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探讨高职院校石油地质教学模式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19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等职业学校要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2020年9月在教育部等9部门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中指出,“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高职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专业和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的《石油地质学》也须适应时代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1],线上线下全方面开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善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以期培养更多的地质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基本情况

《石油地质学》这门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地质类和石油类各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油气开采技术专业中其先修课程是《普通地质学》,后续课程是《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石油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成烃、成藏和油气分布规律三个部分的知识,具体包含油、气、水的基本特征、烃类生成及烃源岩评价、圈闭和油气藏成藏及运移原理、油气资源分布和油气资源评价等部分。其中有些内容可联系油田地质所或地质局的实际数据经过处理后设计成实训项目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点。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普遍基础知识薄弱,不爱思考,但动手能力强,好奇心强,对网络信息反应快、信息理解消化地快,对于课程中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较慢,不喜欢生硬枯燥的概念,吃不透知识点。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2存在的问题

2.1课程组的作用不突出

《石油地质学》这门课程专业性很强,没有学过这门课程的老师根本无法上台讲课。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完善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又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大多数任课教师既要上课又要进行学生管理,有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学生管理和其他行政工作上。本该处于主要地位的关于教学方面的思考和讨论时间被压缩的少之又少,任课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放在课程建设上。关于课程的讨论也是流于表面,并不能形成实

质性的方案或者改进,使得课程建设的进度非常慢。而青年教师从老教师那里学来的东西基本是传统教授方法,信息化教学又无人指点,处于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教学改革推进很难。

2.2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资料少

通过网上调研发现,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石油地质学》多是面对本科层次进行开设,针对高职层次的内容非常少。中国大学慕课和智慧职教上可供参考的《石油地质基础》这门课程与《石油地质学》侧重点不同。《石油地质基础》是油气开采技术专业的基本地质理论课程,是让学生入门了解地层构造结构的课程,而《石油地质学》是人类长时间进行地质勘探活动的经验、认识的总结和升华。两者是承前启后的关系,故而《石油地质基础》无法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借鉴。此外高职学生学情与本科不同,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对抽象知识理解不到位,久而久之又会恶性循环发展成失去学习兴趣等等[2]。对于石油地质这种与我们日常生活离的较远的课程更是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所以网上在线开放课程并不能提供太多高职《石油地质学》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供参考。

除此之外,由于地质类、石油类专业的特殊性,导致与石油地质学相关的知识点微课小视频少之又少,几乎没有能提供给学生学习用的微课资料,但课程如果只是靠教师一味地讲授,又显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过程性考试方式单一

通过调研得知,高职学生大多没有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学生无法掌握住课堂的重点,在课后又回忆不起来课堂内容,对该单元的内容整体掌握不到位。而考试方法的单一现象更加剧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更不用说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奉献青春的职业精神了。

3解决办法

3.1完善课程组制度

针对课程组作用不突出的问题,可以制定周例会制度,每周至少一次课程组例会,可以线上也可以线下。将近一周大家所学所悟进行分享学习和交流。紧密对接职业教育特点,关注职业教育相关的各种比赛,快速跟进职业教育发展动态,将《石油地质学》的试题库、课件或其他教学资料共同探讨改进,形成合力完善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3.2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石油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占了较大部分的比例,由于学生层次的特殊性,高职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较差,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吃力。针对这一问题,融入微课进行知识点讲解能很大程度上化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盲点,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

(1)针对石油地质学中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建议制作成动画微视频[3]。微课制作公司不懂石油地质学,懂石油地质学的任课教师又不会做动画,鉴于此任课教师需要积极与微课制作公司联系,探讨微课动画里的每一个细节,既要专业又要通俗易懂。甚至在将课程提升至在线课程时也能让门外汉看得懂在讲什么。比如在油气向圈闭充注这一知识点就可设计成动画微视频,加入动画标注充注方向和含油砂岩的变化情况,使学生了解油气向圈闭充注的整个过程。介绍什么是油气充注,以及随着油气充注过程的进行,圈闭储集层中的含烃饱和度的变化趋势。还可在知识点讲解之后增加排序题,考察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情况。再如油气层的压力包含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折算压力等3个部分,除了制作知识点动画微视频之外,针对油气层的压力这个知识点,用课件就可以简单制作连线题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知识点。

(2)对石油地质学中实践性较强的部分,可以录制教师示范的内容做成《石油地质学》某个知识点的微课。例如在讲到圈闭和油气藏分析时,教师可利用手写板在储集层顶面或盖层地面的构造图、储集层分布图以及油气水分布图进行一步一步标示,并分析确定圈闭和油气藏的相关参数作为示范,另外设计教学案例,要求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和判断原则完成实训任务书。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查看教师录制的微课视频并与授课教师进行讨论,进一步完成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3)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APP需要设定学习时间促进学生学习。对课前和课后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云班课、超星学习通或其他网络学习平台,上传微课学习视频布置相应课程作业,与此同时设置学习时间,要求学生只有达到视频的学习时限,才能解锁下一步。这样采用强制性的措施参与学习,完成课前任务。除此之外,授课教师还能通过后台进行数据分析,查看学生在各知识点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有限的上课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漏补缺,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强化知识点。

(4)雨课堂是一个能与PPT巧妙融合的智慧教学工具[4]。在课堂中可利用雨课堂在PPT上设置不同题型当堂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直接发送融入PPT的习题,可限时可续时,随时讲,随时测。还可限时允许弹幕[5],活跃课堂气氛。

(5)思维导图理清知识逻辑。

《石油地质学》这门课整体理论性较强,引入思维导图能形象地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该单元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6]。比如在讲到油气资源评价的主要任务之一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研究时(如图1所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资源评价的方法都有哪些?这些方法该如何选择?如何确定评价参数等等,采用头脑风暴或小组讨论,利用互联网查询并总结问题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3改革考试形式

《石油地质学》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人才的培养上有较大限制,需要更新教育理念,精选教学方法,紧跟国家职业发展,鼓励教师多多查看信息化教学相关的内容,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微课大赛等方式快速提升自己,将所学运用到课堂中,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学生成绩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除此之外改革考试形式也能很好的改善教学效果。将知识竞赛、地质著名人物模仿秀、小品情景剧等引入到考试中去,让学生成为考试的策划者,不仅能极大的引起学生额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丰富知识,了解地质人物,培养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总之,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学懂学通,将“互联网+”和课程建设巧妙融合在一起,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地质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本次向在校的共计254名油气地质勘探技术专业和油气开采技术专业必修《石油地质学》课程的学生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改进教学模式后学生对《石油地质学》课程的满意度,回收的有效问卷共231份。

(1)学生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回答非常满意的占65%,满意的占30%,不满意的占5%;

(2)学生对本课程的课堂教学感到非常满意的占86%,对实践教学环节感到非常满意的高达93%。对“师生互动”的教学形式感到非常满意的占83%;

(3)通过随机调查我们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开设的本课程是很有必要的。大部分学生认为本课程能够丰富知识、提升素质、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4结论

针对高职《石油地质学》课程中存在的“教”与“学”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方法:

(1)加强课程组制度建设,形成合力完善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2)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制作微课视频或示范视频,充分利用云班课、学习通和雨课堂这样既有PC端又有APP端的智慧教学工具,随讲随测,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中融入思维导图,采用头脑风暴或小组讨论,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改革考试形式。融入知识竞赛、地质人物模仿秀以及小品情景剧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波,张崎静,赵利民.“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SolidWorks三维建模设计”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2019(9):38-42.

[2]关云波.高职院校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河北职业教育,2019(5):52-54.

[3]史伟.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200-201.

[4]韩博.“雨课堂”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法律法规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303-304.

[5]董嫔,张晓妍.“互联网+”北京下弹幕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以高职“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J].机械职业教育,2020(7):56-59.

[6]王岚.思维导图在《油水井生产与维护》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

上一篇:日本朝日新闻社以批评认知语言学视角进行论话语建构探讨下一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