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分布特点和主题变化——基于南大核心期刊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1998—2019年CSSCI来源期刊文献显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呈增长与波动相结合的特征,研究力量趋向壮大,形成了以高影响力学者为中心的研究团队和以一流大学为主体的核心学术研究机构。研究主题随研究生教育不同阶段的发展状态发生承接、转换。研究主题的选择由突出工具理性转向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研究内容从注重“外部规律”转向注重“外部规律”与“教育内在规律”并举,主题变迁的动因从单一驱动转向多元促进。当前研究集中在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研究生导学关系、产教融合等方面。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研究;研究主题;学术期刊;知识图谱

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顶端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随着我国研究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展,研究生教育领域变得日趋复杂。因此,明晰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分布特征、厘清研究主题的变迁脉络、探测其研究的前沿动态,对于准确把握与解决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对某一领域文献的再研究是了解和把握该领域研究进展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领域的许多文献研究,往往受传统思辨研究范式影响,由于采用偏重归纳推理的文献研究方法而出现观点过于主观的问题。近年来,科学计量学的引入开辟了文献研究的宏观分析;②另一种是局部深入描摹取向,即对研究生教育的某一子领域或相关学术刊物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例如,对我国情报学博士学位论文的统计与分析。③从总体来看,引入文献计量方法对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的研究文献数量逐渐增多,但总体偏少。同时,许多研究还借助文献计量工具来呈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现状,缺少对研究现象背后动因的审视与思考,难以体现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价值。笔者将基于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对1998-2019年的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同时,挖掘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现状背后的动因,以期为深化研究生教育相关研究提供支撑。

新范式。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可以通过对文献数据的量化分析,较为客观地反映不同时期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从而避免出现定性归纳、偏于主观等问题。①当前,运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研究主要呈现两种取向:一种是宏观描摹取向,即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研究生教育领域的文献刊载量、研究机构与群体分布、关键词等进行

一、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文献计量分析法要求所收集的数据应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与代表性,从而能够较好地凸显相应研究的精确性和科学性。笔者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为数据源,检索时间范围设定为“1998—2019”,文献类型选择“论文”,分别以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为篇名或关键词进行检索,经过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去重,得到有效论文3419篇。本研究采用美国费城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5.5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数据处理条件为:时间区间选择1998—2019,时间切片长度(yearperslice)=3,阈值设置为Top20perslice,选择“探路者”(Pruning:Pathfinder)算法精剪网络。术语来源(Termsource)设定为题目(Title)、摘要(Abstract)、作者给出的关键词(Authorkeywords,DE)和数据附加关键词(key-wordsplus,ID),以呈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分布与研究主题变迁。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研究文献分布特征与分析

(一)文献数量呈增长与波动相结合的特征

某一领域文献数量是所有文献计量分析的基础。基于数据统计绘制了1998-2019年间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分布图(见图1),并与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进行了对比。其中,左侧纵坐标对应文献数量,右侧纵坐标对应研究生招生规模,黑色实线为论文数量变化,黑色虚线为招生规模变化。

图1显示,1998-2019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数量波动较大,但整体呈现出稳健缓增的发展趋势,表明我国研究生教育相对其他领域起步较晚,但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分化速度较快,其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与深化。由图1所显示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尽管不同年份的文献数量的波动幅度较大,但整体上是随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张而增长。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成果量与招收研究生规模的大小成正

图1还显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出现了明显的波动,分别在2005年、2012年前后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峰值。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研究系统性较为欠缺,国家在不同时段颁布和实施的政策会带动研究生教育问题域的变化,即导致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文献数量会围绕不同政策出现起伏。例如,从图1来看,2005年出现的研究高峰既是自1999年以来实施的高校扩招政策影响的结果,又是2004年国家实施“研究比,即招生规模越大,研究成果也随之增多。①因此,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文献数量分布特征与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的变动有直接关系。

生教育创新工程”系列政策影响的结果。2012年,研究高峰的出现除了与相应时段研究生招生规模激增有关外,还与2012年前后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有关高等教育的重要政策有密切关联。同时,一些热点事件、重要事件的发生也增加了该领域研究的变动性,进而引发研究生教育相应时期研究文献数量的波动。比如,2019年发生的“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引发“学术道德”有关主题研究文献数量激增。

(二)形成以高影响力学者为中心的核心研究团队

笔者对共现网络进行分析以确定某一领域的核心研究者,进而识别该领域的研究团队和学术共同体。因此,笔者绘制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的作者共现图谱(见图2)。在该图谱中,节点为年轮状,年轮越厚,作者字体越大,说明该作者在该研究领域发挥的作用越大。由图2显示,王战军、袁本涛、张淑林、王传毅、廖湘阳、王知津、罗英姿、刘惠琴等所属的节点较大,表明这些研究者在享有较高声誉的学术刊物上的科研文献产出相对突出,研究影响力较大。

在图2中,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两个或多个作者之间有合作和关联。由图2显示,有少量结构紧密的作者合作网络,且这些合作网络往往以高影响力的学者为中心,与其他学者产生关联。这些结构紧密的作者合作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团队的形成。进一步探查发现,这些研究团队主要以高影响力学者为中心,通过同门、同侪等“亲缘关系”组建团队。其中,以同门关系为主的研究团队在研究生教育领域最为常见,例如,清华大学袁本涛团队、北京理工大学王战军团队、南开大学王知津团队等。该模式的主要特征为师生在研究过程中形成科研合作,导师在整个团队中发挥着重要的连接作用,比如,袁本涛通过招收博士后与王传毅形成师生合作,进而完成系列论文与专著的撰写。同时,通过同侪关系组建团队也较为常见,比如,张淑林、裴旭等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事,他们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制度与教育质量研究;王战军、廖湘阳等是北京理工大学同事,他们合作开展研究生教育政策研究等。从整体来看,以高影响力学者为中心,形成同门或同侪研究合作,其本质就是研究生教育学术共同体的初步形成,同时,也是整个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但是在当下,这类结构紧密的“共同体”的数量相对较少,研究主题也较为集中。

(三)以一流大学为核心的学术研究机构

根据发文总量进行排序将排在前10名的研究机构的名次设置成表1。从统计数据来看,这10所研究机构发文总量为1428篇,占相关文献总量的41.8%。高校是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机构的主体,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大学表现较为出色。其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整体研究文献数量领先,均超过200篇。

这些学术机构科研产出突出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首先,就学校而言,这些高校均为原“985”工程大学,其研究生教育规模大、发展快,办学实力雄厚,具备坚实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基础。其次,这些高校的研究生学位点多,研究生招生名额多。2018年,全国博士学位授权点统计显示,浙江大学博士点总数最多,共有64个;清华大学共有55个。相比之下,江西、广西、内蒙古、贵州、海南等省份的博士学位点均不超过50个。北京理工大学于2016年首设“研究生教育学”博士点,招收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多,加强了这些研究机构的研究力量,提高了其科研产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2018年,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地区项目的研究生参与比重分别达到55.16%、48.60%和40.41%,在学研究生正在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的主要力量。①还须注意的是,这些高校科研产出卓著,还与它们主办的相关学术期刊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高校均主办了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教育学学术期刊,专门开设了与研究生教育相关的栏目,刊发了许多相关研究文章。比如,清华大学主办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研究生教育研究》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专门学术期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等机构共同主办。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别是高校主办的学报,在办刊之初的定位就是为本校师生的科研服务,主要是本单位科研人员学术成果发表和传播的阵地。②从这个角度来看,研究生教育的成果是否丰硕与高校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数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主题的演化变迁与前沿热点

某一学科或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往往被视为该学科或领域的热点主题。关键词时区图谱不仅能够呈现某一领域的研究主题,而且还能够直观展示该领域不同时段的热点研究主题、主题的转换和主题间的承接。因此,为更好地把握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主题的演进脉络,笔者绘制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关键词时区图谱,即图3。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主题的演化变迁

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主题是随研究生教育发展和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推进有所侧重。根据图3显示的关键词积聚情况、关键词所表征的内容及二次文献探析,笔者将1998-2019年的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主题变迁的历程按照不同时期的特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外延式扩张阶段:研究主题侧重研究生教育的宏观思想理论研究(1998-2009)

图3显示,该时期高频关键词出现,包括研究生教育、教育质量、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学位改革、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教育发展、教育创新等。从关键词特点及属性来看,这些关键词较为宏观、空泛,突出在宏观层面讨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由图3中的二次文献内容显示,这一时期研究生教育的研究内容重视思想理论研究,侧重在研究生教育的概念、门类、制度、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多种不同研究设想,强化了理论思想层面的研究。从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丰硕,研究主题迅速增多,主要围绕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生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学科制度建设等进行研究,这些研究主题也成为贯穿整个时段的经典研究热点与重点。

这一时期众多研究主题的涌现既是我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必然,也是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演进。为满足当时社会经济战略转型人才的需要,我国自1999开始扩大研究生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比例,通过不断调整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及学位结构扩大研究生教育体量,各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培养、管理机制也随之逐渐建立,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走进教育管理者、研究者的视野。但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这一时期研究生教育的诸多领域,例如,研究生教育制度、规模、培养模式、基本理论等都亟待研究,这促使很多研究者进入研究生教育研究领域进行多方面的理论设想与思考,也促使该时期研究生教育研究主题出现“井喷”。同时,就研究生教育本身而言,这一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处于跨越式发展状态,规模迅人。该时期研究生教育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矛盾,规模与效率的不均衡问题、质量与公平问题突出。这些现实困境引发了研究者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促进了这一时期研究生教育研究热点的生成与持续。

2.内涵式发展阶段:研究主题关注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发展(2010-2015)

由图3可以看出,该阶段高频关键词在延续上一阶段经典主题的同时,出现新的积聚,研究主题发生转换,研究生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等成为热点主题。新的高频关键词涌现,包括国际化、美国、影响因素、导师、协调创新、实践性、满意、创造力、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等。由图3所显示的关键词的属性、关键词表征的内容及二次文献检索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研究主题更趋多样性与深化。研究主题逐渐从关注宏观思想理论层面转向逐渐兼顾中、微观层面,注重不同层面研究的互动。研究内容,既从宏观层面拓宽视野,关注不同国家区域的研究生教育,又兼顾课堂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等中观层面的研究,同时,还关注了生师互动、心理满意度等微观层面。研究生视角也日趋多元,由侧重从经济学、社会学等视角探讨研究生教育的工具性价值转向从哲学、心理学视角关注研究生教育的理性价值。

这一时期研究主题的转换是多重动因作用的结果。首先,研究生教育从外延式扩张逐步转向内涵式发展,这是该时期众多研究主题涌现的主要内部动因。从研究生招生规模来看,自2010年起,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速度整体有所放缓。自2010年至2015年,研究生招生规模从53.82万人增长到了64.5万人,年均增长量为2.14万人,而21世纪前10年的年均增长量为5.27万人,相比之下,该阶段的增长幅度有了比较明显的减缓。在增速放缓的同时,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内部结构成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点。因此,研究生教育研究站位开始下移,关注研究生教育的内在发展,研究生教育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师生关系、能力培养等中、微观研究开始出现。其次,新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和哲学思潮的兴起也促进了该时期研究主题的转变。受研究生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特征①这一认识的影响,研究者往往侧重关注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速扩张,研究生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7.25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51.09万人;研究生在校人数也从1998年的19.89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140.49万

上一篇:刁江流域枯燥水质安全风险探讨下一篇:视觉设计中图像符号的信息传播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