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课程算机语言课程教学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语言课程设置均有较大的优化余地,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在庞大的计算机语言的多重分支内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未来使程序设计技术真正应用在职业岗位上。对此,职业院校有必要基于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一些与时俱进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探索实践;

一、引言

随着我国提出要在信息科技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的战略目标后,程序设计应用人才成为当前社会急需的人力资源,计算机语言作为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在各职业院校成为热门课程。但当前尚存一些问题,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计算机语言的应用技能及程序思维,毕业后在职业岗位上仍然难以直接承担技术工作,普遍需要1~2年的过渡期,这对以培养高级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的职业院校而言是一种教学偏差。目前职业院校的计算机语言普遍根据就业形势进行课程设置,教师与学生均可感受到一定程度的适应问题。因此,本文根据教学探索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与可行的实践方向,提出一些对培养计算机语言人才有利的教学建议,以推进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与时俱进。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探索

(一)教学目标的探索

教学目标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指向学生”,但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面临着两个关于教学目标的问题,其一来源于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目前诸多职业院校在计算机语言课程方面的职业指导并不清晰,这也使不少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期望,对计算机语言课程的具体需求欠缺合理性,“学”的目标缺乏指向性和针对性。

其二在于教学目标的可实现性,当前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课程以高级语言为主,但高级语言分为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两个大类,具体语言种类达几十种之多,对于未来有志于从事移动程序开发的学生来说,Swift、C#、Java、Java Script语言是他们的需求目标,未来以Web开发为职业规划的则要在掌握前端技术的基础上,在PHP、Java、Python、Ruby on Rails中选择一种主修,对于以当下较为热门的数据库为职业规划方向的学生,应以支持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交互的SQL编程语言为主,而以游戏编程、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通信系统为未来职业选择的,首先要选择C/C++语言为主修方向。如果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选择方向、学习目标认知不清,那么教师的教学目标也缺乏精准性,难以真正实现。

(二)教学组织的探索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应满足社会经济客观发展要求,不能成为教学的阻碍。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组织仍然是传统的课堂组织,基本采用班级授课制,极少应用分组教学制,个别教学制仅在高级工班或者技师班开展。就当前情况来看,以班级授课制为主难以体现信息时代教育的客观要求。

当前社会对编程人才的需求缺口日益扩大,班级授课制的低效难以满足社会的高度需求,应考虑弱化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将分组教学制的组织形式进行变革与强化,引入组长负责的机制,针对组长采取个别教学的辅助教学形式,对当前计算机语言教学组织进行效率的提升。

(三)教学模型的探索

教学模型是大量用于教学实践的总结性教学经验范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计划,是承载教学活动的具体结构,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1]。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特殊性,知识教学与技能教学均依赖计算机作为教学工具,职业院校应用较为普遍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型不适用于程序设计相关专业,目前主流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递─接受”的四段教学法,越来越暴露师生交往模式单向的弊端,学生受体验性较差、知识技能的认知条件局限影响,对知识与应用技能的学习热情不高,对布置作业、课外练习等教学模式很难提起积极性,应付训练的态度较为消极。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应付集体课只“拿来”不“思考”的现象也比较突出,教学内容只进行了分工而没有深入挖掘,盲目堆砌“经验”和“理念”,缺少教学的个性化特色,而且不同计算机语言的课型没有明显差别,有以偏概全的趋势。

(四)教学方法的探索

教学方法体现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关系,通过互动促进反思是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对知识进行小结、对技能进行检验的过程,既能实现技能强化,也能吸取教训、提高认识。当前范例教学是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然而许多教师并不注重实际教学效果,只是通过范例重点展示过程的正确性,几个范例之间的接续性也不强,导致学生的认识停留在两种操作的熟练度上。计算机编程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每一个代码都充分展现计算机语言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如果范例教学缺乏引导反思的环节,又意图用范例检测教学效果,无疑又回到了机械练习的老路上去,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技术手段,这也不是职业教育所提倡的,因此教师应注重探索和创设计算机语言教学中良好、持续性的师生互动关系。

三、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目标的实践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建立在学生明确的学习目标基础上,教师有责任明确学生对计算机语言应用层面的了解程度,使学生对各种计算机语言关联的未来职业认知清晰,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岗位的发展方向,精准地选择对该岗位必需的计算机语言技能的个人需求,以建立其相应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目标层面达成一致。职业院校应指定计算机语言教师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做好就业教育工作,扫清学生对程序设计专业认识不清的障碍,引导和教育学生增强对个人、职业的了解与规划,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人生道路指明方向,使得计算机语言教学目标清晰、可实现、高精准。

(二)教学组织的实践

以集体教学为基础的职业院校计算机语言教学,难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个人需求,因此对教学组织进行一定层次的改变势在必行。例如在班级教学层面上,可以采取课程设置不变、报名制结合计算机语言基础知识的课程教学,学生在“计算机语言”大类课程中必须修满固定课时以获得计算机语言基础知识,但不限制语言课程章节,鼓励学生按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报名选择课程章节学习,避免学生出现浪费时间、缺乏兴趣的学习状态。在分组教学层面上,对班级学生划分为固定的兴趣大组,以课题结合任务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组内分工,避免过多的理论知识讲授,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小程序的编写与开发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编写的体验乐趣,提高学生在课外时间持续探究与交流计算机语言技术的主动性。在个人教学层面,教师应充分开放与大组负责人的交流渠道,并建立QQ、微信等交流大群,对大组负责人进行技术指导,使大组负责人体验职业岗位技术负责人所需的程序架构与技术负责模块,变被动为主动,为学生积极创造职业情境的体验条件。

(三)教学模型的实践

由于开设程序设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不具备独立作业能力,因此其他专业常用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型,在计算机语言教学方面贡献不突出,但为了与国际信息化趋势早日接轨,可参考德国职业教育较为流行的“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教师以“任务驱动”开展课堂教学,为学生发布短期或中期目标任务,而学生则以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由于任务设置有唯一性,因而学生只能通过探究、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避免了“讲而少练”的误区,提高了动手能力。

例如计算机语言中相对枯燥、难懂的概念和算法教学,通过设置总任务“运用C++语言模仿设计一个局域网聊天工具”,并将任务拆解为若干个子任务,由学生自行组织认领模块,并层层分解到个人。由于C++是前端技术核心的程序设计,学生必须掌握,因此学生对其重视程度普遍相当高,为了完成个人任务,教师可以鼓励他们或主动探索,或互相合作,或上门求教,或求助教师。任务交割后,由教师在局域网内进行调试,以检验其信息交互功能是否实现。

(四)教学方法的实践

教学方法代表师生互动的形式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是职业院校检验教学方法效率与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怎样通过课堂教学而获得比知识更重要的技能,是教学方法创新的难点[2]。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的职业特性,学生获得新知与培养能力都是依托计算机而进行的,知、行两个层面难以明确区分,因此教师的启发引导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在启示法的应用上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要盲目指导,避免打扰学生正常的思维活动。学生遇到一般性的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信息检验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有在量变引发质变的关键问题上,教师才因势利导地进行启示法教学,使学生对实践的认识再提高一个层次,获得培养动手能力的新空间。例如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首先采取范例法教学,教学目标是对象、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通过一个计算、打印学科平均成绩的小程序作为教具,教学环节如下:(1)学生在当前窗口添加命令按钮、文本框和标签,并分别设置各属性;(2)在命令按钮的单击事件过程中添加相应的代码;(3)按功能键F5运行程序,完成任务,然后应用启示法教学,先给学生发一张电子表格,让学生按表格写出对象的名称、方法和事件过程,并简述创建VB程序的基本步骤,以了解学情。根据各类问题进行启发性指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修改,使学生自主求知、强化实践。

在当前信息科技人才需求日益加大的形势下,职业院校对计算机语言教学应抓好目标、组织、模式、方法教学四个基础因素,自上而下地改变思维方式,使课程教学真正为学生服务,同时也为国家培养更多来之能战的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周亿陶.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探析[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45-147.

[2]张志勇,黄涛,张丽丽,等.信息安全技术课程的知行合一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1(12):66-69.

上一篇:干细胞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下一篇:通信智能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