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心得感悟(精选11篇)
1 勤于 学习。应时刻不 忘 学习,正所谓“学海无涯”。首先要树立终身 学习的观念,活到老学到老,利用歇息时间 利用工作之余,切实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2 善于思量,崇拜思量。“学而不 思则惘”,一个人仅仅 学习而不思量,那将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思量是一种能力,要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吸其精华,弃其糟粕,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3 勇于实践。就是要坚固树立“重在 行动,贵在 落实”的理念,要将 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目的是要促进发展。从中发明自己的好处与不足,以便更好的熟悉自己,从而做到更好。
4 敢于转变。我们在 工作的过程 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面临着各种考验,一定要认真总结。从不 同人的身上接触到不同的知识,转变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不能一成不 变,要汲取和 学习别人好的思想和观念,扩大自己的眼光和知识面。
1 正确看待创新创业活动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实践过程。在此创新活动中,大学生是目前创新实践大军的主体,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申请书中既定的创新实践任务。最终,大多数都能顺利过关,完成创新任务; 当然,完成质量参差不齐。这里面有很多因素或者困难制约学生的创新活动。比如: 时间、有限的经费、精力上的不足等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除了开发产品技术外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协调解决的。更为主要的是创新主体的素质和能力。以材料创新为例,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行业背景和系统的专业训练,在材料开发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模仿现有技术、成果,进而经过改进而得到创新产品,类似现象特别易出现于低年级大学生,他们刚刚接触专业,毫无材料研制、创新经验; 步履蹒跚但热情十足,创新效果远未达到创新初衷。当然,德才兼备者有之,他们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倾情投入创新实践中,一番努力、探索实践过后取得了不错成果,相对多数来说还处少数。
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都显得有些四不像,离我们热盼的原创相距甚远。那大学生创新还要不要搞下去呢? 显然我们要正确的看待这个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们要正确的引导和创造环境让大学生们去创造、去创新,毕竟他们很年轻,是未来,是希望,也是我们的一种寄托。但面对问题诸多的创新还要花很多心思是攻克它,取得创新成功。往往需要一些条件。善用者,往往会成功。
遂总结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
2 创新创业的关键
首先,创新主体要有兴趣。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做事情就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新中遇到各种困难也能积极乐观的去面对,因为他们有兴趣,有做创新的驱动力,做起创新来遇到各种困难也不易放弃,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其次,注重团队协作。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基于产品开发的创新工作变得越来越有挑战性,单单凭一己之力很难完成创新实践任务,这就需要团队的力量。当然,需要的是团队的相互配合、相互激励而迸发出的无穷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以帮助他们一直走下去,完成任务,获取收获。
再次,创新团队要有创新素质及能力。只有优良品质的学生才能克服创新路上遇到的层层困难,拨云见日,取得创新实践的成功。但就我国目前大学生状况而言,他们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略显薄弱。因此,大学生创新素质及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将大大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再有一些条件要必备,如,时间保障要充分。单单利用课余时间是难以完成创新任务的,即使完成部分创新任务,工作远非结束。创新活动要有环境,开发一个产品绝不是仅仅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现实。如果学生了解行业、企业、产品,了解目前什么样的产品存在哪些问题,那么创新实践起来目的明确很多,会少走弯路,缩短创新实践周期。
各级部门要重视。创新活动看似是创新主体- 学生在进行创新活动,但是跟很多因素环节有密切关系,比如: 政策保障、条件保障等。创新是需要各级政策保障的,以便解除学生的后部之忧,使他们本以分散的精力能重新积聚起来。应有各种奖励制度,鼓励他们勇往直前。
除了上述一些因素外,还要有其他因素。如: 可用的实验室资源、指导教师力量与投入、测试分析保障等。高校实验室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所用各种仪器设备资源于一处,是学生创新实践的主战场,指导老师则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高级顾问、参谋; 谈笑间指导学生攻坚克难,更可以把其多年从事创新、创业的经验传授给德才兼备的弟子,继承发扬出去。
以上,是大学生创新成功的一些主要因素,万事俱备则离成功一步之遥。
3 学会成果转化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要把创新实践的成果转化,这一步往往是最难的。这需要学生具有更高一级的能力,如能突破进步则是空前的。
3. 1 成果认定与估值
在转化之前,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对于成果的认定,许多同学对于此都不是非常清楚。各类成果,包括调研报告、论文、专利、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获奖等。成果可谓多种多样,层次也是参差不齐。如何准确的认定成果的价值是十分重要的,这有些类似拍卖之前的估价,估的越准越好。有些成果初看不被看好,但转化之后价值无限,这需要慧眼。
3. 2 转化的条件与程序
很多同学对于获得各类成果兴趣十足,干劲十足; 但对于将这些用汗水换来的成果再进一步换取更大的成果时略显得畏手畏足,小马过河了。实际上,在创新过程中取得的有些成果非常具有市场推广价值,需要如政策等的多种条件支撑,即可实施成果转化。但对于成果如何转化,很多学生又不知如何操作,久而久之只能半途而废,实则非常可惜,投入无产出。一个国家敢于创新,更要敢于把创新成果进行转化,只有进入转化才能最大化的体现出创新的价值来。转化的程序又是怎样呢? 多数大学生对此并不十分清楚。对于此,本人倒是建议,学校如能及时跟进开设一些相关课程,做到创新- 转化全程覆盖,全程提供指导,则学生受益匪浅。或者由服务于技术相关成熟的学校教师的成果转化部门牵头关注大学生的技术成果转化,则会通畅很多。使之能更加明确创新创业转化全流程的各阶段特点及主要任务,任务明确则实施起来效果要好很多。
3. 3 转化的实施与深度
转化条件一旦成熟、转化流程也很清晰,接下去的事情便是实施了。最重要的实施过程问题最多,这里面会有经费不足的问题、市场定位不清的问题、后期保障跟不上等等诸多问题。除了上述问题,大学生创新成果转化中还有就是大多的大学生创新实际上都还是 “半成品”,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任何一个技术要实施最好都是成熟的,这样在实施过程中问题会少很多,不成熟的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走不通,导致最终无法实施。为保障成果转化顺利的实施,最好有一定的政策扶持; 此外,还要有较好的运作团队,帮助大学生创业团队迈好第一步,帮助协调、解决转化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后面的事情就要靠创新创业团队了,最终决定转化的深度和能走多远。
4 结语
创新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并不是把东西做出来就结束了; 而恰恰相反,故事刚刚开始。创新及创新成果的转化途径需要年轻人不断的去探索。探索创新之路,探索成果转化之路,但这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不应该是个人行为,应该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也应该有成熟的技术创新及转化平台,不要让真正的创新半途而废,投入要有产出!
参考文献
[1]蒙贺伟,李辉,古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1):140-143.
[2]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76-79.
[3]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5):12-14.
[4]罗剑宏,谭子君.云端互动:国内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J].高校教育管理,2013,7(3):104-108.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从一个方面反映是毕业学生的总体人数的数量上的增加,导致就业的比例下降,但是从问题的核心来看,却与很多大学生自身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首先,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经历了三年高中生活的“炼狱”,感觉自己终于“熬’出头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往往形成在宿舍睡觉、逃课、沉迷于网络、恋爱……对于学业的过分放松导致很多学生大学四年没有真正地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知识能力的浅薄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岗位。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是为了上学而上学,根本不知道或者是不了解自己以后要做什么,导致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将来的选择严重脱节,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再者,有些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够清楚,很多学生在毕业寻找自己的工作岗位的时候,都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时间安排,尤其是薪金待遇都非常在意,而往往忽略岗位对于自己的适应程度、发展前景这些更为实际的问题,眼高手低导致自己的选择面也来越窄,最后可能就走进了死胡同。
从这些就业难的问题的根源来看,要想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上还是从大学生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敢于创新,甚至可以在自身素质不断的提升的前提下,创新自己的就业渠道,敢于自主创业。实际上,自我国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目标确定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国家统包统配的模式就在逐渐被打破。而随着2003年第一届扩招毕业生走向社会,人才的需求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所以就业压力增加是必然需要大家面临的问题。2009年以来整个世界经济正步入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市场就业机会减少,这对于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来说,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一层压力。针对这样的社会现状,国家也加大了对于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引领,特别是鼓励毕业生勇于结合实际,自主创业,并给予毕业生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上的扶持,这对于开拓学生的就业途径,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创举。但是,对于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可能会成为阻碍学生们发展的一条拦路虎。因此,作为学校,一定要在鼓励学生们自主创业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
一、更新观念、完善自我
很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阻碍自己顺利就业的主要障碍就是观念的落后,有些学生就认为政府机关、学校等国家所属机构工作稳定、有保障,就一门心思往里挤,试图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抱上“铁饭碗”;有些人则把目光放到了大企业、大公司上,想方设法想走进去;也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目光紧紧放到了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学生们就业思路的狭窄、观念的落后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无论哪一行,尤其所谓的冷门领域,可能就业机会更大。很多大学生毕业以后,回到农村,把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熟悉的热土联系起来,很快就有了属于自己事业,成功离自己也越来越近。所以,要想很好地就业就一定要更新观念。
思想的进步会成为实践的先导,但要想成功,还需要毕业生完善自己。一方面,在学校阶段,要抓住有限的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二、调研就业形势,合理进行就业指导
由于当前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校就业办公室等应不断深入调查当今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得大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地完善知识储备,调整就业心态,获得就业信息,加快并改善大学生就业。
三、加大就业扶持力度,创新就业招聘形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的传递越来越快捷,人才市场与高等院校联合举办招聘会一种模式也逐渐跟不上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使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更近距离地接触,通过形势研讨会、专场招聘会、专家报告会、师生座谈会、心理咨询会等一系列措施来拓展就业领域。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得体会
雨果说;“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创新,是大学生未来的导航灯。大学生要想在人生中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及时地给自己注射新鲜的血液与生机勃勃的活力,因为与时俱进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在充满竞争并飞速发展的21世纪更是一个发挥创造性与创造性思维的时代。著名教育家泰勒说:“创造力不仅仅对科技进步有影响,更对国家乃至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哪个国家能最大限度地发现、发展、鼓励人民的潜在创造性,哪个国家在世界上就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才是灵魂和支柱,离开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就不会有知识经济。对一个国家来说,培养大批创造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
有了创新能力,才可以谈创业。创业是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有益实践,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对社会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以促进就业来说,创业是就业的基础和前提,创业已成为促进就业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创业是人们开创事业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型社会行为,是把人生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其最大特征是创新和创造价值。
创业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的孵化器,也是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制度形成现实生产力的孵化器。
创业是一个复杂、艰难、和极富挑战性的过程,是人们自立、自强的实践活动,对创业者的锻炼和素质提升大有裨益。其中蕴含着开拓进取、奋发向上的积极人生态度。
创业并不神秘。创业不一定要创造全新的生意,也不是学历“多”、知识“深”、智商“高”者的专利。重要的是,创业者对市场必须有充分的了解,必须专心投入。创业的核心是如何把市场需求和你要做的产品或服务结合起来。要自主创业,建议多从服务行业出发考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务性行业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这也正是自主创业者的特长所在,即符合创业者资本小、力量弱的特点。另外,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更新的创业模式,如电子商务(或网络商店)等。
现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其中的含义是很丰富的,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来扶持、支持大学生的创业。大学生创业群体主要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组成,由于大学扩招引起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通过创业形式实现就业,这部分大学生具有高知识高学历的特点,但是由于大学生缺乏相对应的社会经验,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大学生创业逐渐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同时也肩负着提高大学生毕业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等的历史使命。在高校扩招之后越来越多大学生走出校门的同时,大学生创业就成为了大学生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
大学生创业面临着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从地方到各个高校都热情鼓励、支持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各级政府为大学毕业生创业制定一系列的优惠的政策,各高校为大学生创业也积极创造个方面的条件,对有条件的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已经具备了难得的机遇。
在这八天的课程中,我们发生了很多事情,认识了很多人,更接触到了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在训练营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创业的难处。做一个路演PPT就成了对团队的巨大考验。老师说国赛的团队路演要在下面练习好几十遍,时间掌握的要很精确,PPT做的要重点突出,简洁明了。牛老师也和我们分享了他们创业的一些有事儿,有趣但也让我有了很多体会。高度决定视野,细节决定成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更优秀。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我们跟着老师的讲解,了解到创业计划书的书写规范和基本结构,即产品研发方面要写产品计划,生产服务方面要写生产计划,市场营销方面包括市场调研,营销计划两方面,人力资源方面主要写管理团队,资本财务方面包括财务计划,盈利计划,融资计划和风险分析四部分,战略布局主要写战略构想,包括商业机会,宏观环境和战略规划。有了一份完美的创业计划书才能做出一份精美的路演ppt,而我们在制作ppt过程中,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难处。理论知识总是相对容易的,而真正操作起来,就难了很多倍。这也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沟通是一项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技能。有了良好的沟通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告诉我们,有效沟通的六大步骤,即事前准备,确认需求,阐述观点,处理异议,达成协议和共同实施。在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中,我意识到自己沟通方面的问题,也更加敢于去和陌生人沟通交流,最后一天的模拟经营就是这样。老师重新分组,我们彼此都不熟悉,但我们都能有好的交流想法,协作配合,到最后在团队协作中,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前进,一起亏损,一起盈利,享受经营过程中带来的快乐。我想这就是沟通的魅力,让陌生人变成战友,变成好朋友。
在创业训练营中,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思考,多动手动脑,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在创新方面,首先要明确一个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项目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着手,而这些点子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现实生活的需求痛点,经济发展大方向确定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多读书,多看新闻,关注国家的大事和行业发展前景,一旦形成一个有可行性的目标之后,就要为之不懈努力,开创自己的小事业。
——基于复合型活性炭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
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心得体会
从2015年10月份项目创立开始,我们小组开始了省级的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复合型活性炭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从项目开始到结题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我们从刚开始的一无所知和一筹莫展,到目标明确,方案清晰,渐入佳境,直到课题的结束,这其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辛酸与苦楚,也收获了好多。回想过去参加研究项目的过程,从开始的寻找课题到申请立项撰写项目申请书,到查阅相关文献、确定实验项目、实施方案和寻找项目商业价值;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案和步骤;对项目进行相关市场调查和研究;到最后完成商业计划书,一步步走来,这其中的辛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其中的经验和成长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分享和拥有。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一次让我们得到锻炼和成长的经历。
回顾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努力,现将我们的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创业训练项目不是基础课上我们做的实验,只要按着老师讲的步骤做就行了。做的课题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了解项目的原理和其中的商业价值,然后确定要发展的方向,然后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其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很急于求成,所以一开始就凭着自己的想像闷着头组织,结果前面两个星期一事无成,以自己的想法设计给老师看,老师一看就漏洞百出,没有一点可行性。后来我们听了老师的建议,不要着急,一点点一步一步地来,先查阅文献资料和其他可借鉴的商业计划书,弄明白其中原理,再勤于思考,在其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得到启发,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研究的项目中,一定要学会借鉴。
其实这段时间对这个项目的付出和努力,让我们觉得收获最大,体会最多的应该是团队合作方面。一个人不管怎样都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也许一个人也能完成,但是可能要花上十倍百倍的时间,而且完成的可能也没有那么漂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团队合作中我们成员间不断磨合,倾听大家的意见和分享你的看法,尊重每一个组员,开心地交流与合作。一开始,我们组的几个人的合作一点也不默契,甚至可以用不愉快来形容,因为我们之间缺少交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都放在了心里,没有及时地说出来,有种自己忙自己的感觉,一点也没有团队合作的氛围。直到一段时间后,我们开会讨论交流才发现我们前段时间都在各忙各的,都没有办法交流到一起,整个项目也是毫无进展。这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的团队合作,人员分配方面出了问题。所以我及时调整分工,做到及时交流,每一个人有想法都可以及时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交流,这样做之后,真的事半功倍,并且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也感到很开心很快乐。
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机遇与挑战共存,风险与利益同步,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还是应该审时度势。一方面要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的知识储备,基本素质,另一方面,更需要了解社会,了解市场,了解相关的政策法律,要对风险与收益做出合理的估计。创业之路的道路是艰难的,但是我们得相信前途是光明的,相信美好的未来。
我国对于创新与创业理论的研究多数囿于西方学者的研究范畴, 具有独创性质的理论研究十分有限, 至于全面推广意义上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则更是凤毛麟角。当前, 虽然我国有些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效, 但从整体来说, 这些成效还只能算作一些典型的案例。因此, 结合当前我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生态环境, 充分挖掘创新与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借鉴国内外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探讨建构适合我国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模式, 是深化创新与创业教育改革当务之急, 也是必由之路。
一、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支持帮助学生迈好走向社会第一步。”李克强总理也多次强调, “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 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鼓励到基层就业。实施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 支持到新兴产业创业。”近年来, 为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 中央和地方政府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如创业平台、创业实训、创业服务和创业资助等优惠政策, 其中创业资金、税收减免、创新与创业咨询和培训等项目, 对促进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预见, 新一轮的创业浪潮将成为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3】
当前, 虽然我国创设了良好的创新与创业政策生态环境, 但就目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 与国外相比, 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一)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差距
1. 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整体较弱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是创新与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定程度上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成功系数的高低。与国外相比, 我国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是相对较弱的。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新与创业比例为2.3%, 比2012届的2.0%与2011届的1.6%分别高出0.3和0.7个百分点, 呈逐年上升趋势。【4】但是, 从权威机构的调查统计分析数据来看, 我国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总体地域分布情况呈现非均衡性, 沿海省份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新与创业的比例较高, 中西部较低。其中“浙江省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达到4.42%”, 【5】单就教育部直属高校来讲, “浙江大学本科生创业率最高, 达到4.16%, 是全国平均数的4倍”。【6】拿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与创业的最高比例与韩国和美国相比, 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与创业的比率远低于这两个国家, 这两个国家大学生选择自主创新与创业的比率高达25%以上, 其中韩国28%大学毕业生的选择自主创业。【7】从以上对比数据中可以看出, 虽然近几年我国大学生选择自主创新与创业的数量整体在攀升, 但与国外相比, 却呈现出发展不均衡、创业人数整体偏少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国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偏低,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相对滞后。
2. 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创业质量整体偏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创业者的受教育程度、创业所集中行业差距都是非常明显的。如与美国相比, 我国创新与创业者“拥有本科学历的比重占9.2%, 而美国为51.7%”。【8】另外, 我国基于中高技术创新与创业的比例还不足2%, 大部分创新与创业者所选择的创新与创业行业都集中在餐饮、零售、电子商务等风险较小、投资较少、设施简单和低技术的顾客代理服务类行业, 这与美国多数机会型创业者从事商业服务类行业的情况有明显的差距。另外, 由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不强,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准入门槛过高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较低。据统计显示, 广东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为1%, 上海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为4%, 这个比例远低于世界大学生平均10%的创业成功率水平。【9】
(二)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 缺乏系统的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
创新型人才即是具有强烈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和创新与创业精神, 并具有较强的创新与创业实践能力的人才。他们的培养需要依据科学的创新与创业课程体系、专业的创新与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和大量的创新与创业实践锤炼。也即是说, 只有通过系统的创新型教育, 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与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激发更多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进一步产生辐射效应。而我国缺乏系统的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现实, 限制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育。
2. 缺少完善的创新与创业政策环境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环境不仅包括金融支持服务、创新与创业教育与培训服务、商务往来服务等软环境, 还包括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场地、基础设施等硬环境。近年来, 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环境虽然有所提升, 但由于受工商、税务、社保制度、企业制度、市场信息透明等政策性服务制度不完善, 以及创新与创业工作人员管理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等因素的制约,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困难重重, 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举步维艰。
3. 缺失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
当代大学生虽然富有一定创新与创业激情和冒险精神, 但是他们是一群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缺乏创新与创业经验的特殊群体, 他们在资本运作和市场把握等方面需要专门化、专业化的指导。整体来看, 许多政府政策虽然包涵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这个特殊群体, 但是缺乏专门针对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这个特殊群体的专门化的政策服务。如在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资金的扶持方面, 以河南省大学生为例,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启动资金:“57.1%靠家庭投入, 合伙人共同出资占22%, 银行贷款占17%, 政府扶持占1.6%, 其他占2.3%”。【10】这些因素造就了我国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的低成功率和创新与创业教育在高校顺利开展的难度。因为较低的成功率打击了选择创新与创业的自信心, 进而使高校创新与创业的理论教育缺乏了成功实践素材的支撑, 沦落为空洞理论的纸上谈兵。
二、国内外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纵览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的建立来源于对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西方拥有系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研究体系, 以美国为代表, 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内容最为丰富, 也最为详实。在亚洲则首推大学生创业率较高的韩国, 我国对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研究则起步较晚。
(一) 国外较成熟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教育模式主要遵循两条路径和采用三种类型:两条路径是指以创新与创业学学科建设为终极目标的路径和以提升大学生综合创新与创业素质及创新与创业能力为目标取向的路径;三种类型是指“聚焦模式”、“磁石模式”和“辐射模式”。【11】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的“聚焦模式”以哈佛大学为代表, 它是一种专业化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 由哈佛大学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统筹管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经费筹集、师资培训、确定培养学生来源等各项创新与创业教育事务, 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创新与创业的可能性和比例是非常高的。“磁石模式”则是指在大学中依托商学院和管理学院成立创新与创业教育指导中心, 整合所有技术和优质资源吸引全校范围内学生结合自身状况和个人兴趣修习创新与创业课程或辅修创业, 它是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运行便利性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 在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是运用“磁石模式”的典型代表。第三种是“辐射模式”, 这种模式运用者以康奈尔大学为代表, 与“磁石模式”相比, 它是一种全校性质的培养教育模式, 在学校层面成立创新与创业教育委员会, 协调、管理和指导全校范围内的创新与创业教育工作, 为非商学院和管理学院学生创设良好的创新与创业氛围、提供创新与创业教育, 鼓励不同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过程。
韩国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也具有其独特性, 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设置创新与创业扶持基金、提供创新与创业信息服务、开办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专题或专业培训班;二是在每个高校建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支援中心, 严进宽出, 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创新与创业“一条龙”服务;三是鼓励大学生回乡创新与创业务农, 根据需要提供种养业种类专业技术服务。【12】
(二) 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成功经验。
我国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以1999年成功举办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标志。此次大赛由120余所高校参与, 提供参赛作品近400件,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在全国高校范围内掀起了创新与创业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育部于2002年4月份启动了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试点工作计划, 试点高校包括清华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通过10余年的努力, 我国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初步实现了由单纯地鼓励引导在校大学生参加创新与创业竞赛向探索系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的过渡。10余年来, 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创新与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为依托, 形成了多样化的典型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 如清华大学的深度聚焦教育模式、中国人民大学的课堂扩展教育模式、黑龙江大学的实体体验教育模式等;二是以创新与创业比较发达的区域高校为依托, 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 如浙江温州大学的岗位创业教育模式等;三是具有推广意义的全国性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还未建立, 对高校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开发还只是处于基础起步阶;四是与国外完善的创新与创业教育体系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问题突出, 主要体现在:创新与创业课程设计不合理、创新与创业师育的师资力量匮乏、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单一、创新与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等四个方面。【13】
三、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路径
当前我国各高校由于受专业设置、资源占有量与自身条件、以及学校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多元因素的影响, 在全国高校推广单一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 各高校结合自身优势与特点, 借鉴国内外其他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 建构适合本校大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 是我国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具体建构路径:
(一) 强化分层分类指导教育
2012年, 教育部发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教高厅[2012]4号) 文件, 规定:“创业基础”纳入高校必修课教学体系, 要求创业基础课程不少于32学时、2个学分。但是,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全国各高校实施情况并不是很理想。以河南省为例, 据调查显示, 目前河南省82所高校中, 仅有1/3的高校开设有与创新与创业相关的课程, 其余高校对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针对这种情况, 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创业基础》、《创业学》、《大学生创业指导》等创新与创业基础课程, 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设《创业机会识别》、《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创业资本与企业成长》、《项目运作与管理》、《IPO管理》等技术性较强的创新与创业课程, 还要注重强化创新与创业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填充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所需要的金融、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同时, 通过举办校园创新与创业讲座、发展创新与创业学生社团、开设创新与创业专 (选) 修课程、开展创新与创业经验交流、运用创新与创业沙盘模式与创新与创业仿真演练等多种方式分层分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新与创业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训实践教育, 从创新与创业观念、能力、技能和心理素质等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与培训, 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与创业能力。
(二) 完善创新与创业实践体系
我国各高校在深化创新与创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 应结合创新与创业本身特性, 强化实践实训环节, 探索多种实践方式, 完善实践体系, 提升创新与创业主体的能力。
1. 以大学生创新与创业项目和学生创业实践社团为载体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校创新与创业大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如以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为例, 就以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新与创业大赛, 选拔优秀创新与创业团队参与省级国家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与创业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赛事为载体, 积极营造校园创新与创业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和精神, 提升学生的创新与创业能力。
2. 参考学习韩国等国家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
在各高校设立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援助中心、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园、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孵化、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实践基地等多种创新与创业服务平台, 整合利用校内外各种资金、技术、场地、信息等资源, 为学生仿真模拟创新与创业和自主创办、管理与运作实体企业创造条件, 为学生走出校园课堂、贴近企业真实经营环境, 在实践实训中学习企业日常事务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研发等企业运营和实际操作技能创造条件。
3. 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暑期创新与创业社会实践活动
积极联合政府部门、企业以及非盈利组织, 开发暑期创新与创业实践项目, 鼓励学生成立暑期创新与创业实践团体, 给予暑期创新与创业团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如就某项大的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或服务, 高校可组织专业的创新与创业师资团队指导帮助暑期创新与创业团队制订创新与创业计划, 进行暑期融资、创办企业、开拓产品或服务市场等创新与创业实践。同时, 也可以指导学生开办暑期培训班、参与商品促销等简易创新与创业项目。目的在于通过暑期创新与创业实践, 帮助学生积累创新与创业经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和精神, 同时锻炼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技能和能力。
(三) 优化创新与创业师资队伍
由于我国创新与创业教育起步较晚, 几乎还没有一个高校具有较强实力的创新与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即专兼职创新与创业师资队伍配备合理, “专业化、专家化、专职化”明显, 融指导、教育、咨询、援助为一体的创新与创业师资团队。当前, 各高校创新与创业师资队伍面临共同问题是:各高校从事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教师只有很少人亲身经历过创新与创业, 且讲授课程仅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 传递的创新与创业信息较为落后, 难以达到教学目的, 甚至会阻碍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的规划与实践。因此, 各高校应积极开发利用专兼职师资资源, 创新与创业的师资队伍除了配备专家学者外, 还应积极面向社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创新与创业成功人士加入。各高校还可以派遣从事创新与创业教育的青年骨干教师和从事管理学、经济学教育的专业教师到企业一定的职务, 或鼓励他们自己去创办企业, 在企业管理和操作的一线提升创新与创业教育技能, 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从事创新与创业教学更具有说服力和冲击力。同时, 各高校之间还可以通过联合联动的方式, 推进师资资源的流通互动, 实现资源共享, 增加教学师资队伍活力, 最终起到优化创新与创业师资队伍和丰富完善创新与创业教育模式的目的。
(四) 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加强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围绕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 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共享的课程教材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保证实践课程比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建立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学生学业成绩综合评价体系, 探索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类型和层次要求的评价方式, 突出学习、实践、科研、创新等多方面素质和能力的考评, 体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健全协同培养机制, 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 推动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多方联手, 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一套适用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且在课程体系的制订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文章首先介绍高校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然后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结合作者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展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预期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大学生进一步深造和将来的就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定于2014年5月启动“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申报及评审工作;同时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也于2014年3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位于香洲商圈的核心位置,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了600万的创业基金;而笔者所在高校也于2014年5月出台《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4年6月启动“申报学校2014年学生创业基金”的相关工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方案
若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创新与创业的能力要素、知识体系和环境要素,然后整合资源研究确定培养方案和实践实训体系,研讨教学策论,构建培养模式。
1.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培养模式
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型本科独立学院,为办学基本定位,重视具有创新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因此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且在能力要素分析、课程体系制订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加以体现。
(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要素的内涵分析
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要素和一个方面的心理需求: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会工作能力;想要创新与创业的心理需求。
(2)以有利于促进创新思维的考核方式改革为抓手,优化课程体系
首先,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形成“1+2+3+4”的全方位立体考评体系,并将创新创业教育固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贯穿于整个过程。
其次,通过改革课程考核体系,以“课内—课外”“理论—实践”和“稳定—灵活”为基本原则,促进课程体系与知识体系优化。课内实验夯实基础、重视理论,以稳定为特点;课外项目开阔视野、重视实践,以灵活为特点。通过将项目团队引入传统课程体系(见图1),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3)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需要,重新整合协调专业课程资源,制订基于课程群与目标岗位群对接的教学大纲,降低专业课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按照“Learning by Doing based Team”的教学理念,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生与教师科研发展基金项目以及产学研合作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同时邀请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专业实践、实训课程的讲解和指导。
2.以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1)校企联合模式
以产学研实习基地为基础,广泛开展与校外企业公司的合作,选派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开发和顶岗实习,拓宽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渠道。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为课程教学内容积累教学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2)参赛项目运作模式
通过政策鼓励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大赛,申请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学生科研发展基金,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积极申报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以参赛项目运作模式激发学生创新热情,带动大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實施,制订实施方案和奖励措施,促进学生由就业型向创新、创业型转化。
(3)职业资格培训认证模式
与社会相关专业资格认定部门积极谋求合作,建立职业资格培训、考试和认证基地。
(4)学生实践创新团队模式(见图2)
3.以加快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1)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而又不失灵活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改变强调统一要求的管理模式,突出多样性;变硬性规定为弹性管理,推行学院统筹、教师主导、学生自治的管理模式。
(2)加强师资培养
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一是利用现有学院搭建的政策平台,通过教师出校、出国进修,参与校内外的课题研究,积极创造实训、实践机会培养创新意识,提高教师指导创新创业的能力。二是通过引进一些高学历、高职称、高能力的新教师,特别是聘请有创业经验和公司骨干背景的教师,改善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3)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积极推动学院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专业学院、系(教研室)、学生创新实践团队三级创新创业教育组织体系;通过“第一、第二课堂”构建初步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创业学长+实习学弟(妹)”相结合的项目创业实践体系,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执行情况
1.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构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
在相关专业课程和毕业设计中,笔者引入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的实际案例,以项目分组、小组讨论、阶段汇报、项目展示和答辩的形式进行。
2.以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依托,构建了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大学生实践实训基地和产学研企业,开展了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结合地域政策,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号召,鼓励条件成熟的项目团队积极进行创业。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依托,引导和指引本校学生与自主创业的公司联系,将其创业经历和经验引入到在校学生课堂,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创业。目前已经有1支团队进入孵化园,并参加2014年度“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
3.以创新创业实践探索为目标,构建新型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
目前,笔者指导的创新创业项目团队人员已达40余人,以学院提出的“全程导学”为抓手,分年级成立了兴趣小组、项目团队、实践创新团队和大四的创业团队。我们提出了“朋修计划”,采用“教师导引+学生自治”的管理模式和“导师制+学长制”的培训模式开展培养,制订了一系列的项目团队管理制度和选拔制度。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目前共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EI检索论文2篇,中文科技核心论文6篇,获得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各1项,共承担并完成国家级、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7项,校级学生科研发展基金5项。
四、成果展望
本文旨在通過实践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培养创新性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素质、能力三结合培养的途径和办法。预期成果如下:
1.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成果形式是建立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各学科专业课程中进行推广,应用范围和受益面为高校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和总结提炼,可进一步推广至所有专业的高年级学生。
2.以开发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基础,构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成果形式是建立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合作模式,预期可以在各专业进行推广;指导创新项目团队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学生科研基金和相关学科竞赛,将参赛项目作为案例应用在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中,使本专业学生受益。对优秀项目可积极引导,进行大学生创业。
3.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成果形式是建立一套规范化、柔性化和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制度,使之可以应用于高校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管理中。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07-29.
[2]珠海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N].珠海特区报,2014-09-23.
[3]李秋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本模式和路径选择[J].闽江学院学报,2014(1):118-124
[4]吴方,王震,陈东伟.独立院校计算机学院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8):33-35.
[5]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经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6-79.
[6]陈宏伟,叶志伟.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模式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2-223.
[7]李长熙,张伟伟,李健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97-99.
注:本文系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广东省“质量工程”建设立项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一、个人简介
XXX,男,1985年9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父母皆为农民,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其造成深远的影响,励志好好学习以报效祖国,回馈社会。
2004年,xxx以优异成绩考上国家211工程重点本科院校长安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成为本村唯一本科大学生,当时中国工业制造类专业非常热门,就业面广,需求量大。工业工程属于工业技术和工业制造管理相结合的学科,1992年才引入中国,其倡导的组织绩效管理、生产节拍管理、流水线平衡管理深受各大制造厂商欢迎,在毕业之前就被国有控股公司江淮集团录用,签订5年劳动合同。
在工作中xxx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通过重重考核获得了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任职资格。先后就职于xxxxx等上市企业。从助理到专员再到HRM(人力资源经理)、HRD(人力资源总监),从科技研发到家电零售再到互联网,步步为营、踏踏实实,努力学习和实践各种企业管理知识,多次带领团队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为企业设计并落地规范的、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具备可操作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整合人力资源、激励人力资源,成功地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推动两家互联网企业上市(香港主板和新三板),积累了丰富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验。
二、创业初衷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思想也慢慢转变,每年回到老家过年,感受最大的就是农村的老龄化,大量年轻劳动力涌入城市,漫山耕地无人种,孤寡老人无人看,留守儿童无人管。
儿时邻里鸡鸣狗吠的繁荣一去不返、乡间孩童追逐的热闹终成回忆,农村失去了昔日的活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他感觉到,如何盘活农村经济?如何搭建平台让年轻人回乡创业?这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回报社会的方式。
三、创业思路
一个巧合的机会,xxx找到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本地从事多年农业工作的企业家,也有退伍军人,大家都怀着振兴农村经济的梦想,可谓臭味相投。经过实地考察、和当地政府领导多次沟通,他们找到了一条路,那就是成立专业合作社。它与传统包地经营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带动老百姓参与经营,而不是仅仅劳务用工,合作社更多的职能在于整合资源、统一规划、打造品牌,建立立体农业,为成员增产增收。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水稻和柑橘的种植相关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经过努力,合作社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建立合作关系,选育优质品种“旌3优177”、“德优4727”、“宜香优2115”,“晚8”血橙、“春见”等,成员人数扩大至312户,基地总规模达到1017亩(其中团山村330亩,集龙村687亩),通过2017年数据,合作社实现农产品总销售超过1700万元(其中稻鱼模式规模60亩,出产水稻价值24万元,出产鱼类价值10.8万元;稻油模式规模340亩,出产水稻价值125万元,出产油菜价值50万元;“春见”柑橘矮化密植规模387亩,出产柑橘价值1250万元,“椪柑”柑橘矮化密植规模230亩,出产柑橘价值280万元,为农民带来直接利润1400余万元)。
四、心得感悟
创业艰难百战多,开办合作社,最多的工作就是和老百姓沟通,最难的工作也是和老百姓沟通,不一样的种植方法,不一样的农资使用参数,对老百姓来说可能会对几十年的传统种植习惯造成强烈冲击,这种冲击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老百姓不信任合作社,担心按照合作社的种植要求会导致减产、导致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出现部分老百姓对合作社模式的抵制。
和老百姓合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踏踏实实,模式必须公开透明,让老百姓产生信任,完完全全的参与进来,另外,要放宽心态,切记急功近利,先小规模试点,让老百姓看到成功案例,才能打消他们对新模式的怀疑,再大规模推广。
流水潺潺,不负青山之秀 炊烟袅袅,更显乡村之宁
创业团队始终相信,只要年轻人通过他们搭建的平台,能创造出比在城市打工更多的财富,通过一部分人先富,少数带动多数,就一定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一个现代与传统交替、喧嚣与宁静共存的新农村将在不远的将来充分展现。
今年暑假在家学习了社会创新与创业课程,让我感触颇深、获益良多。这次的课程中我学习很多,了解了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创新的理念与实践、社会创新型企业的创业与成长、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在中国和全球范围的进化与发展、社会影响力评价,以及对于社会投资理念的介绍,让我对创新创业这个课程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创新在中国的发展,在转型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创业的机会和商业发展过程,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现实机遇。在这个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就是一个运用先进新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作为21世纪当代大学生,我觉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具备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不创新,就会灭亡。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在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第一步。同时也让我们在校期间让自己得到了锻炼,为以后自己在就业、创业的路途上铺上了垫脚石。在我看来,大学生创新创业不等同于赚钱,我认为创新创业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是一个锻炼能力,获取经验的过程。创新并不一定是轰轰烈烈的,有时一个小细节、一个小想法就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创业绝不能有自我满足的时候,要时时有危机感,不能有一次失误,哪怕是出一次事故,那你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名声就没有了,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让别人接受你的产品,靠嘴巴说是没有用的。创业不能盲目,在创业前一定要进行全面细致的市场调查,最好是从事自己熟悉的领域。
二、明确目标,创业,不是只靠一腔热血,而是要有一定的基础。准备充分,做起事来才能事半功倍。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战”,要做创新创业,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充分准备和知识的不断积累。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自己要做什么,在创新创业课程中,我们学习到选择行业的若干原则:
1、必须是喜欢的产品,能够不断保持激情;产品及所在行业 有广阔的前景,产品是不断增值的2、所选行业及产品要有个性,只与一部分人群做生意即可;可以复制并可以做大
3、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和特长。4.、朝阳产业,成长性高,能长期发展5.有一定区域垄断性,我的地盘我做主,避免低层次的竞争 6.苦点累点没关系,但投资不能太大,滚动发展。针对以上的原则,我觉得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行业或者是与专业相关的行业,关键在于新颖,创新,或者也可以是借鉴别人做过的事业,但有一点必须注意的就是,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必须突出自己所做的创新之处,从新的切入,也就是所谓的旧瓶装新酒。其次,要善于掌握机会并学会放弃机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总是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情,只会打击自信心和积极性;同时要有创新精神,例如我要卖一件衣服,另一家店也在卖和自己相同款式的衣服,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是不是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创新要简单、实用、能操作,就像前几年的牛仔裤一样,破洞的嘻哈风格风靡一时,也许这种风格是来自一些裤子破了,厂家又无法对这些服饰采取好的方法处理而得出的一种解决方法,这不是一种创新吗,最终的盈利比之前的翻好几倍吧。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课;课程改革
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改革与创新,素质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推行使得高等教育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大学生不仅掌握方法和钻研技术,还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但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差,这极不利于我国竞争力的提高,并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科研事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入,积极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程,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1.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含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把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等多种教育理念相结合而得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促进大学生灵活就业、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一种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其主要观点有:对新生成想法及所需资源进行整合并以此进行探求与鉴别的能力;对新成立企业的管理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远见的能力。总而言之,创业教育满足了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2.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建立以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对其教育效果的评价也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实践等。高校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有关知识的积累,并把创新创业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根据市场变化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指导课现状
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晚,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与经济发展程度、人才需求模式及大学生教育的整体水平密切相关。当创业在社会中广泛流行时,高校才把创新创业教育引进课堂。1999年,清华大学首次举办了高校创新创业竞赛,之后各大高校也纷纷效仿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到2012年,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者扩展到教育部门,这增强了创业教育的权威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全国范围内创新创业教育正在逐步开展,但还有一些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关键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师资力量不雄厚,教师教育水平不专业;无实训基地,教学注重理论而缺乏实践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离不开具备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设要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相符。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改革措施
1.明确课程指导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的理论指导、实务分析和实践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核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基础是创业理论指导,它对创业进行分析和探究。创业实务分析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对创业的程序进行实务分析与研究,对创业过程中的经验、素养及商业机会等进行总结概括。创业实践不仅仅局限于理论与实务研究,而是把这些付诸实践,并通过实践对理论和实务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改革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创新创业的能力,使之把理论付诸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掌握市场动态,用创新的眼光看待经济的发展。
2.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课程改革提供支撑
课程的优劣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设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创新创业指导经验,以使创业指导的质量水平得到保证。高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对其进行岗前培训、骨干研修、课程轮训等,同时可让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帮助教师充分认识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找出不足之处,使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的质量得到保证,提升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具有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并充分了解学生特点的教师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
3.改变学生片面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许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指导课的认识比较片面,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而未能投入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执行能力和沟通能力。因而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上,教师不仅要传授与创业有关的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需要加强学生的意识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提高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可邀请高年级学生分享学习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发掘自己的优势,找到与自身实际相符的职业,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此提高自身能力和自我素养。
4.改变教育理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高校应尽快改变教育理念,与国家发展趋势相适应,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投入。首先,可以成立机制保障机构,设立应用型人才培育中心,制订相关制度和方案鼓励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同时,要对课程体系进行完善,对课程教学质量水平进行评估。还要加大物质保障,提高对教师培养和课堂经费的投入,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设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推动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程改革需要明确课程指导核心,培养优秀的教师团队,改变教育理念,改变学生片面学习理论知识的现状,让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創造思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课的开展,能为我国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使我国逐步向创新型国家转变,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5):261-261,262.
[2]刘景宏.基于高职学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80-181.
[3]刘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创业指导课程新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5(12):7-7,9.
[4]梁淑娟,张育诚.石油化工类专业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13):47.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心得感悟】推荐阅读: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教程05-30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管理论文07-17
修正版-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心得体会07-27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卷06-02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09-07
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论文06-15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例子07-20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09-17
大学生创新创业挑战杯07-10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汇报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