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的思考(共9篇)
摘要:医患沟通是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医患沟通课程建设关乎医学教育健康发展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通过开展整合课程建设,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和强化专业师资的培养,将有效提高医患沟通课程的实施效果。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工程,需要紧密结合医疗形式变化的要求进行不断创新,同时要根据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医学教育规律进行科学设计,尤其是强调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医患沟通 课程建设 医学教育
伴随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人民群众对健康产业的需求日益旺盛,随之而来的医疗问题日益增多,尤其是医患关系、医患矛盾一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医患关系是一种特定的专业环境下的人际关系,作为专业化行为的医疗工作,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好的医患关系沟通能力,在医学教育中非常需要强化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这其中课程体系建设就是一个核心工作,如何通过课程建设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沟通训练环境,提升其医患沟通能力是当前医学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医患沟通课程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社会的变迁性使得医学的时代性和社会性痕迹极为明显,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疾病谱和人们的健康需求结构都在发生改变,如何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和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是院校教育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发展性任务。现代医学模式强调了对人民心理问题的关注,医学人文的回归要求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有针对性,并对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这也是国际医学教育界对现代医生培养的重要能力要求,并强调了沟通交流能力在临床技能中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对医患沟通内容的教学要求还比较低,与现实医疗工作中对医生实践能力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距离。中国医师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90% 以上的医疗纠纷是因医患沟通不当所引起的。强化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医患沟通课程建设现状
1.理论化倾向明显,实战训练不足。从授课教师上多以文科教师为主,缺少临床工作经验,讲授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脱节。课程教学为主,收到人员和场地限制,?W生没有机会开展具体的案例教学。
2.缺少专业化师资。医患沟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专业课程(伦理学、心理学、医学等),具高度的综合性和整合性使得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医患沟通十分注重对现实情况的讲解和具体沟通技术的训练,但当前,由于医疗工作的紧张性和医学教育中的“唯理论重要性”,使得广大临床教师很少对学生开展专门的医患沟通训练和技术指导(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自身训练的不足)。
3.医患沟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传统医学教育主要关注的是人体以器官系统为主的生物学改变过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专业医学),而对于个体躯体之外的社会性和心理学特性的介绍非常少,更不去关注,但从现实的医疗环境下,作为医生面对的是同一疾病的多样化个体表现,各类人群的非疾病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医学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求医生掌握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和面对复杂人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这就对医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有必要将医患沟通训练纳入到医学教学中。来为医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活做好准备。
三、医患沟通课程实施路径分析
1.开展整合课程建设。整合性课程的建设是由于学生的个人专业成长过程性和医学知识学习的阶段性所决定的,医患沟通课程应当是一个多阶段组成的课程体系。基础医学知识学习阶段学生的知识面相对窄、个人心理成熟度低,对相对专业化的内容还缺乏理解力,因此,需要更多的从医学伦理、医学心理等基础理论角度进行沟通知识和技术的训练,整体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教学形式也应多样化,包括各类的第二课程和社团及志愿者活动等。在进入高年级专业知识的学习阶段,则更多的要求从具体临床实际,尤其是各个专科工作着手开展具体的医患沟通技术训练,从具体问题和实际案例着手,开展临床教学。同时,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工作,需要充分贯穿到医生的整个职业教育工作中。
2.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改变过去理论授课为主的单一模式,在教学环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包括案例讨论、标准化病人等形式的教学方法实践,尤其是注重临床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以实际情境和真实病例对学生进行技术训练和能力培养。同时结合专业特点,从不同类型的疾病和差异化的医疗环境出发来帮助学生从医患沟通技术的掌握上更好适应早期的职业生活。
3.强化专业师资的培养。院校教育的基础性资源是教师,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又要求专业教师除理论知识之外更多的是从人文知识、实践技能等方面对素养的提升,在医患沟通教育方面,要求各类专业教师都要具备培养和提高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教学意识和专业能力,从课程到各类实践,到最终的临床工作中,系统化的提高学生对医患沟通技术训练的重视和学习自觉性,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探索“一课多师”的教学形式,组建由多类型教师组成的课程组和教学团队,注重课程内容的衔接和知识的精、透和能力养成,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的作用和专业特长,以自身成长为模板,教育好学生对医患沟通的理解和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强调医患沟通课程中要突出实践性为主的原则。注重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的能力培养,以实际案例为主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将沟通训练的过程进行细致化处理,教学中突出学生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将专业知识与具体科室、具体疾病进行结合,让教学活动更有抓手,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体验。突出时代特点的原则。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突出医患沟通教育与改革的大趋势和具体的医疗环境相集合,适度超前地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和技术传授,做到教学行为的有的放矢。
医患沟通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工程,需要紧密结合医疗形式变化的要求进行不断创新,同时要根据医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医学教育规律进行科学设计,尤其是强调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的培养。从技术的训练逐步向职业习惯的方向转化,进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执业生活,并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让院校教育以医疗实践实现紧密对接。
参考文献:
1 培养医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1.1 是适应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力的表现。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 (IIME) 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 细致地描述了医学院校培养的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包括职业价值态度、医学科学基础知识、沟通技能、临床技能、群体保健、信息管理及批判性思维7项, 沟通技能被列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由此可见, 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根据新的教育目标制订出新的教育措施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是医学高等院校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1.2 是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生的要求
1977年美国GL-Engel教授提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概念, 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建立, 打破了长期以来在医学实践中以病论病的纯生物模式, 提出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要求医生既能利用高超的交流能力和技巧与病人进行交流, 以期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理解和配合, 又能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多个途径出发去对待患者和疾病, 做到心身兼治, 心身同治[3], 而医患双方的沟通与交流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1.3 是改善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只注重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许多医学生对医患关系和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医学生缺乏与病人沟通的心理准备, 在医患沟通技巧上缺乏相应策略[4]。此外, 近几年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了相当的比例, 由于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成长在较特殊的环境, 个性突出, 不善于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因此, 医学生在步入职业生涯之前, 必须补好这一课。
1.4 是医学生未来医疗实践活动的需要
美国著名医生Harvey提出的“五指诊断法”, 将病史居于首位[5], 而病史采集的过程就是医患交流、沟通的过程。医患之间能否有效沟通直接影响到病史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从而决定着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另外, 医患沟通也是治疗疾病的需要。因为从医疗方案的制订、调整到实施, 都需要医生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 让其依从和配合。因此, 沟通是诊断、治疗疾病的基础。
1.5 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
现代医学已成为囊括探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增进健康、缓解病痛的一个庞大的综合体系, 医生诊治疾病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当人类在享受医疗服务的同时, “医疗纠纷”、“医患矛盾”、“信任危机”却逐渐成为现今医患关系的写照。医患彼此沟通不畅、相互间缺乏尊重与理解是导致双方关系恶化的关键因素。中国医师协会对各种医疗纠纷案例的调查发现, 由医生技术原因引起的不到20%, 而80%是因为医生的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等问题[6]。要解决这一问题, 只有通过充分的医患交流和沟通, 建立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关系, 并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相关的医学常识, 既让其了解医方的工作内容和可能的结果, 又让其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和可能承担的风险, 才能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 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途径
2.1 强化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重视
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 第一是语言, 第二是药物, 第三是手术刀”, 语言是三者中最重要的。医学生要做好医患沟通工作, 还应当明确一个观念, 沟通不仅仅是谈话, 医患沟通应是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沟通。医生在与患者的接触中, 其语言、动作、姿态和表情, 无一不在向患者及其家属传达着某种信息, 传达着医生的感情和态度。医生沉着、关切、热情、果断的仪表神态, 会带给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信赖;反之, 冷漠、急躁、傲慢、轻率的动作和表情, 则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和不信任感,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诊疗的效果。
2.2 开设相关课程和知识讲座
开设沟通教育课程是提高医学生与患者沟通技巧的重要途径。例如, 在美国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与患者沟通等专业课程;英国的许多医学院校也开设医患沟通、情商教育、医生与患者相处的能力等课程。这些课程着重从医患双方的心理、语言、行为等多角度、全方位讲授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技巧, 从而提高医学生沟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而我国尚未在医学院校开设医患沟通教育系列课程, 大多数医学院校只是在“诊断学、临床技能”中讲授“问诊技巧”时才涉及与患者沟通的一些技能[7]。因此, 必须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增设一些医患沟通教育课程, 或举办一些讲座, 并在原有的相关课程中增加医患沟通教育内容等, 把医患沟通教育融入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体系。
2.3 提高教师人文素质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是学生最直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调查显示, 84.2%的医学生认为提高医患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是临床带教过程中的逐渐渗透[8], 带教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医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要督导带教教师树立“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意识, 规范自己的言行, 提升修养, 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医患沟通知识的传授, 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教学中。
2.4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技巧的培养
某医学院的调查显示, 医学生认为影响与患者沟通的最主要因素为沟通技巧的缺乏[9]。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需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及技巧的培养。从接触患者开始, 如能进行成功有效的沟通, 就为疾病的治疗铺就了一条平坦的大道。因此医生的第一句话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 应该是:“您好!请坐, 您哪里不舒服?”而不是:“怎么了!”“怎么现在才来?”其次, 需耐心倾听, 倾听是最基本的一项沟通技巧。积极的倾听要求医生在倾听过程中无条件地接受患者, 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当然, 有效的倾听并不表示沉默不语, 而是在倾听的同时对患者提供的信息要及时确认。在问诊过程中, 医生要注意语气语调和询问方式, 可以使用一些鼓励患者继续谈话的短语, 如“我明白”、“接着讲”、“谢谢您的合作”等。恰当地运用一些赞扬和鼓励语言, 可促进患者与医生的交流合作。沟通过程中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疾病的相关问题, 避免医学术语。另外, 还要让医学生重视并掌握相关非语言性沟通技巧, 比如在患者感到痛苦时对其表示同情, 对年老体弱的患者进行搀扶, 体格检查时注意对患者保暖及遮盖等。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化教学、沟通案例讨论的方式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总之,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养, 使医学生在待人接物、言谈举止方面做到礼貌、自然、大方、得体, 处处体现出医务工作者的气质和风度。
2.5 加强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医患沟通不仅需要良好的个人魅力、娴熟的沟通技巧, 还需要精湛的医学专业知识。丰富的医学专业理论知识是对患者进行诊断的重要基础, 正确的诊断可以赢得患者的信赖, 是使沟通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患者所提出的医疗技术问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时, 他们就会心存畏惧、信心不足, 使沟通难以进行。因此, 教师要敦促和引导学生努力钻研医学专业知识, 把医学基础打牢了, 才有“资本”和“底气”与患者交谈, 才能使医疗工作顺利进行。
2.6 建立评价机制
为了让医学生充分重视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 需构建专门的指标评价体系, 对医学生每项操作和沟通技能进行评估。比如医学生的仪表、态度, 接诊时是否自我介绍, 查体前后是否向患者解释清楚, 是否具有尽量减轻患者不适和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等, 均可作为考核指标。教学管理人员应经常深入每一个教研室, 认真检查各教研室教学计划是否有安排医患沟通教育的内容以及计划落实情况, 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讲课内容及效果。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对医学生医疗服务质量的反馈、意见和建议等内容。定期组织评定, 对优秀教师及学生进行奖励, 对表现欠佳者进行教育和帮扶, 确保医患沟通教育工作全面而有效开展。
世界医学教育会议在1998年8月通过的《爱丁堡宣言》中明确指出:“患者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为一个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生, 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可见, 医患沟通在现代医学诊疗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是整体医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医学教育中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 使之成为一名业务精湛、谈吐儒雅、具有良好人文素质的新一代医生, 是每位医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梅霞, 姚瑶.从患者感知的服务质量反思医患沟通教育[J].临床医学教育, 2008 (1) :33-35.
[2]彭红, 李永国, 陈立章.医学模式的人文回归与医学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4) :627.
[3]汪滋民, 李明, 蔡郑东.医学院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和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8, 15 (1) :87-88.
[4]谭群英.从医疗纠纷现象引发对我国医学教育的思考[J].西部医学, 2007, 19 (4) :735-736.
[5]刘峰, 董丽华, 龚守良, 等.从临床误诊率看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2 (6) :38.
[6]王秀金.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现代医院, 2009, 9 (7) :129.
[7]阚延静.关于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8, 29 (12) :26, 80.
[8]张明, 詹晶晶, 周瑞玲.福建省4家三甲医院医学生与患者沟通认知情况调查[J].福建医药杂志, 2011, 33 (4) :139-142.
当客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向时,我们用什么方式去了解他心目中的想法?我们通过以不同方式向客人发问,从中了解客人的意向和需求。
2、集中谈判多次肯定
客:[反正A单位25万我一定可以落实。不过,上次看的B单位也不错,B单位现在卖多少钱……]
※要落实客人的最终意向,如果客人还在比较,客人很快便会对所有单位都失去购买欲。在客人“落诚意金”后,不可将客人置之不理,应多与客人沟通,肯定他的选择,以免客人会后悔并终止成交。
※诚意金是我们成交的试金石,如何说服客户交付“诚意金”:
(1)如推盘的目的性很强,应在约睇楼周边期间为收取,“诚意金”作一定的铺垫;
(2)先向客人分析客人现时的回价是无法成交的;
(3)只要有其他的客人出价比现有客人高均能成交;
(4)业主可以自行选择价高的买家;
(5)诚意金可暂时将该单位封盘,减少竞争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业主反价;
(6)诚意金能了解业主的底价,并能争取尽快成交;
(7)诚意金是帮助客人低价购房的有效手段,而并非减轻中介工作的工具。
3、一次落实条件及要求先易后难
你认为在房屋交易中,除了楼价外,还有什么可成为你谈判的筹码?切忌条件分开多次落实,需一次性明确客人的要求。
税费;业主维修基金;交楼时间;租约;一次性付款;一次性付整年租约;免租期;是否已交楼,何时交接;产权是否可交易。当双方的交易价格各不退让的时候,我们可先落实其他的条件,如上述所提到的税费等。但这些条件必须在谈判之前以书面形式一次性落实好,以免在谈判过程中失利。
4、大胆还价
(1)还价先讲优点,再暗示缺点;
(2)还价要有理由;
(3)多利用个案。
5、引导清晰
当客人明确自己的购买时,他希望对整个谈判及交易的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即知情权),否则,他会对我们的流程产生设防。故此,在谈判过程中要客户明白我们的工作程序,减少客人不必要的恐惧和设防。当收了客人的诚意金后,应与客人保持联系。
营:[陈先生,我会对你的出售条件进行书面上的确认以便客人了解你的意向,当条件达成共识后,我们便会邀请双方前来签署三方合约,然后由我们办理相关的交易手续。]
客:[哦!我明白了,现在我落实我的条件是吧]
谈判的技巧—如何说服客人
6、利益汇总法
利益汇总法是在营销当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把先前向客户介绍的各项利益,特别是获得客户认同的那部分,一起汇总,扼要地再提醒客户,在加重客户对利益的感受。同时向客户要求明确成交的意向。
营:[吴生,这个单位景致好,房间的布局合理,地处滨江东豪宅氏,你之前也说这边楼价是最贵的,现
在难得业主愿意蚀让,每平方比市价低了¥1500元,是个很得的机会,不如到我们公司看看我们为你做的投资方案,以作详细的预算!]
※诫途说服客人是,不要运用过多的专业述语,这样拉远你与客人的距离。
※重复客人对你所详过后详,加强肯定,突出成交的利益。
※利益展示要具体化,将具体的数字展示给客人。
※不要直接向客人提出成交的要求,这会让客人犹豫,要帮客人圆场。
7、讯息对比
(1)一手楼与二手楼对比
(2)二手楼与二手楼对比(如大单位一般单价较低,小单位一般总价较吸引)
(3)行情对比(如东山区楼盘一般比较唐楼要贵一赔有多、租赁回报率等)
(4)规划走势,新楼盘对周边楼盘的辐射。
对客人来说,最具说服力的并非你本人,而是你所掌握的资讯。
[陈先生,现时楼价暴涨时期,很多客人都持观望态度,不太愿意睇楼,如果你愿意将楼价适当高低,可吸引多些客人睇楼,我们才有机会为你服务!]
[刘先生,客人都会货比三家,前三天我的同事以25万购买了你所在花园的一个中层单位,带有标准的装修,你应该将价格高速一下,尽量接近市场价。]
[李太,这个花园在其他行家登报售价都要30万,推荐给你的已经是笋盘了,如果你不去看看,便错过了一个大好机会。]
客:[但现在广告登那边一手也也只卖¥4000元/㎡,各二手也差不多……]
营:[你说花园二期,我昨天带客人去看过,¥4000元仅此一个4楼的单位,是向路面的毛坯房,如座向和户型较好的均价要¥4800元/㎡。]
8、自我认同
试想想,当你发现某产品的存在的缺点,你是否仍然乐于推介给他人呢?每位消费者的价值观和消费观都有所不同,作为专业的中介,应持着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任何物业的缺点,并以专业的态度向你的客人作出推介。
9、化赖为零
[陈先,既然你这么喜欢这个单位,不要差那么一点,每月月供才多一百几十块,就可以住一套好单位了。]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强医患沟通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方法 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增强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全方位沟通;突出重点病例与重点环节的医患沟通。结果 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增强了医生的沟通意识,提高了沟通技能,医生能够积极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缓和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 加强医患沟通尤其是通过加强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与沟通意识,不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强化医患沟通技能训练,不断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突出重点沟通等实践,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效价值。
关键词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沟通;技巧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构成,医患关系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风劲吹的今天,如何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摆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面前的诸多课题中的重中之重。
1.增进医患信任
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医护人员对患者悉心诊治,患者放心地把自己的生命健康寄托于医生。作为利用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的医护人员,只有面对病人对他的信任,才能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才有信心去挑战高难度的治疗手段;作为怀着期待和希望的患者,只有交付出自己的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治,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换位思考,增进相互理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医生在诊治上更需要了解患者心理需要和心理问题,重视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另一方面,医生工作劳累,竞争激烈,还要承受一定职业风险,加之患者和社会对医务人员要求愈来愈高,医生也希望患者和家属从心理上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工作,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加强医患沟通
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是为患者的健康需要而进行的,它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地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和患者的医学观念,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协调关系,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活动中医患角色的不对称,特别在医学的理解和相关知识的拥有上优劣势明显。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患者,对医疗活动的理解和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这些优劣势和差异要求影响了医患沟通。为此,作为医务人员应当及时了解并满足患者被理解、受重视、受尊重的需求,同时也应掌握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期望、每个医疗环节中的疑虑、对医疗服务的感觉以及医疗服务需求的关键点等,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和疾病治疗效果的满意度。
3.尊重医学科学
医疗行为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医学上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患者自身也存在相当大的个体差异。医患双方都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学科学的方法、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决不能违背科学的客观规律;患者应充分信任医务人员,决不能隐瞒与病情有关的情况,或故意刁难医生。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等,并非是医务人员的过失所致,而是由于不可预料的和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致,完全属于意外情况的。医疗意外的不可预见性,有时可能导致实际治疗效果与患者期望值之间出现偏差。如现行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其术中死亡率是1%,尽管这种不幸的发生率不高,但对于某一患者而言,一旦遇上就是100%。医学损害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可逆性,一旦患者或家属对此种情况不能理解,不能以科学的、理智的态度看待疾病的发展和治疗进程,无疑会迁怒于医生,引发医患矛盾。同时,医生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自主权,让病人获取更多的医学信息,给病人更多的自主的机会,这是未来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4.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对于医院这样的特殊性质的窗口服务行业来说,医患关系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各个细节上,每个细节管理的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医患关系,医院需要从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加以强化。在软件建设上,医院要从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技巧的培训和提高服务标准等方面强化。全面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医学领域充满着许多未知数和变数,医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已有的医学知识,医学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不断地学习,把握经验,认真探索未知领域,寻求解决危害人类健康的有效方法,提高确诊率和各种急诊抢救的成功率。
5.加强医德医风的建设
医院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以自己优质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作为医务人员,要使病人真正放心,最主要的是医务人员要有一颗爱心。医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为职业的,必须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必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善待所接诊的每一位病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医患互信,尊重患者,体贴患者,关爱患者,对病人进行人性化关怀;并注意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宣传教育,取得他们的支持、配合和谅解;认真对待患者及其家属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好已经出现的医疗纠纷。
6.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加强医患沟通教育,增强医患沟通意识,提高医患沟通技能;建立和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全方位沟通;突出重点病例与重点环节的医患沟通,通过加强医患沟通,增强了医生的沟通意识,提高了沟通技能,医生能够积极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缓和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加强医患沟通尤其是通过加强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与沟通意识,不断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强化医患沟通技能训练,不断完善医患沟通制度,突出重点沟通等实践,能够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方面具有一定的实效价值。
作为医患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尊重是一个重要前提,当我们呼吁医德医风的改进的同时,也呼吁患者对医务人员这个特定职业的理解和尊重。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坚信,只要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携手共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温馨和谐的医患关系最终能实现。
参考文献:《医学伦理学》 云南科技出版社
“医患沟通的技巧”讲座总结
医患沟通是所有临床工作的基础,更是医疗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交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满意度,而目前有些医务人员对此的认识仍然不够全面,重视不够。因而应临床系的邀请,陈长贤副院长于2009年4月16日晚7:00,在南楼202,针对医患沟通障碍的现象,举行了此次讲座。
陈长贤副院长先向同学们展出了一份《医患关系调研报告》,徐徐深入,详细的分析了医患沟通出现障碍所出现的种种想象,并对如何培养医患沟通的技巧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整场讲座十分精彩。最终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了。相信本次讲座将给予我们医学生更多的医患沟通技巧。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舆论导向
医患关系是指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与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之间发生的特定关系[1]。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阻碍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为此, 加强医患沟通, 减少医患矛盾, 对创造良好医患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
1.1 医疗系统的原因
一是医患沟通不到位。有些医院患者多, 就诊量大, 医院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贴的专家都比较受患者青睐, 一名医生每天最多能挂出6 0~8 0号, 受欢迎的专家号, 往往很早就挂满了。医生为了把挂上号的患者都能看完, 时间往往是很紧凑的, 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这样就会减少与患者的交流, 就会减少对病情的解释和对患者的安慰, 造成沟通减少。二是医疗水平有待提高。有的医生完全靠辅助检查来诊断疾病, 离开仪器就不会看病了;少数医生不能遵守规章制度, 违反诊疗操作常规, 使疾病痊愈时间推延, 造成患者的不满。三是医德医风不正。有的医务人员服务意识淡漠, 语言生硬;有少数医生为了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 给患者开过多检查项目, 造成过多费用, 过度检查, 过度治疗, 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2 患者的原因
一是患者就诊要求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对自身的健康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对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患者对医学知识不了解, 有的患者不分疾病的轻重、急慢性, 认为花了钱看病, 就应该马上见效, 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 就认为是医生的责任而产生医疗纠纷。二是患者的维权意识增强。随着人们对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 患者就诊过程中未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和遇到一些麻烦时, 就认为是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就会产生投诉和过激行为来保护自身权益。三是有个别患者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把对社会不满情绪带到医院, 在就医过程中如有不满意就采取侮辱、谩骂及打闹等不法行为, 造成医疗纠纷。
1.3 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是医患矛盾尖锐的重要原因[2]。医疗保障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 却不够完善, 患者医疗负担重, 报销比例小, 更加重了患者的压力, 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其次, 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正面的、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氛围, 少数媒体热衷于焦点问题的报道, 对一些医疗纠纷事件在没有明确结果前, 只听患者的片面之词, 就做出失实报道, 误导群众, 助长患者与医院大闹等过激行为。有的患者来院就诊时, 凡遇到问题或自己认为不满意时, 就辱骂医务人员, 甚至用“找媒体给你们曝光”, 来恐吓医院和医务人员, 对医患关系紧张起到了负面作用。
2 改进医患关系的措施
2.1 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依法规范执业行为, 教育广大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不断规范医院管理, 规范诊疗环境、诊疗程序和诊疗行为,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坚持“以诚为本, 以信为用”的方针, 始终把社会效益和患者的权益放在首位[3]。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端正工作态度, 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为患者着想, 理解患者, 尊重患者, 促进医患互信, 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 取得患者的理解, 认可和配合。医务人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懂得运用法律知识, 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改善医患关系。
2.2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医务人员应加强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学习, 应不断运用现代医学新知识、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帮助患者战胜疾病, 为促进人类健康而努力工作。医务人员牢固树立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观念。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 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常规, 积极开展科研攻关, 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 人性化关怀, 争取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改进沟通方式
2.3.1 注意倾听患者的心声
倾听患者诉说, 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技巧, 是医务人员获取患者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4], 在沟通中, 医务人员一定要注意力集中, 认真解答问题, 消除患者的疑虑, 取得患者的信任, 给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积极配合治疗, 使患者早日康复。
2.3.2 提高语言沟通能力
在医患间实现有效的沟通中, 医务人员起主导作用,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和语言沟通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 沟通运用较多的是语言[5]。在医患交流中应注意语言真诚、热情、亲切、耐心、细心, 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 在沟通中让患者对自己疾病的病情、治疗及愈后有足够的了解, 能使患者更好的支持和配合。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年龄、学历、工作、经济条件等情况, 还需要注意患者病情的轻重复杂, 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沟通。适当的肢体语言有助于缩短医患间的距离, 拉近医患关系。
2.4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首先, 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医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保障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安全,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其次,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具备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在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下, 通过向全社会宣传医务人员这个职业的风险性和特殊性, 取得患者的信任, 使医患关系更融洽。通过社会各界大力宣传医疗系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正面宣传和影响。第三, 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提供相关医学常识, 做好健康宣教, 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总之,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和医务人员起主要作用, 医务人员应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树立高尚的医德医风, 加强医患沟通, 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学习, 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通过我们的努力, 让患者和社会满意, 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我们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建中, 卢芳.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9, 17 (8) :741.
[2]马静松, 史也夫.新时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 2007, 27 (8) :6 2-6 3.
[3]傅增合.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之我见[J].中国医院管理.2008, 28 (10) :6 0.
[4]周枫, 陈红.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 010, 17 (4) :3 2 1.
潘惠忠
一、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性质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是一种合同关系,医患法律关系是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和被服务的两个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即主体平等、双方自愿和等价有偿。
医患关系本质上属于民事法律关系。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系,患者不是消费者,医疗机构也不是生产经营者,医疗服务更不是生活消费服务,基于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医疗行为而形成的医患关系不能等于消费关系。【我的笔记】
(二)医患关系类型
1.主动一被动模式:医师完全主动,病员完全被动;医师的权威性不受任何怀疑,病员不会提出任何异议。
2.指导一合作模式:医师和病员都具有主动性。医师的意见受到尊重,但病员可有疑问和寻求解释。
3.参与一协商模式:医师与病员的主动性等同,共同参与医疗的决定与实施。医师此时的意见常常涉及病员的生活习惯、方式及人际关系调整,病员的配合和自行完成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的笔记】
(三)医患关系的特点 1.缔约的强制性; 2.内容的相对不确定性;
3.医疗内容的专门性与双方当事人能力的不对等; 4.合同履行有风险性; 5.当事人之间具有协力关系。
思考:在医疗行为中,医生有哪些权利?应履行哪些义务?同样,患者在这一过程中又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我的笔记】
二、医生的权利和义务
(一)医生的权利
1.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诊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
2.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获得与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 4.参加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
5.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6.获取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7.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我的笔记】
(二)医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
2.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3.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 4.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5.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我的笔记】
(三)医生的具体义务
1.医生必须承担诊治的义务,以其所掌握的全部医学知识和治疗手段,尽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的义务,不仅仅是躯体上的,而是包括患者精神上的痛苦和负担。
2.解释说明的义务,医生有义务向患者说明病情、诊断、治疗、预后等有关医疗情况,这不仅是为了争取患者的合作,使其接受医生的治疗,更为重要的是尊重患者的自主权利。3.保密的义务;
4.对社会尽义务,如宣传、普及医学科学知识,发展医学科学等等。【我的笔记】
三、患者的权利和义务
(一)患者的权利 1.基本医疗权;
2.疾病认知权: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治疗情况及预后有知悉或了解的权利。
3.知情同意权:有权要求治疗,也有权拒绝一些诊治手段和人体实验或试验性治疗。
4.保护隐私权; 5.免除一定社会责任权;
6.要求赔偿权:因医生过失行为导致的医疗事故,患者及其家属有权提出经济补偿的要求。【我的笔记】
(二)患者的具体义务
患者有义务提供完整病史、报告病情、不隐瞒、遵从医嘱、支付费用、遵守院规、尊重医务人员和其它患者、及时出院。【我的笔记】
(三)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国际上公认的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最早将这一权利引入司法实践的,是1957年美国的一起医疗官司判例。该判例规定,医生有义务把诊断和治疗的种种可供选择的方法的利弊、包括不利的后果告诉患者,并应征得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同意。1972年,美国制定了《病人权利法》,将知情同意权列入患者的法定权利。1975年,欧洲议会理事会也要求当时的16个成员国采取行动,保证包括知情同意权在内的病人的各项权利的落实。【我的笔记】
1.患者知情同意书的签署
患者到医院求医,双方建立了医疗服务合同,患者来医院的目的就是为了治疗,故一些无侵袭性的治疗,推定患者已同意医师予以处理,所以无须另行签署同意书。对于一些危险较大或对患者身体器官影响较大的手术或治疗,出于对患者的尊重,应由患者最终决定治疗方案。若医师在对患者进行处置时,未履行上述义务,则构成医疗不当。【我的笔记】
2.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
知情同意权对于患者而言,是其在就医的过程中对自身相关权利进行合理处置的前提性权利,而对于医生而言,则是在行使医疗职责的同时对患者权利表示尊重的义务。从法律的角度讲,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是平等的,但由于在医疗知识与医疗信息上的不对称,医患双方又在事实上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同时,由于医疗行为一般都涉及到对患者人身和财产权利的影响,这就要求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时时注意维护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我的笔记】
思考:医师掌握专业知识,为什么医师的医疗行为要取得没有专业知识的患方的同意? 现代法理学认为,医师为病人实施治疗、尤其是侵袭性治疗,其行为由形式的不合法(如截断他人肢体)转化为实质上的合法,要同时具备三个要件:(1)国家法律的许可和保障;(2)具有治疗目的;(3)患方的同意,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我的笔记】
我国对患方知情同意权有以下相关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1999.5.1)第二十六条规定:医师应当如实向患者或者其家属介绍病情,但应注意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医师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应当经医院批准并征得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
(2)《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9.1)第三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实施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时,应当取得家属或者关系人同意并签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理方案,在取得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的批准后实施。(3)《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9.1)第十一条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
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一项权利,即在医师告知患者相关医疗情报的情况下,由患者最终决定治疗和手术等方案,它包含两层意思:医师的告知和患者的承诺。【我的笔记】 3.医生告知的内容
医师在向患方告知时,应告知:病人目前的诊断;该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医师拟施方法的评价;若进行手术时手术名称、目的、效果、危险及并发症,同时医师应当告知患方本院对术中危险的把握及预处理方案,经过上述说明取得患方书面同意。在下述情况下,医师应告知患方以取得其同意:(1)进行特殊检查时;(2)应用新的治疗方法时;(3)输血时;
(4)进行麻醉、手术时;(5)拟切除脏器或截肢时;
(6)存在多种治疗方法,各方法间取舍困难时;(7)本院治疗条件不充分,医师指示病人转院时;(8)可能出现其他不良后果时。【我的笔记】 4.医生告知的对象
对于手术或治疗的风险承担,除患者本人、配偶、近亲属外,他人无权予以承诺。5.患者承诺的效力
在医师已尽充分告知义务的前提下,患方的承诺产生以下法律效力:使医疗侵袭行为合法和医师在一定程度上免责。
温馨提示:医患沟通在现今提倡人文主义的医疗环境下,对于诊治疾病的效果以及避免医患纠纷的产生,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医患沟通的核心——知情同意的正确运用,则成为了实现医患有效沟通的重要基础和纽带,也是改变传统的主动-被动型医患关系,向着指导-合作型以及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转变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健全的医务人员告之标准,转变医务人员传统的“家长主义”作风观念,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
B、人的气质需要后天的教育训练
C、风度是性格特征、道德、审美、和价值追求的综合体现
D、魅力是个人气质与风度对他人的影响力2、2009年美国最新就业和工资评估数字是显示收入最高的是()A、经理
B、律师
C、外科医生
D、教授
3、个人风度魅力的首要因素中更为重要的是()
A、能力
B、外貌
C、自信
D、知识
4、医生职业的孤独感不包括()A、常常是独立的脑力劳动者 B、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相聚
C、又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
D、大部分时间只能和痛苦的患者交流
5、当被人求助时医生要做的不包括()A、勿轻诺
B、言必信
C、行必果
D、勿强求
6、个人风度魅力的第一印象因素是()A、能力
B、外貌
C、自信
D、知识
7、针对人际交往中,双方的相似性产生互相吸引医生要做的是()
A、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
B、热爱患者的兴趣爱好
C、培养自己患者的兴趣爱好 D、了解患者爱好的相关内容
8、我国和英国的统计显示工作中感到快乐的医生所占比例大概是()A、10%
B、20%
C、30%
D、50%
9、罗素曾经提出人的幸福感有三个因素不包括()A、爱
B、被爱
C、健康
D、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0、关于人际交往中的印象操纵技巧错误的是()A、留给患者的印象是可以由个人操纵的
B、严格按照医疗服务的规范要求活动
C、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个人的行为举止
一、遵义市聋哑儿童的现状
(一) 聋哑儿童的生理特征
由于丧失了听的感知, 聋哑儿童的理解能力弱了很多, 在模糊的理解下, 语言的表达再受阻, 那么原本就模糊的理解更丧失了强化的环节。在学习过程中, 他们没法使自己变得和正常的学龄期儿童一样去接受知识。聋哑儿童是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无法用言语和人们进行正常的沟通, 沟通桥梁的断裂导致了他们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虽然可以进行治疗, 如佩戴人工耳蜗等治疗方法, 但是佩戴人工耳蜗也只能解决他们不能听的问题, 如果只是能听不能说, 他们与别人沟通的问题同样还是无法解决。况且, 并不是每一位聋哑儿童都适合佩戴人工耳蜗。这些聋哑儿童要实现和别人的沟通, 只能通过一种专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 即手语。但是, 这样的沟通需要一个前提, 就是倾听他们说话的人能看懂手语, 会手语。而受过手语专业训练的人非常少, 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就医问题, 普通医院的医护人员都没有受过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因此, 聋哑儿童在就医时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顺畅的沟通, 容易为医患纠纷埋下伏笔。
(二) 遵义市聋哑儿童的现状
1. 受教育机会有限, 师资力量薄弱。
遵义市共辖3区、2市、8县和2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但是遵义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只有9所, 其中针对聋哑儿童的学校只有4所, 其他学校4所, 针对弱智儿童的1所。在这些学校中, 规模最大的是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 这是一所盲聋哑学校, 面向全市15个县 (市、区) 招收盲、聋、哑学生。现有小学至高中13个班, 在校学生200余人, 开设有思想品德、语言、语文、数学、律动、体育、绘画、劳动、手工常识、个别教学等课程。可以看出这些特殊教育并没有普及到全市, 特殊儿童的受教育机会也很有限。同时, 特殊教育教师的队伍薄弱, 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数量很少, 就以规模最大的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来说教职工也才50人左右。
2. 政府投入不足, 存在安全隐患。
政府在特殊儿童教育这一块的投入还不够, 这些从入学儿童的数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就可以看出。还有社会环境的不安全是适龄的聋哑儿童无法及时入学的一大原因, 就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调查的情况来看, 关于聋哑儿童的安全问题, 在校老师显得格外的重视, 他们提到由于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造成聋哑儿童在离校期间失踪的事件也曾发生。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 聋哑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针对这一特殊群体的相关政策和关爱行动比较薄弱。由于聋哑儿童的生理特征, 已经造成了他们在沟通理解方面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更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去帮助他们克服这一困难, 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存在沟通障碍的聋哑儿童, 在就医时与医护人员沟通的情况。
二、聋哑儿童就医时和医护人员的沟通现状
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沟通首先是用语言, 这点决定了医护人员和聋哑儿童在沟通上存在着困难。聋哑儿童在就医过程中在医患沟通方面存在特殊性, 医护人员和聋哑儿童的沟通方式最常用的是以下几种:语言 (包括肢体语言) 、写字、画画、转述。这些沟通方式在表达内容的准确性上并不能代替语言沟通, 当医护人员遇到聋哑儿童时, 由于存在着沟通障碍, 在确诊病情的速度上势必会慢于正常的儿童, 在病情诊断的精准性上也要比其他同龄群体差。前面已经提到, 沟通不畅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聋哑儿童在就医时与医护工作者信息交换不通畅, 造成医患双方互不理解, 容易导致医患纠纷。如何让聋哑儿童能够正常就医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 从聋哑儿童的角度来看
在对部分遵义市的聋哑儿童的调查结果来看, 76%的聋哑儿童表示看病时需要人陪同, 而这些陪同他们的人主要是家长和老师, 所以他们和医护人员沟通时都是通过用手语向陪同他们的家长或老师描述, 然后再由别人向医护人员转述;有16%的儿童是通过自己使用手语向医护人员描述病情的;还有12%的人是通过写字、画画来表达病情。从这些情况, 我们不难看出, 他们和医护人员的沟通方式是很复杂的, 手语这种沟通方式无法在大众之间普及, 医护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手语培训, 由于缺少了最直接的语言沟通, 医护工作者在理解他们表达的信息时难免会出现偏差, 而这种偏差就很有可能会使对他们病情的确诊出现一定的困难, 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恶化。
(二) 从医护人员的角度来看
根据调查数据结果, 和聋哑儿童沟通时, 有4%的医护人员会采用触碰的方式;16%的医护工作者会采用既沟通又触碰的方式;16%的医护工作者会用写字和画画的方式;为了帮助病情的确诊, 还有24%的医护工作者会让这些聋哑儿童直接做医疗设备的检查;最后还有8%的医护人员会给聋哑儿童患者做全面检查。从以上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直接沟通不畅, 无法通过患者的描述来确诊病情, 大多数的医护工作者需要通过很多医疗设备来帮助医护人员确诊聋哑儿童病人的病情, 相对于普通患者来讲, 聋哑儿童的就医更复杂。聋哑儿童在进行病情诊断时, 要比普通病人进行病情诊断时在时间上、经济上花费更多的成本, 疾病康复的延误会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焦虑的心情, 聋哑儿童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 与家人在经济上、心理上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仍然能够导致医患纠纷。综上所述, 由于聋哑儿童的特殊性, 在他们就医时与医护人员存在沟通障碍, 这样的沟通障碍会导致在对病情的诊断和治疗上会增加更多的程序, 导致诊断和治疗的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增加, 给病人造成各方面的压力, 使得病人无法理解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法, 这种情况下, 很可能会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1]因此, 在面对聋哑病人时, 医护人员和聋哑病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医护工作者更小心地维护, 避免医患关系在面对聋哑儿童这个群体时变得更加严峻。
三、解决聋哑儿童与医护人员沟通问题的对策
(一) 医院为聋哑儿童设置专区
医院专门开设为聋哑儿童诊治的区域, 并对这个专区的医护人员进行手语培训, 使得医护人员与聋哑儿童之间能够无障碍沟通。如果能够做到这样, 那么聋哑儿童和医护人员的沟通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二) 聋哑儿童就诊不独行
聋哑儿童就诊应有专人陪同, 而且陪同人员能帮助他们与医护人员沟通, 力求做到迅速准确地传达相关信息。
(三) 医院备有聋哑儿童易于识别的文字及卡片
医院可以备有聋哑儿童易于识别的文字和卡片, 这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并且有助于确诊聋哑儿童的病情。
(四) 积极提高聋哑儿童的沟通能力
聋哑儿童和医护人员沟通问题的根源是聋哑儿童的自身残障, 所以如果聋哑儿童能够通过治疗、学习使自己的沟通能力得到改善, 能够迅速、准确地向医护人员传达信息, 那么聋哑儿童和医护人员的沟通就可以得到很大改善。
(五) 医护人员在与聋哑儿童沟通时应更加耐心
面对聋哑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时, 医护人员应面带笑容, 平易近人, 耐心、负责;安抚他们的情绪, 让他们能够更加顺利地表达, 同时, 医护人员也应该学习一些简单的手语, 以便良好地进行沟通。最后, 医护人员在疾病预防上应当给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医务人员的理解与耐心不仅有利于和聋哑儿童进行沟通, 更有利打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体现医务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聋哑儿童存在着与他人沟通的障碍, 在医患关系日益严峻的今天, 医护人员在面对这一群体时应当多一些理解和耐心, 聋哑儿童也应当积极通过学习和治疗, 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医患双方共同营造良好的关系。同时, 应当举一反三, 聋哑儿童只是特殊群体的一部分, 在面对其他特殊群体的时候, 医护工作者也应当针对他们的特点进行沟通和诊疗。我们在关注医患关系的同时, 不要遗忘像聋哑儿童这样的特殊群体, 让他们从每一位社会大众的眼中看到支持他们的精神力量, 也会成为缓和医患关系的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医患沟通的思考】推荐阅读:
医患沟通的内容与方法初探06-19
医患沟通小论文05-26
医院护理医患沟通06-16
儿科医患沟通实例10-04
医患沟通技巧--文档10-04
和谐医患沟通你我11-19
医患沟通技巧112-08
浅谈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技巧10-20
医患沟通观后感10-27
医患沟通技巧培训小结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