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学科、学术和语言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表现。在中国,政治学自1980年恢复重建以来,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并为政治学发展提供了标识。特有的中国政治基础、特有的中国政治问题、特有的中国在世界变化格局中的地位,使得中国政治学在科学研究中产生出自主性和自为性,开始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欧美政治学相比,中国特色政治学突出表现为学科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术体系的整合性取向和话语体系的包容性特点。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

关键词:政治学中国特色学科学术话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风格、气派,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成熟的标志,是实力的象征,也是自信的体现。”①政治学是20世纪从国外引进的学科,在相当长时间,这一学科被忽视了,直到1980年得到恢复重建。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的政治学在复杂的环境下努力探索,开始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特色、风格、气派。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成为政治学的群体自觉,并为今后的政治学发展提供了标识。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是一个通过自主自为的探索不断获得自觉的过程,也将通过这一自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的步伐。②

一、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的背景

政治学的核心对象是国家,核心命题是“构建什么国家,如何构建和治理国家”。早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世界不同的文明体不约而同地围绕政治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产生了不同的主张。只是在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还生活在各自的地域范围内,没有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形成以国家为特色的学科。

与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伴随现代化产生和发展的。率先步入现代化的西欧产生了现代政治学,并成为现代政治学发展的策源地。现代政治学的主要思想来自欧洲,其他国家主要是学习、吸收和运用。但是,现代世界毕竟是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位的。每个国家的历史、国情和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由此便产生了政治学的“本国化”。美国主要是由西欧移民建立起来的新兴国家。“欧洲大陆的政治学主要关心国家、主权和法律。早期美国政治学反映了这些关注。政治学曾是‘国家的科学’。”①但是,随着政治学在美国的运用和对美国政治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政治学的“美国化”倾向,“自民族独立时期开始,就有一种经常性的有时是强烈的情绪:美国政治学(这里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解释)是独特的,也许对于全世界都具有独特的意义”。②与欧洲相比,美国的政治学更注重应用。如果说欧洲的政治学主要是政治哲学,那么,美国的政治学主要表现为政治科学,特别是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政治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像自然科学”。③尽管在美国政治学发展中,也有过“重新欧洲化”的提法,但“美国化”始终居主流地位,并形成区别于欧洲的美国政治学。

美国和欧洲毕竟是同根同种同源,同一性大于差异性。美国政治学更多的是对欧洲政治学的补充和延伸。随着美国政治学的发展,美国人认为美国的政治学“对于全世界都有独特的意义,其知识类型和范围值得输出或仿效”。④与此同时,自政治学产生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政治学能够与欧美政治学形成互动竞争关系。因此,美国政治学没有提出构建以国家为特色的学科的强烈诉求。

对于中国的政治学来讲,提出“中国特色”具有特殊意义。中国尽管很早就有丰富的政治思想,但作为一门由知识体系形成的学科,政治学是20世纪才由西方引进的。由于政治原因,政治学一度中断,直至1980年才恢复重建。政治学的恢复重建是在现代化和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发生的。现代化将“如何建构和治理国家”的任务提了出来,因此需要研究这一问题的政治学。邓小平提出了政治学等学科“需要赶快补课”。正如现代化要通过对外开放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一样,政治学的“补课”也要吸收过往的政治学成果。

在政治学的“补课”中,中国的政治学大量学习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的政治学。①这是因为西方的政治学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由一个个学术概念和专门术语构成的知识体系。如果不加以学习,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体系就难以建立起来。但是,对于中国的政治学来讲,自主地运用政治学理论研究政治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中国特色,具有特殊意义。

首先,政治学是对特有的政治基础的反映,并受到一个国家政治基础的制约。中国是一个有着独特文明和制度的国家。如果说欧美同根同种同源,那么中国与欧美的差异性大,中国的政治基础更具有特殊性。1978年,随着党和国家的重心转移,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国发展的主要目标。1978年,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这之后,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政治思潮,影响着国家现代化的走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邓小平1979年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②思想理论工作面临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重要任务,需要发挥各个学科的力量进行研究。“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③1980年中国政治学会成立,开启了政治学恢复重建的历程。由此可以看出,政治学的恢复重建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中国性”,这就是实现现代化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基础。政治学的恢复重建必然要反映这一政治基础,并具有中国属性。在这一政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政治学,势必与欧美国家的政治学有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别也使得中国的政治学从恢复重建伊始便获得了一种特有的政治自觉,即对政治方向的把握。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之后曾经出现过一些波折。正是在波折中,政治学者提高了对中国的政治基础和自己学术使命的认识,努力将学术研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联系。

其次,政治学是对政治问题的研究。一个国家的政治学首先要研究本国的政治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有认识,从而获得学术的自主性。自人类进入“世界历史”之后,现代化成为人类必由之路。人们一度普遍认为,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后继者的示范和模板。先行者建构起一套价值规范,后来者只需遵守既定的规范。

“历史终结论”便是基于西方自由主义价值和理论终结了人类理论进程而提出来的。但是,近些年来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大大超越了西方学者的预设。由于历史和国情的不同,现代化的后起者并没有按照先行者的单一模板发展,而且非西方模式的后起者正在迅速追赶,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先行者,由此增强了不同文明体的学术自信和自主。中国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政治学是在中国道路的形成过程中恢复重建的。政治学参与了中国道路形成过程中面临的大量新情况和新问题的研究,并在道路自信中获得了学术自信。这种学术自信为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提供了源泉。中国政治学者完全有可能超越既有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的政治学。

最后,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并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政治学发源于西方,在于西方率先走向现代化。但是,经过数百年的现代化进程,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即近代以来西方主导的单向的全球化正在向多向的全球化转变。多向的全球化意味着多种力量的共同参与,政治学研究要适应这一变化,回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理论问题。随着中国在多向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给中国的社会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从单一的被动“补课”到更具有自主性和自为性,从而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以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的发表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成为主流话语,大大激活和激发了中国学者的自主创新意识,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群体自觉日渐明晰,其中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设自觉。在这种群体自觉中,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正在成为政治学人的共识,并以自己独特的理论建树,在新的世界学术格局中作出特有的贡献。

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呼唤。自政治学在欧美产生以来,随着中国崛起和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地位日益增强,并成为构建与欧美不同的中国政治学的路径标识!

二、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学科构建

中国特色政治学是指在中国政治学发展中体现出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以具有主体性和创新性的学术研究,解释和分析政治问题,产出中国特有的学术成果,使得世界政治学体系中具有更多的“中国性”。中国特色政治学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一个人为的构建过程。这种构建体现了政治学研究主体由自在到自为,由自发到自觉,由个体自觉到群体自觉的形成过程。尽管在相当长时间,没有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政治学,但并不意味着没有这方面的行动。学科自觉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学术研究中长期努力和积累而成的。学者从不同的路径进行探索,汇合成为中国特色政治学的构建自觉,并分别体现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之中。

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学科体系具有基础性地位。学科是按照学问和学术的性质划分的科学门类。由若干系统完整的学科门类构成一个学科体系。通过学科划分进行有目的的知识生产,从而持续不断地生产出相关的知识。学科的设置和分类,反映了客观事物的特性,并体现一定的目的性。

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门类,中国的政治学是近代以来才出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学科曾被中断,由此才有了“补课”一说。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治学不能简单说“中断”。因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得以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他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被包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如作为政治学核心议题的国家,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内容。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征程,马克思主义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这是中国政治学恢复重建的原生基础和背景,也是政治学恢复重建的基点和起点。在政治学恢复重建过程中发挥了开创性和引领性作用的学者具有很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能够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政治学的恢复重建。

在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家属性。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率先作为一门学科建立起来,并设立了相应的学位点。之后,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门类得以恢复重建。随着学科门类的增多,1998年,政治学一级学科设立,下设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与党建、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和思想政治教育8个二级学科,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无论是从政治学一级学科体系,即通常所说的“大政治学”,还是二级学科分类,即通常所说的“小政治学”看,都反映了鲜明的中国属性,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对学科的划分,有助于持续不断地进行专门性的知识生产和传递。专门性的知识生产和传递,需要相应的教材。“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①教材是对专门知识的规范性表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从教材看,中国的政治学学科体系一开始就显示其中国特色。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当代中国政治为主要对象。

政治学恢复重建后的教材编写是不同学者自主完成的,因此版本各异。但这些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大量西方政治学知识进入中国,其中有的概念为中国的政治学教材所吸纳。但从整个教材体系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没有动摇。以王浦劬主编的《政治学基础》为例,该教材对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想作了明确界

上一篇:探寻新媒体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下一篇: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