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服务协议(精选8篇)
欢迎您访问并使用××网服务平台!本协议是您与××网平台所有者就××网平台服务的相关事宜所订立的协议。
为维护您自身权益,请您仔细阅读本协议,您点击“同意并继续”按钮后,本协议即构成对双方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阅读本协议过程中,如您不同意本协议或其中任何条款的约定,您应立即停止注册程序。
一、定义
1.1、××网平台:指由深圳前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的网络交易平台,包括××网,域名为××的网站及客户端。
1.2、××网平台用户:指××网平台各项服务的使用者。
1.3、××网平台会员:指与××网平台签订《××网平台服务协议》并完成注册流程的用户。
1.4、××网平台供应商:指通过××网平台发布货物信息或/并通过该平台销售货物的会员。
1.5、××网平台采购商:指通过××网平台发布采购货物信息或/并通过该平台采购货物的会员。
1.6、××网平台托运方:指通过××网平台发布发货信息或/并通过该平台委托承运商运输货物的会员。
1.7、××网平台承运商:指通过××网平台发布车辆信息或/并通过该平台接受托运方的委托,提供运输服务的会员。
二、账户注册、注册信息的保管与使用 2.1、注册者资格
您确认,在您开始注册程序使用××网平台服务前,您是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规定的完全民事权利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若您不具备前述主体资格,则您及您的监护人应当承担因此而导致的一切后果。
2.2、账户说明
2.2.1当您按照注册页面提示填写信息、阅读并同意本协议且完成会员注册程序后,您才能成为××网平台的会员。
2.2.2您确认,您所填写/提供的注册资料是真实、准确、完整、合法有效的,且您保证本平台可以通过该等信息与您本人进行联系。如您的注册信息有变更,请及时予以更新。如 您提供的注册资料不合法、不真实、不准确、不详尽,因此而引起的责任、后果将全部由您承担。
2.3注册信息的保管与使用
2.3.1您提供的注册信息,××网平台(以下也简称为“本平台”)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采取技术和制度等手段为您妥善保管。除非得到您的授权或者按照法律及其程序要求进行透露外,本平台将保证您的信息安全。
2.3.2本平台承诺仅根据本平台的服务目的使用您的信息。服务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交易确认、客户回访、政策更新、发送促销信息等,除此之外,本平台将对您的信息保密。如您认为本平台超越了正常服务范围使用了您的信息,请您立即与本平台的客服中心联系,本平台将立即予以核实、纠正。
2.3.3在您注册成功后,将产生用户名和密码等账户信息,您的账户信息由您保管,您可以根据本平台的规定改变您的密码等账户信息。本平台任何时候均不会主动要求您提供您的账户。因此,请您务必保管好您的账户,谨慎合理的使用您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因为您主动泄露、遭受他人攻击、诈骗或因管理不善造成账户(包括但不限于注册账户和密码、支付账户和密码等)被复制、盗用及其他行为而导致的损失及后果,均由您自行承担。
2.3.4您不得将在本平台注册获得的账户转让或借给他人使用,否则,由此产生的全部责任均由您承担。
2.3.5除本平台存在过错外,您应对您账户下的所有行为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在线签署各类协议、发布信息、出售或购买商品、提供或接受物流运输服务、披露信息等)负责。
三、××网平台的权利和义务
3.1××网平台有义务在现有技术上维护整个××网平台网站的正常运行,保障交易数据的安全、可靠,按约定的服务内容和标准向您提供服务,并保证努力提升和改进技术。
3.2若您在本平台做出下列行为的,本平台有权做出相应的处理,并且无须事先通知您或取得您的同意:
3.2.1本平台有权审阅或审查您的注册资料、信息发布、采购交易、物流服务行为,若发现存在任何问题或疑问,本平台均有权向您发出询问及要求改正的通知或者直接作出删除信息、冻结或关闭账户、取消订单等处理;
3.2.2若您存在以下行为或违反本协议其他约定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地方规章的行为时,本平台有权删除信息、禁止您发言、限制您出售或订购、限制提供或接受物流运输服务、注销您的账户,并且有权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移交有关司法、行政机关处理:
①发布或以电子邮件或以其他方式传送存在欺诈、虚假等恶意内容的信息或侵犯公共利益、可能严重损害××网平台利益、侵犯其他用户合法利益及他人人身财产权利内容的信息; ②进行与网上购物无关或不是以购物为目的或与提供或接受物流运输服务无关,试图扰乱正常购物、物流秩序;
③干扰或破坏××网平台或与××网平台相连的服务器和网络。
3.3经国家生效法律文书或行政处罚决定确认您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者有足够事实依据可以认定您存在违法或违反本协议行为的,××网平台有权在其网站公布您的违法或违规行为并要求您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或违约责任。
3.4若您在××网平台上的采购交易、物流服务与其他用户发生纠纷或诉讼的,用户通过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网平台提供相关数据,××网平台应积极配合并提供有关资料。
四、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4.1会员有权根据本协议的约定,以及××网平台网站上发布的相关规则在××网平台上查询商品信息、订购具体商品、查询物流信息、提供或接受物流服务、发表使用体验、参与商品讨论、物流体验、参加××网平台网站的有关活动,以及使用××网平台提供的其他服务。
4.2会员应当保证在出售/购买商品、提供/接受物流运输服务过程中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不扰乱网上交易的正常秩序。
4.3会员同意严格遵守以下义务:
①不得传输或发表: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言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
②不得利用××网平台从事洗钱、窃取商业秘密、窃取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活动; ③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步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④不得传输或发表任何封建迷信、邪教、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恐怖、教唆犯罪等不文明的信息资料;
⑤不得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或者进行其他恶意共计; ⑥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
4.4未经××网平台书面同意,会员不得在××网平台网站上发布任何形式的广告。4.5遵守××网平台制定的规则。
五、责任限制
5.1××网平台仅限在“按现状”和“按现有”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网平台服务。但无法对由于信息网络设备维护、连接故障、电脑、通讯或其他系统的故障,罢工,**、骚乱,灾难性天气(如火灾、洪水、风暴等),爆炸,战争、政府行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命令 或因第三方原因而造成的损害结果承担责任。
5.2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限度内,因使用××网平台服务而引起的任何损害或经济损失,××网平台承担的全部责任均不超过就用户出售/购买的与该索赔有关的商品、提供/接受的物流运输服务等所实际获得的直接收益。
六、知识产权
6.1××网平台网站上所刊登的资料信息(如文字、图标、标识、按钮图标、图像、数据编辑和软件)均是××网平台运营方及其关联方的财产,受中国和国际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6.2除法律另有强制性规定外,未经××网平台运营方明确的特别书面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地全部或部分复制、转载、引用或用作其他用途。
6.3会员在××网平台上发表的文章、言论仅代表其本人的观点,与××网平台无关,因此所产生的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七、协议的变更
××网可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及维护交易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需要,不时修改本协议、补充协议,变更后的协议、补充协议(下称“变更事项”)将通过法定程序并以本协议约定的方式通知您。
如您不同意变更事项,您有权于变更事项确定的生效日前联系××网客服反馈意见。如反馈意见得以采纳,××网将酌情调整变更事项。
如您对已生效的变更事项仍不同意的,您应当于变更事项确定的生效之日起停止使用××网平台服务,变更事项对您不产生效力;如您在变更事项生效后仍继续使用××网平台服务,则视为您同意已生效的变更事项。
八、通知
您同意××网以以下合理的方式向您送达各类通知:
(一)公示的文案;
(二)站内信、客户端推送的消息;
(三)根据您预留于××网平台的联系方式发出的电子邮件、短信、函件等。
九、协议终止
9.1会员有权向××网平台提出注销账户的申请,经××网平台运营方审核同意后,由××网平台注销该申请注销的账户,则本协议即告终止。账户注销后,××网平台没有义务为申请注销者保留或披露账户中的任何信息。9.2出现下列情况时,××网平台可以通过注销您的账户的方式单方解除本协议: ①您违反本协议约定,××网平台运营者依据违约条款终止本协议的;
②您盗用他人账户、发布违禁信息、骗取他人财物、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市场秩序、采取不正当手段牟利等行为,××网平台对您的账户予以查封的;
③除上述情形外,因您多次违反××网平台的相关规定且情节严重,××网平台对您的账户予以查封的;
④××网平台认为需要终止本协议的其他情况。9.3本协议终止后,××网平台仍享有下列权利:
①继续保存您的注册信息及您使用××网平台服务期间的所有交易信息;
②您在××网平台服务期间存在违法行为或违反本协议的行为的,××网平台运营者仍有追究您责任的权利。
十、法律适用、争议解决及其他
10.1法律适用:本协议的订立、执行、解释、修订、补充及争议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如法律无相关规定的,参照商业惯例及/或行业惯例。
10.2争议解决:本协议履行过程中若发生争议,由××网平台与您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任何一方均可向××网平台所有者住所地人民法院(即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3本协议内容中以黑体、加粗等方式显著标识的条款,请您着重阅读。
十一、协议的修改
11.1××网有权随时修改本协议的任何条款,一旦本协议的内容发生变动,××将会直接在××网站上公布修改之后的协议内容,该公布行为视为××网已经通知用户修改内容。××网也可通过其他适当方式向用户提示修改内容。
11.2 如果不同意××网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用户有权停止使用网络服务。如果用户继续使用网络服务,则视为用户接受××对本协议相关条款所做的修改。
为了提高移动IP环境中传输协议的性能,研究人员在过去的几年中对TCP协议在移动IP环境中的性能优化作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改进的方法。IETF于2000年10月提出一个新的可靠性传输协议—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1],这个协议对TCP的一些弱点进行了改进,并且具有极好的扩展性。本文结合近几年有关SCTP的研究工作,针对SCTP在移动IP环境下的性能优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1移动IP技术
移动IP(MIP)[2]是IETF制定的,用于在全球Internet上提供移动功能的方案。MIP技术与移动计算机进行通信时所采用的物理媒介无关,它允许移动计算机在不中断通信和不重新启动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改变地理位置,即在切换链路时仍可保持正在进行的通信。
MIP通过管理动态改变的转交地址CoA(care-of-address)和静态家乡地址(Home Address)的关联性支持主机的透明移动。家乡代理HA(Home Agent)保持着家乡地址同CoA的映射关系,发往移动节点MN(Mobile Node)的数据由HA通过隧道发送到CoA地址,也就是MN的当前接入位置。在移动IPv4中,转交地址可以由外地代理FA(Foreign Agent)管理,也可以由MN自己管理。当MN移动到另一个外地网络的时候,它会通知HA其CoA的变化,更新家乡地址和CoA的映射。
MIP最初是为IPv4设计的,对于IPv4的移动性支持要求是附加的,而IPv6在其设计之始就考虑了移动性支持的问题。在IPv6中,移动信令和安全特性被集成到协议的头部扩展中。移动IPv6中没有FA的概念,所有的数据直接路由到MN上,并且,移动IPv6实现了路由优化。目前IETF已经出台了移动IPv6的标准[3],人们希望IPv6的所有实现都包括最小的移动性支持功能。
2流控制传输协议SCTP
SCTP最初是被设计用来在IP 网上传输PSTN信令的,目前在IP电话、软交换等系统中得到应用。但SCTP本身所具有的许多特性使得它可以适用于更广泛的环境。SCTP也是一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它具有很多与TCP相似的特性, 如:在传输数据之前要在SCTP主机之间建立关联(相当于TCP中的连接);SCTP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确认;通过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等拥塞控制机制向上层提供无差错的﹑无重复的数据传输等。但是,SCTP还具有一些TCP所没有的特点[1],如报文结构的可扩展性、多宿主机、多流机制和面向消息等特点:
(1) 多宿主机 SCTP和TCP最大的区别在于Multi-homing。为了增加通信的健壮性,SCTP关联两端的主机可以具有多个可达的IP地址。SCTP这一特性的优点是可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比如在通信过程中,当SCTP主机探测到对端的某一个地址不可达时,它会自动选择另一个地址继续进行数据传输,而不必像TCP那样只能断开这次连接重新建立新的连接。
(2) 面向消息 SCTP用户以消息的形式将数据递交给SCTP层,SCTP层可以看到消息的逻辑结构,它保留消息的边界信息将消息发送出去。这一特点使它可以在传输层就对用户消息进行处理。而TCP中的用户数据是面向比特流的,其逻辑结构对TCP来说是不可见的。
(3) SCTP的拥塞控制机制 SCTP的拥塞控制算法是基于TCP的拥塞控制机制的,它综合了各种TCP的拥塞控制改进机制并加以增强。如:SCTP相比TCP的SACK机制功能更为强大,同时SCTP还具有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功能。SCTP支持多宿主机,为每个目的地址配置和管理一套各自独立的拥塞控制参数。
3SCTP的两个重要扩展
设计SCTP的初衷并不是设计一个同TCP竞争的传输协议。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特性被加入SCTP,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为了解决使用TCP/IP协议当中发现的问题,使得SCTP更适合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其中的两个重要扩展是:
(1) SCTP的动态地址重配置[4] SCTP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在一个关联中可以使用多个源和目的地址(多宿主机),但是这些地址必须在关联建立阶段协商好。IETF刚刚颁布的SCTP的动态地址重配置标准(在本文中缩称[ADDIP])扩展了SCTP的动态增删地址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仅可以支持网卡的热插拔,也可以支持网络链路的动态增减。这样就可以在一个已有的关联上重新配置IP地址信息和指定对端的主用路径。
(2) 部分可靠功能的SCTP [PRSCTP][5] 从目前广泛使用的传输层协议来看,不同可靠性的传输服务是由不同协议提供的,如TCP提供完全可靠的传输,而UDP提供非可靠的传输。PRSCTP (Partial Reliability SCTP) 标准对SCTP进行了扩展,使PRSCTP可以同时为上层协议提供可靠和非可靠的传输服务。PRSCTP利用了SCTP面向消息的特点,通过为消息分配生命期对用户消息进行区分,从而对不同的消息提供不同可靠性的传输服务。消息的生命期定义了该消息自用户递交给SCTP起可以在发送端生存的时间。在某消息生命期内,它将被当作一个可靠消息进行传输,而一旦该消息到期,它将失去PRSCTP 对其的可靠传输而被发送端丢弃,无论该消息是否已经被发送出去还是已在传输过程中丢失。PRSCTP标准的提出使得SCTP能够有效支持更广泛的应用,而不仅仅是支持信令。
4SCTP在移动IP网络中的性能优化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SCTP应用在MIP切换中可以提高吞吐量,主要是由于SCTP的SACK机制比TCP-Reno的功能更强[6]。但SCTP同TCP一样,是为固定网络设计的,SCTP认为丢包是一种拥塞的指示信息,并且会启用慢启动或快速重传机制降低发送速率。而事实上在移动网络中,丢包的主要原因是:无线链路信道较高误码率造成的差错丢包和移动切换及信号屏蔽造成的连续丢包。SCTP与生俱来的缺点使得其在移动环境中应用时依然面临着改进和优化的必要。一方面,很多针对TCP在MIP网络中的平滑切换和快速切换解决方案同样适合于SCTP,另一方面,如何根据SCTP的特点(而非SCTP与TCP共有的特性)开展研究工作也值得关注。
俄克拉荷马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电信和网络研究实验室在研究移动IP越区切换时对TCP-Reno、TCP-SACK和SCTP的性能做了分析和比较。由于SCTP支持更多的SACK块,可以让发送端更快得知接收端的接收情况(文献[7]认为可以支持无限多的SACK块)。该实验室在不同的网络配置下得出结论,在瓶颈带宽较低时,SCTP的性能优于TCP-Reno和TCP-SACK。
从SCTP标准的颁布到现在的七、八年间,根据SCTP多宿主机的特点进行MIP性能优化的研究成果较为集中[8,9],随着SCTP动态地址重配置草案最终成为IETF标准,这方面的探索将更为深入。本文将基于SCTP的ADDIP标准,结合负荷分担方法,就SCTP支持移动切换的性能优化机制进行研究。同时,鉴于多媒体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上日益丰富的发展趋势,本文还基于PRSCTP标准,研究了PRSCTP支持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方法。
(1) SCTP支持移动切换的性能优化
在移动网络中切换对SCTP的性能有很大负面影响。由于切换造成时延和丢包,超时重传和慢启动几乎无法避免。而且在切换时间较大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多次超时和慢启动,SCTP的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会使得切换后恢复的过程更加漫长。因此有必要对SCTP进行改进以减少切换造成的负面影响。结合SCTP的ADDIP扩展,我们提出了一种优化SCTP切换性能的方法。
当移动节点MN从子网A(对应MN地址a)移动到子网B时,它在覆盖重叠区时获得子网B分配给它的新地址b,此时MN拥有两个IP地址。新加入的地址b被通知给SCTP实体,并且通过ADDIP功能通知给通信对端节点CN。CN修改自己的目的地址列表,增加新的可用地址b,应用负荷分担机制[10],数据同时发往地址a和b,MN可以同时保持到两个子网的连接,在这一阶段CN保持着两个通往MN的路径。
MN通过下层的信号检测等判断机制确定自己已经离开重叠区而完全进入B时,SCTP实体通过ADDIP功能将地址变化通知CN。CN在目的地址列表中删除MN的地址a,只使用地址b来发送分组,负荷分担结束。MN在通知CN地址变化时,必须确认所有已经正确接收到的分组。而CN在收到地址配置请求时,如果当前可用路径b的拥塞窗口允许,那些在即将删除的目的地址a上发送的而没有收到确认的分组都将在现有的可用路径b上立即重传。此时,MN完全进入了新接入的网络B,使用地址b保持和CN的通信。
如图1所示,本例中,A = 2.0.0.0,B = 4.0.0.0,a = 2.0.0.2,b = 4.0.0.3,在A和B的接入路由器AR(Access Router)分别是2.0.0.1(AR1)和4.0.0.1(AR2)。图中标示出了MN位于重叠区时的负荷分担。
如果重叠区范围很小,或者MN移动速度很快,MN可能在获取了新地址b之后很快就失去了到原地址a。此时应用负荷分担的时间比较短,CN在收到MN所发出的地址配置信息时,将立即重传所有在a上发出的而未被确认的分组。
我们对移动环境下的SCTP负荷分担做了仿真验证,在NS中建立了移动IPv6模型。拓扑如图1所示,无线和有线链路均为1.5Mbps,固定链路时延设为10ms。发送一段5M字节的数据,分别针对无负荷分担时的切换和有负荷分担时的切换作比较。如表1所示。
可以看到,应用负荷分担后,SCTP传送一段数据所用时间更少,随着在重叠区时间的增加,其吞吐量是增加的。并且,SCTP负荷分担使得切换更平滑。对于水平切换,在网络接口可以同时接入多个信道的情况下,可以应用这一改进机制;对于垂直切换,除了可以应用这一改进机制,还可以实现带宽汇聚。
(2) PRSCTP对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支持
多媒体应用需要网络提供连续、平稳、有序、实时的服务保障,它对传输层服务的要求是即保证传输的实时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传输的可靠性。TCP的完全可靠传输机制和UDP的完全非可靠传输机制都不能满足这种要求。
利用PRSCTP对不同的消息提供不同可靠性传输服务的特点,可以有效支持移动环境下的多媒体应用。以MPEG-4流的传输为例,我们设计了以下方案。将对媒体质量起关键作用的I 帧放入可靠的消息中进行传输,以保证图像质量;而把对媒体质量影响不大的P、B帧放入非可靠的消息中进行传送,这样当网络出现丢包时减少了数据重传次数,从而降低了传输时延。
通过仿真比较PRSCTP与TCP在移动切换过程中传输MPEG-4数据的性能,可以看出(如图2所示):PRSCTP在选择性地重传了几个重要的I帧之后很快转入发送后续提交的帧,其传输时延要比TCP中的时延恢复得快。TCP 则重传所有丢掉的包,大大增加了后续包的传输时延,而对于时延敏感的数据在它过期后进行重传是没有意义的。
PRSCTP的选择性重传机制可以保证关键数据的可靠传输而丢掉相对不重要的数据,这样即保证了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和播放质量,同时也避免了时延的大幅增加,比TCP和UDP更好地满足了流媒体实时性的要求。
为支持视音频的实时传输,IETF设计了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协议,它位于UDP协议之上,不能单独作为一个层次存在,通常利用低层的UDP协议实现组播或单播视音频数据的传输。RTP/UDP/IP的使用带来了协议头部开销大、带宽利用率低的问题,特别是在移动和无线环境下;并且RTP还要借助其他配套协议如RTCP等来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功能。而PRSCTP在试图用一种协议为用户同时提供不同可靠级的传输服务方面作出了有效的尝试。这种机制所带来的开销是PRSCTP较为复杂的报文结构,而在传输实时业务时相比RTP/RTCP更为优越的性能使这些开销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5结论
本文结合SCTP的两个标准——动态地址重配置和部分可靠功能的SCTP,对移动互联网中SCTP协议的性能优化研究开展了相关工作。结果表明,SCTP较好地解决了移动互联网中传输层的性能问题,对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支持也具有一定特色。作为移动性解决方案之一,传输层移动性相对于其它层次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负荷分担可以增强传输层移动性的功能。但所提出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比如,在移动切换时负荷分担的具体方案应加以改进,使得切换时间能有更明显的改善。而在各种性能指标上进行更为全面的仿真分析则有利于完善PRSCTP支持移动多媒体应用的方案。
参考文献
[1]Stewart R,Xie Q,et al.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IETF RFC2960,October2000.http://www.ietf.org/rfc/rfc2960.txt.
[2]C Perkins Ed.IP Mobility Support for IPv4.IETF RFC3344,August2002.http://www.ietf.org/rfc/rfc3344.txt.
[3]Johnson D,Perkins C,et al.Mobility Support in IPv6.IETF RFC3775,June 2004.http://www.ietf.org/rfc/rfc3775.txt.
[4]Stewart R,Xie Q,et al.SCTP Dynamic Address Reconfiguration.IETFRFC5061,Sep.2007.http://www.ietf.org/rfc/rfc5061.txt.
[5]Stewart R,Ramalho M,et al.SCTP Partial Reliability Extension.IETFRFC3758,May 2004.http://www.ietf.org/rfc/rfc3758.txt.
[6]Ahmed Abd El Al,Tarek Saadawi,Myung Lee.A Transport LayerLoad Sharing Mechanism for Mobile Wireless Hosts,Proceedings of theSecond IEEE Annu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Workshops(PERCOMW’04),March 2004:87-91.
[7]Shaojian Fu,Mohammed Atiquzzaman.Improving End-to-End Throughputof Mobile IP Using SCTP.High Performance Switching and Routing(HPSR’03)Workshop,June 2003:171-176.
[8]王利,徐明伟,徐恪,等.轻量级的基于移动SCTP的IP移动解决方案[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1(增刊):11-14.
[9]Guo Qiang,Xu Xianghua,Zhu Jie.Improving Mobility Management forall-IP Radio Heterogeneous Neterwor using SCTP[J].Journal of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05,E-10(4):364-367.
Robots协议和搜索引擎的爬虫程序(Spider)其实是一对同胞兄弟。1994年之前,以AltaVista、Infoseek等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在互联网可以通过Spider直入网站管理后台,把所有网页信息悉数收录。除了涉及隐私,爬虫程序的反复收录在20年前对网站带宽也是不小的负载。荷兰工程师Martin Koster深感互联网丛林之乱,于是提出通过设立名为Robots规范的网站访问限制政策(Access Policy)方式,在整个互联网统一解决Spider无所不在所带来的威胁。从早期的AltaVista、Infoseek,到后来居上的Google 、雅虎及美国以外的百度和奇虎360等各大搜索引擎群体,都接受了Robots协议,避免和内容网站为Spider陷入一场危机。
在百度与360的这场战役中,反对3B案一审判决的理由集中在对Robots协议法律效力的否定上。Robots协议并不是法律,也没有被IETF、ITU和W3C等国际标准组织接纳。所以,百度以不正当竞争为案由起诉360,而《反不正当竞争法》本身就是通过列举加兜底的方式,在少数明确规定的违法行为外,以原则性规定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判断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司法者的权限并不局限于寻找包含Robots协议内容的具体法条,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案情裁量违反Robots协议,是否就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中对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和公认商业道德的强制性规定。认定违法也并不需要将Robots协议上升为法律作为前提,违反规则就可能导致违反法律的结果。
况且,3B案发生背景之一是被告奇虎360签署了《互联网搜索引擎服务自律公约》,承诺“遵守机器人协议(Robots协议)”和“限制搜索引擎抓取应有行业公认合理的正当理由,不利用机器人协议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360在明确承认Robots协议约束力后又规避了协议,既是违法,又构成违约。
百度在360推出网络搜索后迅速启用Robots协议,在百度旗下的知道、贴吧、文库、百科等产品屏蔽了360爬虫。需要指出的是,百度拒绝360爬虫抓取的产品,基本属于用户创造内容(UGC)类型的上传平台,而百度对这些内容并不直接享有著作权,360因此质疑百度无权拒绝收录。但UGC平台身份也无碍百度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四条对相关内容享有作为汇编者的权利。在百度主张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情况下,举证责任更简化到证明原告合法投入因被告竞争行为受到实际损害及被告竞争行为违反诚实信用或商业道德,而360强行利用百度网站内容已构成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360在3B案中,以百度滥用Robots协议作为抗辩,但换个角度看,真正容易被滥用的倒是爬虫程序。互联与分享是网络的基本性格,而信息的多元化也决定了网络传播在很多情况下必须受到控制。不受Robots协议限制的Spider程序必然使互联网陷入严重混乱,网站后台隐私无法保护,网页更新的旧信息必须完全删除而不能仅仅屏蔽,音乐、视频等内容的收费盈利模式遭到毁灭性打击。互联网经过长期博弈逐步摆脱无序状态,难道只因搜索爬虫失控又将回到比拼技术暴力的暗黑丛林?这种情景,绝非法治下的互联网可以接受的。
Robots协议自产生以来在全球受到严格遵守,利用Robots协议屏蔽搜索的案例举不胜举。比如,Facebook和Twitter长期屏蔽Google,后者除了发发牢骚,却也不敢采取任何规避手段;默多克的新闻集团一度全面屏蔽Google,后者一直忍到默多克自己投降。在国内,搜索屏蔽360的除了百度,还有腾讯的QQ空间,更有意思的是,QQ空间却在2012年后对百度和Google开放,360甚至都没有为此指责腾讯歧视。腾讯尽管向百度开放QQ空间,却将腾讯微博的内容屏蔽至今,新浪微博也一度加入屏蔽百度的队列。电商领域可能是互相屏蔽的高地,淘宝从2008年起一直屏蔽百度搜索,京东、苏宁、当当网等也屏蔽了阿里旗下一淘搜索的爬虫。
各国法院承认Robots协议效力的判决同样不胜枚举。美国联邦法院早在2000年就在eBay诉BE(Bedder’s Edge)案中,通过禁令支持了eBay屏蔽BE爬虫的主张。美国内华达州立法院在2006年审理的Field v. Google 案中,明确认可Robots协议是有效保护网站权利的通行标准。北京一中院同样于2006年在审理著名的浙江泛亚诉百度著作权侵权案判决书中认定原告有权利用设置Robots.txt文件拒绝百度收录。
上述通过Robots协议屏蔽搜索爬虫的互联网实例和认可Robots协议法律效力的中外法院判决,证明Robots协议的效力并不是在3B案中才成为争点,也证明Robots协议在产业实践和司法实践中都一直得到认可和尊重。
博主简介:司法从业者
甲方(委托方):
兹有甲方(委托方)委托乙方(服务方)提供保全服务,经双方商定共同遵守条款如下: 乙方(服务方): 有限公司
三、乙方对标的区域的服务范围,以装有防护器材的区域为限。锁有所变更时,应尽快通知乙方监控中心。
八、发生报警或接到乙方紧急电话通知后,甲方或甲方紧急联络人应立即赶往标的现场,确认状况及会同清查有无财产损失。若甲方拒绝到现场,由此造成的损失,甲方自己承担负责。
九、甲方负责协调本单位(含所在地楼院)的管理人员和保卫人员,遇有紧急情况或发生实报时,甲方应保证乙方巡逻人员到达时立即开门,使乙方能迅速进入标的场所。否则,由此造成的损失甲方自行承担。
十、甲方密码持有人更换时,必须及时通知乙方前往更改,如果甲方未及时通知乙方更改,由此造成的内盗由甲方承担。
6、因甲方员工擅自变动报警系统的有关设备、器材和线路导致报警系统失灵而受损的;
7、因甲方所在地的电线电缆施工、修理或其它原因造成停电时间过长、停话状态,导致报警信号无法传递而受损的;
8、因甲方的经济债务纠纷,甲方的债权人搬走或损坏的物品和器具;
甲方:米晓彬
乙方:互联网、平面媒体等各种媒体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等价有偿的原则,就下列信息内容事项达成协议。
1.�定义
1.1�甲方:米晓彬,内蒙古赤峰人,目前在北京华军软件园工作。
1.2�乙方:包括互联网、平面媒体(含报纸杂志,但不局限于二者)和电视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
1.3�甲方的博客和专栏:是指包括甲方在TECHWEB开设的博客以及DONEWS开设的专栏,以及WWW.MIXIAOBIN.COM指向的页面或者博客。
2.�合作内容
2.1甲方授权乙方使用甲方博客以及专栏的原创内容,充实乙方网站频道(博客频道或专栏频道),并注明作者全名。乙方获取甲方授权的信息内容的方式为自行到甲方网站上获取,包括乙方人工转载或者机器抓取。
2.2�甲方授权乙方使用的2.1中的信息内容为甲方原创文章,甲方个别转载文章不在此列。
2.3�乙方无须为甲方支付费用。
2.4�甲方授权乙方使用的信息内容,不限于以网页形式进行转载和使用,其他方式如SMS、WAP等亦在在授权之内,介质包括书籍等印刷出版。但采用非网页形式转载时应显著标识甲方姓名和文章出处,并在www.mixiaobin.Com的留言系统中留言。
2.5�乙方在转载甲方文章时,须在甲方文章发布1小时后转载,以下单位可在一小时内转载甲方文章:TECHWEB、DONEWS、博客网、腾讯网、新浪网、 、互联网实验室、赛迪网、天极网。
2.6��乙方如在文章标题前添加“米晓彬:”字样,可免于在文章内部添加出处和作者,并且可在一小时内转载甲方在互联网上所发文章。
2.7�乙方转载时要保持文章的完整性,除明显错别字外,不得删除大段文字(超过三行),如需做大幅度修改,需在www.mixiaobin.Com页面上留言。
2.8甲方因故修改原文时,乙方有义务协助修改转载文章。
2.9�甲方与平面媒体的稿约,一旦注明投稿,则不在转载范围之列。
2.10所有平面与电视媒体只要在www.mixiaobin.com的留言系统中注明媒体名称和联系方式,即刻享有网络媒体的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标注姓名和源地址)。
2.11�所有为甲方开通博客的乙方媒体,均有义务向甲方提供原始密码。
2.12�方兴东、陈国华、郑新疆、祝志军、程天宇、华军开办的任何网站均无偿无条件转载甲方文章。
3.�合同期限
本合同自�12月�1�日起至�11月�30�日止。
乙方媒体转载本合同即可获得转载权利并承担上文的义务;未转载合同者,如在合同期内发生转载行为也意味合同生效。
4.�争议的.解决及适用法律
如双方就本合同内容或其执行发生任何争议,双方应进行友好协商;
5.�其他
5.1�本合同的标题及各条款的标题是为检索方便拟定,不应用来解释合同的含义。
5.2�本合同一式N份,每一份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3�甲方拥有本合同的解释说明权,以及随时终止的权利。
5.4�本合同在合同期内如有新声明,即作为该合同补充。
5.5�本合同仅适用于甲方个人,并不适用于甲方工作的华军软件园。华军资讯内除甲方的原创文章转载须签订相应的转载�协议
[---本行以下无正文---]
甲方:��米晓彬
签字日期:-12-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以下简称IPv6规模部署),促进互联网演进升级和健康创新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
互联网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IPv6试验和应用的国家,在技术研发、网络建设、应用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已具备大规模部署的基础和条件。抓住全球网络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变革、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演进升级的历史机遇,加强统筹谋划,加快推进IPv6规模部署,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联网,是加快网络强国建设、加速国家信息化进程、助力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国际竞争新优势的紧迫要求。
(一)互联网演进升级的必然趋势
基于互联网协议第四版(IPv4)的全球互联网面临网络地址消耗殆尽、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制约性问题,IPv6能够提供充足的网络地址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显著提升我国互联网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融入国际互联网,共享全球发展成果,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赢得未来发展主动。
(二)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契机
推进IPv6规模部署是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的一次全面升级,深刻影响着网络信息技术、产业、应用的创新和变革。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提升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高端发展水平,高效支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业态,促进网络应用进一步繁荣,打造先进开放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生态。
(三)网络安全能力强化的迫切需要
加快IPv6规模应用为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提供了新平台,为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效率和创新网络安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大力发展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有助于进一步创新网络安全保障手段,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显著增强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快速处置能力,大幅提升重要数据资源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水平,进一步增强互联网的安全可信和综合治理能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握全球网络信息技术代际跃迁和网络基础设施演进升级的难得历史机遇,以协同推进IPv6规模部署为主线,以典型应用改造和特色应用创新为主攻方向,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升级步伐,积极构建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实现互联网向IPv6演进升级,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为网络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聚焦重点环节,着力弥补IPv6应用短板,强化互联网应用的需求拉动作用,实现技术、产业、网络、应用的协同推进。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加强政府的统筹协调、政策扶持和应用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企业在IPv6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作用,激发市场需求和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发展、保障安全。坚持发展与安全并举,大力促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同步推进网络安全系统规划、建设、运行,保障互联网安全可靠、平滑演进。
——注重实效、惠及民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不断提升网络服务水平,丰富信息服务内容,让亿万人民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
(三)主要目标
用5到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应用,成为全球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主导力量。
1.到2018年末,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基本形成,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2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不低于20%,并在以下领域全面支持IPv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省部级以上政府和中央企业外网网站系统,中央和省级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网络与应用;域名托管服务企业、顶级域运营机构、域名注册服务机构的域名服务器,超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排名前5位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排名前10位云服务平台的50%云产品;互联网骨干网、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城域网和接入网,广电骨干网,LTE网络及业务,新增网络设备、固定网络终端、移动终端。
2.到2020年末,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日臻完善,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占比超过50%,新增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并在以下领域全面支持IPv6:国内用户量排名前10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市地级以上政府外网网站系统,市地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系统;大型互联网数据中心,排名前10位的内容分发网络,排名前10位云服务平台的全部云产品;广电网络,5G网络及业务,各类新增移动和固定终端,国际出入口。
3.到2025年末,我国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网络、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全面完成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平滑演进升级,形成全球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体系。
(四)发展路径
遵循典型应用先行、移动固定并举、增量带动存量的发展路径。以应用为切入点和突破口,重点加强用户多、使用广的典型互联网应用的IPv6升级,强化基于IPv6的特色应用创新,带动网络、终端协同发展。抓住移动网络升级换代和固定网络“光进铜退”发展机遇,统筹推进移动和固定网络的IPv6发展,实现网络全面升级。新增网络设备、应用、终端全面支持IPv6,带动存量设备和应用加速替代,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各环节平滑演进升级。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互联网应用服务升级,不断丰富网络信源
1.升级典型应用。推动用户量大、服务面广的门户、社交、视频、电商、搜索、游戏、应用商店及上线应用等网络服务和应用全面支持IPv6。
2.升级政府、中央媒体、中央企业网站。强化政府网站、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和应用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相关政府采购活动中明确提出支持IPv6的具体需求,积极开展各级政府网站、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中央企业外网网站IPv6升级改造。
3.创新特色应用。支持地址需求量大的特色IPv6应用创新与示范,在宽带中国、“互联网+”、新型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行动中加大IPv6推广应用力度。
(二)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改造,提升网络服务水平
1.升级改造移动和固定网络。以LTE语音(VoLTE)业务商业应用、光纤到户改造为契机,全面部署支持IPv6的LTE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接入网络。2.推广移动和固定终端应用。新增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全面支持IPv6,引导不支持IPv6的存量终端逐步退网。
3.实现骨干网互联互通。建立完善IPv6骨干网网间互联体系,升级改造我国互联网骨干网互联节点,实现互联网、广电网骨干网络IPv6的互联互通。
4.扩容国际出入口。逐步扩容IPv6国际出入口带宽,在保障网络安全前提下,实现与全球下一代互联网的高效互联互通。
5.升级改造广电网络。以全国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动广播电视领域平台、网络、终端等支持IPv6,促进文化传媒领域业务创新升级。
(三)加快应用基础设施改造,优化流量调度能力
1.升级改造互联网数据中心。加强互联网数据中心接入能力建设,完成互联网数据中心内网和出口改造,为用户提供IPv6访问通道。
2.升级改造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服务平台。加快内容分发网络、云服务平台的IPv6改造,全面提升IPv6网络流量优化调度能力。
3.升级改造域名系统。加快互联网域名系统(DNS)的全面改造,构建域名注册、解析、管理全链条IPv6支持能力,开展面向IPv6的新型根域名服务体系的创新与试验。
4.建设监测平台。建设国家级IPv6发展监测平台,全面监测和深入分析互联网网络、应用、终端、用户、流量等IPv6发展情况,服务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
(四)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1.升级安全系统。进一步升级改造现有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提高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快速处置、侦查打击能力。
2.强化地址管理。统筹IPv6地址申请、分配、备案等管理工作,严格落实IPv6网络地址编码规划方案,协同推进IPv6部署与网络实名制。
3.加强安全防护。开展针对IPv6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通报预警、灾难备份及恢复等工作。
4.构筑新兴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加强IPv6环境下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及机制研究,增强新兴领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五)突破关键前沿技术,构建自主技术产业生态
1.加强IPv6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网络过渡、网络安全、新型路由等关键技术创新,支持网络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重要应用软件、终端与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与系统、网络测量仪器仪表等核心设备系统研发,加强IPv6技术标准研制。
2.强化网络前沿技术创新。处理好IPv6发展与网络技术创新、互联网中长期演进的关系,加强下一代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超前布局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编址路由、网络虚拟化、网络智能化、IPv6安全可信体系等技术研发,加快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等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支持IPv6下一代互联网先进网络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网络基础性、前瞻性、创新性研究的支持力度。
四、实施步骤
(一)2017年—2018年重点工作
1.互联网应用
(1)典型互联网应用升级。鼓励和支持国内龙头互联网企业制定并发布主流互联网应用IPv6升级计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年度工作时间表。推动企业完成主流互联网门户、社交、视频、电商、搜索、游戏等应用的IPv6改造,鼓励和支持国内用户量排名前5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支持IPv6接入。推动国产主流互联网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等应用软件全面支持IPv6。完成主流移动应用商店升级改造,新上线和新版本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必须支持IPv6。在IPv4/IPv6双栈连接的情况下,上述应用均需优先采用IPv6连接访问。
(2)省部级以上政府网站IPv6改造。初步完成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改造,完成中央部委、省级政府门户网站改造。新建电子政务系统、信息化系统及服务平台全面支持IPv6。
(3)省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IPv6改造。完成中央及省级新闻宣传媒体门户网站改造,新建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络信息系统全面支持IPv6。
(4)中央企业网站IPv6改造。完成中央企业门户网站和面向公众的在线服务窗口改造,加快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内部网络和应用的IPv6改造。基础电信企业的门户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APP)以及应用商店等系统服务器全面支持IPv6。
(5)新型智慧城市IPv6应用。在社会治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安全生产、健康医疗、教育、社保等领域的系统建设中采用IPv6技术,加快推进信息惠民。
(6)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选择典型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工厂企业网络改造,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构建工业互联网IPv6标准体系。
2.网络基础设施
(1)LTE网络IPv6升级。开展LTE网络端到端IPv6业务承载能力建设,推动LTE网络、业务及终端全面支持IPv6,移动互联网IPv6用户规模不少于5000万户。
(2)骨干网IPv6互联互通。推进我国骨干网互联节点的IPv6升级,基于IPv6的网间互联带宽达到1Tbps,实现高效互联互通。
(3)城域网和接入网改造。基础电信企业完成城域网和接入网的IPv6升级改造,完善网络管理和支撑服务系统,面向公众用户和政企客户开通商用IPv6宽带接入服务。
(4)IPv6网络国际出入口建设。扩容升级互联网国际出入口,保障国际互联网IPv6流量有效转接互通。
(5)广播电视网络IPv6能力建设。加快广电IPv6骨干网建设、东中部有线电视接入网升级改造,推进广播电视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和IPv6应用示范。
(6)移动和固定终端升级。基础电信企业集采的移动终端和固定终端全面支持IPv6,推广支持IPv6的广播电视融合终端。
3.应用基础设施
(1)超大型数据中心IPv6升级。开展超大型数据中心改造,完成相关系统升级。
(2)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服务平台IPv6升级。推动排名前5位的内容分发网络和排名前10位的云服务平台的50%云产品完成升级改造,形成IPv6流量优化调度能力。
(3)域名系统IPv6升级。开展域名系统等重要互联网应用基础设施改造,推动域名注册服务机构、顶级域运营机构、域名托管服务企业的域名服务器全面支持IPv6访问与解析。
(4)IPv6根域名服务体系试验示范。推动根镜像服务器的引进,进一步提升域名系统解析性能。开展新型根域名服务体系结构及应用的技术创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试验验证网络设施,开展应用示范。
(5)IPv6发展监测平台建设。建成国家级IPv6发展监测平台,形成对网络、应用、终端、用户、流量等关键发展指标的实时监测和分析能力,定期发布IPv6规模部署监测报告。
4.网络安全
IPv6网络安全提升计划。升级改造现有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提升对IPv6地址和网络环境的支持能力。严格落实IPv6网络地址编码规划方案,加强IPv6地址备案管理,协同推进IPv6部署与网络实名制,落实技术接口要求,增强IPv6地址精准定位、侦查打击和快速处置能力。开展针对IPv6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个人信息保护、风险评估、通报预警、灾难备份及恢复等工作。开展IPv6环境下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及机制研究工作。
5.关键前沿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不断完善IPv6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基于IPv6的网络路由、网络过渡、网络管理、网络智能化、网络虚拟化及网络安全等核心技术研发。加快研发支持IPv6的网络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重要应用软件、终端与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与系统、网络测量仪器仪表等自主可控核心设备系统。加强下一代互联网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关键技术创新,探索网络设施演进方向。加快建设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设施,积极开展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验证与应用示范。
(二)2019年—2020年重点工作
1.互联网应用
(1)互联网应用升级(滚动)。继续鼓励和支持主流互联网门户、社交、视频、电商、搜索、游戏等应用,以及主流移动应用商店、互联网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下载等应用软件的IPv6升级和应用部署。鼓励和支持国内用户量排名前100位的商业网站及应用支持IPv6接入。在IPv4/IPv6双栈连接的情况下,上述应用均需优先支持IPv6访问。
(2)市地级以上政府网站IPv6改造。继续推进既有电子政务系统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外网升级。完成市地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升级改造。完成综治、金融、医疗等领域公共管理、民生公益等服务平台改造。
(3)市地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IPv6改造。完成市地级以上新闻及广播电视媒体网站升级改造,新上业务及应用全面支持IPv6。
(4)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滚动)。持续开展工厂企业网络改造,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的规模部署,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管理、安全等相关标准。
2.网络基础设施
(1)骨干网IPv6互联互通(滚动)。新增和扩容我国IPv6骨干网互联节点,互联带宽达到5Tbps。
(2)IPv6网络国际出入口扩容(滚动)。持续扩容IPv6网络国际出入口,进一步提升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联互通能力。
(3)广播电视网络IPv6能力建设(滚动)。完善广电IPv6骨干网,实施西部地区有线电视接入网IPv6升级改造,基本实现广播电视内容、平台、网络、终端全流程IPv6部署。
(4)移动和固定终端升级(滚动)。全面部署支持IPv6的移动终端、固定网络终端以及广播电视融合终端,加快存量终端的淘汰替换。
3.应用基础设施
(1)大型以上数据中心IPv6升级(滚动)。开展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改造,完成相关系统升级,实现与网络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
(2)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服务平台的IPv6升级(滚动)。完成排名前10位的内容分发网络和排名前10位的云服务平台全部云产品改造,形成IPv6流量的优化调度能力。
(3)IPv6发展监测平台建设(滚动)。增加监测指标和对象,不断完善监测平台功能和性能。定期开展企业、行业、区域IPv6发展情况评测。
4.网络安全
IPv6网络安全提升计划(滚动)。持续升级改造相关网络安全保障系统。深入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实名制和IPv6地址备案管理办法,继续开展相关网络安全技术、管理及机制研究工作,强化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及个人信息保护能力,确保网络安全。
5.关键前沿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创新项目(滚动)。持续开展支持IPv6的芯片、操作系统、终端及网络设备、安全系统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新型体系结构,以及新型编址与路由、内生网络安全、网络虚拟化等前沿基础技术创新,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试验验证和应用示范,不断提升创新成果的生产力转化水平,显著增强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未来网络技术先发优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网信、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教育、科技、公安、安全、新闻出版广电等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强化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行业、区域间合作,扎实推进行动计划落地实施,研究推进IPv6规模部署工作的重点任务。健全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提供高质量咨询意见。鼓励行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广泛参与,完善政企间沟通协调机制。
(二)优化发展环境。统筹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IPv6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改造、应用部署、安全保障等领域发展。推动建立IPv6网络网间互联与结算体系,研究出台IPv6终端和流量优惠措施,引导用户向IPv6迁移。加快下一代互联网相关学科建设,加大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管理、国际治理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国际化人才梯队。
(三)强化规范管理。完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等管理要求,引导和推动互联网信息服务、内容分发网络、云服务、移动虚拟运营、宽带接入等企业在系统和业务上支持IPv6。完善政府采购要求,明确相关设备、系统和服务支持IPv6。在基础电信企业业绩考核中,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开展IPv6相关工作。完善设备进网中有关IPv6的检测要求。完善网络、应用、终端等IPv6支持度评测认证体系,定期开展企业、行业、区域应用情况评测。
关键词:云服务,服务等级协议,生命周期,服务质量
1 云服务与服务等级协议
近年来,云服务的发展方兴未艾,被业界视为革命性的变革。人们正在走进一个计算能力可以像商品一样在互联网上自由流通的时代。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1]利用互联网高速传输能力,将数据处理过程从本地个人计算机或者服务器转移到互联网上的计算机集群上,这个集群由成千上万台的普通标准服务器组成,由一个大型的数据处理中心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服务提供商通过共享基础架构,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动态地、透明地为用户提供各种随需应变的服务。
随着云计算的蓬勃发展,用户对云服务质量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如何保障服务质量成为实务界和学界研究的热点。云服务的目标是满足用户随时可访问资源和服务的需求,按时按需地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通过购买相应资源以获得使用云服务的权利,因此用户希望自己的付出获得相应的回报,即获得相应的云服务质量的保证。在云环境中,可借鉴电信行业用来保证其服务质量的方法来确保云服务质量达到用户支付的相应水平。服务等级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LA)是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协商并签订的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合同规定了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双方所承担的商务条款[2]。其中,服务商提供商指能够间接或直接为用户或其他服务提供商提供云服务的公司或组织,用户指通过认可或购买的方式获取云服务的个人、公司或组织。一般来讲,根据用户需求的不同,服务等级协议也往往被区分成签订的服务等级协议和未签订的服务等级协议。前者主要针对数据处理要求不高的客户或免费使用客户,他们通过认可的方式被动接受云服务。后者主要针对大型客户,客户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购买相应的服务,根据自身需求与服务提供商所协商签订的服务等级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2 服务等级协议的最佳实践
《云计算用例白皮书4.0》定义云服务提供商与云服务用户之间的互动关系,服务等级协议包含以下事项:提供商所提供的一套服务;对每项服务的完整且详细的定义;提供商与用户的责任;一套确定提供商是否按承诺交付服务的标准体系;一种监测服务的审核机制;在不满足服务等级协议条款的情况下,用户及提供商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服务等级协议如何随时间变化[3]。鉴于服务等级协议中所需条款是由用户自行确定的,因此实践中有诸多因素需要考虑。
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s)可用于描述开发一种可供多个合作伙伴使用的标准流程方式的过程。云标准定制理事会(Cloud Standards Custom Council)为云计算用户提供了一种参考构架,在评估云服务等级协议时,用户可以采用这七个步骤来帮助了解如何对比云服务提供商,或是与提供商商谈条款时应该有何预期。
第一步是识别云主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确认了五种独特的云主角:云计算用户、云提供商、云载体、云代理和云审计。每个主角都具有独特的角色和责任。只有前三个角色在服务等级协议的条款和条件方面存在相互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是,NIST参考构架没有确认像云供应者和Web服务提供商这样的其他主角并且没有说明这些主角具有多对多的关系,这是用户在识别云主角是需要注意的。
第二步是评估业务水平策略。服务等级协议内表述的策略应该针对业务战略和策略进行评估。在评估一个云服务等级协议时,用户需要考虑的内容可包含在服务等级协议内的数据策略,包括数据保存、冗余、定位、捕获和私密性等。同时应该考虑加入服务等级协议中的业务水平策略,包括保障、未涵盖的服务列表、过度使用、付款和处罚方法、转包服务、授权软件和特定行业的标准等。
第三步是理解基础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设施即服务(Iaa S)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以及正在运行的云的种类(私有云、公共云或者混合云)。服务等级协议的条款和条件取决于提供商为用户提供的控制变量的复杂性。面向Saa S的服务等级协议没有面向Paa S的服务等级协议那么复杂。Saa S用户(最终用户)惟一能控制是对Saa S应用程序的访问,而对于Paa S用户(开发人员),除了不能控制虚拟机之外,他们可以控制应用程序开发生命周期。面向Iaa S的服务等级协议是最复杂的,因为除了不能控制实际的基础架构之外,Iaa S用户(基础架构专家)能够控制虚拟机。
第四步是确认应该使用哪些指标来实现性能目标。例如,可用性以及反应时间指标应包含:服务等级协议的指标名称、约束条件、收集的方法和频率等。
第五步是安全性。考虑云服务等级协议的一些关键安全要求,其中包括:资产的敏感性、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以及云提供商的安全功能。每个国家保护个人隐私的法规不尽相同,出于这个考量,用户应该知道存储在云内的数据所在的国家。一个国家可能会禁止来自国外的某些隐私数据,而另一个国家则可能会允许使用外部的隐私数据。
第六步是确定服务管理要求。这包括确定哪些应该进行监视和报告(例如,负载性能和应用程序性能),哪些应该进行计量。此外,还包括配给的速度应该多快(速度、测试和需求灵活性)以及应该如何管理资源更改。
最后一步是为服务故障做准备并管理服务故障,决定应该提供哪些补救措施以及责任限制是什么。用户还需要理解故障恢复计划如何在需要时工作。此计划应该定义服务中断是什么,如何处理意外故障,以及服务中断如果延长应采取哪些措施。
并且,退出条款应该成为每个云服务等级协议的一部分,以防用户或提供商想要中断此关系。
3 服务等级协议的管理实施框架
目前市场上服务等级协议的实现都是以根据电信管理论坛的服务等级协议管理手册为基础的,这种服务等级协议是通过集成技术与协调管理、资源调度技术和商业智能等技术构建而成的。
3.1 集成技术与协同管理
由于用户需求不同,各个信息系统作为运营支撑系统的子系统往往是解决用户某种特定需求的,这些子系统的构建方式和交互方式的差异,给分布应用的集成带来的一定程度的困难。分布应用集成可以利用建立在协议层上的两个系统共同定义的协议来交换数据或利用更复杂的传输机制,如消息队列等,传输机制层的前提是在传输层上连接多个系统,其方法包括IP、FTP及特定的通信中间件(如Message Queue,Event Mid-dleware)[5]。
在子系统间的集成基础上,服务等级协议通过协同管理实现用户需求并提供整体的服务。协同管理控制各个子系统的运行和子系统间的数据交换,订阅各个集成系统产生的事件和信息,并产生更高层次的事件和信息,包括成本、性能、安全、可靠性、可扩展性等信息。此时的工作流系统已扩展为一个协同模型,其具有良好的协同性能。
3.2 资源调度技术
资源调度技术是云计算区别于以往的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重要特征之一。云计算调度的目标就是对用户提交的任务实现最优调度,并设法提高云计算系统的总体吞吐率。具体的目标包括最优跨度(Optimal Makespan)、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和经济原则(Economic Prin-ciples)等[6]。根据首选原则的不同,可以将资源调度分为以性能为中心的调度、以服务质量为中心的调度和以经济为中心的调度。
3.3 商业智能
商业智能技术提供使企业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可以看作是数据仓库、联机处理和数据挖掘等相关技术的综合运用,其内容为管理、挖掘和分析数据,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企业决策的智力支持。所以该技术通常被企业用作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其具体实施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数据仓库建模、数据抽取、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系统改进和完善等。
4 服务等级协议的生命周期
服务等级协议的生命周期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根据电信管理论坛的服务等级协议管理手册,服务等级协议的生命周期包括五个阶段[7],如图1所示:
4.1 服务等级协议的创立
产品/服务开发阶段主要用来支持产品和服务的规划和开发。市场需求、竞争压力、服务条件的内在指标以及现有服务等级协议的极端经验等都会促使服务提供商开发另一个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等级协议。
该阶段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提供商根据自己的云服务战略定义服务等级协议模版,包括服务等级和价值等,以及模版中相关服务等级协议的参数和指标,以及这些服务等级协议参数值的存在方式(独立或捆绑)。
4.2 服务等级协议的协商和销售
协商和销售阶段服务提供商会与用户就许多潜在服务实例的安装和运行等实际问题进行协商。该阶段的目的是理清责任归属,签订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服务等级协议。
该阶段内容主要包括:挖掘和定义用户的具体服务需求,根据其需求与预期目标协商具体服务实例的服务等级协议参数的值;与用户协商服务等级协议的费用与支付方式;服务提供商在服务等级协议违例时应当赔偿的费用及方式等。
4.3 服务等级协议的部署与执行
实现阶段是部署用户实例并激活用户等级协议的过程。不同公司实现服务等级协议的过程稍有不同,但总体上是相似的。一般来说,在实现阶段,服务提供商根据具体的合同条款配置资源,提供服务。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支持服务的基础网络配置;特定服务实例的网络配置;激活并维持提供服务。执行阶段包含了服务等级协议中规定的服务的所有正常操作。这其中包括:协议服务内执行和监控;实时报告和服务质量验证;实时的服务等级协议违例处理[8]。
4.4 服务等级协议的评估
评估主要发生在两个时间段中。第一个评估是在用户的服务等级协议合约期间,该评估与客户的服务质量有关。用户周期性评审主要用于评估云服务质量,并及时发现潜在可进行改进之处,甚至在某些时候根据实际情况和用户内部需求情况的改变,对云服务提供商提出新的要求,并协商改变其服务目标。第二个评估与服务提供商的整体服务质量目标、对象和风险管理有关,主要用于服务提供商对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同时根据服务表现情况进行服务目标的重新排列,并由此构建新的服务等级协议。可以看出这两种评估对用户和服务提供商来说有着不同的措施,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使云服务质量的到保障。
4.5 服务等级协议的终止
当用户认为当前的服务等级协议不足以满足其要求,或协议期限到期希望提高服务质量时,服务等级协议生命周期到了终止阶段。这个阶段服务提供商往往采取多种手段对其服务进行推销,客户通过对服务提供商的一段时间以来的服务进行评估,并深入挖掘自身需求的时期。所以服务等级协议终止阶段往往是下一次服务等级协议周期开始的前奏。
5 结束语
本文从定义、最佳实践、管理实施框架和其生命周期理论等内容对服务等级协议进行了探究。作为维系供求双方,保障服务质量的正式协议,服务等级协议的重要性正随着云服务的广泛运用逐渐显现,相信更加规范、更加成熟的服务等级协议能够对我国云服务产业的良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又霖,邓仲华.图书馆云信息服务等级协议的参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0):11-20.
[2]Lee J,Ben-Natan R.Integrating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Optimizing Your OSS for SLA Delivery[M].John Wiley&Sons,2002,3.
[3]Cloud Computing Use Cases group.Cloud Computing Use Cas-es White Paper 4.0[EB/OL].[2014-09-03].http://opencloudma-nifesto.org/Cloud_Computing_Use_Cases_Whitepaper-4_0-Chi-na_S.Chinese_translation.pdf.
[4]张健.云计算服务等级协议(SLA)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2(2):7-10.
[5]孙文辉.面向服务的服务等级协议实现框架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6,26(6):1260-1262.
[6]左利云,曹志波.云计算中调度问题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1):4023-4027.
[7]赵又霖,邓仲华,黎春兰.云服务等级协议的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3(1):51-57.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073-01
一、前言
Web网络系统实现了一个可扩展的SLA模式,它耦合了状态模型和事件处理以支持对SLA的进一步定量研究。Web网络系统已经实现了一个简单却强大的初步的SLA,它可以使用户控制其实例的高层网络拓扑结构。Web网络系统使用Amazon EC2提出的概念“区域”(zone)来指代由计算和存储资源组成的“池”(Pools)或“集群”(Clusters)。区域是由多个节点控制器和单个集群控制器从逻辑上构成的机器集合。Web网络系统允许用户为一个实例的执行指定一个区域配置,该配置提供不同的管理和网络性能参数,根据该配置,一个实例集可以在一个集群或跨集群运行,以获得所要的性能。
二、虚拟组网模型设计
虚拟机实例之间的互联问题是构建云计算基础设施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不同于物理机器组成的具有严格逻辑结构的物理网络,虚拟机实例组成的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网络,它具有简单和易配置等特点。虚拟机实例之间应有网络连接,且它们中至少有一个虚拟机实例和外部公共网络相连,以便于为其所有者提供访问入口及与其它域的实例进行交互。由于用户对于自己所监管的的虚拟机具有超级用户权限,其可以访问基本的网络接口,因此其具有获取系统IP和MAC地址的能力并对系统网络造成干扰。此外,如果两个实例运行在同一台物理机器上,虚拟机用户可以影响和窥探另外一个虚拟机的网络包,这将导致安全问题,因此在有不同用户共享的云计算平台上,协作完成单一任务的虚拟机之间应该可以通信,而属于不同用户的虚拟机之间应该是通信隔离的。虚拟组网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虚拟组网的工作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三、Web服务支持框架系统设计
(一)核心模块设计
核心模块:采用Spring、Hibernate、Webwork做统一的底层技术框架实现,提供统一的对象持久化处理,通过简单配置就可以实现对象的增、删、修改与分页查询操作,并提供一致的缓存实现、JNDI数据源、Web服务支持与事务配置方式。
构件界面库:构件界面库建立在Ext2.0 Widget库上的,通过模板引擎对Ext进行了Tag封装。再运用TagLib来封装,使得开发者使用AJAX的门槛大大降低。此外我们在原有Ext的基础上还要对通用的JavaScript界面构件进行扩充和封装,期待能让用户能快速地开发定制。
应用安全构件:应用安全管理是每个应用系统最为核心的功能,就如同程序的事务控制一样是每个业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XX基础业务平台小组的CuteFramework Security模块作为一个通用的框架来满足通用的企业级应用安全需求,完整实现ACL授权模型。
组织机构构件:组织管理分为组织类型管理、组织关系类型管理、组织树管理,涵盖了对组织机构业务模型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功能。组织管理支持单一部门的组织树的管理,也支持多个组织树之间组织节点的业务关系的管理,从而形成错综复杂的组织机构网络。根据某类业务,支持在行政组织基础上定义业务条线组织,从而可以清晰地体现某类业务相关的各类组织之间的关系。
业务流程构件:简单地说,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手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是指一个业务过程的整体或局部的自动化。即为了完成某一目标,按照一定的规则,将某些信息或在所有参与者之间进行传递,并由参与者进行处理的一个自动化的业务过程。
(二)MVC协调机制方案设计
提供了一套面向Web应用的MVC解决方案,为B/S系统开发建立前后台统一协调机制。MVC方案的引入,不仅能丰富CuteFramework作为基础平台框架的功能,最重要的是框架体系开始延伸到前台,无论是框架的功能设计、技术运用、还是性能调优都将建立在前后台统一的基础上,有利于CuteFramework的各种特性与机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控制器Action,往往是MVC框架核心控制部分,因为Action的设计直接决定了Web层的耦合度。同时,Action也是客户请求与系统响应的纽带,它提供了以下方面的功能:
1.处理前台的各种请求,包括同步请求(Redirect,Dispatch)和异步请求(AJAX)。
2.与后台的业务服务交互,获取结果数据。
3.数据传递及格式转换。
4.BO对象向VO对象的值传递。
5.VO对象和JSON数据双向转换。
通过附加自定义控制增强MVC框架的总体功能度并体现可扩展性。这里,我们提到了VO和BO,它们都是POJO,但处在不同层次:VO,顾名思义,ViewObject。页面产生的数据集合,不具有任何业务特征,同时不包含任何复杂类型,VO间相对独立,仅仅是传递参数的一个载体。BO,则是业务对象,Business Object。本身具有业务特征,从面向对象的角度看它包含了复杂的关联关系和约束信息,同时还可以包含一定的业务方法。由于界面展现和后台处理的需要,往往VO对象拥有BO对象的若干域变量。
参考文献:
[1]刘汝元.基于云计算的网络安全问题研究[J].中国商贸,2012,2
[2]曾宇,王洁,吴锡兴,邓朝晖.工业云计算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机械工程,2012,1
[3]李慕江.“云计算”发展现状调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
[4]邓朝晖,刘伟,吴锡兴,曾宇,谢智明.基于云计算的智能磨削云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机械工程,2012,1
【互联网服务协议】推荐阅读:
互联网楼宇接入协议11-3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11-17
在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会上的讲话05-31
互联网金融培训、互联网金融课程、互联网金融培训课题10-23
互联网金融培训机构:互联网金融培训平台06-13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保险模拟试题及答案10-15
移动互联网创业06-23
互联网营销方案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