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行业研究报告(共8篇)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 第一章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行业相关概述
一、养老地产行业基本定义
二、养老地产行业内涵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分类情况
第二节 养老地产发展的多主体博弈分析
一、养老地产各主体角色定位分析
二、养老地产多主体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节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四、养老地产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二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 第二章 全球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国外养老地产特点分析
一、美国养老地产发展特点分析
二、英国养老地产发展特点分析
三、日本养老地产发展特点分析 第二节 国外养老地产发展状况
一、美国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
二、日本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
三、德国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
四、新加坡养老地产发展状况分析
五、国外养老地产发展经验借鉴 第三节 国外养老地产模式分析
一、国外养老地产模式分析
1、国外养老地产发展背景分析
2、国外老年住宅模式划分情况
3、国外养老地产模式分类情况
4、国外养老地产模式经验借鉴
二、美国养老地产模式分析
1、美国养老地产发展背景分析
2、美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三、日本养老地产模式分析
1、日本养老地产发展背景分析
2、日本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四、其他国家养老地产模式
1、新加坡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2、北欧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第三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阶段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起步阶段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成长阶段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成熟阶段分析
四、养老地产行业分化阶段分析 第二节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需求调研分析
四、养老地产行业供给调研分析
五、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六、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第三节 养老地产行业创新表现分析
一、养老地产与险资全面合作分析
二、养老地产搭建互联网平台分析
三、养老地产销售模式上创新分析
四、养老地产组建专业的公司分析 第四节 养老地产行业市场变化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方式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项目创新分析 第五节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主要模式
一、按建设经营者划分的发展模式
二、按开发模式划分的发展模式
三、按赢利模式划分的发展模式 第六节 互联网时代养老地产策略分析
一、养老地产中的互联网思维分析
二、互联网时代养老地产对策建议
三、互联网时代养老地产众筹分析
第四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典型案例分析 第一节 康疗型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一、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变相出售+持有经营)
二、上海•亲和源(变相出售+持有经营,专业养老服务提供商)
三、北京•太申祥和山庄(持有经营)
四、北京•燕达国际健康城(持有经营)
五、天津•泰达国际养老院(持有运营)第二节 居家型(出售)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一、绿地•21城孝贤坊
二、万科•幸福汇
三、保利•西塘越
第三节 综合型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一、北京•太阳城(出售+持有经营)
二、北京•东方太阳城(出售+持有经营)
三、北京•将府庄园(出售+持有经营)
四、杭州•金色年华
五、南浔•中国第一老年城
第四节 农家休闲型(变相出售+持有经营)
一、浙江•城仙居
二、太仓•艳阳乡村度假公寓
第五节 异地购房型(出售+持有经营)
一、海口•太阳谷(养老、度假)二、三亚•海棠湾(休闲﹢养生﹢健康体验)
三、万宁•兴隆爱晚中心(温泉度假、旅游养老)
四、琼海•天来泉(温泉、养生)
五、海口•恭和苑(专业养老服务提供商)
第三部分 养老地产市场领航调研
第五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主要产品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养老社区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内外养老社区发展状况分析
1、国外养老社区发展状况分析
2、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现状分析
3、我国养老社区发展问题分析
4、我国养老社区发展对策建议
二、养老社区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1、养老社区项目选址条件分析
2、养老社区项目布局方法分析
3、养老社区项目建筑设计分析
4、养老社区项目环境设计分析
5、养老社区项目设计内容分析
6、养老社区项目设计定位分析
7、养老社区设计的功能创新点
8、养老社区环境技术核心分析
9、养老社区项目具备条件分析
10、养老社区项目开发建设分析
三、我国养老社区经营管理分析
1、我国养老社区提供服务分析
2、我国养老社区运营模式分析
3、我国养老社区治理策略分析
四、养老社区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1、国外养老社区运营管理模式启示
2、我国养老社区项目融资模式分析
3、我国养老社区项目盈利模式分析
4、我国养老社区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5、养老社区项目运营管理模式问题
6、养老社区运营管理模式发展对策
五、养老社区机构投资模式分析
1、中央财政收入
2、老年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
3、老年产业基金投入
4、养老产品与服务供给企业投入
5、房地产商投入
6、总资金投入
7、个人缴费
六、养老社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养老社区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2、养老社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一、老年公寓相关概述分析
1、老年公寓基本概念情况
2、老年公寓发展主要类型
3、老年公寓出现的必然性
4、老年公寓的性质与角色
5、老年公寓基本特征分析
6、老年公寓发展意义分析
二、国外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1、美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2、日本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3、加拿大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4、新加坡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5、国外老年公寓发展经验借鉴
三、我国老年公寓发展状况分析
1、我国老年公寓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2、我国老年公寓市场发展问题分析
3、我国老年公寓市场发展对策建议
四、我国老年公寓市场供求分析
1、我国老年公寓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2、我国老年公寓市场供给状况分析
3、我国老年公寓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五、老年公寓的开发与经营模式
1、老年公寓的开发与经营理念分析
2、我国老年公寓开发模式选择分析
3、我国老年公寓运营模式选择分析
4、老年公寓开发与经营的提升路径
五、老年公寓的规划设计与扩展
1、老年公寓居住功能元素设计分析
2、老年公寓公共服务功能元素设计
3、老年公寓交通功能元素设计分析
4、我国老年公寓套型组合设计分析
5、我国老年公寓建筑组合设计分析
6、我国老年公寓的总平面设计分析
7、我国老年公寓的智能化设计分析
8、我国老年公寓的互换性设计分析
六、新型老年公寓发展路径分析
1、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的基本概念
2、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的理论基础
3、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的适用对象
4、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优点和风险
5、新型老年公寓运行模式实践探索分析
6、国外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盈利模式
7、以住房换会员制和产权式老年公寓模式
8、新型老年公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9、新型老年公寓发展公共政策优化分析
七、老年公寓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1、我国老年公寓市场投资机会分析
2、我国老年公寓创新发展策略分析
3、我国老年公寓企业发展战略分析 第三节 老年住宅发展状况分析
一、老年住宅发展相关概述
1、老年住宅基本概念界定情况
2、老年住宅的演进过程及分类
3、老年住宅的可行性参考指标
4、老年住宅市场准入条件分析
二、老年住宅发展状况分析
1、国外老年住宅经验模式分析
2、我国老年住宅发展现状分析
3、我国老年住宅市场需求分析
三、老年住宅项目经营状况
1、我国老年住宅经营模式分析
2、当前国内老年设施状况分析
3、老年住宅开发经营融资方式
4、老年住宅开发经营盈利模式
5、老年住宅投资开发方式选择
6、老年住宅商业模式选择分析
四、老年住宅开发经营策略
1、老年住宅项目市场细分分析
2、老年住宅项目市场开发定位
3、老年住宅项目产品策略分析
4、国内老年住宅项目案例分析
五、老年住宅发展趋势分析
1、老年住宅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老年住宅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3、老年住宅消费发展趋势分析
六、老年住宅投资策略分析
1、老年住宅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2、老年住宅产业战略构想分析
3、老年住宅融资方式选择分析
4、老年住宅商业模式选择分析
5、老年住宅产品定位选择分析
6、老年住宅产品设计策略分析
第六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投资开发模式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开发模式分析
一、养老地产的类别及模式分析
1、与社区共同建
(1)专门建设综合型养老社区(2)新建大型社区的同时开发养老组团(3)普通社区中配建各类养老产品(4)成熟社区周边插建多功能老年服务设施
2、与相关设施并设
(1)与医疗机构结合,就近设置养老设施(2)养老设施与幼儿园并设(3)与教育设施结合,建设养老公寓
3、与旅游或商业地产结合
(1)在旅游风景区中开发养老居住产品(2)与商业地产结合,开发老年公寓
4、与国际品牌接轨
(1)引入外资,建世界型连锁老年设施
(2)与国际知名养老品牌共同开发,引进管理模式
5、以其他方式转型
(1)与保险业结合,利用险资投资养老地产(2)与护理服务业结合,将原有优势注入养老地产(3)利用自身独特资源转型开发养老地产(4)将旧的国有资产盘活,改造为老年设施
二、养老地产现有开发模式分析
1、社区养老地产模式
2、会籍制的社区模式
3、持续照料退休(CCRC)
4、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5、医养结合模式
6、养老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三、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特点分析
1、养老地产开发中的房产以租售为主
2、养老地产开发高端化
3、养老地产开发融资渠道多样化
4、养老地产开发集约化
四、养老地产项目开发策略思考
1、从养老地产租售模式向“ 产业链模式”延伸
2、养老地产开发以市场细分为基础,不能盲目高端化
3、整合养老地产上下游资源
4、养老地产的后期经营管理方式分析
5、积极引入外资开发养老地产项目
五、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对策建议
1、项目类型及经营方式的确定
2、养老地产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3、养老地产项目配套设施建设
4、养老地产项目养老服务分析
5、养老地产项目品牌建设分析 第二节 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分析
一、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发展状况
1、养老地产运营模式相关界定
2、养老地产项目销售模式分析
3、养老地产项目租赁模式分析
4、养老地产项目租售结合模式
5、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影响因素
二、养老地产运营模式及代表分析
1、本地出售型社区模式
2、异地出售型社区模式
3、租售组合型综合社区模式
4、养老房产金融组合型社区模式
5、会籍制社区模式
6、床位出租型养老机构模式
三、养老地产运营模式评价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运营模式目标定位分析
2、养老地产运营模式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养老地产运营模式评价指标构成分析
4、养老地产运营模式评价指标体现构建
5、养老地产项目运营模式评价总结情况
四、养老地产运营模式优化分析
1、养老地产优化原型SWOT分析
2、养老地产其他运营模式借鉴
3、项目优化原型功能模块演进
4、项目优化重构运营模式解析
五、养老地产运营模式优化对策
1、增加政府政策支持分析
2、拓宽融资渠道分析
3、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分析
4、完善市场体系分析
第三节 养老地产盈利模式分析
一、养老地产利益相关者模型分析
1、养老地产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2、养老地产利益相关者关系分析
3、养老地产利益相关者模式建立
二、养老地产盈利关键因素识别分析
1、养老地产商业盈利对象分析
2、养老地产商业盈利点分析
3、养老地产商业盈利杠杆分析
4、养老地产商业盈利源分析
5、养老地产商业盈利屏障分析
三、养老地产盈利模式分析
1、养老地产盈利模式结构图
2、养老地产盈利模式类型分析 第四节 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一、典型地区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1、美国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2、日本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3、台湾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分析
二、养老地产融资模式发展状况分析
1、养老地产融资主要特征分析
2、养老地产融资存在问题分析
3、养老地产主要融资渠道分析
4、养老地产不同阶段融资策略
三、养老地产融资模式优化设计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供给模式分析
2、养老地产内源融资模式设计
3、养老地产外源融资模式设计
四、养老地产REITs融资模式分析
1、REITs在养老地产的必要性分析
2、REITs在养老地产的可行性分析
3、养老地产REITs框架设计分析
4、养老地产REITs运作模式选择
5、养老地产REITs发展对策建议 第七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建筑规划设计分析 第一节 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分析
一、因生活时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特殊要求
二、因生活空间结构变化而产生的特殊要求
三、因个人生理和心理变化产生的特殊需求 第二节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设计原则分析
一、针对体力的衰退
二、针对智力的衰退
三、针对视力、听力的衰退
四、针对易发生突然性的病变
五、针对心理上的失落感、孤独感
六、针对生理上存在缺陷与残疾的老年人 第三节 养老地产的规划应采取的原则分析
一、地理位置
二、建筑形式
三、社区空间结构
四、社区道路系统
五、室外社交空间规划
六、低层居住单元的组合形式
第四节 养老地产项目选址关键要点分析
一、地形要求
二、周边环境
三、商业设施
四、公共设施
五、公共交通
六、场地要求
七、场地面积
八、土地利用模式分析
九、地块规模选择
十、地块区域选择
第五节 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模式分析
一、起居空间的构成与设计模式分析
二、卧室空间的构成与设计模式分析
三、卫生空间的构成与设计模式分析
四、楼梯无障碍设计模式分析
五、厨房设计模式分析
六、阳台设计模式分析 第六节 养老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一、国外养老建筑设计理念
二、国内养老建筑设计特点
1、细化设计是关键
2、卫生间设计要点
3、厨房设计要点
4、采光设计的意义
5、储藏室的设计
6、公共走廊的设计
7、内部墙体角度位设计
8、装饰色彩的设计
9、家具的设计
10、照明布置及灯具造型设计
11、户外环境空间设计要点 第七节 养老地产项目配套分析
一、智能化配置
二、会所配置
三、电梯配置
1、电梯配置基本要求
2、配置电梯的设计
四、商业配置
五、配套设施
六、老年医院及护理院
七、生活机能配备
第四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竞争格局 第八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养老地产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养老地产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养老地产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养老地产行业客户的议价能力 第二节 养老地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地产企业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二、产业资本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三、保险企业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四、政府、外资机构介入养老地产分析 第三节 养老地产行业区域格局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区域市场特点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重点区域发展分析
第九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二节 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上海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三节 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重庆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四节 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深圳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五节 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广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六节 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杭州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七节 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武汉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八节 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南京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九节 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成都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十节 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一、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二、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问题分析
四、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对策建议
五、天津市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第十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重点企业经营分析(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节 地产企业投资养老地产经营分析
一、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万科幸福汇(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二、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保利西塘越(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三、华润置地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华润置地橡树湾(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四、北京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北京太阳城国际老年公寓(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五、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杭州绿城蓝庭(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六、北京东方太阳城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东方太阳城(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七、绿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上海绿地21城孝贤坊(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八、荣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西安楼观公社(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九、世纪爱晚投资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爱晚大爱城(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首创置业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十一、浙江云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金色年华(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二、广州家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家和十里水湾(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三、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卓达太阳城(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四、远洋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椿萱茂(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十五、金成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重点养老地产项目——小古城慢谷(1)项目基本情况分析(2)项目发展特色分析(3)项目规划设计分析
第二节 产业资本投资养老地产经营分析
一、亲和源集团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二、乐成老年事业投资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三、北京太申祥和山庄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四、北京爱暮家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五、北京寿山福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第三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经营分析
一、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三、合众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四、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五、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2、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3、企业养老地产分析
4、企业养老地产模式
5、企业养老地产战略
6、企业养老地产动向
第五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发展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一、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有利因素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不利因素
第二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一、养老地产行业相关规划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三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一、养老地产行业政策趋势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第四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一、养老地产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二、养老地产市场供给趋势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金融创新趋势
四、养老地产行业战略选择趋势
五、养老地产行业项目发展趋势
六、养老地产行业发展模式趋势
第六部分 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战略规划 第十二章 中国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战略规划 第一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政策风险分析
2、养老地产项目区位风险分析
3、养老地产项目产品类型风险
4、养老地产项目融资风险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设计施工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设计风险分析
2、养老地产项目施工风险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销售运营阶段风险因素分析
1、养老地产项目营销宣传风险
2、养老地产项目运营风险分析
3、养老地产项目管理风险分析
四、养老地产项目开发风险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养老地产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投资战略规划
一、养老地产行业城市选择分析
二、养老地产行业区位选择分析
三、养老地产行业开发模式选择
四、养老地产行业产品形态选择
五、养老地产行业功能结构选择
六、养老地产行业运营方式选择
第四节 2017-2022年养老地产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养老地产产品投资策略分析
二、养老地产投资区域选择分析
三、养老地产投资主题选择分析
第十三章 房地产企业投资养老地产项目策略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方式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融资方式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方式
四、养老地产项目盈利方式分析
第二节 房地产企业进驻养老地产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新进入者威胁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四、养老地产项目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五、养老地产同业竞争者的竞争强度
第三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的模式及问题
一、养老地产项目的开发方式及问题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的融资方式及问题分析
三、养老地产项目的运营管理方式及问题
四、养老地产项目的盈利方式及问题分析
五、我国养老地产项目面临其他问题分析
第四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发展战略分析
一、养老地产项目核心策略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的互联网思维
三、养老地产项目战略选择分析
第五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模式策略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开发方式分析
二、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融资方式分析
三、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运营管理方式
四、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盈利方式分析 第六节 房地产企业开发养老地产项目社区养老服务
一、养老地产项目基本服务分析
二、养老地产项目医疗照护服务
三、养老地产项目休闲服务分析
四、居家、社区、医疗、机构一体化服务
第十四章 保险企业投资养老地产项目策略分析 第一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发展概况
一、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可行性分析
二、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必要性分析
三、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的SWOT分析 第二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风险分析
一、利率风险分析
二、市场供求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分析
四、经营性风险分析
五、财务风险分析
六、政策性风险分析
七、风险控制策略分析
第三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方式分析
一、全资模式
二、股权合作模式
三、股权投资模式
四、不动产投资基金模式
五、REITs模式
第四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策略分析
一、目标客户
二、产品设计
三、经营方式
四、盈利模式
五、养老地产与保险产品结合
六、养老地产与“以房养老”结合 第五节 保险公司投资养老地产案例分析
一、泰康养老社区概况
二、泰康养老社区与养老保险产品相结合
三、泰康人寿投资养老社区运营模式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养老地产与一般房地产开发模式不同点 图表:按功能划分养老地产种类 图表:按用地性质划分养老地产种类 图表:养老地产开发主要政策法律法规 图表:中国新增信贷规模变化情况 图表:世界各降息经济体 图表:世界各升息经济体
图表:老年养护机构重点实现的功能 图表:城市和农村社区养老各自发展特点 图表:国内引起较大关注的两种反向抵押贷款模式 图表:国际养老地产发展演进历程 图表:美国老年住宅模式 图表:英国老年人住宅类型 图表:日本老年人福祉设施历史沿革 图表:日本“机构设施”类型 图表:日本“住宅”类型 图表:日本养老地产三大特点 图表:淑德共生苑简介 图表:淑德共生苑五个精心构思 图表:志摩银色护理丰寿园简介 图表:志摩银色护理丰寿园点评 图表:威尔•马克香椎滨老年住宅区简介 图表:韩国养老设施类型
图表:韩国老年人专用居住政策变化 图表:老人福祉设施的总类及类型
图表:老年人住居福祉设施的入所对象及程序 图表:老年人住居设施供给的法律制度体系 图表:税制优惠方面的政策 图表:国外老年人居住模式 图表:反按揭入住方式对老年人的六大好处 图表:美国老年住宅四种类型管理模式分析 图表:美国和德国的养老地产管理模式借鉴 图表:我国当前房地产融资来源分析 图表:我国养老地产融资渠道分析 图表:我国养老地产融资方式分析 图表:老年社区的基本要素分析 图表:按功能区分老年公寓模式 图表:按投资主体区分老年公寓模式 图表:养老地产产业链
图表:养老地产租、售、反按揭组合入住模式 图表:亲和源各项指标分析 图表:北京东方太阳城各项指标分析 图表:万科幸福汇老年公寓各项指标分析 图表:泰康养老社区各项指标分析
图表:2010-2050年世界60岁以上及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图表:世界老年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图表:2020年世界超高龄国家分布情况 图表:2030年世界超高龄国家分布情况 图表: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情况 图表:我国老年化将经历的三个阶段 图表: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变化趋势图 图表:2010-2030年我国退休金支出金额预测 图表:我国老年人期望入住方式所占的比重)图表:我国老年住宅市场多元化表现 图表:养老服务结构
图表:老年人养老居住观念逐步变化 图表:老年人养老服务选择分析 图表:老年人养老环境选择分析 图表:老年人养老设施选择分析 图表:老年人养老需求细分 图表:社会资本纷纷进军养老地产
图表:“十三五”养老规划结构与目前养老规划结构比较 图表:老年人居住方式偏好 图表:进入或拟进入养老地产的发展商一览表 图表:部分养老度假地产项目分布 图表:2017年我国养老市场需求容量测算 图表:养老地产发展的关键要素
图表:我国养老市场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发展过程中 图表:我国地方公司投资养老地产运营模式比较 图表:老年人对居住地理位置环境的需求 图表:室外空间组合 图表:交往空间设计 图表:地块条件需求 图表:起居室尺寸 图表:卧室功能分区 图表:室内照度标准 图表:洗手池的尺寸设计 图表:扶手尺寸 图表:楼梯扶手设计 图表:楼梯细节设计 图表:厨房中的操作尺寸
图表:美国、日本、新加坡和欧洲国家老年住宅产品比较 图表:公共走廊的设计 图表:公共走廊空间的营造 图表:室外绿化空间设计 图表:室内观赏空间设计 图表:其他会所功能配置 图表:候梯厅的设计 图表:配套设施详细情况 图表:医疗设施
图表:某老年公寓生活机能配置的结构图 图表:地产企业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图表:产业资本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图表:保险企业介入养老地产状况分析 图表:政府、外资机构介入养老地产分析 图表:养老地产项目区域分布状况分析 图表:养老地产项目区域市场特点分析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收入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利润表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现金流量表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能力 图表: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偿债能力
关键词:农村养老,家庭养老,社会养老
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拥有中国大多数老年人口的农村地区将迅速出现家庭小型化的倾向。同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农村年轻一代道德观念的下降等因素,都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养儿防老是中国几千年以来根深蒂固的一个老观念,在农村可能体现的最为明显、最为突出。2009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是我国农村养老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意味着政府为农民制定了全新的养老政策、“政府养老”的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我们提出社会养老保险,并不排斥家庭养老,也不能排除子女养老的义务。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国家的社会保障,不是国家管了,儿女就不需要管了。而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还以家庭作为依托,比如说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养老金了,但是他的前提是他的家庭年轻成员必须参加保险、必须缴费,如果他的儿女不参加保险,他的老人是不能领养老金的,还是要有家庭成员为农村养老保险作出贡献的一个基本前提。所以这次农村的养老保险是一个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就意味着政府、家庭、个人以及集体单位都要发挥作用。
1 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家庭养老按照民族传统美德和生活习惯以及目前的基本国力,九成老年人需要在家庭中养老,他们将在自己亲人的照料下安度晚年。然而纵观当下的养老服务领域,绝大多数的投入、政策偏重于社会化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的相关政策和投入较少,在加快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家庭养老服务的规划和投入。
1.1 要提高对家庭养老的认识
其一要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认识,使之明白尊老、敬老、养老不仅仅是一种亲情,更是一种社会责任,甚至是一种法律义务。有条件抚养老人的家庭,硬要违背老人意愿,把他们推向社会,是道德和法律所不允许的。其二要提高整个社会的认识。要大力开展“孝道”的宣传和教育,弘扬家庭尊老、养老的良好风气,鞭挞不养老人的可耻行为,教育全社会,家庭是老年人养老的最佳环境,社会化养老是在家庭无力养老情况下的补充,从而在社会上形成养老光荣,弃老可耻的氛围。其三要提高各相关部门的认识。要帮助政府官员树立“大养老”的理念,认识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是养老服务事业的两条腿,否则这个事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1.2 要制定支撑家庭养老的相关政策
国外的家庭养老服务政策起步早、内容多,很值得我们学习,很多惠老政策,结合国情都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在经济上,可以对赡养父母等老年人的子女实行一定额度的免税政策,以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再比如,对赡养父母等老年人并与他们同住的子女,可以给予一定的住房养老补贴,鼓励子女与老年父母同住;还有对赡养高龄父母亲等老年人的,除了正常的假期外,每月还应给予一天的养老假,让他们可以有时间照料自己的父母亲。再有可以扩大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中补贴老人的覆盖面,让更多需要护理,处于经济困难边缘的老年人也能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这些家庭养老的政策可能会增加一些财政支出,但是一种积极的政策引导和社会引领,这些有限的经济投入将会产生无限的社会效果。
1.3 要形成家庭养老的援助、服务网络
在家养老的老年人和护理他们的亲属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我们应在社区形成一个为他们服务的网络,以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一要免费举办“护老者”培训班。向他们传授老年人护理的专业知识,使他们更好地为自己的亲人服务。二要设立老年人护理、康复专用器具租赁中心。向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低价租赁器具,对经济困难者由政府予以补贴。三要成立“护老者”活动俱乐部。定期举办活动,让“护老者”们互相交流、分享个案;组织专业人士开展心理辅导,为他们送上爱的鼓励;表扬他们为照料自己的父母亲所作出的努力,认同他们的付出。四要为他们提供援助服务。可利用现有的社区养老机构,设立家庭养老援助中心,定期为高龄老人“护老者”提供替换服务,让他们也有“喘息”的机会,消除他们心里“护老路程没有尽头”的消极想法。爱子女是自然现象,爱老人是文明现象。我们要全面提高家庭养老的服务水平,让千千万万个在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社会给予的人文关怀。
2 社会养老是中国农村养老的必然趋势
2.1 集体养老
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然而,五保户的供养条件非常苛刻,对于只有女儿的老人一般不予“五保”;第二,没有敬老院的农村地区主要由村组负责对“五保户”实行分散供养。集体养老保障也仅仅停留在维持其温饱;第三,对集体养老认识明显不足。许多符合条件的农民不愿享受“五保户”待遇,他们认为“五保户”这个词带有歧视。
2.2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在20世纪90年代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因受农民低水平现金收入的影响而失败,使农民未能实现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的转变。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旧农保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我认为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一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力相适应;二是个人、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适应;三是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四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立公示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3 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立家庭养老保险基金
建议以家庭为单位设立养老保险基金,首先解决农民的思想问题:自家的钱自家花。再从每个家庭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加上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作为整个社会的养老保险基金。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只有“五保”老人才能享受到社会救济的保障,其他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未被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这样的保障,事实上只能说是一种最低保障,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保障,显然是很不健全的。因此,在欠发达地区,只有将社会养老保险与传统的养老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完善的农村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拓宽养老保障的覆盖面,才能解决农民老年的后顾之忧。
农村养老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以家庭养老为主导,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构建农村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已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发[2009]32号,《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2]立芳,农村养老问题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10-1-21.
当今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话题,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所需解决的问题自然会非常繁多。从北京养老机构的“一床难求”现象,可以清晰地看出现今社会养老院的数量之不足,于是便衍生出相关的社区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机构。为此,研究了社区养老,重点研究其不足之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从而确保社区养老稳定的发展。如果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望大家赐教。
关键词:
社区养老;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15302
据资料显示,截止2010年年底,我国总人口为134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78亿,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9亿,呈逐年上升趋势,养老负担之重,由此可见一斑。在当今社会,人们迫于压力,极端追求个人利益促使亲情淡化,自私冷漠,导致年轻人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料的能力越来越脆弱,家庭养老功能日益萎缩。在城市,年轻人大多都出去工作,刚退休的老人则担当了给儿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的家庭责任,几乎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空间,而年轻人照顾老人的时间,也只有等到节假日,与老人的时间聚少离多,特别是高龄老人,大多数时间只能是老两口相依为命,相互慰藉;在农村,老年人生活更是悲惨,一般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老年人除了照看孩子,料理家务,更要应付繁重的田间劳动,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是在饥寒交迫、痛苦折磨中死去。由此可见,老人数量的日益增长,为社会带来了相当大的负担,然而社会资源毕竟有限,要想解决如此庞大的养老问题,必须采取一些其他的解决措施,所以油然而生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即社区养老。
所谓社区养老,就是通过政府经济扶持,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新型养老模式。
1 中国养老存在的问题
养老存在问题:面对中国现今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政府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众多决问题的方法中,一定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来自政府方面的养老压力,还有的是现今养老机构的不完善所带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正是中国养老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以下就是中国养老的具体问题:
(1)城区养老“一床难求”。面对中国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养老机构一床难求虽然是必然的现象,尽管如此,养老机构床位像如今如此紧缺也是不合理的一种现象。养老院床位数与老年人数比例严重失衡,公办的养老机构只能满足部分人需求,民办的养老机构更趋向于利益。
(2)养老机构生活设施不够完善。中国大多数的养老机构占地面积十分有限,虽然解决了老人基本生活问题,但是,一些生活设施和娱乐设施却不到位。国家规定“十六个一”的建设:一片绿地、一圈肉猪、一间娱乐活动室、一间医务室、一处室外活动场地、一项院办支柱经济项目等,普通的公办养老机构是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标准的。
(3)养老机构内存在专业人员队伍严重缺乏的现象。现在陪护人员大多没有工作技能,年龄偏大,同时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虽然经过简单培训,但接受能力差,观念陈旧,与老人多元化需求相比差距很大。
2 实行社区养老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上存在很多的社会福利院以及相关的养老机构,这些养老机构均是通过政府方面的控制得以运转,在资金的投入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近年来面对老年人口不断膨胀的政府来说压力相当之大,使得现今社会很多养老院出现爆满的现象。尽管现实情况如此,但是还是要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于是不得不开辟新的途径“社区养老”。社区养老的出现从宏观上解决了相当大的养老问题,而在其不断的发展完善后现在已被社会上大多数人认可,起到了很好的正面作用,究竟实行社区养老的必要性在于何处,将从社会、老年人本身、家庭等方面进行研究:
(1)社会的需要。人口老龄化是中国面临的问题,养老的方式不能仅靠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随着我国家庭规模和功能的改变,家庭状况越来越向小型化发展,居家养老和养老院养老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两种养老方式与中国深远的文化积淀产生冲突,必然与社会产生矛盾。
(2)老人心理的需要。人到老年,由于生理机能的老化,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情感。很多老人并不觉得养老院是块福地,认为是被社会和家庭所抛弃的人群,在这种情况下养老院养老的方式就不适合老年人心理需要。
(3)家庭经济的需要。养老院养老的收费相对较高,对不同情况的老人收费也有所差别。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每位老人收取800元和600元护理费用,对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每位老人收取1000元护理费用,对于没有工作、身体状况不好的老人来说,老人的家庭经济负担也是养老院养老方式不能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
(4)从社会化养老机构需求量来看。目前我国社会养老机构数量较少,難以满足社会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就需要开发新的养老机构来解决养老问题。
(5)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要求。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社区养老服务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此背景下,社区养老模式应运而生。
3 社区养老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所在之处
任何一项制度在其初期运行时都会处于试探阶段,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弥补自身的不足,社区养老也不例外。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中国社区养老开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其制定的相关措施,运行方面都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发展到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人们在实践中寻找经验,从而化解问题。就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社区养老大概存在以下这些问题,有待解决:
(1)基础设施比较差,服务水平低。由于收费偏高并且现有的养老机构设施条件和管理服务水平难以令人满意,现有的养老设施使用率很低;老年人在衣食住行所需场所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存在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社区养老机构对设施建设不够重视。社区养老机构负责人对基础设施这方面的服务了解得比较浅显,没有切身体会老年人实际的生活需要,对于老年人日常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所需场所没有深入考虑,所以导致老年人对机构服务不是很满意。
(2)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人口老龄化,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思想落后。没有把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不强。面对如此情形可能的原因是管理者没有经历老年生活观念不能得以提高。社会上一些职能部门在对相关机构进行管理是没有从老人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才能更好更有效的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观念意识比较淡薄,从而致使观念不到位的基础上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
(3)社区服务专业工作人员缺乏。目前在我国养老服务业工作的大部分是一些没有接受过相关专业教育或知识培训的人,影响了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制约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同时,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偏少,参与度不高,这同样影响了养老助老服务的质量。由此可见,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机构人员应认真分析服务人员的实际情况。然而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机构人员没意识到专业人员与普通人员对照顾老人方面的区别。不同的专业护理人员会为老人带来怎样不同的服务效果,机构人员可以将普通照顾人员与专业照顾人员分成两组,对其布置相同的任务,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经过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的工作成果,并普及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意识。
(4)资金投入仍显不足。近年来,各地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普遍开始重视民生问题,对社区老年事业的投入也在逐步增加,但与日益增长的养老助老实际需求相比,各地涉老资金投入仍显不足,社区老年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养老意识尚未形成气候,养老产业仍处于萌芽阶段,民间资金涉足不多,民办养老助老机构数量少,档次低。什么原因导致资金投入的不足,对此进行简单的分析。很多管理者对大量投入资金心存疑虑。有一部分人员在选择投入资金数量多少时选择了少量投资,认为大量投资是一种物质浪费,可以保证其老年人基本的生活所需即可,不需要投入太多以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活动,从而显得机构服务比简单易。
(5)精神文化生活、社交娱乐不够丰富。老年人在离退职以后,需要以合理的消闲来调节诸多方面的不适应。除了要有较好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需要有较高层次的文化与精神生活,可在这些方面绝大多数老年社区服务内容比较缺乏,除了一些简单游戏之外,高品位的文化服务比较少,以至于许多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感情寂寞和无助的心理,不利于老年健康。而这个问题的出现恰恰是由于管理者不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认为老年人只需吃饱穿暖即可,并没有太多的精力从事一些娱乐活动,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不太了解,而事实上老年人恰恰需要更多的精神服务以及娱乐活动,度过一个快乐充满希望的晚年,而如何发展一些项目来开发老人们的兴趣则需进一步筹划。
4 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的对策
要想更好更完美的做好社区养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找寻它的不足之处和过人之处,要对其缺点进行相当细致的研究和分析,进而找到解决的办法,从而将社区养老发展到最好。要想做到这一点,势必会经历相当漫长的时间,这就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观摩思考,想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1)倡导新型的养老观念,促进老人观念转变。如今老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的享受,更渴望情感上的关爱和心灵上的充实,仅靠国家社保制度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促进老人的养老观念变化,接受各種新型的养老观念。只有改变老人的养老观念,让他们认为社区居家养老不是儿女的不孝不养,只是不同风格的养老,而非不同行为的养老。
(2)拓宽社区养老资金投入,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把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制度,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另一方面走社会化道路,以税收优惠、购买服务、人才引进等为杠杆,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社区老年人服务事业。同时,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对一些附加服务收取一定费用。
(3)建立专业服务队伍,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专业社工人才的培训、评估及激励机制,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进行老年人生理学、心理学和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取得上岗服务资格。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大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4)整合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开展老年活动。社区要注重对辖区内各类资源的整合利用,组建老年业余文体队伍,举办文艺会演、体育健身、知识讲座、心理减
压等活动,开设社区老年课堂,以满足老年人开发智力、充实知识、陶冶情操、强健身心的需要,使老年人老有所学,学有所得。
(5)提供平台,实现老有所为。设立老年人才市
场,尽管老人已退休,他们同时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和
工作经验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老年群体是一个蕴含着极大开发价值的人力资源群体,尤其是杰出的科技工作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这一方面能满足老年人老有所为的需求,同时能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收入,减轻经济负担。
5 对完善社区养老提出的几点建议
尽管现今社区养老运行的非常完美,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要想使其将来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完善更多细小的方面。针对中国社区养老的运行现状,还需弥补以下一些不足之处:
(1)建立及完善社区养老体系。一方面老人可以在家得到上门服务外,还应有一些休闲娱乐场所,老人们在无聊时可以彼此聊天、娱乐。同时政府也应投入大量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建立为老人服务的信息系统,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2)完善社区的医疗保健功能。在社区建立针对老人的医疗机构,该机构能为老人在平日进行医疗保健,并配套相应的医疗护理人员进行专业陪护,在老人生病时进行护理,减少老年人的心理负担。
(3)社区居委会设立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站,建立为老服务队伍和义工志愿者队伍。指定工作人员负责不同方面的工作,如宣传动员,受理服务申请,搞好入户调查,初步确定服务对象等等。
6 结论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进入老年期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阶段。今天我们面对养老问题,不仅仅是通过提供足够的食品给老年人免除饥饿而度过晚年,也不仅仅是如何使老年人有安居之处,相反的,温饱并不是老年人最需要的,而最需要的是在获得基本生存条件下,参与社会的发展,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我们相信,随着社区养老模式的不断推广,更多的老年人将从孤独中解脱出来从而愉快地安度晚年,众多子女们将更加安心于工作,政府也能够将有限的资金投放到更加需要关爱的人群中去,和谐社会的建立也就有了更加坚实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蒋月.社会保障法概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2]董克.养老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郭秀亮.浅探构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J].福建学刊,1997,(1):13.
[4]方乐华.社会保障法论[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5]连玉明.2004中国数字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4.
[6]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家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
[7]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8,(1).
一、2016年政策名录及趋势分析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在截至2016年10月底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今年全国及大部分地方省市养老产业相关的宏观引导政策数量变少,政策内容重点也越来越向针对养老产业各方面的专项规范偏移。
(一)透析“十三五”规划:把握政策全局导向,甄别产业发展机会
2016年是全国及各省市“十三五”规划的元年,各地“十三五”相关规划政策频发,同时,许多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文件也陆续出台。截至2016年10月底,已有北京市、福建省、海南省、江苏省、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杭州市、厦门市、上海市、石家庄市、苏州市、长春市12个省市相继颁布了本省市的养老产业“十三五”专项规划。纵观全国及各地方省市已出台的养老产业相关“十三五”专项规划的内容,可以总结提炼未来养老产业政策倡导的重点方向如下所示。
1、企业、社工、志愿者等,养老服务队伍逐渐体系化
对于部分发达省份与城市的社会福利工作,已经不再强调老人、儿童、贫困人口的区分,而是将此打包为社会福利事业进行外包,外包对象除了企业,还有社工与志愿者。这使得养老产业中的社区照料板块逐渐成为体系化服务,这将成为我国社会服务,尤其是社区服务的发展方向。
2、人才服务、医疗康复设备、机构建设等仍是产业发展关键点
在老年保障方面,政策给予的机会信号明显。例如,在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中,可以看到政策将从提升服务能力(包括社区、居家与机构三者)、建立服务体系与康复场所等方面发力。由此可看出人才、机构建设与设备是其中难以绕过的环节,拥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仍为行业缺口,能够提供专业的、拥有资质的人才培训是未来产业发展的要点。
3、社区养老共享合作将再进一步,社区服务站与养老中心将整合 从各省市的十三五规划文件中也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养老的结合是下一步社区养老的重点工作。同时,医疗机构将开启为老服务内容,对于原有的医疗后勤企业,能够帮助医疗机构建立为老服务系统与体系,延伸其服务能力与端口成为未来5年的重点工作。同时康复医疗是医养结合工作中发展的重点,会逐步由医院主导深入基层医疗与养老系统。
4、“标准”频现,政府产业管控与监督将更加严格,产业标准将陆续出台
各地十三五规划中,多次提到建立标准的医养结合机构。这表明,政府认为养老产业已经度过了野蛮发展阶段,管控将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2017年起,各种相关服务规范将开始逐步实施。标准的建立有待与实际的操作与运营相结合,能够参与相关养老标准制定的企业会站在产业的制高点上。
5、“上下”两条腿走路,线上信息化与线下硬件设施建设将提前完成布局 从产业规划的时间节点上看,各地的养老硬件与信息化部分会走在体系建设的前面,并借此掌控产业发展,因此这一部分将于2017年底前完成,多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将完成建设。在此期间,各类适老化改造企业面临巨大市场空间。
“十三五”结束之日,养老产业的体系建设将基本完成,各类机构的模式定型,管理运营期来临,养老企业将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与走向繁荣。
(二)精准化、专项化引导政策频发,各项专项发展规划有望陆续出台
从全国和各地方省市截至2016年10月底出具的相关政策数量及重点内容可以看出,“大健康、社区居家养老、长期护理险、老年教育、康复辅具”成为国家层面养老产业重点关注的领域,其中“大健康”与“社区居家”在也成了2016年全养老产业的关键词。以养老产业为核心,向大健康产业蔓延,丰富和延长健康养老产业的“全老龄生命周期”产业链,成为2016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和养老产业的热议点。另外,相对于前几年的机构养老,社区和居家养老成为今年政府主推的产业方向,以北京为代表,在各地方省市的相关产业政策中,“社区与居家”也成为重点引导的产业内容。同时,“长期护理险、康复辅具、老年教育”等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势必会导致未来的一年相关产业细分市场的繁荣和规范。中健联盟产业研究中心2014年推出全国及地方养老政策汇编,并坚持持续更新,如需了解,请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查阅和订购全国及地方省市养老政策汇编,全套资料共九本,约300万字。汇集了2012年以来,全国及地方政府重要的健康养老相关政策。
(三)2016全国重点政策解析
1、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
2016年10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形成若干知名品牌等。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康复辅具的多部委联发国家政策。同时,《意见》中指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民政部牵头的部级联席会议制度,以便统筹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足见国家对该行业的重视。为了解决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意见》中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中国制造”等目标,并且给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这对于相关的康复辅助器具产业不啻为一个福音。通过政策支持,康复辅助器产业相关公司可以更快地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相关公司可以借助政策支持,尽快建立自己的专利技术,设置自己的“专利丛林”,以便于自己在该产业快速地发展壮大,成为知名品牌。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文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细化为2030年的具体目标,即人均预期寿命较目前的76.34岁增长到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5年的10%增长到3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30%;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等。规划纲要将“推动健康科技创新”作为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可推断,科技创造与改革创新将成为健康养老产业驱动力,围绕居民健康生活所需的科技创新也将成为康养产业结构革新的原动力。另外,“健康中国2030”将围绕“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进行健康干预和渗透,要求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全民健康的逐步开展,也势必意味着养老产业目标群体的扩展,“全生命周期”和“全时空”概念的养老体系需要快速建立。3、11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 2016年10月21日,《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正式发布,拟通过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有效增加供给总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本次整合改造的社会闲置资源主要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改制调整后的办公用房、培训中心以及废弃的厂房、医院,间接显示了国家“养老筑底”的角色定位和动作力度,“政府搭台企业扮角儿”的产业配合将在近几年全面展开。另外,继老年教育发展规划新政起,下半年全国层面养老产业专项政策不断出台,预计明年上半年将完成全国层面的养老产业“底层骨架”搭建,大平台上的企业角逐,即将开启“后半场”。
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
2016年10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强调老年教育的供给、体制创新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老年教育新格局。从规划内容来看,2020年前主要为政府主导的社会老年教育体系及制度建设的“筑底”期,企业可积极提前进入,待对社会全面开放时,第一时间抢占端口。另外,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方面,规划将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促进学校开办老年教育,以及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作为主要手段,积极鼓励养教结合新模式,由此可预见,老年教育产业的“政-企-校-协”融合模式,将逐渐展开。5、25个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6年10月14日,全国老龄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5个部委联合发布我国首个《关于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此《意见》的发布,将会促进养成产业的发展。会对未来养老机构及社区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老人生活环境的改善也会带动养老服务人员工作环境的改善,相应缓解服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还会为适老化设计及适老化改造等公司带来更大商机。另外,此《意见》的发布,也将加快我国社会的适老化进程,养老市场不再局限于一定的服务与机构中。对于先行一步的养老机构,凭借自身专业能力与社会影响力,有机会挖掘更大的全社会老年宜居建设的需求市场。
二、往年全国性政策回望及脉络总结
2013年被公认为养老产业市场化的元年,而养老相关政策从2012年以前便开始颁布。纵观2016年前若干年的全国性养老产业政策主题内容的演变脉络,其过程也间接反应了整个养老产业市场化发展的脉络路径。1、2012年前:市场化孕育期,养老更多是政府的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政策主题内容多为养老保险等基础性老年社会权益问题的保障,养老尚未形成市场化,更多的为政府性社会福利事业。2、2012年:市场化萌芽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更多政府部门参与,多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事业,养老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开始进入萌芽期。3、2013年:市场化推进期,多部门多方面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构建
政策数量渐多,从各个方面出台养老服务体系构建指导意见,其中《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以及一系列相关补贴的出台,引发了市场对机构养老的重点关注和投资。4、2014年:市场化繁荣期,促进跨界产业间融合,打破外资进入障碍 2014年为全国养老相关政策的井喷年,从养老用地、养老信息系统构建、养老服务标准化、养老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入手,全面推动养老产业化和市场化运作。5、2015年:市场化理性期,医养结合、产业金融支持、智慧养老成重点
日前人社部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在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似乎是必然趋势,同时还可以缓解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的危局。但也会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并使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过长,而享受福利的时间缩短。有人质疑,如果再辛辛苦苦多干几年,等到退休时还能领几年退休金?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比重13.7%;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个人账户“空账”超过1.7万亿元。
欧美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大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而实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而上海则采取在高科技雇员中将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
“祸起”养老金亏空
中国养老金空账达1.3万亿元 账户有钱无法兑现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
所谓“空帐”,是指尽管你的账户里名义上有钱,但实际上却只是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有学者表示,这1.3万亿元还只是保守估计,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2004年更是已给出过2.5万亿元的天文数字。
巨大的空帐需要填补,专家给出了几个解决办法。一是增加年轻人数量,增加劳动力;二是一部分国企愿意红利上缴,以填补空帐;第三就是大量印发钞票,从账面上填补空帐。但无论是哪个办法,从执行角度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填补中国养老金的缺口,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专家预计未来30年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达6万亿
有群众认为,以后老人越来越多,两个年轻人养四个老人再加上孩子,不把老人的养老金做实,年轻人怕是负担不了。
一些专家认为,“空账”是我国养老制度转型形成的“历史欠账”所致,目前支付风险不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支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国家逐步做实账户并能让养老基金收益跑赢CPI才是上策。
账户“亏空”是养老制度转型之痛
我国养老金“空账”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据了解,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探索试点,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体系。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李爱说,经过几次调整,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负担缴费,为职工缴费工资的20%,个人账户由职工个人缴费,为缴费工资的8%,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根据个人账户余额及社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共同确定。
据了解,改革之前的养老保险由国家统筹安排发放,没有个人账户及资金积累过程。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已近30年的职工刘景凡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企业工作,之前没听说过有个人账户,现在每个月往个人账户交200多元,退休后能拿2000多元。尽管自己拿的退休金并不全是自己积累的,但养老没有问题。
山东大学财政系主任李齐云说,改革前虽然没有个人账户,但国家已经通过企业税收及利润上交等方式拿走了养老保险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事业,个人账户建立后不能再向这部分职工“追缴”养老金,从而形成个人账户“历史欠账”。
李齐云说,待这部分“欠账”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时,便只能“挪用”后来人缴纳的养老金予以支付,从而形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虽然国家财政不断予以补贴,但由于老龄化不断增加及养老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账”越来越大。
据了解,为解决“空账”问题,2001年我国在辽宁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之后又扩展到吉林、上海、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工作人员张晓巍介绍,目前山东已做实个人账户150亿元,大多数地市在做实个人账户时财政压力不大,但有的市由于财政基础不好及收缴状况不佳等原因,尚需省级财政给予一定扶持。
推迟退休动了谁的奶酪?
推迟退休一旦成行,自然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有些职业越老越吃香,而对体力要求较大的行业则不适合延迟退休。同时,在“退休金双轨制”下,体制内外两重天,也让很多老百姓觉得不公平。
拥护派:“老来俏”与公务员
拥护者自然是可以从从中获取利益的。对于某些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来说,“姜越老越辣”。例如医生,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看“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但这些主任医师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可遗憾的是,当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退休也如期而至。
在目前“退休金双轨制”下,职工须统一执行严格的退休年龄,即使提前1个月退休也不允许;而公务员却往往能以“退居二线”的名义提前退休,安然“吃空饷”。
反对派:年轻人与老百姓
反对的理由更加充分:从宏观分析,中国要考虑庞大的就业压力问题,若平均退休年龄延长5年,每年可能涉及上千万人,并由此导致年轻人无法进入这些岗位。还要面对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个人角度而言,部分劳动强力较大的工种,像蓝领工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很难适应企业中超大的劳动强度、超长的劳动时间,如果延迟退休年龄,他们要在工作岗位上熬到60—65岁,谈何容易?
而且,为什么不先改革双轨制?难不成让老百姓多做牛做马干5年活,是为了多交税让公务员们多拿更多的退休金?为什么总要老百姓做冤大头?更有人称,不解决社保的公平正义问题,社保亏空问题无解。大量党政机关乃至事业单位员工无需缴纳社保,却领取比企业退休职工高得多的退休金。要解决社保公平正义问题,首先要考虑上缴国企红利来弥补欠账。
由此可见,不能因为养老金缺口大就贸然推行延迟领养老金政策,还有众多社会因素需要我们去考虑。
别再往老百姓的幸福上撒盐
很多人认为延长领取养老金年龄,意味着将进一步增加在职人员的工作年限,延长退休年龄,这样并不利于他们有尊严的生活和对幸福感的强烈要求。那么,为什么在经济总量日益增长的今天,中国的幸福感却在逐步下降呢?如何让国人不再为养老金担忧,实现“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
经济增速世界第一未带来幸福感
养老金问题的确不小,前一段时间是议论入市,或许这一计划,处于保值增值的愿望,还可以实行。但是想要延长退休年龄,以减少领取养老金的数额,这个想法就令人不解了,毕竟经济增速世界第一,养老金还亏空,那要是现在的日本欧洲是不是该干到100岁退休才合适呢?
社保存在不公平问题
这里还事关社会公平问题。今日社保巨额亏空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一是早期国有企业普遍以低工资无社保为代价,国家承诺的政府养老没有兑现,现在一古脑儿要社保基金承担养老支付,显然独木难支;二是大量事业单位员工无需缴纳社保,却领取比企业退休职工高得多的退休金。不解决社保的公平正义问题,社保亏空问题无解。
推迟退休别一刀切 国内外皆有良方借鉴
尽管此次人社部强硬表态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或是无奈之举,而且对于漏洞很多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也许只能是扬汤止沸。但既然已经提出这个设想,我们不妨来看一些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改革经验。
欧美经验:渐进式调整退休年龄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其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例如苦陷债务危机的希腊。于是,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又成为应对养老保险制度危机的一个手段。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劳动力供应不足和养老保险压力增大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欧美国家在延迟退休年龄方面做了更早的探索与调整。
近几年,英国将退休年龄从65岁调整到66岁,法国从60岁调整为62岁,希腊从61岁调整到63岁。上述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大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澳大利亚将女性的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采取的办法是每2年提高6个月,因此要到2013年才调整完毕。美国的做法是每年推迟一个月。从65岁调整到67岁,需要24年才能完成。
另外,还有数据表明,其实欧美各国大多是实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美国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际退休年龄为64.6岁;英国法定65岁,实际63.2岁;法国法定60岁,实际58.7岁;加拿大法定65岁,实际63.3岁。
上海经验:在高技能雇员中推行
上海是国内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养老金资金收支缺口每年达到100亿。因此上海也比较早地进行了推迟退休年龄方面的探索。上海采取的是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在高技能雇员,而不是在所有劳动者中推行。既能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的供应,又不至于对年轻人的就业造成压力。
目前上海约有八成达到退休年龄的高技能劳动者,在单位没有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并且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自然推迟了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的时间。这样,上海在缓解支付压力的同时,又能保持一支高技能的劳动力大军,实际上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的创新能力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结束语
摘 要:农村养老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探索农村养老问题,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强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农村 新型养老保险 问题 对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执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3.26%。预计在未来5年,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5%。养老已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中国农村还处在传统的“储蓄养老”、养儿防老”的阶段,显然这些模式已不能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保基本、一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基本原则,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酥体补州、政府补贴和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关研究综述出发,探讨了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在一些地区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国务院下发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并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试点。此后,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纷纷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并且随着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进行,许多学者对农村养老保险进行了深入研究。许海燕(2005)认为尊重和保护农村居民人权的具体体现是建
[1]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李逸波、胡灵红、李一鸣认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筹集
[2]与基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唐自政(2010)指出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存在较多问题。
[3][4]。宋艳(2010)指出应统一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关系转移衔接办法。朱政旭(2011)认为新
[5] 型养老保险基金统筹管理层次低,运营方式单一,保值增值压力大。
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农保的基本制度框架和政策取向,标志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 “老农保”的区别是:“新农保”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支付上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都具有重要意义。2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
2.1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虽然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出台,但是覆盖面仍然不足,尽管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险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受时间、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难度很大。201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27个省、自治区的1914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32643万人。其中实际领取待遇人数8525万人。基金支出588亿元。领取人数占参保人数的26.12%,平均每人每年689.74元,平均每月57.48元。
再加上目前物价上涨的影响,这种水平并不能起到保障作用,只能算是一种生活补贴。
而在当前经济水平下,农民日常家庭支出中,最紧迫的需要是发展生产、教育子女等,养老保险并不排在前列。目前,新农保制度规定的收益回收期为15年,农民领取年龄为60周岁,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而目前我国公民平均寿命为73.5岁,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年限仅为13.5年,农民还存在顾虑心理。许多农民处于观望态度。政策中的集体补助很难落到实处,多数乡村集体经济、集体企业已经转为私有,只有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的乡村,才能提供一些补助,这样就导致集体补助部分由地方政府提供,压力增大。
2.2基金保障及管理制度不足
现行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为“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国家补贴相结合”。这种筹资模式主体为农民,这就导致部分贫困农民由于财力不足,不愿参保。而集体补助和国家补贴往往落实不到位,更是大大降低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另外,我国缺乏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专业型人才。管理混乱,工作中还存在较多漏洞,大多数基金由当地民政部门单独管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无法保证,许多老年人无法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甚至有的老人生活水平处在贫困线一下。
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养老基金保值增值的机构,养老保险基金数额是非常巨大的,2011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199亿元,对于这一巨额资金,其保值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因为新农保基金的是农民养老的保障,其保值增值工作也会直接影响新农保制度的信誉,如果无法保值增值将严重影响新农保工作的进行。
2.3缺乏相关法律保护,稳定性、持续性差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萌芽期、探索建构期、探索创新期三个阶段。各阶段政策法律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仍然处在试点阶段,缺乏统一的社会保障立法。主要还是依据《指导意见》,各地根据此制定的实施细则差异很大,缺少规范性、稳定性、持续性。致使我国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推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无法根据法律予以解决,农民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目前情况下,推行新农保试点的地区,纷纷出现案件纠纷,而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在处理这类案件时无法可依,纠纷无法解决,只能靠调解手段,但是农村普遍文化水平低,觉悟性低,调解往往不奏效。这些纠纷的发生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4我国农村发展的特殊性限制
我国农民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较大,且增长速度缓慢。我国大多数农民并不富有,尤其是农民的收入受客观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当前环境污染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常常导致农民入不敷出。许多农村仍然没有实现机械化,导致农民的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不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个人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总体来说大多数收入水平偏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6977元,人均支出为5545元,农民仅能维持日常生活,当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下,农民缴费占的比重最大,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就无法缴费参保。
3完善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农民参保
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向农民广泛宣传,并对政策予以充分讲解。如针对农村以看电视为主要娱乐工具的特点,做一些大型公益广告;地方政府举行宣传活动,帮助农民解读政策,宣传新政策的优惠;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同时要为农民树立新的养老观念,充分调动农民参保的积极性,鼓励农民自愿参保。宣传对象要
扩大范围,不仅要包括60周岁以上的老人,也要包括中青一代,改变农民“储蓄养老”、“养儿防老”的旧观念,提高政策吸引力。
3.2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用范围,完善管理制度
诸多学者及实践证明,建立全面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必要的。农村中的年轻人有很大一部分在外面打工,常年不回家,这类家庭更希望尽早建立全面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另外,我国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有七八年的试点,中央及各地政府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已经比较牢固。我国已经具备了扩大甚至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因此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给予一定补贴是一大亮点。关键在于政府财政支持要到位。中央政府应根据各地方农民生活水平的不同实行不同的补贴,加大贫困地区的补贴份额。一方面在资金管理上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基金金由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共同管理,并且定期向社会公布资金收缴及利用情况。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养老资金管理人才,充实到基金管理中去,建立完善的基金保值增值机构。
3.3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法律保障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政策能否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当前我国试点进行的情况下,政府可以根据目前的情况及出现的一些纠纷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在以后进一步完善。这部法律应该明确规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各利益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资金的来源、运营、使用和监督等等。同时各地方政府应依据这部法律出台相应条例作为补充,以此将制度进行完善,保证其稳定性、持续性及发展性。
3.4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三农”问题是我国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的自我保障能力才能够提高,保障问题才能根本解决。政府应继续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提高农业技术含量,改善生产条件。本文认为政府在对待农村经济的问题上应该具有延续性。制定正确长远的发展战略并且坚定不移的进行下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该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改善医疗条件,切实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改善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建立完善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仅需要政府、社会的鼓励与支持,也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试行养老保险制度下,推出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在覆盖面、管理及保障制度、法律制度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应该立足中国农村的国情,在继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拓宽覆盖面,尽快完善养老基金的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许海燕.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J].农村经济,2005,(11):76-77.[2]李逸波、胡灵红、李一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22-12045
[3]唐自政.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完善的思考[J].法学杂志,2010,(3):139-141.[4]宋艳.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J].农业经济,2010,(6):34-36
伴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情况的加剧, 绿色养老住区的建立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势在必行。绿色养老住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最优化的生活环境, 越来越多的养老住区的建立使我们必须对最优化的绿色养老住区建立起标准的评估体系。
一、概述
(一) 绿色养老住区建设的社会背景
据最新统计, 从2011年到2015年,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 中国人口中16%都将是老人。民政部近年来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老龄产业发展的一项核心内容, 养老住区建设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养老住区急需建设的同时伴随着严峻的生态问题和能源问题。因此在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 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 减少污染, 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到养老住区建设中, 是我国今后养老住区建设的必然趋势。
(二) 绿色养老住区理念
养老住区是指专门为老年人建设的综合型养老住区。主要包括主体居住建筑、老年活动中心、康体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配套设施。绿色养老住区理念是要实现住区从设计、建设, 到管理、经营, 能充分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其内部的物质代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关系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网络, 使物质利用循环再生, 社区的能量损失最小, 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大化。
二、国内外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
围绕如何建设绿色养老住区,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各自的绿色养老住区标准与评估体系, 这些养老住区将绿色低碳技术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养老住区建设重点, 倡导“绿色”建设概念。同时, 这些养老住区评估体系中的评估项或是评分方法对我国建立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作用。
(一) 国外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
1. 美国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
美国的养老体系建设发展较为完善, 美国老年住宅产业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大型的综合服务性老年住区。这些住区相应地建立了评估体系, 例如美国LEED养老住区从可持续选址设计、水资源利用、能源与环境、材料与资源和室内环境质量、革新设计六个方面对养老住区给予评分。由于养老住区的特殊性, LEED养老住区的重点放在社区建设上, 并引入了可持续发展的住区设计理念, 为老年人创设一个舒适的养老乐园。与单体建筑的环境性能评估相比, 可持续绿色养老住区的评估更倾向于环境、人文、基础设施等状况的综合表现。其绿色住区的评估体系着重于社区规划的调整和多方面的表现。
2. 英国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
英国BREEAM养老住区版本将住区评价对象扩展到更加宽阔的领域, 从设计和竣工两个阶段给予评估, 可以用来评估不同的养老住区类型。BREEAM根据最后得分给予“通过、好、很好、优秀、杰出”五个级别的评价。BREEAM技术让养老住区建筑在品质、安全性、内部舒适性以及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这些更广阔的领域内取得平衡, 力争为老年人创造一个低碳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3. 日本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日本也开始建设综合性的养老住区。同时推出了一系列绿色养老住区评估内容。例如日本CASBEE体系根据已有的“生态效率”概念, 从建筑环境效率 (BEE) 定义出发进行评价, 试图评价建筑物在限定的环境性能下, 通过环境降低负荷的效果。在其多种评价工具中, CASBEE-PD评价工具 (新建建筑规划与方案设计) 可以运用到养老建筑评价中, 它主要从建筑环境性能质量和建筑环境负荷两方面进行评价。
4. 国内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
为了适应我国养老产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 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产业, 国内各种老龄协会组织同时结合国内的实际国情也开发建设了一系列养老住区评估体系, 国内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养老住区技术评估、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和住宅性能认定三部分。
三、绿色养老住区评估内容
建立养老住区评估体系的目的是为住区建设提供一套通用的标准评定方法, 它是对养老住区建设进行效能评定的一种标准工具。养老住区评估体系也是一种指标, 用于测量人们关注的一些重要的子系统和因素的主要特点。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通常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进行, 内容包括一定的主体栏目, 有养老服务、安全保护、住区选址、住区环境规划等。每个栏目下都有一定的评分标准。
(一) 绿色低碳技术评估
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主要指的是在老年住区内绿色低碳技术的运用情况。从住区规划设计与住区环境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和运行管理六个方面给出绿色低碳技术评价指标。
1. 住区规划与住区环境
首先是对绿色养老住区整体规划与居住环境进行必要的审核。在住区选址阶段禁止非法占用耕地、林地、绿地等受到国家保护的土地, 尽可能保持和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水体体系;在住区规划和建筑设计时要尊重城市周围空间和城市文脉, 建筑风格、建筑高度等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尽可能与自然力之间取得均衡。具体有以下评价标准:
(1) 建筑室外空气质量、水质、环境噪声、场地电磁辐射和土壤氡浓度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规定。
(2) 住区声环境和光环境应优于国家标准。
(3) 住区内绿化植物应适合当地生长、能降尘、降噪音和能杀菌、吸收毒气。住区绿化中绿地率要高于35%。
(4) 住区规划设计中最少有一条公共交通路线, 并在主要交叉路口设置无障碍设施。
(5) 老年人的交通工具应以清洁能源为主, 从而实现低碳化交通。
2. 能源与环境
最大化利用再生能源并提高整体居住环境质量是一项重要的评估内容。其评价标准包括:
(1) 能有效利用自然通风条件为室内创造良好的空气质量并保证室内空气调节器的畅通。
(2) 确定合理节水率和再生水利用率, 尽可能利用再生水资源与进行污水处理, 并对水量平衡方案进行经济评价。
(3) 优先选择可蓄能、调湿或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功能材料, 对建筑材料进行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
(二) 养老住区技术评估
养老住区技术评估中主要有住区设施评估、养老服务评估、安全保护评估、运营管理评估、运行效果评估几部分组成。养老住区技术评估对老人与老人之间、老人与工作人员、老人与家人之间的随时沟通意义重大。
1. 住区设施评估
居住环境中的各种设施与人生活关系密切, 并占据重要位置, 在综合型的养老住区内首先应保证有舒适的公共服务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公共空间内可以为老人提供用餐区域和可以随时休闲的空间, 在其空间布置中应为居住者提供辅助行动和生活的设备, 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由于老年人肢体能力的逐渐弱化, 应特别强调的是老年人卫生间的评估标准。在老年人卫生间内必须有无障碍设计, 并且要把浴室地面的防滑、防水处理作为重点。同时卫生间内也要具有一定的私密性, 并具有良好的通风设施。
2. 养老服务和运营管理评分
老年住区项目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有别于其他项目。在建立优良的住区设施后, 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和服务。其管理和服务评估内容见表1:
(三) 住宅性能认定
住宅性能认定评定指标主要包括住宅适用性能、住宅环境性能、住宅经济性能、住宅安全性能和住宅耐久性能五个方面。其内容见下表2:
四、绿色养老住区实际应用
绿色养老住区主要体现在养老住区建设中以适老化建设为重点, 结合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要求, 建设生态绿化住区。在我国养老地产开发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养老住区建设应从盲目走向理性, 从粗放走向理性, 努力发展以“绿色”为前提, 以“适老”为重点的多种住区模式。
综合型养老住区, 以北京“太阳城”为例, 它坐落于北京北郊, 住区占地面积为42万平方米, 建设规模为17万平方米, 该住区规划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老年人为中心”, 以“阳光、绿树、水”为基本元素, 为老年人创建安全、方便、舒适、亲切自然的理想居住环境。规划建设者精心设计了不同档次的老年住宅和六大社区配套中心, 包括老年病医疗中心、老年文化教育中心、老年娱乐中心、老年购物中心、老年家政服务中心和老年国际交流中心。整体规划设计将功能设施板块和居家养老板块分开的布局概念, 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 其绿色适老应用体现在整个住区的可持续发展中。
五、结论和展望
在未来几年我国将处于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 各种养老住区模式将逐渐增加, 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绿色生态并具有人文关怀的养老住区, 这是老年人健康养老的重要保证之一。本文介绍了绿色养老住区评估的主要内容, 即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 对国外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进行分析, 针对我国养老住区发展现状, 概括出国内养老住区评估主要从老住区技术评估、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和住宅性能认定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以及对建立标准的建筑评估体系进行研究, 做出最优化的评估标准。
在老年建筑建设的发展的阶段可结合各地政府的需求和地方的生活习俗、经济、技术特点, 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绿色养老住区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 同时还可以在现有体系上拓展到更多的养老模式建设上。随着我国养老机制的逐渐成熟, 期望未来在建设政府、企业、规划设计师及大众的相互监管和市场引导下, 结合我国养老建筑市场服务特点, 制定出最优化的养老住区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利用绿色养老住区评估体系促进养老建筑发展, 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聂梅生, 阎青春.中国绿色养老住区联合评估认定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67-86页
[2]周燕珉, 程晓晴, 林菊英, 林倩怡.老年住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8-9页
[3]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老年住区委员会.中国百年建筑研究院.社会力量参与老年住区建设的模式和相关标准[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2.120-125页
[4]秦佑国, 林波荣, 朱颖心.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 2007 (03)
[5]刘畅, 林波荣, 宋凌.建立我国绿色学校评估体系[J].建筑科技, 2009, 14:14-18页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快速发展着,城镇化速度也随之加快,城镇人口数量急剧膨胀,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象在不断加强,社会中需要赡养的老人越来越多,传统家庭养老已经难以满足现时老年人的需要了,因此所产生的作用也在逐渐地缩小当中,因此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更高的要求自己,建设完善的城镇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关键词:城镇;养老保险;问题;对策建议
一、社会保障基金及其管理的特点和有效运行的意义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通过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税),费用由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三者合理负担,以此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用来保证职工的正常生活,以免其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年龄时失去劳动能力时减除劳动合同后仍有正常的生活水平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二)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界定
1、保障的对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保证城镇就业的群体。
2、强制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是按照国家立法强制施行的,是用人单位、雇主、包括劳动者本人都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来支付。
3、刚性规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有支付标准,规定的资格要求,支付规定的比例,一般来说是不太灵活的。
4、筹资结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主要由雇主和用人单位做出更大的贡献,虽然个人也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但雇主支付的是主要部分。
(三)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对象主要为国有企业职工等正规就业人员,而非正规就业人员,比如多数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等仍然游离在制度覆盖范围之外,这与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和公平性的原则不一致,同时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政策支持,在多层次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二、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小,覆盖率低,统筹层次较低。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频繁的城市就业的互动,有一定规模的城镇职工不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区域分割、社会人群分割等多重分割,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市级统筹水平,有的地区甚至实行县级统筹,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能力不强,提高统筹层次较为困难。
(二)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筹资方式单一。养老保险资金是以企业,个人支付和财政补助为主要的筹资形式。基本养老金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导致其经营渠道少,收入不高;投资补充保险基金以及它的运作并没有形成市场运作机制
(三)现行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责任主体不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责任划分不清,个人账户有空账运行的问题,隐性债务巨大
1、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相关部门分工不够明确,存在相互交叉问题和掣肘问题。没有建立技术系统支持,运行质量和效率不高,养老保险服务手段落后,难以适应我国信息化社会和社会化管理服务需要。
2、就当下的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个人账户在管理运行过程中存在着空账运行的问题。
3、当下中国的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达到了GDP的50%。
(四)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与挑战
现在的中国已经开始踏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高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老年人口会达到7400多万人。压力具体表现在:
1、退休年龄偏低带来的问题。寿命的延长并没有伴随退休年龄的提高,这个现象就导致了退休人员能够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相对增长,同时也造成了就业人员与已退休人员在养老金收支的不协调。
2、提前退休现象所产生的问题日渐显著。提前退休问题对养老保险基金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费用少支出大的不协调,因此提前退休是中国城镇养老保险金财务危机产生的主要来源。
(五)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审计机制不完善
由于尚未出台统一的社会保障法,中国现有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管理方面的缺陷就是条块分裂、责任模糊、管理机构混乱。具体表现在:
1、立法缺乏有效公平的观念。
2、立法缺乏统一规划。
3、法制结构的不。
4、立法机构秩序混乱,层次较低。
三、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立明确合理的责任制。在构建中国养老保险体系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的劳动关系特征,确立适应不同人群的相应的保障制度,有效及时地采用能够覆盖全民的、适度集中的、有序排列的多元制度。
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可以做到合理有序的分工,明确划分政府、企业和个人各自的职责,充分发挥企业以及市场的作用,保留传统养老的优点,充分发挥个人和家庭在养老问题中的作用。
(二)完善多元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模式,提高缴费率。目前单通道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还存在着融资水平高,结构僵化等问题,因此,在权衡基金收支平衡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成本和可以承担的范围,在以上基础再进行研究合理、公平、适当、有序的筹资,对筹资渠道进行拓展,适时地调节筹资层。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
1、建立公有财产收入机制。
2、国有资产融资、债券融资、税收融资、产业融资等渠道,为补偿资金来源。
3、建立基金的灵活调剂机制。
(三)调整养老金的增长方式。由于我国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所以调整养老金的增长方式要循序渐进。要根据各个群体关于城镇养老保障的不同需求进行鉴别,有所区别,有所重点地进行调整。
(四)采取科学方法应对老龄化高峰。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趋于发达国家,但是经济却处于发展中国家,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要求我们要制定科学的方法与制度来用对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的挑战。以充分考虑养老金替代率为基础,将养老金待遇和公民个人缴费情况合理挂钩,但要注意的是,要处理好保障制度与保障标准的关系。
(五)完善城镇养老保险监管机制。建立与完善相关的监管机制,例如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在内的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加强基金管理和运营的规范性和公开性,实行社会化、透明化和民主化的管理和监督。
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应该是由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管相结合的,一方面通过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实行对自身的监管。另一方面,通过外部的监管来促使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使养老保险制度能够更好的运行。
四、结语
我国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是在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建立与发展起来的。
在制度设计和制度调整方面存在着许多调整,及时调整并完善制度已经刻不容缓。可持续发展是能够满足每一代人需求的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在完善制度时以更高的视角审视;用与完善制度的政策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的问题,更应该放眼于未来,防患于未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制度发展的可持续性。(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芬.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 当代经济,2011.6
【中国养老行业研究报告】推荐阅读:
中国养老保障研究06-26
中国养老地产市场报告10-15
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06-14
中国养老基金会筹委会07-21
中国酒精行业报告06-05
中国安防行业分析报告05-24
中国烟草行业分析报告07-12
中国证券行业调研报告10-05
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报告11-06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报告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