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01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精选6篇)

(2001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篇1

1.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正确 错误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正确 错误

3.邓小平理论的主导原则是生产力和发展经济()正确 错误

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正确 错误

5.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担负起了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正确 错误

6.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正确 错误

7.我们党的全部的实践和理论都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一个体现()正确 错误

8.我们要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正确 错误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先进性()正确 错误

10.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形成共同认识。()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15 道)

1.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B.由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 C.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这一体制大约约存在了()

A.10多年 B.20多年 C.30多年 D.40多年

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4.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5.中共八大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国家、集体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B.人民政权同国内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6.新阶层的问题出现在()

A.毛泽东思想阶段 B.邓小平理论阶段

C.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 D.科学学发展观阶段

7.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包括()①马列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作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的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邓小平南巡讲话 D.党的“十四大”

9.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导原则是()

A.阶级斗争理论 B.自由竞争理论 C.强者生存理论 D.适者生存理论

10.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④杜会主义本质理论⑤“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1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B.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开始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 D.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13.“每一个原则在一定时间内都曾经是主导原则,当整个世界皆据此唯一原则来解释时,这就叫做哲学系统。”是()的名言。A.马克思

B.恩格斯 C.黑格尔 D.列宁

14.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党章,是在()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5.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八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三、多选题(10 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包括()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提法,包括()

A.解放思想 B.开拓创新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有()

A.城乡矛盾 B.人与环境的矛盾 C.阶级矛盾 D.群众与干部的矛盾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

A.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5.从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来看,“中国实际”包括()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改造 C.社会主义建设 D.社会主义发展

6.十七大提出的“四个建设”是指()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8.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正确的是()

A.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B.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要求 D.解放思想是个长期的过程

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觉得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D.中国人民的积极进取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的三个重大的问题是()

(2001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篇2

一、课程特点

搞清楚教学实际, 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课程特点是教学实际的主要部分, 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就是必须首先认真研究这门课程教学的实际, 切实搞清楚这门课程的特点, 把握这门课的教学规律。从学科性质和教材内容这两个角度来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政治性、科学性兼具, 是一门政治性和科学性有机统一的学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政治性和科学性同生同长, 天然结合, 内在统一。政治性是所有哲学社会科学中都具有的一个特性, 是一个共性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众多学科中与现实政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课程, 其政治性更加强烈。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特点,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 是中国化的当代马克思主义, 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 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科学。

2. 既具理论性, 又具实践性, 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学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理论一样, 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直接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己任, 这一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3. 既体现逻辑性, 也体现历史性, 是一门逻辑性与历史性有机统一的学科。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 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上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相关命题、观点、思想做逻辑分析和逻辑描述, 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理论成果进行历史回顾和历史描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门学科来讲, 在阐述其理论时, 做一定的历史回顾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科学理论总是历史的产物, 总是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人物、事件、活动相联系, 不了解历史就不可能科学认识理论创新的价值与真谛;就有可能把理论看成只是原先的一些命题、观点的逻辑推演, 就不可能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理论。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做历史回顾, 就不可能深刻地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道理, 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这个理论体系的中国特色的由来, 也就不能真正理解这个理论体系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个道理。

4. 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着交叉重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和主要内容,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史实的阐述上与《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会出现必然重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涵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多个学科, 也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存在内容上的重复。

5. 教学内容综合性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涉及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法学、伦理学、历史学、政治学、外交学、军事学、生态学、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诸多学科, 是一门由诸多学科知识组合起来的综合性很强的大学科。

6. 教学目的具有多重性。

本课程教学目的既强调知识、能力的培养, 又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 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系统的知识教育。同时, 也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国情观、荣辱观、价值观教育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等德育的重任。

7.“教材”稳定性不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是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 而实践变化之快、经验积累之多、新理论出现之快是前所未有的, 这就使得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教材总是处在一个不断丰富内容, 不断修改、不断更新的状态之中, 教材的不稳定性是必然的。

8. 教材普遍性、概括性强。

目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采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 其科学性、逻辑性是毋庸置疑的, 教学内容也是相对适时的。但因为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是一些具有普遍性的内容, 因为内容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远离了学生的具体的实际生活, 造成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使教材很难科学解答学生思想中的各种困惑。

二、教学对策

基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特点的认识, 笔者认为要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教师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正确处理政治性与科学性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是一门政治性和科学性天然结合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中, 只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政治性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在政治性问题上, 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政治意识, 而且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信念、饱满的政治热情、严格的政治纪律意识、严肃的政治态度、真诚政治表达。在科学性问题上, 教师一定要将自己的教学建立在坚实的科学性基础上, 靠科学性来保证政治教育的可信度;要通过学术性来体现政治性, 要力戒政治教育的简单化、片面化和空洞化。

2. 正确处理整体与重点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目是让学生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身是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所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问题就是知识的全面性问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必须秉持整体意识。但是,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庞大, 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这门课程的内容逻辑结构上也有主次之分, 为了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真正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和核心知识, 教师还要善于抓重点, 要有重点意识。

3. 正确处理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注意各门学科的协作。

对于各课程之间内容上存在着的交叉重叠问题, 孤立的课程教学会使同一内容在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程中反复讲述, 不仅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加剧学生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心态, 也会使有限的教学时间得不到充分利用, 降低教学效率。因此, 需要通过教学协作来预防并克服这些问题。

4. 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为了实现有效的政治教育目的, 教师必须要非常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 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思想的“内化”实现政治素质的提升。确立教师与学生互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 营造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创设科学的互动机制, 变教师正面灌输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培养, 教师由原来的单纯的传授者真正转变为课堂的启发者, 学生在课程中由他主性转变为学生自主性教育。

5. 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必须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环节, 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一, 增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其二, 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发。使学生深入生活、走向社会, 通过亲身实践, 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 让学生学到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三, 注重实践教学的考核。其四, 注重教师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6. 正确处理既有理论与新生理论的关系, 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出现的创新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课程定位决定了教学的侧重点不是纯粹概念原理的推导和演绎, 而是指向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这就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时效性”, 教师是否始终能够站在理论研究的前沿, 是否始终能够把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决定了他是否始终能够把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理论创新作为教学的内在要求。大学生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 面对每天接触到的种种现象和现实问题, 如果教学内容不能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 不能反映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 不能跟踪理论研究的前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是不可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

7. 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关系, 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抽象性、概括性。教师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 要切实注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尽最大的可能, 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普遍的问题具体化, 让学生形象、生动的感知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三、结语

教师要自觉提高责任意识, 既要作教学任务的承担者, 又要作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者,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 坚持科学发展观, 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待教学, 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规律之真, 务提高教学效果之实。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有创新意识, 要在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不断进行教学研究, 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鼎盛, 邵穗生, 黄晓江, 李军, 丁旭光.广州地区青年学者“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J].广东社会科学, 1988, (02) .

[2]全面地理解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三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历史经验[J].高校理论战线, 1991, (01) .

(2001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篇3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

11、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

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0=30分)B、《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的决议》

C、党的十三大报告D、党的十四大报告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线-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2、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

----:A、批判主观主义B、实事求是

-----C、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D、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学号----

3、毛泽东认为,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据,是认清()--A、中国的国情B、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C、谁是我们的敌人D、谁是我们的朋友------

4、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封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5、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 :--名---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姓--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大主体、----三大补充”的设想---A 毛泽东B 刘少奇C 周恩来D 陈云--

8、邓小平在党的哪次会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密---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级--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班---A、发展B、改革C创新D、效益---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实事求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全面协调可持续D、又好又快发展

14、我国最近决定推进()开发开放 A、上海浦东新区B、天津滨海新区C、海南D、长江三角洲

15、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B、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C、继续深化改革D、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A、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 B、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加强人才工作,建设人才资源强国

17、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始终是()A、“三农”问题B、教育和科技问题C、基础设施问题D、工业化问题

18、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关系 B、生产发展、生活富足、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干群关系 C、生产发展、乡风淳朴、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9、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直接依据邓小平的()A、两个大局思想B、两个飞跃思想 C、三步走发展战略D、台阶式发展战略思想 20、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

--------------------------

A、分配公平B、再分配公平C、教育公平D、保障公平

2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根据是()。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C、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22、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无产阶级专政 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城乡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

29、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线--C、人民民主专政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2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的---轨道上来

:------学号-A、科教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B、科研与生产相结合-----C、科研与教育相结合D、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素质

----

24、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封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C、积极参与经济----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5、建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性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名--A、800美元 B、1000美元C、3000美元D、900姓-------0美元-----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

----密C.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D.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27、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学者杨力宇时,阐述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

:----A、九条方针 B、六点构想 C、八项主张D、三个立场 级---班--

2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30、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奋斗目标

A .四个现代化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 .小康社会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

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该题不得分。2×6=10分)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

A、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B、中国的第二次

革命

C、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首先的人权是()A、公民权B、生存权C、发展权D、政治权

3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D、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4、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党的建设

3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建设党

36、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B、保持先进性C、把握规律性D、富有创造性

37、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39、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立党之本B、执政之基C、力量之源D、强国之路

40、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

A、学有所教B、劳有所得

C、病有所医D、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三、简答题(第1小题10分,共30分)

41、新时期应如何构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答: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恢复“九二共识”基础上的两岸对话和谈判,开展平等协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4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

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必须中国化?

答:这是因为: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概括和总结;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四、材料分析题(20分)分析所给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44.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能源数量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按现行汇率计算,2003年我国单位资源的产生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的1/10,日本的1/20,德国的1/6。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是世界上单位产值能耗最高的国家之一。而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比较贫乏,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25%,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不平的50%,石油人均占有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大多数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50%。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形势十分严峻,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何种要求?

(2)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4、(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0分)

(2001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篇4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把马克思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在南方谈话中,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概述,第一次较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树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作风。这一思想一直适用至今。

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参与世界竞争,加入了WTO,增强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时候,全球经济低迷,但是中国仍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率,让西方国家惊叹不已。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颇受怀疑,许多大国面对中国这样高速的发展表示了不安和焦虑。针对最近和中国有关的一系列热点问题,南海争端,钓鱼岛事件,以及数不胜数的撞船,扣押事件,中国展现了较为强硬的外交手段,相比于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外交,中国人深刻理解了弱国无外交这一定律。这些措施足以证明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拥有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任人宰割的局面已经不可能再发生了。

在21世纪,国家面对来自世界的挑战,积极应对,把握机遇,坚持创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世界最大的外汇贮备,经济实力与日俱增,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军事行动也会展现出一定的活跃性,最近中国的军事活动也是相当频繁,海军,空军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歼20多用途隐身战斗机,瓦良格航母,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这些装备都使中国的国防实力更上一层楼。中国共产党人们正以实践告诉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决定。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都要依靠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是经历了几十年发展检验的理论。在新的形势和发展环境下,这一理论必定能带领中国人民更进一步,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2001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篇5

1、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最重视生产力”。()

正确

错误

2、毛泽东从1965年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这两者在时代背景、历史和现实根据以及理论基础方面,在社会主义观的具体内容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

正确

错误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先进性。()

正确

错误 4、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担负起了拨乱反正的历史重任。()

正确

错误

5、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前提。()

正确

错误

6、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正确

错误

7、生产关系的社会性,是由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所巩固的。()

正确

错误

8、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的形成共同认识。()

正确

错误

9、现阶段社会主义事业已经发展得很成熟。()

正确

错误

1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于先进性()

正确

错误

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正确

错误

12、我们党的全部的实践和理论都是我们党的宗旨的一个体现()

正确

错误

13、我们要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

正确

错误

14、邓小平理论的主导原则是生产力和发展经济()

正确

错误

15、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正确

错误

16、“每一个原则在一定时间内都曾经是主导原则,当整个世界皆据此唯一原则来解释时,这就叫做哲学系统。”是()的名言。

马克思

恩格斯

黑格尔

列宁

17、下列作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的是()

《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南巡讲话

党的“十四大”

18、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会议是()

遵义会议

中共“八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19、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①②③④⑤

②③④⑤

②④⑤

①②③

20、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开始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

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1、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党章,是在()

中共七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22、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

1992年

1997年 2000年

2003年

23、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

由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中共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4、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包括()①马列主义②毛泽东思想③邓小平理论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①②③④

25、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思想理论的主导原则是()

阶级斗争理论

自由竞争理论

强者生存理论

适者生存理论

26、以下选项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

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改善人民生活→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坚持社会主义

27、新式管理学中()上升到主要地位。

决策

战略

创新

执行

28、新阶层的问题出现在()

毛泽东思想阶段

邓小平理论阶段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阶段

科学学发展观阶段

2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三大改造的完成新中国的成立

土地改革的完成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3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

1949年 1956年

1966年

1978年

31、中共八大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国家、集体同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人民政权同国内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2、与1958年中共轻率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的是()①中共八大方针的影响②八大二次会议的影响③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④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和公有化

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①③④

33、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民主集中制

改革开放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34、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要解决的问题不包括()

以党代政

党的一元化领导

以政代企

党政不分

35、改革开放后人民公社体制逐渐废除,这一体制大约约存在了()

10多年

20多年

30多年

40多年

3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觉得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人民的积极进取

37、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毛泽东思想

38、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有()

城乡矛盾

人与环境的矛盾

阶级矛盾

群众与干部的矛盾

39、十七大提出的“四个建设”是指()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4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

41、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发展历程经过以下阶段()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42、对党的思想路线认识正确的是()

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要求

解放思想是个长期的过程

43、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共()都始终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十三大

十四大

十五大

十六大及十七大

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统一

45、从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历史来看,“中国实际”包括()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

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的三个重大的问题是()

怎样建立新中国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

怎么建设我们党

追求什么样的发展

4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包括()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毛泽东思想

科学发展观

48、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提法,包括()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49、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包括()

第一要义是发展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

50、毛泽东思想包括一系列理论,包括()

党的建设理论

军队建设理论

统一战线理论

(2001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 篇6

一、概论课实践教学特征

概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使学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 培养学生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升。

相比其他学科, 该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它既注重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又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培养。同时, 该课程本身也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而且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在教学中, 需特别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逐渐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感性认识, 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的理性认识, 促使他们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大局意识和实践操作水平。

1. 教学讲授方法多样性

在进行概论课的教学中, 教师只有把理论体系系统、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理论才拥有说服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因此, 实践教学过程中, 要兼顾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更要有针对性, 对理论重点、难点和社会热点问题, 可以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

2. 教学内容针对性和强烈的时代性

首先, 概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形式等的选择, 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范畴、思想实际及社会需要, 使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地突显职业性特点, 突破形式主义界限。另外, 概论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 各种思潮纷至沓来, 多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露, 学生的价值取向也日趋多元化。这就要求本课程教学中的社会实践环节必须讲求时效性, 实践活动紧跟社会现实、行业和地区的发展, 多层次反映专业化发展要求, 体现时代特征。

3. 教学模式主题性

改变以前以课本为纲进行授课的做法, 对教材进行整合, 分专题进行授课。抓住教材重点, 把该课程分为10个专题, 每个专题写出专题提纲, 提纲涉及学生在这一专题所要了解的内容、所要思考的问题、所要解决的方向。这10个专题是:认识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体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及其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之一武装斗争, 法宝之二统一战线、台海问题, 法宝之三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外交, 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等, 这样便明确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概论课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统一, 可操作性不强

概论课涵盖面很广, 全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经验。但从实践教学看, 课程教授内容偏重于理论, 学习起来相对枯燥。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对现实社会关注度很高, 尤其是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迅速接触社会热点问题, 他们渴望得到正确的分析或评论。然而目前部分教师却不善于联系实际, 对多数社会热点问题缺乏深入了解, 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统一。当然, 教材内容广泛, 教师全面把握也有一定难度, 同时也使学生对此课程产生“大、空、乱”的感觉。

2. 教学主题方案观念陈旧, 时代感不强

教学方案设计需与时俱进, 紧密把握时代脉搏。然而部分教师由于不掌握社会进步最新动态, 对时政信息缺乏了解, 在授课实践中难免由于信息量不足, 观念落后, 缺乏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来丰富教学内容, 仍然按自己长期形成的教学体系, 面面俱到, 使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另外,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 在教学时很难把握理论的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 讲授内容显得单薄甚至大而空, 使大学生很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成果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导致大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大大降低。

3. 实践教学考核模式多样性与成绩认定不能科学结合

考虑到这门课的特殊地位, 多数高校目前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在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中, 这种传统方式是最严肃、最公平的考核方式。开卷考试一般是选修课的考核方式, 开卷考试既不严谨, 又衡量不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其实, 这是对开卷考试的误解, 开卷考试不仅能测量出学生水平, 而且是更高境界上的考试方式。该方式对教师出题、评定和学生认知、答卷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教学方式单一, 实践教学方案落实困难, 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在很多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还是粉笔加黑板, 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使得教师讲课辛苦, 学生听课也很乏味。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却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以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此外,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数院校一般都采取大班教学, 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互动活动就相对难以开展, 教师循序渐进、一讲到底, 自由讨论、情感交流等环节缺乏,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充分调动,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5. 学生的知行难以统一

当前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和思想观点是正确的, 意识形态主体是健康向上的,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重视不够, 对课程学习存在急功近利的情绪与行为, 认为专业课对前途有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对乏味、枯燥, 实用性又不容易体现出来, 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另外部分学生认为国家大政方针、意识形态是执政者的责任和义务,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抵触情绪。

三、提高和改进概论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1.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第一,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 采取多种手段设计教学环节, 要在精讲中多看、多思、多练, 全方位增强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操作中, 可以采取主题演讲、集体讨论、社会实践调查、学术报告会等多种形式,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 多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重要知识点, 联系实际, 组织案例教学,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 最终由教师分析总结。这是一种启发性互动式教学方法, 目的不是单纯要求学生寻求唯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是促使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 运用主观能动性, 增强运用所学理论来解释社会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案例材料的筛选、收集整理, 在组织过程中加深理论对实践指导作用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不仅能从具体案例中获取知识和思维方式、方法, 而且能够有条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观点和思想。

第三, 采取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现实需要, 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通过教师的启发, 引导学生自觉思考, 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相结合, 采取双向发问、有问有答的方式讨论问题, 最后由教师分析总结, 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第四, 有计划地使教学结合社会实践活动, 在身体力行中使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在假期中多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 返校后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 影响、带动周边更多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这项活动, 在实践中扩大学生的社会知识面, 培养其人文素质。

2. 结合当前社会热点, 开展专题教学活动

第一, 及时关注国内外多种信息的发展与变化, 教学中时刻注意吸收新知识, 引进新内容。概论课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它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 相反它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中继续丰富与发展。因此, 要不断用新的实践经验和材料去发展这一理论, 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中, 随时注意展示最新知识和理论成果, 并结合课程的理论内涵进行充分解读和论证, 这样才能凸显概论课的时代性,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第二, 统筹理论与现实、理论与历史, 讲好概论课。一方面, 要融入党的历史来讲授概论课, 使大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难历程, 从而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另一方面, 要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来讲授概论课, 以提高大学生正确地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自觉地把这一理论运用到指导今后的社会实践中去。

3. 进行教学改革, 综合考核学生成绩

可采用开卷考试, 进行教学改革尝试, 另外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出勤、学习和在讲座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后的考试成绩来综合打分。开卷考试的特点是开放性, 题目灵活, 更加注重知识体系构建, 理清章节之间、问题之间的关系, 注重测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

4. 畅通经验交流渠道,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在院校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要经常进行经验交流, 通过研讨会、网络媒体等途径, 使同校、校际之间共同探讨课程教学问题, 交流实践教学经验。经验交流活动不应局限于教师之间, 在师生之间也可以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设计多种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必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兴趣所在, 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必要。

四、结语

目前, 概论课教学实践确实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仍面临着巨大挑战。概论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不断研究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从而不断完善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概论课的作用, 使学生全面掌握概论课的相关理论, 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正确面对和分析判断社会问题,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 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还比较薄弱, 因此, 应努力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 提高概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概论课教学特点, 从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问题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熊晓琳.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 (10) .

[2]王晶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互动式教学法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1, (5) .

上一篇:五一国际劳动节演讲稿:劳动光荣下一篇:去大理旅游作文七年级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