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2024-07-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精选8篇)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篇1

(12级英翻四班 范珊珊 12340174140)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伴随着经济增脏放缓以及经济结构调整,众多企业的招聘岗位数正在减少。同时随着近几年来全国高校的连续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由此产生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社会问题中的一大难题。

(一)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早已不是新鲜话题,且一年不如一年。原因主要有:

1、外贸依存过高的隐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经济已全盘进入国际分工体系。中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一个高度对外依赖的加工型经济,对外贸依存达到惊人的程度。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经济对外贸依存过高,也使我国国际分工地位处于国际分工的底层,同时也造成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这种失衡反应在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上,因此社会上才会出现了大量大学生工资不如中专生甚至不如农民工的新“脑体倒挂”现象。

2、就业市场供需的矛盾

高校扩招增加了就业压力。犹豫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任然很重,新成长的劳动力也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猛增,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岗位需求的总体情况相当趋近。此外,传统渠道降低了吸纳能力。国有企事业单位长期以来是接收大学毕业生的主渠道。但近年来,事业单位逐步加大用人改革力度,因此不可能大量吸收毕业生。

3、用人单位选材的误区

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等教育潜在的问题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学生自身求职的差距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

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其次, 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二)大学生就业方向讨论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显示面前,如何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如何顺利就业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勇敢面对、理性思考、明确抉择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切实转变求职择业的观念,实现就业目标、就业方向的转移:

1、从传统制造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受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制造业吸纳高等教育就业人员比率却呈明显下降趋势。此外,第三产业吸纳高等教育就业人口比率则不断上升,人力资源不断流向第三产业。

2、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幅员辽阔的中西部地区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还不够发达,条件相对落后,但发展潜力大,大学生去了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更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干,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可见,中西部地区不仅是未来经济蓬勃发展的战略主阵地,而且是大学毕业生流向的新途径。

3、从大中城市想城乡基层转移

国家积极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就为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扎根农村,扎根基层提供了平台和机会。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以及农村、基层的广阔舞台,广大高校毕业生已经转变观念,勇于承担历史重任,自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农村、基层服务,在哪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

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2.社会方面

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作为工作第一线的各高校,更是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积极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行动做好就业工作。各高校均成立以党政一把手牵头的就业工作领导组织,内设专门的办事处室。注重对毕业生就业咨询与指导工作,广泛搜集信息,形成信息传递网络,建立实训基地和内部常设市场。

3.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把个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说,面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市场,大学毕

业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会掉馅饼。要以积极态度,树立市场经济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和综合竞争能力。

毕业生应该先就业后择业。作为高校在校生或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要认清就业的大众化和市场化,要强化自身的素质,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单位选用什么样的人才。用人单位的用人原则通常是:挑选最能胜任本工作岗位的人选。具体的讲:有学识有才干有素质,敬岗敬业,吃苦耐劳,有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其次对文明礼貌、气质和语言表达、沟通能力等也很讲究。这就要求毕业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实践技能,更要有很高的个人素质。

(四)结语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篇2

随着高校的扩招,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 大学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相关数据显示, 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约为699万。2014年达到727万, 而在2004年毕业生人数仅为280万, 在仅仅十年的时间里, 高校人数就翻了两倍之多。然而, 就业岗位有限, 大学生的就业率稳定在70%左右。这意味着随着高校毕业人数的增加, 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也随之增加, 再加上每年积压的就业人数和失业人数, 可见2015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旧十分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 大学生自身

1、专业知识储备不足, 缺乏综合素质。

一些大学生平时逃课, 考前突击, 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甚至不惜通过作弊的手段以通过考试, 根本没有真正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 更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无法满足工作对专业知识的要求, 很难胜任专业工作;另一方面, 一些学生虽然成绩很好, 也有扎实的理论知识, 但是却很少参与课外实践活动, 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综合素质水平不高。

2、择业观不正确。

一些大学生被浮躁的社会风气所影响, 急功近利, 理想很远大, 但却不愿意踏踏实实地行动。他们对自己的估计和期望太高, 刚毕业就对工作有着不低的薪资要求和优厚的待遇条件, 不接受较低工资的工作, 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一面嚷着就业困难, 一面却又有业不就, 这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 高校方面

1、高校的教育模式不合理。

目前, 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仍是以理论教育为主, 而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严重不足。导致大学生虽然有理论基础知识, 但却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对应。

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周期约为4年, 但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知识技能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高校当时设置的热门专业, 可能在学生毕业时, 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严重萎缩, 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匹配, 导致大学生专业结构性失业。

(三) 政府

1、就业制度不完善, 市场监管不力。

我国现阶段实行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但缺乏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设计, 无法产生良好的制度效应。此外, 由于市场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 就业市场中还存在诸多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都需要政府加强监管与调控, 但是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到位, 存在市场监管不力甚至政府职能缺失的现象。

2、相关法律制度及保障体系不完善。

现行的法律法规存在操作性不强等弊端, 特别是在某些法律中还包含有就业歧视的相关规定。此外, 我国的失业保障制度和福利保障制度还存在不足。虽然我国已建立起大学生“失业登记制度”, 但是由于其为大学生提供的补助还不能维持基本生活开销, 其提供的职业培训缺乏针对性, 因而其对大学生的保障和扶持作用十分有限。福利保障制度方面, 我国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不具有健全的福利保障制度。而国有企业及一些外资企业的福利水平较好, 差别化的福利待遇使就业人员分布不均衡, 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四) 社会及经济因素

1、产业结构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目前, 我国的产业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仍是第二产业, 我国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大国, 而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足。因而, 劳动力多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第一、第二产业, 然而这两个产业部门并不是吸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部门。大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素质较好, 第三产业才是能够为其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的主体部门。因而才会出现农民工用工荒, 而大学生则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2、用人单位存在歧视及选拔机制不合理。

一方面用人单位存在学校歧视和性别歧视, 用人单位更青睐一些重点高校的毕业生, 对普通高校毕业生十分不公平;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依然存在性别歧视, 更愿意招收男生。此外, 一些用人单位的人才选拔机制不公平, 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

(一) 大学生方面

1、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加强自律, 学会自觉、主动学习, 掌握专业知识, 打好理论知识基础;同时, 还要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和比赛, 在参与中锻炼自己, 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加强个人修养, 提高道德水平。同时, 大学生还要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 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应当树立全方位、多渠道的新的就业观。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 不能高估也不低估自己;既要看得远又能脚踏实地。不要给自己的工作设立太多限制, 不执着于一线城市, 一些中小城市对人才的需求较大, 其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 学校方面

1、改善教育模式,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校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 更要加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为在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方面, 大学生不具有竞争力。因而, 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实践基地的建设, 与校外企业积极开展合作, 为大学生提供实践与实习的机会, 锻炼大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 利于大学生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 对自己的职业有清晰的认识, 为将来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接轨。

高校要综合考虑自身师资力量、市场需求等因素, 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设置专业, 而不是盲目扩招, 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让学生毕业后没有竞争力, 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学校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原则, 从市场需求出发, 根据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及时调整专业设置, 避免出现专业结构性失业, 化解高校人才供应和市场需求不对接的矛盾。

3、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

高校要注重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教育,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 增进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和就业岗位的了解;也可以建立大学生就业平台, 提供咨询等有实际意义的服务, 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有效的引导。

4、加强创业培训, 鼓励大学生创业。

创业是就业的方式之一。高校可以为想要创业的同学开设创业培训课程, 提供创业指导, 并帮助学生组成创业团队, 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分工, 提高团队运作效率, 降低风险。学校还可以举办创业论文大赛, 并设立创业启动基金, 寻求校外企业的合作与资助, 帮助大学生将具有实践意义的商业创意付诸实践。

(三) 政府方面

1、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 政府必须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出台一些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改革户籍制度, 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 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解决就业市场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提高市场效率。政府还要发挥监管职能, 维持就业市场秩序。

2、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保障制度。

政府需要出台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法律, 还需要注重细节的把握。同时, 政府要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 简化户籍迁移程序, 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此外, 政府还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保障制度以及维权保障制度, 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改善市场就业环境。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政府要采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为大学生就业拓宽渠道。因为大学生就业多集中在研发、设计、管理、科技、卫生、教育等第三产业部门。所以, 依托第三产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鼓励小微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等对大学生就业的带动作用, 并且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税收及贷款上的优惠, 以促进其快速发展, 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4、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自主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 能够有效分流毕业生流向, 减轻就业市场压力。政府要制定并落实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 建立健全相关的服务体系, 例如创业培训、金融服务等;还可以为一些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或贷款优惠。

(四) 社会:用人单位方面。

对用人单位而言, 要消除学校和性别歧视, 切实从毕业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进行考察, 看其是否符合公司的用人标准。要设立公平的选拔机制, 消除关系网的阻碍, 要任人唯贤。合理的选拔机制既有利于为大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 还有利于企业发现人才、吸纳人才, 为企业发展积累优秀的人力资源。

四、结语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家庭状况, 还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 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 还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但是,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 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孟阳.我国大学生就业困境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2.

[2]谢连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以及破解[J].科技视界, 2013.45.

[3]喻名峰, 陈成文, 李恒全.回顾与前瞻: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十年 (2001-2011) [J].高等教育研究, 2012.2.

[4]郑钧屏, 李剑翔.大学生就业问题中的政府责任[J].湖南农机, 2013.7.

[5]邵锦绣.论大学生就业中的政府职责[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12.

[6]江彩霞, 雷晖.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综述[J].人力资源管理, 2013.9.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对策 改革高校毕业生作为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世界各国的宝贵人才资源。对于我国来讲,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谐就业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是否能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是求职者对自己进行职场定位的关键,一个准确的职场定位其实就是一个好的人生规划。

第一,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前提。是何种气质性格的人,在知觉速度或思维的灵活程度上是快还是慢,是认真负责还是轻浮粗心,是沉着冷静还是冒失鲁莽。

第二,兴趣爱好。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例如,在工作、学习之余,是爱好读书还是闲逛、聊天?是爱好种花种草还是养鱼养鸟?有的职业需要某种兴趣爱好,也有的职业明确禁止和反对某种爱好。

第三,能力特长。能力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如果是重新谋求职业者还应分析自己的工作成绩和缺点,以便在求职时扬长避短。

第四,生理特征。在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等生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体质较差,难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这是在求职择业前必须明确认识到的。

二、大学生就业中应注意的细节

很多大学生就业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在求职面试时,往往因为忽视了细节处的表现,而与工作失之交臂。所以,大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以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首先是个人礼仪。比如在参加面试时,头发整洁,口腔卫生,有正确的站、坐、走相,服装要合时宜,鞋要擦干净,不要随便打断主考官的谈话,谈话时要注意语音、语速、语气等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面试过程中要始终面带微笑。

其次是公共礼仪。公共礼仪是大学生介入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工具,更有助于大学生的求职就业。比如要有良好的公德心,能正确称呼对方,掌握握手的礼仪,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懂得一些国际礼仪等等。

三、如何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1.高校应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的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2.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3.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咨询、指导、培训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是创业能力。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意识、思维、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其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做好准备。

挫折其实是一种鞭策,它对失败者并不是淘汰和鄙视,相反,促使失败者振作起来,彻底摆脱“等、靠、要”的就业心态,使自己加快自立自强的转化过程,成为新时代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毛小林,吴晓蓉.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和出路[J].甘肃农业,2005(12).

[2]周丽华.我国当前的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D].暨南大学,2002(4).

[3]王炳坤,陈光明.经济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华网,2008-12-02.

[4]熊丙奇.世界经济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究竟有多大. 新华网,2008-11-17.

[5]俞正声.最担心国际经济危机影响大学生就业. 青岛新闻网,2008-11-6.

[6]吴敏.经济危机大学生就业难 就业机会考自己创造. 价值中国网,2008-11-30.

[7]张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6-79.

论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篇4

摘要: 90年代末开始的大学扩招造成大学生毕业过剩;就业压力增大,今年的金融危机更使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分析;以求让大学生们认清当前社会形势从;而更好的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字:经济原因 社会原因 自身原因 政府方面 社会方面 大学生方面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经调查研究,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用人企业拒绝应届大学生的理由主要有应届大学生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再者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 ”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要达到这一要求,只能是大学生个人和家庭承担,而如果把“在岗培训”转移到学校里面去完成的话,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将是非常不经济的。此外,据2008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由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就业岗位,使得中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这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而且还将因此降低大学生的谈判地位,引发其他严重问题。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 2.自身原因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由于低工资难以满足他的基本生存需要,也往往不能对他形成足够的工作激励,结果必然带来就业的多次选择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戒备心理。而不少大学生对此感到很委屈

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得不够自信,过分紧张,回答问题时支支吾吾,表现不出自己的实力。更有一些求职者面试时弄虚作假,企图欺骗蒙混过关,谁知很快就被有经验的用人单位拆穿,不得不再次承受面试失败的惨痛教训。而这样久而久之,用人单位也会觉得大学生不诚信而丧失信心。

二、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

看清问题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既然知道了原因,那就要求相应方面共同努力,解决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应的举措。

1.政府方面

政府要发挥它的宏观调控作用,就要通过各种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进行调节。首先,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科学发展步伐,尽快实现社会服务行业的体制改革和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实现经济稳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其次,面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市场竞争意识。第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缩小自主创业制度的门槛,同时减轻能扩大就业微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税负,大力支持和发展我国的服务业、中小企业、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第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第五,健全市场法制建设维护企业和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努力规范就业市场。在有条件的企业、有教学资质的培训机构和院校建立各种技能见习培训基地,帮组大学生熟练实际工作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进一步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配套政策,将国家现有的再大学生就业优惠政策普及到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优化融资环境,多渠道为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扶持。设立社区创业指导中心,建设既懂企业管理又谙熟创业经验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为大学生成功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最后,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市场服务功能改善就业评估体系和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3.社会方面

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矛盾,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与调整时期的一种暂时现象。企业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在保证企业利益的前提下接纳更多的大学生。在这一点上,企业领导人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大学生们着想。也许他们也是从大学里走出来的,也面临过就业的问题,也许这些大学生就是他们的师弟师妹,他们难道就不念同门之情,就不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来报答自己的母校。

4.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营造的就业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学生自身应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 篇5

选多篇)

自xx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雷曼兄弟于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而美林证券于9月14日与美国银行达成协议,美林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被后者收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已经倒掉三家,逐渐引发金融危机。许多外国企业资金紧缩,大量裁员。

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xx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xx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xx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xx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

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xx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从往年看,校园招聘活动可反映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今年,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立白集团等一些企业相继取消全国校园招聘活动。而来自一家求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网络招聘总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放缓了很多,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

目前,金融服务业的裁人高潮仍在美国。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自xx年12月以来,该国金融服务业裁员数已达17.2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融服务业人才招聘市场与去年相比,今年明显冷清很多。

另一方面,国内it行业尚未受到显著影响。有专家表示,it行业正在分

析金融风暴对国内it行业是否存在明显影响,但目前观察的结果是影响并不大。

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xx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

据了解,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在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相应的,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也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对手。

就业形势的严峻,除了客观的背景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仍存在不适应。许多大学里开

设的课程在就业时并不实际,一些陈旧的课程似乎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课程过度强度理论而缺乏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在刚刚走出大学时动手能力很差,空有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现今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就业是一个庞大的民生问题。在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应当如何走出危机?

以下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七项措施:

一是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特别是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

三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

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六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七是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上措施之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如今全国高校林立,考上一间名牌大学已经不能代表未来道路一帆风顺了。每年毕业生众多,招骋会上黑压压一大片,在一个普通招骋会上就可能有几百人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跻身于就业市场,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再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会在递交求职申请的众多大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此时,专业水平不高的必定成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会性动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处理不好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再淘汰。最终,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上文中提到的综合素质,也包括了心理健康素质。在就业大军沉甸甸的形势之下,许多高校大学生承受不住就业压力,表现出自卑、自弃,甚至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等等悲剧道路。一个真正优秀的高校大学生,应该是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的,应该能迎接困难的挑战,而非在挫折之下一蹶不振的。因此,在此严峻就业形势之下,提高自己心理素质,也是重要的一点。

此外,有许多大学生对自己未来就业职业及薪酬定位较高,而在金融危机之下招聘的岗位少之又少的的情况下,招聘方提供的岗位及薪酬远远不及大学生理想中的状况。就业市场已成买方市场,在此前提下,大学生不妨稍放低要求,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获得工作后积累经验,再慢慢向理想中的工作进军。

在此就业形势之下,除提升自己,还有另外几条路可以选择。

一是考研,暂时避开就业大军,开始深造,获得更高水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是考公务员,国家提供的职位。

三是自主创业。在这自主创业方面,各地区政府有不同的扶持政策,自己给自己提供就业岗位,也不失为一条好道路。

总的来说,做为当代大学生,认识

到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应当认清自己的方向,坚定信心不动摇,以自信、自强、自立的形象迎接挑战,在金融危机之下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实质性贡献!

自08年3月,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购,雷曼兄弟于9月15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而美林证券于9月14日与美国银行达成协议,美林将以440亿美元的价格被后者收购,华尔街的五大投行已经倒掉三家,逐渐引发金融危机。许多外国企业资金紧缩,大量裁员。

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

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14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14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2014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

量,09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从往年看,校园招聘活动可反映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情况。今年,一些企业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家乐福、立白集团等一些企业相继取消全国校园招聘活动。而来自一家求职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各行业的大学生招聘情况与往年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中网络招聘总职位数量在增加,但下半年的增长曲线与上半年比放缓了很多,而金融、贸易、房地产等行业的变化尤其明显。

目前,金融服务业的裁人高潮仍在美国。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自2014年12月以来,该国金融服务业裁员数已达17.2万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金融服务业人才招聘市场与去年相比,今年明显冷清很多。

另一方面,国内it行业尚未受到显著影响。有专家表示,it行业正在分析金融风暴对国内it行业是否存在明显影响,但目前观察的结果是影响并不大。

对出口制造和贸易业来说,情形则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都受到一定的程度冲击,一些企业举步维艰,影响到了就业市场。北京大学教授岳昌君说,2014年我国的民营企业吸纳了34.2%的大学毕业生,现在“这些企业出现困难,对于就业市场而言,肯定是不利消息”。

据了解,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低端劳动力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在逐渐波及到高端劳动力市场。一些破产倒闭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也加入到再就业的行列,成为应届大学生强有力的竞争者。相应的,一些毕业一两年的往届毕业生也成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对手。

就业形势的严峻,除了客观的背景之外,还存在着另一个问题:大学教育与市场脱节,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与实际就业市场仍存在不适应。许多大学里开设的课程在就业时并不实际,一些陈旧的课程似乎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课

程过度强度理论而缺乏实践,使许多大学生在刚刚走出大学时动手能力很差,空有理论而不懂得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这也是现今高校大学生就业的一大瓶颈。

就业是一个庞大的民生问题。在此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之下,应当如何走出危机?

以下是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七项措施:

一是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逐级落实责任,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就业。

二是千方百计为毕业生,特别是为受经济形势影响较大专业的毕业生收集岗位信息。

三是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

四是全面加大创业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是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重点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

六是广泛组织实习实践,进一步提

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七是要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上措施之下,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知识分子的象征,应该具有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面临着就业危机,应当视危机为挑战,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

首先,从自身素质出发。如今全国高校林立,考上一间名牌大学已经不能代表未来道路一帆风顺了。每年毕业生众多,招骋会上黑压压一大片,在一个普通招骋会上就可能有几百人个大学生在竞争一个岗位。那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之中,跻身于就业市场,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

大学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这里说的知识又分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之所以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所读的专业,正是要实现未来人才专业化水平高的目标。现今招骋市场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学生,首先应当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高水平的专业与他人竞争。再

者,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综合素质包括综合知识水平及人的自身道德修养、心理健康素质及专业外的其他技能。

在招聘方为买方市场的前提下,招聘方自然会在递交求职申请的众多大学生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此时,专业水平不高的必定成为淘汰的第一批,再者,人是社会性动物,道德水平低的必定处理不好团队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再淘汰。最终,在招聘岗位有限的前提下,招聘必会择优选择,故综合素质高的大学生,从主观上是拥有一定优势的。

关于就业问题的心得体会

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林产化工08-1

学号:201405051014 姓名:宋庆国

我如何为就业做准备

“在英国伦敦会议广场西侧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的地下室的众多纪念碑中,刻有这样一段碑文:“当我年轻的时

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就将目光缩短了,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了。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然而,谁知道呢?我可能甚至改变这个世界。”这则小故事我不止想起了多少次。的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丈夫意欲安身立命于家国,必须学会先从一屋扫起,切实做好手边的点点滴滴才可以成就梦想,否则只能是空想和妄谈。要想改变世界,就必须从改变你自己做起;要想撬起整个世界,你必须把支点选在你的心灵上。大学生就业何尝不是这样?要想就业的时候容易一些,就需要我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

事入手,做好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好许许多多的实事,一定就能够顺利实现就业。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就业形式相当严峻!在此背景之下,据教育部的统计,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09年增加64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还将继续增加,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14年增加52万人。据统计,2014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历年未就业的毕业生数量,11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将十分拥挤。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行业的分工也精细起来,对于招收员工的要

求也逐渐高了,所以造成了现在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场面变得热火朝天起来 ,每到就业季度,这里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择业者,就业者,这足以证明当前就业形式的严峻和紧张.所以作为快要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将面临着很繁重的压

力,而在我们认识了这一严峻的课题,我们就得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只有正确地认知就业形式,分析就来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为自己迈出第一步铺下平砖,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不断训练自己,提高自己和充实自己,为自己在迎接挑战前做好武装,只有正确地认识就业形式,我们才能趋利避害,排除我们前进的障碍,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因此,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于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

我们山东轻工业学院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在社会上是有一定影响的,那么我们山东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首先就具有了一定的先天优势。我作为一名轻化学院的一名学子,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学好专业课,练好基本功,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这便是我们目前最好的就业准备。具体的讲,就是要练就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练就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是高或低等;二是要具备较强的敬业爱

岗和开拓进取精神,以良好的个人修养走向社会;三是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吃苦耐劳干好本职工作的能力等。

另外,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我认为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评价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择业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择业的重要性。

要想做到正确择业,首先得正确了解自己:一方面要清楚自己的性

格等特点,另一方面要明确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对这方面的要求,分析你是否适合此项工作。大家都不愿意以后从事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工作,所以,在你还有选择余地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职业规划,并朝规划方向努力。

其次,根据大学三年来的综合表现和特长,正确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期望值过高,可能会屡屡碰壁,每次无功而返,自信心遭受打击甚至会一蹶不振。期望值过低,则显得缩手缩脚,甚至都不敢去应聘而错失良机。这些对择业来说,都是不利的。

第三,自己择业的标准是什么?是城市更重要,还是个人发展,或者是福利待遇等等。就我而言,会首先考虑城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城市,我想这样自己才会安心在那工作下去。

二、做好吃苦的思想准备。

就象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找工作也是如此。

最后,自信在求职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而把优点掩埋。

总之,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求职的每一个步骤,不能光只看,不动手,必须实践才能在以后的困难中从容的对待,以获得成功。我们知道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本身的实际出发,灵活选择。

但不管怎样,绝不能一味高挑,傲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庭、对社会,毕业的大学生早日就业是硬道理。相信任何一个成功读完自己专业的山东轻工业学院的毕业生,都会找到工作适合自己的职业,尽管我们需要及其艰苦的努力,但只要我们勇敢的向前,我们的未来就不会是一场虚无缥缈的梦想。最后,为了我们的顺利就业,我要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从现在做起。

党课学习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院系党课学习匆匆而过,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和回忆。我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学习党,认识党。

我们作为90后的年轻人,更加应该认真学习党课的知识,更加应该认识到党的重要性,在大学生活的不断熏陶中,使我更加了解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特别是这次院系党课的培训,更教育了我从思想上积极入党,从行动上积极入

党。

第一节党课是院长给我们上的。通过他的介绍,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行动指南。坚持党的这一指导思想,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以前这些对我而言只是政治考卷上的问答题,现在我认识和理解到它就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准确的定义和最合适的阐述。

作为一名大学生,既然是学生身份,学习则是最主要的。因

此在学习上,要提高学习的自觉

性,不断充实文化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扎实的本领,真正做一个有用的知识分子,努力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思想上也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通过报纸、刊物、上网等形式,学习党内知识和当前国家时事、大事,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党的十七大以及两会精神和领导讲话,并在行动中认真去践行。

总的来说,我们应首先认真学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好党的基本路线;学习好党的指导思想。努力做到首先在思想上入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团结周围的人,带动他们一起来学习。我会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不断地努力,不断地上进,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早日成为党组织中的一员。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大学生就业势必面对更多问题,同时也面对一些社会改革、发展带来的机遇。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象分析

据有关专家预测,“十二五”时期,城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在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多出100万,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每年平均约700万,中职毕业生约300万。这不但加重了就业压力,更造成一系列问题:

1、毕业当年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数量比例较大: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而人们对于大学生这类特殊工作人群的需求增加有限,造就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每年毕业生能找到工作的比例下降。

2、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增加:如今大学生用于找工作的费用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压力的增加,人们为了找到理想工作付出的代价提高。

3、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就业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现今处于激烈的变革期,各岗位调整较大,对就业有一定影响。比如,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增加、新兴能源产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等势必会增加就业岗位;但传统产业的转移和升级,也会导致岗位数量减少。

4、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部分同学为了就业,不得不放弃自己设计的就业意愿;还有的就业后对工作不满意,频繁地跳槽。

5、大学生就业遭遇的不公平对待:就业时,部分学生将受到户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与市场就业机制等方面的制约。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社会影响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是不可争议的事实,这种现实已经对中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同时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其社会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改善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几点建议

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形成,是多种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的全面配套改革。

1、彻底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革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专业等结构

2、加快社会生产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步伐,创造更多的高层次就业需求,这是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关键所在

3、要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

4、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

5、鼓励和支持创业

6、端正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7、培养和树立现代流动职业观念,提高人们化解就业压力的承受力

关于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论述 篇6

摘要:今年来参加高考的人数大幅下降,这与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有了很大的关系。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难已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本文从学校、大学生、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而论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现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社会国家高校

随着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2007年毕业生人数为495万,待业人数为144万;2008年毕业生人数为559万,待业人数为160万左右。2008年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令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青年权益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

现在身处校园温室的我们也许还为能真切感受到大学毕业带给自己的压力,但是这一个个真实的数据已经让我们内心对“毕业”一次充满了恐惧。大学生毕业真的等于失业么?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是好还是坏,就要从不同的角度了。

首先还是谈谈现在存在的就业难的原因吧。

一、学校方面。

大学扩招导致的大学生数量供大于求,造成总量失衡。这虽然不是一个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但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就业多增了一道坎。高校本身是一个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基地,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强实力为自己乃至国家谋得一席之地,是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就业,而不是在制造就业问题。而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5%左右。由此我们可以提出疑问,我们的高校怎么了?她是哪里出了问题。而从自身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大学教育大多数还仅仅是单纯地教授知识的层次。很少有培养学生多方面处理问题以及开拓思维的教学,教学模式古板。这容易使学生们减弱刚上大学时对专业的热情,随之而来的就是失去上课热情。最后就失去了解决就业问题时本该拥有的最基本的垫脚石。这一系列的不良反映连续发生,导致最终大学毕业生们不但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没有足够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

二、学生方面。

许多大学生对于上大学是一种从高中解脱的心态,没有为自己的大学做过详细的规划,来到大学后都只是一味地放松自己。孰不知,四年光阴匆匆而过,回想自己的大学,那仿佛只是高中毕业后的落脚点,不是加油站,没有学到什么实质的东西就直接进军社会了。而来到了社会这个大海洋,自己犹如一只没有方向感的小舟,茫然地,寻找不到停靠的海岸。

而另一个就业难的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就是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可谓是养尊处优,靠着老一辈对自己的宠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进入到社会后可能接触到一些存在上岗机会的工作但是开始条件相对不是太优越时,许多大学生开始好高骛远了。有机会,但不善于把握,怕吃苦,那就业谈何容易?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是有必要深思熟虑的。

三、社会方面。

国际分工和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由于我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新增加的劳动就业岗位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使得我国就业上呈现“白领需求不足”的状况,在大学生就业岗位与扩招之后的庞大毕业生数量之间形成巨大的剪刀差。又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对我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显增加。这些国际经济以及社会存在的问题也是使得大学生们左右为难。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同,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同。无疑,大部分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就业,而西部或农村地区几乎无人问津。这导致了在东南沿海和大中城市的就业压力非常大,所谓的就业难问题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区域。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想就业的地方不能就业,能就业的地方又不想就业,从而造成了人才闲置与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

此外,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的存在也使一些优秀的大学生失去了较好就业机会,尽管这样的现象不是很多,但是毕竟是存在的。它的存在使得许多大学生的就业信心得到了挫败。

以上从三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下面,来说说这个就业难问题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好处。

就学生而言,通过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是对自己未来就业道路上的一种警醒。它时刻地督促着大学生想到自己的未来,让大学生们认识到这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深层次地开始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何发

挥好大学这个进入社会前的加油站。

就高校而言,他们也开始深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真切地为在校大学生积极探索多方面的就业机会。他们都在努力使“毕业等于失业”成为一个历史,让本校学生切身感受到毕业后的就业希望。各高校也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例如: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市场:

1、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社会在迅速地变化和发展,对专业人数也在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这样高校时刻把握就业市场的脉搏,根据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合理地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就业者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2、强化就业指导,充实就业信息。高校根据就业情况对大学生进行正规的就业指导。比如,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强化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分析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并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和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对毕业生要求,国家对毕业生就业政策规定等等。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在择业时能一步到位,避免四处碰壁。

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很多方面的配合。社会各界都应该来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这不仅是关系大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也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

[参考文献]:《论大学生就业问题》邓庆良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篇7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近几年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并纳入了教育部的工作重点,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牵动着每一位大学生与家长的心, 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大学生就业的好与坏, 关系到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系到下一世纪民族的振兴与富强, 所以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一) 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导致的就业难

首先, 现在的大学生在公众眼里就是精英, 从小到大是在家长的夸奖声中长大, 所以导致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过高, 不能客观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条件稍差一点的地区不想去, 待遇、福利、工作环境不好的地方不想去, 而发达地区想去却很难;其次, 在学校里, 他们只是达到所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却忽略了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缺少理论和实际的有效结合, 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第三就是家长对大学生的影响,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不良风气, 不管做什么事总是想着要“托关系”、“找门路”, 为孩子在相对好的单位谋求一个职位, 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方面产生惰性。以上这三点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问题所在。

(二) 大学生就业难的社会因素

首先, 现在的用人单位盲目的跟风, 不管什么单位都要本科毕业, 英语要过四级或者六级, 要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有的时候还特殊指定性别和生源所在地, 设置一些不必要的条件, 很多应届毕业生根本就满足不了这些要求, 所以不能够很好的就业;其次, 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与人才供求市场需求不符合, 高校在设置专业和招生人数确定之前对市场调研做的不充分, 而且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不要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 忽略了实践部分。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社会因素。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相应对策

(一) 要想实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首先大学生自身要做出调整和努力, 虽然说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 是国家未来的主人, 但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 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念, 树立基层意识和奋斗意识, 现在有很多企业家的孩子, 大学毕业后不在自家公司工作, 而是靠自己的能力去广大的社会中谋求自己的立足之地, 而且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 不要一开始就把眼光放到高处, 不要觉得小城市、小企业就没有发展, 最近电视上热播的《相爱十年》, 其中男主人公肖然从一个面临倒闭的小厂子里的推销员做起, 一步一步积累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经验, 最后把自己的事业做强做大, 所以说, 到基层锻炼自己, 在困境中磨练自己, 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把潜能发掘出来, 不要觉得这个工作我不喜欢, 那个工作我不喜欢, 大学生要逐步树立起“先就业, 后择业, 再创业”的选择策略, 因为大学生毕竟具备一定的文化功底, 加上与实际接轨的基层锻炼,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市场竞争体制下, 找准商机, 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 实现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二) 要想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高校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根据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在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上做出及时调整, 重视和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培养模式要以就业为导向,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加强市场调研, 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接轨, 加快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在理论授课的同时要加强实践部分教学, 将理实一体教学方法充分应用到教学当中, 把平时的学习培养和训练与就业相结合, 加强加大就业指导工作,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服务职能, 强化大学生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 提高毕业学生的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毕业生的择业技能, 帮助毕业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 从实际出发, 客观定位, 切忌眼高手低和互相攀比, 谋求适合自己的职位。

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相信通过大学生自身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 因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的现象是阶段性问题, 高校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现代化、集约化的生产又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岗位, 希望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 取长补短, 实现充分就业, 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岩松, 赵瑞君.大学生就业指导[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4.

[2]赵作斌.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呼喊大学出版社, 2009.

[3]金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科教文汇, 2009, 8:80-81.

[4]黄海涛.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及对策分心[J].辽教教育研究, 2005, 7:7-9.

浅议当代大学生德育问题 篇8

当代大学生 行为道德 德育制度

德育的本质是育德,德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这是人才培养的方向性的问题,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当今高校一味的追求德育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所表现的一举一动,忽视了是否将德育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研究高校德育,明确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关于解决困境的对策的探讨,文献很多,涉及德育观念更新、德育内容完善、德育方法改进、评价导向重构等方方面面。但是,从总体来看,研究者关于对策的探讨,大多流于“开药方”式的泛泛而谈,即谈应该做什么的多,而谈为什么应该这样做的少;谈应该达到什么结果的多,而谈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结果的少。

谈到德育的实效性,“低下”是众口一致的评价,因而几乎所有该方面的文章都从其原因分析入手。尽管分析的角度不一,强调的侧重点各异,但是归纳起来不外乎这样几个方面:(1)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使既有的学校德育受到冲击;(2)应试教育观念没有转变,德育位置未真正摆正;(3)德育与智育水平不协调,缺乏正确的德育观;(4)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实际,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5)德育方法陈旧呆板,没有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机统一;(6)忽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灌输、强制过多;(7)偏重学校德育的超越性,忽视其适应性;(8)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不能适应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9)德育督察乏力,不利于德育工作新格局的形成;(10)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共同化和一般化,缺乏现实性、层次性和具体性,从而导致德育内容、方法、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通过调查看出以往的研究,很少有从最基本的可见的行为入手来研究德育问题,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一、当代大学生行为道德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道德认知和较强的道德情感,行为道德也基本符合社会规范。但是相关的调查和经验观察表明,当代大学生行为道德方面也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比如说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实惠,社会责任感淡薄,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公德素养较差,比如说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课桌文化”、“墙壁文化”、“厕所文化”泛滥,污言秽语屡见不鲜。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脱节,他们思维开阔,文化层次较高,对社会提倡的公德规范的认知程度也较高,但是他们对道德规范的遵从却缺乏应有的自律性,道德素养较差,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等等。

二、当代大学生行为道德存在问题的成因

1.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转型对大学生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的双重影响。讲求实效、公平公正、义利并重、自立自强、开拓进取等观念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主流,并使他们展现出蓬勃向上的道德精神风貌。但是市场经济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和竞争性,当这种功利性和竞争性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就会诱发出恶劣的贪欲,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观念侵蚀人们的心灵。

2.东西文化交汇碰撞,加剧了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3.网络信息社会带来的影响。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传播渠道和内容都多样化了,互联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4.学校道德教育的偏颇和失误。道德教育的使命在于通过塑造伦理精神,培养完美人格,改善人们的道德生活来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高,同时为国家政权服务、为社会稳定服务。以往道德教育政治化、工具化的倾向致使它偏离了对人自身道德建设的目的,而出现了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思考

1.树立明确的德育新观念,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

首先,必须全面理解高等教育的价值,必须改变片面地把高等教育看作经济建设工具的思想,让高等教育全面发挥它的作用。其次,必须全面地理解高校德育的价值。高校德育需要向学生传授社会的道德准则,但更根本的是要培养德性,塑造完满人格,改善大学生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调节、引导和提升作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再次,必须给予高校德育以相对独立的地位并对其加强科学研究。高校德育有其内在的规律,要真正发挥它在复杂的人生历程中、社会生活中的引导作用,就必须给予高校德育以相对独立的地位,并加强其学科建设,重视科研,使德育合乎规律地进行。第四,要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我国高校德育所面临的困境也是道德本身的困境,是某种道德理念、道德精神的困境,是道德合理性的危机。这种危机是由于没有理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真实关系,或者过于强调集体利益却轻视乃至忽视个人利益而发生的。由于对这种道德理念缺乏认同,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就会出现内外冲突、言行不一甚至道德虚伪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重塑体现时代精神的、合理的道德理念。这种道德既不是以个人为本位的道德,又不是以群体为本位的道德,而是以社会为本位的道德,是正确地解决了个人与社会整体之间关系问题的道德。

2.丰富和发展高校德育的内容。

3.改进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

4.加强高校德育队伍的建设,要努力提高教育者自身的素质。

5.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努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把大学生逐步转化为能动的、自觉地按照先进的社会道德进行自我教育的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这是高校德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对高校一个德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除此之外,还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处理好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环境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的大德育环境,全社会共同致力于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这样就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好的影响;通过加强高校德育改革,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提高道德认知水平;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不断的道德实践,使他们在道德实践活动中经受磨炼,更好地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规范行为道德。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逐步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質和高尚的道德人格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 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胡守.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3]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

上一篇:旅游公司策划方案下一篇:安全管理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