业政策比起来,我国创新创业政策不是特别成熟,而且政府没有试着针对大学生不同的创新创业时期提供相对应的政策支持,使得整个政策体系显得有些散乱。

4.创新创业的资金不足。在创新创业中,大学生最关心的方面就是资金的筹集,资金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必不可少的东西。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困难和融资方式单一。通过查阅资料、文献等可以得出这一结论,即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创新创业面临的首要困难是资金不足。而目前,我国政府仅仅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贷款政策,但是还没有设置专门用于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国家创业教育基金,这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巨大资金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资金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可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资金的来源主要为自我筹集,学校和社会支持的资金比较少,虽然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是学校资金支持的资金来源比较繁琐,审批环节很多,而且支持的资金少加上申请门槛高,以至于大学生最终获得的创新创业启动资金不足,资金的缺乏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停滞不前。

5.创新创业的环境不好。虽然我国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可是从目前看来,我国的创新创业环境还不够完善,不仅缺乏完善的政策法规的保护,而且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审批、政策扶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大学生创新创业不仅需要良好的校园氛围,更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可是现实情况是,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度不够,政府、企业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力度也远远不够,这也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缓慢,因此大学生想要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则需要良好的环境作为支撑。

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1.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校大学生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应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还有利于大学生积累创新创业的经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实践锻炼,所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很有必要。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大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在学校里遇不到的问题,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就是创新创业意识的形成过程和创新创业能力积累和锻炼的过程。参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提前步入社会的一种途径,通过实践,大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的才能。大学生在没步入社会之前对创新创业的艰苦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习惯了平静的校园生活,没吃过苦,没有经受过逆境的考验,于是许多大学生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缺乏吃苦耐劳的创新创业精神。所以,大学生应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这样能够使大学生深入社会,能看到或体验到创新创业的艰辛,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总的来说,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创业心理品质的锻造。

2.高校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教育领导。想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需要打造一支专业的、经验丰富的且综合素质比较高的教师队伍。然而师资队伍的结构会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所以需要着重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高校应该一边吸引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专家进入校园进行指导,一边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师负责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优化师资结构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应根据不同学科背景的大学生开展不同的创新创业课程。这样一来,大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会有所侧重,不会那么迷茫。

3.政府部门应积极建造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要想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府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优化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积极协调与配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为其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资金问题是最大的困难之一,所以政府应完善落实税收贷款政策,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扶持;政府还应发挥好协调作用,推动当地企业、高校还有政府之间的合作,加快大学生创业平台的建设。

4.社会各界应营造有利的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不能仅仅依靠高校的力量,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力量才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出良好社会氛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角色,在社会上应该营造出一种好的氛围,不管是从政策扶持还是社会宣传以及舆论导向上,都应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而社会各媒体也應该对创新创业进行多渠道地宣传,加强社会认同度,使得社会成员尤其是大学生的父母了解创新创业的利与弊,使他们逐步接受自己的孩子进行创新创业,同时,各新闻媒体也应充分利用自己 “覆盖面广,影响大”的特点,加大对创新创业的宣传,从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营建出积极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社会创业机关也得积极健全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使之与当前的创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相适应。企业应发挥其“智囊团”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提供支持,解答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资金、场地及机会等等。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也应充分发挥其作用,通过 NGO、 NPO来开展项目推广,以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评估等等,这些都会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晓晋,武裙,曹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11):76-77.

[2]徐郑佳,江玉平,翁聪尔.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现状及其开展方式[J].科技展望,2017(10): 327-328.

[3]吴远征,李璐璐,董玉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研究、政策与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5(6): 1-7.

[4]方芳.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思维调适[J].教育与职业,2017(1):75-79.

[5]杜忠原.“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7(1):109-113.

[6]曾晓玲,吴绯.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培养[J].船山学刊,2007(2):193-196.

[7]韩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路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7(Z1): 121-123.

[8]陈春敏.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在校大学生的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17(2): 56-61.

[9]郭万牛.“五位一体”构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J].中国青年研究, 2011(2): 98-101+33.

作者简介:符楠楠(1993—)女。民族:汉。安徽省蚌埠市人。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符楠楠

第3篇: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愈来愈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当中。然而,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遭遇各种法律风险。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政府、高校与社会应通力合作,完善法制保障、补齐教育短板、健全帮扶机制,为大学生创业筑牢法律风险的防护网,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

关键词:创新创业 法律风险 防范对策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进,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持续攀升。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20》显示,95%的大学生有较强烈的创业意愿。然而,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知识储备少、风险认知和防控能力欠缺,往往遭遇法律风险,导致创业失败。当前,立足于大学生应对创业法律风险不力的困境,通过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整合有利资源、建立联动机制,加强风险教育,提供法律服务,是引导大学生依法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当务之急。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風险防范意识及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的防范,是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以控制和减少因法律风险造成的损失为目的,采取科学的、系统化、结构化的管理策略和方法,通过法律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和化解方案的实施,防范和规避法律风险的管理过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无论是对于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还是国家战略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塑造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力支撑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强调,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此为契机,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加快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积极组织参加各类赛事活动。以教育部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例,截至目前已举办七届,2021年参与高校共4347所,参赛项目228万余个,共有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政府、高校、社会应共同努力,培养具备法治素养的优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二)提升创新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障

根据相关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不超过5%。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从创业组织的选择到创业资金的筹集,从经营活动的开展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从知识产权的保护到创业纠纷的解决,无不受到法律的规范和约束。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能触发法律风险。因此,有效识别和防范法律风险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决定性因素。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现状

为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对法律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课题组对湖北部分高校进行了调研,从调研情况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了一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但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希望学校及社会各界给予支持,帮助他们创业成功。

(一)对创业法律风险的认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深知“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年轻人敢为人先、勇于尝试的精神使得34.84%的大学生认为,失败并不可怕,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但在“当代大学生创业中的核心风险”中,47.42%的大学生选择了财务风险,只有10%的大学生选择法律风险。这说明,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并未意识到法律风险才是创业成功应当规避的最核心的风险。

(二)对创业法律知识的了解不够

79.68%的大学生认为,了解与创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是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71.94%的人也意识到法律的运用对于防范创业风险作用很大,但只有11.29%的大学生对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一些,仍有22.58%的人完全不了解。对于获得法律知识的途径,85.81%通过媒体和网络介绍,60.32%通过课堂的学习。这反映出在校大学生获得创业法律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且获取的知识缺乏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

在“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会采取哪种方式解决(多选)”这一问题时,84.19%选择向律师寻求帮助,61.94%、54.52%的学生会向学校、父母亲戚求助,但仍有54.19%的学生选择自己解决。对于“影响诉诸法律手段的原因”,66.77%坦陈,由于法律意识欠缺、完全没有想到运用法律维权。由此可见,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创业过程中资金筹集、组织设立、合同订立及履行等各环节给大学生带来的问题,大学生都无法运用法律手段有效解决。

(四)创业法律帮助的需求非常强烈

在“为了成功自主创业,希望社会各界做好哪些工作(多选)”这一问题上,87%希望国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77.42%希望企事业单位积极配合、鼓励创业,加强与大学生的合作;74.17%希望学校完善自主创业管理模式,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70%也意识到自身加强责任意识,主动学习、积极创新同样重要。关于“对学校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等创新创业类课程有什么要求、建议?”“希望学校提供哪些方面的法律服务?”,学生们提出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增加课程时数、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创业实践等建议;也表达了希望加强法律宣传、进行法律咨询、开展法律讲座、提供法律援助、发放法律手册等诉求。

三、现有培养机制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法律风险教育存在短板

1.创新创业法律风险教育的意识淡薄。就目前来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偏重于市场机会识别、项目团队组建、市场营销推广等技能训练,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思维培养,目的在于点燃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无论是社会层面还是学校层面,都没有意识到法律风险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将防范法律风险教育视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目标和主要诉求,忽略了对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及法治思维的培养和教育。

2.创新创业法律风险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意见》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创业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很多高校仅开设了《创业基础》课,并未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相关的课程,缺乏课程体系的统一规划和合理配置。此外,笔者对目前国内较大的中国大学MOOC网、学堂在线、智慧树三大线上课程平台进行搜索发现,创新创业法律教育类课程不到20门,注重法律风险防范的实践类课程则少之又少,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者课堂外学习创业法律知识的需求。

3.创新创业法律风险教育的内容碎片化。创业法律风险的多样化决定了法律风险教育的内容涉及民商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社会保障法、刑法、诉讼法等各领域,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和高度提炼。就目前来看,高校创业法律风险教育的内容要么基本为零,要么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设计。对于非法律专业学生来说,开展法治教育内容的课程仅为《思想道德与法治》。然而,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法治”部分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教学内容为法的基础知识、法治体系、法治道路等,并未涉及具体法律知识。

(二)创新创业项目扶持中法律指导和服务缺失

目前,许多高校按照《意见》要求都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园区,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项目指导,提供场地、经费、物质等支持,但鲜有帮助创业大学生有效应对法律风险的法律指导、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政府也未很好地整合社会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法律风险的宣传、教育、帮扶,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抵御创业法律风险。

四、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培养的路径

法律风险,虽然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因素。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控的风险,可以通过预先识别和防范、事中控制和化解、事后弱化和消解。但是,它是一项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政府、高校、社会三方应整合资源、有效联动、互相配合,共同努力,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帮助大学生在法律框架内依法创业、在法治轨道上健康发展。

(一)政府为主导,完善法治保障、健全帮扶机制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需要完善的法治体系保障。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大学生创业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其法律义务。在期待国家制定具有指導意义和统领地位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法》等法律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可从政策制定、法律执行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治保障。

此外,政府还应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健全帮扶机制。一方面,积极扮演好宣传者的角色,加强创业法治宣传工作,倡导正确的创业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法律意识。其次,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宏观调控作用,整合人力资源、司法资源、传媒资源等,构建创新型的社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信息、法律等服务。如,可以本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为基地,组建创业法律援助律师专家团队,对大学生进行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最后,积极建立合理的风险防御平台,如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评估中心,对大学生创业项目和行为进行法律风险评估,为其提供法律风险应对和解决方案。

(二)高校为主体,更新教育理念、补齐教育短板

1.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理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跳出功利化、狭隘化、简单化等倾向,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培养能力素质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把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尤其是法律风险防范能力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兼顾国家的政策导向、学生的个体诉求、社会的整体需求,树立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育理念。

2.健全课程体系、丰富教育内容。按照《意见》“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对创业法律教育的需求,建立“分层多元”式大学生创业法律课程体系。(1)创业法律意识类课程。依托现有《思想道德与法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等公共课程,面向大一学生进行初阶法律意识教育。课程中嵌入创业法律知识,引导大学生树立依法创业、尊重交易规则、防控法律风险的意识。在教育内容上,主要向学生介绍创业与法律的关系、创业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识、设立企业的条件和流程、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法律素质能力等。(2)创业法律知识类课程。开设《创业法律概论》课程,有条件的开设涉及某一方面法律知识的课程,例如,组织法(如《公司法》)、行为与规则法(如《民法》《知识产权法》)和解决争议法(《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等选修课,面向大二学生进行中阶法律知识教育。课程内容在“高度精炼”与“重点突出”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知识链条。既涉及实体法也涉及程序法,既兼顾全面性,又突出法律“禁区”、法律风险的“高发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创业中需要掌握的法律知识、必须遵守的法律规定,增强依法创业的知识储备。(3)创业法律能力类课程。开设《大学生创业法律实务》《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企业法律实务》《商法实务教程》《法律谈判》等实践或实务类选修课程,针对大三、大四有强烈创业意向或已创业的大学生进行高阶法律能力教育。此类课程坚持以创业实际需求为主线,精选法律实务内容,培养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3.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方法。创新创业法律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应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方法,采用全景教育模式,并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一是在教学方法上,理论讲授、法条解读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方法,可以采用“对抗式”“头脑风暴”等方式,或对话,或讨论,让学生广泛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入“诊所式”“沉浸式”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治精神。二是在教育主体上,教师教学与精英教育相结合。遵循“请进来”原则,聘请企业界、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律师界等实务界精英人士担任任课教师或者“创业导师”“法治辅导员”等;或定期开展“律师、法官、检察官进校园”“法律大讲堂”活动,设立“大学生创业法律援助中心”“创业法律指导中心”“风险防控咨询专家组”等,邀请他们到学校为学生进行讲座、提供法律咨询和风险指导,提高创业法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在教学阵地上,课堂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树立“走出去”理念,努力探求与企业、政府部门、法院、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合作,建立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实训基地”“模拟创业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创业企业、参与法庭旁听、参加创业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创业的不易和法律的威严。四是在教学手段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沙龙、法治影线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法律的认识;开展创业实训活动,采用情景模拟方式,让学生创立一个企业、草拟一份合同等,在实训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活动,模拟、还原案件的真实场景,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

(三)社会为支撑,坚持协同推进、形成培养合力

社会积极参与是推动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政府和高校开展创业工作的有力支撑。

一方面,社会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专利和商标代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法律援助中心等,应努力配合政府和学校,参与搭建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

另一方面,企业或社会组织应利用技术优势,自主或联合高校,研究开发创新创业法律实训软件或系统,为学校开展专项创业法律教育提供实用的培训工具。就目前来看,从国内开发的第一款针对创业者的系统化、集成化的实训平台——“领航者创业实训系统”,到“金马兰创业实训远程平台”“中联复兴网络创业实训系统”“策鸿创新创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均运用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为大学生创业综合实训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上述平台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并未嵌入创业法律实训模块。因此,企业可以对现有软件进行优化升级,或开发专门针对创业法律风险的实训平台,设计创业前的法律政策环境分析、创业组织设立的法律文件准备、各类商事合同及劳动合同的签订、经济纠纷的处理等模块,让学生在模拟实训的过程中掌握创业必备的法律技能。

五、結语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建立创业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有机遇也有风险,既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做好法律风险的防范是一门必要功课,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高校、社会共同参与、协同推进、内外联动、形成合力,从完善法治保障、补齐教育短板、健全帮扶机制等各方面提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引导他们合法、理性创业,创造社会价值、推进社会发展。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2018460)“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培养的教育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 谢仁海.风险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63.

[2] 周家雅.大学生创业法治教育:价值意蕴及其实践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125.

[3] 宋怡林,张国峰.转型发展高校应用创新型人才法治素养整体化培养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21(4):95.

[4] 卫江波,崔卫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保障机制研究[J].西部学刊,2020(6):100.

[5] 徐海涛,肖迢,孟光.“分层多元”的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体系探析[J].科技创业,2018(8):26.

[6] 蔡静,吴维俊.法律风险教育:高校创业教育亟需提升的“短板”[J].昌吉学院学报,2020(1):106.

[7] 廖芳.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培养机制[J].社会科学家,2021(02):135.

(作者单位:荆楚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荆门 448000)

[作者简介:淳艳丽,荆楚理工学院讲师;代加雷,荆楚理工学院讲师。](责编:贾伟)

作者:淳艳丽 代加雷

第4篇: 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做法

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仅需要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力,而且要有持之以恒的务实精神和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创业的过程可能是艰难和漫长的,无论对身体还是心智都是极大的考验,因此,每一个创业者都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则是客观上的要求。首先是得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制度相对落后,创业投资热潮更是刚刚冒出苗头,融资还比较困难。有许多大学生优秀作品难以“纸外行兵”。这可能取决于你的家庭经济状况和资金募集能力。其次来自外界的支持。自主创业,如离开了外界环境,根本是独立难行的,这就要求社会能够营造一种氛围,给予自主创业者的大学生们各方面的支持。在这其中有三个重要的角色:政府,学校,家庭。

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时要做到:调整好心态。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要了解许多知识,在自己充分了解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通融等多方面的知识,在充分准备知识的情况下,创业才能得到必要的资金,而且才能在残酷的市场上取得优势。 所以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做法有: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 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自身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要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第5篇:浅谈对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

外语翻译四班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成了当代人才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简单地介绍了创新创业的概念及其可能性与重要性,并且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利弊情况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创新创业 可能性与重要性 利弊情况 具体实现

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科技再攀高峰的社会背景之下,自主创新能力成为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我国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创新型人才还有很大的差别,于是,应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在党的推动之下产生了。

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了“创新”与“创业“两个点。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而创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事业心与开拓技能的培养,就是一个人开创性形成的教育。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创新教育基础上所进行的创业教育。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开展起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一条新的道路,为社会培养自助创新创业人才。

作为大学生的一员,尤其是还在摸索中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认清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能性与重要性。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 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创业之路。此外,大学生创业的形式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不再拘泥于网络,而且,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理念尚未成熟,这些都显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这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另一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 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大学生创业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创了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 大学生创业能够激发青年人的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此外,创业作为大学生毕业之后的一个选择方向,多了解关于创业的知识,不但给了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对自己将来的就业也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大学生又该如何进行创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创新创业是我们大学生毕业之后的一条出路,但不是唯一的出路。在社会呼吁自主创业的大坏境之下,我们大学生必须结合自身的优缺点,权衡利弊,慎重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好做出自己的正确的选择。前面我们谈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可能性和重要性,这是有力的方面,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弊端和风险。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经验的不足和知识的匮乏。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我们的经验和能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要在认真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其次,是资金的来源问题。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初出茅庐,手上掌握的资金是比较匮乏的。缺乏资金,创业也是很难进行的。最后,就是心态的问题。拥有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当我们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并且做出了决定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制定创新创业的方案,并且付诸行动了。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行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创业成功的机会。当然,在往后的创业道路上必然会远东许多各种各堂的的问题与挑战,但是,我相信,决定走这一条创新创业道路的人是应该具有应对它们的魄力的。

要想真正取得创业成功,只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创新创业,关键还是在“创新”二字。“物以稀为贵”,这是大家都懂得的道理,因此,创业的成功就在于把事业做得“稀”,还要做得“好”,致力于创建社会缺乏的而且人们有时很需要的产品和企业。“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人优我转”俨然成了创新创业人士的新箴言。当然,创新也要以适度创新为原则,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会被社会所接受的。其次,要注重团队的重要作用。创业过程中,有一个好的人才团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创业如同拔河比赛,人心齐,泰山移;创业如同赛龙舟,步调一致,不偏不移,才能独占鳌头。“宁要一流的人才和二流的项目,也不要一流的项目和二流的人才”也是创业投资家不可不注意的至理。最后,我还是想重申一下心态的重要作用。谁都知道创业是比就业更加困难的事情,尽管大学生有知识、有激情、有梦想、有冲劲,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经过市场的风雨考验,没有管理团队的经历,他们创业必将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拥有良好的心态,具备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至关重要的。

近十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就业市场上的压力,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已经开始选择走创新创业的道路了。他们有激情,有梦想,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和经验,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虽然他们的经验不足,能力也有限,但是他们踏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有着重大意义的,相反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也将会与更多的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

参考文献:

《浅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作者钱亮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 ,作者李鹏飞,黄晓珑,陈露

第6篇:创新思维与当代大学生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当今在日趋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创新无疑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在创新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但是往往由于受到各种创新思维障碍的影响,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就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让人更好地去培养创新思维。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思维

影响因素

培养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拟从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粗浅的阐述。

一、创新思维的影响因素

1. 创新精神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前提:创新精神指的是创新主体在对创新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创新态度和追求。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是个体产生创新思维的首要前提。创新精神来自后天的培养与锻炼,也受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例如:好奇心、求知欲、怀疑精神、兴趣、爱好、意志、激情、思维独立性等。这些因素在促成创新精神产生时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创新精神。

2. 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创新,总而言之,是对前人工作的一种“否定”和超越,创新思维过程实际上是对已有信息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因此,知识和经验是创新思维产生的基础,同时也决定创新思维的水平和质量,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观察问题越敏锐,越容易开辟创新思维活动的新领域;知识经验的层次越高,创新思维的水平和层次也越高。 应该强调的是,知识和经验有时也会使人们形成思维的惯性,甚至形成一种习惯性思维定势。从而导致人们思维的教条和僵化,影响限制人们的创新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要辩证地认识知识经验对创新思维的双重作用,注意弱化习惯性思维定势的影响。对现有知识经验批判地继承,在借鉴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使现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在创新活动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二、制约中国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因素

1、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一直采用灌输式教育模式。教师习惯于教师牵着学生走,按备课本按部就班地上课。不习惯于以答疑的方式组织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教学,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民主的讨论。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开拓性的创新思维能力。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今高校教材和课程内容已经有了显著的改变,在许多方面比传统教材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其更新速度仍落后于科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在目前高校大学生的课程中,尤其缺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程,且教学内容好多脱离实际,没有针对学生的思维现状和要求来科学地设置相关课程。

3 实验课程缺乏创新性

以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为出发点的课程实验一直是理工科类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实验方式安排、科研条件等原因,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很多实验是重复教材或讲义上的步骤,没有新意,可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多。学生做的多是验证性的实验,缺乏探究性的实验,制约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创新能力。

4 考试制度的僵化

长久的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学会了各种应付考试的方法。现行考试制度直接导致的负面影响,那就是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反映在学生的思维结构上就是逻辑思维强于形象思维。学生只注重学业考试和学分的过关,而忽视了独立探索新知识能力的培养,独立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授课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不足

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培养大批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有研究结果显示,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效果。可见,培养教师的创新作风是创新思维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方法,

1、强化创新意识的教育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 ,执意于创新创造要求的动力。有了意识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才能抓住创新机会,才能获得创新成果。对于大学生首先必须强化创新动力观教育;其次,强化创新主体观教育,冲破求稳循规的思想羁绊,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2、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思维具有时空的超越特性,这种超越性正是所有创意的来源。我们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启发,必须从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必须从形象联想和表象想象的结合中,训练学生形象思维;必须从直觉顿悟和灵感激发的结合中,训练学生的灵感思维。

3、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应该体现在吸取知识的能力上,不仅看他学习过多少知识,还要看他在多大程度上将人类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素养,成为他自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创新能力还应体现在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对未来知识的驾驭能力上。

4、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所谓创新人格就是创新人才的情感、意志、理想和信仰等综合内化而形成的全面发展现代人格或者叫创业者人格。在创新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过程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还要引导学生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利益关系调整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发展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其中创新是其核心,创新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界定了创新素质的涵义,对当代大学生创新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即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进行课程体系的另一套高效的、科学的评价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新型校园环境。

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素质是创造性地应对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环境的能力。社会的发展,人才的成长,客观现实要求学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设创新思维课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去最大限度地开启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人 2 格和创新精神,以实现培养和造就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创新教育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研究》研究报告 2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思想—经典教程 3 百度文库

4苏富忠.思维科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徐方瞿.创新与创造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阎金铎,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7冯培,贺淑曼.创新素养与人才培养[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 8何名申著.创新思维修炼[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5 9陈喜乐.试论信息时代高校创新能力教育[J].未来与发展,2002(5):50-53

第7篇:当代青年要为实现中国梦创新创业创优

当代青年要为实现中国梦创新创业创优 李源潮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座谈时指出 2013-5-5 5:35:56来源:《 人民日报 》( 2013年05月05日 04 版)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贾楠)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4日在北京与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代青年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坚定理想信念,学习不停步、奋斗不停步、奉献不停步,脚踏实地创新创业创优,让青春在中国梦的实现中焕发光彩。

座谈会上,青年代表畅谈学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留学回国创业的刘屹说,中国梦为每个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中国梦需要青年、成就青年。航母工程师王治国说,蓝海梦的背后是深厚的民族期盼,年轻人要勇于创新创造。扎根西藏的张峡说,艰苦地区是磨练人、造就人的最好课堂。来自湖北农村的刘锦秀带领5000多农户养羊致富,她说,实现梦想要靠吃苦、靠奋斗、靠坚持。

李源潮勉励大家深刻领会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投身中国梦的奋斗实践。他说,中国梦是中国进步青年追求的理想,当代青年要自觉把人生追求汇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倡导艰苦创业精神,抓住国家创业发展的好时机,在各自领域开创新事业,积极创办科技型和服务型小微企业,做创业发展的开拓者;倡导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参加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实践,支持改革、大胆探索、刻苦钻研,做创新创造的追求者;倡导争先创优的精神,努力把本职工作干到最好、干成最优,成为素质优秀、工作优秀,为社会认可的优秀青年。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主持座谈会。

第8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创新创业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来看,迫切需要对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创业教育,大力扶持那些掌握创新知识的大学生进行创业,成为国家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支持。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创业、必要性、品质、做好一件事

【正

文】:

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创新与创业管理这门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成功是不可复制的。蒙牛的牛根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创业其实没什么,你就凭自己的力量做成一件事就行。”你做成功的某一件事,就有可能树立一种企业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而一个企业一旦有了统一的思维方式,办事方法和企业文化,做任何事情都会事半功倍,创业者的成功就为期不远了。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指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其中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完成创新过程、产生创新成果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表现形式是发明和发现,是人类创造性的外化。创新能力包含着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创业能力”是指在各种创新活动中,凭借个性品质的支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新颖独特地解决问题,产生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新方案和新成果的本领。创业素质的人才应具有的能力包括: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研究和完成项目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献身精神等。

接着,我们来看看大学生为什么要创业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活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和增加就业机会的重要动力来源。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倡导。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创业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进行创业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我国的经济领域的创业行为基本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的。但中国第一代创业者不是大学生,而是一些胆大的、生活贫困的、渴望改变生活面貌的社会底层人士。那个时代的创业精神现在仍值得我们大学生去学习。进入九十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比八十年代更快,知识技术的要求更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第一代创业者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坚强的扛起创新与创业的大旗,开辟出一条属于我们大学生自己的、全新的道路。

然而,光知道创业的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还应当了解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所需要具备的素质。

1.艰苦和勤奋是必须付出的投资资本 屠格涅夫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那么首先祝福你成为一个能吃苦的人。”从古至今,艰苦与勤奋就是一对双生子。谁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改变命运,你就得用艰苦与勤奋换取流通幸福的货币——知识。

2.学会对自己狠一点

创业是一场战争,创业者随时都可能因为挫折丧失信心与勇气。当无法回避挫折时,就要会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不是件简单的事,这就意味着要对自己狠一点,狠意味着一种骨气,意味着一种尊严,意味着创业者为了拿到创业的硕果而拥有一颗百折不挠的心。 创业的过程就像拔河运动。当创业者对自己狠一点的时候,自身的潜能就能被激发,就能拥有更多力量,就能将胜利从别人手中拽过来。

3.做成专家,你就能够为自己创造成功

为什么专家如此的受人追捧,很简单:他们拥有专业技术与预测行业走向的专业理论知识。想创业,就该明白:任何人只要在某件事情上投入比其别人更多的汗水和思维,他就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者所拥有的一切素质。可以看到那些成功的创业者的天赋并不比一般人高多少,但是他们所表现出的专注、勤奋、善于思考的特质要比一般人高得多。

4.学会胸怀宽广

对于创业者来讲,领导手下员工去创业也就相当于带兵打仗,没有度量,路会越走越窄。相反呢,如果一个创业者胸怀宽广,那么就会有更大的舞台等着他去展示。举一个老师讲过的例子,柳传志领导的联想集团最初只是一个11个人、20万资金的小公司。如今的联想已然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在国际上也颇具影响力。柳传志的胸怀首先体现在企业的远大抱负上。在建立联想之初,就树立了发展民族工业的理想。这使联想公司没有迷失在当年众多倒卖电脑盈利的公司之列。其他,还体现在他宽大的气量上。柳传志曾经三顾茅庐邀请联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倪光南。他还全力培养杨元庆、郭为等年轻领导人,自己退隐二线,与香港合作方共创香港联想。 作为一位创业者,只有胸怀宽广,高瞻远瞩,不计较个人恩怨得失,才能把事业做大做强。

5.永远需要速度、激情、需要创造

创业者在商战中同样需要一些优秀的品质,那就是速度、激情、创新精神。 创业者在激情的支配下,往往能激发巨大的潜能。创新精神是成功者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当今时代,交通和通信非常发达,一条咨询会在几秒钟传播全世界,因此迅速抓住商机才能赢得主动

最后,来谈谈我的个人观点。

我觉得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无可厚非,但是要建立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之上。很多的大学生创业后就整天只懂跑商家,荒废了学业,这是十分不可取的。学习就像老鹰飞翔的练习,只有把翅膀练硬了才能飞得更高。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王选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实验室里没有节假日的艰辛,比尔·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所以我们大学生在卷入创业热潮的同时,也要深刻地思考清楚,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自我定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只要自己从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都是人生的财富。 打工人生与创业人生一定是不一样的。

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创业的道路是艰难的,创业的成功与否不一定与知识的积累量成正比,没有很高的学历在创业竞争中也一样能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创业的方向,方式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看准时机,看准市场的潜力。当然,挫折、失败是任何人必须上的一课。人创事业的历程是疾苦的,你要不断的降服一个又一个的坚苦。你碰到的倒霉的事情,在这几十年遇到的坚苦中,只会是小小的一部分。每次打击,只要抗过来,你就会变得上更加坚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成功。

我们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我们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我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一切都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所以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的朝阳,前进。

第9篇: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更好的了解济南市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我们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对本校的大学生创业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探讨研究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思路,并力求探索加快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现途径和保障措施。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早在1990年,我国就开展了基础教育阶段实施就业创业教育的项目研究,但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的创业者群体中,“具有大学学历的创业者在全部创业群体中仅占3.7%”,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这说明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还不够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化,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 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 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有 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 向前发展 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本现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群体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人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目前,随着苏州市正在创建国家型创业城市,作为有知识储备的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已引起重视,沧浪区在氛围的营造、政策的扶持等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建立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虚拟创业工作室等一系列措施,大学生自主创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实践者有限。

近年来,劳动保障、工商、税务以及教育等政府各机关部门,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都相应地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热情明显高涨,但是,真正加入到自主创业行列的大学生却很少。据调查统计,沧浪区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占66.13%,但真正创业的只占35%。从数据上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

2、创业项目单一,创新力度不大。大学生是知识的集合体,在创业领域里,理应从事一些高科技或与知识储备相关的产业,可是数据表明,80.65%的毕业生在选择创业时,出于规避风险,往往选择一些启动资金少、风险低的行业,如培训、广告、贸易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

(一)外部客观环境问题。

1、创业教育欠缺。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大学生毕业以后,能够走上社会进行自我创业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8年10月发表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要使毕业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我国教育部也在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而创业教育在学生进入高校时就应该纳入教学体系,但是我国大部分高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高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导致学生对创业方面的意识、知识、技

能欠缺。就以苏州的一些高校为例,学校中除了举办诸如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以外,并没有专门设置相应的创业教育课程。

2、创业政策有限。一是创业政策不配套。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群策群力,制定出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二是政策执行力不强。许多政策国家早已颁布出台,但是有关部门不能够落到实处;三是政策治标不治本。目前,大学生在创业中享受的优惠政策也仅仅局限于办理营业执照、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对市场的分析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外部条件再好,企业也还是会面临破产。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曾在2000年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创造发明大赛上获一等奖的清华大学电子系研究生,为自己的发明想了个好“点子”,他将自己发明的计算机软件首先免费给用户使用,当有了一定的客户后,与几个同学合伙在寝室里办起了“寝室”公司,在不长的时间里就拥有了近百万资产。

评论:创新思维一般是指认识领域内的一种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它是人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从某些事实中进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或新思路。这种瓶思路人们习惯上也将其叫做“新点子”,这种新点子既可以用在新产品的开发或创业上,也可以用来解决各个领域里的某些实际问题。有时候,一个奇点子、一个新主意或一个妙招数,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使一个人由失败转变为成功,由穷人变成富翁„„

五.关于大学生创业情况的调研总结

我们本次针对本校大学生的创业问题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在此次调研中,我们紧紧围绕大学生对创业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开展好调研研究,希望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获得了很多在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不管是选题还是实际操作都和想象的有所不同,虽然在调研中有很多困难,但我们还是用我们的智慧克服了困难,有几点经验,这是值得我们在以后做调研时应该吸取的。

1、紧扣当今社会的实际,精心选择调研课题。选题很重要,它决定了调研有没有必要,能不能体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建议有没有价值。我们这次选择了大学生创业问题,这在当代中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毕业等于失业,可是作为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存在这样的状况很不利于社会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建设,所以提高到大学生就业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而让大学生创业更能很好的促进就业。所以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有价值的题目。

2、抓住重点,积极开展调研。主要开展对策性调研,调查当今大学生创业现状,包括他们主观的想法和客观存在的创业环境,以及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政策,立足全面,突出重点,从而提出可行的建议。

3 、健全调研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首先是明确分工,把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到每个人都发挥效力。其次是制定目标计划,不盲目,争取每次出去调研都能取得有用的数据。 虽然我们这次调研很成功,也总结了我们的经验,但是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下次注意。

1、 沟通方式有问题。因为我们要调研的人群包括大学生、政府人员等,这就要求我们不能采取一种沟通方式,而要因人而定,因具体人而定。

2、 调研准备不充分。由于原来参加调研比较少,社会调研经验不足,调研准备工作做的不够细致,下次争取做得更好。

创新思维与常规的逻辑思维不同,它突破了逻辑思维的局限性,因而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逻辑思维一般难以突破传统,故很少有新思想产生;而创造性思维恰恰是在逻辑思维看来不合逻辑的地方有所突破,故容易产生新的东西。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除了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外,还必须树立起由创业导向模式向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人才模式转变的新理念。只有将第一课堂课程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从深层次不断唤醒、启发和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训练、岗位见习、创业实践等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出创业领军人物,才能在大学生中塑造创新创业理念,从而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整体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格和创业能力。

六.措施与建议

(一)措施:

1、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学生是在上大学之后才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后思想逐渐成熟,也接触到很多创业的信息,开始考虑创业。大学生虽有创业的想法,却不知从何做起。针对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各高校应面对这一事实,积极为在校生开设创业指导课,为学生的自主创业指明方向。通过课程的开展,学生有了创业的整体思路构想,逐步了解到创业所要具备的条件,从而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培养。

2、学校可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获得创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开展有关创业的选修和和创业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如开展“创业规划大赛”活动,通过参赛,锻炼个人综合能力,大大地提高自主创业地信心,坚定决心,充分了解创业知识,为走上创业之路做好准备,在活动中加以训练。有条件地学校可请一些权威地专家或成功的企业家或优秀校友给学生开讲座,与学生们交流创业经验,传授创业技巧。

3、作为大学生,对于创业应化被动为主动,应积极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或周末到校外做兼职,利用寒暑假到企业或工厂打工,这样可以在社会中充分得到锻炼,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了解社会的各种商业信息,开阔视野。更重要的是可以积累部分启动基金,为创业打好基础。作为学生,学校是最好的资源,大学生应珍惜在学校的机会,努力学习并且掌握专业知识,多阅读各种有关书籍,了解有关商业法律,尽可能的完善自己,这是将来创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4、根据调查,自主创业地学生很少,大多数是因为启动资金不足。政府应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成立“学生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贷款,作为创业资金。有创业意图的学生首先根据自己地创业思路写一份详细地创业计划书,提交学校有关老师和上级各级领导进行审批,学校对资金申请者的创业综合能力和道德行为进行初步考察,提交上级领导,考察合格者批准资金。

上一篇:医院医院感染工作总结下一篇:公务员面试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