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共8篇)

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共同学习,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大家都知道,我们本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气候的变化及致力于构造和谐可持续,宜居的生活环境,但是,如今全球碳排放量不断地增加,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海岸线不断上涨,日益频繁的灾害不断地改变着生态系统!我们看不见了那个鸟语花香,晴空万里的世界,看不见了那个清澈见底,潺潺流水的河流,突然我们处在了“十面霾伏”之中,“霾”这个以前只有通过字典才会被认识的字,如今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心理,成为了我们最大的敌人。相信大家对去年红极一时的那个柴静的演讲还记忆犹新吧,那对雾霾深刻的剖析,那一组组惊人的数据,令我们震惊,又让我们反省,我们能为我们的环境做些什么?上班低碳出行,少开车,少吸烟,过年不燃放鞭炮,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但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事,这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的伙伴们共同解决!为了使我们的天空更蓝,河水更清澈,我们要共同努力,寻找新能源,以清洁,绿色的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电能消费替代其他能源消费”。

所以,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大势所趋,是我们必然的选择,我们的前董事长刘振亚先生在全球能源互联网一文中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连接“一极一道”,是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配置平台,大力发展以电代煤,以电代油。

将来的某一天“奔腾的流水、过境的大风、普照的阳光、涌动的海潮等自然能源,都将会通过无数水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光伏光热装置、海浪发电机等载体,转换成电能,造福全人类”。

未来的世界雾霾将不复存在,我们能够尽情的呼吸新鲜空气,充沛的电能将照亮世界每一个角落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梨树供电分公司

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 篇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能源消耗持续增长。传统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 已经导致出现了气候变暖、地表塌陷、雾霾天气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 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有限性, 使得当今社会与化石能源的这种“热恋关系”是不可持续的, 这些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 如何加快能源转型, 保证能源的安全、高效、清洁供应, 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和关注的问题。

要解决好未来能源发展问题, 就要以全球的视野、系统的思维方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研究解决能源问题。美国著名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著《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 提出了能源互联的构想[1], 然而作为一个经济学家而非技术专业人士的里夫金关于能源互联的构想主要是从哲学和经济学层面提出的, 只是一种新能源经济思维。“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的提法是无可非议的, 但具体的结合却必须由专业人员根据技术特性和实际需要确定。基于对中国能源和电力的探索和实践,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提出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构想, 并在新著《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书中具体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 延伸和拓展了杰里米·里夫金的“能源互联网概念”, 勾画出了解决未来全球能源问题安全的科学途径, 受到了行业内外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1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

地球上清洁能源丰富, 水能资源超过50亿千瓦, 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 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的一小部分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全部能源需求[2]。因此, 在能源开发环节实施清洁替代, 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是未来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出路;电能具有清洁、高效、便捷的特点, 所有的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电能也可以较为方便、高效地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源并实现精密控制, 电能成为了不同能源形式相互转化的枢纽, 同时电能可以大规模生产、远距离输送并瞬时送至用户端, 因此, 在能源消费环节实施电能替代是能源消费格局调整的必然选择[3]。

要实现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加快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要实现这“两个替代”关键在于构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 以清洁能源为主导, 全球互联泛在的坚强智能电网即全球能源互联网[4]。同时, 随着“两个替代”的加快推进, 清洁能源利用规模越来越大, 电能在终端能源需求中的比例越来越高, 电网配置能源资源的效益更加显著, 将进一步促进全球范围内电网的互联互通, 逐步实现电网全球互联、清洁能源全球配置, 形成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

2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方法

特高压技术与智能电网技术是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从全球来看, 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分布不平衡, 能源基地远离负荷中心, 需要实施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的优化配置。因此, 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对于电网的输送能力、经济输送距离、网架坚强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的特点而且具有抵制各种严重事故的能力, 可以满足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输电要求, 能够实现了大型能源基地的集约开发和电力的可靠输送, 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了有力支撑。

智能电网是世界电网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规模新能源的并网需要坚强智能电网作为可靠依托。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等不确定性因素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通过发展智能电网, 运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协调控制技术和储能技术, 能够实现对包括风能、太阳能在内的各类能源资源的准确预测和合理控制, 改善新能源发电的功率输出特性, 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带来的技术问题, 扩大市场消纳空间, 从而更好地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同时, 智能电网对于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多元开放电力服务、推动战略型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2]。因此, 发展智能电网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内在需求。可以这样认为,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Internet式的智能电网, 是智能电网的延伸和发展。

3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

在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下,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现实可行性。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材料的应用, 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开发效率不断提高, 技术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 新能源将逐渐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导能源。另一方面, 特高压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 特别是我国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和智能电网的成功建设, 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造了条件。

多年来各国开展了一系列特高压关键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制造研究探索工作, 特高压技术已经能够实现不同区域间电网的互联互通和优化配置。特别是我国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的成功运行, 表明依托特高压技术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可行的。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特高压技术研究的国家之一, 也是迄今为止除了中国外唯一拥有特高压输电工程运行经验的国家。随后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根据各国电力发展需求开展对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可行性研究。2004年以来, 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立足自主创新, 联合各方力量, 组织开展了特高压电网研究论证、科技攻关、规划设计、设备研制和建设运行等工作, 实现了特高压输电从交流到直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突破, 验证了特高压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截至2014年底, 我国已建成投运了3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6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 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近1.6万千米, 变电 (换流) 容量近1.6亿千瓦[2]。各国特高压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使得全球能源的互联变为了现实。

智能电网具有支撑大规模清洁能源发展、适应多样用户需求、实现故障自愈、提高运行经济性等显著优势[5], 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电网发展现状和资源分布不同, 智能电网发展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美国、日本主要侧重于升级和更新现有电网基础设施, 提高供电可靠性, 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 促进电网的现代化,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广电动汽车技术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储能技术及示范应用;欧洲主要侧重于研究和解决电网对风电, 尤其是大规模海上风电的消纳、分布式能源并网和需求侧管理等方面;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领域。截至2014年底, 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安排智能电网试点项目38类358项, 建成试点项目32类305项[3]。各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和发展, 对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实践基础。

4 电网互联的发展状况

电网发展具有规模效益, 大电网互联是全球电网的发展趋势,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现全球电网互联。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电网互联的进程, 规模在不断扩大。

20世纪30-50年代, 大规模水电的开发推动了北美电网的第一次大发展并随着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 逐渐形成了北美互联电网, 目前北美电网呈现4个同步电网异步互联的格局, 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部分电网互联组成;1958年欧洲互联电网开始形成, 首先形成的是西欧联合电网, 随后与欧洲中部电网实现互联, 目前欧洲电网主要由欧洲大陆电网、北欧电网、波罗的海电网、英国电网、爱尔兰电网等5个跨国互联电网以及冰岛、塞浦路斯2个独立电网构成, 最近欧洲各国共同发布欧洲超级电网计划, 该计划将覆盖整个欧洲并与非洲沙漠的太阳能站连接实现洲际能源传输;世界上最大的同步电网是俄罗斯—波罗的海互联电网, 该电网横跨8个时区。此外, 南美洲、非洲南部、海湾地区也逐步实现了电网的互联[3]。

我国电网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 目前已经形成了华北、华东、东北、西北、南方、西藏等六个同步电网, 除台湾外, 实现了全国联网。在跨国联网方面我国与周边国家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实现了电网的互联。

5 结语

综上所述, 全球能源互联已不仅仅是停留在经济学家对未来能源的构想中, 我们找到了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融合”的途径并已落地生根。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它的形成与发展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地球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国的发展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借助全球能源互联网, 人类文明将走向更高阶段, 政治和谐、生态和谐、人类和谐的场景将在全球范围内得以实现, 开启世界文明的新篇章。

摘要: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 能源问题关系人类发展, 国计民生。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出版和传播, 对于书中提出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思想成为能源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在当今社会能源发展现状的背景下阐述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其次, 介绍了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方法即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 并在各国特高压、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可行性;最后, 综述了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重要基础支撑的国内外各国电网的互联现状。

关键词:全球能源互联网,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智能电网,新能源

参考文献

[1][美]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M].张体伟, 孙豫宁,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2]刘振亚.中国电力与能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3]刘振亚.全球能源互联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5.

[4]曾鸣, 王世成.全球能源互联推动能源社会可持续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5, 4:14-17.

能源互联网:全球总动员 篇3

2016年3月30-31日,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一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主题的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国关注气候变化行动、国际能源署、爱迪生电气协会联合主办,来自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26个国家的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相关企业、科研院校等300多家单位,共计600多位代表参会。这是一次高端、务实、精彩的国际盛会,也是世界范围内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的首次盛会,对于加快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开创世界能源清洁绿色发展新局面、开启人类可持续发展新篇章,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面对世界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三大难题,全球正在寻求解决方案。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

这一响亮的“中国声音”一经发出,得到了世界范围内众多官员、专家学者的肯定与认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为世界能源实现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贡献的一计良策,为世界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为应对气候变化开辟了新道路,同时也向世界彰显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表示,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实施“两个替代”:即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发电,尽快摆脱化石能源依赖。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

据悉,智能电网集成了现代智能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先进输电技术、新能源接入技术,灵活性和适应性强,能够满足间歇性清洁能源、分布式电源的灵活接入。特高压电网由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网和±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电构成,与超高压输电相比具有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远、线路损耗低、走廊占地少等明显优势,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骨干网架的关键。清洁能源主要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是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输送的主导能源。

清洁能源必将替代化石能源

能源发展史是一部伴随人类社会进步的变革史。18世纪中期,煤炭取代薪柴,推动了近代工业建立和发展。19世纪中后期,石油开发和电的发明,催生了现代工业,化石能源成为主导能源。

然而,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却导致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目前这些问题已经对人类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全球性难题,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数据显示,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每年排放二氧化碳高达320亿吨,二氧化硫1.2亿吨,氮氧化物1亿吨。据统计,按照目前的开采强度,2014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分别仅能开采110年、53年和54年。与化石能源相比,清洁能源储量丰富。据统计,全球水能资源超过100亿千瓦,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仅开发其中0.05%就可以满足未来人类社会的能源需求。为破解化石能源困局,清洁能源未来必将替代化石能源。

但是,全球清洁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清洁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大多远离负荷中心,相距数百到数千公里。适应清洁能源分布以及风电、太阳能发电随机性和间歇性特点,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必须构建以电为中心、具有全球配置能力的能源网络,也就是靠电网跨国、跨洲大规模传输清洁能源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国际能源署署长法提赫·比罗尔指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解决世界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案,依托特高压技术实现全球电网互联是可行的,将带领世界走向可持续发展。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分析,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到2050年清洁能源比重将达到80%,每年可替代相当于240亿吨标准煤的化石能源,减排二氧化碳670亿吨。届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亿吨左右,能够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对于推动能源革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世界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将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

清洁能源主导电力为中心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中国为世界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的解决方案,未来世界将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以电力为中心、全球配置资源的能源发展新格局。正如剑桥能源咨询公司主席丹尼尔·耶金所言,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极具开创性的伟大构想,而且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具备了显著优势与成功实践。全球能源互联网在解决全球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考虑到特高压输电距离能达到5000公里,可以实现大洲之间的电网连接,比如从亚洲到欧洲甚至更远,这有助于重塑后化石能源时代全球能源新格局。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有利于未来实现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等发展目标。这不仅仅是在经济上,从环境、社会上都可以给区域性能源合作带来很多好处,可以让全球能源从生产到使用更加快速、更加高效。同时能够平衡区域性,尤其是边远地区与发达地区能源供应关系。对此,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经济部经济事务官员谢尔盖·图里诺夫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联合国亚洲和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高度关注的工作重点。要让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能够享受到电力的便利,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全球能源互联网。

nlc202309091043

美国能源部前副部长罗伯特·吉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就是将具有这种电能传输能力的各大洲连接起来,这样就能将全球的能源在更大范围内输送和优化配置,以便更好地消纳清洁能源。加州爱迪生国际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柯瑞福表示,虽然跨国乃至全球电网互联会带来对丧失战略资源控制的担忧,但电网对资源优化整合的本质属性最终会让参与互联的各方意识到它的巨大好处。

从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到洲际互联

全球能源互联网代表了世界未来能源发展方向,是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根本性、系统性解决方案,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按照发展设想,应该先从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做起,最后达到洲际互联。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国内互联:从现在到2020年,重点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大幅提高各国的电网配置能力、智能化水平和清洁能源比重;第二阶段为洲内互联:从2020年到2030年,重点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实现清洁能源在洲内大规模、大范围、高效率优化配置;第三阶段为洲际互联:从2030年到2050年,重点开发“一极一道”(北极风电、赤道太阳能)能源基地和推动电网跨洲互联,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实现清洁能源占主导目标,全面解决世界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

中国能源互联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依托特高压、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等新技术进行了成功实践,目前已成为全球接入风电、光伏发电规模最大的电网,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重要基础。特高压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实现了“中国创造”和“中国引领”。全球能源互联网之所以能够提出,关键在于我国有独特的技术创新。

推进项目落地加快能源互联互通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启动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张家口创新示范区和西部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同时,推进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互通工程以及土耳其一伊朗亚欧联网项目,还启动了东北亚电力联网相关工作。

根据规划,国家电网正加快特高压骨干网架和配电网建设,力争到2020年形成东部、西部两个同步电网,2025年形成一个同步电网,基本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另外,积极推进西南水电、西部北部风电、太阳能发电集约化开发和大规模外送,力争到2025年我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分别达到4亿、5.6亿、6亿千瓦。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项全球能源共建共享的超级工程,向前推进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行动,需要打破藩篱和隔膜,才能加快能源互联互通的步伐,搭建起世界能源转型发展的全新格局。

当前,构建全球互联网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有序推进。在亚洲,中国与周边国家建成18条跨国输电通道。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已经通过3条跨国线路进口俄罗斯电量超过176亿千瓦时。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研究推进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亚洲一欧洲、非洲一欧洲等一批跨国跨洲联网示范项目。总融资额达30亿美元的中巴经济走廊风、光、电、煤炭一揽子项目,风电项目首笔贷款已经发放。另外,孟加拉一印度电力互联互通项目正在推进,马来西亚一新加坡项目已于2015年融资。

据了解,全球目前已经形成了北美、欧洲、俄罗斯一波罗的海等特大型互联电网,我国实现了除台湾外的全国联网。此外,欧洲超级电网、东北亚互联电网、北非向欧洲输电的“沙漠计划”等互联计划正在向前推进,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各方也在积极探讨加强投融资方面的合作,国家开发银行评审总监、住宅金融事业部副总裁郑旭东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崭新的理念,国家开发银行也会继续关注,继续通过跟企业的合作,为企业设计一些新的金融模式,创新一些模式和机制来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继续与国网公司强化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方面的研究合作,继续加强合作提供大额长期的融资,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支持互联互通的落地。

为了进一步凝聚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向前推进的各方合力,国家电网公司正在牵头建立相互依存、互信互利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平台——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创始人、特别高级顾问科尔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伟大构想,将带领世界走向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全球能源互联网必须实现,也必将实现。

学习全球能源互联网心得体会 篇4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化石能源依赖愈发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化石能源储备日渐枯竭,雾霾、汽车尾气等环境污染触目惊心,人类生存环境遭受严重挑战。国网公司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建设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和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有机结合体,我国目前广义上的清洁能源主要有水电、风能和太阳能,日渐成熟的特高压技术对于我国西北地区风力和光伏、西南水电外送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能源开发清洁化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能源使用格局必将发生改变,实现以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转化。实际可供采取的措施有进行锅炉改造利用,煤锅炉改为电锅炉,合理有序地建立电动汽车充电桩,从政策上为电动汽车提供大力度的支持等。

试想一下,人们可以用手机随时操作将自家屋顶多余的光伏发电量卖给周围准备用电的陌生人,这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之一,但同时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存在着很多严峻挑战。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现离不开人的参与,它需要的是完整的创新团队,最大的难点不是别的,而是人才,是既懂电力系统和能源体系,又具备金融,计算机和法律方面知识体系的复合型人才。电力系统本身就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外行人要搞懂这个复杂的体系殊为不易。我们必须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耐心踏实学习电力系统知识,并积极参与实践从而发挥出自身优势。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应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站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角度上,外语作为一门极为重要的工具,外语熟练程度势必会影响视野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当然,要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还需要打破政治阻碍,同时必然存在着各方经济利益的规划投资决策博弈。

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 篇5

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与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简述了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技术发展前景,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与策略建议,其中着重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策略

1全球汽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1)能源危机与汽车变革。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巨幅波动,不仅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重要影响,更引起各国汽车产业的深刻变革:大排量、高油耗的汽车不再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燃油节约型汽车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2)汽车发展与环境污染。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城市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尾气主要成分是CO、HC、NOX和颗粒物等,通常在城市中心交通排放的CO形成的污染物浓度占CO总浓度的90%~95%,HC和NOX占80%~90%。而这些排放物正是造成地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3)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转折点、一个新的机遇。为了摆脱经济低谷,获得市场竞争先机,并使自己在未来的产业竞争格局

同的战略选择。

(4)技术变革与能源多样化。“事实上能源供应面临的风险,目前最直接的不是全球资源匮缺,而是技术创新能否使有限的能源得以长久地、持续地供应,并不断的通过技术进步开发新的能源,为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保障”[1]。目前,除了常规的化石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物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的开发和利用比例逐渐提高,并由此产生了相应的多种新技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能源的多样化发展给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无限可能,各类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必然会将汽车产业领域延伸、拓展到更加广泛的产业范畴(见图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1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刚刚起步,代表着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各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研发的重点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比较以上新能源汽车后,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当前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情况(见表1)。

2.2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新能源汽车虽然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其大面积推广尚需时日。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着三个急需解决或突破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之一:关键技术,如电池、电控等技术其产业化过程还未实现。核心问题之二:成本过高,包括新能源汽车自身生产成本和用户使用成本。核心问题之三:国家对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政策支持力度和深度。

3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之下,新能源汽车作为一个广受各国关注的新兴产业,未来必将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格局。这就决定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不但与其自身形成的竞争优劣势相关,而且与其所属国家相关产业的优劣势息息相关。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不仅仅涉及技术层面、行业企业层面,更涉及到国家产业层面。

3.1国家竞争战略

1)科技强国: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原材料技术、基础零部件等领域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为本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基础资源支持,为产业化夯实基础。

(2)工商富国:创造支持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政策、法规,扶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及产品发展,尤其支持民族品牌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企业。

(3)消费:消费是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鼓励倡导消费民族产品。没有民族的消费,就没有本民族的品牌,也就没有国家的竞争优势。

3.2企业竞争战略竞争战略的目的是通过提供比竞争对手更能满

在《竞争战略》中,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总结提出了成功企业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战略。纵观近百年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与竞争的实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依旧遵守市场的竞争规律,须满足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中的任意一个。

3.3技术战略技术战略的核心是企业努力获取何种类型的竞争优势。应当开发那些对企业的基本战略贡献最大的技术,同时要权衡开发这些技术的成功率。技术战略是企业可用以追求三个基本战略中任意一个的潜在强大工具[2]。

(1)产品技术。对新能源汽车的项目开发按竞争优势的重要性排序,符合低成本或差别化的要求;选择关键路线,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开展纵向、横向一体化的技术合作。

(2)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重要目的是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及生产的安全性。

(3)管理技术。提升企业的整体文化素养,为顾客创造最高或最佳的价值利益。

(4)引进技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

4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政策与策略

相关背景为了打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给予政策支持,用以扶持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为我国汽车业缩短与世界汽车业的差距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在传统汽车行业里,我国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我国在关键技术、研发、资金和政策等产业发展平台上与发达国家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初期,国务院就鼓励发展清洁汽车。

4.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策略建议面对历史机遇,我们要创造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话语权。依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国家扶持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与发展策略的核心是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1)国家抓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技术的研究、开发;企业负责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

(2)国家及各级政府支持拥有关键技术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企业注入资本金,使这些企业能够建立竞争优势,成为在专有技术、特色零部件

购、销售推广、人才引进、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优先发展民族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3)组织、协调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官、产、学、研用等单位,实现链接,形成总体研发体系,降低研发成本,共享技术成果,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汽车生产企业要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通过股权、技术等多种方式与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企业组成紧密的产业联盟。

(4)整车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的合资合作,中方拥有控股权。合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尤其要使用非外资方的产品品牌。

(5)鼓励民族品牌的企业上市,增加融资功能优先增发新股、发行债券、定向增发等融资政策。

(6)制定新能源产品标准、规范,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引导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及整个产业链。

(7)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充电网络、专用停车场、加气站建设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的调控优势。

5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 5.1策略原则

(1)市场营销的战略性4P策略。它包括:研究(Probing),也即深入实际进行市场调查研究;划分(Partitioning),即细

(Segmentation);优先(Prioritizing),即目标选定(Targeting);定位(Positioning)。

(2)市场营销的战术性4P策略。即产品(Product)策略、价格(Price)策略、分销渠道(Place策略和促销(Promotion)策略。它们是市场营销过程中可以控制的因素,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手段,对它们的具体运用,形成了企业基本的营销组合策略。

(3)大市场营销的2P策略。大市场营销的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策略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策略是进入一个全新的组织市场或进入一个新国家、区域市场要用到的策略。

5.2理论依据无论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还是燃料电池汽车,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目前其产品成本及价格普遍高于传统汽车,且其可靠性、方便性、安全性、维修性均需不断提高。因此,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必然会经历一个过程,其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就要更加审慎和符合现实发展情况。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市场竞争策略会围绕如何提高顾客价值来展开。依据价值工程理论,顾客在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不仅注重功能,更注重这个产品(或服务)值不值花这些钱来买。在市场竞争中,顾客心目中都会有一杆秤,会根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竞争

高,产品(或服务)就越有竞争力,销量就会越好。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在功能上还未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且总成本高。要提高对顾客的价值,必须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同时降低总成本,不断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竞争目标趋向于两类:一是功能不变即达到传统汽车的功能,总成本降低;二是功能稍有降低(如车速、续驶里程),总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再加上环保的社会效益,即可进一步提高对顾客的价值。

5.3混合动力汽车的竞争策略对于混合动力汽车,由于除了传统的动力装置外,至少还必须安装电池,其成本不可能降至传统汽车的水准,所以混合动力汽车的价值相对于传统汽车主要体现在节能减排上。由于对节能减排要求迫切,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大型车辆最适合首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技术上,混合动力车应先发展“弱混”再发展“强混”(含插电式双模)。

5.4纯电动汽车的竞争策略

(1)在产品设计方面。纯电动汽车不同于传统汽车。传统汽车装满油箱时的续驶里程通常在480公里左右,但纯电动汽车目前很难达到这一要求。在现实中,不同的消费群体实际使用中有不同的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期望,而设计不同的产品。例如:按续驶里程160公里、320公里、480公里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90公里/小时、180公里/小时进行市场细分;或按续驶里程240公里、480公里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90公里/小时、180公里/小时进行市场细分,开发设计不同的产品。按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将市场细分,其关键的是找到纯电动汽车市场可行的切入点。可行的方式是首先发展续驶里程和最高车速(或限速值)要求不高的城市公共用车和私人上下班用车,实现纯电动汽车消费的起步。

(2)在产品成本方面。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它占据了新能源汽车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将电池作为汽车整车的一部分,因为受到价格过高的影响,势必制约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如果电池不作为整车的一部分,而是以租赁的方式出租给用户,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用户的采购成本和综合使用成本。在租赁模式中,租赁业务的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经销商和现有加油站;另一类是专业电池租赁公司。

5.5燃料电池汽车的竞争策略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解决方案。由于其商品化进程受到基础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进展的制约,所以当前竞争策略主要围绕产品策

(1)适应性。提高其在不同气候(高、低温)、不同环境(海拔、沙尘、空气质量差的地区)和不同交通情况(频繁变动工况)下的适应性。

(2)可靠性。传统汽车内燃机的寿命一般是5000h以上,而目前燃料电池组的寿命仅为2000h左右,且故障率高。

(3)总能量效率。不断提高其总能量效率是重要的研发方向,也是燃料电池的最大优势所在。

(4)成本。不断研发产品技术、工艺技术,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总成本。

(5)基础设施。相关基础设施,如:加氢站、维修及配件供应体系的建设等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

6结束语解决全球气候变暖及能源短缺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可循环的低碳能源。中国沿着低碳经济的道路和平崛起,将为人类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3]。在交通和汽车领域的解决方案就是发展低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极力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以获得今后在汽车工业技术领域进步的相对优势。我国汽车在内燃机上还未完全掌握关键技术,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综上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国家层面上。国家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在提供优势产业基础资源、良好的政策、产业和消费环境等方面,国家应当形成一个系统有效并扎实推进的支持体系,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搭建与国际同行竞争的比较优势平台。

(2)在企业层面上。新能源汽车在功能上还未达到传统汽车的水平,且总成本高。要提高对顾客的价值,必须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功能,同时降低总成本,以不断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3)在市场层面上。从目前情况看,只有政府介入,强行推广,先易后难,才能促进新能源汽车进入市场。首选是公共服务领域用车市场,如:城市公交出租、环卫等。这类市场易于政策介入和强制推广且此类汽车消费集中,充电站的建设也就相对集中能有效提高充电站使用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其次是以代步工具为主的微型纯电动汽车市场,这是商业化运营最容易切入的市场。

(4)在产品层面上。我国新能源汽车可行的发展思路是:首先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先发展“弱混”并不断积累完善相关技术,降低成本,再发展强混(含插电式双模);在市场导入上,优先发展公交用车,使混合动力汽车率先产业化并普及。随着电池组及管理系统在混合动力车上的日趋成熟,成本降低,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借用混合动力汽车相

始发展纯电动汽车,再发展大功率的纯电动汽车。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推广、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产业化,再发展燃料电池汽车,重点解决燃料电池组的问题,即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发展应按照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路线来演进,燃料电池汽车将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走向。

参考文献:

全球互联网发展情况 篇6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虽然起步比国际互联网发展晚,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同样快速发展。据CNNIC公布的最新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达到1.37亿,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221倍。宽带上网人数达到9070万,位居全球第二位,手机上网网民数1700万。中国网站数为843000个,全国网页数为44.7亿个。

1.互联网ISP提供的主要业务以及业务收入情况

随着宽带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互联网的业务应用同国际主流的业务应用发展基 本一致,中国ISP在业务提供能力方面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ISP站在同一起点。目前国际主流的互联网业务在中国都有应用。表1中列出目前中国 ISP/ICP提供的主要互联网应用。

但是,中国本土的ISP主营的互联网应用还是具有中国特色。比如在中国网络游戏业务和即时通信业务发展明显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ISP 2005年总体行业收入大概在300亿人民币左右。总体行业收入增长快速态势明显,2004年到2005年的增长率约为40%。表2是中国典型的ISP的收入情况,ISP的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差较大,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

互联网原有的免费提供业务的方式,曾经作为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但是,如 果一切都以免费方式提供,互联网的业务提供能力将难以快速提升,互联网在各种专业的服务,比如金融业、出版业等的应用和发展将受限,因此全球的ISP在自 身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极地探索业务提供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ISP公司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从中国的ISP公司运营商业模式看,有以下三种基本的商业模式:

●第一种是大而全的商业模式,ISP提供广泛的互联网业务。比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雅虎是这种方式的代表。

●第二种是专注于主营业务的模式。比如,腾讯专注于即时通信业务;刚在Nasdaq上市的“如家”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业的ISP。

●第三种是综合经营型的商业模式。比如,新浪这类大门户,在主营新闻信息服务的同时,经营网络游戏、提供网络广告服务等多种互联网业务,并从这些非主营业务中获利。

目前,中国ISP大多采用综合经营信息服务的模式,在关注核心业务的同时,兼顾提供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通过这种经营模式,ISP得以扩展自身的业务运营领域,扩展盈利来源,丰富运营模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ISP采用的商业模式同中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关。由于各互联网业务领域的竞争都 非常激烈,竞争格局随时都有可能变化,因而造成了中国ISP大多注重全面巩固和提升自身核心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服务进入门槛,ISP通过这种发展模式,确 保自身垄断、主导或者优势地位,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机会。

另外,中国ISP大多同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中国电信推出互联星空合作平台,成为众多ISP寻求同中国电信合作共赢的良好土壤,各ISP在中国电信的网络平台上提供互联网业务服务,不仅推动了宽带产业链发展,也保障了自身用户和业务发展,促进了自身良好的运营。中国移动构架的移动梦网平台,是众多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ISP同中国移动合作的良好平台。一般而言,传统电信运营商会同ISP采用业务收入分成来共享收益。这种合作模式带来了通信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价值分配逐步走向合理均衡。虽然这种模式在国内外都比较成功,但是在整个商业活动过 程中,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占据了主要的控制地位。目前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正在对这种分成模式进行调整,“50 50”新模式的出现预示着中国ISP新一轮的运营模式调整已经开始。目前来看,虽然内容为王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业务市场的重要特征,但是ISP在内容 上具有的明显优势并没有根本改变产业链的主导力量,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仍然是决定互联网业务产业链上谁是主角的重要因素。

二、典型ICP运营模式分析

目前按照主营的业务划分,中国ISP主要有以下几类。

1.搜索引擎ICP

到2005年底,使用过搜索引擎业务的互联网用户达89.1%。目前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中国内ISP,比如百度,已经超过以Google为首的海外ISP,成为主要的市场占有者。提供的搜索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包括地图搜索、论坛搜索、博客搜索等越来越多的细分服务。有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ISP的收入中,雅虎系收入达到2.8亿元,排在第一,百度达到2.7亿元,排在第二,Google收入达到

1.5亿元,收入排名第三。

(1)经营模式

目前国内外的搜索引擎ISP缺乏赢利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困惑,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ISP从其他方向去寻找出路,依靠提供网络广告服务、电子商务等方式获利。

(2)典型案例——百度公司。

百度公司是中国搜索引擎业务提供商中的领头羊,在推动自身运营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广告业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百度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用户粘稠度,扩展主业服务范围的举措,包括将百度搜索工具条同HP商用电脑捆绑,拓展搜索业务到Web2.0上,提供博客搜索等。2006年第三季度财报中,百度总收入达3030万美元,运营利润达960万美元,运营利润率32%。广告收入规模历史最高,达3010万美元,环比增长18%~28%。

2.即时通信ICP

即时通信ISP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业务。由于即时通信的ISP自己掌握用户资源,因此在即时通信的业务价值链中,即时通信ISP能起到主导作用。这在同运营商合作的商业模式中非常少见。

(1)经营模式

目前参与提供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的ISP越来越多。即时通信业务由两种,移动即时通信和互联网即 时通信,两者的运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互联网即时通信业务出现较早,因其沿袭了互联网的免费模式造成了蓬勃发展,随着该业务在互联网用户中渗透率和用户忠 诚度的提高,即时通信服务商开始收费。但是,互联网即时通信ISP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即时通信客户端的 广告收入。与此不同,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出现相对较晚,一般采用SMS和WAP等业务接入方式,部分运营商采用内置即时通信客户端方式提供服务。目前大多移 动即时通信服务是付费业务,移动即时通信ISP对移动运营商的依赖性更强,很多移动运营商自身就是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的ISP。移动即时通信业务采用包月计 费(比如短信方式)或者按使用计费(比如WAP方式)两种方式。

(2)典型案例——中国联通和腾讯公司合作开展移动即时通信业务

出于提高用户ARPU,增加用户黏性的目的,中国联通开展了移动IM业务。中国联通的策略是和 国内外最著名的即时通信ISP合作,优势互补,做大市场。腾讯公司正是在中国开展即时通信业务最早、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本土即时通信ISP。从2003年开 始,中国联通和腾讯合作,在中国联通提供的CDMA网络中,提供了基于BREW平台的“腾讯QQ”即时通信服务。

3.移动互联网业务ICP

移动互联网业务ISP主要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包括:WAP上网服务、移动即时通信服务、信息下载服务等。

(1)经营模式

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ISP,主要采用了同移动电信运营商合作的业务开展模式。以收益分成和利益共享的形式,共同提供互联网业务。比如新浪、TOM和空中网,这些ISP同中国移动合作,将自己丰富的内容进行加工,实现中国移动的要求,并获得业务收益。这种模式下,ISP受运营商政策变化的影响比较大。

(2)典型案例——空中网公司

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 篇7

1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必要性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拥有非常丰富的清洁能源, 其中, 水资源超出50亿k W, 太阳能资源超出100万亿k W, 陆地风能资源超出1万亿k W。只开发很小一部分, 就可以满足人类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对能源的需求。所以, 在能源开发方面, 利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就成为今后全球能源发展的出路与趋势;电能本身拥有便捷、清洁和高效的特点, 一切的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都能够转化成为电能, 同时, 电能可以高效、快捷地转变成为热能和机械能, 并被精密控制。所以, 电能就成为当前不同能源之间相互转化的枢纽。另外, 电能还可以远距离传送、大规模生产, 并瞬间传递到用户端。这样, 调整能源消费格局, 实施电能替代就成为必然的选择[1]。

要满足全球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清洁能源是根本, 应该推进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这两个替代的发展, 扩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规模。在终端能源的需求方面, 电能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电网互联互通, 从而实现全球化的电网互联清洁能源配置, 使电网所配置的能源资源效益更加明显。同时, 为满足跨国、跨洲远距离电能输送的要求, 亟需建设特高压骨干网架, 并以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性特征的智能电网为基础, 支撑大规模清洁能源的并网和控制, 满足分布式电源和智能设备的灵活接入需求, 最终构建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 即全球能源互联网。

可以说,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21世纪能源领域的重大创新, 是集能源传输、资源配置、市场交易、信息交互、智能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 是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开放兼容的“巨系统”, 是创造巨大经济、社会、环境综合价值的和平发展平台, 将深刻改变全球能源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

2 全球源互联网将开启美好新生活

2.1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 将改善自然环境, 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提升了全球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 使得各种污染物排放以及温室气体明显下降,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让人们进入享受生态文明的新常态。预计到2050年,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有1990年的一半, 大气温升能够控制在2℃以内;生态环境可以得到快速的恢复, 解决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 在蓝天绿水的环境下, 支持经济长周期的繁荣发展[2]。

2.2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 将改变公众生活, 提升人类发展水平

现阶段, 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同时也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体系, 确保在全新的能源网络经济中人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让人们享受智能生活。在未来, 也会在各个方面给人们打上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印记。在生活领域之中, 人们的商品需求、能源需求以及工作需求都会朝着多元化转变;在生产领域, 能够更好地结合清洁能源系统, 实现智能化的能源系统操作, 推动人们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劳动者可以从原本重复性、直接的劳动中逐渐的解脱出来, 也拥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3 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 将推动社会变革, 构建高效社会形态

全球能源互联网处于能源的交换与工序的枢纽, 拥有网络设施的支持, 也储存了指数级增长的数据, 属于整合资源、引导布局、推动变革的综合平台。社会生产方式能够更加的协同, 未来企业之间的互联也能够构成更高层次、更大规模的智能生产网络, 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也能够实现能源效率的最优化;这样的方式也让社会组织形式更为高效, 当人类处于宽松的工作环境之下, 处于更有效的社会组织之中, 就能够获取更好的发展;同时, 社会运转体系也能更具智慧, 智能电网与互联网、物联网等相互的融合, 就会让各个方面的服务更加丰富, 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行业协同服务, 从而拓展出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

2.4 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追风逐日, 打造“低碳冬奥”

打造“低碳冬奥”, 全球能源互联网张家口创新示范区揭开面纱。基于国家电网冀北电力《全球能源互联网张家口创新示范区发展白皮书》的发布, 提出在未来的5年之内将要投资230亿元, 用于新建冬奥综合配套等十大工程的建设, 并以此为基础来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样板间”, 真正的做到服务“绿色奥运、低碳奥运”。

柔性变电站、奥运低碳综合配套智能电网……未来, 张家口将会在“追风逐日”的环境之下, 依托太阳能与风能来打造新能源互联网“样板间”。在示范区域之中也将成为汇集清洁能源、智能电网以及特高压作为核心要素的综合性展示平台, 进而成为开发、配置并利用清洁大规模的基础平台。

2.5 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 一带一路, 奠定发展基础

电力是现代能源系统的主体, 也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枢纽, 电气化程度越高越是如此。基于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的考虑, 电气化和清洁化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两大趋势, 这推动了构建能源互联网需求的产生。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提出至今, 受到了全球广泛关注, 区域间能源的互联互通问题也引发能源界的思考。而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的提出, 是在更大范围内对能源互联互通的宏伟构想。可见, “一带一路”“全球能源互联网”和电力系统三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关联性和协同性。

目前, 国内专家提出从国家互联、洲内互联, 再到洲际互联三个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其中, “一带一路”所推动的区域能源互联互通是构建能源互联网在国家间和区域层面的具体体现和难点所在。“一带一路”共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65个国家, 如何在各国经济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发展层次、能源需求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 实现这些国家间能源 (电力) 的互联互通, 对构建更高层面的区域或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3 结语

总而言之, 现阶段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不再停留在经济学家对于未来能源的一种构想之中, 我们已经找到了“可再生能源同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一种途径, 并且已经落地生根。全球能源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全球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互联网的形成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国家发展以及地球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 实现全球能源互联网, 就能够推动人类文明朝着更高的阶段发展, 同时, 也能够在全球的范围内实现人类和谐、生态和谐的场景, 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林为民, 余勇, 梁云, 韩海韵.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技术研究[J].智能电网, 2015 (12) :1097~1102.

全球能源互联网演讲稿 篇8

首先,要说明的所谓“非常规”的油气资源(unconventional fossil fuels)主要有三种:(1)油砂——主要在加拿大;(2)盐层下油田,简称盐下油(pre-salt deposits),主要在巴西;(3)页岩油(shale oil),主要在美国与中国。

对许多人而言,这三种所谓的“非常规”油气恐怕还闻所未闻,但它们的出现,有如异军突起,极可能成为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革命,并进一步对全球经济、政治乃至军事、战略产生根本性甚至颠覆性的冲击与影响。

所有这一切,全来自“技术革命”。一系列事先并非规划、互不相干,却又巧凑在一起出现的技术突破——人类的历史发展往往不乏这样的偶然与惊喜。

先讲油砂。这种在加拿大一向非常丰富的资源却从来处于边缘性的地位,因为缺乏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技术把它开发,直到最近约15年前,由于工程学方面的重大进步,为这种油的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让“油砂油”从全球能源市场的边缘立即进入到了核心。

目前加拿大油砂油产量达到每天150万桶,下一个10年,将会翻一番达到每天300万桶。这一产量增加,外加其他石油产量,将使加拿大成为比伊朗还要大的产油国——成为全球仅次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与中国的第五大产油国。目前美国石油进口的四分之一来自加拿大,其中多半是由油砂制成的。

其次看盐下油。相信很多人对上世纪70年代时巴西致力于从蔗糖中提炼乙醇印象深刻。当时巴西自己对石油生产也都不抱任何希望,早死了心。未料,同样是十几年前技术领域的新突破,使巴西在其南部海岸发现并开采了数量惊人的石油;在那之前,这些宝贵的资源一直埋藏在一条一英里(约合1.6公里)厚的盐带之下。

以目前的技术进展推测,巴西在2020年时就有可能日产500万桶石油,大约相当于委内瑞拉现产量的两倍,相当于沙特阿拉伯现产量的一半以上。

第三,页岩气及页岩油。页岩就是岩石,岩石缝隙中有时有气,有时有油,根据石油化工领域的常识,页岩气与页岩油经常是共生共伴的关系。页岩油气可视为是“非常规”油气,但中国仍习惯性地将其与“常规”油气放在一类。

长期以来,页岩油气由于开采成本过高,从而为人所忽视。但近年来,开采技术出现了两种突破,一是“水平井”方式,一是“压裂法“,这两种方式不但在成本上具有商业化的开采价值,在环境上造成的污染也较小,因此使页岩油气的开采成本正在迅速下降,相对于常规油气田日增的开采成本,其竞争力可谓与时俱增。

美国的北达科他州,8年前,位于地面数英里下的一个名叫“巴肯“的岩层还只能每天生产少得可怜的1万桶石油,现在,技术的突破,使它的日产量已高达50万桶。美国德州的页岩油产量也增加很快。2000年时,美国页岩油总产量每天仅20万桶,2020年时,将达到每天300万桶,相当于美国日产原油总量的1/3.

上一篇:强化邮政代理金融模拟试题下一篇:厂区员工辞职信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