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考的技术有感

2023-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读思考的技术有感

读木心的著作有感

木心在内地出版的一些著作,可见他常常在思考着一些似乎“无意義”的东西,那就是诗意与哲理。

早期他就写有像《哈姆雷特泛论》《伽米克里斯兄弟们》(九篇集)、《非商籁体的十四行诗》(100首集)等装订成20册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各种文体著作(手稿),但都在“文革”时候被销毁了。虽然听说后来他居住欧美后,为了补偿过往文学作品的丢失,日复一日笔耕至深夜,每天要写下万字左右文章;他也曾与朋友巫鸿谈到他要编写的《巴比伦语言学》《瓷国回忆录》等众多巨著,但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这些著作。

目前在内地出版的著作,能读到的《文学回忆录》(两卷本)这本算是大的著作,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讲课五年的笔记记录集,是一本关于中西文学艺术历史的大纲性质著作,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其他的都是他个人的一些“诗意和哲理”的记录,看起来都是小书儿,类似散文集的《哥伦比亚的倒影》《琼美看随想录》《即兴判断》等,更多像是随想录的《素履之往》《哥伦比亚的倒影》这样的,这就像是意识流手法记录的语录体,或许像是诗集《我纷纷的情欲》《西班牙的三棵树》《云雀叫了一整天》等,也都是诗意哲理句子段落的“诗化”。

如他谈关于人生的箴言: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只有机智透顶的人才可望重显憨厚。”“有人说,时间是最妙的疗伤药。此话没说对,反正时间不是药,药在时间里。”

“看清世界荒谬,是一个智者的基本水准。看清了,不是感到恶心,而是会心一笑。”

如他谈艺术:

“艺术品如果不是艺术,就什么也不是。岂止是艺术家孤独,艺术品更孤独。”“所有伟大的文艺,记录的都不是幸福,而是不安与骚乱。”

“艺术本来也只是一个梦,不过比权势的梦、财富的梦、情欲的梦,更美一些,更持久一些,艺术,是个最好的梦。”“哲学非但不能解释艺术,而且不配解释艺术。世界上什么最伟大,艺术最伟大,可是艺术一直被弄成小丫头。”

如他谈爱情:

“爱情,亦三种境界耳。少年出乎好奇,青年在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

“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一流的情人永远不必殉陨,永远不会失恋,因为‘我爱你,与你何涉’。”

“轻浮,随遇而爱,谓之滥情。多方向,无主次地泛恋,谓之滥情。言过其实,炫耀伎俩,谓之滥情。没条件的痴心忠于某一人,亦谓之滥情。”

“爱一个人,没有机会表白,后来决计绝念。再后来,消息时有所闻,偶尔也见面……幸亏那时未曾说出口,幸亏究竟不能算真的爱上。又爱了另一个人,表白的机会不少,想想,懒下来,懒成朋友,至今还朋友着……光阴荏苒,在电话里有说有笑,心中兀自庆幸,还好……否则苦了。”

木心无论是谈文学艺术,还是谈人生悲欢,或是爱情的温柔与无奈,他也在这些零碎的、又像是自言自语的诗意与哲理思考中,从而获得了关于生命的另一种慰抚,以及人生经历遗憾的一种补偿。文学艺术在大多的时候,是人生遗憾的一种补偿,因为经历的坎坷与得不到,最后都会寄托于文学艺术的创作与思考,并在创作与思考过程,得到了一种安慰。84年的岁月,从乌镇到上海,从上海到纽约,再从纽约重回故乡乌镇,历尽坎坷波折,以画以文,记录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风采,并成了乌镇的代言人,成为华人文艺导师,他长期在人文领域中进行着诗意又有哲理的思考,他也早已超脱了这种“孤独”。不同时期阅读木心,又有不同的体会,这也是人文艺术的真谛所在。文学或艺术学,归根结底还是人学。

作者单位:中国歌剧舞剧院

作者:刘桐

第2篇:读《思考的技术》有感

正如知识改变命运所言,在如今知识碎片化、信息大爆炸、个性张扬的时代,人与人的差距更多的是围绕着思想的不同。

首先,社会变化太快,我们是否失去或者混乱了逻辑思维?在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更文明的时代,我们似乎变得越来越矛盾,有时人云亦云,有时特立独行,虽有学校的教育、社会的磨练,但即使起点完全一样的两个人,最终也会有大的区别,导致区别的主要原因也多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比如急于求成而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在社会影响力的威逼利诱下随波足流而忽略了事实等等。

其次,事实和现象并不一定一致。我们都学过政治课里讲的任何事物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在应付考试时我们可能很得心应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容易忽略掉。当现象和本质不一致时,很可能说明这个结果带有主观意识,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就不能从这个现象来下手了,而是深究问题的本质。比如一个产品推不出去,销售部反馈的是产品做的不好,产品部反馈的是销售部的销售方法不当,那么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呢?可能事实是销售部或者产品部的问题,但也有一个可能是市场的问题等等。

再次,与人沟通需要在逻辑思维的引导下,建立共振效应。诸如很多销售技巧所讲一样,你需要让对方能够快速跟着你的思维并理解你所要表达的东西,本书有讲到金字塔原理,即先搬出论点,再围绕论点举出论据,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这个亦可理解为总分式或者分总式,有论点无论据或者有论据无论点都是逻辑思维不严密的体现。

最后,思维无界限,但任何结论都有其时间、空间等维度的限制。逻辑思维是一种思考方式,但它不能总结出永恒不变的结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都有很多结论,我们不能说这些结论不是在理性思维下证实的,但这些结论有可能在某一天看来也只是假设。

人类社会是而且一直是颠覆与被颠覆的时代,而我们勿忘的则是所拥有的主观能动性--理性思维,maybe all is fault.Logic is the eternal sexy:读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读后感

我所阅读的是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刘锦秀、谢育荣译。零零散散地读完,前后大概花了一整天的时间。

客观而言,整本书的干货并没有其前言中所宣称的那么多。相比起深层次的对逻辑思维实质和方法的探究,全书更多地着墨于泛泛的原则介绍和实例讨论。加上出版社将行间距搞得很宽(行距大概有2.0),所以在阅读的间隙我不时会问自己,Am I being fooled?实话讲,这种没有被坦诚以对的体验确实不很好。

但不得不承认,作为思维训练的入门者,全书给了我很多启发,而且在训练伊始就先了解业内大师心里的标杆与原则,确是幸事。尤其是此书是我在Edward学长朋友圈推荐的前提下购得,在阅读前甚至连大前研一何许人也都知之甚少,也算是误打误撞地有了超预期的收获,所以总体而言还蛮值当的。

一言以蔽之,全书的观点只有一个,就是逻辑思维是解决问题(甚至预见未来)的王道。那么什么是逻辑思维呢,就是在解决万事万物的过程中都纯熟应用理工科的思维模式(收集数据-假设-验证-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强调两点,一是Value facts, value data,二是Practice daily.在此之后,作者也谈到了执行力的问题。包括怎么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以及自己如何提高逻辑思维力。

2干货部分

零、前言

新大陆的四个空间:实体经济+无国界经济+互联网经济+倍率经济

一、正确思维模式及常见错误

经营分析和科学研究是同一套思维体系:收集数据-假设-验证-结论。

解读未来时,关键看目前在起作用的几个要素中,哪个才是影响未来最重要的要素。

1、假设混同结论:"说出你的依据"、"证实这个假设的证据"

2、原因分析错误

1)现象混同原因:不能在列举了各种现象之后就停止思考,不能作为解决方案的就不是结论

2)未抓住核心矛盾: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而其他都只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现象,全方位努力的想法是错误的

3)信息收集错误:找出真正原因需要进行实地访谈,并不停追问、不断验证

3、假设构建错误:重新做假设,再次出发即可(即使是人生——大前研一本人就各种换行业)

二、思考框架:"金字塔结构法"

支撑唯一结论;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自下而上

1、查看资料及背景,将导出的结论、主张列成一张表

2、把表上的主张、结论按类似主题分类

3、把同一类型的主张、结论排序

4、讨论同一级别中的共通结论,将从中导出的结论放在上一级

5、重复,直到出现金字塔

6、寻找证据,再次检验逻辑结构

三、具体思考方法(按重要性排序)

1、关注思维方式,而非知识

1)应对无法解决的问题设法提出假设,并努力验证假设

2)"有前提就有对策"的思维模式

2、尊重facts & data

3、构想是通过不断对自己提出质疑,然后找出问题解决办法产生的

1)加大思考自由度,把所有的可能性加以试想

2)理所当然的现象,反而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部分

3)不断刺激大脑中的不同地方

4、抱有一小时要产生百万元价值的紧张感做事

5、把需要思考的事情集中思考,不需要思考的事情不要想

6、人际方面

1)拥有相互否定打击对方的朋友:推翻对方假设,让自己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对事不对人,忠于事实

3)不要置于同类人构成的群体中

4)U形管和J形管现象:有效沟通

四、说服力

(一)演讲前

1、一个建议就够了:"总裁,请做这一项"

在做演讲前,想想"如果只有一分钟时间面对总裁,你会做些什么?"

2、将说明立足于facts and data

3、说明时提出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即必须这么做,充分条件即这么做会更好

4、从结论说起:简洁的语言,做简洁的分析,每一页一个结论。 然后用累积的结论再导出整体结论,最后再以此提出建议

(二)演讲中

1、思考受众的角度,从其立场出发。(要注意人的情绪问题)

不是"自己想说的顺序",而是"对方能理解的顺序"

2、将演示文稿熟记于心

1) 不看PPT,用5分钟把内容全部说一遍

2) 在中间抽调一页稿子

3) 一边想下一页内容,一边做这一页说明

3、提案的构成

1)业界的动向

2)企业竞争公司的动向

3)客户公司的状况分析

4)改善条件:即什么条件下,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改善?要具体,如"成本要削减15%"

5)解决方案:在提案时要提到的整体结论

6)具体建议

7)计划步骤

(三)演讲后

前期沟通、事后追踪,从而保证提案的有效、顺利进行。

五、Bonus and Tricks

1、28分钟通勤时间,给自己想一个题目,然后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如果你的职位比现在高两级,你会怎么做?"

3、"如果只有一分钟时间面对总裁,你会做些什么?"

4、不要看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五分钟之内把提案的内容说一遍

5、读完每天的新闻后,提出5个疑问

附:冷知识与火花

1、企业的价值等于企业活力的自由现金流量的8倍

2、"大前法则":资料来源一致(google),行动方向一致(soooooo creepy!)

3、"学院智者"下,"街头智者"上

第3篇:读《思考——人类的翅膀》有感

今天,我读了一个小故事,它的名字叫做《思考——人类的翅膀》。这个故事讲的是:传说很久以前,上帝把翅膀赐给许多动物,询问他们是怎样利用翅膀的。老鹰说:“翅膀让我高飞,让我成为空中的霸主。”鸵鸟说:“我的翅膀已没有用处,反而成了累赘。”企鹅说:“我的翅膀可以像鱼的鳍一样,帮助我游泳。”„„所有的动物都说完了,上帝看见角落坐着一个人,沉默不语。

上帝惊奇地问:“我并没有把翅膀赐予你啊?”人说:“是的,我肩上没有翅膀,但您赐予了我思考的能力,就像给我的灵魂插上了一双翅膀。我学会用火,耕田,发明了文字,创作了诗歌,小说和音乐,创造了飞机,卫星„„”这个故事告诉我:老鹰的翅膀让老鹰高飞;鸵鸟的翅膀让鸵鸟毫无用处;企鹅的翅膀帮助企鹅游泳;而人类的翅膀让人学会了用火,耕田,发明了文字,创作了诗歌,小说和音乐,创造飞机,卫星„„还告诉了我:思考是人独有的天赋,它是人类一切文明的源泉。

三年级:李卓

第4篇:读《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乐甲中心小学

于璐

李镇西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提出了一系列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的理念,其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教育事迹震动了教育界。假期里我有幸读到他的《我的教育思考》,使我受益匪浅。

我现在没有资格批判中国现代教育,也无能力改变什么,但可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让我的学生现在就幸福。

对于老师而言,“优秀”是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受,一个老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是否幸福。举个书中的例子:武侯实验中学的邹显慧老师,几十年来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物理课,认认真真地带好每一个班集体,直到快退休才评上高级职称。可是她很幸福,因为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都不太理想的学生,却取得了让人敬佩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她。教师节那天,邹老师的学生亲手为她熬鱼汤,并将热腾腾的鱼汤放在邹老师的办公桌上。虽然邹老师没有什么“优秀”的证书,但她从不为此烦恼,因为她幸福。读了这个故事,我很感动。我很庆幸我是一名老师。“优秀”的老师是有限的,但幸福的老师有千千万万。也许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

让学生现在就幸福,这里的幸福不是指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是让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求知的快乐,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还能充分体验到纯真友谊的快乐,来自温暖集体的快乐……课堂教学中也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在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充满快乐。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教会她(他)们讲,创造条件让他们讲。这样的课堂,个个是老师,个个有事做,孩子们处于兴奋状态,体验着自信并享受着自尊。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快乐?

教师应该是充满智慧的,出发点是爱与尊重,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尤其对待后进生,他们整天面对老师的呵斥,同学的嘲笑,家长的打骂,内心受着怎样的煎熬,作为老师我们的爱心何在?今天的老师怎样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对他人。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帐;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

书上说:“教师要以伯乐自居,要以发掘学生潜力为工作。”“也许你们错过的是一个有潜力的学生,但如果缺少老师的发掘,这个学生也许就错过了自己的一辈子。”我感到责任重大,同时更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我愿用一颗真诚的心努力学习,争取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追求教育人道主义的教师,讲究教育艺术的教师!

第5篇:读教育名著《我的教育思考》有感

《我的教育思考》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30年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思想感悟的精华。全书共分六辑,从真教育,真幸福,到还教师以真实,给教育以诚实,再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等等,最后落笔于教育需要阅读,他呼唤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做教育,坚持对高尚人格的不懈追求,主动追求并无限接近真教育……只有教师的思维方式、观念、心态改变了,才能从容应对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善待后进生》一文,写到部分老师,一见后进生就是爱不起来,看见他们就心烦,因为他们影响自己的教育成果。正如书中所言,如果换种眼光,仔细想想,这些孩子他们听不懂课,可是一年四季,总是准时到校,听他们[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甚至十二年,这种毅力我们成人具备吗?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想想,现在的孩子们真不容易,他们小小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去参加各种培训,童年的记忆恐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了,快乐何在!

书中讲到几个孩子自杀事件,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原因让这些花季儿童宁愿丧失生命,学校、社会和家庭就没有责任吗?《美丽人生》的父亲用善意的谎言,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避免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就像国外一家幼儿园,冲进抑或恐怖分子,老师想办法让孩子相信这是一场游戏,尽管她自己也处在极端的恐怖之中,这种爱真是我们该学习的。

爱孩子,爱学生,不是一句空话,他要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放大他们的优点,多肯定、多鼓励,家校联动,塑造出自信、乐观的学生,我想这也是李镇西老师的本意吧!

第6篇:读《体育活动带给我的思考》有感

石栾

新年上班第一天,在公司网站浏览了宝世顺公司员工郭俊英写的《体育活动带给我的思考》一文,感触颇多,真心要为这位年轻的母亲,我们基层有这样的员工点赞。

赞一:弘扬了职业道德精神。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郭俊英和她老公都是宝世顺公司双职工,至少一个在倒班,而且已有两个宝宝。但是,她合理调整家庭与工作、休息与锻炼身体的节拍,休完产假四个月后就上班,克服了照顾孩子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做到工作、家庭、生活都不误,在当下值得点赞。

回想我们身边有些员工,缺少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上班不能按时来,下班还想提前走;工作上只求完成作业,不求工作质量和效果;不想丢掉"铁饭碗",还放话"就是不想上班".总想坐享其成。学学郭俊英"利用孩子睡觉的空闲时间达到锻炼的目的",合理规划好时间,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人生需要规划,不能浑浑噩噩;人生需要奋斗,不能坐享父辈成就。我想,让"我家不缺钱"的人回家休息吧,让正能量激励每位员工不懈努力,奋力拼搏。

赞二:树立了新主人翁精神。郭俊英在文章中,只字未提带孩子的艰辛和不易,其实,带孩子的酸甜苦辣过来人应该都有体会。目前,在我国年轻的父母带孩子有这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有家里人帮助,这是目前大多数家庭惯用的方式;一种是雇用人帮助照顾;还有一种就是自己带,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

不论是家里老人帮着带、还是请人带,目的就是让员工安心上班,做好份内工作,多挣钱,让自己小家庭过的和和美美。因此,作为一名企业员工,首先必须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抛开企业传统的主人翁精神,就当今社会而言,我们"即便是打工者,首先要为自己打工"吧,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首先要求员工干好本职工作,才能为个人价值找到了实现的平台。

赞三:培育了锲而不舍精神。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坚强的毅力。公司每年的环厂跑步是对每个人毅力的一次考验。起跑令发出时大家争先恐后,不甘落后,跑出

一、二百米呼吸加速、急促,有些人匀速前行,有些人慢跑向前,有些改成步行,还有些人想偷懒走捷径。

其实,坚持就是锲而不舍,只要坚持下来,人生过了最艰难、最困难的阶段,反而感觉轻松了许多,节奏感加强,步伐坚定。学不会坚持,人生就会越跑越累,直至放弃。我们做工作也一样,往往都是觉得困难大、快要做不下去的时候,也就是离终点和成功最近的时候,只要坚持,曙光就在前头。

体育活动带给我的思考

宝世顺公司 郭俊英

一年一度的宝世顺元旦体育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这两天上班工作之余,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活动中的各种"黑马".回顾这一上午的比赛,真是让人感叹不已。

我参加了除拔河以外的三项活动。本以为自己也就是"重在参与",可结果也让自己出乎意料,竟然取得了第一和第三的好成绩。大家都惊讶的问我:"郭姐,都生了俩娃了,咋身体还这么好啊?"比赛结束,自己认真总结了一下,好成绩的取得即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首先,坚持锻炼。年初,我生了我家小妞儿,为了让自己尽快恢复怀孕前的身体状况,我坚持每天"小"锻炼,骑自行车、健步走等活动最适合我,既能合理利用孩子睡觉的空闲时间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达到尽快恢复体力的目的,从而实现一举双得。孩子四个月时,我上班了,由于和老公不能同时下班,我便和老公轮流骑自行车,保证每天骑40-60分钟的自行车,环保又健康。

其次,饮食上要合理搭配。为了实现"苗条"的梦想,我坚持合理饮食。肉、蛋、奶是必不可少,加上适量的蔬菜和主食,从而保证每天所需营养,平衡膳食营养。孩子半岁时,我便实现了自己的"苗条"梦。

第三,队员之间的鼓励和配合。我觉得任何一个竞技项目都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和队员之间的鼓励。环厂跑一路下来,总会遇到同事不断的鼓励声,我想这是我能坚持下来并取得好成绩的另一条重要因素。"财源滚滚"项目,更需要五名队员的全力配合,"一二一二"的口号,促使我们不断前进,容不得任何一个人退缩。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跑前,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能行!"途中,我也曾想过放弃,可是听到同事们不断的"加油"声,我又咬牙坚持下来了。我不断的提醒自己,"就要到终点了,胜利就在眼前,我绝不能放弃!"当终点线就在眼前时,我拼劲全力冲向终点……

2016年的发令枪已经打响,我想我最需要的就是拼搏,不能放弃,不能回头,只能全力冲刺。我想,我们的企业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精神,我们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和宝世顺公司一起共度难关,创造新的辉煌。2016年崭新的一页已经翻开,我们要在这一页上书写下最浓重的一笔!

第7篇:读《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有感

《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是由英国教育研究者爱恩·戴维斯、麦恩·格莱格瑞、尼克·麦克基恩三人共同著写的。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教师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学生为什么要‘学’?怎样学?”“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做教师?为什么教育的使命落到他们身上?”“‘教’与‘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四个大问题,探讨了教育真正的价值;讨论了学习的意义;思考了我们是否应该评估儿童的理解力?就“教育是为了拥有更美好的世界”提出了很多发人深省的问题,讨论了各种不同理由。

本书采用三位作者彼此反驳对方的观点形式成文。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三位作者之间的辩论,同时也鼓励读者加入到这一具有创造性的冲突中。因此,读这本书,你得用自己的眼光来选择,用自己的思考来判断,而且结论也由自己来下。你还会发现,读书的过程,就是你常常参与其中,引起讨论,说出自己看法的参与实践过程。

我对第三章的内容再三斟酌,反复探究后,有个问题涌上我心头:“我有资格做教师吗”?尽管我已做教师二十多年,但我还是有些迷惑,陷入沉思。

1、教师的社会角色是什么?

“教师所需要的特质”有“热情、吸引力以及意志力”,还“必须有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事物背后的可能性”;“必须有勇气面对真理,不论真理有多么令人不快”;“必须有意志力,不仅能够否定习俗,还要能够设想并实现改变”。这些特质让教师的角色“等同于诗人、预言家、革命家、甚至空想家”。 看到以上解释,我回想我接受教育过程中的所有教师。大学时的外国文学教师是一位诗人,出过诗集,写的一手行书,上课时激情洋溢,有时声嘶力竭。我受到他的影响很大:我学他练习书法,字写的还算可以;赞赏他的讲课不羁方式,给学生上课总是言谈恣肆;我也热爱读诗,偶尔也涂鸦。也曾读过我国不少教育前辈,如鲁迅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听课学生人山人海等教学事迹,佩服他们都具备有热情、勇气、洞察力、吸引力以及意志力等这些教师的特质,他们的社会角色等同于诗人、预言家、革命家、甚至空想家。

“如果社会的教室里都是有他们这样的教师来授课,生活可能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展望。但这就一定是好事吗?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2、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本书列举威廉姆·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中人物形象凯列班(居住小岛的“海难的幸运者和畸形的奴隶”被称之为凯列班)作为对象,他作为一个已经拥有了可以在小岛上无忧无虑地生活所需要一切的知识,他具有说话、数学和逻辑上的天分的人,那么作为老师他是否合格?当他准备要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斯丹法诺时,他说:“请让我带您到长着野苹果的地方,我要用我的长指甲给您掘出落花生来,把拴鸟的窝指给您看,教给您怎样捕捉小猢狲的法子,我要采成堆的榛果献给您,我还要从岩石上为您捉下海鸥的雏鸟来。”注意他使用的五个动词词组:“带您”“给您掘出”“指给您看”“教给您”“为您捉下”,我们会发现,作为教师,凯列班的角色是“演示”而不是“告诉”,他为了节省时间,他就给斯丹法诺演示整个过程。这种演示方法是否成功?如果他的教育成功的话,那么斯丹法诺就不会在小岛上饿死了。因此,书中认为,教育应发掘学生的“最新发展区”。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对即将掌握的技巧上的学习上,也就是说,指导的目的就是逐渐扩大学生的理解力,从他们熟悉的概念到新的领域。

反思自己教育方式,我有些惭愧。有许多的知识,为了我自己教的方便,我不是直接演示知识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发现吗?其结果,学生无法好好掌握知识,每次遇到此类知识点一定弄错;而我还经常纳闷,或责怪学生的不聪明欠认真。而原因竟然在于我教学方法的呆板,只图自己方便,不为学生着想;在于教师肤浅、自满、草率的教学呀。根本没有关注到学生的背景、基础而生硬地把知识塞给学生,强求学生记住,机械运用,这样的“教”是无力无效的,无异于谋财害命。

书中说:“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挑战那些自满情绪,粉碎那些偏见,从熟悉的事物中找出新鲜之处”。我想,教学中,找出“新鲜之处”就是寻找到学生的“最新发展区”,这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教师要不断学习,认真思考,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向“已知”寻找“未知”,注重探究过程,注重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教育发挥它的积极功用。

3、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形象中,那些坚持平等主义的是最值得尊敬的。 如凯列班所代表的教师类型,他的教学方法是绝对的平等主义。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并没有打算出卖他的知识,也没有要求任何回报,他只想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技能。《暴风雨》中另一个形象米兰达(被驱逐出米兰城,漂泊到小岛上的人)所使用的模式和我们分析出的凯列班的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我是看你可怜”,“才辛辛苦苦地教你说话”,“你活该被囚禁在岩石中”(“你”指凯列班)。米兰达的话反映了对教学的一个截然不同的态度,她把教育看作是有权利的人对于软弱无能的人的一种施舍。米兰达的教学是有条件的,由于凯列班不能遵守这些要求,他就必须受罚,失去他的自由。米兰达似乎把自己看成了神,她就是“文化的传教士”教师模式的代表,她的任务是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来传播她的文化价值。

社会对教师队伍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而教师既可以运用他们的权利,“为高尚的目的服务”,如保证那些可能对社会回报最大的人能够受到最好的教育。“也可能成为邪恶目的的帮凶”,如把那些没有权利的人排除在教育之外。 一个好的教育制度可以更好地为涉及其中的人服务。反思自己的教师生涯,我能保证提供所有学生受到最大效益的教育吗?作为教师,决定把自己的学习传授给别人,个人的期盼必然会在传授的过程中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带来的结果怎样呢?我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有针对性的服务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只是以分数的高低来评定学生的优劣。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给予每个个体以有效的指导与帮助,保证每个学生各尽其能学习,获得各自的成长。

综上所述,读罢全书,“我有资格做教师吗?”这一问题让我深思,我也有了新的体会:教师的社会角色让我明白,教师要在知识、品德、人格、思维等方面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自我教育,终生学习,勇于实践是必须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破常规,粉碎偏见,寻找并完善学生的“最新发展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教育对象,传达给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平等主义方法,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背景、基础进行最有效的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做合格的教师,我还要清醒地认识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努力超越自我。

上一篇:天津理工大学下一篇:心随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