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德育案例分析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个人德育案例分析(精选10篇)

学生个人德育案例分析 篇1

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常德辉 性别:男 年龄:14 年级:八年级四班

问题及行为表现:该生学习积极,性格开朗,做事有责任心。但是该生从初二开始到现在一直有早恋现象。

学生情况调查:

开学后不久,我在教室内多次发现该生与一女生举止亲密,后来我找他谈话,他说出了他的早恋经历。在教育学生如何看待早恋问题上,我觉得这是一门很有技巧的学问。

采取的措施与过程:

1、教育者应充当倾听者。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与宽容,那么,面对学生中存在的早恋问题倾向更应具有这方面的修养。要想成为一个倾听者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同一个高度上,把自己当作是他们的朋友,乐意听他们诉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能知道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在倾听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引导的方式。引导得好,学生的心门会被轻易打开;引导得不好,他们会守口如瓶。通过一些教学实践,我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在诉说前先“探听”老师的口风,并设想自己则可能遇到的情况,一旦发现情况的发展不利于自己则可能很敏感地关上自己想倾诉的嘴。这时老师必须充分表现出一种过来人的大度和宽容。德辉同学在与我交谈过程中曾问过我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我们班目前存在许多‘早恋’问题,怎么办?”我犹豫了一下想到其实这男孩目前也是“早恋”大军中的一员,于是我故做轻松地说:“此言差矣!‘早恋’有,而混乱则太夸张了,异性同学存在着好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这是许多人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只要不过分,没有必要刻意扼制。听说你也有一些小情

况,不妨说来听听?”如此轻描淡写的一番话让他觉得老师并不是对此深恶痛绝,也没有将我的问题不弄清楚誓不罢休的目的,于是很自然地和我掏了心理话,将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了我。

2、2、教育者不妨充担‘偏袒者’的角色。学生大多不愿意家长与老师知道自己的“感情秘密”,除了害怕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羞怯。那么,老师一旦发现学生中存在这种情况时不妨让自己充当一个“偏袒者”。虽然家校配合是教育中的关键,但适当地替学生保守隐私,以此做为教育过程中的“筹码”,不但不会使问题扩大,而且更易于老师工作的开展。因为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隐私已在长辈前一览无余时反而会有“既然你们都有已知道,我就不妨公开这么干”的逆反心理,事态也会进一步扩大。

3、老师要善于采用新的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根据目前早恋的特点,现在的中学生已不能从强调“名声”与责任感的角度进行教育,而应从新的角度切入。

(一)对比考虑,自我认知后果。我曾问他为什么要早恋,他说这挺好玩。又问他以后怎么办,他说以后不可能在一起,分手就分手呗。学生将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对感情所造成的伤害,就需要老师事先打预防针。其实,孩子想去尝尝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让孩子受到伤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让他们懂得去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心理波动,许多事情的发生不是可以事先制止的,所以,应该尽早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白异性间的接近是以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注意自己,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尝试过进行这样的引导后,学生会以一种更为纯洁的心理去对待第一份感情,也会学着让自己变得更出色,从这个角度对他们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动力呢?

学生个人德育案例分析 篇2

纯真的教育是不加修饰的。记得孩童时代, 爷爷坐在老槐树下摇着芭蕉扇给我讲的故事:窦光鼐 (1720—1795, 字元调, 号东皋, 山东诸城市箭口乡西郭家埠村人) , 因为他博学多才, 精通经史, 诗赋尤佳, 素有“才子”之称, 便当了皇太子的老师。有一天, 烈日当空, 皇太子因为没完成作业, 窦光鼐便罚他跪在烈日下反思, 这时皇上路过, 见太子汗流满面, 心痛得一把拉起来说:“儿子, 起来吧, 咱读书是太子, 不读书也是太子!”窦光鼐听了, 便说道:“万岁, 读书是明君, 不读书是昏君。”皇上一想, 马上把太子送回原处说道:“儿子, 再跪下!”

这故事是40年前听说的, 虽没有滔滔不绝的大理论, 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道德的种子, 具有永恒的启发性、暗示性、实践性, 它教我走向教师岗位后, 怎样履行职责严格要求学生及时完成作业 (当然不是罚跪) , 怎样面对权威坚持真理, 怎样教育子女, 怎样教育学生。仔细想想, 这就是案例教育, 这就是真教育。因为真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 它能唤醒学生生命中的美好情愫, 使他们对生命充满敬畏、热爱与感恩, 并为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基。

与真教育相对的是假教育。当前我们的德育虽然做了大量的德育工作, 但徒劳无功, 效果显得苍白无力, 是假教育。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往往存在着冷漠与生硬, 不能贴近学生的生活, 不能联系实际, 教师扮演了圣人的角色, 实行的是道德灌输, 让学生感到有隔膜, 很遥远, 无动于衷, 德育流于形式, 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还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学生依旧一个个在家里都是小皇帝, 霸气十足, 自私任性, 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迷恋电视、游戏, 吃穿追求名牌, 稍不如意还要发脾气使性子, 甚至有的学生有意“损害他人”, 等等。面对这种道德滑坡的现象, 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和反思, 这不是假教育吗?

教育是科学, 科学的真谛在于务实求真, 掺不得虚假。所以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面对学校与学生的实际, 注重实效, 克服浮躁作风, 杜绝急功近利, 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 踏踏实实地做事, 扎扎实实地教学, 实实在在地育人。努力育真人, 育能人, 育贤人。为此, 我们积极优化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 大力开展“让案例教育唤醒学生的心灵”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引导教师精心设计“德育案例”。“德育案例”《李肇星的故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李肇星读书痴迷, 妹妹李肇菊记得, 一日三餐, 哥哥都是拿着书本上饭桌的。家中做的是什么饭, 李肇星是从来不管不问的, 有的时候, 因为眼睛盯着书本, 筷子夹着的饭菜送不到嘴里。李肇星少年时少言寡语, 全然不像他当外交部发言人时那样口若悬河。少年时的李肇星, 见了任何人咧嘴一笑就算是打了招呼了。

读书就是李肇星生活中的全部。在胶南城里上学期间, 李肇星经常到图书馆去, 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对这个老实憨厚的少年印象最深。夕阳西下, 暮色降临, 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的人常常是李肇星。一心苦读不讲吃穿已成为他的秉性。李肇星在北京上大学期间, 家里每月只能给他寄15元钱, 他竟从这15元钱中, 每月还能省出3元钱资助正在家乡读书的妹妹。李肇星的妹妹李肇菊现在还清清楚楚地记得, 有一年寒假, 李肇星从北大回到胶南, 家中派她去汽车站接哥哥。李肇星风尘仆仆地下车了, 她看到哥哥的棉裤两个膝盖处破得露出了棉絮, 一双布鞋的前头顶破了, 露着脚拇指。李肇菊鼻子一酸, 强忍着才没有掉下眼泪。可是李肇星自己却是乐呵呵的, 他对妹妹说:“学生就要学习争第一, 其他无所谓了。”

李肇星是本地的当代名人, 是我校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用身边案例教育身边的人, 贴近实际, 贴近学生, 生动而又鲜活, 这个小故事的育人效能, 胜过10场报告会!案例教育最终的效果, 就是一种“悟”, 其包括领悟、渐悟、顿悟和觉悟。德育因有故事而精彩, 案例因有领悟而深邃!

教育是求证, 求证的过程重在“思”和“想”。我想, 过去的道德教育是爷爷坐在老槐树下摇着芭蕉扇完成的, 是妈妈坐在豆油灯下纳着鞋底完成的, 是爸爸扛着犁耙在田埂上歇息时完成的, 是私塾先生们在教《三字经》《千字文》中完成的。他们既没有德育工作时间表, 也没有洒洒洋洋的讲稿, 更谈不上“德育室”和“政教处”了。有的只是一串德育故事 (案例教育) , 这些德育故事为戚继光、林则徐、钱学森、赵九章等具有爱国铁骨的政治家、科学家打下了道德底色。

大学生道德及德育状况分析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 德育

“道德滑坡”是近些年来学者们用于描述当前我国道德状况时用得较多的词,这与现时社会上存在的风气堕落、贪污腐败盛行、犯罪现象增多等情况有关,也有不少的学者在呼吁道德重建,建构和谐的道德社会。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就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全面部署。《意见》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殷切希望。

确实,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青年群体中优秀的、最活跃的成分——大学生,其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在新形势下,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正确分析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构建起现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和方法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总体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而许多研究者也都肯定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体表现在:政治态度端正,爱国热情高涨;大多数学生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推崇开拓进取、成就事业、造福人类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综合能力和专业技能的运用能力等方面上。

(二)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社会全体成员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而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社会生活准则。社会公德是对文明公民处世为人、立身行事的最基本的要求,个体的社会公德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其素质修养、行为举止,同时也影响到其周围环境的和谐和稳定。目前关于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的研究较少,但也有认为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如上公车不主动让座、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在校园内随地丢垃圾吐痰等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这说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修养还有所欠缺。

(三)职业道德

大学生毕业后就要面临着工作,因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显得重要且必要。然而,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上的认识还不够。调查表明,26%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还有些大学生没有意识到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过渡为职业人的特点,认为职业道德与大学生毫不相干,从而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所在。

(四)恋爱和性道德

结合学者们的研究,大学生的恋爱和性道德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对性既感到神秘又缺乏足够的认识;第二,婚恋的自主性大大提高;第三,对恋人的选择中感情不重托付终身,重视恋爱的浪漫,崇尚“恋情至上”;第四,恋爱的公开性突出,性观念开放性程度高,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现象普遍。这都反映了大学生恋爱的一些特征和误区。

(五)网络道德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体和生力军,受网络的影响较大。一般认为,互联网上的信息开放性强,种类繁多,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因此,受到网络上西方价值观念、道德意识等影响,加上网上色情、反动信息泛滥,而大学生自身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还不足以抵御这些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从而带来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偏移,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有学者认为,网络也导致了大学生道德的弱化。在网络上,网民可以给别人提供帮助以满足自己的表现欲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的网络互助性可以培养出众多的“网上雷锋”,而网络高度隐蔽性的特点也导致了青年大学生道德感的弱化,据调查,有31.4%的青年大学生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学生认为“偶尔在网上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此外,还有24.9%的学生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大学生这种网上道德意识的弱化会直接影响和波及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除此之外,针对于当前大学生的考试作弊、国家助学贷款等问题提出的大学生诚信问题,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点。大学生的消费道德也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可能会导致在大学生中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不正确的消费行为,出现不少消费误区。在一些学生中,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现象非常普遍。

二、大学生道德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也相应地带动了社会思想、伦理道德、文化教育的转型,从而使我国社会步入多层面、全方位的转型时期。谷显明研究认为,在社会转型期,青年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嬗变,主流道德价值观与青年道德价值观在矛盾中不断分化,在分化中走向整合。他进一步提出了社会转型带来青年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嬗变的特点有崇尚“个体本位”,价值取向由“关注社会”转向“关注自我”;倾向“后物质主义”,价值取向由“崇尚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感受“多元文化”,价值取向由“一元选择”转向“多元选择”。正是因为社会转型期带来不只青年道德价值观,还有道德的其他方面的转变,都是影响当代大学生道德意识和行为的重要外部原因。

(二)大众文化与道德失落

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性、消费性、娱乐性等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的欢迎。然而有人认为,大众文化会带来青少年的道德失落这样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因为大众文化具有商业属性,注定它要尽其所能地强化和突出文化的形式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而漠视文化中应有的道德理性、审美价值、思想深度、人文关怀等内涵。同时,大众文化极力宣扬时尚潮流,且运用各路影视明星取代了原来青年心目当中的英雄成为他们的偶像,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观。总结这些,研究者指出,充斥在大众文化中的低俗、消极的精神垃圾无疑会成为造成一代青年道德失落的催化剂。

(三)网络对大学生道德的影响

网络已成为新时代的宠儿,网络文化在逐步地形成和完善。活跃于网络中的青年大学生是其构建者及受众。史玉兰针对网络文化对青年道德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网络文化对青年道德的作用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积极主要体现在它可以促进和规范青年道德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青年传统道德评价标准提供新的尺度;消极方面则表现在:网络传播容易引发网络犯罪;网络传播的跨文化特征冲击了青年未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网络传播的信息垃圾弱化了青年的道德意志。

三、加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

“五育并举,德育为重”,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培养符合社会规范的人,其次才是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德育才是教育的根本,社会对大学生不仅要求高知识、高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道德素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许多高校德育方法的看法。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重视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教育

学生个人德育心得体会 篇4

课堂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德育教学更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高雅活动。由此,教师不仅需要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安排教学工作,还要以对待艺术的“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对待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力求以最佳的教学状态完成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工作。当前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视德育理论教学,习惯于知识的灌输,而且教师本人把德育教育看得过于严肃,在教导学生时也是保持古板、单调的方式,难免不被学生喜欢。面对这一现状的最佳解决方式就是从教师入手,一方面注意完善中职德育教师的教学艺术。把德育教学当作艺术,不断地用渊博的理论知识去充实教学内容;用巧妙的教学技巧去完善教学方式;用最能震撼心灵的方式去正践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德育教师首先感受到德育以及德育教学所包含的艺术特性。首先,教师自身要能真正地理解中职德育课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教师需要理解哪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最适合应用到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中。

二、调动学生德育学习的积极性

对一门学科而言,学生缺乏积极性是非常致命的弱点,德育教育从本身特质上看比其他学科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德育教师习惯性地采用教条式教育方式,更容易让学生对德育课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情况比较严重的学生甚至会对德育课产生抵触、厌恶的不良情绪。教师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德育教学的多样化

教师将德育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解细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元素和教学方式。如将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引入教学内容之中,重视德育案例分析和实践教育。上课时先以案例观察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以案例中的真实情感和思维角度让学生“动之以情”,并且引起学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鸣。随后,教师对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融入德育理论和德育常识,以这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对学生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提高学生在德育教学课堂上的地位

新课改后中职德育教育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有了显著提升,但仍未达到以学生为主、双向互动的标准。目前中职德育课上学生仍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所以还要继续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育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和主动解决问题。

3.提高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对自己重视的学科学习积极性更高,然而作为以技能性专业为主的职业学校,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远低于对专业课和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学校和教师这种对德育课相对轻视的态度自然也会影响到学生,让学生不再重视德育课,也对学习这门课程失去了积极性。针对这种态度问题,需要从两个层次来解决问题,第一层次是从轻视态度产生的根源出发,转变学校和教师对待德育课的态度,并且还要让学生看到教师们重视德育课的态度。第二层次是从学生方面,通过直截了当的课堂教学和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让学生重视自身品德修养,并了解到德育课的重要性。

三、增强德育教师的个人素质

增强德育教师的个人素质是提高中职德育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中职德育课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项措施。中职学校的德育课教学研究的基础较薄弱,德育教师本身既缺乏教学指导,还缺少德育教学经验,在探索和实施符合中职学生的德育教学方式方面阻力很大。这样的问题目前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如让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经常性观摩和学习比较优秀的德育教学示范;能多方面收集德育教学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内容了然于心;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会设计教案、分析教学类型、选择教学方法等。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师的品德素养。即教师本身要明理,言语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同时具备教书育人的能力,对德育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有深刻体会,能主动承担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职责和教学任务。

四、加大信息化教学力度

信息化教学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在其他科目的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和各项信息资源已充分应用。但在中职德育课教学方面,信息化教学力量还较薄弱,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基础条件差、德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互不干涉或两者有机结合不完整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三点出发:

(1)完善中职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让中职学生有条件接受信息化德育教学。

(2)对德育课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系统培训,或让教师去其他学校或学科旁听学习,借鉴经验。

(3)加大德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力度,让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能力、总结经验,摸索出最合适的信息化德育教学办法。

中学生德育案例分析) 篇5

——丁跃芬

本学期我担任的11大专4班的班主任,班上人数少,而且都是女生,就一个男生,比例很悬殊,女生面对一些问题很自我,所以我平时对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管理都很严,我的目的是希望学生们在这个学习阶段能够慢慢长大成熟,待人接物能够有知识,有涵养。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手里也几乎是人手一只,而且手机智能化,学生都抑制不了诱惑,都在时刻切着时机玩。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说了几句,学生也回了几句嘴,任课老师后来把事情告诉了我。我想了很长时间,觉得作为一个班主任,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我管理不善的原因,还有,就是班上没有一位同学跟我反映此事,我到班上去跟同学们说,以后班上有事情必须都要跟老师讲,虽然现在我还不教你们的课,但是你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跟我说。后来我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慢慢跟她谈。我问她:“老师收手机,为什么要还嘴?”学生说:“因为怕老师把手机收走,怕老师告诉您。”我跟学生说:“做错事情了,只要肯承认,你应该清楚,学校不允许在教育区使用手机,这是校规,但是只要自己意识到错误了,老师是不会不讲道理的,但是,时间上必须要把握住,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关机,一定要掌握好。我们以后到社会上去接受的挑战更多,这种规定遵守都有困难,你怎么会适应社会呀?”于是我针对学生的兴趣又展开来讲了时间的重要性,遵守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学生最后知道自己错了,并向我保证以后一定会做好。

玩手机事不仅在她一个人身上,还有很多学生也存在这种情况。针对这件事我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玩手机这种事情,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我希望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学生谈心,与学生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

四. 良师益友,宽容以待

小学生德育案例 篇6

陈绪兵

对于小学生,我一直有一个观点,那就是德育重于智育。如果一个人道德沦丧,无论他有多大的才能,只会做危害社会的事,所以自从教以来,我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很重视。经常走在大街上,看见一些学生模样的孩子举止粗野,出口成脏,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到非常痛心。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在学生思想转变方面,我采取了一些措施,有时效果良好,下面我就通过一个实例谈一下我的体会。

去年我执教的三(3)班,有个学生叫肖文博,从小父母外出务工,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他十分溺爱,结果这个孩子变得非常顽劣,作业不做,经常逃课不上学,老师批评他听不进去,还顶嘴,有几次逃课了是我和班主任肖秋红老师找回来的。家长也意识到了孩子问题的严重性,他妈妈特意从打工地方回来陪读,我和肖老师都和家长谈了孩子在校情况,家长也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来管理好孩子。就孩子的具体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个计划,开始时要求不能太高,我们先不谈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他做到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就是进步了,通过对孩子慢慢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个孩子真的有所转变,不再逃学了,而且很少迟到,对于他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当全班同学面表扬他,这样孩子就有了进步的动力,慢慢地在课堂上也能够静下来了。虽然他学习成绩依然很差,但是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

为了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我和肖秋红老师想了不少办法,经常对他个别辅导功课,为了鼓励他,还把他提为小组长,培养他的责任感和担当和参与的能力。这个孩子在后阶段精神劲头很足,只是学习落下太多,一时难以赶上来。六一前夕,学校举办文艺汇演,我们三(3)班安排了两个节目,肖文博热烈报名参与,在节目中扮演反派角色,孩子兴高采烈,老师也甚感欣慰。

经过一年的教育,孩子的行为得到了矫正,学习成绩正在逐步上升,在此期间,我们教育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不断鼓励孩子,给孩子以信心,付出了很多汗水。当然也少不了家长的配合。

学生个人德育案例分析 篇7

1 中职护校学生德育现状分析

1.1 从学生生源现状来看

我校学生有下列类型:1) 入学成绩相对较差, 存在厌学情绪;2) 大多是独生子女, 入学后不能适应集体生活;3) 有些来自边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 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他们有些自卑、不合群;4) 有些是单亲家庭, 父母的离异使得他们的心灵受到了伤害;5) 学生还存在着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

1.2 从社会环境看:

在当今信息与通信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 学生会用玩电脑、这上网是好事, 会也是现代社会生活必备的技能, 但网络是把“双刃剑”, 带来大量有用信息的同时, 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网络给学生多彩的天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但许多时候学生沉醉于网络这个无边的世界, 甚至部分学生上网成瘾, 影响了学习成绩, 还对其人格健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从家庭教育看

90后的孩子独生子女家庭多, 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 从小很少有情感的交流, 也缺少父母的管束, 使其变得自私, 缺乏同情心, 是非观念不明确, 怕苦怕累, 经受不起大的挫折,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增加了难度。

1.4 从学校教育来看:

1) 德育方法传统化、单一化。目前学校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德育工作还多采用传统方法, 就是责之、禁之、压之多, 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 多以说教为主, 效果不明显, 有时只起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不能使学生的道德知识得到内化和践行。

2) 德育工作缺乏个性。一是任务型, 上边布置什么就做什么, 不考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来开展育人, 德育工作缺乏长远的打算和统筹安排。二是集体型, 经常以集体活动、集体会议、集体讲座牵头, 内容单一, 形式单一, 只注重学生的共性问题, 不注重学生道德认识与觉悟的个体差异, 缺少针对性。

2 根据学生现状, 谈德育教育

几年来, 根据学生在校不同阶段, 结合专业学习贯穿德育教育, 我在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做了些尝试。

2.1 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

进入职业学校后和初中、高中比较, 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多了, 文化生活变丰富。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 辨别事非的能力很弱, 他们往往正恶不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诱惑和网络的冲击。因此, 学校和班级在进校后第一学期的要尽量多安排一些坚定学生正能量信念的活动, 老师要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 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 及时给她们正确的引导, 使她们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

2.2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 认为从此可以摆脱家庭教育了;没有升学的压力, 家长也因此减少了教育孩子的责任心;在外地的父母平时和孩子的交流少, 孩子的思想动态变化家长也没进行恰当的引导。这使德育教育在离开学校后也没得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使德育教育就没得到良好的效果。

2.3 学校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

1) 医学“实用型”人才, 首先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我是一名从医院来到学校从事老师职业的, 我有深刻的体会,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所以除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外, 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高尚的医德修养。所以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要从观念上重视。

2) 让护士生尽快了解护理的专业特点、职业使命,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 产生对护士的崇拜、向往、追求和潜心学习的精神。通过专业课《护理学基础课》介绍南丁格尔事迹, 学习南丁格尔精神, 介绍护理的发展是多少代前辈同行辛勤劳动的结晶, 护理学发展到今天, 仍有许多未知的问题需解决, 随着科学的发展, 又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后来人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 为学生展示护理学的广阔发展前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勇于攀登医学科学技术高峰的进取精神。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良好的认识, 从而明确学习目的, 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在学习中树立护士形象, 坚持课堂教育为主, 强调课外教育结合专业教育。结合专业知识教学进行医德医风教育。我深深体会到,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 医德医风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缺乏医德, 即使掌握了专业知识, 业务技术过得硬, 也可能贻误病人, 甚至可引起不堪设想的后果。一定要让学生知道, 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 医务人员的丝毫差池, 病人付出的代价可能是生命, 这并非危言耸听, 不时发生在临床上的医疗事故可为学生敲响警钟。要防止这样的事件出现, 单有技术是不行的, 贵在良好的医德、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失职所引起的后果严重性的认识。教师在讲授相关内容时, 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 强化这种认识, 将这种医德教育、职业责任心的教育自始至终渗透在专业医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护生时代就培养起职业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

4) 在实习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业务技术,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勇于为护理专业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

第一, 实习前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实习纪律、实习作风等, 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时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有一个思想准备, 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护理能力。

第二, 实习中检查考核, 根据德育大纲要求, 制定德育计划随实习计划同时下达各个实习点。由于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耳闻目睹到医患之间的胜似亲人的情景和体贴入微的精神风貌, 从中能受到很多教育, 增长许多知识, 学到本领, 提高医德修养的自觉性, 坚定献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第三, 医院和学校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学生离开学校, 进入医院实习, 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医院。应定期召开实习点联系会, 研讨实习工作, 交流经验, 总结和探讨教育改革。

学生个人德育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大学生逃课 思想教育 分析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233-01

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它对于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信念和人生,形成较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高等教育所应追求的目标,目前,大学生的逃课现象已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做好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逃课是错误的行为,并建立其从自身做起,杜绝逃课的信心,本文通过对此现象的分析,探究了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论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1 大学生逃课现象分析

逃课现象反映着教学体制的深刻矛盾。笔者认为,促使大学生逃课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现在学风比较浮躁,好学风气有所减弱,影响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考试和评估机制有欠缺,学生“临时抱佛脚”也能取得好成绩,从另一方面助长了逃课。第二,学校的教师不足额,目前生师比高达1:30,课堂太大,动辄几百人,犹如做大报告,师生间沟通困难,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无法实施,课堂气氛很难活跃,促使一些学生逃课。第三,有的老师“一本讲稿,十年不变”,内容及体系陈旧落后,教学思想僵化,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反映不了最新学术动态,这也促使学生逃课。除这三者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少数学生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思想颓废,不愿读书听课和思考,玩乐成癖,这种人老师讲课再好他也会逃课。当然,还有同学对大学和中学的区别没有心理准备,总觉得大学课程内容和形式均枯燥艰涩,不如中学时代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所以不喜欢上课。这应该知道,大学教育的特色是理论思维,不是形象思维,而理论是灰色的。

2 如何解决逃课问题

如何解决逃课问题,不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它必须通过学校起主导作用,教师、班干部起辅助作用多方面结合同时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要从学校做起,学校要严格按照出勤考勤制度,赏罚分明,不得因人而异,情节严重者给予全校通报批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抓好教师的品德工作;改善学生的教学模式,符合时代的潮流。教师配合好班干部,经常突击检查上课的出勤率,一旦班上有什么情况,班干部要及时通报,以便教师更好的抓好逃课工作。然而,这些并不是真正从思想教育方面来解决的,它是从硬性的方面来强制学生上课,并不能真正让学生去自觉的上课,上好每一节课,根本治标不治本,学生即使上课也是心不在焉,就是所谓的一种“隐性”上课,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看小说,谈天说地,反而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对于这种“隐性”上课,根本没有办法从规章制度上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为什么逃课入手,利用德育教育,从根本上去解决怎么才能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从根本上杜绝显性和隐性逃课的问题。

3 如何针对学生的逃课现象进行德育教育

3.1 突出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个性的发挥及个人价值成为关注的重点,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要坚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我们大学学科的课程中,每门课程都可以从历史、社会和伦理等德育教育的范畴进行学习和探究,围绕专业课,做好学生的伦理道德知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还要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育人的能力。

3.2 通过渗透德育教育杜绝逃课

从大学生入学时抓起,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在学生刚进入大学时,他们也都怀抱着梦想,在这个時候,老师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能够了解上大学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真正应该做到的是:在学习上追求精炼的、深入的专业知识;做人要体现出高尚的品德;在生活中要时刻保持优良的习惯作风。大学生入学后,对整个人生都是一个全新的蜕变,如果在这个时候能进行及时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就能够使其人生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在大学的教育,与高中和以前的教育不同,在大学里,学生应该能够具备的是一个由个人走向社会的能力,需要提升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克服自身的惰性,从一开始杜绝产生的逃课现象,一般的学生在开学时不会逃课,他们往往都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了厌学的习惯,所以从头抓起,胜于日后的十倍的教育精力。在学生军训时,要磨练学生的意志,不怕吃苦,奋发向上,同时要循循善诱,用以前的学生出现的一些错误,引以警示。

在平时的生活和上课中,要多花精力在学风的建设上,尤其要注重尊师重教。比如,学生入学后要让大学生对《大学生手册》进行努力钻研,让学生知法守法,明确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上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做到正确的学习态度,尊重老师,上课不迟到,不旷课,在课堂上认真做笔记,课后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平时认真学习,不要到考前再临时抱佛脚,更为重要的是考试不作弊,不抄袭别人的成果。认真上课,拒绝隐形逃课,尊重老师的成果,在老师的课堂有什么问题时不顶撞老师,虚心向老师学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都了如指掌。在课堂上不做小动作,尊重老师。

3.3 通过德育教育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学习外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参观与专业有关的公司,开展各类学科竞赛、竞技大赛,举办各类篮球、足球比赛等等,让学生在课内外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学习,强身健体,增强大脑,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强势,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利用自身的优势,最终获得完成一项事业的成就感,从而在学习上充满积极性,对前途充满信心。

4 结语

大学生逃课的行为,绝对不是不能解决的,要想解决,它必须建立在我们从各个方面如学校、辅导员、任课老师甚至社会等着手,分析清楚大学生逃课的原因,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切实为学生着想,将学生的教育工作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完成。大学生逃课绝对不仅仅是学生的自身因素,它也反映了我们高校运营机制的缺失,教学管理的失误。只有认做好大学生德育教育,树立学生正确学习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逃课现象,上课认真听讲,高校教学工作就能正常运行,全面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使学生能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洁,姜婷婷.大学生逃课行为之我见[J].高教视窗,2009(9).

问题学生的转化—德育案例 篇9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痛的是转化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是老师所肩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教育工作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下面就谈谈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把后进生转化为先进生这一典型案例。而就在此时,这个学生又犯错了,同学之间闹了点小矛盾,一气之下故意把别人的镜片划花,我一再强调同学之间要相互友爱,不能闹矛盾。而且最让我生气的是,他并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认为反正可以去眼镜店洗掉的,没什么大不了的,同时,就这件事的反思中也是一味强调别人怎么样,所以我很生气,我才这么做的,可以看出他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了让他心服口服,没有任何借口,我先让他拿着眼镜去洗,结果,被告之不能洗掉的时候,他开始有些傻眼了,不知道怎么办了,这个时候我又拿出了眼镜的发票,“一千元”!看到这金额,更不知所措了,没有想到自己一时之气,结果犯了这么大的错。我看时机差不多了,因此决定最后再和他谈一次。首先我告诉他,别人先拿了你的东西,本来你是有理的,但对方没有损坏它,而你却划花了眼镜,而且对方在你拿了他的眼镜时就明确告诉你眼镜很贵,让你小心,但你不听,一意孤行,最终从有理变成了无理,给自己更给别人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该生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一再保证不再犯错。同时我也和他爸爸进行沟通,希望他改变教育方式,不能再以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眼镜事件也看出了孩子的心理上慢慢出现暴力倾向,这不能说不与家庭教育有关!通过多方的努力,两人的关系也在慢慢的好转。

通过这个案例,我觉得在某些方面做得还不足,例如,没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说明平时对学生的关心还不够;在发现学生问题时,由于缺少经验,所以没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情继续恶化。

一个调皮学生的转变(德育案例) 篇10

2008.15.18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已是人人皆知。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在中小学教育中更是普遍受到重视。因为良好的健康心理是发展健康个性的重要方面。所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健康的个性已成为培养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自然也就成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项十分必要而迫切的任务,作为教师责任尤为重大。因此,多年来,我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心理健康教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它需要老师付出一定的爱心、耐心和艰辛。下面通过一个实例向大家介绍一种如何转变一个调皮好动学生的方法。

一、案例简介

刚接三年级这个新班时,我发现我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留守孩子---林守阳同学,是个独生子。他个子不大,人也挺聪明,一双薄嘴唇,能说会道,但生性懒惰,活泼、好动,也可算是班级的有名的小调皮。上课时,他的一双手脚简直没地方放,不是搞小动作,就是转到后面拿别人的文具玩,搅得别的同学也上不好课。他的作业不是没有完成,就是马虎应付,写作文常找不到草稿本。除此之外,打架、骂人、恶作剧样样齐全。1 学校、班级的黑名单上常常少不了他。班干部一见他就头疼:告他的状,他事后报复,没好果子给你吃;不告他的状,他又变本加厉,以为大家拿他没办法,更加胆大妄为。老师对他的教育他是口服心不服。表面上认错态度蛮好,过后照旧我行我素,反反复复,像耍猴似的,跟你搞马拉松赛跑,弄得你哭笑不得,筋疲力尽。属于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虚心接受,坚决不改那一类型的人。且手脚有点儿不干净,喜欢随随便便到同学的文具盒或书包里拿自己喜欢的东西,为此,同学们对他的意见很大。他也知道这样做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

二、初步诊断

林守阳虽然调皮好动,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意志不够坚强,具有双重性格。好表扬,自尊心特别强,死要面子,犯了错误,若当同学的面批评他,结果肯定糟糕透了。但如果让他做他喜欢的事,他却能完成得很出色。其实他也想做好事,只是毛手毛脚,老做不好。另外,他特别喜欢表演,且有一定的表演天赋。通过对以上种种心理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林守阳本质并不坏,只是属于具有调皮好动行为的人,如果采取适当的心理治疗,一定会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决定先进行了认真的观察,细致的调查,再对症下药,予以纠正。

三、咨询与治疗

经过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调查,得知林守阳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爷爷、奶奶对他特别溺爱,凡事处处护着他。他爸爸长期在外做工,无法管他。他的妈妈又是个急性子的人。她爱子心切,恨铁不成钢,对他要求挺严厉的,只是教育方法不够妥 2 当,动不动非打即骂,故林守阳最怕老师家访,以免遭受皮肉之苦。再加上其母和爷爷、奶奶之间有矛盾,故造成家庭教育步调不一致,使林守阳从小养成较古怪的双重性格。

针对以上了解到的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步,找林守阳谈话,指出他身上的种种优点,帮助他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他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努力为他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尝到成功的甜头。平时注意捕捉闪光点,一有进步及时表扬,发现缺点诚肯指出,帮助他克服胆怯自卑的心理,培养顽强的意志,学会自控。如有一次上公开课《嫦娥奔月》,我让他和另一位女同学一起表演《逢蒙逼药》,就一天时间,他就把台词背熟了。表演时,有的台词忘了,他也能随机应对。结果,他的表演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课后,他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我今天表演得怎么样?”“棒极了!”我的话刚出口,他就欢呼雀跃起来。“以后有表演再让你上,怎么样?”“OK!没问题!”他爽快地答应了。瞧他那高兴劲,我看到了希望。后来我还奖励了两颗特别好吃的糖果给他,并告诉他这虽然只是两粒糖果,但意义不同,是同事从北京带回来分给我吃,我舍不得吃,现在奖给你的。他高兴极了。其他同学也很羡慕。我还处处为他寻找成功的机会。有一次,我教他背诵,我用提问的方法启发他,结果他很快就能背下来。于是,我将计就计,向班上同学推荐了这种方法,并说这种背诵方法是林守阳发明的,准备在班上推广。然后,我让林守阳来给大家提问。他愉快地接受了,并且提的很好。同学们在他的提示下很快背熟了课文,大家都很高兴。我让同学们用掌声对他表示感 3 谢。他连声说:“谢谢!”我发现他充满笑容的脸上洋溢着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从此,他背课文的热情更高了。我再也不用为他完不成背育作业而烦脑。平时,他犯了错,我就单独一个人把他叫到一边慢慢跟他谈。有一次他手又痒了,打了同学。我对他说:“守阳,太可惜了,本来你今天表现得很好,老师正想在上课时表扬你。可你又„„唉,白白丢了一次表扬的机会,这不是太可惜了吗?”听了我的话,爱表扬的他也觉得可惜,当即表示不再打人了,并主动向同学道了歉。若是在课堂上犯错,我就摸摸他的头,俯在他耳朵旁悄悄告诉他做错了,赶快改正。由于我给了他面子,他反而能马上改正。别的同学还以为我跟他说什么悄悄话,可他却乐了。第二步,找家长,密切家校联系。我先做他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再做他妈妈的思想工作。根据以往的经验,家访时,我首先向家长报喜,把守阳的点滴优点“放大”后告诉家长,让家长觉得这学期孩子变了,而且是变好了,让家长也树立自信心。接着再和家长探讨有关问题。这样家长不但便于接受,而且很乐意配合。由于在家访时,我不但不告状,还把他的优点夸大表扬了一番,使他免受皮肉之苦,这下守阳感激不尽。记得第一次家访结束时,守阳坚持送我,走了一段路,他抬起头来,很认真地说:“老师,我真得有你说得那么好吗?”我望着他那充满信任的脸,诚恳地说:“当然有。你聪明,有上进心。只要你能约束自己,改掉那些坏毛病,成绩肯定不会比A组的同学差。而且同学们也会喜欢你。你应该要有信心。你不会使老师失望吧?”他听了高兴地说:“老师,我听你的。我一定会加倍努力的。” 4 听了他的话,我对进一步教育好守阳产生了更大的信心。我还针对他心理上的种种问题,进一步制0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首先,我召开了班干部会议,分析了林守阳的种种情况,指出了他近来的种种优点,要求大家多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对他的缺点要善意地、耐心地给予指出和帮助,别伤了他的自尊心,多注意工作方法。而后我又专门召开了班会。我事先做好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在班会上勇敢地提出自己的心理问题:“我学习成绩不太好,又调皮好动,还常和同学打架,常惹大家生气。其实我也很想改,只是老管不住自己,希望大家能帮助我,帮我改掉各种毛病。”然后,我进行游说:“同学们,守阳同学今天有勇气提出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请求大家的帮助,这是对大家的信任,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他,谢谢他对我们的信任。”在掌声中,我发现林守阳异常激动和高兴。接着,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向他提出了改正缺点的建议,并表示愿意帮助他。以前常和林守阳打架的陈龙同学也主动向他道歉,表示今后也愿意帮助他。看到他俩重归于好,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四、治疗效果

从此,守阳进步很快。为了奖励他,我让他当值周班长,当升旗手。他都完成得非常好。后来,我又让他担任班级的垃圾回收站的站长,他和搭当配合得非常好。而且在工作中尽心尽职,受到大家的称赞。多次的成功,使他找到了自信,自尊。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毛病改了不少,自制能力也增强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为此,我建议他母亲给予他适当的物质奖励或带他去福州动物园去逛一次。他高兴地跳起来。从此学习劲 5 头更足了。他母亲也高兴地说:“守阳长大了,懂事了。”他的名字也渐渐地在黑名单上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他为班级、为学校做好事的各项记录。同学们也为他的转变感到高兴万分。为此,我还特意指导全班同学以《守阳变了》为题目写了一篇作文。

五、教育启示

像这种好动、调皮、性格双重的孩子,并非不可救药,在对他们的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多方寻找心理病因,对症下药。双管齐下,多法兼用。

2、多一份爱心、耐心、关心,和他们做知心朋友。

3、多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各种信心。

4、多与家长联系,密切配合。

上一篇:高三家长会年级组长发言稿下一篇:油性肌肤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