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2024-09-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共12篇)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篇1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与责任都是由其所处时代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所决定。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毋庸置疑,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代大学生肩负的责任和使命重大,且使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认识到的。

第一,纵观历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当前我们正处在国家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全方面创新的时代,我们大学生从现在起要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努力的为全人类的幸福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第二,当代大学生要了解当前的社会形势。

从国际上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世界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从国内看,我们坚定不渝的坚持改革开放,始终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大学生要成才还要掌握好知识的运用与更新。第四,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第五,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任。

第六,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英语1304班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篇2

1、开创新的起点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 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共同的事业, 需要我们不懈奋斗, 我们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前进, 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 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2、迎接新的挑战

(1) 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 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 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2) 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 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

(3) 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

(1) “十一五”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为突出。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基本判断, 分析我国粗放增长方式原因, 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任务艰巨。

(2) 统筹城乡发展,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机遇和制约因素, 农村和农村经济发展需加大力度。

(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问题突出。应明确生态和环境变化的态势预测与治理目标, 提出积极的政策建议。

(4) 正确认识当前收入差距问题的实质, 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必须转变思路, 重视各种社会问题之间的联系和政策协调, 慎重处理事业单位和政府自身的改革问题, 刻不容缓。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同学们应当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 以理想信念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为重点, 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以全面发展为目标, 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促进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智是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 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重要基础。

3、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

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4、美是人才素质的内容

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换的作用。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 热爱祖国

当代大学生应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 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

2、追求真理, 善于创新

坚持追求真理,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把握正确的方法论, 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3、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 只有以才支撑德, 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4、视野开阔, 胸怀宽广

新时代的大学生, 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 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 就是要做一个无悔无愧的人。人活着, 短暂几十年, 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成名成家, 也不是成名成家就是人生的全部意义。所以, 对自己负责, 远不是成名成家那样简单, 而是要活得充实,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价值何在, 也许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 也许在别人的评价中。

同时, 作为一个家庭成员, 大学生也有着不可推卸的对家庭的责任。尽管家庭并没有刻意要求。而正是因为此前对家庭尽到的责任太少, 成为大学生后, 就更应该增强责任心。家是一个一出生就有的小环境, 是一个永远的归处。都说“当你失意时, 第一个想到要回去的地方就是家”。家庭成员之间是没有功利的纯正的关系, 是都甘愿为其它家庭成员奉献的。所以, 尽一个家庭成员应尽的责任, 既是对生我养我的父母的报达, 也是给予自己心灵的反馈。

当代中国歌剧人的责任和使命 篇3

一、创造具有独特气质和品格的中国歌剧

在目前,“中国歌剧”的概念还只是相对存在的。歌剧在中国已有了近百年的历史,有数百部歌剧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之作,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产生过积极影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说“中国歌剧不存在”。

可是,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如在世界文化艺术园林中,已经有了中国文学、中国美术、中国电影、中国杂技……在世界音乐艺术宝库中,有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法国歌剧、俄罗斯歌剧,有英国音乐剧、美国音乐剧……从这样的意义上讲,我们还能说有“中国歌剧”这个概念吗?

我认为,我们在这里所讲的“中国歌剧”,应是指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拥有相当数量经典歌剧作品和杰出歌剧表演艺术家,并产生了较大国际影响的艺术门类的概念。

“中国歌剧”的基本特征是:中国人的创作、中国的音乐、中国的故事、中国的语言,但这还远远不够,“中国歌剧”还应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中国歌剧”是能以其独特的品格和气质,准确演绎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具有中国音乐灵魂的歌剧;是可以用中文唱响世界,能充分展现中国气派的歌剧;是能够为世界所接受,真正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的歌剧。

“中国歌剧”不仅能映射出中国音乐、戏曲、文学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也能映射出通过借鉴吸收而兼具西方歌剧、西方文化的优质和精华。二者相融,浑然一体,又独树一帜。

这是我愿意倾毕生精力而为之的中国歌剧!

二、促进中国歌剧流派的形成和推动中国歌剧学派的建立

在今天,提出促进中国歌剧流派的形成和推动中国歌剧学派的建立是正逢其时。也许在三十年前这样提出不合适,二十年前也不妥当,但以我们今天所处的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环境,以我们今天的国力,以我们今天的歌剧人才储备,以我们今天的歌剧创作积累,是应该也必须这样提出的,否则我们就辜负了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就丢失了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

所谓学派,即学说、观点不同而形成的派别而已;所谓流派,即学术思想、艺术风格不同形成的派别而已。学派、流派可有大有小,规模和影响或有强有弱,但仍然可以成“派”成“流”。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必表现得过于自谦或自卑。过于自谦或自卑,是对中国歌剧前辈们付出的艰辛努力的罔视,是对中国歌剧已取得的成就的评价不足,是对中国歌剧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错误估判。当然,歌剧的流派、学派是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而未必是有意强行建构能达成的。但是用积极的行动促进和推动流派、学派的形成和建立,显然是更可取的。

歌剧在意大利诞生之后,百年内便在国内形成了佛罗伦萨派、威尼斯派、罗马派等歌剧流派;百年后在世界上又有了意大利歌剧、德国歌剧、法国歌剧、俄罗斯歌剧等派别。以发展的眼光看(请注意,我不是说现在),中国歌剧通过中国几代歌剧人的努力和积累,在世界上也终将能够成为一派。

从发展和繁荣中国歌剧的角度思考,我们还应当鼓励在国内形成各类歌剧派别,如地域派别,像西北歌剧、南派歌剧、北派歌剧等;也可以作曲家而形成派别,以歌剧表演艺术家形成派别,诸如此类。

总之,我们要鼓励不同艺术风格的歌剧出现和涌现,鼓励不同歌剧学术思想的产生和存在。

促进中国歌剧流派的形成和推动中国歌剧学派的建立,一是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世界歌剧艺术,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无论歌剧的音乐结构、歌唱和表演方法以及剧院的经营、管理等等,都要研究透、学到家。二是必须立足本土,向中国戏曲、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虚心学习。不断地从它们当中汲取养分,是发展中国歌剧的根本性前提。

在此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建立起中国的歌剧体系,从理论到实践,从风格到品质,从音乐、内容到审美情趣,使我们的歌剧具有地地道道的中国特色和气质,最终形成中国歌剧流派和建立起中国歌剧学派。

我认为,我们这一届中国歌剧研究会所代表的歌剧同仁们,一定要不失时机地把我们的目标作为口号喊出来,并努力、快速向这一目标挺进。否则,因我们的不作为,会贻误中国歌剧发展的大好时机。

三、让中国歌剧走向国际舞台

中国歌剧能不能走上世界歌剧舞台的中央,不仅关系到“中国歌剧”概念能否确立,也将标志中国歌剧的发展是否上升到一个新阶段。因为,“中国歌剧”是一个必须放置在世界范围里才能成立的概念,而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偏于一隅的戏种概念。

这要求中国歌剧在世界舞台上的呈现是经常性的,偶有出现是不够的;中国歌剧作品应是丰富和不断涌现的,而不是一部或几部剧目;中国歌剧不应仅在美欧的少数国家上演,还要在更多的洲际国家上演并流传,范围是全球性的。唯如此,中国歌剧在世界上才会真正具有影响力;唯如此,“中国歌剧”的概念才能最终确立。

中国歌剧走向世界,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今天,中国的发展已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也被要求在文化艺术领域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新贡献。

中国歌剧原本就是中西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中国歌剧过去学习借鉴西方歌剧的创作形式,是“融合进来”。“融合进来”的歌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文化艺术,是西方艺术对中国的贡献。今天我们让中国歌剧走出去,争取被别人认同、接受、分享,是“融合出去”。而“融合出去”将是中国对世界做贡献。

中国歌剧走向世界与其他中国艺术形式走向世界相比具有先天优势。前面说过,中国歌剧是中西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它的音乐结构、发声方法、使用的乐器和演奏形式,是为世界许多国家的观众所熟悉和习惯的,而在此基础上再以中国的语言讲述中国的故事,展现中国文化、中国音乐的魅力,就少了许多陌生、隔膜,而比较容易介入和被接受。

中国歌剧要真正实现走出去,要靠歌剧的质量、数量和有效途径。从质量上讲,歌剧作品一定要有很高的规格和精良的品质,一定是能够与世界上的优秀歌剧比肩的艺术佳作,如果是连国内的观众都不喜欢都通不过的东西,走向世界那就是自取其辱;从数量讲,如果没有一批优秀歌剧在世界范围产生影响,也还是不能确立“中国”的概念。从途径上讲,我们可以有政府间、民间的交流,可以采取国内、国外院团的联合上演,更理想的是国外院团主动上演并作为保留剧目,这将更能体现“融合出去”的文化价值和贡献。

在今天,中国歌剧理应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鼓励和支持。中国歌剧这种既是“外来的”又是“中国的”优势,在中国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影响力方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作用,应该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发挥。

四、培养优秀、杰出歌剧人才

中国歌剧要振兴,要跻身于世界艺术之林,必须拥有一大批优秀、杰出的歌剧人才,这是打造“中国歌剧”的根本,是中国歌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如果说,歌剧是表演艺术中的最高综合形式,是一种极致的艺术,那么歌剧也必须是由这个领域里的顶尖人才来创作和呈现,才会有经典歌剧作品产生的可能。很难想象,一部优秀的、可以传世的歌剧作品会出自资质平庸、素养不高的作者手中。

尽管我们说,近三十年来中国歌剧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实事求是地讲,歌剧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发展速率比较缓慢,受关注的程度还不够高,影响还不够大。这除了文化、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外,优秀、顶尖的歌剧人才的匮乏是一个重要因素,包括歌剧文学创作、歌剧音乐创作、歌剧导演、歌剧指挥、歌剧表演,甚至歌剧的舞台美术与技术等方面都是如此。

歌剧艺术人才的培养,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的。一般的人才培养,中国现有的艺术院校或一般综合性大学的艺术院系基本可以完成,但要培养顶尖的歌剧的各类人才,培养出色的歌剧艺术家和歌剧艺术大师,还需要有更高层次的“歌剧的”教育和“歌剧的”教学体制机制、“歌剧的”专业师资队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为培养优秀、杰出的歌剧人才,还需要建立专业的歌剧教研体系和机构,以满足中国歌剧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也正是北京大学建立以歌剧表演、歌剧创作和歌剧研究为方向的教研机构——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的出发点和切入点。

五、提振艺术家精神

艺术家精神是指艺术家对艺术的态度,是艺术家对艺术热爱、执著乃至献身的一种境界。我越来越相信,从事艺术者,非尊艺术至上不能有建树。艺术至上,乃是艺术家的生命力、创造力的源泉,也是艺术家的最高精神境界。

我认为,中国歌剧发展至今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是因为我们歌剧界的这种精神还不够强烈、不够强大。我们应当反思当前艺术界、歌剧界过分市场化、世俗化的倾向,努力在精神价值与世俗利益的对峙、博弈和巨大的张力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正途。艺术界、歌剧界中弥漫的浮躁气息,一切向钱看,为钱迎合市场,都是过分世俗化的表现,都是对艺术精神的背离。

我们要想把中国歌剧事业做得更好,首先要将艺术家精神振作起来,让愿意为歌剧艺术献身的人多起来,为歌剧做出的实际行动和努力多起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意愿更加强烈起来。过去,我们的许多歌剧前辈之所以有成就,是因为他们就是这样做的,他们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今天,我们仍有许多在歌剧战线做出成绩的同仁,也是因为他们在履行对歌剧事业的承诺,秉承了这种精神。

总之,当代歌剧人的责任和使命是光荣而艰巨的。

金曼 中国歌剧研究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院长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篇4

院系 姓名 学号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积极入党的我们来说,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在不断的提高,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的努力着。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过时,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步入社会,参与了社会实践,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毋庸置疑,勤工俭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呢?首先得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面旗指引着全党的奋斗方向。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共产党员只有确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才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大学生党员必须加强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提高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坚信共产主义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实现,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并把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要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使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竟沦落为落后的挨打者。所以无数中华儿女为拯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取得了胜利。后来又经过了艰难的探索才找到了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从而赋予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生机。沿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奋发进取,团结奋斗,并取得了辉煌成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辉煌的前景。我们当代大学生也不能落后,要用自己的才智,继往开来,成为中华民族勇于开拓的一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们大学生的肩上。我们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我们应当从理想信念的实际状况出发,让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历史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各种重大社会现象透彻分析的基础上。理想信念不会自发确立,只有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才能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充实心灵。特别是在网络时代,理想信念的形成要在各种文化、知识、信息的比较中通过选择才能实现,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更强的辨别能力,才能树立科学的个人理想,更坚定地向着目标努力。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用科学理论武装我们的思想。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就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可见科学的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大学生,能否掌握这些科学理论,并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地实践这些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生死成败。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当前的思想文化互相激荡,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有悖于党的主张的错误观点。在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文化不断渗透、历史遗留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观念沉渣泛起的情况下,我们大学生党员必须理直气壮地宣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先进,反对落后。其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党一直号召和要求每个党员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的利益看的比一切都重要。大学生党员要牢固确立党的宗旨,并自觉地实践它。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抵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非天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大学生党员具有了这样的思想品格,就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而且要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大学生党员是未来事业的骨干,必须在自己身上努力培养党的密切联系群众,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作风。在校内在班上要与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置身于群众之中,始终把自己看作群众中的普通一员。无论走到那里,也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同时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党员,需要提高自身为人民工作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做好各项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大学生党员要完成所肩负的任务和使命,就应该弃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认真学好各门知识,扩大知识量,全面提高知识素养,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重视学习,关心时事。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的目的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辨别好坏、分清是非的判断鉴别能力,坚定政治信仰,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大学生党员应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一些党的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并且要学以致用,能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渴求知识的文化氛围,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扎扎实实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普及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竞争、求实、创新、发展的价值观念,致力于解决群众生活上、思想上的实际问题,让封建迷信、腐朽文化和伪科学在人民大众中无藏身之地。我们还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国内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我们的文化不前进就意味着落伍,不发展就意味着倒退。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坚持和发展先进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而不能丧失机遇,勇于应对挑战而不能畏缩不前,响应党的号召,唱响主旋律,努力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新局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因此,当代大学生要着眼于自身的全面发展,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思想,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积极提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利己等腐败思想。在今后的人生奋斗征途中,一定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实现自身价值。扎扎实实学习好本领,掌握新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国社会

主义特色事业奋斗不息,塑造无悔的青春。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篇5

一位伟人曾说过:“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的精神之后。”在责任的内在力量的驱使下,我们常常油然而生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一个企业管理者说:“如果你能真正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制滥造的衣服更有价值。”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无论自己的工作是什么,重要的是你是否真正做好了你的工作。有人说,假如你非常热爱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非常讨厌工作,你的生活就是地狱。在每个人的生活当中,有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背弃了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责任就是对工作出色的完成,责任就是忘我的坚守,责任就是人性的升华。

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要实现既成才又成人的目的。所谓成才,就是指大学生要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才能,学会做事,成为一个能够为社会作出较大贡献的能人。所谓成人,就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要形成良好的人品,学会做人,成为一个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心地善良的好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是大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首要标志。一个大学生要成为一个有益于自己的家庭、有益于自己的团体、有益于自己的国家、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具有良好品格的人,首先就要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能够履行义务的人。要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负责。

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吧:前段时间,学校举行体育文化节,要走方阵,天气很冷,可时间紧迫,眼看着就要开幕了,每天晚上同学们都要抽出学习的时间来操场排练,这就是一种责任意识的体现,为了集体的荣誉,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溺爱的氛围中,但是通过大学的很多课程,比如说:毛泽东思想、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等来树立共同理想,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以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等等。国家之富强,民族之复兴的担子已经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是不是应该努力去做些什么以企图来改变一些东西呢?如果我们对这个不满,对那个不满,那么改变是不是就应该从自己开始做起呢? 首先,我们应该正确地去认识这个国家和民族。一直以来我们的同学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国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要么过分自大,要么过分自卑,看到黑人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到美国人自己就觉得低人一等,这种心态都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记住:中国是一个大国,而非强国,我们离强国之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且我们有这个信心!但既然我们是大国,我们的国民也理所当然应该具有大国的心胸和心态,要记得学会包容,学会尊重。

其次,学习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无论我们学习的专业是什么,我们同学搞学习、做学问都必须具备一种全球化的视野。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而且学科与学科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连国内的一流名牌大学也很难说在某些学科领域就能够领先于世界。所以,我们的学习需要一种开阔的视野,要注重交流,切不可闭门造车。

当前社会的形势: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大学生的使命

2.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可以用三个总体、三个局部和三个继续来概括。那就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面临挑战。

2007年发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全球化浪潮下,迅速波及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影响到实体经济,美国、欧元区、日本以及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相继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

全球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内部的不良资产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全球金融体系虽然大体稳定下来,但是十分脆弱。

3.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缓和但挑战依然严峻

一是南北差距日益拉大影响世界的安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这种收入分配却是严重失衡,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严重的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前,伊拉克局势的动荡、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持续不断的阿以冲突等热点难点问题的存在,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首先,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世界的和平。其次,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与发展影响世界安全。冷战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仅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愈演愈烈,并有新的发展,从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建立单极霸权,美国以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为标准,对外实行

4.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并出现新的变

单极与多极的力量对比发生新的变化还表现在各极软实力的变化。冷战后,美国奉行单边主义,依仗经济、金融、科技和军事的特殊优势,加紧争夺战略要地、战略资源和战略主导权,对外频频发动战争,特别是不顾世界各国的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使得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伊斯兰世界对美国不满的人比例日益扩大,严重影响了美国的国际形象,使美国的软国力有所下降。

5、世界科技革命竞争日趋激烈

当今世界,信息、生物、材料和能源等高技术及产业迅猛发展。科技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不到20%,上升到目前的80%左右。科技发展特别是战略高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科技实力也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

总结:可以看出,世界在处于深刻变化和多极格局过度的时期。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旅管二班

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作文 篇6

人的一生有许多的东西要学,学会“担当”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指引着你一生的方向。

星期六,回到家中,我还没来得及休息,就看见桌上放着一个精致的盒子,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拆开了这个盒子。“啊,真好看。”盒子里装了一瓶高级葡萄酒,好看得让我吃惊。因为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名贵的酒,而且又那么好看,我便不舍得发下这瓶酒了。我拿着这瓶酒摆弄了起来,越玩越有劲。

我见过电视里那些调酒师,他们可真是厉害,手中拿四、五瓶酒,上下地交替都不会掉到地上。我也试着往天上一扔,“嘿,我接住了。”我自言自语道。一连扔了十几下也没有掉到地上,我正为我自己的“高超技术”惊叹,顺手抓了一个鸡爪来啃。吃了之后,手上还沾着油,我还没来得及洗手,又玩起那瓶酒来。不料,手上一滑,酒瓶掉到地上“啪”的一声瓶子碎了,酒全流出来了。我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终于,我打算告诉父母。因为几年前我就知道“担当”怎么写,“担当”的意思,它是要对自己做的事负责任的意思。

我上三年级时,一个星期五,我和同学们在教室扫地,扫完之后,有的同学走了,有一个同学去倒垃圾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摆桌椅。摆好之后,我等那个倒垃圾的同学。出于无聊,我玩起了窗上的窗花,看是怎么剪的,愈看越有趣,不知不觉地将它撕烂了。顿时,我全身都麻了,因为这是老师辛辛苦苦剪了一节课的成果,却被我无意中扯烂了,被老师知道了一定不会有好果子吃。

第二天,天阴沉沉的,我猜一定有什么事发生,于是我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老师当真责问是谁干的,我故作镇定,可是我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就快掉出来了。下课了,一个同学把我的书包撞到了地上,烂了的窗花也掉出来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她没骂我,叫我坐下。她语重心长地说:“你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做错了事应该负起责任,你要学会担当,要诚实。”我羞愧地点了点头,拿起那窗花走出了办公室。

从那天起我明白了什么是“担当”,“担当”是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要诚实。要付出代价去补偿自己做错的事。我们青少年学生要学会承担,更要学会担当。

担当与责任

担当意味着责任,对每个人、每个国家乃至民族来说,担当都十分重要。担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我国历史文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138年,张骞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一次出使西域。路途艰险,却挡不住他前进的脚步,因为他担当者保卫边境百姓安居的重任。西行途中,张骞被匈奴截下,幽禁了十年。但他从未屈服,他知道自己应有的担当。十年后,张骞逃了出来,但他并未返回,而是继续前行,他要履行自己的责任。虽然最终联合大月氏的任务没有完成,但他的出使,使西域各国和中原有了往来,后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外交上的奇观——丝绸之路。张骞的担当是刻在骨子里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不仅是个人,中华民族亦是有担当的民族。二战期间,轴心国对外扩张,我国抗日战争也随之打响。九一八事变后,我国最早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在战争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拖住了日军大部分兵力,粉碎了法西斯国家以闪电战占领世界的意图,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抗日战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担当。它以事实向世界弘扬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东方大国,在世界事务中也有更多担当。在国际维和和带动周边国家发展的“一带一路”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国家的担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那一份担当,成为负责任的人。

青年的担当

担当是什么?担当即为责任。何为责任?责任是做分内的事,是做好应该做的工作,承担应该承担的任务。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无数君子、伟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担当。

汉朝时,一位名叫张骞的人奉命出使西域,他促使了两地的联络,开通了历史上赫赫有名“丝绸之路”。他带着人数不多的出使团前往西域,不畏势单力薄,毅然踏上征程;他面对无边无际的黄沙,不怕恶劣气候,决然一路向西。他遭遇匈奴俘虏,不惧生命威胁,凛然抵抗逃脱。是什么使他面对艰难险阻而不退缩?答案是:勇气,勇气是一种担当。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在昏暗低沉的黄海海面上,几艘突然闯入的日本军舰吸引了一位海军管带的目光。他冷静分析局势,下令立刻出兵迎敌。即使自己的旗舰已多处受损并面对日舰的包围,他绝不退缩,拼死指挥旗舰向日舰撞去,“轰”一声巨响,旗舰却不幸被一枚鱼雷击中旗舰沉没,管带落入水中,面对士兵扔给他的救生圈他没去接,他与旗舰共存亡!这位伟大的将领就是邓世昌,甲午战败,却不能磨灭这位英雄的事迹,光绪帝为了表彰他的功迹与精神,写下了“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用他的行动诠释了责任是一种担当。

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天,中华两千多年的飞天梦在此刻实现。航天英雄杨利伟,为了完成这次任务流下了无数的汗水:每天都要接受高强度体能训练,对飞船船舱内的一切都要聊熟于心,常常都在失重环境中适应,……杨利伟经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过程,可他为了自己的飞天梦,为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他努力坚持下来了。这种顽强而执着的的毅力,使他品尝到成功的果实。他的行动证明了坚持是一种担当。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这是古时君子肩负的仁德,而今我们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要有着担当精神,也正是这种担当精神,才能使得我们与祖国圆梦的历程中留下多彩的足迹。

青年担当作文

人们常常说:做人要有担当。那么,到底什么叫做担当呢?

担当,就是对社会、对职业、对家庭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就像母亲照顾好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警察叔叔维护治安,让社会秩序公正和谐;园丁给花儿施肥浇灌,让树草花木开枝散叶。这就是担当!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最美司机吴斌,在突遭伤害、生命垂危之际,强忍着剧痛,心怀整车旅客的生命安全,在高速公路之上减速,靠边停车,开车门,通知旅客转移到安全地带,他完美地完成一系列停车流程,让整车旅客不受一点伤害,然后才不舍地合上双眼,这就是一种担当。

那什么叫没有担当呢?没有担当就是没有尽到该有的义务,就如环卫工人扫地敷衍了事,小商小贩卖东西缺斤少两,领导干部渎职不作为等等。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行人、非机动车闯红灯,交警视而不见,超市售货员上班玩手机听不到顾客的声声催促,车辆的乱停乱放等,这都是没有担当的表现。

公道自在人心。有担当的人必然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就算身化尘土,依旧灿若星辰;没有担当的人,大多会被历史的长河冲走,像泥沙一样湮没,甚至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自古以来,关于“担当”的记载就多了。东汉末年,张飞如何能在一座桥前一声吼,挡住曹军的千军万马?因为他心系主公刘备。作为一位将军,面对敌军,应该身先士卒,这就是将军的“担当”。正是这样,张飞的美名才被世人称赞流传。还记得《水浒传》里的四个奸臣吗?他们分别是蔡京、童贯、高俅、杨戬,他们身居高位,不仅不为国家分忧,还想尽办法争权夺利,残害忠良,逼得民不聊生,造成起义不断。如此没有担当而且误国的人,怎能不遗臭万年?活该!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学生就应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老师就应该诲人不倦,育人为乐。有担当的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亮夺目;就像一枚巨大的宝石,珍贵无比;就像一只孔雀,美丽高雅。没有担当的人,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就像一地牛粪,让人恶心;就像一群乌鸦,让人生厌。

有担当的人总想着别人,让人敬畏;没担当的人只考虑自己,终会被人唾弃鄙视。请大家严于律己,对社会有贡献,对职业有热度,对家庭有责任,做一个有担当的人吧!

有担当的中国人

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时时刻刻无声地奉献着自己,他们不追求回报,只是默默给予别人温暖。而把自己的安逸、享受抛到九霄云外,正是有这样一群人,我们的生活才越来越美好!

观看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我知道了有一位科学家,他叫黄旭华。他常年和队友们一起研究开发核潜艇,从20世纪以来,他们不断地实验不断地失败,但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不懈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成功。可又有谁知道在黄旭华爷爷成功的背后却是饱含着多么令人心酸的痛楚,父亲去世时他都没有见到最后一面也没有去吊丧,因有重任在身,他只能默默忍受着丧父之痛。多少年来,他的兄弟姐妹和母亲从不知道他到底在哪里工作,因为此项工作必须保密无法公开……我被他的事迹震撼了,此时此刻的我,只想用四个字赞颂他的壮举:誓言无声!海可枯,石可烂,但黄爷爷为祖国科研事业奋斗终生的内心从未动摇过,他为祖国的强大担当了一份重任!

再说说“感动中国度人物”中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一位,我无法忘记他那苍老的背影,他就是刘盛兰爷爷,一位90多岁的贫穷老人。刘盛兰老爷爷的生活过得无比清贫,他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他常常从自己捡破烂换得的血汗钱和微薄的养老金中取出钱来捐赠给没钱上学的孩子,督促孩子们要好好学习,而自己17年来几乎都是依靠乡亲们给他接济,依靠捡拾别人丢弃在垃圾堆里得食物过活。不仅如此,一次火灾也把他在工厂的一丁点儿住处焚得一干二净,刘爷爷便过上了更为艰苦的生活。他还是坚持着一边省吃俭用来维持艰难的生活,一边又将钱捐给上不起学的孩子们。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刘盛兰爷爷他自己可能从来没有算过,这些年他捐赠的资金总额达十万多元,捐助了100多名学生。“感动中国”对刘爷爷得颁奖辞是:“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得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得心灵,他在九旬得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我虽见不到刘爷爷本人,却想对他说:“爷爷,您辛苦了!”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篇7

一、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的四个维度

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晚期,当时战争频繁、思想混乱、道德失衡,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整个社会处于奴隶制度衰亡,新兴封建制度逐渐兴起的转型时期。面对国家的争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兴亡,孔子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他广收弟子,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通过言传身教,发表了一系列的言论,其中蕴含了社会道德责任思想,这些社会道德责任思想是在各类社会关系中逐层展开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维度:

1.对他人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教导弟子在日常生活和行为规范中要承担对他人的道德责任,他告诫弟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就是说,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于帮助别人,不能鼓动别人做坏事,同时还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表明做事情要善于换角度思考,相互理解,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孔子深知诚信的重要性,强调人活在世上就要讲信用,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拥护,才能立足于社会,既“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由此可见,诚信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孔子还要求弟子们把诚信的意识落实到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他要求弟子经常反省自己,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修正言行举止上的错误,做到诚实守信,从而提升自身修养。同时,孔子还向弟子们阐述判断一个人是否诚信的途径,“听其言而观其行”,并要求弟子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要庄重威严、明礼诚信、慎交朋友。

2.对家庭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认为只有具有家庭责任感的人,才能担负起社会责任,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孝敬父母、礼敬兄长,那么成人后就会成热爱国家、奉献社会,故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孔子的家庭道德责任思想主要集中于孝悌方面,“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强调,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准责。大量的孔子与弟子谈论“孝”的内容,被记载于《论语》中,孔子强调子女在物质层面要尽孝,要悉心照料父母,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然而,物质层面的“孝”是最低层次的孝,孔子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孝”,“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认为子女对父母尽孝更要注重“敬”,要尊重父母的想法,顺从他们的建议,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既要让父母生活富足,也要让父母精神愉悦。孔子对于孝道的论述,并不仅仅局限于慈孝友悌的小孝,而在于通过这小孝能扩而充之为大孝于天下,成为爱天下人的大孝。

3.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与弟子们进行了诸多问答,在这些论答中,可以看出孔子从君子和士两个层面论述个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认为无论是君子还是士的社会道德责任都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责任及其具备的品质,以君子的社会道德责任为例,孔子从明道、卫道,依仁、树仁,扶正、扬善,托孤、寄命四个方面阐述了君子应承担的社会道德责任。以明道、卫道为例,孔子一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道”,他把整个生命的价值与“道”的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表述,可见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的首要的社会道德责任就应该是明道、卫道,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4.对国家的道德责任思想。孔子的言论中涉及个人对国家的道德责任思想,首先,孔子认为,任何人都要“忠”于自己的国家,孔子所说的“忠”并不是被一些人曲解的对社会统治阶级的“忠”,而是个人对国家的“忠”。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述了君臣之间的关系,臣忠于君的前提是君必须对臣以礼。后来,孔子的弟子孟子将孔子“忠”的思想进一步论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则更体现了把老百姓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由此推测,孔子、孟子所谓的“忠”应该为谁能富国强民,就对谁忠,即对国家的忠。其次,孔子还积极倡导出仕,他认为君子如果心怀治国忧民之志,就应该积极步入仕途,从而能够更好的尽社会责任,从而在政治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他提出“学而优则仕”还提出“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的论述,希望君子能够通过仕途这条出路,济世泽民,传递出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意识。

二、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启示

1.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目标的启示。近年来,高校在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清晰,学生被动接受等情况,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如何使转变学生观念,从被动变主动,学会负责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目标为: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个体,要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人、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成为诚实守信、孝老敬亲、与人为善的人;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要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视为自己的责任,努力学习,顽强拼搏,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做坚定的爱国者。

2.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内容的启示。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育者去思考培养什么样的责任感,主要内容是什么,只有厘清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内容,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孔子在对弟子们进行道德责任教育的过程中,从品行、忠诚、信实三个方面提出要求,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的内容提供借鉴。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今天,我们把孔子的“孝道”引申为感恩:“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而“愿为他人作出奉献和牺牲”则是社会责任感的特征之一,因此,感恩意识是形成社会责任感的基础,然而,当前感恩教育弱化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的重要影响因素。诚信教育:诚信是一种道德观念,更是道德原则的最高体现。孔子把“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作为人的志向,认为“信”是为人之道,人人必须遵守的准则,他的诚信观念,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当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薄弱,诚信现状不容乐观,不诚信的例子随处可见,小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大到学历造假、诈骗他人,这些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内容。爱国教育:爱国就是指对国家的忠诚、热爱和责任,孔子孔子强调“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把忠于祖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他认为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事业中,在为国家做贡献中才能得到永生。因此,高校必须把加强大学生的爱国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首要位置。

摘要:孔子的社会道德责任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了对他人的社会道德责任、对家庭的社会道德责任、对社会的道德责任、对国家的道德责任。这四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目标,养成教育内容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孔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魏海苓.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高校的实证调查[J].现代大学教育,2014(01).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刘文瑞.浅析孔子的孝道思想[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S2).

[4]简占东.试论孔子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4).

[5]冯浩菲.孔子的责任感与责任论及其当代意义[J].天津社会科学,2005(06).

[6]秦维红.试论将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切入点[J].思想教育研究,2014(04).

[7]张黎霞.孔子社会道德责任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

也说“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篇8

本文之所以不避狗尾续貂之嫌,是想讨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当代中国的立法与法学,使命何在?到底应当立足于何处?提出这个略显疏阔的问题,既源于萨维尼的启发,也受惠于章学诚、钱穆的洞见;同时,还有意对当代中国的立法状况与法学状况做一点回应。

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原道》篇中指出:“圣人求道,道无可见,即众人之不知其然而然,圣人所借以见道者也。”对于章氏“圣人学于众人”的见解,钱穆先生深以为然。在《论春秋时代人之道德精神》一文中,钱先生刻意做了进一步的发挥:“在有孔子儒家以前,忠孝两德,早在中国社会实践人生中,有其深厚之根柢。孔子亦仅感激于此等历史先例,不胜其深挚之同情,而遂以悬为孔门施教之大纲。若谓孔子在当时,乃无端凭空提倡这一种理论,而始蔚成为中国社会此后之风尚,而始目之曰道德,此则远于事理,昧于史实。试问孔子亦何从具此大力,一凭空言,而获后世人人之乐从乎?”钱先生的这段话,真可谓至理之言,既与萨维尼的观点遥相呼应,同时,它对于当代中国的立法与法学,也具有值得借鉴的启示意义。

先说我们的立法。

如果说,孔子提倡的“忠孝”,正是因为“学于众人”,才“获后世人人之乐从”,那么,今日的立法者也只有“学于众人”,只有从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找出符合社会风尚、日常生活的法律规则,才可能受到公众的“乐从”。按照这个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的时候,就不能凭空想象,以为通过自己的大脑,创制出一套逻辑完美的规则体系,就足以规范社会、形成秩序——如此创制的规则,即使符合“统治阶级的意志”,即使有“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也靠不住。

也许有人认为,这种“学于众人”的立法理念,在当代中国的主流话语中,已经被概括为“民主立法”的原则了;所谓“民主立法”,就是“立法者学于众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然而,在我看来,“学于众人”与“民主立法”是两个形似而神不似的概念。章、钱两先生所强调的“圣人学于众人”,是要从民众的“社会实践人生中”寻找规则、提炼规则。规则原本就在众人那里,圣人(立法者)去把它“拿来”即可。

反观现行的民主立法,其基本的特征是:立法专家创制规则,并最终形成规则的“草案”,这个“草案”经过代议机构的表决,就成了正式的法律。而且,从实践经验来看,只要是提交到代议机构的“草案”,无一例外都获得了通过——常常还是“高票通过”。民主立法的原则,被缩减为代议机构对于法律草案的表决程序。这就意味着,民主立法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代议机构的表决仪式,为法律赋予正当性与合法性;经过了这个表决程序与表决仪式,立法专家制定的法律草案就获得了正式法律的名分、权威、效力。至于正式法律是否源出于民众的真实生活,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了,不但无人问津,反而衍生出一个相反的现象:大规模的普法运动。这就完全倒过来了:不是立法者主动学于众人,而是要求众人学于立法者,让众人跟随立法者的思路来安排生活。套用章、钱二先生的话语,就变成“众人学于圣人”了。

近年来,立法者制定的法律越来越多,普法运动的历史也有二十多年了。但是,与此相伴随的现实是:相当多的法律条文成为具文,“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日渐盛行,原因何在?我们的回答是:立法者没有诚心诚意地向众人学习,反而要求众人向自己学习,要求众人跟着自己的思路来。从根本上讲,这是不可能的。任何立法者都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就像任何圣人都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一样。

再看我们的法学。

法学到底是干什么?阅读秩序、寻找规则、编织意义。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无论是阅读秩序、寻找规则还是编织意义,都是有语境的:你阅读的是哪个时代、哪个地方的秩序?寻找哪个时代、哪个地方的规则?为谁编织意义?时间、空间、人,这三个因素都应当考虑到。当年的孔子,关注的就是“三代”延续下来的中国先民,他们的生活秩序、交往规则、意义准则,并由此提炼出一套后世所称的儒家伦理。儒家伦理既表达了中国先民对于生活秩序、交往规则的理解,也满足了他们对于生活意义的期待,因而,才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得到了普遍而自愿的接受。汉武帝之后的历代当政者,之所以高举孔儒的大旗,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儒家伦理“在中国社会实践人生中,有其深厚之根柢”。通过这面大旗,才能更好地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

只有根据一定的“社会实践人生”,才能发现这个社会所需要的规则。如果这个命题能够成立,那它对于当代中国的法学,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当更加同情地理解当代中国人的秩序观念、交往规则、意义准则;把法学研究的落脚点,更多地聚焦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只有从当代中国人真实的日常生活出发,我们才能发现当代中国人所需要的秩序与规则。

对于这样的判断,也许有人会提出质疑:当代中国早已不是孔子时代的中国了,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法学研究应当具有更多的天下观念、世界意识、全球眼光。我承认,这样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是,即使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多数人的日常生活还是停留在民族国家之内的,还是地方性的。试想,如果国内秩序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安顿,全球秩序又如何可能?传统中国所讲的“修齐治平”的先后顺序,绝不是没有道理的。退一步说,即使要研究全球秩序、天下规则,那也应当着眼于全球民众真实的日常生活,从中归纳出超越于国家法的世界法。

然而,当代中国居于主流地位的法学研究,却很少把目光真正投向当代中国人(或世界人)及其日常生活。偏好法律规则的注释法学家(纯粹法学家),习惯于研究法律条文,他们或者阐释中国现行的法律条文,或者把中外同一主题的法律条文进行比较研究。这种法学研究的实质,是把少数立法专家(立法者)的想法与表达当做了法律的核心内容或主体成分。这些法律条文也许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关,但是,也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联系(上文关于立法活动的分析已经对此有所揭示)。因此,这样的法学研究看似严谨、精致,却仍然体现了“学于立法者”、“学于官方”的路径,完全没有体现出“学于众人”的知识传统。

偏好法律价值的价值法学家,习惯于研究自由、人权、民主、正义等价值要素,这样的研究当然意义重大。但是,相关的主流论述大多是对西方经典作家阐述的自由观、人权观、民主观、正义观的解读。如果把这些论述送到当代中国的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车间店堂去试验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些论述与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多隔膜。也许有人会说,我的文章又不是为普通民众写的,他们懂不懂、接不接受都没有关系。这样的辩解就让人糊涂了,法学家不为民众写作,那你为谁而写作?总不会是专为期刊编辑、职称评审专家、项目评审专家而写作吧。

当然还有其他的学术偏好,这里不再逐一分述。但从总体上看,“学于众人”的研究方法并未得到法学界的普遍认可,至少没有成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的主流。这种状况,我认为是值得反思的。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篇9

——听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有感

机械工程学院杨政

清华大学是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代表着中国先进教育、先进科技的前进方向。自建校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在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胡锦涛总书记在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令人振奋的讲话,对清华学生和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在中国,大学生历来被看作是国家的栋梁,社会改革的先锋,民族振兴的希望。他们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宋代的太学士陈东,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五四运动”时期,大学生更是关注天下兴亡,以身作则,成为社会进步的先驱和骄傲。

而在如今的大学校园我们能目睹这些壮举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群群同学在宿舍里“吞云吐雾”,在考场上照抄作弊,在熄灯后大呼小叫,在网络游戏里乐不思蜀。

大学是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不应该是一个人的终极目标,不应该是一个人享受的资本,它需要我们去奋斗、去成才。因为大学生是肩负有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当年的“天之骄子”虽早已不复存在,而大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知识精英阶层,如果这个群体的人集体性的淹没在了浮躁、肤浅和低级趣味里,那该由谁来思考更深刻、更宏观的问题,该由谁来推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呢?

著名爱国诗人屈原一生心忧楚国,纵然疾通惨怛依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南宋爱国词人陆游一心想着收复旧河山,于是“一生报国有万死,双鬓向入无再青”;早期共产党人夏明翰为共产主义事业披荆斩棘,虽死不悔,殉身时还慷慨激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历史更迭,人类已经进入了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题的二十一世纪,那些可以为国捐躯的年代已经远去,时代在强烈地呼唤英才。当国家的投资力度越来越重的倾向于大学教育,民族的腾飞越来越需要大学生参与时,我们怎么还能一味的只知道享受呢?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他有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土,有着有口皆碑的中华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当然中国也有过屈辱的历史和黑暗的岁月,但纵使腥风血雨,飘摇欲坠,中华民族的文明也不曾间断。因为我们有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中华之魂,是中华崛起的不竭动力。

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继续破浪前行。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篇10

所谓历史使命就是人们肩负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重大历史责任。我们可能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人,至于什么使命和责任要交给那些伟大的人,如果我们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与现存的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历史使命。抗战的年代,人们有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的时候,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变了。不仅仅是为了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更重要的是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然而,虽然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意识现状整体良好,却也非常令人担忧。从全局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他们能够胸怀祖国和人民,致力于为祖国而奋斗,为人民服务,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他们关注时事,勇于鉴言践行,对关系到的国计民生的事情相当关心。他们真正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兴衰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致力于自身的完善,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诠释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们发愤图强,艰苦卓绝,但却心底光明。他们勤劳简朴,惜时节约但却乐观豁达。他们给人们以光明,以希望。但是,在现代大学生当中也有责任与使命方面的问题着实令人担忧。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满口的粗言秽语让人侧目;不顾年迈的父母和深深爱着他们同学、老师而撒手人寰的大学生一再出现,不能不让人疑惑:大学生究竟有没有责任感;,刘海洋、段晓宇事件更是让人瞠目。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使命意识不强的现状十分令人心痛。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现象感到不满,部分人甚至因此对大学生产生一些偏见。而且,这一不良状况似乎并没有很大逆转的迹象。这一切不得不让人痛定思痛。

当今大学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意识淡薄的具体原因,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1.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2.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3.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4.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对于这些让我们痛心疾首的情况,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和身边的朋友一定要一起行动起来,杜绝这种现象,引导和改变他们这种不符合现代社会大学生的行为。

在这之前我们要认清当代大学生责任与使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所要求的。大学生只有认清了自己的责任与历史

使命,树立高远的人生理想,才能促进他们更快更好的成长。

(二)这是祖国和人民群众所要求的。每一个希望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的人都希望我们的接班人具有相当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他们都希望我们大学生有上佳的表现。

(三)这是时代所要求的。当今时代,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思维也与时俱进,我们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也要紧跟时代的要求。

加强责任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篇11

1 着眼生活,润物无声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的为人处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的人生价值观、道德观还处于混沌模糊的阶段,这就需要我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教师的隐性教育的作用,让爱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责任。

平日里,见到班级的地面有纸屑,我会以身示范,主动捡起;见到分担区清扫不彻底,我会主动拿起笤帚、拖布,及时清理掉。学校每次进行大扫除时,我也会和学生们一道,拖地、扫地、擦桌椅……扫除结束后,我紧抓时机和同学们畅谈劳动后的体会,和学生们分享劳动后的快乐。对劳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更是"大肆渲染",加以激励。有一次,班级值日做得不好,我不动声色地拣起了地上的纸屑,整理好卫生角的扫除用具,然后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关于废纸的故事: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上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都为之惊叹,日本民族因此而赢得尊重。后来,在我们班上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气,谁桌子底下出现纸屑,就会受到同学们的指责。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责任感增强了,班集体建设不断向前迈进。

2 泛舟书海,进行责任感的熏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漂流活动中,我班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比赛。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富兰克林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到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精神的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在读书心得汇报会上,学生们较为深刻地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真情的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较深的层次。

3 开发潜能,养成好习惯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了思想的种子,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了行为的种子,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了品德的种子,便会有命运的收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所以认真观察,及时开发学生自身潜能,对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很有帮助。让会画画的同学出板报,让会打球的同学建球队,让心细的同学管理班级各项费用,让勤于动手的同学维护班级桌椅……总之,让每个同学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班级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慢慢地,责任心就会树立起来。

4 聚焦生活,责任感并非高不可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伟人的可贵,令人敬佩,身边的榜样,最让人鼓舞。本学期,我们班组织了"责任感——在我们的心中升腾"为主题的队会。会上,我放映了2012年5月29日杭州长运优秀驾驶员吴斌的先进事迹的视频,同学们深受感动。在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烈的疼痛将车辆缓缓停下,拉上手剎、开启双闪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之后,他又以惊人的毅力,从驾驶室艰难地站起来告知车上旅客注意安全,然后打开车门,安全疏散旅客。当做完这些以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的他,瘫坐在座位上。吴斌,他没有把最宝贵的第一时间留给自己叫120,而是留给了车上的24名旅客。通过生活中的真实事例,同学们感受到了责任是一种最高尚的道德情操。

对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的认识 篇12

1 大学生特殊的社会身份, 要求自身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

1.1 大学生在理论研究和创新发展中起着先锋作用

大学生是活跃于理论研究的先锋队, 同时也是用理论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源。这一群体的思想中包含着使社会思想发生变化的最活跃因素。依靠学校所提供的环境和资源, 大学生把他们认同的价值观、思想、理论形成严密的论证体系, 而形成体系的、经过论证的信息再经过舆论的工具向社会传递时, 对社会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同时大学生有着青春的精神风貌、很强的接受能力和创新思维, 其较强感染力和感召力使得被自己认可的理念, 在社会交往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传播作用。

1.2 大学生在连接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连接理论思想与社会实践的排头兵。一方面, 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与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的接触, 尤其是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接触, 形成了认识专业、认识自我的看法。另一方面, 在大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真实地成为对社会作贡献的人。这时候, 大学生群体在实质上成为了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之前在大学期间形成的包含对社会责任认识的思想观念, 肯定会对实际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2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

2.1 社会主人翁意识淡化, 重个人前途, 轻社会理想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 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 出人头地, 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 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大学生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 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2 缺乏人生奋斗目标, 重自我价值, 轻社会价值

市场经济的发展,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 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 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

2.3 以“自我”为中心, 重个人利益, 轻社会利益

这些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 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 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 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 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 凡事从“我”出发, 以“我”为中心, 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时, 只强调个体, 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 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

因此, 对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势在必行。

3 落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方面

3.1 大学生要自觉、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的变化

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理论的同时应该自觉、有意识地关注社会的变化。无论是理工科类的学生还是文科类的学生, 都应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关注知识在社会进程中的变化。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 我国社会正处于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凸现的时期。在构建和谐社会大背景下, 大学生更应该关注这些矛盾的原因、发展和解决办法。同时, 对这些矛盾的研究仅仅作理论层面的泛泛分析是不够的, 并且会使这种关注流于形式。换言之, 这种没有从参加的实践中分析、提炼出来的所谓理论研究是脱离实际的, 实践的价值不大进而对社会贡献也就微乎其微了。

社团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责任感方面的培养。社团的运作致力于充分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认识社会责任, 积极地寻求社会上的资源来帮助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实现。

3.2 学校对学生工作的指导中必须加入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

学校在为学生设置的具体培养课程和设施中要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容。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承担社会责任实践的关系, 在专业课的安排上, 毕业实习已经成为了必修的内容, 进而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而在专门针对思想教育的课程设置上, 对实践的考虑还是有所欠缺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是我们自儿童时期就开始进行学习的课程, 并且是理论性相当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检验标准也是多元的。面对这门针对主观精神世界建设的课程, 更应该通过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 来检验这种教育是否已经成为指导教育对象行动的标准, 也只有实践才能促使大学生把所受教育的观念、理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社会的本领。同时, 在学校各方面的配套设施上也要体现与承担社会责任的实践的结合。如在网络资源的配置上、图书馆资源的选取上, 都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服务内容。

3.3 学校对承担社会责任实践的安排机制上要体现公平原则

学校在承担社会责任实践的安排机制上, 要尽量遵循公平原则。尽管榜样的力量也是存在的, 但作为大学生群体教育内部一种教育资源的分配, 不应该是由小部分群体占有的。获得实践的机会不应该通过竞争的机制来争取。相对而言, 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进行锻炼, 所以在有项目、资金支持的实践活动, 或者是假期中进行的活动应该让其他非干部的同学多参与。这样会使更多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

3.4 重视媒体舆论的力量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影响作用

社会上的力量尤其是媒体舆论的力量, 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关注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 并且应该对其原因、发展的趋势引导好人们思考方向。舆论力量不能仅仅单纯为了吸引眼球而肆意宣扬某些大学生道德滑坡、漠视社会、人生责任的事件, 而忽略对事件的诱因及应该吸取的教训、应对措施等的思考。这里的媒体还包括了娱乐产品的制作者和发行者, 娱乐产品是精神世界建设中重要的中介。大学生是精力充沛和思想活跃的群体, 也是所占比重很大的娱乐产品的使用群体, 他们模仿娱乐产品内容的能力相当强。如果娱乐产品其中充斥的是关于反动、自私、暴力宣扬等消极思想, 就无异于慢性的毒药对大学生的心灵、意志的腐蚀和损害。这实质是对作为社会希望的大学生思想世界进行破坏的行为。网络已经成为了当今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同时, 网络的虚拟性和信息来源的多源性, 也使它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传播不良信息和思想的温床。因此, 对网络信息进行监管和及时删除不良思想的环节, 是在源头上堵截这种软性的毒品对大学生思想进行侵蚀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美]德里克.博克 (Derek?Bok) 著, 徐小洲, 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2]张道理.大学生道德观特点及教育方法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 2002, (8) .

上一篇:商鞅变法与企业改革下一篇:电气工程认识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