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
1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如果教师固守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知识,不思进取,最终会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导致自己落伍被淘汰。所以有必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和培训,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最新知识内容,了解计算机专业的最新发展情况,了解国内外最新计算机方面的技术。另外大力鼓励和提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教课之余,积极投身参加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科研工作当中,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定期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研究和探讨的专题讲座等。
2深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专业,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更新速度快,若一味重视计算机知识传授,忽略对学生学习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输出到社会当中,很可能会因为缺乏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被淘汰。因此,教学方式应由传统的“以教师教课为中心的学生学习”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即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一股脑的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明确自己所担任的角色,注意由传统的`讲授、灌输式教学向组织、引导式教学转变。为此,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和观察学生,适当地给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去探究,促进同学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谈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精讲多练”,突出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精心选择,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追求学科的“完整性”,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具体来讲,就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用少量时间精讲知识点,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将问题引入课堂,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的课堂反应,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授课行为。这样一来,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精心制作的计算机多媒体电子课件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简化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3加强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的改革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特别加强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从根本上改变只重视教授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教学的做法。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更扎实,同时用计算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学生在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学边练,边讲边练。加强上机操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可以从中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职业院校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首先要尽量加大上机实习课的比例,其次还应高效利用好每一节上机时间课程。在进行上机时间操作前,应当明确上机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及要求等,对上机实习作明确安排;上机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现场做好记录,包括上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上机实习后,还应当写上机实验报告,并写自己的感受及自己的见解。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保证教学质量。
4完善计算机专业考核和评价制度
好的考核和评价方式既是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监督,也是对教学质量好坏的评价。所以完善考核和评价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环节,必须引起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重视。首先考核制度是对教师授课效果好坏及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不仅对学生学习知识起到了督促作用,防止学生出现混日子的现象,而且也对教师教学方式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改革,如果不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那注定会落后,被淘汰。其次,考核制度是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的引导.例如,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包括平时的出勤,日常小考成绩等,使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就注重一点一滴学习成绩的积累,避免出现平时不学习,到考前疯狂冲刺,考试后又将知识全部还给老师的现象;提高实践在总成绩中的比重,间接告诉学生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将学习重心向实践方面转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所以,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潜能,考核和评价制度应当由单纯的结果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移,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还可以适当引入激励机制,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有些计算机课程不需要特殊的实验设备,学生可以自学达标,甚至超纲。如果能够推出相应的免修制度、满学分提前毕业制度等激励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5结语
关键词:药学类,计算机,“做中学”,创新实践
药学类专业是以培养药学高级研究人才为目的的, 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 要进行大量的药学实验, 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处理大量的实验数据,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于计算机的知识来处理药学专业的很多实际问题。因此计算机课程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且重点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并且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计算机也是学生必备的学习工具。计算机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很高, 如何能尽快的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 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讲述式与灌输式并重的方式, 在很大程度上就会束缚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局限于啃书本的被动学习中。尤其是计算机课程就会使学生感到没有兴趣比较乏味。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在药学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就要求我们能探究出更好的适合于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好的方法。
一、“做中学”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做中学”教学模式。“做中学”科学教育起源于美国, 它是由美国科学家总结出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后来法国引入这个项目, 并且由科学院院士、科学家和教育家合作, 予以实施。“做中学”是典型的“任务驱动”, 就是先布置任务, 让学生知道本次教学内容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带着这种任务, 学生可以先思考应该如何完成任务, 然后教师则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再由浅入深的引入知识点, 作为学生完成任务的理论依据。因此, “做中学”的“任务驱动”作为一个教学模式, 还是有相对固定的环节可循, 大致可分成:提出问题呈现任务———分析任务设计方案———收集资料整理素材———选择工具完成任务———成果展示反馈评价———总结交流知识迁移。
二、“做中学”教学体系的改革
为了完成“做中学”“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要求教师要准备必要的任务模块;准备大量的素材资源, 建立合理的网站系统;建立必要的考核系统。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 教学形式的设计。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机房每位学生一台电脑, 每次上课前老师首先布置本次课程要完成的任务, 然后引入案例简单讲述, 并把教学重要知识点融入其中, 接着学生开始实践, 开放有效的教学资源, 比如网络, 让学生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实现任务要求的功能, 接下来开始讨论、展示、评比, 互相补充, 畅所欲言, 最后老师总结, 归纳知识点, 分析总结学生作品, 学生提交作业[1]。 (2) 教学任务模块和课件资源的设计。利用有效的计算机资源, 进行任务模块设计, 把每部分知识点设计成任务模块的形式。同时设计更加有效的多种形式的实用的教学课件, 组织好教学内容, 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 在课件实例中加入一些药学中计算机应用的元素,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计软件, 制作教学课件资源。挂在教学网站上。 (3) 教学数据库资源的设计。设计药学信息资源库, 供药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的时候能和药学专业结合, 在资源库里查询药学资源[2], 为今后从事药学研究做准备。 (4) 网站资源建设。“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形式, 要求学生要提交每次教学内容后应该完成任务, 这就需要有网站接收学生上传的任务。还可以把很多有效的教学资源挂在网站上供学生查询和下载, 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讨论、留言, 和同学和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3]。 (5) 考核资源建设。教学环节的最后, 还要通过必要的考试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 只不过这种新的教学形式, 设计成每次上课时对上一次的实践内容进行测试, 最终课程结束时把每次考试成绩折算后有一个这门课的实验课成绩。因此要设计动态的无纸化考试系统, 每个环节测试一次, 动态添加每次的考试题目, 设置考试分数, 在计算机上上机考试, 自主评分, 记录每次测试的结果。最终期末的时候还要进行综合课程考试, 作为本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4]。以上几个部分就是具体的改革内容, 每一个部分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解决现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讲述式、灌输式形式的弊端, 实现“做中学”,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已经逐步采用此种教学模式, 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实践中去。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已经使用了我们自己改版的教材, 而且已经开始了这种教学形式的初步尝试, 比如开始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之前, 我们先给学生布置任务, 开通网络, 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看谁查得详实具体内容丰富, 并且记录下来, 然后同学们讲解, 互相补充, 最后老师总结。这种方式学生比较欢迎, 而且也使学生有了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做中学”的任务驱动模式的教学形式, 要求学生要提交每次教学内容后应该完成任务, 计算机教学平台网站接收学生上传的任务。还可以把很多有效的教学资源挂在网站上供学生查询和下载, 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讨论、留言, 在线交流和同学和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
“做中学”教学模式的研究目标是以新的教学理念, 借助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便利条件, 利用计算机设计必要的教学资源, 建立药学专业数据库资源, 课件资源, 学生上传作品、作业, 下载学生所需要的资源, 先进的无纸化上机考试及模拟软件系统资源, 自动评分系统资源, 来使“做中学”的“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形式得以实施。旨在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有效的教学环境, 新的教学方式, 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设计出比较适合于药学专业学生“做中学”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近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考试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黎永壹.计算机文化基础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J].钦州学院学报, 2009, (6) :58-62.
[2]刘海燕, 熊馨.基于ASP.NET技术的网络学习平台设计[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05, (5) :18-21.
[3]佟欧, 宋亭燕.网络学习平台中在线交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0, (4) :1184.
【关键词】微课程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模式
21世纪的现代化社会,具备信息技术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最基本的要求。经过数十载的改革与实践,我国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信息化社会,“微课程”的形式就是将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创新,将学习方法和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培养学生成为新世纪创新型复合人才,具备一定计算机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知识,已经成为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必然趋势。
一、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及弊端
(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现有的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已经不能同时满足于不同区域、不同文化发展水平的学生。部分同学认为教学内容简单,希望在有效的时间内接触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及技能,另外部分同学因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教学内容没办法迅速理解并掌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很难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所以,如何兼顾不同学习水平的学习者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就是现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有限的课堂时间与课程内容过多存在矛盾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课程容量也越来越大。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开展了基础应用及拓展类选修课。现有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理论教学+上机实践”,而理论教学大多都在多媒体教室完成,上机实践大多在机房完成,很难在有限的时间能完成多种任务,学生想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就必须在课堂外自主完成,否则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利用“微课程”,结合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课后,学生可通过微视频巩固课堂知识,避免遗忘而导致无法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师教学的不同水平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许多学校并未对教师开展专业性的培训,教师教学过程中,数字化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并不都具备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能力。所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难题。
(四)传统的考试方式无法全面有效地反应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大多数小学还是以期末测试的成绩好坏与否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由于课程较多等现实情况,考试成绩只能单纯反映学生对此门功课的概况,对一些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无法全面地在考试成绩中体现出来。即使分数相同的学生,对知识各模块的学习理解程度也参差不齐,且现有的考试模式,易于让学生养成平时不学习,考试前临阵磨枪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利用网络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练习适合自己的题目,然后分析自己的优势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
二、“微课程”的含义与应用
“微课程”起源于93年美国Leroy A.McGrew教授提出的60秒课程及95年英国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McGrew教授将课程分为三个部分:问题引入、解释说明、列举实例。Kee要求学生进行具有一定逻辑结构并精炼的一分钟演讲,以促进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专业知识。总结来说,所谓的“微课程”就是指在10分钟左右,内容短小,主题明确地讲解一个问题的小课程。“微课程”通过智能手机、Powerpoint2013以及IPAD中的软件录制,后通过Cooledit、QQ影音等软件完成后期制作,并适当地添加字幕突出学习要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微课程”这种新的教育方式逐步被采纳并更贴近生活,使学生愿意接受。以国内“微课网”为代表的中小学微课程评比为微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现微课程除了作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外,还为课前的情景引入,课后的总结等提供支持。
三、积极构建“微课程”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课程在小学的教学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为更好地培养新型人才奠定基础,“微课程”的提出力主改变传统的教学时间安排,教师在课前制作PPT、HTML网页及拍摄“微课程”,引导学生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并思考。同时借助平台与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完成课前任务。课堂中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分析,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课后的复习巩固也是关键,课后的作业分享以及测试评价使学习的知识更改牢固。
四、结束语
“微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来讲现可将“微课程”分为四个阶段实施:学习内容的导读设计、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综合评价测试设计。即使设计新颖,但也暂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在其基础上提供补充并完善其不足,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及欲望。把教学的课程从课堂内延伸至课堂外,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程,整合学习资源方面更加用心,以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将设计全新的教学方法及思路,在小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程”教学体系,不断改革创新,推出全新有效可行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
【参考文献】
[1]梁乐明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
[2]钟晓流等.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
[3]钟琦,张剑平.高师院校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的现状探究—基于社会性软件的调研与结果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2.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如何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改进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的方法,并对其实践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1、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课程教学中集中了大量的概念,并且教学内容大多是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课程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于涉及的概念,既要理解其内容和实质,又要建立起理论和实践应用中的联系。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的关系,要让学生除了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2、改进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思考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课堂理论教学。教学的内容以课本为主,往往需要讲解大量的概念,并且还要以概念来讲解概念。这些理论不好理解,增大了授课的难度。当深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之害的学生疑难问题越积越多时,他们就会因为“听不懂”而失去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出现“不愿学”和“害怕学”的情绪,有的甚至学了后面忘了前面。同时由于讲课时没有结合实例,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章节都会出现大量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冠心病的早期症状对于课堂教学的改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1 类比法
OSI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很抽象。所以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类比法,将邮政管理体系和OSI体系结构做一个比较。如果我们要寄信,过程如下:写信人要把写好的信放入信封中,信封上写明收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并贴上邮票,投入到邮筒里。邮局工作人员从邮筒里取信,盖上邮戳,并将发往同一地点的信件分拣好,装袋。已经装袋的信件被运送到火车站、飞机场等运输部门,封装为大包等待运输。运送到达目的地的信件被拉到目的地邮局进行拆包。并在目的地邮局盖上信件到达的邮戳,并由邮递员送至收信人。收信人收到信件后,拆开信封,可以读取信件。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
1)整个过程的参与者寄信人、收信人、寄信和收信的邮局、运输信件的交通工具等构成了三层结构的邮政管理体系。通过和OSI七层体系进行比较,使学生对层次的概念有个形象的认识。转贴于http://
2)要寄信必须要把信件放入信封内,并且必须要写上收信人地址和贴上邮票,说明信件的封装有明确的格式要求,并且在发信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封装的过程。在收信时则表现为拆封(拆信)的过程。这和OSI七层体系结构中数据的封装/拆封有相似之处。
3)信件在寄信人/收信人层表现形式为一封信;在邮局表现形式为目的地为相同地点的装袋的状态;在运输部门表现为打成大包的状态。所以说,数据(信件)在不同层次,信的表现形态也不相同,而在同一层,表现的形态是一样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协议数据单元的概念。
4)在邮政三层体系结构中,寄信人/收信人层为该体系的上层,运输层为该体系的下层,可以看出寄信人/收信人使用的是邮局的服务,邮局使用的是运输部门的服务。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OSI七层模型中上下层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这样,学生对OSI体系结构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能从基本上掌握分层的原理和特点。
2.2 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的原理,更要懂得某些原理在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也介绍一下实际运用的知识,对于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能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1)讲述MAC地址的时候,介绍了MAC地址的定义为计算机的硬件地址,可以延伸介绍下MAC地址过滤在上网管理时的应用。例如,使用无线路由器时经常会碰到“蹭网”的现象,这时使用MAC地址过滤,仅允许某一个或者某几个MAC地址访问,就可以解决此问题。
2)在讲述传输介质时,除了讲述几种常用的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之外,各种线材的特性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范围不同,比如长距离埋地或者架空的布线一般选用光缆,而室内的布线就应选择价格比较便宜的双绞线。同是也可以将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知识也介绍一下。
3)在讲述TCP和UDP两个协议时,需要重点介绍两个协议的特点,以及他们的对比。根据他们的原理特性的不用,也决定了他们的应用。比如文件传输等需要可靠传输的网络应用,在传输层一般选择TCP,而像实时视频传输,一般则选择UDP。还有些网络应用是需要两个协议都是用的,比如说网络监控系统,监控的实时画面的传输,对时效性要求较高,所以选择UDP。而监控的画面需要保存起来以备后续查看,对画面的质量要求较高,可以选择TCP。
3、结语
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要促进教学内容、教材形式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观念向现代化改进。通过案例的讲解,让学生在探究发现中体会到学习的极大乐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应用也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更要体现时代发展的特点,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取得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连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有效教学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11期
2、成善汉;杨好伟;周开兵;贾文君;;高校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03期
计算机行业所面对的英语与其他行业有着不同之处,因为计算机行业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当中都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的应用,所以这就要求高职计算机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词汇量,并且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学会如何去应用这些专业的知识。由此可见要想加强高职计算机学生的英语能力,就一定要管理好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一、计算机英语教学特点
1.词汇特征
高职计算机在英语词汇量方面出现了独特的词汇量特征,计算机所涉及的英语往往缩略词很多,缩略词是为了更简便地反映出英语所表达的意思。除此之外对于高职计算机行业的英语教学而言,还有着很多专属的名词,这些名词主要是在计算机运行中经常会使用到,与此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些派生词,派生词是指借助前缀和后缀,进而派生出来的新词。这类的新词在高职计算机行业的英语教学中会经常涉及到。
2.语法特征
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条件较弱,所以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较难掌握其重点,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中的英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视。计算机专业中所涉及到的英语往往句子很长,并且学生对于句子成分比较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语法语义的讲解,进而让学生懂得其中的含义。
3.学生特征
高职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起点较低的情况,并且英语理解能力较弱,高职中的学生一向是以及格为标准,只要及格就可以,这一标准实际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很多学生在高职中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及格的成绩,并不是将知识学有所用,这样的心理和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由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所以很多学生缺乏背诵记忆的主动性,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较为吃力。
二、传统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当中,很多高职院校都采取了利用让英语系的教师去讲授的方法,虽然英语系的教师自身英语水平较高,但是针对于计算机的学生而言,更多需要的是计算机方面的英语知识,然而英语系的教师并没有该方面的`专业技能,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只是翻译句子表面的意思,对于句子中所要表达的专业意思并不能真实地表达,这样的教师方式实际上并不能够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该教学模式会将计算机英语教学成为变相的实用英语教学,并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所以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三、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突破
1.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为了解决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量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采取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有关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联想法和增强记忆法引导学生记忆一些较难的词汇。将一些名词、缩略词以及派生词通过联想或者是归纳的方式进行总结,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针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在学习该专业英语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词汇量大不容易理解的难题,对于这一难题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将其解答,无论是采用归纳的方式,还是采取联想的方法,只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
2.化繁为简阅读技巧
将计算机教学中的句子化繁为简,这样将句子的成分进行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中的难点。采用适当的断句方法进行分解和讲解,最大程度地降低理解的难度,这种学习技巧已经在很多的高职学校中进行了运用,有着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利用这一方法去进行讲授,可以让很多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化繁为简是当今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新的突破点,这样不仅仅对提高为学生理解能力有所帮助,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人才
政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陈孝茂
[摘要]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现在各个职业学校各个专业都在不断探索与尝试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本文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专业课课堂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变革,以及学生学习方法、考核方式的变迁加以实践研究,从而探索有利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关键词]课堂教学就业导向项目教学考核评价
一、背景
职业中学教育要坚持就业为导向,是国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关于教育的重要原则,也是新时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记得教育部部长早在2004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讲话。讲话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扩大就业的支持作用、服务功能,对国家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给中等职业教育指明了明确的方向,要实现职业教育真正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课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试在必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劳动者。但是纵观这几年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不仅仅是生源不断的萎缩,而且生源的质量越来越差。为什么会导致很多成绩好的学生不愿意读计算机专业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职计算机毕业的学生没有出路,不好就业。据笔者调查某校2008届的一个计算机专业班,毕业生48人,考入高职10人,能基本就业的学生17人,能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工作的4人,可以看出中职计算机毕业生能从事并胜任本行工作的不到10%。,许多计算机专业考试门门优秀的学生不会自己组装电脑,不会安装系统,更不会简单的故障处理;拿到计算机网络中级工的学生不会自己家里的宽带安装与连接,更不会简单的小型局域网的搭建;打字速度相当快、排版水平很高的学生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会换打印机的色带,不会机关公文规定格式的排版。难怪社会上会出现月薪三千难觅一个“技师”!
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碰到的种种问题,我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应该说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实践训练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混乱,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计算机专业学科有别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特征是知识的更新非常的快,计算机的教师往往要花很多的 1
时间不断的学习才能胜任学科的教学。所以,在现实中计算机专业教师们往往在专业技术方面的钻研远大于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钻研,这样必然导致平时的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接受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科知识传授为主,以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或者以教师演示学生跟着练习为主,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只是教师讲授而学生不接受局面,课堂上只有少数几个学生听,甚至只有几个学生听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教师教学积极性都会受到严重挫伤。学生学了知识后不知道有什么用,更不知道将来跟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如何就业,如何胜任工作岗位,如何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宗旨。
2、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缺陷
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课考核评价方法缺陷。除了计算机基础与VB有市里的统考外,其他的专业技能课几乎没有考核评价,比如教计算机网络方向“中小型网络的构建与管理”、“网页制作与设计”该怎么考核;教计算机平面设计方向的“Photoshop”、“CorelDraw”等专业课该怎么考,现实中多数计算机老师在教完了这门课程后期末随便出一个题目考试形式一下。并且现在多数计算机的考试、考证主要仍以知识的积累、记忆为目标;考试方法简单,考试形式单一,考核内容仍依附教材;难怪也会出现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就业的工作岗位其实什么都不会。这种考核评价机制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就业,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和今后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探索
鉴于以上的背景分析,针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以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研究,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更好的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项目教学法”对学生好就业、优就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笔者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作了一些探索,发现在计算机教学中,“项目教学法”是一个实用有效的好方法。项目教学法实际上就是以行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法,它是将这门专业学科知识结合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并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多个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完成各个项目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专业学科的知识。它的特点: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核心追求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完成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各种能力。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项目教学法。
1、开发项目教材。开发项目教材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开发校本项目教学材料。从事一线计算机专业老师都很明白,想找一本真正适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很难,如果按现有教材一章节一章节的内容上,学生学习根本没有兴趣更谈不上去正确实施项目教学。但是开发校本教材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如何使开发的校本项目教学材料适合学生的学习并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就业能力。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在教
研组中分备课组来完成不同专业课的开发工作,由教同一课程内容的几个老师讨论分工共同来完成;其次让老师进入社会行业上调查,让项目的内容新并与社会行业的工作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学了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用上。比如我们在开发平面设计PHTOSHOP、CORELDRAW教学材料时,基本上是结合平阳当地的礼品工艺设计、商标设计、包装封面设计,而不是根据教材中现有材料或上网随便找一个,这样学生学了以后实习就业都能很快上手。第三,在上课实践中仿佛的实践并不断完善修改,尽量做到项目能综合学科的知识,能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
2、项目教学中降低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先会技能后掌握理解理论原则。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基础是越来越差,面对这样的学生讲太多的理论都是空话,学生基本不听或者根本就听不懂。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上课睡大觉、打游戏,也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项目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项目内容要轻理论知识重实践操作的探索。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网络涉及到的知识相当的多而且抽象难理解,教材上基本上按照网络相关基础知识分章节介绍。如果教学按教材从网络的分类、网络的拓扑结构、OSI参考模型七层的作用、IP地址、网络安全来教,中职学生一定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今天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的实际设置几个大项目如:构建小型网络,将构建小型网络这个大项目分成几个更小的项目包括构建家庭小网络、构建办公局域网络。在学生完成构建小型网络项目时会碰到网络的布线、网络的拓扑结构、网卡、集线器、交换机等使用及工作原理。如果你纯理论上给学生讲功能原理,集线器与交换机的区别,什么是广播域什么是冲突域等等,学生根本没法接受理解。我在项目教学中尽量对难理解的理论不做太多的解释,尽量把理论知识的程度降到最底。教学实践证明许多学生开始不理解或不完全明白的理论问题随着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理解掌握。所以项目教学中先实践探索研究后理论体会升华,对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探索能力、适应就业环境提高就业能力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计算机教学中改变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的方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在充分用好“课堂”这块阵地的同时,可以走出教室、走出微机室、走出校园,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新颖的考核手段,培养有个性特征的、有创造性的、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零距离就业。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发现原来的计算机专业课考核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考核的内容依附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陈旧的知识技能,考试方式传统单一;忽视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把学生禁锢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体现与张扬;不能充分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色,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没能与市场很好地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在项目教学法下考核方法形式多样,不去追求统一的模式,不在一味看中学生的考核结果,更加注重学生在考核的过程中体验到什么、学习到什么。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的考试考核方法。
1、“企业岗位测试法”。这种考核测试方法是让学生走出普通考场到企业中去参加考核,是通过某个
具体岗位来测试他是否基本具备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如:学习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时,在项目教学的同时让学生到网络公司去打“义工”,参与现场布线、组网、调试网络等;学习图象处理Photoshop时,让学生去广告公司或一些摄影楼去学习图片、相片处理、色彩搭配等等。学习以后考核在企业里进行,由学校老师教师及实习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重点测试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所确定的职业能力目标,是否形成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项目成果全程开放测试考核法”。这种测试法我所谓的全程开放是指不要求学生在指定的地点、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考核要求,考核要求也没有很具体的规定限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挥,体现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差异。比如在考“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专业课程,我们不是让学生在1个半小时按给定素材考核完成一个网页制作。而是给学生一个网站主题,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知识,收集材料设计版面完成一个主题网站项目的制作。学生完全可以将考题带出考场,带回家中完成。
另外,在计算机专业课的考核中笔者注重学生小组合作意识考核,注重学生对项目总结报告考核,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考核。实践中发现,改变传统考核方法,灵活应用多中考核机制的结合,对培训学生职业能力,促进学生的就业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我们对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探索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不仅要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考核评价机制,还要加强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教学,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我们要坚定这样的信念: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不断转变职业教育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我们也坚信在平常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探索完善计算机专业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崛起,为学生就业提供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2006.6
[2] 陈嵩、李炳伟,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2008.6
[3] 蓝红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技信息,2009.9
关键词:VirtualBox,虚拟机技术,计算机教学
1、引言
近年来, 虚拟机技术在工业应用领域逐步得到重视和快速发展, 虚拟化应用 (如服务器虚拟化, 桌面虚拟化) 正在逐步渗透到企业IT系统的各个领域;在学术研究领域, 基于虚拟机的虚拟计算环境 (如Virtua Workspaces, VIOLIN) 已成为当前网络计算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1]。对教学型本科院校来说, 配置虚拟计算资源, 具有以下好处: (1) 避免复杂的系统集成和大量的设备占用空间, 降低投资成本, 提高资源利用率; (2) 能对整体系统运行环境进行统一监管和动态分配, 降低计算管理和运行成本; (3) 利用总体平台的优势, 提高系统的效能, 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因此, 使用虚拟设备进行实验室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是当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探讨了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第一部分, 介绍了虚拟机技术的含义和分类;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与测试, Linux操作系统等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2、虚拟机技术
计算机系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分层设计, 层与层之间相互独立, 并按照特定的接口进行通信。抽象的说, 虚拟机技术是通过新增的虚拟中间层截获上层软件对底层接口的调用, 并对该调用重新作出解释和处理, 来实现异构环境中资源的共享、管理和协同, 并支持应用大规模部署、迁移和运行维护的技术。简单的说, 虚拟机是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 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
按照不同的标准, 可以给虚拟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 按照虚拟化规模可将虚拟机分为进程虚拟机和系统虚拟机两类。进程虚拟机只能为单个系统进程提供虚拟运行环境, 如Java, Smalltalk等高级语言虚拟机;而系统虚拟机可虚拟整个计算机系统, , 如VMWare Virtual PC等。
(2) 按照虚拟机所在中间层位置, 可以将虚拟机分为硬件虚拟机、操作系统虚拟机、应用程序虚拟机。
(3) 按照应用的领域, 可以将虚拟机分为服务器虚拟机、存储虚拟机、网络虚拟机、桌面虚拟机。
虚拟机具有以下特点:
(1) 透明性:软件可以不经修改地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可以为软件提供的运行时隔离、在线迁移等功能都无须修改软件。虚拟机对软件屏蔽了底层硬件平台的异构性, 支持软件跨平台运行。
(2) 隔离性:多个软件可以通过虚拟机互不影响地运行在一台机器上, 体现对底层硬件资源的共享。
(3) 封装性:虚拟机实例中所有软件都封装在一个单独的虚拟硬盘文件中。通过封装形式, 虚拟机的备份、安装、复制、分发都可以通过复制虚拟硬盘文件的方式实现。有效地降低了软件的管理、配置的难度, 增加了软件部署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4) 可管理性:虚拟机的开机、关机、休眠, 甚至虚拟硬件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都具有编程接口。用户可以通过程序完成对虚拟机的硬件的管理和控制, 同时虚拟机的在线迁移功能同样体现了可管理性, 运行的虚拟机实例可以在程序控制下迁移软件运行的硬件平台。
目前, 应用广泛的虚拟机软件有VMware, Virtua PC, 和Virtual Box三种。
3、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3.1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要涉及到CMOS设置、硬盘分区及格式化, 安装、配置操作系统及其它软件等操作, 这些操作会改变甚至破坏计算机系统, 可能使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 而教师上课也难以进行实际操作的现场投影演示。同时学生做组装与维护实验时也容易对计算机造成损坏, 影响了教学效果。采用虚拟机技术后, 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采用Virtual Box虚拟软件, 建立虚拟机实验环境的步骤如下:
(1) 在装有windows XP的虚拟机上安装Virtual Box虚拟软件。
(2) 启动virtual Box, 点击"新建", 进入"新建虚拟电脑向导"界面, 给虚拟电脑设定名称, 选定"操作系统"及其版本, 设定"内存"的大小, 开始创建新的虚拟硬盘。
(3) 建虚拟硬盘的的类型, 是动态扩展还是固定大小, 设定虚拟硬盘的大小和存储位置, 虚拟硬盘创建完毕, 这样虚拟电脑创建也就完成, 产生一个.vdi的文件。
(4) 拟电脑创建完成后, 学生可以使用安装文件在创建好的的虚拟环境里安装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 可以对硬盘仅是分区, 格式化, 安装配置各种文件, 练习各种对磁盘操作的dos命令, 不用担心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
在本课程中建立虚拟机环境有如下优点:
(1) 虚拟电脑以.vdi的文件存在, 可以保存, 可以移到其他电脑上演示, 便于教师对学生实验成绩进行评价。
(2) 虚拟电脑运用软件来模拟各种硬件, 学生的不当的操作不会对真实硬件产生影响和破坏。
(3) 虚拟机上的任何操作都可以随时控制, 可暂停、再继续或终止, 便于教师控制实施教学、实验的环节和进度。
(4) 虚拟机刚安装操作系统后产生的不能全屏, 真实主机和虚拟主机不能共享等问题, 可以让学生独立去解决,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 在学生的安装过程中, 可以使用屏幕捕捉程序, 将安装过程录制, 便于以后观看和课下学习。
3.2 虚拟机技术在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在linux操作系统课程中, 操作系统的安装, 磁盘分区和配额, 文件权限管理, 系统启动模式设置和各种网络服务配置都是比较危险的实验操作, 这些操作在真实计算机上实现, 可能破坏计算机系统, 使计算机无法操作, 学生在做相关实验时任意操作, 经常造成系统破坏, 给教学效果和其他课程造成严重影响, 使用虚拟机技术, 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1) 系统安装。在宿主机上安装Virtual Box软件, 设置大一点内存, 选择linux版本, 安装操作系统, 本课程实验使用Virtual Box安装Redhat, ubuntu, 红旗linux等典型的linux系统来,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安装过程和不同。
(2) 磁盘分区和配额。安装完操作系统后, 新增一块空的虚拟硬盘, 使用fdisk命令进行磁盘分区, 然后使用fdisk-l查看分区情况;使用mkfs命令创建文件系统;使用mount和umount命令实施挂载和卸载文件系统的操作;修改配置文件/etc/fstab, 在系统启动时自动挂装文件系统, 为某个分区设置用户或组的磁盘限额。所有这些操作对于真实的宿主机具有破坏性, 但是虚拟机可以用快照和恢复进行控制, 不惧怕对虚拟环境的破坏。
(3) 文件权限管理。学生经常使用root账户的权限对文件系统进行命令操作, 造成密码修改或忘记, 使用虚拟机, 可以移植备份的.vdi系统过来, 方便实验的继续进行。
(4) 系统启动模式设置。GRUB是一个多重引导装载器, 可以在多个操作系统共存时, 进行系统引导项目的选择。在Linux操作系统中.可以使用GRUB设置Linux启动方式默认为图形用户接口模式或命令行模式。Linux系统安装后默认的启动方式是窗口方式。为了让学生在真正的命令方式下学习常用命令的使用体会引导装载器GRUB在系统中的地位, 可以让学生修改grub.conf文件, 将默认启动方式设置为命令行模式。
(5) 网络服务配置。网络服务的配置需要网络环境, 在真实环境下, 需要两台电脑, 这样会造成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的不便, 使用虚拟环境, 分别安装windows XP和linux环境, windows做验证客户端, Linux做服务器, 将两者设置一个网段, 满足了实验要求, 解决了不需要启动多台计算机的问题。
3.3 虚拟机技术在其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多门课程均可以得到应用。在web系统与技术课程中, 可以虚拟网站系统, 在网络基础架构课程中, 可以进行局域网的组网, VPN的组建, 三层交换机的网络实验;在计算机病毒与防治课程中, 可以在虚拟系统上进行网络攻击和病毒防御的实验等。在.net, j2ee开发实训课程中, 安装多个开发环境, 来回进行切换, 进行软件开发和测试。
4. 总结
虚拟化技术是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 采用虚拟机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及实验教学, 能够节省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 能够方便对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系统的可靠性, 发挥系统的整体效能。本文仅对使用虚拟机技术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在建立统一的虚拟实验平台上还缺乏探讨, 这将是未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怀进鹏.基于虚拟机的虚拟计算环境研究与设计[J].软件学报, 2007, 18 (8) .
[2].郑宾."虚拟机"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 2009, 12.
[3].谢锦平.用虚拟机技术改进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方法[J].福建电脑, 2007, 4.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行动导向项目式教学
计算机从人们工作的一种工具,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迅猛发展是计算机文化演变过程中的主要因素。社会各界由于受到计算机技术及计算机文化的影响,他们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具备娴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结合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再结合多年的有益尝试和教改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1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
1.1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概述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根据某一岗位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来设计出具体的工作项目,根据完成具体项目的活动行为确定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要求及需要学习哪些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具体项目这一活动行为的同时,学生即增强了能力素质,又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真正体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1.2基于行动导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1]有很多,实践证明,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应用非常灵活,如分段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法庭辩论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根据项目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及特点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在具體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出适合于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项目工作任务和实施环境,在项目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一定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起主导作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了学习效率,不仅学会了理论知识,还灵活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应用,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又提高了技能素质。
2.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是优秀学生必备的技能,恰恰我们的高职学生不具备这样的技能,从而造成他们的基础特别差,所以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的动力不足的现象。他们希望尽快获得毕业证参加工作或者直接学习企业员工所需的岗位技能。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增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所学知识对就业和将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如果仍然采用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的。
根据《山东省鲁政发49号文件》对山东职业教育提出“坚持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指导思想。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采用以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为主体,教师组织为主导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解决高职学生厌学的现象。
3.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公共课程中的应用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山东省对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的内容要求分别设计出适应不同知识模块的工作任务项目,构建基于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于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组织,采用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参加山东省统一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的通过率几乎100%,计算机知识的应用能力特别强,很好的满足了社会对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3.1教学模式的创新
以教师设计的各种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积极主动完成工作任务为核心,按照完成任务的工作流程,学生在工作过程中逐步完成任务,在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还可对工作任务进行扩展创新,在工作任务的设计中增加学生自己的设计思想,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乐趣,从“要我学”的学习状态转变为“我要学”学习状态,由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
3.2教学计划的改革
为了更好的完成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2],必须改变传统的以章节教学为主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应用,科学的设计和安排工作任务、教学场所和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根据要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能力目标的知识目标,重新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工作任务的实施效果。
3.3教学任务的设计
根据山东省《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大纲设计出若干不同的教学任务,每一个教学任务就是一个具体的工作任务[3]。根据高职院校对计算机能力要求,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容要求和特点,要把每一个工作任务进行详细的规划,既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也就是通过对各个工作任务实施,学生不仅能够顺利通过山东省统一组织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考试,还能满足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所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3.4教学组织
教学组织要遵循完成一个具体工作任务的流程,确定学生的工作任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工作过程的引导者、咨询者,还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者。
由于工作过程需要必备的理论知识,为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按照工作要求将工作任务顺利完成,这样既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同时也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达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的理想效果。
3.5成绩的评定
基于行动导向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成绩的评定要以山东省统一考试成绩为考核标准。山东省统一考试的实践性操作知识的所占比重较高,通过基于行动导向的工作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变现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强,厌学情绪较严重的现状,只要设计出合理的工作任务项目,就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各项目工作任务,也就实现了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4.小结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教师对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引导作用。从确定计算机公共课程要求的能力目标到每一个工作任务的设计安排,直到最后对工作任务设计的总结、改进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培养出满足生产服务一线需求的技术性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明贺.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在推进职业物流教育发展中的价值分析[J] .价值工程2012(11).
[2]杨灵芝,刘海明,王洪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基于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J] .职业教育,2010,(27).
[3]将丽芬,许宁.高职化工专业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7).
摘要:本文介绍了作者对计算机英语课程的一些教学经验。通过比较、分类、构词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和术语。通过选择覆盖范围广,难度适中,实用性强的阅读材料,使学生对阅读科技文章产生兴趣。在课程中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能力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构词法
听说训练计算机英语课程是各个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但各个高校的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教学内容不统一,导致老师们都是自己摸索,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者将自己在计算机英语课程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并与之分享。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和术语记起来比较枯燥,采用比较法、分类法和构词法能够有效地帮助记忆,并且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听说能力训练往往是计算机英语课程容易忽略的环节,作者将听说训练引入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词汇教学。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的学习在外语学习中占重要地位。计算机英语中,专业词汇和术语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足够专业词汇和术语,才能读懂英文技术资料,才能与别人在技术上进行交流。在计算机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将每篇文章涉及的词汇罗列出来,就像词典一样,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学习的兴趣。作者在教学中采用了比较法、分类法和构词法帮助学生学习词汇。
比较法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多专业词汇是英语中原有的`词汇,只不过通过借用,含义发生了改变或者引申。例如,memory原有的意思是记忆,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是内存;application原有意思是申请,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应用程序;text的原意是课文,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文本;client的原意是客户,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客户机或客户程序;library的原意是图书馆,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库;host的原意是主人,计算机专业词汇中是主机,等等。在讲解词汇时,将这类词汇原来的含义和引申的意思对比,非常有助于记忆。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英语的词汇,采用比较法可以使学生迅速增加计算机英语词汇量。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在计算机英语词汇中,哪些是原有词汇?该词汇的含义发生怎样的改变?这种对比法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专业词汇的兴趣。
1、教师观念和授课方法有问题目前我国对职业院校大力扶持,对教师学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新进教师学历要求都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专业水平都很高,但由于未进行师范素质培养再加之高职生源素质相对较低,这就形成了较大反差。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自身受教育的方法迁移的教学工作中来,还是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这种被动地位的存在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以及对计算机教学的兴趣,从而难以真正的促进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
2、学生基础层次不同高职院校生源来国内不同的地区,部分同学经常使用电脑操作相对熟练,而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电脑,对电脑比较陌生,因此,导致学生间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差异主要是多个原因引起的:一是计算机科目被部分中小学忽略,从而造成学生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特点;二是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很多家庭都购买了计算机,从而为学生学习、操作计算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与条件,也有很多家庭未购买计算机,部分学生很少或从未使用过计算机,这都导致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3、课时的减少为教学带来巨大压力近十年各高职院校相继压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数,而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加之部分高职对学生有考证的要求,这使教学课时的减少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要求产生了明显的矛盾。4、硬件环境影响教学质量近几年各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增加,现目前计算机硬件资源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由于资源的限制计算机基础课程部分课程在教室授课,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实训课有可能进行大班授课,由于资源不足,有可能两位同学使用一台电脑,人数过多既不利于教师辅导也不利于学生练习。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当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老师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的建设,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用心去教学,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加强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师范素质的培养,使其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在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环境中,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重视教师的培训,为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教学水平搭建良好的平台和环境。教师的知识水平、职业素养、教学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需大力加强各方面的建设。
2、分层教学的应用由于学生基础层次不同的客观事实的存在,进行分层教学是全面教授各层次学生的有效方案。在学期授课开始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考试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班级总体情况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深入浅出,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听懂学会,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分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分层,还应对教学目标、备课、练习、评价进行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主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备课分层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更是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划分不同的知识重难点,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能学懂能学会。练习分层是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的有效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练习题,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最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就感提升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评价分层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客观的评价方式,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的提升幅度作为标准。
3、教学模式的改革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情景,制定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基础上进行教授课程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辅导和自己的主动实践来掌握知识点。任务驱动能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微课教学。微课是使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几分钟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微课是新兴的一种教学方式,利用微课补充并强化关键知识点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移动教学。移动教学就是基于无线移动网络、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和学生使用手机、移动电脑、IPAD等移动设备,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移动教学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可以利用现有移动平台如微信、QQ等,也可以开发自己校园的移动平台;其次准备好授课所需的资料如教学内容、参考资料、课件、习题等将其上传至平台,供学生学习使用。移动教学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弥补课时不足的现象,也非常适合学习者个性化和深度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思维教学 高职计算机专业 课改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7-02
一、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
在新世纪,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应用已经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对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与对计算机高素质人才的严格要求,我国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开始凸显出诸多问题[1]: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陈旧、内容老套、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很难学以致用的现象;较多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因为教学和社会水平的落后,忽略了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无法保证行业内部机密安全,将来会面临着就业难的现实。为了解决这些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就要进行必要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以便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并实现计算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计算机思维教学模式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思维教学模式成为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内容。依据计算机思维能力的方法作为构架计算机教学和教学模型的基础,根据实际的相关教程,实现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建设是我们的期许目标[2]。从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等方面可以很好的反应出计算机思维发展在构建计算机学校模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外计算机思维的发展形势,我们可以看出其在计算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作为三大科学思维之一的计算机思维,在未来计算机专业教育中亦存在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计算思维现状分析
1.计算思维的整体性分析
在现在高职院校教学环境下,大多数学生的整体计算思维意识偏低,他们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计算思维能力在自己学习及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受到教学课程及教学方式的限制,因此不能全面的提高自己的计算思维意识。因此,高职院校要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加强学生计算思维意识能力培养。
2.计算思维的差异性分析
第一,计算思维与性别的差异性
高校大学生计算机思维的差异主要与性别有关,因为性别的差异决定了学生们的自我性格和学习习惯等。首先,男生的好奇心一般比女生要强,在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上具有天生的优势,面对前言科技,男生会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其次,男生通常要比女生更具有发散思维,面对问题时会主动寻求不同的解决办法,在比较中获得最好的结果;另外,男生的逻辑思维相对女生要比较强,而在计算思维的发展过程中,逻辑思维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尤其会帮助计算思维维度方法的发展;最后,在学习风格方面,男生会比女生更灵活,多数男生会在掌握知识本身的同时,更多的发展自身对知识的发散思维能力,而女生则较少的关注此方面。
第二,计算思维与年级的差异性
就计算思维的年级差异性而言,总体上是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能力更强。这是因为高年级尤其是面临毕业的学生,已经修习了更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接受了计算机基础的培训,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学到的计算思维知识应用于实践学习中,由此获得了较强的计算思维综合素质锻炼。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计算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需要学习相关的课程并接受计算思维知识培训及实践,从而提升自己计算思维的专业性和增加自己的计算思维方法。
3.网络信息安全的漏洞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化程度程度加大,这就使得网络信息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如果忽略了这方面,个体信息就会被泄露、更改甚至破坏,这就给计算机思维发展带来了挑战。
四、结束语
针对当前教学方式与现实偏差较大的问题,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改模式主要通过计算机思维模式来实现,从改变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开始做起,更改传统的教材,明确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在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并通过适当岗前培训的方式进行课改。最终的目的就是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正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水平、高素质的计算机编程人才、软件人才等其他相关人才,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最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伍丁红.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1)
【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论文】推荐阅读: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探讨论文05-26
计算机专业学年论文06-01
我对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看法07-06
计算机专业论文写作指导07-23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06-13
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体会10-0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论文选题10-24
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词11-16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评价研究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