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市场分析

2023-02-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保健食品市场分析

基于成都市场的保健食品消费者行为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四川省成都市区和成都郊区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并促进保健食品行业政策法规的健全。方法:对500名有保健食品购买能力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其人口学特征、消费倾向、购买意图等信息。结果:调查的414名消费者中,30~45岁、月收入2 000元以上、文化水平相应较高、拥有一定的保健知识的消费者是经常购买保健食品的主要人群,其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看重产品的安全性、功能、价格、产品的品牌及企业知名度。根据以上特点,本研究提出了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政策及建议,保健食品企业应锁定目标人群,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发不同价格、功能的保健食品;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知名度,充分挖掘潜在消费者,重视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发掘良好的销售渠道等。

关键词:保健食品;购买用途;购买倾向;消费行为

据统计,2018年我国总人口的保健食品使用率为69%,其市场之大、品种之多、用途之广,在众多商品中位居前列[1]。但目前我国消费者购买的保健食品大部分均为国外保健食品,说明我国的保健食品供给还未能够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加之长期以来一些不良企业利用不良广告宣传,夸大产品功效,致使消费者对国产保健食品产生了“信誉危机”[2]。本文通过研究成都市场的消费者行为特征,为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及保健食品生产及销售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成都市金牛区、武侯区、锦江区、青羊区、成华区五个主城区及新都区、温江区、龙泉驿区等3个郊区,对500名18周岁以上的保健食品消费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访谈。

1.2问卷设计及调查方法

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可能影响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纳,其次向行业资深顾问进行咨询,进一步将影响消费者保健食品购买倾向的因素归纳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购买保健食品用途、保健食品价格、包装、功能、品牌、广告的内容、企业知名度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初始调查问卷。收集完善问卷并整理成最终问卷,调查员经过统一培训,调查历时1周,合计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14份,有效率为82.8%。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Logistics回归分析,显著水平α=0.05。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研采用偶遇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414名被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表1)。

2.2不同人群的购买频率

2.2.1不同人群的购买频率分布经常购买保健食品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0~60岁之间、收入在2 000~5 000元水平的人数较多,其中,文化水平大多数为大专及本科水平,以公务员及职员居多。对购买保健食品频率和人口学特征进行秩和检验(即有序变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的人口购买保健食品频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因素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2不同人群的购买频率回归分析将各影响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其-2对数似然值为240.678,P<0.001,伪R2=0.40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相较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人群,月收入在2 000~5 000元的人群更可能“偶尔购买”保健食品,而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者更不可能“经常购买”保健食品。相较于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的人群,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更不可能“经常购买”保健食品(表3)。

2.3不同人群的购买用途

表4表明,45岁以下购买保健食品的人群中,大部分为给家人使用,而45岁以上购买保健食品用途大部分为自用;大专以下购买保健食品的人群中,大部分为自用,而本科及以上购买保健食品用途大部分为给家人使用。对购买保健食品用途和人口学特征进行卡方检验(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月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的人口购买保健食品用途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月收入因素无统计学意义。

2.4高频购买人群的购买倾向

数据显示,45岁以下、月收入2 000元以上、文化水平相应较高的大部分的消费者为保健食品的高频购买人群,该人群均相当重视保健食品的功能,其次是品牌和价格,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重视保健食品包装,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知名度以及口感并不是很重视(图1~3)。

3討论及建议

调查的414名消费者中,30~45岁、月收入2 000元以上、文化水平相应较高、拥有一定的保健知识是经常购买保健食品的主要人群,消费者看重产品的功能、价格、产品的品牌及企业知名度。根据以上特点,从企业方面提出了促进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政策及建议。

3.1引进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提升保健食品的产品安全性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目前大部分保健食品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国外保健食品,原因在于国内保健食品功能及安全性都得不到保证,部分产品食用后没有效果,保健食品企业要想取胜于市场必须提升保健食品的产品安全性,保证其功能性[3]。但是现在保健食品市场充斥了很多中档和低档产品,加上其他负面因素的干扰,导致现在国内保健食品市场出现萎靡状态。为此,建议保健食品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占领市场,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功能疗效,诚信地生产及广告宣传,提升生产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形象,可同时引进药品生产管理规范来规范保健食品的生产,这样才能促进保健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保证效益的不断增长,因为产品的选择也就是未来市场营销中目标消费人群多少的选择及产品市场占有份额的选择。另外,新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对产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评价材料也有了新的要求,首先需提供产品安全性和保健功能具体实验评价材料、人群食用评价材料,同时要求提交功效成分或者标志性成分等[4-6]。

3.2细分保健食品市场,为不同目标人群设计差异化的保健食品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收入、职业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有不同的需求,如年龄较大的保健食品开发,应多注重其饮食特点,开发营养精细、易于咀嚼消化的食品;另外,应针对老年消费者慢性病频发的特点,开发一些可长期服用、以调理为主的保健食品;对于糖尿病患者及年轻注意外貌的消费者,可以开发一些低糖、低脂的保健食品[7];对于上班族,考虑到部分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是用于赠送长辈或同事等用途,可多注重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以及产品的包装。

3.3根据不同消费者行为特征,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价格是消费者选择保健食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价格受保健食品成本、需求和竞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物美价廉是当前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的基本标准,因此,保健食品企业应在保证产品安全性及功能的基础上实行低价策略,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有部分消费者的老产品,应争取保持在同类产品中的低价优势;对于才投入市场的新产品,也应采取低价策略,先获得消费者的口碑及普遍认同;对于少部分收入较高的消费者也可采取高价策略,他们大多看重产品的功效,看重“优质优价”,这类消费则应加大产品开发成本,使其感到“物有所值”,另外对于一些独家且口碑较好的产品,也可采取高价策略[8]。

3.4打造新型销售渠道,扩大保健食品销售范围

保健食品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有合理的销售渠道,从而实现由生产领域向销售领域转移,根据消费者就近消费的习惯,保健食品消费渠道应该尽量增加消费者购买的便利条件,尽量接近消费者居住地,在对保健食品购买地点选择调查中,有63%的消费者选择去就近药店购买;有27%的消费者选择去医院购买;还有10%的消费者选择去超市购买[9]。有大部分的消费者把保健食品种类齐全、选择余地大、离家近、交通方便作为首要考虑因素,企业应加强对这些渠道保健食品销售的监督管理。

3.5结合社区健康管理,开展保健食品社区教育,提高居民保健食品知识知晓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现今的消费者对保健食品缺乏正确的认知,很多消费者分不清“食品”“保健食品”“药品”,部分不良商家甚至用“食品”当“保健食品”高价销售,也有部分消费者将“保健食品”当“药品”使用,以为“保健食品”和“药品”一样,能够药到病除,这也给不法分子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的产品提供了机会[10-12]。这些问题主要归结于民众对于保健食品的定位不够清晰,具有过高的期待值,同时,市场上利用保健食品进行虚假宣传,甚至非法传销,导致民众对保健食品产生逆反情绪,致使行业发展滞后。基于此种情况,一方面企业应多开展保健食品社区教育;另一方面消费者应多主动了解保健知识,加强对自身的健康管理,消费者一定要认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以防买到假冒伪劣产品[13]。谨慎对待免费活动,如免费体检、免费使用及免费健康咨询,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认知不足,装扮成“义诊医生”,给消费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血压血脂血糖检测后,吓唬消费者患有某些疾病,并推荐保健食品,消费者应理性对待;另外,部分厂家根据消费者的爱好及生活必需,设置了一些附赠礼品,消费者应根据自身情况,不要在礼品的诱惑下盲目选择保健食品[14-15]。

参考文献

[1]董笑晨,郭斐,曲锴锐,等.北京白领人群对于保健食品的认知与消费行为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3):44-49.

[2]文学军.铁路社区部分居民对保健食品的认知态度和消费行为调查[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5):387-389.

[3]田明,陈慧.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亮点解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4):39-42.

[4]李美英,姜雨,余超.我国保健食品功能与原料管理的一点思考[J].营养学报,2018,40(3):215-221.

[5]田明,陈慧.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亮点解读[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4):39-42.

[6]孙桂菊.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发展历程及管理政策概述[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8,36(2):12-20.

[7]肖岳.保健食品行業再迎监管新规[J].法人,2017(6):44-45.

[8]梁文文.完善保健食品法律法规,营造良好发展环境[J].食品安全导刊,2017(25):46-47.

[9]张俊凯.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标签的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食品,2017(13):64-66.

[10]房军,陈慧,元延芳,等.保健食品行业乱想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6):5-8.

[11]宋明顺,陈芳,余晓,等.基于联合分析法的消费者对品牌和质量认证商品的偏好研究[J].标准科学,2017(8):78-82.

[12]谢佳岐.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处罚法规实例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8(z1):46-48.

[13]赵澎,张欢.我国保健食品标志性成分含量与国外品牌的差异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9,180(1):77-81.

[14]张守文.我国关于保健食品的管理法规主要内容解读[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7(6):51-56.

[15]张晶晶,袁红梅.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监管对策[J].中国药事,2017,31(6):591-595.

Consumer Behavior Analysis on Health Food Based on Chengdu Market

SANG Miao,CHEN Dan-di

(West Chin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West China Fourth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責任编辑唐建敏)

作者:桑苗 陈丹镝

第2篇:我国保健食品监管问题与对策分析

摘 要: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当前保健食品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为此,通过探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建立健全的淘汰和创新机制、加快完善和出台保健食品政策、建立一体化的网络监督平台、加强保健食品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建议,从而促进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保健食品;监管;问题;对策

文献标识码:A

《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二条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品是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食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防未病”的意识逐渐增强;此外,长期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亚健康以及老龄化加剧进一步增强人们的保健意识,促使我国保健品市场迅速发展,但目前我国的保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生产和监管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分析了保健食品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1 我国保健食品的现状与问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开始兴起,当时配套的专门针对保健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无异,并未被区别对待。直到199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首次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随后,在此基础上国家又出台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之后的十多年里,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使中国的保健食品逐步走上了一条规范发展的道路。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够很好地规范保健食品行业,现阶段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仍然很多问题,保健食品行业的乱象一直被诟病。

1.1 企业“多、小、弱”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国内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616家。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数量经历了“两增、一降”,20世纪初年保健食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开始大约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1995年至1997年国家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整顿,企业数量下降到1000多家;随着《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保健食品行业逐渐步入正轨,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行业又迎来了发展机遇,企业数量又开始逐步增加。虽然我国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比较多,但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3年我国保健食品企业规模在5千万元到5亿元区间数量最多。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保健食品企业,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目前,国际上保健食品主要有三代,我国的保健食主要集中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很少。研发能力弱、创新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

1.2 产品同质化严重

从1996年到2014年底卫生部和CFDA批准的保健食品数量近15000个,其中国产保健食品14000多个,进口保健食品700多个。图1为1996年至2014年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数量。从2007年之后,获批的保健食品数量持续增加。图2为我国保健食品功能分布情况,目前申报批准的保健食品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营养补充剂、辅助降血脂、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糖、通便这六大类,其中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约占20%,营养补充剂类约占15.5%,六大类保健食品占批准产品的60%以上。目前,我国拥有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但是市场上现有的保健食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现有产品的功能过于集中,仅补钙产品就有1400多种,产品同质化严重。

1.3 类保健食品无人监管

类保健品食品是指具有一定保健功能但未取得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的普通食品。这些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将已被证实的并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物品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得的类保健品。这种类保健食品大多以中药材为原料,可能会保持药材原有形态,也可能以片剂胶囊等剂型呈现。另一类是在普通食品中辅助添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具有一定功效的物品的类保健品。如维生素饮料,养生酒等产品。这些类保健食品因含有已知对人体机能有特别功效的原料成分并且这些成分的功效已经被科学认证和广泛认可,这些产品未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加之企业不主动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因而这些产品游离在保健食品监管范围之外,也很容易被不法商家利用,使得类保健食品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1.4 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严重

根据CFDA统计,2013年违法的保健食品广告共计28903件,可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现象仍然普遍。保健食品企业为牟取暴利,夸大功效,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常见的形式有:(1)擅自捏造的批准文号,将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销售,不法商家将根本没有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或者类保健食品的包装上擅自印刷“蓝帽子”和虚假的批准文号,将产品宣传为保健食品;(2)虚假宣传,宣传保健食品具有预防治疗某种疾病,暗示消费者该产品能够替代药品,无副作用;(3)擅自修改说明书和标签,擅自扩大保健食品的功效,扩大适用人群,例如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葡萄籽胶囊,不适宜人群有少年儿童、孕产妇、乳母以及慢性腹泻患者,但市场上的一些该类产品并没有明确表明不适宜人群。保健食品行业虚假宣传的乱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1.5 非法生产经营

保健食品是具有一定功效的食品,但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不能代替药品。关于保健品的功效的效果到底应该有多大,并没有相关明确的规定,因而这个功效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是,现实中的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突出产品的功效,违法在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物,如在减肥类产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在抗疲劳产品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等;在辅助降血糖产品中非法添加苯乙双胍、格列本脲等,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达到《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除了生产环节,保健食品的经营环节也存在问题。由于老年人是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之一,不法商家通过“免费义诊”、“免费赠送”、“专家坐诊”等形式骗取信任,从而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2 保健食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淘汰和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造成保健食品企业“多、小、弱”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国内巨大的保健食品的市场需求,促使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对于违法生产经营的企业处罚力度过小,对于不合格的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只是做下架、停止销售、罚款处理,对违法广告也仅仅是做停播、停止刊登宣传、罚款处理,违法成本低,不足以威慑不法分子,无法淘汰落后的企业。第二,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保健食品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保健食品的开发需要及时地响应市场的最新需求,企业根据未来市场需求研发新功能产品。研发新功能产品可能面临失败,没有健全的创新激励政策和补偿机制,企业面对新的市场只能望而却步;如果新功能产品研发成功,但是在注册审批时由于缺少对新功能的评价标准,这些新功能产品也很难获得批准。由于创新机制不健全,不能够激励企业研发创新,企业往往选择生产风险小、收益快的产品从而导致了保健食品同质化严重。

2.2 监管法规体系不完善

首先,保健食品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长期以来,药食同源和食疗养生的观念深入人心,保健食品作为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产品,相比药品,保健食品的原料来源更加多样化。保健食品的定义仅仅局限在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对于同样具有保健功效但未申请的批准文号的类保健食品未在监管范围,使得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两难境地。对于类保健食品的监管,当类保健食品以保健食品的名义宣传销售时,就构成了违法。法律法规中对假药、劣药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假保健食品”“劣保健食品”却没有说明,由于这些类保健食品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不属于保健食品,不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范围内,导致无法可依,纵容了违法行为。其次,保健食品行业缺乏完整的法律体系。从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流通、产品召回、上市后再评价等各环节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自从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之前与保健食品相关的政策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失效。现有的关于保健食品的政策大多都是试行政策,如2005年的《保健品注册管理条例(试行)》。现有的法律规范对保健食品的新功能、新原料、上市后评价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较多环节的法律法规的空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2.3 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职业道德

在保健品行业,生产经营者制假售假,夸大宣传,欺诈消费者等现象屡见不鲜。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生产经营者为了追逐利益,无视法律法规,挑战道德底线,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缺乏职业道德,不但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反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添加违禁的化学药物,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破坏了整个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生产企业缺乏职业道德,没有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仍然知法犯法,钻法律漏洞,那么就无法从源头保障保健食品的安全。保健食品的销售单位或个人在缺乏职业道德的情况下过度推销产品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4 多头监管,职责不明确

保健食品广告虚假夸大宣传严重,这是很多消费者一直反映的问题,监管部门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并没有通过执法降低违法广告的数量,虚假广告仍然层出不穷。保健食品企业发布广告首先要经过省级药监部门的审批,获得保健食品广告的批准文号后,广告食品的监管和违法广告的查处则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分负责,这种多头监管导致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工作衔接存在障碍,难以形成有效的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机制。此外,一些地方媒体,追求眼前利益,擅自播放刊登没有取得药监部门批准的广告,这无疑助长了违法商家的嚣张气焰。

3 对我国保健食品监管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的淘汰和创新机制

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保健食品企业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责令其召回不合格的,并对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进行公示警告,情节严重的应该吊销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淘汰落后违法的企业,整顿行业秩序,净化行业环境。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保健食品的创新。资金方面,应该对企业的研发经费给予税收减免,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保健食品行业的风险基金,为提升我国保健食品的研发技术水平提供基础;技术方面,建立保健食品技术信息平台,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原料、研发技术、检验方法、安全性评价指标、审批标准、人体试食试验等方面加强沟通,不断优化标准和程序;法规方面,应该鼓励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针对新功能或新原料的保健食品采取特殊的注册审批制度,在产品研发期间企业可与监管审批部门进行技术交流,加快新功能产品的上市。

3.2 加快完善和出台保健食品政策

现有的关于保健食品的政策大多都是试行政策,仅仅依靠这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可见我国的保健食品的监管政策还亟需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保健食品的定义和范围,将类保健食品纳入到监管范畴;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细化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快保健食品召回制度的出台,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加强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对于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避免陷入无法可依,无人监管的尴尬局面;在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审批制度,可以借鉴美国对膳食补充剂的监管经验,对我国的营养补充剂采用备案制管理。对于保健食品还可以划分不同的安全等级和技术水平,对于安全等级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产品实施备案制管理,提高审批效率。

3.3 建立一体化的网络监督平台

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针对现阶段的各种乱象,需要全员参与各环节的监管,建议建立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覆盖全国,涵盖从行政许可到市场监督高效联动的一体化监管体系,才能保障保健食品行业有序发展。目前,保健食品在注册审评环节已经依托互联网建立了高效、公开、便民的信息化系统。但“重审批”的这种模式还不能有效监管整个保健食品市场,亟需建立覆盖保健食品注册审批、原料采购、生产、流通、销售、产品召回、上市后再评价、监督管理、营养健康教育和群众监督举报等各环节的一体化网络监督平台,这样有利于增加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也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监督力量,提升监管力度和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促进保健食品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3.4 加强保健食品知识的宣传教育

保健食品是不能够替代药品的,但不乏消费者缺乏保健食品的常识,误以为保健食品是绝对安全的,可以替代药品。建议监管部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介普及保健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维权知识,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保健食品的时要仔细阅读标签和说明书,是否有国家批准文号,注意用法用量、适宜人群、禁忌,要到正规的地方购买,并索要发票,作为维权的凭证。消费者还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查看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否获得国家批准,一旦发现所购买的产品存在问题,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赵洪静,徐琨,白鸿.中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概况[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05).

[2]刘跃红,徐艳钢,张文学.我国保健食品现状及监管分析[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3,(02).

[3]朱峰.膳食营养保健品行业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4]杨宇.上海市保健类食品政府监管政策研究[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4,(03).

作者:嵇纬亚 冯国忠

第3篇:含栀子保健食品配方原料应用分析

[摘要]文章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构建含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栀子配方中常用的配方原料、原料组合,及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配方的原料应用。结果表明,71个含有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中,应用最多的原料是栀子、枸杞子、当归、茯苓等;常用的原料组合是栀子-枸杞子、栀子-当归、栀子-茯苓、栀子-白芍等;含有栀子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涉及18种,其中最多的是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其次为免疫调节功能;23个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含栀子的配方中,栀子常与葛根、枸杞子、山楂、白芍、枳椇子等养肝柔肝中药配伍应用。分析含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原料的应用,为栀子在保健食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栀子;保健食品;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栀子为常用中药,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主要用于热病心烦,湿热黄疸,淋证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的治疗[1]。现代研究表明,栀子具有保肝利胆、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脑缺血损伤、降血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2],在食品及保健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栀子黄色素具有无毒、安全性高,并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广泛用于糕点、饮料、酒类等食品的着色等,是天然食用色素的主要原料之一[3]。为进一步明确栀子在保健食品配方中的应用状况,本文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4]”分析保健食品中含栀子配方的原料应用规律,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从保健品数据库中对含有栀子的保健品配方进行收集整理,以组成中明确含有“栀子”的配方,其中“炒栀子”、“焦栀子”均为药物“栀子”,共得到71个配方。

1.2处方录入

将上述筛选的配方由专人整理后,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导入数据前,由2人负责数据源的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

1.3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按指定中药“栀子”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71首,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

2结果

2.1常用原料频次分析

71个含栀子的保健品配方中,涉及药物155种,通过“频次统计”,得到含栀子配方中使用频次较高(频次≥5)的34味药物,见表1。

2.2含栀子保健品保健功能分布

71个含栀子的保健品配方中,涉及保健功能18种,见表2。其中,应用最多的是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功能,其次为免疫调节。

2.3基于关联规则的配方分析

71个含有栀子的方剂,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将支持度设置为“7(10%)”(表示至少有7个配方中出现,占含栀子配方的10%以上),得到常用药对和核心组合共31个,见表3。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见图1,支持度分别为7(10%),11(15%)。

2.4含栀子配方的常用原料组合分析

根据表3中所示栀子及其核心原料组合,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深入分析,纵横比较分析原料组合的配伍规律,见图2~4。在支持度较低时,如栀子与枸杞子的配伍组合,其支持度为4,占20%时,涉及原料有15味,可以较全面地显示该组合在保健品配方中使用的配伍情况,随着支持度的不断升高,达到6,占30%时,可以看出原料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组合更加明确,主要与茯苓、当归、葛根、砂仁等配伍应用,形成了最为核心的原料组合。

2.5含栀子保健品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配方分析

2.5.1常用原料频次分析71个含栀子的保健品配方中23个配方具有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涉及药物58种,通过“频次统计”,得到对化学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功能的含栀子配方使用频次较高(频次≥3)的16味药物,见表4。

2.5.2基于关联规则的配方分析23个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含有栀子的配方,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进行分析,将支持度设置为“3(15%)”(表示至少有3个方剂中出现,占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含栀子配方的15%以上),得到常用原料组合共47个,见表5。原料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见图5,支持度分别为3(15%),5(20%),6(25%)。

3分析与讨论

栀子为临床常用中药,用于黄疸型肝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环烯醚萜苷类(如京尼平苷)、西红花苷类(如栀子黄色素)、有机酸酯类(如绿原酸)等,鉴于其药食两用的特点,在医药及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2]。含有栀子的保健食品有71个,在这些保健食品的配方中,常用的其他原料有枸杞子、当归、茯苓、白芍、山楂、葛根、酸枣仁等,具有养肝柔肝,活血化瘀等功效,多数也是药食两用的物品,也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如当归、白芍等。含有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中,保健功能涉及18种,其中,最常用的保健功能是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这与栀子在临床常应用于肝病的治疗相一致。含栀子的保健食品的原料组合中,栀子-枸杞子-茯苓、栀子-白芍-茯苓、栀子-山楂、栀子-葛根、栀子-酸枣仁等是配方的常用组合,配伍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养肝健脾、保肝、免疫调节、改善睡眠等功能,反应了栀子在不同保健功能中的配伍状况。栀子配伍不同原料时,由于保健功能的差异,其组合的原料也稍有差异,如栀子与枸杞子配伍应用时,其他原料主要是茯苓、葛根、砂仁、当归等,重在保肝和免疫调节;而栀子与当归配伍时,其他原料主要是茯苓、枸杞子、白芍、酸枣仁等,重在保肝和改善睡眠;栀子与茯苓配伍时,其他原料还有党参、枸杞子、葛根、白芍、当归、酸枣仁等,其保健功能在保肝、免疫调节、改善睡眠3个方面。23个含栀子且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配方分析进一步表明,在保肝功能上,常用的原料有葛根、枸杞子、山楂、白芍、枳椇子、茯苓等,常用的组合有栀子-白芍-葛根、栀子-枳椇子-葛根、栀子-枸杞子-葛根等。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将一般统计法、文本挖掘、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方法等挖掘分析方法加以了集成,已经在名医医案数据挖掘、疾病方剂用药规律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10]。软件将信息资料录入、保存、提取、统计和分析等功能融为一体,为名老中医经验总结、医案整理和分析、疾病用药防治规律分析、中药应用规律、新药及保健品研发、处方筛选等方面提供了便利的有效工具[11-12]。本研究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含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原料的应用,对栀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也表明该软件辅助保健品配方分析及筛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一部[S]. 2010:231.

[2]杨全军,范明松,孙兆林,等.栀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体内过程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0,12(9):7.

[3]廖夫生. 中药栀子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2013,41(1):12.

[4]卢朋,李健,唐仕欢,等.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1.

[5]申丹,唐仕欢,卢朋,等.含人参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2):2027.

[6]申丹,唐仕欢,卢朋,等.基于关联规则算法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当归方剂的组方规律[J].中医杂志,2014,55(7):608.

[7]张秀荣,刘国伟,季旭明,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黄疸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1):2461.

[8]张颖,王文苹,季旭明.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胃痛的方剂用药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344.

[9]唐仕欢,卢朋,李健,等.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哮病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医杂志,2012,53(14):1230.

[10]吴嘉瑞,郭位先,张晓朦,等.基于数据挖掘的孟河名医马培之治疗痰饮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631.

[11]唐仕欢,杨洪军. 中医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进展述评[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278.

[12]杨洪军,唐仕欢,卢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开发与利用[M]. 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2013:1.

作者:张怡光 唐仕欢 贾蔷 孟繁蕴

第4篇: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今年以来,宜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发现保健食品市场比较混乱。为此,笔者对保健食品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谈点思考对策。

一、现状分析

通过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突击检查,宜春市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概而言之,一是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资金投入少;二是产品重复多、科技含量低、开发能力差;三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虚假夸大宣传广告狂轰乱炸、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四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责任移位,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标准不统一,导致执行艰难。现行保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所明确的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各部门在各自环节的监管工作中,所执行的法律依据各

不相同,卫生部门依据《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质监部门主要依据《产品质量法》,工商部门则依据《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这些法律标准不一,如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按照《产品质量法》,要处以货值金额的0.5至3倍的罚款;按照《商标法》,则处以货值金额的5倍以下罚款;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处以非法所得的1至3倍罚款。具体处罚时,涉及到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等多环节、多部门,执行时有异议,落实时难到位。

5、部门与部门失衡,致使牵头乏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按照“三句话”职能要求,其主要内容是对各职能部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进行综合监督和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目前,无任是在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单位资历,还基础设施、经费投入、人员数量等诸多方面,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牵头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各保健食品监管职能部门相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显然是级别低、职能虚、资历浅、基础弱、投入少、队伍小,牵头部门与监管职能部门之间基础条件明显失衡,必然制约牵头工作的开展。

二、思考对策

1、完善法律法规。在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中,要明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主管部门。全面负责保健食品研发、注册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广告宣传、市场监管等全方位的监管,将保健食品纳入到药品监管同一体系中来。同时,加快保健食品政策体系和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体系的建设步伐,借鉴国外先进保健食品监管模式,促进我国保健食品监管与国际接轨。

2、改革监管体制。《决定》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从目前实际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这种分段监管体制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广告监测和市场监管统一归口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改革现行保健食品监管体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监管的经验和优势,规范保健食品企业运作,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从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3、理顺运行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督职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监管能力,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二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人员备案制度。将业务熟悉、办案严谨、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备案,以备随时调用。三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管理制度。加强组织联合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各部门要有服从大局,各司其职,不推诿、求协作的工作作风,以确保联合执法有机制、有制度、有保障、有效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四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保健食

品监管信息、成果、经验和难点,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五是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相结合的新途径。寻求破解广告监测与监管处罚短路工作思路。

4、加大资金投入。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保健食品监管的牵头单位,各级政府对其投入非常有限,监管装备十分简陋,尤其是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对其他保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可谓是“四个基本”: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监测基本靠瞟、投入基本最少。如要承担起保健食品全方位监管的工作任务,则要求各级政府在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费投入的同时,并大力整合现有保健食品监管资源,完善设备装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

5、加强队伍建设。省局以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从事食品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非专业人员。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熟悉、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队伍。为此,一要加强对现有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政策法规熟悉,工作规程熟练。二要有计划地录用专业技术人员,弥补队伍专业上的缺陷,形成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工作热情,启示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保健食品监管队伍。

6、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改革保健食品监管体制,理顺监管运行机制。针对当前“普遍食品变保健食品”,“食品、保健食品变药品”普遍现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大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领域的质量监控及其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检验体系、执法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第5篇:**市保健食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我国现有经批准上市的保健食品近万种,行业年总产值上千亿元,规模相当庞大。2009年为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原基于《食品安全法》制定的保健食品管理相关规定随之失效,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配套条例法规至今未重新制定,保健食品的市场营销乱象丛生,证后监管存在许多问题。现对**市保健食品市场的监管现状进行分析,并谈点思考对策。

一、现状分析

**市现有注册专营保健食品经营单位92家,其中**市城区36家,占39.13%,乡镇销售单位56家,占60.87%,保健食品销售面对农民等乡镇消费群体占有很大比重。经初步调查,全市92家专营单位经营保健食品品种多达89种,其中国产保健食品品种占98.76%,增强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糖血脂三类产品占67.51%。2012年全市保健食品销售额近400万元,城区销售占68.25%。全市保健食品传统渠道销售较为规范,但是,全市200余家药品经营企业基本都有销售保健食品的行为,而取得保健食品合法销售资格的不到50家,办证率不到25%。另外,部分药品经营企业未将药品和保健食品分区销售,以获取更大利益等不良行为依然存在。通过开展打击保健食品“四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宣传)专项行动,**市保健食品市场逐步得到规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经营单位数量多、规模小、入市门槛低、资金投入少;二是假冒伪劣保健食品若隐若现,伪造或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1冒用保健食品标志、伪造合法企业产品的违法行为未受到相关职能部门致命打击;三是虚假夸大宣传广告狂轰乱炸,所谓的专家义诊、讲座或患者“现身说法”屡见不鲜,消费者盲目跟随成风;四是监管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仍不成熟、保健食品市场还不规范;五是电视非法直销保健食品广告层出不穷,药监和工商部门对其监管非常困难,无法从根源上铲除违法广告。六是经营单位点多面广,监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监管难以形成无缝监管,非法销售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

1、审批与监督脱节,出现监管真空。一是保健食品注册审批与监督脱节。根据《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形式审查及受理后,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注册;保健食品市场监管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既不要审查,更不存在审批,对市场上的保健食品又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这种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纵向断层,审批注册与市场监管横向脱节的监管体制,严重制约着省以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二是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脱节。从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内部来看,保健食品广告的审批权仅限于省级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市、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无审批权,保健食品广告审批与监测出现“管着的看不到,看着的管不到;审批的不监测,监测的不审批”的尴尬状况。

2、监测与处罚掉链,引发监管短路。《广告法》和《保健食品广告审查暂行规定》规定,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审批的保健食品广告发布情况进行监测,并将违法发布保健食品广告行为的,填写《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移送通

知书》移送同级工商管理部门查处。实际工作中,审批部门的监测侧重于是否经过批准,广告的内容是否与批准内容一致,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只能通报和移送,无权查处;而监督处罚部门主要侧重于广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对于保健食品广告内容,往往是雾里看花等其他因素,给一些广告违法分子有机可乘。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部门这种“监测的不处罚,处罚的不监测”状况,必然导致违法保健食品广告禁止受牵制、处理受限制。

3、职能与监管体制缺陷,诱发责权扯皮。“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是我国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个不成文的规则。而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与监管,广告审批和监测与处罚等权责却不符合该通则。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权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权却在各级卫生等相关部门。保健食品广告审批权在省级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测工作又在市、县两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而对违法广告的处罚权又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上的互相扯皮,一旦发生事故,追究相关责任就比较复杂。

4、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使得加大执法力度成为口号。2009年《食品卫生法》出台后,《食品卫生法》随即作废,依据该法制定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也失去法律依据,而《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至今不知何日能正式实施。目前,保健食品监督管理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此外,现行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如《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只是对生产经营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缺少针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网络经营等行为进行监管的条款,导致执法过程中存在盲区,执法力度难以加大。

5、机构改革步伐滞后,职能部门监管形成真空。国家相关

法律制定后相关职能部门职能划分不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缺乏相关法律法规职能支持,对保健食品监管形成“看似都能管,其实都不管”的监管真空。

二、思考对策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快《食品安全法》修订工作,要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实施细则,制定《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保健食品广告审查规定》等法律法规。针对违法违规行为制定相应罚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市政府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地方政府规章或管理办法。

2、改革监管体制。《决定》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从目前实际工作的运行情况来看,这种分段监管体制的效果并不佳。因此,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经营、广告监测和市场监管统一归口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管理,改革现行保健食品监管体制。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药品监管的经验和优势,规范保健食品企业运作,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市场监管,从而提高保健食品质量和科技含量。

3、理顺运行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市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下,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工作原则。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保健食品监管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督职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的监管能力,联合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活动,解决当前食品药品监管系统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矛盾。二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人员备案制度。将业务

熟悉、办案严谨、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技术人员登记备案,以备随时调用。三是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管理制度。加强组织联合执法人员的业务学习,建立健全保健食品联合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各部门要有服从大局,各司其职,不推诿、求协作的工作作风,以确保联合执法有机制、有制度、有保障、有效果,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和利益。四是建立保健食品联合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及时通报保健食品监管信息、成果、经验和难点,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五是积极探索保健食品广告监测与处罚相结合的新途径。寻求破解广告监测与监管处罚短路工作思路。

4、加大资金投入。目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保健食品监管部门,但是,监管装备十分简陋,尤其是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相对其他保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来说,检测设备基本为零,监测基本靠瞟。如要承担起保健食品全方位监管的工作任务,则要求市政府在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经费投入的同时,并大力整合现有保健食品监管资源,完善设备装备,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能力。

5、加强队伍建设。省局以下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从事食品安全监察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的非专业人员。全面履行保健食品监管工作,必须建立一支业务熟悉、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保健食品监管专业队伍。为此,一要加强对现有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之政策法规熟悉,工作规程熟练。二要有计划地录用专业技术人员,弥补队伍专业上的缺陷,形成队伍的梯队建设,加强队伍的政治思想教育,激发工作热情,启示工作思路,拓宽工作思维,创新工作理念,建立一支廉洁、高效的保健食品监管队伍。

6、建立长效机制。通过改革保健食品监管体制,理顺监管

运行机制。针对当前“普遍食品变保健食品”,“食品、保健食品变药品”普遍现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加大对保健食品注册审批、生产经营监管的同时,还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保健食品质量检验、安全评估、市场准入(退出)、安全监测与监督抽查、质量预警、广告宣传以及产品标志、标识、标签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流通领域的质量监控及其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标准及检测检验体系、执法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保健食品监管长效机制。

7、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针对广大保健食品消费者,在全市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宣传保健食品消费知识,以易于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知识普及,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引导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进合格保健食品;针对保健食品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升其法规知识水平。

第6篇:保健食品经营制度分析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

年 月 日

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制度

目录

人员岗位职责

保健食品购进资格与凭证管理制度 保健食品购进与验收管理制度

保健食品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保健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体检制度 培训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人员岗位职责

一、企业负责人岗位职责

1、对企业保健食品的经营负全面责任,保证企业执行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

2、负责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经营人员的质量教育,保证企业质量管理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实施,

3、负责签发保健食品质量管理制度及其他质量文件,负责处理重大质量事故,定期组织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4、负责对保健食品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批,对企业购进的保健食品质量有裁决权。

5、负责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在公司内部的贯彻实施。

6、负责选拔任用各方面的合格人员,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工作,每年组织一次全员身体检查。

二、卫生管理员岗位职责

1、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严格遵守企业的质量和卫生管理的规章制度,对保健食品的卫生管理工作负直接责任。

2、按时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清洁卫生工作,保持内外环境整洁,保证各种设施、设备安全有效。

3、每年负责安排企业经营人员的健康检查,建立并管理员工的健康档案,监督员工保持日常个人卫生。

4、负责监督做好营业场所和仓库的温湿度调控,保证温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确保所经营保健食品的质量。

5、保证保健食品的经营条件和存放设施安全、无害、无污染,发现可能影响保健食品质量的问题时应立即加以解决,或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三、购销人员岗位职责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健食品的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遵守公司各项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特别是采购和销售方面的管理制度。

2、采购人员应根据公司的计划按需进货、择优采购,严禁从证照不全的企业进货。严禁购进未取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保健食品。

3、对购进的保健食品应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条款,认真检查供货单位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保健食品的《批准证书》、《检验合格证》,对保健食品逐件验收。

4、销售人员应确保所售出的保健食品在保质期内,并应定期检查在售保健食品的外观性状和保质期,发现问题立即下架,同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5、销售时应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6、营业员每天上、下午应各做一次营业场所的温湿度检查,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7、营业员应经常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当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

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向卫生管理员报告。

8、营业员应热心为顾客服务,随时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并向企业负责人反馈信息。

保健食品购进资格与凭证管理制度

1、企业必须认真审查保健食品供货单位的法定资格、经营范围和质量信誉,考察其履行合同的能力,必要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现场考察,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书。协议书应注明购销双方的质量责任,并明确有效期。

2、加强合同管理,建立合同档案。签订的购货合同必须注明相应的质量条款。

3、质量管理部门要做好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的审核工作。向供货单位索取加盖企业印章的、有效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和《产品检验合格证》,以及保健食品的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样品实样,建立合格供货单位和合格产品的档案。

4、购进保健食品应有合法票据,并按规定做好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票据和购进记录保存至超过保健食品有效期1年,但不得少于3年。

保健食品购进与验收管理制度

1、根据“按需购进,择优选购”的原则,依据市场动态、库存情况编制购货计划,做到供销平衡,保证供应,避免脱销或品种重复积压以致过期失效造成损失。

2、严格执行企业制定的保健食品购进程序,确保从合法的企业购进合法、质量可靠的保健食品。

3、采购人员对购进的保健食品应逐一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或上架。购进票据应注明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数量、单价等内容。

4、购进的保健食品都必须进行外观质量检查,核实产品的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与批准的内容相符后,方准入库或上架。

5、严禁采购以下保健食品:

(1)无《卫生许可证》生产单位生产的保健食品; (2)无保健食品检验合格证明的保健食品;

(3)有毒、变质、被污染或其他感观性状异常的保健食品; (4)超过保质期限的保健食品;

(5)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储存与养护管理制度

1、应根据保健食品的储存要求,合理储存保健食品。冷藏储存温度为2-10℃,阴凉、凉暗储存指避光、温度不高于20℃,常温储存温度为0-30℃,相对湿度应保持在45-75%之间。

2、保健食品应离地、隔墙放置,各堆垛间应留有一定的距离。搬运和堆垛应严格遵守保健食品外包装图示标志的要求规范操作,堆放保健食品必须牢固、整齐,不得倒置;对包装易变形或较重的保健食品,应适当控制堆放高度,并根据情况定期检查、翻垛。

3、应保持库区、货架和出库保健食品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扫,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和防污染等工作。

4、应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储存条件,做好仓库的防晒、温湿度监测和管理。如温湿度超出范围,应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5、应根据保健食品的流转情况,定期检查保健食品的质量情况,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停售(下架)和处理。

保健食品销售管理制度

1、所有销售人员必须经卫生知识和产品知识培训后方能上岗。

2、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要求正确介绍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适宜人群、使用方法、食用量、储存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不得夸大宣传保健作用,严禁宣传疗效或利用封建迷信进行保健食品的宣传。

3、严禁以任何形式销售假劣保健食品。凡质量不合格,过期失效、或变质的保健食品,一律不得销售。

4、销售过程中怀疑保健食品有质量问题的,应先停止销售,立即报告质管员或卫生管理员处理。

5、卫生管理员负责做好防火、防潮、防热、防霉、防虫、防鼠及防污染等工作,确保保健食品的质量。

6、在营业场所内外进行的保健食品营销宣传(包括灯箱广告、各种形式的宣传资料),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未取得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在营业场所内外发布广告;广告批文超过有效期的,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卫生管理制度

一、经营场所

1、公司全体员工均应保持经营场所的干净、整洁。

2、经营场所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

3、经营场所内不得随地吐痰、乱丢果皮、杂物等。

4、任何员工不得将易燃、易爆等物品带入经营场所内。

5、个人办公区间物品应摆放整齐,办公台上不得摆放与办公无关的物品。

6、不得在经营场所内用餐,如需用餐需在公司统一规定的区域内。

7、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应整齐清洁。

8、灭蚊灯、老鼠夹、杀虫剂应保持有效状态,发现故障应及时报告卫生管理员,卫生管理员应立即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仓库

1、仓库划分为待验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各区应放置明显标志。

2、所有入库产品应分区、分类摆放在规定的区间,出入库帐目应与货位卡相符。。

3、应根据保健食品的性能及要求,将保健食品分别离地整齐存放于常温库、阴凉库或冷藏库,并保证保健食品的质量。

4、应合理使用仓容,堆码整齐、牢固,无倒置现象。库存保健食品应按保质期远近依序存放,先产先出,不同批号保健食品不得混垛。

5、仓库内应保持干燥、整洁、通风,地面清洁,无积水,门窗玻璃洁净完好,墙壁天花板无霉斑、无脱落,防虫、防鼠、防尘、防潮、防霉、防火设施配置齐全、措施得当。

5、仓库应定期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每日进行防蝇、防鼠、防蟑检查和打扫卫生,每月进行一次消毒、杀菌。

6、非仓库员工不得进入仓库。

7、仓库内不得吸烟、喝酒、进食,不得存放与保健食品存放无关的私人杂物,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

体检制度

1、从事经营活动的每一位员工每年必须在县(区)以上医院体检一次,体检除常规项目外,应加做肠道致病菌、胸透以及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与工作。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精神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与直接接触保健食品的工作。

3、员工患上述疾病的,应立即调离原岗位。病愈要求上岗,必须在指定的医院体检,合格后才可重新上岗。

4、企业发现有患传染病的职工后,相关接触人员必须立即进行体检,确认未受传染的,方可继续留岗工作。

5、每位员工均有义务向部门领导报告自己及家人身体情况,特别是本制度中不允许有的疾病发生时,必须立即报告,以确保保健食品不受污染.

6、在岗员工应着装整洁,勤洗澡、勤理发,注意个人卫生。

7、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档案至少保存三年。

培训制度

1、各级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维修、保洁、仓储、服务等人员,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各自的职责接受培训教育。

2、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实施。行政部门按照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全年的质量教育、培训工作,并负责建立职工教育培训档案。

3、培训方式以企业定期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方式为主,以外部培训为辅。任何人无正当理由,均不得缺席公司的培训,并应自觉完成学习计划。

4、新录入员工、转岗员工上岗前须进行质量教育与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岗位职责、各类质量台帐、记录的登记方法等。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5、参加外部培训及在职接受继续学历教育的人员,应将考核结果或相应的培训教育证书原件交行政部门验证后,留复印件存档。

6、企业内部培训教育的考核,由行政部门与质量管理部共同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选择笔试、口试,现场操作等考核方式,并将考核结果存档。

7、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考核结果,作为有关岗位人员聘用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员工晋级、加薪或奖惩等工作的参考依据。

第7篇:保健品市场分析

如今,做产品难,做保健品似乎更难。这几年在保健品市场中有点亮色的还是那些“老八路”:脑白金、太太、排毒养颜、纽崔莱、巨能钙、新盖中盖,2002年亿利甘草良咽、天使丽人来势汹汹,但到今年则已是昨日黄花(根据2003年亿利科技的中报显示,亿利甘草良咽全国市场盈利不过100多万),就是海王的牛初乳,尽管投入了巨额广告,也还是在市场教育和市场争夺中挣扎。唯一的亮点是借“非典”之东风而起的黄金搭档和养生堂的成人维生素,但是它们能做到多大份额也不敢妄然下结论。可以这样说,保健品不要说再现三株的辉煌,就是一年下来能上一个亿的销售额都确实要费不少劲了,一个新产品要顺利成长,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何在?谁是保健品消费后面无形的“手”?

答案就是在买方,也就是消费人群与购买力两个方面,两者的组合影响着保健品市场,了解和把握这两个方面,对如何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有重要意义。

消费人群

经调查了解发现,如今大多数保健品企业对消费者的看法还是停留在10年前的认识水平。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10年的变化,不说沧海桑田,翻天覆地是肯定的,消费者也是一样。那么,究竟如何看保健品消费人群?

第一,正本清源。

提到保健品消费人群,最有代表性的提法是保健品的三个“钱袋子”:女人,儿童和中老年人。其实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提法,功利色彩很浓,本末有些倒置。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品,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药品,产品功能和价值才是本,消费人群是末,那些外资药企新药的开发和宣传,从来都不会将所谓的人群放在第一位,而是将产品的价值和功能放在第一位,而不会将眼光盯着所谓的人群。安利纽崔莱的营销策略中并没有特别强调是男人需要还是女人需要,或者说别的什么人群。它强调的就是一点,你需要!因此,我们必须纠正以往的消费人群功利性分类法,而应将产品实实在在的功能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大前提,不能错。这既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尊重,也是营销策略的需要。不能再将消费者当作傻瓜,谁也不喜欢被人装入一个“套”中。这就是近年来保健品市场越来越难做的最根本原因!思路决定出路,时候变了,思路必须变。认清了这个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迎韧而解。从这个意义上,养生堂推出的所谓的成长快乐、成人维生素以及黄金搭档的各系列产品,其实是对消费者的某种愚弄,不过是一种的勉强的细分。这种先天性的定位错误,将注定了它们难以做大。

第二,消费预期。

消费者预期是市场影响的重要因素。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预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市场分析因素之一。然而,目前保健品功能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与消费者预期有相当大的距离。当然一方面国家政策上有一定限制(只限于22项功能申报),更多方面是产品的开发是抱着一种投机心态,哪项功能容易申报,就报哪一项。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家所批准的所有保健品中,缓解疲劳和免疫调节这两项功能就占到了三分之一的原因。因此出现了“有产品没市场”的局面,很多保健品被闲置而未进入市场。不对消费者预期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说到底也是一种功利主义。在营销理论上,每一个人都知道需求才是起决定性影响的,但我们更要

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是什么,趋势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些就是预期。概念的胜利,其实就是预期的胜利,关键是是否看得准确。太太口服液正是早在93年就看淮了女性美容的心理预期而成功的,脑白金与睡宝也同样因为如此。思考致富,保健品也是如此。紧跟趋势的,才会是赢家。

第三,消费偏好。

营销学的基础之一是消费者在多数不清况下是购买想要的而非需要的。喜欢的才是最好的。偏好在购买决策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品牌之所以有影响力,正是源于消费者一种偏向性选择。保健品发展到今天,有没有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到底钟情什么?到底对哪一类型的保健需求更迫切,更喜欢?事实上,目前保健品还停留在以产品为中心的水平,对消费者的偏好并没有太多的关注,即使有,大多是打着策划的旗号,进行所谓的细分与市场选择。这几年来,对消费者偏好有深入分析的保健品典型是太太静心和排毒养颜(后改为药准字),正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他们的行业领袖地位。抓住了偏好,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心。为什么纽崔莱系列在短短的几年内年销售额达到30亿?秘密也在此。未来的消费者偏好究竟是怎样?

1、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需要,复合型营养补充剂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2、消费者会越加青睐从天然食品中提炼的科学成分而制成的具有实效的保健食品。

3、具有确切的降压、降糖、降血脂的预防性非治疗性保健产品市场将不断扩大,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及预防将会受到更多的消费者重视。

4、品牌将会加速影响消费者的购买。

购买力=购买欲望+购买能力

目前保健品市场有着两重性。一方面是高度竞争的卖方市场,另一方面是不成熟的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竞争已必说,买方市场的这种不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容量与规模的呈高度波浪型特点,没有很稳定的表现。比如同样是胃肠道保健品,三株曾经一年的销售额达80亿,但是如今所有改善胃肠道保健品一年的销售额也不会超过15亿。2002年,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总规模约为200亿,还比不上中国500强企业前20名中的一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但是前几年,这一总规模近500亿,缩水近五成。

第二,购买的不成熟:保健品的购买并非基于科学,盲目性很强。大多数保健品的购买,往往是因为生产方的广告引导和终端强力推荐,而不是真正从自身健康需要,客观地选择保健产品(这正是国外保健品与国产保健品营销之根本差别)。这样重复购买率低,消费者忠诚度难以形成,购买将会越加谨慎。所以,保健品的终端促销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顾客压力。

第三,意识的不成熟:消费者自身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一般凭感觉,而非医学依据来选购产品。这样,服用效果自然会打折扣,难以起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继续购买的信心。

为什么近两年健康服务型的营销模式收到了很好的经营效果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不成熟性。比如,珠海天年2002年销售额达3亿,所采用的模式就是全程一对一健康服务跟踪,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

因此,保健品购买力的理解不仅是指经济上承受能力,更多的是指意识上的购买影响力。无形的影响远远大于有形的因素。购买力就是购买欲望加购买能力。没有欲望,购买力就得不到充分体现,类似于经济学上的持币等待。保健品市场发展到这种情况,卖方市场要承担主要的责任。盲目的广告和误导性的促销推广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力。

如果着眼于长远的市场目标,保健品卖方市场就必须对消费者未来预期、偏好,消费者购买力进行详细的分析,适应发展趋势,提出科学、正确的保健主张,满足买方市场保健需求。竞争之道就在此。

第8篇:我国保健食品现状及监管分析

王涛,茅根年

(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 710021)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为居民生活的热点,保健食品作为我国传统的食疗文化继承的食品备受居民青睐。虽然保健食品目前己经形成比较规范的产业,但是在保健食品的生产、研发、经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使得保健食品处于严重的信任危机边缘、木文分析了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保健食品的监管提出建议。

关键词:保健食品; 问题; 监管; 对策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Supervision of Health-care Food in Our Country

Wang Tao, Mao gengni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Weiyang District, Xi’an

710021)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are focus on preserving their health, especially the health-care food as traditional dietetic therapy. At the present, although the health-care food industry is a standard business, there are a lot of questions in production, researching and market of the health-care food. The problem has caused the serious crisis of confidence. The essay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question of the health-care food, and give suggestion to the health-care food supervision.Key words: health-care food; problem; supervision; measures

1引言

近些年,居民的经济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提高的还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出现,公众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在公众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8],同时保健食品也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中国保健协会不完全统计,2008 年保健食品行业产值約为800亿元,2009年为約1100亿元,2011年我国保健食品产值已经

超过2600 亿元。我国保健食品业在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经逐渐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近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 表明了这个行业的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正是因为保健食品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并且公众的保健意识逐年增强,使很多生产经营企业为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这样不仅侵害了正规企业、产品的权益,更重要的是,严重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由此我国保健食品的监管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并亟待改善。

2保健食品的定义及特点

2.1 保健食品的定义

根据2005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保健食品的定义为: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根据保健食品的定义,我国保健食品分为两类:一是调节机体功能的保健食品。SFDA公布的保健食品有27种功能,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减肥功能等;二是营养素补充剂,以补充一种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 预防营养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此类产品仅限于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2 保健食品的特点

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一是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二是保健食品应具有功能性,即能调节机体功能,这是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区别;三是保健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一般需按产品说明规定的人群食用,这是保健食品与一般食品的另一个不同;四是保健食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患者的治疗,这是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五是保健食品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药品均不同程度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的区别: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必须具有食品的基本特征。《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的定义: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3]。食品应该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良好的感官属性,适合人类长期食用。保健食品必须满足食品的定义和特征,但是保健食品又不完全等同于食品。食品中往往含有较多种类的营养素,对营养素的量也没有要求;而保健食品通常要求含有一种或几种营养素,并要求达到一定的量。所以,在生活中不能用保健食品代替食品来补充日常所需各种营养素,应该以食物为主,严格按照膳食

金字塔合理膳食,对于某些特殊的人群,补充相应的保健食品来提供营养素。

目前我国对保健食品的审批是根据2005年SFDA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批准的保健食品有以下特点:一是审批的保健食品功能多为增加免疫力、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糖、减肥等功能;二是保健食品的剂型以胶囊、口服液和片剂为主,以传统食品形态的产品较少;三是产品成分多数为药食两用的药材。

3 我国保健食品发展现状

3.1 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

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疗养生传统,流传几千年的中医理论和“药食同源”的传统饮食养生文化,是我国保健食品开发研制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有效的物质来源,同时也使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4]。我国保健食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5]我国保健食品行业迅速崛起,纵观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发展阶段:该阶段保健食品是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的产品,仅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素或强化营养素的功能来推断整个产品的功能;第二发展阶段:该阶段保健食品是经人或动物实验证实产品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目前我国审批的保健食品绝大多数属于此类产品;第三发展阶段:该阶段保健食品不仅经过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证明具有某项生理调节功能,而且需要查清具有此项保健功能的功效成分以及该成分的结构、含量、作用机制及在食品中的配伍性和稳定性。目前,欧美、日本等国都在大力开发第三代保健食品,我国此代保健食品也在蓬勃发展,但市场上比较少见 。

3.2 我国保健食品存在的问题

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潜力发展较大,新产品不断涌现,但是在生产、经营、广告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使保健食品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

3.2.1 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非法添加化学药物问题。

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突出产品的功效,违法在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物,如在减肥类产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在抗疲劳产品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等;在辅助降血糖产品中非法添加苯乙双胍、格列本脲等,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2.2 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违规生产、委托生产问题。

部分保健食品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在生产过程中违反《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还有个别企业不按照批准的配方、工艺组织生产,给产品安全留下了隐患。另外,保健食品生产

委托加工现象普遍,由于委托双方各自所负的责任不够明确,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而目前对委托加工行为没有专门的管理规定,存在不少监管漏洞,同时,异地委托加工也加大了保健食品监管的难度。

3.2.3 非法经营保健食品的问题

保健食品经营过程中不法行为日益严重,主要表现有:一是盗用合法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二是将普通食品虚编功能当做保健食品进行宣传和销售;三是在产品广告中极度夸大特殊功效,擅自在产品中添加化学药物;四是以“专家诊疗”、“免费义诊”等形式,骗取消费者的信任,诱导其购买产品;五是通过发邀请函、开办免费知识讲座等,将老年消费者聚集到临时租用的饭店、会议室等公共场所,通过免费试用及雇用“药托”等多种形式,诱导消费者盲目购买其推销的产品。

3.2.4 保健食品虚假宣传问题

保健食品不实宣传以及虚假违法广告已成为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一些保健食品经销商为牟取暴利,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大肆进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误导消费者。一是不法分子以普通食品文号、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地方食品批准文号等冒充保健食品销售[6];二是产品标签不按批准内容印制,擅自增加保健功能,扩大适用人群,故意混淆食品与药品的界限;三是虚编疗效,宣传产品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内容由省级药监部门审查,广告监测在市、县两级药监部门,而对广告的监管和违法广告的查处则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这种监管模式容易导致部门之间工作衔接存在障碍,难以形成有效的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机制。

3.3 我国保健食品的监管机构及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对保健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有《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等。1996年3月卫生部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审批、生产经营、标签、说明书及广告宣传、监督管理等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目前对保健食品的审批和监督管理等工作已经由卫生行政部门移交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2003年,国务院将保健食品注册职能由卫生部划转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8年,国务院将卫生部承担的保健食品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年4月SFDA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保健食品从申请与审批、原料与辅料、标签与说明书、试验与检验、再注册、复审、法律责任等做出了具体规定。2009年2月颁布的《食品安全法》第51条规定,国家对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2009 年7月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3条规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外声称具有特定保

健功能的食品实行严格监管。对于保健食品的生产管理,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前,需要取得卫生许可证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目前,根据《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送审稿)》,新开办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检查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才可以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样,开办保健食品批发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开办保健食品零售企业,应当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检验符合《保健食品良好经营规范》要求,发给《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凭《保健食品经营许可证》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后方可进行保健食品的销售活动。

4 对我国保健食品监管的建议

我国保健食品市场比较混乱,用于可监管的法律法规依据较少,这就造成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对保健食品监管过程中力不从心,有时候也只能望"健"兴叹。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之前,作为保健食品监管人员,对当前保健食品销售市场的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1、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加强对保健食品流通领域的监督管理,要求保健食品经营企业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向供货方索要票据及资质证明资料和产品检测报告等,从而规范保健食品经营行为。

2、畅通各种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发动群众的打假力量,设立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发现制假售假保健食品不法分子的蛛丝马迹立即举报,让制假售假分子无处遁身,从而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3、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监管手段,在《食品安全法》界定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下,完善保健食品监管手段,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和生产许可等上游环节的信息以共享平台的方式发布,避免下游环节监管部门因信息不充分而导致执法被动。

4、食品药品监督部门的业务科室联合执法,保化、药品、餐饮等科室密切配合,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对经营者是否建立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标识标签管理等制度及执行情况,是否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等不合格保健食品进行重点检查。扩大监督检查覆盖面,提高监督检查密度,增加监督检查频次[7]。

5、加强对保健食品科普教育,加大对公众营养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大家对营养与健康及营养功能因子与机理有所了解,提高公众对保健食品基本的辨识能力和维权的意识,不至于受到违法广告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8]。

6、注重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对管理效果进行延伸探讨。在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对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程序,加大对保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探索建立保健食品安全长效、常态的科学监管机制。

5 结语

在《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出台之前,针对市场乱象,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各尽职责,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三个一律”、“五个必须”、“六个严厉打击”。“三个一律”:凡提供虚假申报资料的,一律不予批准并列入“黑名单”;凡出具虚假许可检验报告的,一律取消许可检验资格;凡申报产品存在安全隐患的,一律不予批准。“五个必须”,凡存在标签说明书虚假夸大宣传的,必须责令召回并整改;凡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必须没收产品及违法所得并从重处罚;凡产品涉嫌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下架并暂停产销;凡存在违法添加行为的,必须撤销产品批准文件,吊销生产许可证;凡触犯刑律的,必须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六个严厉打击”,严厉打击虚假夸大宣传行为,严厉打击套用冒用批准文号行为,严厉打击使用假劣原料生产行为,严厉打击违法添加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这样,才有可能真正为保健食品的良性、有序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晓玉,包大跃,张绍勇.保健食品的发展及其管理现状(综述)[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8(6):35-37. [2] 邢冬青,邱服斌.对保健食品的现状分析及监管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5-7.

[3] 叶永茂.中国食品保健品及其安全问题[J].上海医药情研究,2005,3(76):43-46.

[4] 赵黎明,刘兵,夏泉鸣,等.中国保健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0):4-7.

[5] 刘双江,蒋卓勤,杨德胜.保健食品的现状和监管探讨[J].中药材,2006,4(3):14-16.

[6] 刘忠兴.保健食品监管探析[J].首都医药,2012(2):9-11.

[7] 文魁,朱珠,白绢,等.用药品监管的理念指导保健食品监管〔J].首都医药,2006,13(2):16-18.

[8] 王瑛.社会责任是保健品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现代企业,2008(11):28-29

第9篇:保健食品市场整顿实施方案

为深进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年深进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17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主要任务分工的通知》(国办函〔〕43号)精神,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整顿各项任务,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确保公众饮食安全,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整顿工作目标

通过保健食品安全整顿,依法打击保健食品违法行为,有效遏制保健食品违法乱象,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二、整顿工作重点依

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查处普通食品宣称特定保健功能的行为。

三、整顿工作措施

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分要集中组织开展保健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监视检查力度,依法查办大案要案,使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明显得到改善。

(一)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分要做好保健食品清理换证的预备工作,摸清本地区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基本情况,待《保健食品监视治理条例》出台后,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视治理局的同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清理换证工作。

(二)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和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分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及实在施条例的规定,认真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检查,规范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的标示内容。从源头进手,组织对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口代理商的监视检查,重点检查处理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非法标示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等与批准内容不一致的行为。各省级保健食品监管部分要同一组织和部署本地区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着力解决本地区保健食品存在的突出题目,对社会反映强烈、违法宣传涉及较多的品种加大抽验力度,重点检测与保健食品声称功能相关的药物成分。狠抓大案要案的查处工作,严厉打击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行为。

(三)整治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和利用公益讲座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

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分要加强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监测,重点整治保健食品广告中宣托病病的预防、治疗功能以及以专家或患者名义进行功效证实等夸大宣传的违法行为。加强对保健食品经营企业的监视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保健食品在宣传资料中宣称预防、治疗疾病功能的违法行为。各地保健食品监管部分要充分利用投诉举报提供的线索,联合有关部分对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进行查处。

上一篇:公司经济责任制下一篇:新闻工作者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