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观后感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联网时代 观后感(推荐11篇)

互联网时代 观后感 篇1

MBA2111班韦莉莉

这两天连续观看了《互联网时代》“时代“,”浪潮“,”能量“三个篇章: “时代“,”浪潮“篇章从互联网发展的历程,带领我们回顾了互联网发展最具分量的事件:从互联网之父拉里·罗伯茨在1969年的从洛杉矶向斯坦福传递的两个字母 “ LO,到1991年伯纳斯-李的超文本文件的出现推广了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感受着新时代孕育中的那些生动的故事,回听那时代滚滚而来的的春雷声,能体会的是一个新时代到来前的艰辛孕育,和致力于新技术研究中的先驱的专注和纯粹的精神力量;“浪潮”篇从斯坦福大学的创始故事展开,婉婉道来它是怎样带动和培养了硅谷创新的氛围,又是如何影响了那些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创业公司的发展,90年代中末期资本对互联网爱好者们和创业者进行投资带来一个个商业传奇,将互联网如同海潮一样的席卷力量呈现在眼前;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般的回落退却了风险投资的热情,但是这股变革的力量仍然以这个时代该来的脚步,继续推动着一个个互联网奇迹的出现和壮大;

篇章的内容是精彩振奋的,能感受更多的是创新和热爱带来的变革,以及互联网以它天然的快速延展性又将唤醒更广泛的人类智慧的创造和共享;一方面,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终自觉地参与和融入互联互通的世界,个人的力量在互联网世界中有的是更多的自由和平等,但是创新还是需要它从萌芽到成长的土壤,我们并不能轻易的打开创新的大门,反而有更多的知识体系,庞杂的信息和数字化世界,我们必须需要不断打开自己的视角去看待和认知,了解互联网时代的生存结构,运用底层逻辑去辨认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找到新的生存秩序,保持拥抱变化的心态,学习,发现和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冲击也会意味着各种技术的创新实践,但最可能给生活戳一下,能改变能重构,还是来自于实践中的问题的漫长和不乏艰难的解决中,是个体或者组织对爱好和梦想不息的追求;

“能量篇“已然将这种网络时代下的巨大变迁层层展开:全球协作的工业,共享研发的合作创新,电子商务等商业模式的创新,产业的整合,生产消费者,创客,共享经济等等,这些层出不群的互联网时代下的新生事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主动的或者被动的不断的接受着各个方向的信息,既赞叹于这个时代的便捷和先进,又在经受互联网所带来的变迁对个体生活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 观后感 篇2

这样的时间节点,自然也免不了要对互联网行业进行总结和展望, 也免不了要对互联网行业划分几个阶段、划分几个时代之类。有根据行业发展时期划分的,有根据网站模式划分的,有根据人与信息的关系发展划分的,不一而足。

在这里,我根据人机交互这个维度,也就是网民如何接入互联网的方式,来总结下互联网行业的过去,预测下互联网行业的未来。

先简单说 说什么是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Interaction)是指人与计算机之间使用某种对话语言,以一定的交互方式, 为完成确定任务的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人机交互功能主要靠可输入输出的外部设备和相应的软件来完成。可供人机交互使用的设备主 要有键盘显示、鼠标、各种模式识别设备等。与这些设备相应的软件就是操作系统提供人机交互功能的部分。人机交互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有关 设备的运行和理解并执行通过人机交互设备传来的有关的各种命令和要求。

第一个时代:Click时代 (点击时代)

这个时代,也可以称为鼠标键盘时代。1964年,美国人道格·恩格尔巴特发明了实际意义上的鼠标,使得人机交互有了技术性突破,以致现在键盘和鼠标仍然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手段。当然,鼠标的大规模商用是从Windows 95开始,伴随着图形用户界面的出现。自图形用户界面出现至今,人机交互技术应用日益普及,成就了个人电脑时代的辉煌。

早年间,网虫的另类定义就是“看到下划线就忍不住想去点击的人”。网虫的这个定义可谓是Click时代的最好注脚。

第二个时代:Touch时代 (触摸时代)

Touch时代开始的标志,就是2007年乔老爷发布的iPhone。触摸屏幕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用户交互的体验,容易上手。因此现在不少便携设备都采用触摸作为首选交互方式。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讯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装置,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可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

自触摸屏诞生以来,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外观上都一直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触摸屏的应用之广, 公共信息的查询、领导办公、工业控制、军事指挥、电子游戏、点歌点菜、多媒体教学、房地产预售等多个领域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Click时代和Touch时代共同构成了互联网的过去和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可以把Click时代对应于PC互联网时代,把Touch时代对应于移动互联网时代。刘兴亮认为,正是因为用户从Click变成了Touch,从PC转移到了移动终端,互联网行业才发生了那么多的变化。

这是过去和现在,那互联网的未来,交互方式又会如何改变,又将进入什么时代呢?

第三个时代:Voice时代 (声音时代)

这个时代,还得感谢苹果公司, 是苹果用Siri拉开了语音交互的序幕。从技术层面讲,语音核心技术不断进步,已经达到了大规模应用要求。同时,智能终端、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人们对语音交互的需求不断增长。

“未来,每一部手机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台家电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辆汽车都将能听会说;未来,每一个玩具都将能听会说。”这是一个美好的畅想。

在全世界范围内,语音技术走过了漫长的蛰伏期。但正是在近一两年,随着智能手机崛起,语音技术应用似乎迎来了爆发性增长。在中国已发展了20多年的语音技术,也真正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开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少中国本土的语音公司迅速崛起,改变了国外公司垄断中国语音技术市场的局面。

目前,在一些特定的情境里,语音交互已经成为主要的方式了,比如汽车里。

简单地说,世界是由懒人创造的,人机交互的演进也可以认为是人们越来越懒的演进过程。俗话说得好,“能动口的绝不动手”,就是这个道理。语音最大的优势是,它是人类最自然的交互方式。

我们进一步预测,Voice时代之后,又是什么时代呢?

第四个时代:Motion时代 (体感时代)

体感技术,在于人们可以很直接地使用肢体动作,与周边的装置或环境互动,而无需使用任何复杂的控制设备,便可让人们身历其境地与内容做互动。简单说,就是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的事儿。

举个例子,当你站在一台电视前方,假使有某个体感设备可以侦测你手部的动作,此时若是我们将手部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挥,用来控制电视台的快转、倒转、暂停以及终止等功能,便是一种很直接的以体感操控周边装置的例子。

这种技术目前在游戏领域已经有一定的应用,可让人们得到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体感游戏将会成为游戏用户的新“宠儿”,它可以不用任何控制器, 用肢体动作就可以控制游戏里的玩家,可以让用户更真实的遨游在游戏的海洋中。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 体感技术还可以用在商场的服装店, 甚至用户可以在网上随意试穿自己喜欢的衣服。

人类基本的感知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人类个体都有共通的感知特性。通过研究用户行为,分析交互设计的主要任务,通过感觉来分辨外界事物的各类属性,比如声音、动作、材质、重量、气味等传达的内容,形成复杂的认知过程。可以说,终极的人机交互就是通过感应来传输的,主要表现眼动追踪、动作识别、语音控制、触觉交互、地理空间跟踪等体感交互。它通过红外扫描、热感应、声音图像识 别分析、图像跟踪算法和空间物理定位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好的利用自己的行动来对机器发出指令,达到人机合一的完美境界。

艺术互联网时代 篇3

2014年,艺术圈步入了互联网影响下的“新常态”。圈子越来越小,“低头族”迅速壮大。

“低头族”不是一个2014年才有的新鲜词,艺术圈曾有不少人扬言“从不使用网络”、“没有注册任何社交软件”、“不了解什么是App”。但随着“朋友圈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不常接触电子产品的圈内人也纷纷加入到“低头族”大军中来。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让网络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插上了互联网翅膀的艺术圈,也在网络上火速热闹起来。2014年,无论是拍卖公司,还是博物馆,甚至是单纯的艺术网站,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官方App。这些在线艺术模式,有的可以提供国内外艺术资讯,最新的线下拍卖、预展信息,有的甚至能实现24小时在线竞拍……不断翻新的花样让“低头族”们眼花缭乱。

从各大博物馆数字化改革到移动终端App的诞生,从艺术席卷微博,再到涉足微信领域,新的移动社交模式正悄然改变着众人的生活。人们低头刷刷手机就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最新的艺术资讯,网络着实在提供着令人欣喜的便利。

这份便利最大化地体现在了艺术机构身上。2014年,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影响下的博物馆参观方式发生了许多改变。从传统的依靠导览员,到参观者自行扫描二维码,再到各大博物馆推出官方App,制定不同方案为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提供观看的机会,都显示出越来越多元的趋势。如今博物馆和美术馆标配的线上展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2014年出现的各类导览App和微信公众号赚够了“低头族”的眼球。10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iPad应用《皇帝的一天》引发了国内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事实上,国外博物馆在数字化和移动化上早有动作。9月4日,大都会博物馆旗舰智能手机应用“The Met”正式上线,在iOS系统上完全免费,使得全世界的观众都能随时获知大都会博物馆的最新近况。英国的泰特美术馆在8月推出的“夜幕”活动,让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们只需在家动动手指,凭借网络控制机器人,就能观赏展览,不仅解决了观众无法亲临现场参观的问题,还打破了大多数博物馆只在白天开放的限制。

不可置否,众多艺术机构在这一年选择搭乘上互联网的快车,对于每天移动设备不离手的“低头族”来说,是值得拍手称快的事。而提到互联网对“低头族”们的影响,绕不开社交网络平台。在国内日渐红火起来的微信,和在欧美当代艺术圈具有渗透力的Instagram,成为了将越来越多普通艺术爱好者转化为“低头族”的催化剂。所有在艺术圈这条食物链里的人,艺术家、画廊、藏家、顾问、美术馆、拍卖行,以及想要进艺术圈,但不得其门而入的人,都在这些社交平台上有或者试图设立个人的以及公共的账号。2014年,不少艺术机构和个人的公共微信账号成为了超级的自媒体武器,朋友圈的转发分享功能成为资讯迅速更新的最好帮手,微信群、微店、微信支付的出现令艺术市场嗅到了更大的商机……这些火热的社交平台将“低头族”们迅速地、牢牢地粘连到一起,从资讯共享到传播,从艺术品展示到买卖完成,这些在2014年速度更新完善并仍在进一步开发新功能的社交平台,最大化地实现了“低头族”的快速、方便、扁平化、碎片化的生活需求。

然而,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带来的新艺术模式的兴起必然面临相应的争议。在博物馆与时俱进地结合互联网为观众提供方便的观赏措施后,观众的反馈逐渐成为评判艺术作品以及博物馆质量的重要标准,但如果仅靠一款App作为参考评判,难免有失偏颇。在科技运用方面,像泰特美术馆推出的机器人导览等新颖的活动虽然改变了传统的欣赏艺术的方式,但同时也在无形中剥夺了观众亲自探索和体验艺术的乐趣。此外,数字化藏品带来的弊端也不是今日才有的话题,大量藏品因此被“冷藏”仓库以及图片被盗用引发的版权纠纷等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对于社交网络平台来说,虽然微信正在作为新的通讯工具和自媒体武器被艺术界最大化利用,但比起微博,微信仍属于一个较“私人”的领域。朋友圈里大多都是本行业里的人士和朋友,那些利用公共账号和朋友圈进行的硬性推广很难保证都有用,在微信群里做起来的艺术品拍卖或者单纯的贩卖,也曾出现过“微信诈骗”等问题。

2014年,是移动互联网热潮的来袭的一年,无论是博物馆数字化改革、推出官方App,还是“微信时代”的到来,网络和移动终端带给艺术圈的便利有目共睹,但艺术如果只是道听途说,只是一址网站,或者只是公众平台的一则推送,那它将变得毫无意义。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篇4

互联网给人民带来新的自由与新的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产生了TCP/IP协议,HTTP协议等伟大产物!

在这个伟大时代产生了一些伟大人物与事物也是必然的!而这些伟大事物的产生,如万维网,标志着互联网繁荣的开始。互联网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它能很快的凝聚世界各地的力量,同时,它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毫无疑问,电子商务的产生也给我们是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今天的一个全新形象是,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使得个人,现在能够以个人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新新事物,所以多亏了互联网和“扁平世界平台”,个人呗赋予了强大的力量。

互联网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使人们不管他在哪里,都能与人们建立关系!如今所有庞大和等级明确的体系都在衰退,相反,分散整个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形式都在变化。互联网不仅把人与人联系在一起,也把人与信息连接在一起,它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率,这也使得每个人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互联网可以使我们迅速的了解到世界各地各时的信息,让我们可以快速的与世界联系起来!

巨大的互联网使人们可以更容易的联系在一起,人们盈余的时间和智慧,在互联网时代汇聚转化为巨大的能量!网络的不断外展,汇聚智慧,汇聚技术,汇聚资金的众多新的协作法则,不断汇聚出微小个体所创造的奇迹!因为网络,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比如百度知道,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使我们更快的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东西,汇聚大家的智慧,也让更多人学到知识,凝聚个人力量,形成大智慧!满足这个社会对知识的渴求!

我们都知道“六度空间”理论,它使地球上每一个人能通过很少的中间人与其他人联系起来!这些网络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互联网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我们与亲密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一句话说的好“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对面,你却在埋头玩手机!”一句话犀利的指出了现代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与痴迷,我们忙着在网上与别人聊天,但是却忽略了就在我们身边的亲人!在这里,我想说,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亲密的人,不要让手机剥夺了我们与亲密人交流的权利!

我们都知道,现在社会网络游戏无疑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它使许多青少年沉浸在互联网连接的遥远世界中,这正是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难以逆转的深沉因素!当今社会,沉浸互联网带来的悲剧数不胜数!有多少孩子因为网络游戏,而犯罪!因为网络游戏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当然,凡事都具有双面性,网络游戏使人们沉迷其中,但也能给我们带来益处!它可以使我们转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从游戏中获得知识!美国的一名教授就开发了一款游戏,让学生通过玩游戏,过关卡的方式,获得宝箱,打开之后,可以获得知识!这种新奇的学习方式,让我们耳目一新,同时也使得游戏不仅只带来害处,还能使我们从中受益!

互联网时代观后感 篇5

在大型纪录片《互联网时代》开播仪式上,中央电视台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央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国家电视台就应该有国家电视台的担当,在一个全新时代的黎明时刻,以电视形态深入思考和展示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深刻影响,是国家电视台义不容辞的责任。

该片总制片人张政在一次工作会上说过,肩负着国家电视台的创作任务,每一个创作人员都需要有一种由衷的使命感。使命感这个词很真实,心无旁骛,当我们努力倾听这个时代的脉搏和表达的时候,我们发现正是这个古老词义更新了每一个人的生命,也更新了这个世界。

总导演石强也提到:“我喜欢片中一个采访的段落,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对未来最好的预测是创造。我们不敢说自己创造了什么,只希望能创造一个思考的机会,创造一个开始。”

互联网时代 观后感 篇6

第一集:时代

1957年10月5日,前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史波尼克”,该项事件使美国政府感到了空前危机,由此刺激了美国开始发展互联网。

互联网之父们由“渔网”想到了网络的连接方式“分布式”,使各个节点处于平等地位,解决了“中心节点”会因超负荷而造成系统崩溃的问题。

由“渔网”想到“网络”,使我认识到生活和学习离不开联想。多关注身边常用的实体事物,总能给你带来思想上的启发。

“分布式”的连接方式让我意识到“平等”在这个社会中的重要性。深知完全平等是无法实现的,但局部平等的观念在很多方面能起到作用,尤其是管理方面。例如,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议会制度、大部分公司实行的股份制度、大学实行的院级分管制度。这些制度有效避免了很多“君主专制”体现的问题。

这一集中提到“信息包交换”:摒弃整体运输,将信息分块,让它们自由选择最快捷的路线到达目的地,再有序的结合成原整体。这种高效率的工作方式也在现实生活中频频体现,深刻说明了网络与现实的紧密联系。

万维网的创造者伯纳斯放弃了专利申请,将硕果无偿奉献给全人类。在他身上,我学到了共享知识比自学自用更有价值。

第二集:浪潮

该集纪录片让我了解到互联网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创造力。伟大的力量不见得会在繁华的地方诞生,就像硅谷中大量公司的诞生地,仅仅在一个出租屋:简单、凌乱,却蕴含着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人类的智慧。

2000年到2004年,互联网的第一次危机告诉了我:当你因某件事物获得了大量金钱时,千万注意不要因利益而忽视了初衷,不要被金钱影响了判断力。就像此次危机期间,很多创业者因互联网带来的时短利长而盲目寻求投资,只顾得争取更多关注,而忘记了取得别人关注的东西是什么,致使超出一半的互联网企业在2004年以前倒闭。而Google以数学题来招聘人才的方式也让我意识到:想要做好一件事,切忌过强的功利心。

更值得在意的,是硅谷人对此次危机的反省: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勇敢承担起责任。第三集:能量

从这一集纪录片中,我了解到互联网为工业生产带来了效率。汽车生产厂中的流水线加上互联网,就诞生了以波音飞机制造为代表的网络企业。长时间后,从量变到质变,互联网促成了新型消费经济的诞生——电子商务。

宝洁公司在薯片上印制图片、小米诞生的案例让我了解到把需求传给他人的方法。多数情况下,将一个问题放到网络,会赢来更多的解决力量,远比自己或几十个人围在一个地方,想办法解决要有效率的多。由众多消费者的建议创造出来的产品往往更经得起时间的推磨,进而出现了生产消费者。

该集让我意识到:一个事物的发展给社会带来利益的同时,往往伴随着不可忽视的负面问题,互联网也不例外。网络发展带来的就业问题仍缠绕着众多国家,而这个问题迄今也没有找到一个完全可行的解决方法。

第四集:再构

该集纪录片利用丰富的素材,充分展现了互联网对社会能量的巨大作用。几场水灾中的救援、至今已有八年销售时间的网络宝贝店铺、义务慈善等,无不体现了互联网连接世界、连接人民的作用。

同时,互联网拉近了政府与百姓的距离。百姓能随时关注到国家的发展状况,互联网给人们提供了发言平台,使他们能有效实现自己的民主决定权。

可汗利用互联网开启了教育界的新时代——视频教学。该教学模式如今在教育层面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视频教学使得更多的人能享受到世界一等教学。互联网在整个社会中实现了资源共享。

互联网将个体联系成团队。但这带来的并不仅仅只有好处,还有一些问题。例如,当一群对社会某一方面不满的人们偶然通过互联网聚集在一起,就会有很多突发事件,而当下,社会对这些突发事件的组织及协调能力还远远不能相互适应。

第五集:崛起

维基百科、德拉吉报道、手机移动博客、星期三大厨等通过互联网实现某种价值的网站都证实了互联网的伟大: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参与其中。微小的个体在互联网这一广阔的舞台上,自由的展现着自己的才华、发掘自己的潜能。每个人都可能在这一舞台上成为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伟人。这一集再一次提到了互联网与创新的关系:创新诞生了互联网,而互联网又为创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与资源,两者是无法分割的。

但进步与淘汰总是并存。在网络新闻崛起的时刻,传统新闻业开始受到400多年以来最重大的打击。这就意味着,在新兴网络时代面前,传统的事物必须为改变做好准备,使自己能平安躲过这一浪潮的冲击,就像英国BBC做出了改变,建立网络媒体一样。

第六集:迁徙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工作方式:他们不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前往固定的地点,为固定的上级工作。而更平常的是在家中,在任何时间,做着自己感兴趣的事。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有:土地、燃料、时间等资源的节省。

在互联网的照耀下,“寻找”变得简单。因地铁阅读偶然交谈的男女能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在大千世间中再次找到彼此,这种事放在二十年前是断然不可能实现的。通过网络进行婚恋的人群比例也正逐年增长着,这说明互联网在影响着人们的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

这一集纪录片大概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因为它分析到了当今社会因网络而出现的一个严重问题——成瘾。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已经影响到了自身在现实生活中,与家人、朋友的交流问题:多少人因为网络而将亲人拒之门外?多少人因为网络而错失了好伙伴?更为严重的,便是游戏:斑斓的虚拟世界让太多太多的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献出了生命。这一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实与网络的关系,究竟该如何看待与处理?

我个人认为,想要现在的人类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是个无法实现的事。既然如此,我们所要做的就不能是拒绝,而是接纳并控制。所谓“接纳”,就是可以理所当然的享受网络带给自己的资源与平台。而“控制”,则是把握自己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清楚网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第七集:控制

诚然,互联网带给我们的除了福利,也有危害。例如,以经融诈骗、信息侵犯为主体的网络犯罪、以“震网”为代表的网络病毒、以网络欺凌为首要的网络暴力等问题,几乎危害到每个网络公民。这一问题的出现告诫我们需要对网络安全做出思考:如何防范互联网犯罪?但仅仅采取防范错失是不够的,正如该集纪录片中所提到的:枪,不是危害形成的罪魁祸首,关键在人。因此,我们还应该重视对每个网络公民道德、观念、责任等多方面的教育,在犯罪根源上解决问题。

第八集:忧虑

该集纪录片集中讲述了一个互联网带来的时代问题——隐私。Google、脸谱等多家网络企业常常因该问题面临公众的起诉。甚至是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出现过政府监视全球信息的事件。让我疑惑的是:得到别人的隐私,于自己有什么好处?因为利益?还是心理?

我自己认为该问题为当今中国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教育、技术等方面。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需要的人力和时间是巨大的,而恰巧中国人民对隐私的认识仅处于懵懂阶段。

第九集:世界

该集纪录片讲述了互联网在各个国家发展的背景、过程、成果等,其中重点讲述了中国与互联网之间的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将中国这一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一发展策略使得学习与计算机密切相关专业的我看到了发展自我、创造新事物的可能。而当代中国新大学生将为这个目标努力奋进,不再迷茫。

第十集:眺望

该集纪录片主要讲述了互联网在今后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方向:高速率产品的更新、微型芯片在人体的植入、意识操纵技术等。看到IBM举行的“危险边缘”中,沃森与高智慧人才的比赛时,心中出现了恐慌:科技以如此速度发展,人类是否有相应能力去承受?当机器人升级到与人类智慧相匹敌时,是否会真的出现电影中所显现的人机大战?

这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篇7

全球最多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8亿

主要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规模累计接近400万个, 累计下载已超过3000亿次。

我国开发者数量已超过40万, 其中个人开发者超过10万人, 企业开发者超过30万。

(数据来源:工信部电信研究院, 截至2014年2月)

移动互联改变生活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诸如交通、餐饮、服装、旅游、支付等领域。

滴滴打车

截止2014年3月, 用户量已破1亿人。

仅在2014年1月10日至2月9日, 订单总数超过2100万。

大众点评

2013年下半年O2O订单总数已超过百万。

2014年总订单量将突破3000万单。

微信红包

两天时间吸引500万用户, 红包发放总量超过2000万个。

LTE促进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

视频会议、视频通话、视频监控等视频类应用, 以及云存储等大流量交互类应用等众多应用服务受限于2G/3G网络能力而无法得到开展, LTE将带来更大的带宽、更高的容量、更低的每比特成本的网络服务。

BAT拼杀移动互联网

腾讯

围绕微信, 不断引入公众账号、朋友圈、二维码、移动支付等功能, 实现生成、分发、获取 (支付) 的闭环, 及以自身APP为核心的应用生态。

百度

借助传统“搜索”的优势, 先后融入地图、知道、文库、贴吧等互联网核心应用, 并快速集成智能语音、二维码、应用下载等移动核心服务, 将移动搜索与轻应用相结合。

阿里巴巴

互联网的战国时代 篇8

圈地运动

2011年之前,腾讯几乎只投有内容、专做开发的游戏公司,但在2011年起,它连续投了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另外,阿里在移动、社交、O2O上也开始广泛布局,从2008年投UCWEB,到这三年来投了陌陌、美团网、友盟、在路上、丁丁网、快的打车以及高德地图等几个有机会成为移动流量入口的应用和团队。腾讯和阿里这两家都有各自的想法,以淘宝来讲,我的判断是,它们对自己的变现能力越来越自信。天猫跟京东打了几仗之后,知道自己可以做得很好,于是集团开始加快对移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布局。

新浪被阿里投资以后,对新浪来讲,由于后面有阿里的支持,更能够专心准备上市,融到更多的钱,好好发展产品业务。对阿里来讲,即便发挥不了微博的社交价值,在流量上超越不了微信,其媒体价值也是在移动端上一个非常好的流量入口。

百度相对来讲比较保守一些,因为在PC上,它的搜索能力本来就很强,这是很好的制高点,不需要那么急着做M&A(并购),可是如果下不了决心动作不够快,未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上就会被另外两家抢先占领,对它来讲也会产生一定的挑战。

不管怎样,这三座大山彼此抢占对方领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为它们本身都希望加速扩张打赢这场大战。为了不失去市场,为了迎战奇虎的威胁,三家在并购中小型的创业公司、细分领域的领头羊的速度都会加快。

但是,三大巨头各自强的DNA是不一样的。腾讯要做电子商务会非常辛苦,因为虚拟产品毛利高,如果要去外面送货干苦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百度做搜索做惯了,在PC上没有比它更好的制高点了,赚钱也就非常容易。即便移动上的各种应用要跟微信去抢用户和关注点,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阿里对电子商务的平台运营能力很强,但是,怎么做出让人家一看就会喜欢的、高粘度的产品或者应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今年绝对还会有M&A项目,搜索、游戏、视频的细分领域都可能还会有。自去年土豆和优酷合并后,视频行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爱奇艺最后找到PPS,认为自己变成新的第一名;搜狐视频和腾讯视频自然也会有所动作。虽然两家都有能力自己做下去,可是单靠自己成长还是有一定的挑战,尤其是搜狐。最近市场谣传搜狐要卖搜狗或引入战略投资者,这也是暗示搜狐在考虑如何从次战场(搜索)抽出兵力全攻主战场(视频)。这两家视屏大头都应考虑该如何把握机会买什么,包括PPTV、迅雷、快播、暴风等等这些没有被购买的公司,所以,视频市场份额一定还有变动的机会。

这些被并购的项目,都已经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UC浏览器在移动浏览领域绝对是第一,所以阿里出手很大方;PPS从纯流量来讲,在整个视频行业绝对是第二,所以对爱奇艺来讲,它有市场份额的价值,同时爱奇艺也需要P2P上面的服务,两者从产品到市场份额都是互补的,这也是它们结合的原因。

未来,这些巨头彼此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如果谁的动作太慢,或者不够敏锐而错过一些机会,很有可能会被颠覆。而且公司规模一大,员工便容易骄傲,内部腐败的几率也会变得更高。很多大公司出现问题,往往不是因为外部的攻击,而是内部出了问题。

VC的机会

中国互联网市场有自己的生态环境,中国大部分企业家都喜欢自己干,很多大公司都是靠国家支撑起来的。从历史上来讲,中国从农业社会发展过来,在一个中小型企业扎堆的社会,大家都各自为政,而且地域环境也非常不一样。

资本介入之后,可以造就出一个个M&A的机会。因为资本是理性的,会去思考如何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一个行业里,如果有10家做类似的事情,这是好事吗?就像一个国家,电信公司到底有几家是合适的?五六家都是干一样的网络,都是做基础设备,这样砸钱有意义吗?中国的家电行业从来没有被整合过,虽然产量全世界第一,可是出得了三星跟LG吗?这是不健康的。

M&A成功的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会得到更多支持,股价也会更高,企业家也会更有动力去做。对于一些小公司,如果VC已经在里面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必须考虑对投资者负责,所以就只好售卖,最后更会造成一个三国的混战局面。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情况,只是大、中、小三国彼此的市场份额不一样。

行业正在变得越来越有趣。对于VC来讲,公司能够上市,通过IPO获得高回报当然是好事,但上市是一条很长的路,提前卖一些公司的股份给几大巨头把现金拿回来,LP会更满意。因为VC总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只基金不过就10年的历史。在这一过程当中,如果VC先带个五六年,后面大家伙再跟个三四年,可以把业务发展得更健康、更完整,公司在这个时候上市可能就比较合适,而且对创业者来讲也有了更多选择。

比较活跃的VC都认识三座大山,甚至排名前十位互联网公司里负责战略投资的部门高管,这些部门高管有的也非常积极,跟VC关系不错。像UC浏览器,VC把股份都卖给了阿里,我们把PPS的股份卖给了百度,都是有指标性的例子。

能单独做大是每个人最喜欢的结果,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创业者必须选择有名的、大牌的VC,因为这些机构没有那么大的压力立刻获利,更关心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到极致,愿意走得更远,把价值最大化。如果是一些小VC,可能急需卖一些资产去融下一轮基金,这些事情就会提早发生。

在美国,M&A一直大于IPO,而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连Facebook都差一点被卖掉。在国内,之前没有M&A,现在会多一些,不过还是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在美国市场中,早期项目可以拿到很高的价格,因为他们的心态是“我既然买了你,迟早会给你更高的回报”。但是,中国市场不在乎,所以VC把项目培养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出现M&A才更有意义,投资者才会认可买家做这方面的决定。去哪儿、PPS、UC浏览器都是很好的例子。

在国内的M&A中,被买的公司或者被投的公司只有在具备一定规模后,才会产生一定的效应。而在美国,可能是一个很小的公司,花三个月做了一个很小的产品,大公司如果喜欢就会买走。这种情况目前在中国还很难实现,市场还需要点时间去适应。

在中国,估值的价格都是谈出来的。如果有两三家同时有兴趣,公司被投资或者被买的价格就会更接近市场价格,更接近投资者的期望,如果是一家就比较难。一直以来,中国的人工成本都比较低,所以,一个团队做出一个产品后,买方会认为在半年或一年时间内,自己也能做得出来。对买方而言,之所以会买,是因为这半年、一年时间中行业的竞争会变得更激烈,机会成本更高了,所以它才愿意买。

在互联网发展阶段上,中国跟美国绝对有可比性,但是,也有可能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因为从用户角度来说,中国屌丝族群很大。这些屌丝有一些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几乎从有互联网开始,在中国受欢迎的产品都是靠这个族群去支持或者喜欢某个应用。奇虎、YY都是这几年在屌丝族群的支持下,很快成长起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好例子。

互联网时代 观后感 篇9

说到互联网,对我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可以上网的智能手机了。说手机好,也不好;说手机坏,也不坏。手机的好是大家交流更方便了,以前连个电话也没有,如果要打电话,还要跑大老远打公共电话,不巧时,还要排长队。现在有了手机,直接可以说话,而且发出的速度快,不用像送信那样,一送出去要等好几个星期,有时还会石沉大海。这是手机的优点。但缺点是,让人成为手机的奴隶,自从有了手机后,更多的孩子戴上了眼镜,而且也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以前的朋友聚会是大家一起玩,而现在的朋友聚会是大家一起玩手机。还有些人会走火入魔,之前的新闻大家应该听说过,有位男孩因为手机被父亲没收而跳楼,在医院醒过来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手机呢?”这件事情值得大家深思。

在我身上就发生过与手机相关的事。以前我这不怎么看手机,所以眼睛的视力很好,但后来我用了手机,方便查询学习资料,方便和同学联系,有时候也会打打游戏,慢慢的我的眼睛就像生了病,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不清,之后妈妈带我到五官科医院检查,医生说我近视了,给我配了副眼镜,刚开始戴眼镜,我很好奇,但后来,我有点厌恶了,因为我什么时候都要戴着它,而且它使我的眼睛无神,不像以前那样水汪汪的了。所以从现在起,我要控制自己,不再伤害我的眼睛,希望大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少用手机。

互联网时代 观后感 篇10

宏畔中心小学:王志轶

假期,通过阅读了《“互联网+”时代,如何做一名成长型教师》,自身感触良多。在时代飞速发展,一切事物都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中,我们教师也得不断提升自我。如何适应互联网+背景下的新技术,新概念?如何做一名成长型教师?如何适应网络全面发展?„„一个个一种种不同的问题在我阅读完本书后,如雨后春笋般在我脑海中冒出。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同时自身也做出了一些小反思,小感触,小想法。

以下是我通过阅读《“互联网+”时代,如何做一名成长型教师》自己所有的几点小感触,从网络和合作、交流两方面简单的谈了谈与教师成长的关系。也是我自己如何成为一名成长型教师的前进目标!

一、通过网络促进教师成长。

1,利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接触新教材、新的课程理念。教师迫切需要非常实际的、具体的帮助及指导,需要教研工作的有效跟进。然而传统的教研已具有明显的力不从心之感,其缺失主要体现在活动次数少、时间安排紧、教研内容杂、教师互动不足。而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可能,利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教师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的熏陶和碰撞,从而更新教育观念。

2,利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提高教师备课的高效性与实效性。教师查阅网上教案、选择优与劣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深入分析教材的过程。教师原本在头脑中已经对教材有了自己的理解,在阅读到同一节课不同的教学方案时,他人的教学设计与自己的预设方案(包括设计过程、教材内容的把握等)在头脑中相互碰撞,在对碰中容易产生自己的新见解。网络备课过程就是与更多教师交流互动的过程。以往备课是教师个人的工作,教师对着一本或多本教参,没有合作也无法合作;如今借鉴网络资源就不同了,它将校内、校外的教师相互连接起来,间接地、直接地实现了相互对话与合作。通过相互交流与切磋,参与网络备课的教师既可以学习到他人的长处,又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扬长避短,实现共同提高。同时,网络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熟起来,另一方面也促进老教师不断进取与提高。通过网络备课最终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因此,网络备课预设的教学方案会更切合学生的实际要求,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网络备课减轻了教师写教案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学习理论、收累资料、总结经验、提升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了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和研发教学资源的自觉性。

3,利用网络反思开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以往教学反思放在教案本里,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日渐消失,现在将它收录在网络日志里,以一种数字化的形式出现,便于管理、归类和检索。其中不少观点与感想蕴含着思想的火花,通过不断地回顾整理,对自己成长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网络备课反思为教师开辟新的反思天地。这样的反思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对自己、对别人的专业成长提高都很有好处。同时也为下一年度的备课者提供宝贵的经验,真正实现备课、反思资源共享。通过互动交流,使得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教师在反思中遇到的困惑与不解就能得到点拨与指导,进而更深入地反思,正所谓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4,利用网络加强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利用网校、QQ群等网络平台互研为一线教师构架了一个民主、平等、尊重、和谐的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许多平凡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个舞台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内心思想、隐性知识转化为网络语言展示出来,有效地增强了普通教师参与研究、自觉研究的信心,有效地消除普通教师长期以来形成的孤独、麻木、灰色的职业倦怠感,教师的教学研究兴趣和习惯慢慢地养成了,加强同伴互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合作交流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1,教师合作与交流能力的重要性。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六只猴子分别关在三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的高度的适当的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里的猴子活得好好的。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能看见了地上的食物,于是,它们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里的猴子虽然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就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然后在房间里对角线增加助跑跳距离跳跃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独创了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它们每天都能取到够吃的食物,很好地活下来。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显然“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却没有水喝,那是因为这个团队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对工作互相推诿、不讲协作。最后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有首歌唱得好“团结就是力量”,由此可见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2,教师合作交流有什么好处。教师合作,就是教师们为了改善学校教育实践,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从而形成的一种批判性互动关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间的合作俨然成为教育成功与否的必要条件,它对教师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教师合作可以激发、强化教师的发展激情。由于学识水平和教学经验积累的差距,教师的教学水平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教师合作强调多元化、开放化的批判性互动,正是这种互动能引发教师之间观点上的冲突,这种冲突使得教师个人产生学习的意愿。特别是当不同的观点发生碰撞时,便会产生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就是创造的源泉。第二、教师合作能够缓解职业倦怠。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教师行业中的个别人会相应的产生职业倦怠,而倦怠意味着教师发展中的一种危机。在面临这种危机的时候,教师需要各种各样的人的支持,如果教师自己陷入孤立主义,则不可能克服这个危机,教师发展也就无法实现。但是,通过教师合作,就可以使这样的个体在一个以相互支持与关心的合作文化背景下,觉得可以表达他的消极和积极的情感,坦诚失败与弱点,发泄怨恨和失望之气,表露喜爱之情,从而告别职业倦怠。正如英国学者尼亚思指出的那样:同事关系可以强化教师的道德视野和价值观,因此能够减少倦怠。

3,教师合作有助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间的互动和合作对于教师个体反思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同事可以扮演形成性评价者的角色上。在教师专业发展历程中,教师希望能够得到多方面的及时的形成性回馈与协助,以便能够不断地提升其专业素质水平,但是,由于视野的局限,教师个人的独立反思可能会出现偏差,而且也会由于视野的有限而难以走向深入,而同事间通过听课、观摩、讨论、交流等合作形式就可以扮演形成性评价的角色,有助于减少教师独立反思的偏差,有助于使教师个体的反思走向深化。正如富兰所指出的:“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我们能学到多少东西是有局限的。合作的能力不论在小范围还是大范围内,在以后现代社会正在成为十分需要的能力之一。只要他思想开放(即提倡探索),个人的力量与有效的合作相结合将变得更为巨大。”

4,教师合作有助于教师的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总结和推广。近年来,关于教师知识研究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揭示了教师个人知识、实践知识的存在及其重要性。那么如何使这些具有“缄默性”的实践知识显性化、成为其他教师可以分享的知识,就成为学校组织学习和教师发展中的一个关键。而教师之间的积极互动与经验交流,就可以使教师的经验条理化,明晰化、结构化和概括化,从而有助于教师知识的获取、创造和传播。正如油布佐和子所说的:“教师集体内部存在很多具有出色能力的熟练教师,在很多场合下,这都被作为教师个人的技艺来看待和评价的。但是,通过各自交换这种个人性、实践性知识,可以在教师集体内部建立起实践知识储藏,进而通过谋求其共有,使得磨练相互的能力成为可能。”

互联网时代的“渡口” 篇11

不能染指的禁区

近段时间,工业部官员和运营商的高层在不同场合频频对微信施压,其中的原因倒也很容易理解,微信在OTT类产品(即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中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并仍然保持着极高的增长。一直享受垄断之利的三大运营商不会容忍这样的利益流失。

这种“把手伸到了国有资本的碗里”的场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上演过几回,而结局必然是民间资本遭遇行政力量的“强力调控”,最终头破血流,铩羽而归。政府用这种方式宣告某些关键性行业是民间资本不能进入的禁地。

然而,当行业切换成互联网业后,变得有些不同。行政力量并不强行将它们关闭,而是通过更加温和、慎重的方式进行利益的调解。

同样的案例还有几年前的支付宝。在当时,支付宝的业务无疑也严重挑战了国家的金融政策。多少年来,“民间不能开展金融业务”是一条死令,多少试图尝试之人,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支付宝却在2011年成功拿到了第一批央行颁发的国内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

是政府变得开明了,或是政策有所变化吗?

共存共生的机遇

恐怕我们还无法得出这样乐观的结论。任何时候,处于垄断地位并获得暴利的国有资本绝不会乐于见到民间资本的崛起。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几家互联网企业实在太过强大了。

第一,互联网企业天然具备颠覆性力量。微信的信息沟通是基于互联网实现的,完全绕过了运营商传统的电信业务,支付宝独创的支付担保也是传统银行根本不具备的功能,因此从逻辑上讲,传统垄断行业根本拿微信和支付宝没办法。

第二,微信和支付宝都有着巨大的用户数量。微信的3亿注册用户,支付宝的2亿注册用户,使之具有强大的话语权。当用户数量达到如此数额之时,是国有资本很难单凭行政力量加以遏制的。

第三,互联网企业虽然对传统垄断行业形成挑战,但同时也给它们带来巨大收益。如微信虽然削弱了运营商的电信业务,却在数据流量上给运营商带来巨大收益。支付宝也对传统银行带来诸多利好,数据显示,支付宝的用户在网银的使用率上,远远高于非支付宝用户。

所以,传统垄断行业对互联网企业可谓“又恨又爱”,但它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的发展是大势,对于这种大势,只能与之共存共生,共享利益,而不是逆潮流而动,进行压制。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移动通信峰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就承认:“OTT是一种技术进步,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因此,我们看到运营商就“微信收费”之事与腾讯进行协商,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在开发自己的类微信产品。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依靠行政力量形成的垄断将脆弱不堪,会不断遭受互联网企业的挑战。那站在国有资本的角度,该如何转变才是最好选择呢?我们不妨从历史中找找答案。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写道:“天下水利、碾硙、场渡、市集无不属之豪绅,相沿以为常事矣。”他所描述的是一种可称为“渡口经济”的现象:国有资本一般不会直接进入生产领域,而是寻找流通环节中的交易节点,以政府的名义和行政手段进行管制,然后以特许经营(牌照、指标)的方式加以获利,这类节点好似“渡口”,故以此名之。

其实多少年来,国有资本一直没有找到在互联网行业上的“渡口”,但互联网上的支付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使之可以设立“渡口”,从庞大的线上支付业务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央行会“破例”向支付宝等一批企业发放支付牌照,允许其开展金融业务。

至于“微信会不会收费”,OTT类产品未来会有如何命运,也大可按照此逻辑推之。

上一篇:地球日的作文300字下一篇:疯狂猜成语全部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