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学生心灵的天窗——师德教育案例分析

2023-02-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背景情况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广阔的是海洋,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俗话说,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只要有人类存在, 人的个体差异, 个性差异与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就存在。所以作为教师对学生要宽容, 豁达, 教师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赋, 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绩差, 或者犯了错误的学生, 用爱心去唤醒儿童的上进心, 自信心和自尊心, 帮助他们清除自卑感, 排除他们的烦恼和悲伤, 用热情和温暖鼓励学生充满信心地学习和生活。现代教育的民主性原则就是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 只有尊重才有平等, 只有平等才有信任, 有了信任, 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 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特别是对待那些不良学生, 如果我们不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消除不良行为的苗头, 任其发展下去, 必然导至从小到大, 形成恶习, 但是大张其鼓地批评教育, 处理不当, 也会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做出事以愿违的事。多年的经验使笔者认识到只有放下架子, 弯下腰, 学生就会向你微笑。

2 案例过程叙述

有一次, 在上课时, 班里有几名男生利用空余时间玩扑克, 这几名男生平时守纪观念差, 自我意识强, 当课结束时, 笔者并没有指名道姓, 而是策略地指出这类错误的危害, 并由此及彼地把平时上课的其他不良现象联系起来, 如:在老师讲课时自行操作, 随便说话等, 引起大家的反思。然后话锋一转, 笔者认真地说, 学生犯错误, 老师责无旁贷。这样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事后, 笔者把这几名学生找到办公室, 他们精神很紧张, 认为准挨训, 可笔者避而不谈, 谈了一会儿, 看到师生间的隔阂消除了, 情感逐渐融洽起来, 笔者便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正面教育, 并培养他们对老师的亲近感。当时, 这几名同学马上承认了错误, 并在班级作了自我批评, 使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育。后来这几名同学的纪律明显进步, 学习也认真勤奋起来, 有位同学在日记中写到:“在温暖中我感悟了错误, 我非常喜爱我的老师。”原来, 学生对老师产生爱戴亲近感, 会对学习, 纪律等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变化。

3 案例分析与反思

3.1 原因分析

与好生相比, 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不守纪律, 长期受冷落、歧视, 他们一般都很心虚, 对外界极敏感, 外表又套有一层硬壳, 但是这些孩子往往又是机灵、活跃、反映灵敏、动手能力很强的, 在活动课程上会显露出一定的优势。由于纪律不好, 公众形象比较差, 所以在优势课上也会经常的犯些错误, 但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因此, 一旦他们犯错, 教师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 以诚相待, 切忌当众批评、挖苦或变相体罚, 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 增强转化工作的难度。

3.2 措施分析

常言道: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一个人事业的成功, 常常离不开善于把握垂青于身边的机遇, 失去一次机遇, 也许就失去了一回成功。同样之理, 教育工作者要取得德育工作的成功, 也往往离不开德育机遇, 更离不开对德育机遇的艺术把握。一个善于把握德育机遇的教育工作者, 他的德育工作总是充满着朝气与活力, 总是富有时代感和预见性, 总是事半功倍, 成效显著。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类似这样的事件, 教师只要抓住这个偶然的机会, 把它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 能充分利用偶发事件, 开展教育工作, 不仅会促使个别学生的转变, 而且会对其他学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我们都知道, 孩子们最大的特点是凡事爱观察, 好发问, 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但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浅, 很多事情都处在似懂非懂之中, 这就要靠成人去正确引导他们, 但若争取单纯的说教, 会显得枯燥无味, 是不易被孩子所接受的,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 将感情教育渗透进去。所谓情感,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感的种类十分多, 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情感不仅仅是成人的专利, 孩子也不例外, 这一点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情感。当他们感受到了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尊重自然也就会接受教师以及教师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具有热爱教育、爱护学生、教学严谨、不怕辛苦、活泼开朗等良好品质, 这对学生都是美好的熏陶。

3.3 效果分析

事情发生后, 笔者庆幸自己没有不分青红皂白, 劈头盖脑教训他们, 没有带着有色眼镜处理这件事。是啊, 学生毕竟还是孩子, 人无完人, 孰能无过?作为一名老师,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我们应该指出他的错误, 让其改正, 也许批评是免不了的, 但如何让学生愉快的接受批评, 认识错误, 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思考的。也许劈头概脑的批评, 严厉的指责也能使孩子认识错误, 殊不知这是以践踏孩子的自尊为代价的。只有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刻骨铭心, 才能起到应有的教化作用。这次事件正是我冷静、巧妙的处理, 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及时改正了错误, 为他们今后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4 案例展望

自尊心人皆有之, 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心需求。尊重学生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即便是批评学生的错误和缺点, 也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 改正缺点。因此, 教师要设身处地地走近学生, 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 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剖璞见玉, 长其善救其失, 多发掘其身上的“闪光点”, 利用这种条件及时加温, 比如通过一次坦诚亲切的交谈, 一次家访和一个亲昵的动作,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学生内心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所谓‘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师生彼此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才会缩小之间的心灵距离。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 充实生命, 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 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成长中的孩子, 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 有时, 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孩子是变化发展的, 教师的观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的。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 才会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 责无旁贷的担当起学生的心理健康医生, 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使其人格健全发展, 我们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 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 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 健康成长。

上一篇:航空影像自动配准技术浅析下一篇: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谋划交通发展——以东京与香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