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乐动

2023-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心随乐动

心随乐动,笔随心生

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有感而发,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而赏乐随笔则是音乐欣赏过程中,赏乐者通过音乐作品赋予的情感体验和精神收获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是赏乐者描述音乐情感内涵、情绪变化,分析音乐结构等内容的一种审美笔记。它不是纯粹的音乐曲式分析,也不是音乐专家综合性的作品赏析。

赏乐随笔,作为一种激发学生感悟音乐、赏析音乐的音乐教学方式,一直以来未受到高中鉴赏课堂教学的重视,在欣赏音乐作品过程中,大多以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为满足,对于乐曲更深层次的内涵以及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法等则多停留在不甚了了的浅尝辄止层面,因此,在教学中的随意性就容易显现,大大弱化了音乐艺术审美的实质。

笔者认为,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写赏乐随笔,对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有不可小视的作用。就此,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对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写赏乐随笔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于赏乐随笔的作用

赏乐随笔通常被认为只是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实,笔者认为,赏乐随笔应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忽视的“以乐载道,以美育人”的作用,是进行音乐素质教育的一种高效教学形式。

1.赏乐随笔,能够高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和鉴赏能力

音乐是瞬间艺术,稍纵即逝,在实际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对音乐中的曲式结构、和声、调性色彩等理性的音乐要素很难用感性的方式表述出来,而教师对音乐知识的理性呈现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赏乐茫然,故此时教师通常会为了“感”而舍弃“理”,以至于对音乐作品的教学和学生的感悟处于浅层、表象的认知状态,无法深入到音乐作品的灵魂深处,当然也就无从感受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深层情感。而此时如果引导学生用写赏乐随笔的形式来分享赏乐之感,则教学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学生可以从自身体验中找到与音乐作品的共鸣。这种随乐而动、由心而生的赏乐情感往往是有感而发、有据可依、有真情做支撑。因此,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写赏乐随笔能够将音乐灵感赋予学生,能够使学生的鉴赏才能得以逐步产生“量”的嬗变,“质”的飞跃,使学生的音乐理解层次向系统和纵深发展……

摘自学生随笔:《希伯来的天堂》——赏《辛德勒名单》主题曲有感

看了这部影片,我的心灵感到极大的震撼。更使我震撼的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曲。伴随着小提琴忧伤、如泣如诉的旋律……

哀婉动人的旋律,描述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路历程。……随着辛德勒接过戒指的动作,影片主题旋律再次响起,将画面中的感人气氛推向了高潮。在画面以形象、精练的电影语言表现内涵的同时,音乐也用从主题发展出的悠长、绵延的旋律线表现了辛德勒与他倾尽全力救出的这一千多个生命之间结下的难舍亲情……

2.赏乐随笔,是感悟、分析、理解音乐并达到情知合一的有效手段

音乐是感人至深的一种艺术,单凭理性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唯有通过切身的感受,音乐方能化为己有。音乐鉴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分析和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基础的乐理、和声、音乐史等各种音乐知识;二是理解音乐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精髓及其音乐审美价值。

在实际的音乐鉴赏教学中,多偏重或甚至集中于音乐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引导学生更多的感悟、理解音乐作品的精髓及审美价值。殊不知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学中,写赏乐随笔时可以引导学生先“以内衍外”(根据内心对音乐的感受进行记录和分析),然后再“以外促内”(通过分析、整理促进对音乐情感内涵的理解),最后达到“情知合一”。以下笔者根据学生随笔实例来说明学生通过写赏乐随笔进行感悟、分析、理解音乐的演变和升华过程。

摘自学生随笔:《三赏》

一赏:第一次听大提琴版的《D大调卡农》时就爱上了这首曲子和低沉略带忧伤的大提琴。而且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是在韩国电影《假如爱有天意》里面,悲伤的故事配上伤感的音乐,不知道到底是谁映衬了谁,气氛就这样营造起来了。某些意义上来说音乐和画面是互相配合,交相辉映的。

二赏:一直以为卡农就是曲子的名字。直到音乐鉴赏课中刘老师介绍巴赫时才知道原来卡农是一种复调音乐技法,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D大调卡农》最后的一个小结,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融合在一起,永不分离,就像两个人生死追随……

三赏:《D大调卡农》的主旋律由大提琴负责,三把小提琴负责和音,缠绵悱恻。一个低沉,一个空灵,很好地将这种生死之恋的感情表达出来。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所代表的意义和它背后的那个故事。至少它不仅仅是一个男人对他殉情的恋人的思念和哀伤,它代表的轮回和希望已经远远大于最初的本身。

3.赏乐随笔,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材”源

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应不仅限于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应高度重视其他音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开展和参与各类音乐鉴赏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聆听音乐、交流音乐、实践音乐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此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用写赏乐随笔的形式把对课外丰富多彩的音乐资源的感悟记录下来,不仅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材”源。

学生写赏乐随笔时,刚开始其内容一般较为单一,主要是围绕音乐文本进行词汇上的润色添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入专题音乐讲座、音乐会欣赏、开展“音乐沙龙”等各项课内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随着时间的延伸以及音乐“材”源的递增,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感悟在加深,学生的音乐视野和鉴赏笔触逐渐纳入赏乐随笔之中,这样不但对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的巩固大有裨益,更能培养他们广泛的音乐鉴赏兴趣。

摘自学生随笔:

昨晚,浙江大学文琴交响乐团来我校进行专场演出。他们演奏了《红色娘子军》序曲、《四季:春》、《命运交响曲》等国内外著名交响曲。本次演出以解说与演奏同步进行的方式开展,我在享受高雅音乐的同时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同时也拉近了高雅音乐与我之间的距离,使我对高雅音乐有了新的认识,原来高雅音乐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遥不可及。音乐会接近尾声,同学们激情不减,各种乐器与掌声交汇成美丽的旋律,回荡在整个报告厅中……

摘自学生随笔:

5月20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杨和平教授来我校进行高雅艺术进校园“《传统与时尚的大碰撞》—新时期中国流行音乐的多维视野与批判”的讲座,杨教授通过对新时期各个历史阶段代表性流行歌曲作品的产生、演唱以及由作品所引起的相关的创作、思想、观念、传承多层面问题的梳理分析,为同学们构建出一幅感性有序、有血有肉、可听可视、可评可点、轻重相济的新时期流行音乐发展的画卷。

摘自学生随笔:

《弦乐四重奏(Op.132)》,这是贝多芬著名的四重奏曲,被誉为“病愈者之歌”…… 贝多芬的音乐表现了一种崇高的宇宙情怀,可以说升华到了哲学的涅槃境界,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贝多芬音乐的真正精神遗嘱!

4.赏乐随笔,是师生沟通、交流音乐的良好平台

一般来说,学生在赏乐随笔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内容是自然、真挚的。因此,赏乐随笔也是老师了解学生音乐心灵的窗口。在赏乐随笔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进入音乐之中,细细嚼味,神情轻松,心胸豁然,真乃“听乐用耳,赏乐用心”。

通过品读学生的赏乐随笔,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平时无法了解到的情况,诸如学生的欣赏习惯、欣赏品味以及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动态等信息。学生在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境、不同环境下得到的音乐感悟各有千秋,有时会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赏乐随笔中独特的见解我们教师也未曾体会。因此,老师在品读学生的赏乐随笔时以己心换彼心,针对学生赏乐随笔中的精彩和不足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因势利导与学生共同探讨赏乐随想,在这样的赏乐心境和情怀中演绎“教与学”的真谛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清新……

摘自学生随笔:《感:王菲的声音特质》

……王菲的音色质感之美,犹如澄净深邃的天空,穿透感极强。加上气息的通畅,使王菲的声音天生具有特殊的美感,不需要特别地调整气息即可发出动听的声音。这种通透的感觉让人聆听王菲的歌曲有种醍醐灌顶的快感,又如盛夏咀嚼冰片般的惬意。

教师: 王菲的歌唱艺术,最大的技巧是自然,这是她十多年屹立华语乐坛不倒的最重要的原因。自然不等于没有技巧,在王菲的演唱中,没有夸张的进气,没有夸张的换声,没有刻意地表现磁性,真假声转换、气息与共鸣的融合都处理得浑然一体。

摘自学生随笔:

巴赫的名字“Bach”在德文中是小溪的意思。小溪流水潺潺,平稳而又优美,也正是巴赫音乐的一个特点。巴赫曲子的起伏不多,没有贝多芬的汹涌的大海般的气势,也没有肖邦冬天的风一样的激情。它总是平平稳稳的,给人一种沉静、舒缓、优雅、古典的感觉而决非心潮澎湃。终于有一天我发现了这种不同于其他作品的风格和感觉,它表面上,可能很枯燥,也许很无味,但正是这所谓的“枯燥和无味”的底下,蕴藏着巴赫作品的深沉的意味。

教师:品味巴赫带给你的沉思和美妙,看似“枯燥、无味”的底下,巴赫用他巧妙的声部组合,演绎其博大精深的情感内涵。伟大的音乐之父,需用我们虔诚的心继续悟出他丰沛的音乐气息与不竭的生命力!

二、写赏乐随笔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赏乐随笔的作用不应忽视,但教学中赏乐随笔更要体现音乐性、生活性和审美性。

1.赏乐随笔的定位

赏乐随笔,其特色在“随”——随时、随心、随兴。只要把自己听音乐后的感悟随时记于笔下,不必过分强调逻辑,不必过分讲究文采。当然,赏乐随笔并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无病呻吟,而是强调一种心灵的自然倾泻,一种真情的自然抒发,一种生活的真实感悟。它可以是对音乐的真实记录,也可以是对人生感悟的点滴感受,它的主要目的还是唤起学生内心深处那种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2.赏乐随笔要因材施教、张弛有度

赏乐随笔,应该以激发并保护学生的音乐鉴赏热情为首选原则。赏乐随笔如果流于形式,其功效就会大打折扣或全然消失。笔者认为,写赏乐随笔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笔者多年来一直注重引导学生写赏乐随笔,效果明显,其中比较成功的一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比如,对有写作天赋又对音乐有比较浓厚兴趣的同学,鼓励其多写、写出水平,让其多多品尝写作成功的喜悦并更大程度地激发其音乐鉴赏的欲望。对不擅长写作的同学,则重在鼓励、帮助其克服品鉴音乐的畏难心理。比如,鼓励学生多阅读音乐鉴赏方面的书籍,鼓励学生多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当然,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见解。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张弛有度地引导学生写赏乐随笔,学生的赏乐热情必然会大大提升。

3.赏乐随笔,应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

音乐鉴赏课堂教学,对教学内容、时间、形式等都有过细的要求,因此,一般都认为比较“死板”;相反,赏乐随笔就“活”得多。两者如能有效互补,则可既以“规范”来匡正学生赏乐随笔的视角和笔触,又以“灵活”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感悟,丰富学生鉴赏音乐的内涵。因此,二者互补,无疑可使音乐鉴赏教学相得益彰。

总之,赏乐随笔看似相对独立,其实,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则是高中音乐鉴赏课程中的一个枝干,它贯通着音乐与生活、情感、体验等多方面的联系,可谓是“心随乐动,笔随心生”的美妙过程……

刘 鸿 浙江省湖州中学

作者:刘鸿

第2篇:心随乐动构筑专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开展10多年,音乐欣赏课作为学生在校的基础文化课也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变化发展。本文从音乐欣赏课的实际教学出发,结合中职导游专业的特点,论述中职导游专业该如何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以使音乐欣赏教学更好地为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音乐欣赏 导游专业 学生职业发展

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培养与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随着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以笔者学校为例,从最初一位专职音乐老师发展到如今4位专职音乐教师,学校的开课情况也从最初面向个别专业授课,如今发展成面向每一个专业每一位学生授课的全校性基础公共课。然而笔者学校共有四大类20多个小专业,由于专业特点的差异、班级男女生比例的差异,在音樂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会产生极大的不同。下面以导游专业为例进行具体论述。

一、正确认识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分析学情,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

笔者学校导游专业是笔者学校旅游专业下设的一个小专业,是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宁波市现代化专业,北仑区区域品牌学科。该专业培养以导游业务能力为核心,掌握导游实践技能,能够胜任导游行业向导服务、讲解服务、生活服务、突发事件处理、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导游专业采用“2+1”的培养方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进行专业实习。现有4个在校班级,2个实习班级,学生共计260余人,其中大部分为女生,女生与男生的比例为4:l。

自2008年起,笔者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导游考证学习,从最初24人报名,到如今每年报名人数超过40人,考试通过率从最初的66.67%提高到如今的86.94%,为宁波旅游行业输送了不少导游。

导游专业学生的中考平均成绩在400分左右,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在笔者学校学生的文化成绩中属中等水平。该专业学生城乡差异较大,大部分学生来自北仑区的偏远山区,受师资、教学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他们在小学与初中阶段未能受到系统良好的音乐教育,因此学生整体艺术素养较差,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经过对学生的课前问卷调查,虽然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较差,但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流行音乐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愿意并能较为主动地接受多种类型的音乐学习。

音乐欣赏课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审美的重要平台,对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作用。职高阶段的学生一般在15~18岁,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这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重要时期。大部分的学生完成了职高的学习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因此,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无疑是影响深远的。音乐欣赏课对他们音乐审美取向和艺术修养的养成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音乐欣赏是一项“由听觉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要求欣赏者不只停留在欣赏的表层,更要深入到乐曲的形象结构以及各种形式要素中,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并最终做到评价作品和音乐实践。不难看出,音乐欣赏其实并不是简单的听音乐,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

二、让学生喜欢聆听——从培育学生善于感知音乐的能力到听取不同的话语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欣赏中最基本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分析,才能真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丰富审美经验。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尤为重要。

在课程一开始,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类作品让学生进行聆听,不论是好听的或是不好听的作品,逐渐使学生养成安静聆听、听完作品后再发表意见的习惯。其次,由于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因此在不断地聆听中培养学生对于各种音乐元素,如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等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从音乐的本体出发去欣赏音乐,逐渐改变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仅是单纯的好听或者不好听。最后,培养学生们带着问题听音乐的习惯,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音乐的能力。

例如,欣赏聂耳的作品《金蛇狂舞》,首先学生在听到旋律之后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情绪是欢快热烈的,描绘的是热闹欢庆的场面。乐曲配以锣鼓等民族打击乐器,使该曲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

其次,通过对该作品三个主题的比较聆听和演唱,在复听乐曲时让学生自由分组,每一组代表一个主题,并带着三个问题听:每一个主题何时出现?每一个主题共出现几次?每次主题的出现用什么音色进行表达?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地找出作品三个主题循环反复的曲式结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难发现主题二重复的次数最多,音色的变化最为丰富。

再次,重点聆听主题三,用分组模仿器乐演奏形式的方法演唱该主题。通过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了解我国民间乐曲“螺丝结顶”的作曲技法,感受作品情绪逐层高涨的内在动力正是通过“螺丝结顶”的手法最终达到全曲高潮的过程。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有目的的聆听,学生能够始终用音乐的“耳朵”去感悟音乐。

在导游的实际工作中,导游不仅要为游客介绍各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耐心解答游客的问询,协助处理旅途中遇到的问题,妥善处理各相关单位之间的协作关系。职高的学生往往比较浮躁,容易冲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对方话未说完、自己有想法就“抢”说的现象。“抢话”的工作方式,在导游的实际工作中极易产生沟通障碍,其直接结果很可能将原本与游客或是与工作伙伴的一个小小误会升级为对方对导游人员所有服务工作的不满意或不认可。

通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有助于导游专业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学会耐心地听取不同的话语,为他们今后从事导游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使学生勇于表达——从培育学生善于演绎音乐的元素到挖掘沟通的才能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的《乐记》中就有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表达,而音乐欣赏是人们对于音乐作品情感表达所产生的共鸣。相同的音乐带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相同的,有些人感受到的是美好和快乐,有些人感受到的可能是伤感和愤怒。因此,笔者从不否定学生感受到的音乐情感。在学生对音乐有了最初的感悟和分析能力之后,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各种音乐元素进行语言表达,大胆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还记得曾经非常火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主题曲中有这么一句,“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哪怕没有人为我鼓掌……”在音乐欣赏课中,笔者不仅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大声说出来,同时鼓励学生将感受到的情感通过主题的模仿演绎出来。

还是以作品《金蛇狂舞》为例,欣赏主题三时,笔者要求学生用分组模仿器乐演奏形式的方法演唱该主题。谱面上,我们不难发现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螺丝结顶”的作曲技法,但如何通过对主题的演唱使自己和听众都能感受到作品情绪逐层高涨,并最终达到全曲高潮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反复的吟唱和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作品中情绪的再现。

此時,学生在小组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指挥者的角色,协调并指导其他人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演绎。无形之中每一位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导游的工作犹如此时的指挥者,作为一个以语言表达为主的职业,导游需要用严谨的语言向客人介绍一系列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同时,导游在整个旅途中还起着调节旅游者情绪,让旅游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获得精神享受的重要作用。

中职导游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服务技能,但服务意识和综合应变能力都有待提高。特别是服务意识,导游要时刻以游客为工作重心,处处为游客着想,但这是当下许多中职导游所缺乏的。

由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父母和长辈的百般疼爱,因此很少能主动为游客着想,而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更不能受一点委屈,难以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当学生与单位的领导、同事或者游客发生矛盾时,会轻易放弃现有工作,频繁跳槽。

在音乐欣赏课中,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将感知到的音乐用“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挖掘了学生的沟通才能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彼此包容。

四、引导学生乐于实践——从培育学生敢于展示音乐的完美到发展自身的潜能

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原始的音乐不是单独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音乐作品被作曲家创作出来后,必须通过表演这个二度创作环节传达给欣赏者,才能实现其审美价值。

学生在职高阶段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就是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他们的情绪内容广泛、充满热情,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然而,由于很多学生从小被贴上“差生”的标签,受到过多的否定,他们的自我表现欲望被压抑,大部分的学生不能自信满满地面对生活,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

在音乐欣赏课上,笔者要求每一位学生抬头挺胸,后背挺直,保持良好的体态,这不仅利于课上笔者和他们眼神的交流,同时也有利于他们自我表现欲的激发。中职的音乐欣赏课不应只注重单一的功能性的音乐欣赏,还应该有情感的体验、理性的认知、音乐的表现与创造。

笔者仍然以《金蛇狂舞》为例,学生在进行作品分析与主题三的歌唱演绎后,有的学生提出原曲的情绪更为热烈,能否在演唱的基础上加入拍手和跺脚来表现打击乐,更完美地展现作品的内涵。笔者认为这一意见非常符合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但是部分学生怕自己手忙脚乱完成不好,并不太愿意去配合。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拍手跺脚,也可以利用其他的表达方式如肢体语言来表现这一欢庆热闹的场面。

学生们“放开手脚”的表演让他们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和乐趣。通过一次次的艺术实践,学生们不仅重拾了自信,更让他们发现并认识到自身的巨大潜能。

再者,通过规范有效的聆听和一系列的艺术实践,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敏感性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音乐基础能力不断得到强化,音乐的视野不断拓宽,音乐表现能力不断加强。

例如在教材中有一个模块《中国民歌》,其中不仅涵盖汉族民歌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类型的汉族民歌,同时还包括我国少数民族民歌,如蒙古族的长调和短调、苗族的飞歌、侗族大歌、藏族的囊玛和堆谐。传统的课堂中,由教师进行各个种类民歌的分类讲解和比较。但是,笔者在对导游专业进行教学时采用了任务驱动法,把每一个内容设定为一个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团队合作、竞赛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要求学生与平时的专业课相结合,运用民歌这一形式编写相关的导游词。

在最终进行课堂呈现的时候,学生们的创造力远远超出了教师们的想象。有的小组运用相关视频材料,通过视频展示,告诉大家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流传和发展,与蒙古人生活环境变化的关系,以及这两种类型的民歌在蒙古人生活中的不同作用,并通过音频材料让大家一起学唱《牧歌》和《嘎达梅林》。有的小组借助少数民族的服饰,制造身临其境的生活环境,唱着民歌跳起民族舞蹈。还有的小组模仿实际的劳动场景,让大家感受到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演唱方式有着鼓舞劳动士气、统一动作节骤的实际功用。

作为未来的服务型人才,导游这一职业就是要带着五湖四海的游客饱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中职导游往往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尤其是在导游词的编写和讲解上。

根据旅行社的反馈,发现不少中职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使用的讲解词照、搬照抄导游面试准备材料和网络上的大众导游词,死记硬背,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见解,比较呆板机械。而且导游在讲解时也只是满足于去哪讲哪,见啥讲啥,没有对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容易遭到游客的投诉和不满,甚至有游客提出,导游的讲解还不如景区的讲解机或者景区的自助式APP。

因此,导游要注重平时的自主学习和积累,既要博学,成为一名“杂家”,又要钻研某一方面,成为一名“专家”,形成自身独特的讲解风格。尤其随着近些年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于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更需要导游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更大程度地挖掘自身的潜能。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每一次的带团经历都是一次独一无二的艺术实践,学生们借助音乐中收获的力量,自信满满地走上工作岗位,有助于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审视自我,突破自我。

五、小结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常说:“每当我遇到难题时,为了使头脑清醒,我就拿起小提琴进行演奏;如果没有我早年的音乐教育,无论哪一方面我都将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用亲身的体验向后人预示了音乐对于人生的影响及对其他事业的相互作用。

在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师,笔者有责任通过音乐构筑起学生们走向美好明天的专业发展道路。导游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中职导游专业的学生通过两年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基本掌握导游服务的业务要求,但在他们漫长的职业道路上,拥有基本的职业技能显然是不够的。

音乐欣赏课以自己独有的功能,为学生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让他们在音乐中不断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如果说专业知识是一艘可以让人欣赏色彩缤纷、绚丽多姿的风景的船,那么音乐欣赏就是船长手中的望远镜,它能让你把远处的美景看得更清晰更多彩。作为一名中职音乐教师,笔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拿好拿稳这支望远镜,指引着他们的船驶向更美的彼岸。

(作者单位: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作者:包文静

第3篇:口随乐动 身随曲舞

现阶段,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还不够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还不够成熟,所以本文针对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 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英语口语还存在着因为考试制度而不表达,缺乏环境支撑而少表达,害怕说错受耻笑而怯表达的现象,加强英语歌曲的应用有助于改善现存问题,优化教学模式。具体来说,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英文歌曲的口语教学有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调节课堂的学习氛围,而且音乐的鲜明、生动还符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身心发展需求,克服自身的焦虑、害羞、恐惧等心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其次,英语歌曲有助于学生语音语调基本功的增长,在英语歌曲中,通常情况下语音标准纯正,旋律优美。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舌头灵活度,增强对语音语调的把握能力,提高了自身的英语口语水平。最后,英文歌曲有利于加深对中西文化及思维差异的认知。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交融的,通过英文歌曲的口语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欧美文化的认识以及掌握,从而加深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理解,进而促进英语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加强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2. 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合理选择英文歌曲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领域的传播也越来越频繁,现阶段,英语歌曲市场上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做好英文歌曲的合理选择,是提高英语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关键。而且,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合理地选择英语歌曲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价值观的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而要是把相对低俗的英语歌曲带进课堂教学之中,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在进行教学歌曲选择时,首先,要明确歌曲的类别,可以根据教学的作用,分为教学类和欣赏类,然后根据教学的针对性进行选择。其次,教师可以针对英文歌曲进行有针对性地改编,强化歌曲的教育意义以及欣赏价值,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最后,教师还要注意英语歌曲的传唱难度,提高口语教学的适用性。

2.2 科學制定教学方案

科学制定教学方案,是提高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师选定歌曲后,要根据歌曲背景以及数量来进行英语口语能力教学方案的制定。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划出教学重难点,明确教学步骤,设置教学方法与形式,使英语歌曲更好地服务于英语口语教学。例如,《One Day When We Are Young》歌曲教学设置时,就要根据歌曲中元音较多的特点,利用其进行元音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元音口语能力。其次,丰富课堂活动,例如听歌、教唱、歌词填空、歌手扮演等,使得学生在欢乐中掌握口语,对于英语书写与记忆也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教师还要注意把教学方案与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

2.3 注重反馈做好总结

注重反馈做好总结是提升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的必要环节。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通常不是教师课程设计的优秀,而是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注重反馈做好总结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实施反馈情况,从学生的活动、表现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反思总结。在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来得知自身的教学设置是否合理,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线下聊天、调查问卷、学生的学习心得等途径获得学生的反馈,进而了解歌曲选择的有效性、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并且教师要及时地总结调整,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做好铺垫。

2.4 拓展教师的综合素质

拓展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使得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前提。现阶段,初中的英语教师大多是英语专业院校毕业的,音乐素养以及鉴赏能力都不是很强。而英文歌曲背景下的应用口语教学对于教师的音乐素养与鉴赏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音乐素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曲目选择的趣味性以及差异性,为长期的英文歌曲教学做铺垫。而且,教师要做好英语口语知识与音乐技能的有效穿插,灵活运用,以提高学生掌握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音乐素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增强、西方文化的掌握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廖芳. 英文歌曲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4.

[2]丁宁群. 英文歌曲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促进作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2):70.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

作者:尹秀红

第4篇:心随乐动

用笔在乐谱雕刻着唯一,音乐,你就是我的“唯一”。

“儿时凿壁透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如金灯下闲读红袖添香,半生浮名只是虚妄。”不知何时,我爱上了音乐,它给我的总是一种十分美妙的感觉。一曲《庐州月》道出了学子们得心声,歌词中处处透露着一种对世事的独特见解。“三月一路烟霞莺飞草长,柳絮纷飞中看到了故乡”,听,歌者对故乡的那种思念一下子就传达出来了,多么动听的歌词啊!随着许嵩独特清新的嗓音,那种美妙的感觉,霎时间让人忘记了一切。

维斯塔是我很喜欢的一名歌手,他的海豚音令世人折服,他是不折不扣的“海豚音王子”,他的音乐与其它音乐不同,在他的音乐中寻不见世间情与爱的踪影,听他的歌仿佛就找到了最原始最质朴的音乐,他的名曲《歌剧》中,到了高潮那一声超难度的海豚音,没有任何歌词,单凭他那种感觉就折服了世人,从他的音乐中我仿佛听到了那种特有的力量,几乎无法用语言表达,直到听了他的歌,我才真正领略了音乐的魅力。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当我成绩不理想或有其它烦心事时,我总是戴上耳机将音量调大,听着这首充满活力的《我相信》,我总能在最失意时重新振作力量,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力量,高昂的乐调,再加上歌手的激情演唱,让这首歌从开始到结束始终充满着一种青年人特有的青春朝气,啊,音乐,你不仅带给我享受,更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

每当在银幕上看到一些感人至深的场面,总会伴有那首深情款款的《母亲》做背景音乐,它的歌词纯朴、真实,再加上蒋大为那种浑厚而富有穿透力的嗓音,母亲的种种辛苦总会放电影般浮现在面前,让人潸然泪下。不错,音乐总能让人不由地想起什么,总能不经意间触动的心弦,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提升。音乐,的确很美,我越来越爱音乐了。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我要说“歌中有情,情中有歌”。只要心随乐动,那么一切都会很美。

第5篇:我心随乐动

[原创]《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的欣赏与创造

听、感、摹——我心随乐动

——《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的欣赏与创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能力目标——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运用比喻手法正面描摹音乐,侧面烘托来描绘音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对琵琶乐声的描绘,可先让学生背诵下来,能进入音乐之境。

2、点拨法。点拨演奏琵琶曲的层次,所奏出的情绪变化。

3、比较阅读法。借助其它描写音乐的作品《李凭空篌引》)

4、讨论法。师生共同倾听音乐,交流感悟。 教具准备:

《春江花月夜》音乐VCD;powerpoint课件;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前准备:

师生共同查找白居易及《琵琶行》的资料,倾听《春江花月夜》录音,放胆想象画面情境,反复

听一首最喜爱的乐曲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反复诵读,正音释义,了解故事梗概。

2、鉴赏诗歌的结构主旨。 [教学过程] 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反复诵读,讨论琵琶演奏的层次,所奏出的情绪变化。

2、鉴赏《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

3、学会用比喻的方法描写音乐。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乐曲,但很少有人能准确的描摹他所听到的,因为音乐并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蓊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捉摸。但白居易的《琵琶行》却是例外,“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琵琶女动情的演奏,让香山居士沉浸其中,久久未醒,我们赞叹琵琶女的高超技艺,但其实更该叹居士的出色描摹,因为是他用比喻,用侧面烘托为我们再现了乐曲的美妙。现在我们就来品鉴一下这段描摹音乐的极品。

二、检查学生第二段的诵读情况。

三、鉴赏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1、讨论琵琶演奏的层次,所奏出的情绪变化。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板书: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序曲)“未成曲调先有情”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总写)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第一乐段)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二乐段)

以声传情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第三乐段)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曲终 )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魅力)

2、赏析用多种艺术手段摹琵琶曲演奏: 问: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描摹乐曲情调的?

明确:(1)以声喻声,以形写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感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高亢雄壮,“如裂帛”比喻乐曲短促急迫,戛然而止极写收终的干脆利落。一连串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不同的音色、音强、音高、旋律、节奏,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2)用“嘈嘈”“切切”等象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摹写琵琶声,不但使人如闻其声,而且也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

(3)侧面描写听者陶醉,点染了当时的环境气氛,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

3、赏析之后集体朗诵,感受乐美和诗美。

让学生听一段琵琶演奏《十面埋伏》,酝酿一下气氛,便于感受乐美和诗美 板书:

比喻

特征

曲调变化

乐段 如急雨——粗重急骤

如私语——轻微委婉

急促——愉悦

起始 落玉盘——清脆圆润 莺语花底——宛转流畅

泉流冰下——阻塞压抑

轻快——停顿

发展、间歇 冰泉冷涩——清冷凝滞 爆发——高昂

高潮 银瓶乍破——激越奔涌

铁骑突出——高亢雄壮

如裂帛——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

终止

四、比较阅读《李凭空篌引》

《李凭空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用“昆山玉碎”形容乐声清脆,“凤凰叫”形容乐声和缓;用“芙蓉泣露(秋天莲叶上洒满露珠。其状如泣)”形容乐声惨淡,用“香兰笑”形容乐声清丽。“石破天惊逗秋雨”“老鱼跳波瘦蛟舞”等句子极写声音给人的想象。

五、课后作业:听一首自己喜爱的乐曲,然后加以描写,不少于200字。(注意运用比喻,加上自己的解说,揭示出乐曲的无穷意蕴。)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作文交流,学习运用比喻与联想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1、观看《春江花月夜》音乐VCD,进行联想及评说 A、学生先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 看老师范文: 乐曲《春江花月夜》赏析 易群

《春江花月夜》这个曲名我们一定不陌生,因为在不少的粤剧里以它为背景音乐。它是由琵琶独奏曲《夕阳萧鼓》改编成的民族管弦合奏曲。《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意境优美,乐曲结构严密。它的主旋律尽管有多种变化,新的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的结尾都采用同一乐句出现:听起来十分和谐。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深化音乐表现的内容。全曲共十个小段,包括“江楼春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等曲目。《春江花月夜》用音乐为人们勾画了一幅水月花人相影成趣的月夜图。其中的“风回曲水”“渔歌唱晚”最撩人思绪。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形象是鲜明的。它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节奏自由的散板作为引子,带出了阵阵低沉的鼓声,那是通过琵琶有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的,而萧和古筝奏出的波音则犹如远处钟声回响,鼓声应和,水波荡漾。只觉江面恬静,江风拂面,钟鼓盈耳,景色宜人,醉人的意境被乐声演绎得如此细腻动人。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的音色是那样的协调一致又富于典雅的色彩。乐句头尾用同度音贯串连接,使得音调轻盈平稳,在我们的眼前打开了一幅画卷:皎洁似银盘的月亮,从江边缓缓升起,清纯脱俗,犹如美人出浴,全身泛起凝脂,细腻柔和。明月在云层中游移,一阵微风吹过,一丝银线在波峰间萦绕,刹那间传送到了远方。江楼的钟鼓声也随着这丝颤动飘荡,有似乎融入了迷蒙的月色里,有似乎溶解到了这碧波荡漾的春江里。随着音乐主题的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的变换,由幽静变成了热烈。浑厚低沉的低胡演奏不禁使人联想到:夜更深月更浓,春江的水涨起来了,江面上浊浪相拥、连绵起伏、排空而来。穿插于其中的洞箫则好像水鸟在云际鸣叫、飞翔,一会在浪花中嬉戏,一会春在,富于生气。正如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婺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水深云际,野鸭戏水,正象诗中所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正陶醉,琵琶领奏声又响起,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仿佛江面上渔人点缀了江面,歌声打破了肃静,载着一船欢歌笑语,把一轮明月留在了身后。渔民们的长篙挑动了水波,洄澜拍岸,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音乐达到了情绪的最高点。随后音乐在快速中陡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后转入尾声。乐声是那样飘渺、悠长,好像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迷在迷人的诗情画意中,只有最后的一声锣音,把人们从沉醉中唤醒,方才感觉到音乐的结束。

《春江花月夜》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再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的景色,一幕一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

讨论之后点评:着重类比联想,由乐曲的篇目及画面联想开去,根据音乐的轻重舒缓浮想联翩,把无形的乐曲转为画面。

2、听古筝演奏《孟姜女》,学生先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欣赏曾嘉雯同学的作品并进行简要评价:

孟姜女(古筝) 高二(11)班

曾嘉雯

《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哀婉的民间故事,古筝是一种有着浓郁中国气味的古代乐器。著名的古筝演奏家宋婷婷用她灵巧的手与全部的情感演绎了一曲《孟姜女》乐曲在柔和、甜美的小弦中飘起。轻捻慢拢中洋溢着夫妻间的相敬如宾,小两口的日子是那样的温馨,令人“只羡鸳鸯不羡仙”。那恬美的弦声,是平平的、淡淡的,是平稳的生活。一阵微短稍急的大弦意味着生活起了波澜,丈夫被拉去筑长城,那快挑是惊心,是害怕;那慢捻是惆怅,是忧虑;那重抹是无助的哭泣;那拢重重的叹息。在五指的飞动中,流出了不尽的思念,不绝的爱意。那断断续续的弦声如夹冰的溪流艰难的前行,正是孟姜女那寸寸欲断的肝肠。我们似乎看到了孟姜女终日以泪洗面,对月哀叹。心正随着秋风起落,缓缓的飘落,越过千山万水,飘到了挥汗洒泪的长城边。乐声渐弱,越来越弱,渐渐无声,渐渐消失在天际。

讨论之后点评:着重相似联想,根据琵琶演奏手法联想及音乐的轻重舒缓浮想联翩,描摹曲中之情。

3、听《梁祝》,学生先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欣赏梁雪媚的作品并进行简要评价:

《梁 祝》(古筝独奏)

高二(11)班

梁雪媚

曲起,犹如微风轻拂,拉拢了两颗年轻的心,抚过待放花苞。花儿轻轻飘落,随风追逐底下小涓。缓起缓落,若即若离。突而一个纵身,投奔河水怀抱,顺流而去,忽浮忽沉,拍石、绕道、再拍、奔流而去,一个冲击、腾出水面,飞流直下,击沉水中,再次浮起而归于静。偶然的起伏,最终沉于水底。

讨论之后点评:着重借物想象,根据琵琶的节奏借助水来摹写乐曲。

4、听《说句心里话》,学生先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欣赏叶海钊作品

有感于《说句心里话》

高二(11)班

叶海钊

开始,只看到录音带的转动,犹如暴风雨来临之前一样---风平浪静。然后,可以听到隐隐约约的笛声,犹如远处雷鸣声;却又象是远处一个人走近的脚步声,断断续续。接着,笛声似乎越来越近了,清脆而且悦耳,一会儿,笛声越来越快,似乎在赶时间。轻快而又幽雅,伴随着笛声的可能是一支轻快的舞蹈,舞蹈员的动作速度是奏笛的节拍,它们互相配合,使人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美感。当人还沉醉于这种美感中,笛声却又慢慢地消失了。正当人追寻它的时候,它却改头换面似的,笛声变得响亮而有节奏,使人产生另一个新夺的画面。画面的内容可能是一支正在训练的军队,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齐的脚步声令你身临其境似的。最后,低音与高音的错杂,时续时歇,却又令你步入种空间。

讨论之后点评:运用借情联想法,把无形的但让人心情激荡的乐曲转为气势磅礴的军旅画面。

5、附录其他学生作品学习比喻的运用 梦幻之曲

高二(11)班

李焰财

迷糊中,一串柔和悦耳的音符犹如缓缓流动的河水般流入我的耳朵。那是一种扣人心弦的感觉。平缓、舒畅、柔和,象初升的太阳放出的和煦的阳光,如风平浪静的海面吹来的和缓海风。这阵柔和的旋律让人完全陶醉于一种虚无飘渺,雾失楼台的情景之中。声音越来越缓,越来越缓---- 忽然,有一种飞上几万米高空的感觉直涌心头,就如坐在云霄飞车上直奔云霄一般,直至冲到了宇宙的尽头。停顿了几秒,但还来不及喘口气,就有一种从几万米高空俯冲向大地的感觉袭击着心脏,就像李白《望庐山瀑布》里写到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一样:一直坠向谷地,直跌得珠玉乱坠,然后重归于宁静,平和,最终灰飞烟灭,骨灰延着蜿蜒的小溪流向天际。

清晨狂想曲

高二(11)班

魏志斌

迷糊的清晨,翻翻身,看看台钟,七点正。我想在这个繁忙的城市早晨的美景是很难寻找的,在床上多躺一会是明智的选择……

一阵缠绵温馨的感觉涌上心头,一串连绵的旋律,渗入耳中,穿过耳膜,扣动我的心弦。是钢琴?是琵琶?平缓,就像晨风拂过脸颊,又似温和的日出那一束暖暖的曙光。舒畅,像立在高峰上对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稻田,还能闻到田地里那份清新。忽的如骑着一匹快马飞驰在无边的草原,更似雄鹰在高空中俯视着整个大地。旋律一转,有仿佛面对着黄果树瀑布,一泻千里,一直跌入谷底,随谷底的小溪一直绵延……翻身趴到窗前,仿佛在城市的中央有一大片的田野……

6、小结:通过倾听、想象与欣赏,我相信大家得到美的享受、熏陶,这对于你们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培养,想象力的训练及对音乐的主观感受的抒写会有一定帮助,希望音乐能真正进入你们的心灵,也希望今天的课给你们带来更多的领悟。

教学后记:

我上这课旨在通过创设情境,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情趣,为分析推波助澜;而我自己动手写的赏析例文也给了学生引了路,让学生觉得音乐也是可触摸的,可外化优美文字,有了尝试的欲望。观看《春江花月夜》音乐VCD,耳边音乐缭绕,眼前风景如画,学生很快入情入境。通过一边播放影音作品展示相似的意境的风光图画,增加形象性,带大家入情入境,想象其色、其形、其味、其情、其理,帮助理解意境、再现意境。结果证明有一定效果,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很高,能认真的凝神听曲,更能展开想象的翅膀,再现音乐场景,同时运用类比联想模拟音乐效果,再现音乐内涵,达到了心随乐动的效果,创造了自己的音乐空间。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

第6篇:

推荐阅读:

上一篇:读思考的技术有感下一篇:五年级上音乐教学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