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计算机教学目标(精选10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整体课程安排:
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5---7课(15课时)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册第二单元8—13课和第三单元(16课时)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册第一单元(16课时)
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册第二、三单元(16课时)
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7—9课(16课时)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册第三单元10—11课和第四单元(16课时)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册第一、二单元(16课时)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册第三、四单元(16课时)
《信息技术》小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时刻在你身边——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1课 生活和学习中的好帮手——信息技术(3课时)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指导意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内容不需要学生完全掌握,只需要了解即可。(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第2课 无所不在、神通广大——信息技术应用(3课时)
教学目的:从更广泛的角度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体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指导意见:授课的过程中应该紧密与生活结合,切忌空讲。第3课 认识计算机——计算机的硬件组成(2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部分的组成及作用。学会鼠标的基本操作,掌握开、关机的正确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基本特征认识计算机,能说出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指导意见:教师指导学生上机练习。
第4课 玩“纸牌”游戏——初步认识软件(4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玩“纸牌”游戏,进一步熟悉鼠标的五种操作方法,同时认识到软件和硬件的关系。指导意见: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熟练使用鼠标,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玩“扫雷”游戏。
本单元教学内容比较少,教师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添加适当的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 快乐的小画家——画图篇 前续课(1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启动和退出“画图”、认识画图窗口、设置画布大小、保存、新建与打开画图文件。
教学难点:保存、新建与打开画图文件。
指导意见:让学生欣赏计算机画图作品,激发学生对本部分内容学习的兴趣 第5课 渔舟唱晚——“铅笔”和“刷子”工具的使用(1课时)教学目的:学会使用“画图”工具栏中的“铅笔”、“刷子”工具。指导意见:在机房边上机边讲解,学生更易理解。
第6课 美丽的鱼——“直线”和“曲线”工具的使用(1课时)教学目的:学会使用“直线工具”和“曲线工具”。
指导意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试,有可能的话让他们自己学习总结 第7课 缤纷的色彩——“喷枪”工具与颜色填充的使用(1课时)教学目的:学会喷枪工具和颜料盒,会用喷枪喷出不同的颜色 教学重点:选择不同的颜色 指导意见: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第8课 农家小院——图形工具的使用(2课时)教学目的:学会画矩形、圆角矩形、多边形、椭圆或圆 教学重点:填充方式
指导意见:让学生在充分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总结所学知识 第9课 圣诞快乐——添加文字(2课时)
教学目的:会使用文字输入工具,会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 教学重点:对文字各式的设置
第10课 长颈鹿——图形的变化(2课时)教学目的:学会对选定的部分进行移动和复制 教学重点:对图形进行透明设置
指导意见:让学生多练习,以加深印象,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 第11课 中国娃——彩色橡皮的使用(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设置背景颜色,即“彩色的橡皮”,学会将图形变为反色显示。
指导意见:本课教学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画图的时候要用到彩色的橡皮,彩色橡皮和彩色的笔有什么区别 第12课 太空娃娃——变形与翻转(2课时)
教学目的:知道如何改变图形的形状,知道如何调出“拉伸与扭曲”对话框,并会进行设置
教学重点:拉伸与扭曲对话框的设置 指导意见:多练习
第13课 自由创作(2课时)教学目的:开阔思路、提高兴趣
指导意见:本课是整个计算机画图的一个总结,通过作品大赛,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其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第三单元 经典改编———图像处理篇
第14课 我的图册——用看图软件创建图册(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利用ACDSee软件制作个性化图册,了解图片的格式以及转换格式的方法。教学重点:图册的创建。指导意见:ACDSee是一种常用的看图软件,难度不大,多上机实践。
第15课 奇妙的变化——编辑器的使用(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利用ACDSee软件修改图片,了解凸出和收缩、浮雕、油画、模糊效果,练习将图片设为“壁纸”。
教学重点:利用ACDSee软件修改图片。指导意见: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多练习。
《信息技术》小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打字高手——打字篇
第一课 正确坐姿和指法——基本键打字练习(2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击键的坐姿、指法及手指的分工,认识8个基本键,学会金山打字通的启动和退出。
指导意见:注意强调学生的坐姿、手指分工和击键方法。第二课 苦练基本功——其他字符的练习(2课时)
教学目的:详细讲解上排键、下排键的指法以及双字符键的使用方法。指导意见:提醒学生时刻注意指法,尽量盲打。
第三课 打地鼠——字母练习(2课时)
教学目的:利用金山打字通的“打地鼠”游戏,激发学生的指法练习兴趣。第四课 快乐打字——单词的输入(2课时)
教学目的:利用金山打字通练习输入英文单词,进一步提高打字水平。第五课 自我介绍——自由输入(1课时)
教学目的:利用金山打字通练习自由录入,注意区分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了解光标控制键的作用。
指导意见:教会学生两种输入大写字母的方法。第六课 手脑并用——中文输入(1课时)教学目的:利用金山打字通练习用全拼方法输入汉字,教师简单介绍各种汉字输入法的设置。
第七课 方便的“记事本”——保存文件(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使用windows中的“记事本”程序,并用“记事本”练习打字,了解字符、文件、文件名的概念。
教学难点:保存文件。
指导意见:授课时,教师应先演示,学生再练习
第八课在计算机上安个家——建立文件夹(2课时);教学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创建文件夹、如何将文件保存;教学难点:将文件保存到文件夹;指导意见:文件夹重命名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找学;第九课综合练习(2课时);指导意见:学生练习一节课,第二课时的时候组织学生;第二单元带你游遍颐和园——PowerPoint2;前续课(1课时);教学目的:学会powerpoint的启
第八课 在计算机上安个家——建立文件夹(2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创建文件夹、如何将文件保存到文件夹中以及文件夹命名的规则。
教学难点:将文件保存到文件夹。
指导意见:文件夹重命名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找学生演示操作方法。第九课 综合练习(2课时)指导意见:学生练习一节课,第二课时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单元 带你游遍颐和园——PowerPoint2000基础
(一)前续课(1 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了解其编辑窗口的组成,并会创建和打开演示文稿
指导意见:学生学完本课应对powerpoint的作用有所了解 第十课 颐和园半日游——创建演示文稿(2课时)
教学目的:了解一般演示文稿的组成,并会选择幻灯片的版式,会输入、修改和编辑文字,会改变演示文稿的背景色
指导意见:本课内容是整个powerpoint单元教学的基础,应讲的细一些,打好基础
第十一课 游览路线——插入新幻灯片(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插入新的幻灯片、学会插入符号、学会切换视图方式 教学重点:插入新幻灯片
指导意见:多练习
第十二课 沿途风景(1)——插入图片(1课时)教学目的:学会如何在演示文稿中添加图片对象 教学重点:添加来自文件的图片
指导意见:在课前教师应该准备好所需要的图片 第十三课 沿途风景(2)——调整幻灯片顺序(1课时)教学目的:学会拖动幻灯片,改变幻灯片的顺序
指导意见: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例子文件,此文件中的幻灯片顺序应该故意放乱,让学生去修改正确。
第三单元 带你游遍颐和园——PowerPoint2000基础
(二)第十四课 动感图文——设置动画效果(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为对象设置“预设动画”中的常用动画效果,学会“自定义动画”,会用“动画预览”察看动画效果。
教学难点:“自定义动画”的设置
指导意见:本课内容有所难度,教师应该多示范,并让学生多练习。第十五课 音乐伴你游园——插入声音(2课时)教学目的:学会为演示文稿插入音乐文件 指导意见:上课前准备好音乐素材
第十六课 虚拟游览——自动播放演示文稿(1课时)教学目的:学会“自动切换”幻灯片 教学重点:切换效果的设定
指导意见: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试试各种效果 第十七课 作品展示(2课时)教学目的:开阔思路、提高兴趣
指导意见:本课是整个powerpoint教学的一个总结,通过展示作品,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其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第十八课 综合练习(2课时)
指导意见:开展幻灯片制作评比大赛,总结制作经验。
《信息技术》小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儿歌一首首——word基础篇
第1课 巧巧嘴,巧巧手——输入并保存(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word2000的启动,文字的输入和文件的保存,了解文字的复制和粘贴
教学重点:文件的保存
指导意见:展示优美作品以激发兴趣。教师上机演示,学生操作。第2课 穿花衣——设置格式(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对文字格式进行设置(段落、字体、字号、文字颜色等)教学难点:段落格式的设置
指导意见:让学生首先自己尝试格式工具栏中的各种工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第3课 儿歌小作者——另存文件(1课时)教学目的:掌握如何分页,学会如何另存文件。指导意见:让学生明白“保存”和“另存为”的区别。第4课 儿歌配画——插入图片(1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两种方法,学会对图片进行格式设置 教学难点:图片格式的设置 指导意见:课前教师应准备好图片素材 第5课 我的儿歌集——插入艺术字(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插入艺术字,学会插入页眉和页脚,了解“打印预览”。教学难点:插入页眉和页脚。
指导意见:教师提出制作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第6课 儿歌朗诵大赛——录制声音(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使用windows中的“录音机”录制声音,并会保存成文件。了解其他可以录制声音的设备。
教学难点:录制声音
指导意见: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录音时所需要的设备,综合利用本单元知 识创作自己的作品进行评比。
第二单元 红灯停,绿灯行——word提高篇
第7课 熙熙攘攘——插入表格及网上浏览(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插入表格,认识浏览器并能上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教学重点:表格的插入
指导意见:教师首先提出任务,学生按要求上网查找相关数据,并绘制出表格。
第8课 一慢二看三通过——插入文本框(2课时)教学目的:学会插入文本框,并会对文本框进行属性设置,掌握页面设置。教学重点:文本框的属性
指导意见:教师讲授制作方法,学生自由发挥。第9课 禁止通行——绘制图形(2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用绘图工具栏中的工具绘制简单图形。指导意见:让学生自己探索绘图工具栏的用法。
第10课 交通安全宣传栏——搜索引擎(3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资料,掌握IE浏览器工具栏的用法。了解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
指导意见:提供好的搜索引擎网站的网址,让学生多上机实践。第11课 交通部长收——发送E-mail(2课时)
教学目的:知道如何进入新邮件窗口,会发送新邮件。了解电子信箱的格式。教学重点:发送新邮件。
指导意见:教师课前准备一个邮箱,用于学生上课使用,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第三单元 电脑发烧友——网络篇
第12课 信息宝库——使用网络获取信息(1课时)教学目的:学会输入网址浏览网页,了解“超链接”的概念。指导意见:多上机练习。
第13课 享用免费资源——申请电子邮箱(2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在雅虎上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学会登陆论坛发布信息。指导意见:多上机练习。
第14课 网上来信——收发电子邮件及附件(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接受、发送、阅读、回复电子邮件。并会在邮件中夹带附件。教学难点:在邮件中夹带附件。
指导意见:可以让班里的学生互相发送和接受邮件,在实际中应用,他们更易掌握。
第15课 你怎样上网——保存网页(1课时)
教学目的:掌握保存网页的方法,练习发送E-mail和网上搜索。教学重点:保存网页。
指导意见:多上机练习,熟能生巧。第16课 得意之作——压缩文件(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用WinZip压缩和解压缩文件夹,并能下载邮件中的附件。指导意见:教师应首先示范操作,待学生基本看懂后再上机实践。
第四单元 小动漫迷的建议——综合任务(3课时)教学目的: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用WORD整理查找到的资料并通过E-mail发送。
指导意见: 本单元内容少,但综合性强,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上机实践。
《信息技术》小学第四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 网上安家——网站制作初步
第1课 Word大变身——用Word制作网页(2课时)
教学目的:将word文件转换为网页格式,会浏览自己制作的网页。指导意见:本课内容较多,链接其他相关知识。
第2课 牛刀小试——专业网页制作工具(2课时)
教学目的:Frontpage的启动,认识Frontpage的窗口,简单的网页制作和保存。
指导意见:教学中注意和word的联系。第3课 “神速”建站——网站模板(2课时)
教学目的:利用网站模板建立动漫网站,并会制作网站的主页以及将制作好的网页加入网站,会添加新的网页。
指导意见:内容较繁,注意各内容模块之间的关系。第4课 网页“手拉手”——超链接(2课时)
教学目的:学会将各个网页用超级链接联系在一起,学会设置邮箱的超级链接。
教学重点:超级链接
指导意见:超链接要有效、合理,要有相互性,有去有回。第二单元 谜语天地——综合任务(1)第一阶段 寻谜(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进一步掌握新建文件夹、网上搜索、保存网页的方法。
指导意见:多上机练习,熟练掌握。第二阶段 谜库(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进一步掌握word中的新建word文档、复制粘贴文字、绘制表格等内容。
指导意见:多上机练习,熟练掌握。第三阶段 出谜(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进一步掌握powerpoint中的新建演示文稿、插入动作按钮、设置链接,了解应用设计模板
指导意见:多上机练习,熟练掌握。第四阶段 猜谜(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进一步掌握保存、访问共享文件夹的方法、幻灯片放映方式
指导意见:多上机练习,熟练掌握。第三单元 记者行动——综合任务(2)第一阶段 选题计划(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进一步掌握word中绘制表格、设置表格属性的方法。
指导意见:让学生确定自己喜欢的主题。第二阶段 数据统计(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掌握windows中的“计算器”程序的用法 指导意见:前期工作一定要做的充分一些。
第三阶段 有法可依(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进一步掌握网上查询的方法。第四阶段 调查报告(2课时)
教学目的:利用word书写课题调查报告,综合应用word软件。第四单元 小设计师
设计一 个人名片设计(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进一步掌握word画图工具的用法。指导意见:让学生充分练习,自由发挥。
设计二 POP广告设计(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进一步综合应用word制作POP广告 指导意见:让学生充分练习,自由发挥。设计三 电子报刊设计(2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练习,综合应用word制作具有个性的电子报刊。指导意见:下课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设计四 电子贺卡设计(2课时)
教学目的:综合应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做出精美的电子贺卡。开展电子贺卡制作比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1) 计算器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2) 新教材已经取消了繁杂的计算;
(3) 计算器的使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不利;
(4) 计算器的使用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不利。
(1) (2) 两点概括起来就是“不需要、没必要”; (3) (4) 两点概括起来就是“有副作用”。
计算器教学真的“不需要、没必要”吗?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 (以下简称《标准》) 在前言基本理念中有这样的表述: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也表明: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并具体阐述为: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而根据《标准》编写的教材当然有具体的体现。数学教材曾这样说明:“数位较多的或数据较大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今后涉及圆柱、圆锥的有关计算时, 可以使用计算器。”等等。这里的“可以使用计算器”的“可以”不是“可有可无”, 恰恰说明, 无论是教材还是学生, 都认为对计算器的使用是“需要”的。
而目前计算器教学中存在的对学生计算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发展的消极影响——“副作用”, 不可否认, 是部分客观存在的。而且, 也有部分教师担心:平时如果让学生使用计算器, 而到考试时却不允许使用, 必然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 出现这样的“副作用”和担心, 只能说明我们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 而不是计算器“惹的祸”;如果把责任都推到计算器的头上, 那是不利于我们看清目前计算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 也不利于我们教师正确、全面地理解和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应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 鼓励算法多样化……”等有关计算能力的要求,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能割裂开来。避免繁杂、机械运算的同时, 该“加强”的要“加强”, 该“重视”的要“重视”, 不可缺失。应该说,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这些做得却不够理想——现在课堂教学中已经难以寻觅学生争相抢答口算题的情景了, 尽管是出于各种原因, 我们看到了很多有关“算法多样化”的热论, 而对于“估算”, 特别是“口算”, 却缺少了应有的关注, 也就是说“应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因此, 对计算器引入小学阶段的教材存有疑问, 甚至因此因噎废食——不引入计算器教学, 就是不恰当的了。
那么, 这样看来,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就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 要让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通过结合学生平时在使用计算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和局限, “现身说法”, 既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器的优越性, 也要认识到不当使用它所带来的局限性;既要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和能力, 更要避免形成依赖性。
(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切实“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进行针对性的口算和估算训练。口算、估算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 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及时验证和质疑计算结果的能力。为了达成上述目标, 我们有必要重新拾起以前的一些优良传统, 比如上课伊始, 进行一些课堂教学密切联系的针对性的口算训练, 而不要怕被戴上“观念陈旧”的帽子。与之相适应, 在布置作业时, 也要给予适当的时间和恰当的内容来逐步训练学生的口算、估算、简算和速算。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 结合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易错的计算, 有选择地进行几道口算练习, 像“12、22、32、102、202、0.12、0.52、3.14×12、3.14×22……”通过这些日积月累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三) 在上述基础上, 让学生明确该用计算器时就用计算器, 同时, 养成及时验证和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什么叫该用呢?除了教材上明确说明的“借助于计算器探索规律”等问题外, 对于诸如“数位较多或数据较大的计算可以使用计算器”“今后涉及圆柱、圆锥的有关计算时, 可以使用计算器”。这些大胆让学生使用。
例如: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不用计算器, 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这里安排的是是用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的运算, 同时让让学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 把计算和探索索规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既让学生学学习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又激发了了学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 还是培养养学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因此, 与其让他他们们背着老师和家长偷偷地使用, 还不不如如让他们在“阳光”下正确地使用, 这样的话, 教师也就可以及时地施加正确的引导。通过这些努力, 逐步让学生养成使用计算器的良好习惯。否则的话, 即使把计算器教学推迟到初中或高中, 也难免出现“副作用”。
一、透彻理解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小学阶段的主要运算定律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运算性质主要有:减法的性质、除法的性质等。透彻理解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是学好简便计算的基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对这些定律、性质的透彻理解。对于加法交换律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后和不变,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交换,交换后有什么意义。理解了这些问题,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为以后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关键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把这几个数结合在一起。通过讨论交流后,学生明白结合在一起的目的是“凑整”,而“凑整”的目的是使计算更简便。充分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后,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来学习了。但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学时,要多结合实际事例,帮助学生理解,形成概念,为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减法性质的理解也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减法性质理解了,除法性质学习起来也就轻车熟路了。学生把这些运算定律、性质掌握了,运用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二、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
在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时,首先要围绕定律、性质的基本内容进行练习,待学生熟练掌握基本题型后,再进行适当的展开,最后再拓展提高。比如,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三组题:第一组,基础题:(25+88)×4 (88+125)×8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第二组,提高题:99×68 102×68允许个别学生在他人的帮助下完成;第三组,拓展题:99×78+78 101×78-78不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完成。通过这三组题的训练,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真正体现了“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认真审题,加强分析,合理选择简便计算的方法
认真观察题目中的数字、符号,对于简便计算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通过仔细观察题目,学生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简便方法。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简便计算之后,我会提醒学生在题目中出现数字“25、125”时,就要想到“25×4=100,125×8=1000”,看到“99、101”就想到“99=100-1,101=100+1”等等,通过表象的数字观察分析,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快速地选择简便算法。
四、加强“易错题”的对比练习,提高计算正确率
许多教师都会发现,教师会重点讲、反复讲一些易错题,但学生在独立完成时,还会有错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主要是缺少对比训练,学生没有弄清楚错在哪里。比如,987-(387-178)学生往往会有两种答案,一种是:987-(387-178)=987-387-178,另一种是:987-(387-178)=987-387+178,针对这两种情况,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加强比较,两种方法只有对178的处理不一样,第一种是减178,第二种是加178,到底是“加”还是“减”呢?学生可以讨论,讨论过后学生会发现,987减去的是387与178的差,减去的是比387小的数,如果采用第一种方法肯定错了,多减了。做对的同学也会说明,如果先减去387就多减了,多减了么办?在后边加上多减的部分,也就是再加上178。又如,在完成“25×44”时,学生经常会错误地做成“(25×4)×(25×40)”,仔细分析错误原因会发现,此类错误主要是学生混淆了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其实,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道题可以选择乘法分配律来完成,即25×44=25×40+25×4,也可以选择乘法结合律来完成,即25×44=25×4×11,学生只要弄清自己所选择的定律,就能准确地确定自己所选择的简便方法。加强对比练习,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以后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简便计算的速度、效度和正确率都将大大提高。
五、学会认真检查、检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良好时机,良好的习惯学生将受益一生。因此,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我还注意对学生检查、检验习惯的培养。做好题目后,经常提醒学生检查数字符号抄写是否正确,数据拆分是否准确,方法选择是否恰当。对于不确定的题目,用其他方法再做一次,检验结果是否一致。
通过系统的训练,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出更好的方法与大家共勉。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信息技术体验与学习,初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结合生活与学习实际理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形成健康的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了解信息的价值;
2.知道相关硬件及软件的名称,了解它们的输入、处理、输出各个部分的基本功能,并根据需要进行基本的操作与简单应用;
3.学会使用几种基本的信息加工工具与通讯工具,并根据需要利用它们开展交流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1.能针对具体任务需求综合地从几个渠道收集信息,并筛选和评价信息;
2.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或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
3.能够围绕特定主题,综合利用相关工具或材料设计并制作简单的作品;
4.在展示与评议中认识作品,反思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过程中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并保持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
2.初步形成有目的的选择、判断信息和有个性的表达信息的意识,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的责任意识,具有初步的对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人际关系的良好认识。
第四阶段:提炼与升华(2016年9月——2017年8月)阶段目标:
教师个人反思、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炼出理念性质的探索实践的有效做法。学校要提供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性服务。还要进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活动,从整体上把握方向,理性分析、总结。
具体措施:
1.认真总结学洋思工程的经验教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学校组织专门干部教师进行总结、提炼,找专家进行鉴定,提高我校教研水平。开好总结、交流会。
2.整理教案、论文成集。3.规划新的五年计划。
《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自2014年10月被宁夏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立项以来,我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严格依据课题研究的步骤有序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活动。不断的总结经验,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措施的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流行着这样的一种说法: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走遍天下都不怕;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会兴起一股学习外语热。这样汉语在国人心中的位置渐渐被弱化。,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以知识目标为本位,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兴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课程的灵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的健全人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为语文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语文课程改革中,一些语文老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目标内容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语文教学中,对三维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顾此失彼:过多追求语文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南辕北辙:知识与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不一致,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相符;三个维度的目标油水分离: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分离,过程的展开、方法的学习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分离。
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参与、培养、发展的过程。现行语文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因素,任课教师要认真地挖掘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使用。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呢?这是值得深思和探究的,从这点出发,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预期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中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并获得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诚实守信、知恩感恩等美好的情感和公私、义利、苦乐、荣辱、幸福和生死等价值观。
2.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文章中表达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
3.课外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在读书中接受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并获得文学滋养,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
4.言传身教中,影响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而深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预期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语文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把握与认识,树立科学的语文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终身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践行课堂教学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洽,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能主动、积极、准确在文本中挖掘丰富的人文资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在道德情感及心理素质方面有所突破,使学生树立争取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解决的问题
积极探索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策略,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学生美好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成果预期形式及内容
1.《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2.《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研究》的相关论文 3.《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研究》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4.《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践研究》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录
三、所做工作及收获
1.对本校学生对待学习生活、尤其对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状以及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况进行访谈摸底,发现问题。通过观课、议课、研讨等活动了解我校7—9语文教师、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以及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情况,了解现状。
根据访谈师生,深入课堂,了解本校7—9语文教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撰写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并制订相应的课题研究计划,开展研究工作。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理论。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了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理论。
学习《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1)正确理解三维内涵
知识与能力目标。“总目标”的6-10条是对课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规定,是“知识和能力”教学的基本依据。我们要深入钻研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中的知识能力要求与旧大纲比较有什么变化,从而正确把握新课程“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如,阅读教学,旧大纲要求“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有一定的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则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外,还有阅读量阅读速度方面的要求,以及强调积累与语感的培养,这是旧大纲所没有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是新课标所特有的。“总目标”第五条是有关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在实践过程中学习。“过程”,重在“亲历”。“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都要让学生亲历过程,在过程中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方法”,应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应伴随着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审美的陶冶,如影随形,而不能游离其外。中外教学史说明,独立于具体的知识技能学习的“方法”是很难产生迁移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现的是语文的人文性,强调的是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内涵比起旧大纲“思想性”目标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总目标”1-4条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涵盖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精华,以及生命意识、现代意识、多元文化、国际理解和语文学习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
(2)理清三维之间关系
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这是无庸置疑的。产生怀疑或动摇,将使语文教学无所适从,也将使语文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语文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也将难以落实。在兼顾其他二维的情况下,知识和能力的坚实牢固,是语文新课程追求的目标。
学习人本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情感活动是心理整体机能的基础和动力,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人格因素,把情感问题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地位。教育的目的绝不只是限于教学生知识和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需求,使他们能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均衡发展,从而培养其健全人格。近几十年来人本主义教育理论通过在中小学和大学进行的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人本主义理论要求有一种新的教育,培养“丰满的人性”、“全面发展的人”以适应急剧发展的需要。
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组内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意义、必要性的认识,从新的视角反思课堂教学,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把握教学规律,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使之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设计“关于《我心中的语文课堂》学生调查问卷”,了解我校7—9年级学生对语文课、语文教师的情感、态度等,还设计了《我心中的语文课堂》的观课、议课记录表,从师生双方探寻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引起教师的反思,以便改进自己的课堂,更好的从师生双方面针对问题的原因探寻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方法和策略。
《我心中的语文教学》的学生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七至九年级学生。课题组按照每班三十份发放,共发放100份问卷。有负责教师指导学生以不记名方式填写。负责发放、指导学生填写的教师及时回收并汇总问卷。
对问卷汇总后,课题组发现:
在一百份问卷中,将近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喜欢语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比较喜欢或不喜欢语文。
在一百份问卷中,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学生表示喜欢语文课是因为喜欢语文教师。
在一百份问卷中,将近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语文课是因为不喜欢语文教师。(此项调查)
在一百份问卷中,学生语文课不发言的原因的十一个选项中,每个选项都有学生选,但其中“害怕回答错误被同学嘲笑,没有勇气”,“思考时间少,没有想好,来不及回答”,“紧张,不敢回答”,“怕说的不对,被老师否定或批评”,“第一次回答没有理解对,以后就没有勇气了”,“担心自己的语言表达不能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老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挫伤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选项较集中。
在一百份问卷中,“你喜欢怎样的语文课堂”的选题,大多数学生都多选了 “老师多鼓励,不让其他同学嘲笑回答错误的同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老师幽默些,课堂生动有趣,课堂气氛要活跃,不严肃”,“老师课上态度和蔼,多微笑”,“老师多问问题,多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师生互动多的课堂”,“有竞争意义的课堂”的选项。
通过对《我心中的语文教学》的观课、议课记录表的汇总,我们发现本校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有:
(1)一少部分教师仍然只注重知识、能力灌输与培养,注重试题的训练,而忽略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的积极参与度。课堂上仍然有教师抛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少,很多的时候,教师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讲解代替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与思考的现象存在。一个班,仍有将近一半学生课堂上不是面无表情,就是低头不语。
(2)一些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教学内容的提炼、教学设计的优化不够到位,没有抓住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利契机。表现在: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太过零碎,或者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及联系文本又能触动学生的体验和心灵。
(3)教师课堂上不能充分的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感悟和理解,教师缺少抓住学生语言表达中的思维点巧妙引导。
当然在观课活动中,我们发现本校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出有很多令人欣喜的亮点:
(1)课堂上教师能通过各种导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一名教师在教学王维的《终南别业》这首诗时,我的这样的一个教学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一个深度和广度。
师:“别业”怎么理解? 生:别墅。
师:(故意)别墅?唐代的王维住别墅里?
唐代“别业”与现代学生熟悉的别墅相联系的这一问,在学生中激起了千层浪。
生:对呀。
生:原来唐代的王维是个富翁。这一句话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生:是呀,现代有钱人住在别墅里。
师:对呀。可是王维到底是不是富翁?这个唐代的富翁到底富有在哪里呢?你能结合对王维的理解和他的诗句来谈谈吗?
这一问,学生开始一愣,继而沉思的沉思、翻书的翻书、读诗的读诗,有的学生甚至已迫不及待的想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但品析王诗的词句,也更加理解了王诗的主旨。
(2)课堂上,教师能通过各种环节设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3)课堂上,师生是朋友。
4.再次通过观课、议课、研讨等活动研究语文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途径和策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优化学生为主的人文性,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通过经验交流、论文撰写等进一步调动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同时也使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到巩固。
在近两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并组织学生完成了“关于《初中语文课堂学生语言参与不积极的原因》的学生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我们设计了以“初中语文课堂如何激发学生语言参与的积极性”为专题研究的议课记录,在实践中探究教师语文课堂上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存在的问题(教什么存在的问题,怎么教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在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做得好的方面。我们在说课、集体备课、观课、议课中形成了10份教学设计、5份教学案例、7份教学反思、7堂课堂实录、3堂微课,撰写了8篇论文。
本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是初中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也有微机水平高的其他学科教师。主要成员有的担任校教科室干事、学科带头人,他们中基本都是县级骨干教师,也都在一线教学。这样就为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确保有效落实,课题组一步一步按照精心制定的本课题的实施方案落实。我们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组织进行尝试研究,采取个体实践、同伴互助、集体研讨等多种形式学习研究。在学习理论之后,我们让在教师在自己的语文实际教学中进行运用,个体实践作公开课展示,全体研究人员进行仔细地观课、议课,集体研讨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在听课中观察实施情况和详细记载影响落实的因素。课后授课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课题组对课堂中目标的落实进行了总结,对影响落实目标的情况深入探讨,形成了研究资料。然后继续改进提高,再观、再议、再提高。教师们对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途径和策略进行总结,初步形成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中各种资料进行整理汇编打印。
在课堂上,通过品读,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课堂上以引为主,适时点拨,以读代讲,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和多媒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都有利于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家认为很有收获。
在理论学习与实践中,我们对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可谓受益匪浅。通过这一阶段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我们老师认为:我们以前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无视能力与情感的培养。这对于素质教育是不合适的。通过研究,我们新的认识:语文教学中目标的落实,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去真切的体验情感、形成能力、学到知识,才能够实现育人目标。
通过上一阶段的研究,我们探究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认真研究教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去真切的体验情感、形成能力、学到知识,实现育人目标策略: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2.语文教师要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更新语文教师观念。
3.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教学技能包括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达 能力、挖掘教材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处理课堂教学生成的能力、反思的能力等。
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组员大多都是语文教师,又兼班主任,教学任务繁忙,班主任工作繁杂,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时间。
2.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观课、评课、指导等方面显得欠缺。我们的主要研究思路从现实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在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行为研究、案例研究(问题、访谈、听课等)等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实践证明,从现实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体,立足解决本校在落实三维目标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行为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是比较吃力的,因为,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不同所表现的问题也不同。而我们所学习和领会的文献理论太有限了,运用难以做到恰如其分。毕竟是农村教师,大部分是自我摸索教学的,没有多少理论指导。教师的各方面因素使案例的提供缺少研究价值和学习价值,使学习和研究显得不相符和,着眼点少。
3.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的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但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中设计与落实不理想。因为对短时教学成绩的急功近利,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虽然关注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对文本的学习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灵活点拨,有些课堂仍然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
4.制定出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具体对策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优化教学目标的落实,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有一定的改进。提高了教师对目标的重视程度。参与学习的教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积极落实目标,表现出了端正的学习态度。但是,大部分老师是通过学习理论,学习策略,在案例分析中只是对已有经验的运用和验证,没有新的发现和总结,缺少创新。
5.“课外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兴趣,在读书中接受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并获得文学滋养,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化的热爱。”这项研究内容是研究空白。
下阶段我们打算进一步完善和修改实施方案以便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使方案更人性化,更具有可操作性。
五、下一步研究的工作
1.继续在实践中探寻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途径。2.在继续集体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以个人对目标的学习、领悟为主。同时,课题组成员继续以校本教研为载体组织研究,对在语文课堂中落实目标的有效策略、途径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究。主要从观看优秀的课例去学习提高,请专家点评指导。课题组及时发现典型,适时在教学中实践并推广成功经验。
3.完成本课题过程资料的分类、汇总与结题资料的撰写。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2007年我科实习护生140名, 均为女生;年龄18岁~23岁;2006年70人, 其中本科生18人, 大专生45人, 中专生7人;2007年70人, 其中本科生22人, 大专生43人, 中专生5人;每年分5批, 每批14人, 每批实习时间均为8周。2006年采用传统带教方法, 2007年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 两组年龄、入科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均由护师以上职称的老师带教, 2年内不变换老师。
2 方法
2.1 制定目标
2.1.1 科目标
针对内科的临床特点,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根据不同学历层次, 分层次制订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因人施教。中专生以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专科理论基础知识、护理程序、人际交流技巧为主;大专生以掌握整体护理理论、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 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计划;本科生除要达到大专实习要求外, 还需注重提高学生教学、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3]。
2.1.2 周目标
周目标既是实施、达成科目标的方法和步骤, 也是达成科目标的基础和关键。大、中专和本科护生所制定的周目标不同, 以适应不同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在学生入科前要求每位带教老师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 并根据科目标及各专业的性质拟定1份周实习目标, 并严格按照每周的具体要求进行带教, 经常对教学目标进行总结及改进, 不能盲目带教。科里定期召开带教老师交流会, 不断总结和调整教学方法, 发现问题予及时解决。
2.2 选定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在临床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不仅教学生技能, 同时也传授情感[4], 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计划的关键。因此选择综合素质好、理论基础扎实、工作作风严谨、认真负责、热心教学工作、有一定带教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沟通能力, 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主管护师或高年制护师承担带教任务。大、中专生固定一对一带教老师 (责任护士) ;本科生前4周跟初级责任护士, 后4周跟高级责任护士 (责任组长) 强化整体护理理念。
2.3 实施
护生进入科室后, 每人发放1份科室目标教学计划, 由科护士长及总带教老师进行岗前教育;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的目标教学模式, 确保目标教学任务的完成, 总的来说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2.3.1 第一阶段:
适应期 (第1周) 护生除熟悉病区环境、护理规章制度及各种管理、各班工作程序外, 还能叙述所在病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临床表现, 各种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基础护理包括能掌握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参与晨间护理、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等基本技能。
2.3.2 第二阶段 (第2周~第7周) :
学习实践期 护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掌握所在病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人的护理;掌握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与护理;熟练掌握内科的基础及专科操作项目;掌握专科常用药物的剂量、作用、不良反应与管理;熟练掌握护理交班记录的书写;病人入院、出院及转科程序;各种医嘱的处理程序;掌握人际沟通技巧, 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等。
大专、本科护生在此阶段负责3张~5张床位病人, 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并且每周至少跟教授查房1次;本科护生还要进行护理教育的实习 (护理小讲课) 及参与病区的管理工作;中专生熟悉不同班次工作程序和护理技术操作外, 参与整体护理。
2.3.3 第三阶段:
考核、评价期 (第8周) 出科全面考核:大、中专护生考核包括理论和操作考试 (基础和专科操作各一项) ;本科护生则进行综合考核, 除理论和操作外, 还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及标准计划书写能力、应急应变能力等综合考核。双向评价: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实行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的双向背对背教学评价[5]。通过建立不同层次学生的临床护理教学评价体系, 对教学进行全程持续的评价, 使目标与结果、学生与老师、局部与整体评价相结合, 全面评估临床教学质量[6]。出科前全体护生、病区护长、科护长、总带教一起开总结会, 护生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对带教老师评价、对教学目标反馈意见等, 并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科室及时采纳护生对本科室所制定目标的反馈意见, 并争取及时予以解决, 使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提高, 并为下一轮护生的学习带教方法提供依据, 使护生实习具有连续性。
3 结果
开展分层次、分阶段教学前后, 护生理论、技术操作成绩、教学满意度比较, 经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
4 讨论
4.1 提高了带教质量, 改变了以往经验带教现象, 适应了护理学的发展
分层次、分阶段的目标教学模式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了护生独立思维、独立学习能力, 使护生学习阶段能更快掌握临床专科知识和专科基本操作。2007年出科考试成绩较2006年明显提高, 护生对老师满意度明显提高。对不同层次学生个体进行针对性教学, 做到理论、技能带教并重, 克服重使用轻带教现象[7]。
4.2 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分层次、分阶段的目标教学模式的临床应用, 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带教老师的知识水平直接影响到护生满意度乃至教学质量[8], 促使了带教老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严格执行带教计划, 及时考评学生的实习效果, 又要求带教老师主动学习, 拓宽知识面,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次、分阶段的目标教学取代了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次个体化教学, 而且师生共同参与周目标的制定, 使目标具有可行性、科学性及灵活性;护生实习目标更明确, 并且增强了主动学习意识, 能运用独立的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高了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提高了护生的综合技能。
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学对象年龄层次、社会阅历的不同, 实施目标带教将会面临更多新问题, 在今后的带教实践中, 还需不断探索、充实, 使这一带教方法更加完善。
摘要:[目的]为提高内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适应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需要。[方法]对护理实习生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教学法, 制定科目标、周目标;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适应期, 第二阶段为学习实践期, 第三阶段为考核评价期。[结果]实施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教学模式后, 提高了带教质量, 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结论]采用目标教学法改变了以往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 较好地满足了护理人才的需求, 为临床护理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分层次分阶段目标教学法,护理实习生,内科临床护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钮美娥, 薛小玲, 孙志敏.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环节质量控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 18 (2) :33-35.
[2]方慧麟, 薛小玲.护理目标教学临床实习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8:20-21.
[3]任玉英, 游桂英.多层次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探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 23 (3) :91.
[4]梁涛, 李峥.论护理临床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3) :167.
[5]赵文萍.临床护理带教人员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J].南方护理学报, 2003, 10 (6) :68.
[6]叶玉良, 秦枫, 李亚敏, 等.护理人员对法律知识了解程度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 2001, 8 (4) :20.
[7]叶丽萍, 吴胜菊, 宋慧峰.对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几点思考[J].中医教育, 2006, 25 (2) :5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 情感教学目标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192-01
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的学科特点是极强的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使我们以突出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处处体现信息的获取、加工、运用,却忽视情感因素。于是计算机专业课就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方法的传授,计算机专业课堂很多时候如同一杯白开水,“解渴”之后学生就对它失去兴趣,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计算机专业课究竟缺失了什么?它该如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情感教育?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新的职业教育问题。
新的职业教育除要求我们实现专业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更要求我们注重情感教学目标的实现,情感教学目标是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目标中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包括体验学科的知识内涵,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所学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能辩证地认识所学知识对社会发展、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能理解并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培养创新型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多年的计算机专业学科教学中,就如何实施情感教学目标做了深入探讨,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结合专业课特点及学生心理特征,借鉴情感领域教学设计模式,分析学生多方面情况,充分合理地设计认知教育课程中的情感培养过程,运用科学的教学实施策略,促进学生情感领域目标的培养,让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和谐发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我通过以下策略来实施情感目标教育。
1 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氛围
情境是引起人的情感变化的具体的环境。教学情境有多种,如,问题情境、实验情境、活动情境等,其具体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创设。好的情感教学情境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及内化发展的需要,教学中我通过设计情感活动丰富的教学情境来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在电子表格的函数学习中,在讲解完函数的相关知识之后,我模拟设置一个让学生充当实际工作岗位中人事管理员的情境,让学生以竞赛的形式展开对工作单位不同级别的人员使用IF函数进行补贴的计算,使用相应公式和函数进行了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的核算,最后以速度最快和准确率最高的同学评为最胜任管理员。这样在课堂学习中创设情境,营造积极竞争的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的课堂空间、唤醒了学生的主体竞争意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 与实际生活结合,提升情感价值
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富有情感价值的生活素材走进课堂,情感目标教育就会有无限的创新空间。在日常教学中我注意发现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对学生进行团队协作、现代人才观及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教育,实现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沟通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文档的格式设置一课,我结合寓言故事:“龟免赛跑连续剧”让学生对此文档进行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设置练习。这是一个教育意义深刻的故事,通过龟兔系列多场景的赛跑比赛,最终通过龟兔发挥水陆的优势,友好合作,双双以最优成绩在比赛中获胜。同学们在美丽感受中为此篇文档设计出富有情感的美观的文档。通过这样练习,不仅让学生学会文档格式设置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使他们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境况,同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要善于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工作中只有发挥各自的所长相互配合,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不仅实现了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沟通方面的意义,而且更有利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养成团结协作良好的专业素养。
3 利用课外实践资源,拓展情感领域
我们的专业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等特征非常明显,使我们的教学有着更多更为明显的情感教学目标意义。我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课外实践资源,拓展课堂教学,使学生情感领域得到升华。例如,在讲完幻灯片制作的相关知识,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以可爱的家乡、保护水资源、宇宙知识等为主题制作图片、文字、声音并茂的PPT作品。要求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确定主题、规划内容、策划创意、收集素材、设计呈现方式,完成作品制作。学生的作品在班级或学校展示,相互交流、共同欣赏。这样拓展的研究性学习课可以很好地实现技术操作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目标,让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热爱集体,热爱自然,并且在培养学生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学生的意志与毅力、学生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学生独立人格上具有显著的教育意义。学生们通过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感受,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很多优秀作品的设计,在同学们和老师的赞赏中呈现他们的作品,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达到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
4 教师言传身教,促进情感教育
乌申斯基认为:“教师的师德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
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道德感、理智感、审判感及水平状态,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源点。我常把自己的个体生命价值追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合于教学工作中。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格品质,以此感染与影响学生。我常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人生感悟、道德情感等因素融入教学专业活动中,让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实施充滿生命关怀、人生顿悟、心灵启迪,从而最大程度地陶冶学生心灵,激荡学生情感、引导及内化学生的态度价值观。
情感教育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在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使情感与教学相互促进,取得更好的计算机专业育人效果,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才能培养更多的具有专业技能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在倡导人本主义的今天,情感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已经引起很高的重视,相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情感教学会逐步得以更好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张斌,武彩红,周红蕾.重视情感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10,4(116).
[2] 张超.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是一个系统、持续、长期并且影响深远的动态过程。在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已经建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已经进入“快车道”的今天,我们不可能再仅仅满足于形式上的法定,而应当进一步从实质法定、全面落实的角度来看待税收法定问题。可以说,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这一重大命题,覆盖了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其实质是法治信仰、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在整个税收领域全面、深入融合的认识实践过程。
首先,完善税收立法是基础。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一方面,加快提高税收立法级次,进一步强化税法权威,是现阶段税收立法的重头戏,也是本次立法法修改的基本取向。另一方面,必须重视税收立法的规律性、系统性。完善税收立法,既要进一步发挥全国人大的立法主导作用,做好税收法律立法工作,又要立足现实国情税情、遵循法治规律,严格按照立法法和税收法律的规定,做好税收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工作,充分发挥各个层级税收法律规范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逐步建立起上下贯通、位阶清晰、结构科学、功能合理、规范严密、切实可行的完备的税收法律制度体系,为落实税收法定原则提供牢固的制度基础。
其次,强化税法实施是关键。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没有税法的有效实施,就不可能有税收法定原则的真正落实。税法的实施关系方方面面,需要各方的协同配合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税务系统作为税法的直接执行者,必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关键的作用。长期以来,税务系统在依法治税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必须看到,与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相比,与实现税收现代化目标相比,与广大纳税人期待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在新时期、新阶段,税务系统应当树立法治信仰、强化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依法履行税收工作职能,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提高税收制度建设质量,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最大限度方便纳税人,以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推动税法实施。
总之,我们应当立足现实求长远,把握规律性、注重阶段性,以税收良法善治为追求,坚持实质法定、持续推进,立良法、重实施、求善治,实现目标与过程的统一,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落实税收法定原则。两会期间,“税收法定”又成为代表委员们和全国上下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次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将税收基本制度立法保留单列为一项,进一步明确了税收法定内涵,即“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
这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必然要求。
贵州省余庆县凉风中学:莫正伦
“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是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中的一个方面。作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这一点。因为它是学生运用语言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叙写生活、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主要实践基地。只有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寻求科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作文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的训练,方能很好地推进素质教育。作文教学的传统模式要大胆改进,“目标作文”就是本人提出并在反复实践总结后得出的可行而适用的教学模式。
一、目标
(1)、总目标:以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作文教学的目标为总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叙写真实的生活经历,感悟生活,表达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看法等。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2)、课堂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能力,兼以学习写作简单的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掌握行文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如:记叙的顺序与详略的处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运用、怎样开头和结尾的方法、行文波澜的设置与前后的照应、章回式还是片段组合等多样结构、创新思维的方法及使文章新颖别致的基本要素等。我把它们分成阶段目标和课堂目标来教学。
教学中做到目标明确,对《大纲》目标实行分解,通过阶段目标和多个课堂目标的教学实践活动,在逐步实现个体目标的基础上,最后达到实现总体目标的的愿望。
二、阶段训练
学生年级阶段的不同,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写作基础也不一样,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作文教学实行具体而系统的实践规划。我认为把整个初中三年时间划为三个阶段:“奠基——夯实——提高”。七年级为第一阶段,八年级为地第二阶段,九年级为第三阶段。各阶段要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和组织开展作文教学的写作实践活动。完成阶段目标。
1、奠基:要求学生自由抒写真实的生活经历,能运用语言文字有条理地清楚地表达对学习生活的所见所闻和真实感受。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基本功。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和渴求写作的愿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态度打下基础。
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写作记叙文。能清楚明白地叙写生活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课堂上要逐步实现的目标有:掌握记叙的要素和几种顺序的用法、做到祥略得当、层次分明、学习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如章回式、片段组合式等)。在技能和技巧方面学习概括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掌握在文章中设置波澜的几种方法等。课堂里要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实践。课外要鼓励学生多作写作的实践训练。要善于引导他们去发现感点,做到真实,真情。从身边人和事入手,写什么都可以(有意义有价值的),做到有感而发。可以写亲情、友情,也可以写希望与梦想,也可以写酸甜苦辣、快乐与悲丧,也可以写学习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写读书的收获,也可以就身边人、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等。
每周一次课堂作文和自由写作一篇习作。有的学生厌作或者是写作基础太差,训练要求不宜过高,可以降低他们的标准,要激发他们写作的情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可能最初什么也不会写,逐渐能写几十字、百把字的短文。对写得好的习作要在班里及时评价、交流与推广,尤其是后进生的进步要及时表扬。要相信他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的。
这个阶段,我把它称为“奠基”。简言之,就是“两基”。即奠定最基本的语文能力基础和培养最基本的写作情趣和态度。
2、夯实
这是第二阶段。在七年级奠定了写作的基础上。目标要求就不同,要在基本能写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写作的技能与技巧,在作文中尽量体现。提高作文质量,使语言增色,文章增辉。
训练方法:广泛地阅读名文佳作,从中汲取写作的精髓。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为什么给你的感觉这样好,文中运用了什么技巧,采用了什么结构,设置了哪些波澜,写作的角度怎样选取,见解有什么独到,哪些语句动人,语言有什么特色等。要在自己的感悟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并产生急于想在自己文章中试试的欲望。
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课堂上安排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采用命题或话题的方式作文。明确要求在作文里要体现这个训练目标。如:前后对比的运用、环境烘托、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等等。讲评也把这个目标的实现放在主要地位。
课外实践,要求学生自觉阅读有关读物,每周向同学们介绍一篇自己读的感觉特别好的文章,要说说你认为好的理由。(可利用每天课前几分钟的说话训练或美文欣赏时进行,轮流或点名开展,每节课一人)。自觉积累好的语语,名言,精彩语段等,全力准备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一周写习作一篇。
这样开展作文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在指导写作和自己的“悟”下,一定会迅速夯实作文基础和走向更高的境地。
3、提高
这是第三阶段。提高是指作文的档次而言。写文章不难,难的是创新,要创新,才有档次。这个目标更高远。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这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必要,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发展方向。作文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创新”。能在作文里创新,我认为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写出一般档次的作文,多数学生都做得到,但要写出佳作美文的就不多。因此,要努力在这个方面下工夫。要创新,就得从文章本身要素去寻找途径。
我认为,创新可以体现在五个方面:标题,结构,技巧,中心和语言。题目是文章的文眼,“好题一半文”,文章有个好标题,就基本成功了一半。除了具体、贴切之外,还要新颖,别致。当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这样,大凡话题作文,标题创新的空间大,角度广。如以“沟通”为话题作文,题材的范围是广的,就要看你怎么选择写作的角度了。拟题至少说可以从沟通的内容、工具、感受等角度去考虑。比如你选择的是工具,你会想到礼物、书信吧。我看“粉红色的信签”就比“她给我来信了”要有情致。文章结构要合理,巧妙。波澜曲折,引人入胜是因为写作的技巧处理得好。中心要深刻,见解要独到。语言要有特色。这些都是创新的基本因素。
提高作文档次是中考的需要,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要。因此,把它作为第三阶段的目标。
训练:加强指导,根据写作的题材内容出发,拓宽思维角度,增大拟题空间。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挖掘想象潜力,锻炼学生敏锐的思考。
在课堂上开展几节专门的训练课或结合例文分析的讲座。如:拟题创新,完全可以用现成的美文或给定的文段材料,阅读或听读之后,请学生给加文题,看谁拟得最有创意。收集各自拟出的文题,展开比较分析,讨论交流。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不仅可以是学生从实践中受到启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训练他们多向思维、发散思维的的能力,有益于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其他方面,我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
总之,“目标作文”与阶段训练是可行的,我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证明。它可以创造轻松写作的环境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可以轻松达到大纲所规定的有关要求。使学生在教学实践和写作实践中逐步完善,走向全面。
当然,教学有法
【小学阶段计算机教学目标】推荐阅读:
小学生习作起步阶段教学策略的研究06-29
小学音乐教学工作阶段性总结与反思11-01
小学阶段名言警句积累10-30
小学教研室阶段的工作总结06-03
小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阶段总结06-20
实验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先进材料07-15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阶段总结05-30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阶段性总结07-25
娄底小学师德主题教育月活动学习阶段总结09-12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广阶段工作计划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