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急诊-EICU病人转运交接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EICU进行治疗的150例急诊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在急诊-EICU转运中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急诊-EICU转运中采用无缝隙管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转运交接情况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电话咨询、推卸责任、危急值漏交接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EICU病人转运中进行无缝隙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隐患。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急诊-EICU病人转运交接;效果
急诊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部门。EICU表示急诊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专门救治重症及昏迷病人[1]。急诊科病人大多数病重,需要及时治疗[2]。当病人无法进行更好的治疗时需要转入EICU。病人从急诊科到EICU的转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持续时间不能过长,因为病人身上插满了各种软管,一旦时间过长会危及病人生命[3-5]。另外,整个过程中病人如果体位不合适会导致呼吸不顺畅,增加病人负担[6]。病人在急诊-EICU转运过程中2个科室由于没有提前沟通好,或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没有被提前预估,导致转运过程被耽误。且这2个科室互相推卸责任,严重降低医院管理质量。病人急诊-EICU病人转运过程需要逐渐完善[7]。无缝隙护理管理是美国佛罗里达州湖地医疗中心研发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坚持以病人为本的原则,在病人住院后给病人提供一体化、连续性的无缝隙管理服务。因此,在急诊-EICU转运交接中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病人的救治概率,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提高急诊-EICU病人转运交接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EICU进行治疗的150例急诊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观察组:男38例,女37例,年龄32~72岁,发病时间(36.01±9.57)h;对照组:男39例,女36例,年龄31~70岁,发病时间(36.01±9.57)h。所有病人均经过急诊转运至EICU。所有参与试验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申报医院批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具有一定的耐受力者;②无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者;③知情且能积极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①血流动力学不稳、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者;②肠瘘、出血、肠梗阻者;③无法耐受营养支持治疗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⑤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在急诊-EICU转运中进行常规管理制订合理转运交接计划,提前准备好转运病人所需设备。在转运过程中每位病人配置1名管床医生及1名护士,转运护士年资必须超过5年,且具备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整个转运过程中密切关注病人生命体征,如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病人从急诊转运到EICU后,急诊科、EICU护士共同将病人送往病床,同时连接各类设备,之后急诊科和EICU护士做好交班工作。
1.2.2观察组在急诊-EICU转运中进行无缝隙管理
①建立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将急诊科、EICU及护理部有关人员组织在一起进行集中讨论,分析病人从急诊转运至EICU存在的风险,同时总结以前转运中存在的不足,调整急诊-EICU护理结构,成立急诊-EICU护理管理小组。该管理小组包括急诊科及EICU护士,整个急诊-EICU转运过程由该管理小组负责,同时明确每个科室应该承担的责任,避免当发生异常情况时出现责任互相推诿情况。②急诊-EICU转运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完善:在转运前由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对病人进行转运可行性评估,包括病人生命体征、用药情况、呼吸道管理情况、转运期间具有的安全隐患以及转运设备等相关内容。同时评价转运风险,包括设备牢固情况、绿色通道是否畅通,并针对风险评估情况进行改善。当决定将病人进行转运后急诊科护理管理组及时将转运相关信息通知EICU,EICU提前做好相关接应准备。在病人转运过程中保证病人采取合适的体位,同时保持病人呼吸舒畅,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等。在病人转运期间完善各种应急措施,以保证转运过程顺利进行。规范交接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及疾病信息,同时包括到达急诊时间、血糖情况、药物交班、药物过敏史等情况。当病人到达EICU中管理小组要及时做好交接工作,将病人及时转入相应病床中,连接好相应设备,保证病人继续进行治疗。③无缝隙交接转运培训:定期开展无缝隙交接转运培训讲座,让急诊科、EICU及护理部相关人员参加,同时进行实战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发现该无缝隙交接方案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利用情景模拟法让每位护士熟悉急诊-EICU转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护士的应变能力。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效果统计两组病人救治成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率,比较两组病人护理效果。
1.3.2病人转运交接情况统计两组病人电话咨询、推卸责任及危急值漏交接情况,并进行比较。
1.3.3护理质量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含基础护理、病历书写、消毒管理、意外风险处理、病房管理、器械药物管理以及护理记录7个方面。给每例病人发1份调查问卷,填写完后上交至护士长。每个方面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急诊科病人生命垂危,每分钟对病人来说非常珍贵。因此,病人从急诊科到EICU转运过程必须安全高效地进行,这样才能增加病人救治机会[8]。但是转运过程也存在很多风险,如果不提前评估将会阻碍转运过程的进行,耽误病人的救治时机,后果不堪设想[9]。所以,研究人员在不断探索更好的转运管理模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救治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急诊-EICU病人转运过程需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整个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闪失,这样才能提高病人救治成功率[10]。通过无缝隙护理管理将病人整个转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同时进行安全隐患清除,保证了整个急诊-EICU病人转运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病人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11]。而且这个转运过程分工明确,每个科室承担相应的责任,可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电话咨询、推卸责任及危急值漏交接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在病人转运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急诊科与EICU病区也已经提前沟通,所以电话咨询相关转运情况自然减少[12]。整个转运过程中即将遇到的问题也已被提前预防,每个科室相互合作,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因此推卸责任及危急值漏交接情况自然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对医护人员护理质量7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在病人转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快,那整个转运过程就会进展顺利[13]。定期开展无缝隙交接转运培训讲座,让急诊科、EICU及护理部相关人员参加,同时进行实战演练[14]。在演练过程中发现该无缝隙交接方案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利用情景模拟法让每位护理人员熟悉急诊-EICU转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护理人员应变能力[15-17]。这样一来,护士对急诊-EICU转运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更加熟悉,同时他们也能够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业务能力[18-19]。因此,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评价明显提高了。无缝隙护理管理从病人需求角度出发,将病人满意作为目标,综合利用了心理学、医学与社会知识,主动发现护理缝隙,之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服务,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急诊-EICU的病人得到了更加及时的救治,明显提高了病人救治成功率。这与江利华等[20-21]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对急诊-EICU病人转运中进行无缝隙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隐患,同时提高护士整体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中瑞,李静,郑蕊,等.重症监护病房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5):658-664.
[2]陆盈.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2):176-177.
[3]岳磊于,石贞仙.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诊ICU病人院内转运时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9,33(12):2024-2028.
[4]李寅,黄良才,赵梦颖.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52):179;181.
[5]ZHANGLJ,CHENWK,ZHANGY,etal.SeamlessmobilitymanagementschemesforIPv6-basedwirelessnetworks[J].MobileNetworksandApplications,2015,19(6):745-757.
[6]张秋峰.液体复苏后24h胃管注入大黄附子汤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急诊ICU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增刊1):226-228.
[7]张娅.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3):168-169.
[8]陈仕军,林明强,黄大海,等.急诊ICU患者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9):4435-4438.
[9]张建娜,陈晓莉,叶磊.急诊ICU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的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12):926-928.
[10]王灿,陆茵,王玉宇,等.特重度烧伤患者急诊ICU救治早期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4):3-5.
[11]李艳华,李凤英,孙静,等.急诊ICU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0):2206-2209.
[12]王娜,王铮,孟娇.急诊ICU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2):263-264.
[13]王箴,吴敬医,殷红珍,等.镇静镇痛治疗辅助危重症患者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J].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电子版),2018,4
(3):251-256.
推荐阅读:
无缝钢管质量证明书07-21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06-30
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05-27
急诊护理持续质量改进07-22
急诊护理质量存在问题10-01
优质护理服务对结核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10-19
急诊护理管理目标06-10
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07-06
腹部肿瘤患者的护理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