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质量存在问题(精选9篇)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探讨有效的护理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我院2014~2015年急诊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问题的患者29例,对其发生护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2015~2016年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 29例出现护理问题的急诊患者中,有9例由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造成,6例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操作水平不满意,3例患者由于科室协调不力造成,一般护理差错3例,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造成问题的有3例,3例由于护理人员沟通不到位造成护理问题,2例问题由于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不佳造成。经过有效的干预对策,2015~2016年急诊护理问题发生率明显下降,P
关键词:急诊;护理问题;对策
急诊科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1]。由于急诊所接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多样,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急诊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均较大,极易发生各类护理问题和护患纠纷。本次研究通过对急诊护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有效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发生护理问题的患者共计29例。其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19~79岁,平均年龄为(41.61±2.15)岁。患者病症主要包括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事故损伤、外伤以及其他疾病等。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根据其病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抢救治疗和护理,在护理过程中,发生了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护理问题。
1.2问题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造成患者发生各类护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护理人员服务意识较差 护理人员受传统护理模式影响,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造成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不满意。另外,由于护理人员未能准确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所应具备的意义,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无法充分考虑患者的感受,服务意识较为淡薄。
1.2.2护理人员技能水平需提高 由于我国急诊护理人员中有部分为未经过系统、专业急诊技能培训的普通科室调入的护士,其中大部分患者的操作技能主要是从实际操作中积累形成的,进而导致部分护理人员无法对医生所作出的治疗进行有效的连接和反馈,使得护理服务出现断层,急诊护理服务质量也受到的较大的影响。加之目前护理人员普遍为年轻的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护理操作经验,应变能力较差,导致了急诊护理素质的整体下降。
1.2.3医院管理意识不足 目前部分医院对于急诊人员尚无定期培训的安全,在急诊相关执行标准和相关制度制度的制定和监管方面力度不足,未能及时有效的对急诊日常药品和器械准备做好监管。
1.2.4沟通不足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于医院相关制度和工作流程不了解,护理人员沟通能力较差,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不足,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极易造成护患纠纷的发生。
1.3对策 针对急诊护理过程中发生各类问题的原因,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的护理工作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其内容主要包括:
1.3.1医院加强管理 急诊科室应选拔职业道德较好、技能操作水平和业务能力较强、富有责任意识、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人员到岗。同时医院还要加强对于急救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实施集中、科学的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相关执行标准和管理制度,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转变护理人员服务模式,改被动为主动,积极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作息时间,在容易出现差错的环节,如节假日、交接班时、急诊高峰期等时间,要严格把关,对于安全隐患做到:①问题不清不放过;②原因不明不放过;③问题查实不处理不放过;④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1.3.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医院和急诊科的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急诊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综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同时医院应根据急诊护理需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结构,以保证护理质量。
1.3.3更新观念打造优质护理团队 新型的护理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以其健康需求为服务目标,更加突出人性化和个体化,为了更好的适应新型的护理需求,首先需要转变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3],其方法包括:①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优秀护理人员榜样,提高护理人院的责任意识;②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临床应用经验;③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和工作方法,使护理人员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面对工作;④建立团队制度,规范团队的日常行为,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⑤完善绩效考核模式,将个人业务与考核成绩相挂钩,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1 急诊护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护士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急需提高。
急诊科是个急、忙、杂的特殊科室, 对护理水平要求甚高, 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 树立慎独、严谨、勤快的工作作风。目前, 护理理念和业务技能相对落后, 知识结构明显老化, 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急诊护理严重影响了现代急诊护理的开展, 使急诊护理工作滞后于医疗的发展。
1.2 人员少, 应急能力偏差。
我院来急诊科除做好急诊工作以外, 还要兼顾注射室和输液室的工作, 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院实际, 需要配备12名护士, 但实际只配备9名, 护士人数明显偏少。导致我院急诊科普遍护士少, 学历偏低, 年轻人多, 团队精神相对较差。
1.3 缺乏爱心和人道主义精神。
现在急诊科被动服务现象较为严重, 有求才应, 只做职责范围的事, 缺乏耐心和同情心, 有的护士本职工作都做不好, 支差应付多, 主动工作少。还有一部分护士, 生怕引起纠纷, 一味服务于医疗, 一切遵医行事, 满足于操作式工作。工作上不思进取, 无所创新, 更有甚者怕脏、怕累, 消极怠工, 存有惰性。干好干坏照样拿工资, 只要组织照顾, 不要组织纪律, 对患者缺乏爱心, 缺乏人道主义精神。
1.4 各项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位。
工作中有章不循, 各项护理核心制度虽然背得很熟, 但不能做到落实到位, 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等。
1.5 与患者沟通不到位。
处于危急状态的患者及家属心理反应十分复杂, 往往不知所措, 心情焦虑。进行操作时, 护士未给予充分解释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就勉强进行, 对患者提出的疑问不能耐心解释, 极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加重病情。
2 改进措施
2.1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急诊科的各项工作, 提升急诊科护理人员资质, 全方位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县级医院急诊科大多医疗设备条件差, 护理人员少, 需要选拔职业道德好、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 具有3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人员到岗。外派学习、进修、急诊科护士要优先。同时, 要求护士加强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和技术, 真正用各种知识武装自己的大脑, 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使每一位急诊患者体验到家一般的温馨, 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2.2 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对护士要加强急诊理论和技术培训。
集中精力, 精心打造一支急诊护理队伍, 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 培养护士“人道主义”和“爱心”观念, 使护士真正从内心深处树立“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急诊科护士大都年龄偏低, 虽说年富力强, 但经验不足, 护理技术还不够成熟, 应急能力差, 缺乏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所以院领导必须加强对急诊科的领导和管理, 在人力分配上向急诊科倾斜, 总体上达到基本合理;急诊科护士长, 要对本科不同层次的护士建立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护理能力培训计划, 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培训, 以适应不同年资和不同班次护士的需求, 有效地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对护士进行季度考核, 考核的内容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操作, 考核成绩和个人业务挂钩, 连续3次不合格者, 采取调岗或空挂措施。
2.3 更新护理观念, 打造团队精神。
新的护理理念要求护士做到患者的健康需要就是我们护理人员的服务目标和标准。为了增强团队精神, 我们采取了五项措施,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 使护士学有榜样, 干有偶像, 教育护士在工作中以白求恩和赵雪芳为榜样, 树立爱心;二是加强学习, 每周组织护士学习优质服务理念和实践, 学习科学的护理程序和方法, 并提高临床实践, 把学到的东西落实到每天的工作中去;三是人性化管理, 关心护士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 让护士心情舒畅上班, 高高兴兴回家;四是建立团队制度, 规范团队行为;五是实施激励机制, 彻底扭转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被动局面, 充分体现奖勤罚懒的政策, 激发护士工作热情, 改善服务态度,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4 规范工作程序及规章制度, 要求每位护士养成谨慎、周密的工作作风, 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
狠抓易发生差错的几个环节, 如:节假日、周末交接班时, 人少工作忙时, 新调入急诊科的护士等。对护理安全隐患及差错, 要求做到“四不放过”:一是问题不清不放过, 二是原因不明不放过, 三是问题查实不处理不放过, 四是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2.5 我们医护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 做到沉稳、冷静、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主动与患者交谈, 认真聆听他们的讲述, 尊重患者, 用真诚的态度感化患者, 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如:护士应对每一位患者打招呼, 问问他们对环境是否适应, 治疗操作时要主动与患者沟通, 给予适时的关怀、安慰和鼓励, 并在熟练操作的同时, 有意识地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减轻患者的疼痛等等。这样患者就会从内心深处体验到护士对他们的关心、爱护, 会更好地配合我们的各项工作, 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门急诊护理 常见问题 应对政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33-01
1 门急诊中护理存在的问题
急症医学的特点是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参与与求助的,急诊护理对于病人常常设计到很多学科和专科。同样这也就要求急诊必须作为医院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在医疗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全面的救治。由于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急诊的护患关系是比较短的,病人的病情比较危急,情况不好,很容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我国急症护理的工作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就是整体的护理理念欠缺,护士在接诊、分诊的理念比较落后,专业技术也不是很熟练,抢救物品和管理不够完善,护士抢救的意识不强,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护士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护士队伍的年龄比较轻,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是比较薄弱,经验不足,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缺乏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
2 门急诊护理的解决措施
2.1 树立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整体的护理理念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化护理作为基本的指导,以护理的程序为基本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管理,以其中一种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和护理理念,根据护理对象的心理、文化、精神等等各个方面的需要,提供一个适合的最佳护理方案。对于急诊的护理专业来讲,更为重要的是人而不是疾病,需要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各方面反映,而不仅仅是器官或是组织发生改变。护理工作主要就是由医院延展到院前,主要就是以救治病人的生命为基本的出发点,快速地开展和识别现场急救的情况,在医院内,要由简单的护理扩展到组织协调多方面的护理,使病危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另外,作为一名急诊的护士,最好能够体恤病人的痛苦,能够同情病人的困难和遭遇,要尊重病人的想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不断的创造积极的条件,尽可能的满足病人从心理到生理到社会各方面的护理需求。给病人提供一个全方位优质的医疗服务
护理的过程中,护理的本身理念得不到医务人员的认同,这样再好的工作理念,在先进的护理理念都是没有用处的,这样护理工作的质量也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高。所以,要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制度的建设和改革,将这种服务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强制性来保护先进的理念的落实,做到有理可查
2.2 要不断提高门急诊重病症的护理情况
门急诊的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快速性,对护士专业的技能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根据急救工作的基本流程与急救工作特点,针对急救护士的素质要求特点来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完善,急诊的门诊要不断的完善,要加强重症护理的治疗工作,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临床的监督机制,以及抢救设施的严格管理,提高急诊病症的护理水平,并且由单纯的被动方式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护理病人,体现更为具体的护理工作,对于急救中出现的相关特点能够更为准确的反应。因此,合理、科学的管理模式,严格规范各种操作的流程,规范护理的行为,这些与护理质量都有一定的关系。对护理专业要建立相应的护理技能,和专业的护理培训计划,采用多种渠道的护理方式配合,不断激发高龄护士对应急情况的处理预案,另外对于高工龄的护士的工作热情要不断的激发,这样才能完成重大的抢救工作,对于抢救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的力度,对于紧急突发情况的处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够提高急诊的抢救护理的水平
2.3 工作中,提高自我防护的意识
要不断提高护士的自我防范的意识,要有效提高急诊的护理情况,减少急诊急救中出现的医疗纠纷,要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要不断加强季节业务的培训,不断保障护理质量的安全,要不断加强急救物品的管理,保障急救整个过程的安全。要加强业务工作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在急诊的抢救过程中,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就必须增强个人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对于急诊急救病人要及时、准确、完善的救治,对于拒绝接受救治的家属,要耐心的劝导,并且要记录上签字。
2.4 注重护理人员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急诊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重病的患者,突发的病情比较多,搶救的仪器比较复杂,急救技术也比较复杂,新技术,新理论比较多,护理人员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不仅仅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都要具备,并且还需具有一定的判断思维
3 急症护理的发展
门急诊护理人员的队伍要更专业化,门急诊护理人员是疑难杂症的服务者,要彻底掌握抢救的基本技能,和领先的服务水平,并且培育一批能够全身心投身于急诊岗位的专业化队伍。我国目前医院的急诊科是属于空白的阶段,这样很容易导致急诊医学和护理并不能完成一个完美的衔接过程,这样也制约了专科医疗的整体的发展水平。
急诊技术要求规范化,急诊重症的救治,要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就必须要形成一系列的急救规范,不断的完善急救的水平,从细节做起,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专业的护理技术,不断规划工作的具体方向。急诊护理的知识多样化。急诊护理因素比较多,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数对于个别的突发案例和急救情况。在应对突发状况时候,要运用职业的水平,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探讨相关的专业知识,注重保持知识的完整性。建立雄厚的知识平台,专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急诊护理的范围存在一定的社会化。现代急诊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停留在一些基本的急救情况上,还有一些疑难杂症,所以必须要培训处一支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这样才能够应对一些突发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黄玉萍 鲍志强 郑建敏.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 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 第1期.
[2] 黄豪 李文放 林兆奋 杨兴易 杨华.综合性医院急诊专业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年第1期.
及整改措施
2015年6月26日,护理部和院感科对全院各科室进行第二季度护理质量大查,希望各科室根据各自存在问题组织学习、进行针对性整改。
存在问题:以下是各病区存在的问题:
儿 科:护士对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不知晓;实习生对指脉氧操作注意事项和查对制度不知晓。内 科:加药不消毒现象严重,屡教不改;责任护士未带教好实习生,实习生不了解病人的病情及责护的职责;无业务学习;护士对护理查房不知晓;氧气湿化瓶消毒不规范。
外 科:换药室手消液过期、无签名;治疗床枕头脏、血迹多;治疗带有积灰;空气过滤网脏;提问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不知晓。
妇产科病房:提问护士业务学习、护理查房不知晓;巡视卡提前签名;棉签开启无标识;个别护士不戴胸卡;治疗带有积灰、空调过滤网脏。
妇产科产房:产床上堆放一次性物品;氧气用后湿化瓶未处理;抢救车方盘发霉;抢救车脏;带教小讲课未签名;出科考卷未改卷评分。
骨 科: 6月份的业务学习未完成,5、6月份的护理查房未完成;提问实习生输液操作程序掌握较好、三查七对欠缺。
感染科:开启的胰岛素过期(5.22开启)。
手术室:手术床橡胶单上有血迹,吸引器瓶有污迹;出风口灰尘多;工友从手术间到污物通道未更换鞋;百级手术间仪器多维护高,周六上班护士太少;在职培训材料未做、考卷未批改。
麻醉科:多巴胺、维生素k1、氨茶碱、碳酸氢钠、付肾过期;砂轮未消毒处理;面罩暴露无干净包装放置;麻醉苏醒室有纸箱外壳。
急诊科:护士不知晓科室业务学习;棉签开启未签全名。供应室:无菌物品存放间放私人用品,一次性中单放在高压间。血透室:空调过滤网不干净。整改措施:
儿 科 :
签 名:
关键词:急诊科;护理工作;护理质量
急诊科是各医院接受危、急、重、难、复杂患者的首要场所,患者入院时病情变化快,转归不明确,随之而来的患者家属也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一旦受到一点激惹,就容易情绪失控,在这种情况下,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同时工作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进展和质量[1]。那么在工作中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提高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共计19 231例,其中患者就诊科室涉及内、外、妇、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回顾分析患者就诊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对医护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投诉的内容,并加以归纳整理,总结出影响护士工作的几个方面,然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总结,发现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①家属关心患者生命安全,情绪不稳,对于刺激容易被激惹;②对疾病不了解,不能很好理解医护人员的建议和意见;③医护人员解释不细致或态度冷淡,患者不满意;④对环境陌生,缺少安全感。2 结果
在发现总结问题之后,护理人员立即采取对策,改进工作方法,确保做到让就诊的急诊患者达到100%满意。具体措施如下。
加强培训,提升护士专业技术水平。急诊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作为急诊科护士,只有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技术,才能面对各种急症,做到忙而不乱,应对自如[2]。护士长应该定期考察每位护士包扎、固定、止血、搬运、cpr、电击除颤、气管插管等急诊科七大抢救技术,并且对呼吸机、心电仪、气管插管镜、静点泵、静推泵等各种仪器的使用、保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而且定期对护士进行理论考核,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加强护士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让护士的工作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患者到达急诊科以后,护士要为患者进行各项操作和处置,虽然抢救处置对患者来说最重要,但是护士也要同时和家属做好沟通工作,并及时告知下一步将要进行的检查或处置,让患者心中有数,自愿配合护士的工作。在沟通中护士态度要和蔼、镇定、尽量使用文明用语,不要激惹患者、以免引起纠纷。
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保护患者,也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在急诊工作中,凡是涉及到患者隐私和权利的检查和处置,一定要按照程序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并签字为证,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这样就能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防止患者和家属反悔对护士的权益进行侵害,造成护士的精神损失和经济损失。
在急诊科增加各种标识,让患者就诊时少走弯路、明确就诊路线。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很大部分是外地患者或第一次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他们对医院的环境不熟悉,对于急诊患者这种要求时间、速度的情况更是一头雾水,因此,在急诊科地上或墙角、明显处增加指示标识,如去往药房、影像检查室、收款处、住院处等,让患者在最快时间内完成各项检查和处置,去往合适的科室。增加人性化设施,如提供免费热水、报纸、电视等、并在各个就诊科室门前或者室内放置绿植等,让患者到医院感觉如同到家,降低患者的陌生感。现代化的医院不光是患者就诊的场所,同时也是一个城市人文水平的具体体现,在医院增加这些设施以后,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医院的文化底蕴,同时对医院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增加一种敬重之情。3 讨论
要想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要做的工作还有许多方面,比如可以在医院急诊科增加风险管理意识,让护士在患者一入院的时侯就能根据病情预见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先加以防范,规避风险;或者根据急诊科患者流量变化情况合理排班,做到合理配备人力资源,既能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又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3];还可以通过激励政策,对每年工作无差错,得到表扬或者院里表彰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鼓励每个护士认真工作,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年“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按照医院及护理部2017年计划,现制定我科2018年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计划。
一、2018 年护理质量控制指标
(一)护理人员管理指标
1、护理人员流失率:≤10%
(二)核心制度及安全管理指标
1、跌倒发生率 ≤1例
2、身份核查正确率(含腕带佩戴率)100%
3、疼痛管理合格率
4、压疮发生率 0
5、查对制度落实合格率(%)99.99%
6、使用药物错误发生率(%)或发生例数 ≤1例
7、不良事件报告处理合格率 100%
8、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90分
(三)急诊护理专科指标
1、接诊护士分诊正确率 ≥90%
2、预检分诊率 ≥90%
3、胸痛患者FMC(首次医疗接触)至首份心电图时间 ≤10分
4、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绿色通道平均停留事件(分)≤
30分
5、抢救室、留观室患者滞留大于72小时
(三)仪器、设备、物品管理
1、抢救设施及仪器管理
2、药物冰箱管理
3、时钟管理 100分
4、急救车、急救箱物品及药物完好率
(四)护理服务质量指标
1、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0%
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具体实施计划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6S管理、满意度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查对制度及危急值、不良事件管理等,每周检查,每月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实施。
2、及时修订护理组长、专管员、护士的绩效考评标准。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修订班次职责及各项操作流程。
3、结构性授权,充分发挥护理组长的作用。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两组,每组人员发生的相关事情均按组进行讨论、分析、整改,并持续改进。科室在一定层面给予奖励。
(二)质量管理评价方法
1、各班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99.5%
100分
100分
≤5% 进行自我控制。并对上一班工作及本班其他人员进行监督。将发现的问题登记在《护士(长)工作记录》本上,并尽量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通知相关科室;
2、组长班(1班和5班)做好当班质控,督促、检查护士操作流程质量、文书书写、健康宣教等。将发现的问题登记在《护士(长)工作记录》本上,并尽量解决问题;
3、实行责任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对质控成员进行护理管理知识培训,对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并对当月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督查,限期整改。周查月评,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4、护士长每月制定月计划,每周有周重点,每周一晨会有周工作总结,对上周工作进行整改,每月进行月工作总结。每月末召开科室护理质量分析会,对存在的问题做好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士工作质量量化评分,每月进行绩效考核,并与奖金挂钩。
5、组长班常规每小时巡视科室一次,督查各班工作。护士长每日五查,每周至少两次中午/夜查房,并进行节假日查房。
6、加强三基三严。科室每月进行操作考核,每2月护理三基理论考试,并接受护理部抽查。
(三)质控内容
1、做好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努力达到急救药械完好率100%的目标。每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完好备用,帐物相符;专管员每周清点;组长/质控员每周抽查、每月认真清点;护士长每周抽查。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接到急救病人通知,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准备相应物品,并能敏捷、灵活、熟练地配合抢救工作。
4、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完善各班工作制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对违反无菌原则的人和事给予及时纠正,防止院内感染,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手卫生执行率在90%以上。
5、加强在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护理人员三基考试理论平均≥60分、操作平均≥85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支持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培训,继续教育学分每人每年均达标。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和护理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的配合手术科室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按照护理培训计划安排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以此带动全科人员的技术水平。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上报一例,给予奖励50元,未主动上报,被患者投诉或者其他人发现,扣罚奖金200元。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9、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做好带教工作。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带教计划并安排专人带教,不断改进带教方法,加强带教老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认真落实“放手不放眼”,确保护理安全。
10、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及沟通技巧,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加强与病人沟通,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避免护患纠纷。
急诊科护理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0名, 均为女性, 年龄20~51岁, 平均年龄为 (35.56±3.25) 岁;其中护师编制15人, 均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工人编制15人, 文化程度不等, 其中大专5人, 高中文化7人, 小学文化3人。
1.2 方法
分析总结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并依据现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依据《医院感染质量考核标准》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的相关内容, 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各个工作环节加强质量控制, 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本院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基础设置, 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器械处理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执行;组建质量控制小组, 将工作标准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将工作风险因素降至最低;制定科学的日常工作流程;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组建专业型团队。
2 结果
经分析发现,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工作人员素质、包布卫生、器械暴露部位保护、器械的清洗、无菌物品的检查等, 其中所占比例较高的问题包括物品收发与下送 (占16.39%) 、器械清洗 (占21.31%) 、暴露部位保护 (占12.30%) 、包布卫生 (占11.48%) 等 (表1) 。
3 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可知,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质量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各个科室使用后的相关器械物品在回收前不能及时地预处理; (2) 相关器械、物品进行常规灭菌处理后物品供应不够及时, 基数过少; (3) 工作人员对日常器械物品进行清洗分类时态度不认真, 未严格执行操作流程; (4) 包装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发生包内容物错误等情况, 导致日常工作受到影响; (5) 无菌包的标识书写不清或者书写错误等[3,4]。
因此, 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十分必要, 必须制定规范的日常工作操作流程, 建立合理的质检制度, 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等, 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科学管理。对于相关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措施我院有以下经验总结。
(1) 基础设施的完善。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设备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操作, 基础设施必须完善, 如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干燥柜、煮沸槽、空调等, 必须定期检修, 以保证器械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监管机制的建立。组建质量控制监督小组, 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护师、消毒员、工人等, 其中护师占总人数的40%~50%[5], 所有护师均接受正规培训, 消毒人员均须通过培训考核后持证上岗, 并定期进行继续教育, 工人们入科均须进行相关的院感知识与工作制度的培训, 这样有利于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科内每周组织质检人员检查各环节工作质量, 将工作质量具体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 检查中及时排除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 将风险因素降至最低[6]。
(3) 消毒供应中心场地与设施设备。消毒供应中心场地与设施设备必须按国家统一标准执行, 室内的各区域、各流程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发的行业规范, 基础设施合格, 方能保证消毒供应工作的高效、有序完成。
(4) 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工作流程。消毒供应中心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工作流程, 包括污染物品的回收, 回收后物品、器械的分类清洗, 包装、核对, 灭菌, 无菌物品的下送等程序。依照相关规范及科室实际工作情况严格制定流程, 并注意定期对该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实施严格的质量监控制度[7]。
(5) 加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定期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对科室器械物品的认知水平, 强化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消毒隔离意识。科室每周进行专科知识业务培训, 每月进行核心制度、专科知识及专科操作的培训考核,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考核, 逐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专科素质等。
本次研究对我院2015年消毒供应中心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 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物品收发与下送、器械清洗、暴露部位保护、包布卫生等, 这说明仍需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工作, 具体对策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监管机制的建立、日常工作流程的制定、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加强等。
对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科学、合理、高效的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措施, 有利于加强工作人员之间的分工合作。若工作人员上岗前未实施严格的业务培训, 对日常工作流程不是十分熟悉, 未能熟练应用专科技能, 将使其日常工作较为被动, 可能会出现器械遗漏、标识不清、器械丢失等情况, 导致消毒供应中心的日常工作质量下降, 其他科室的满意程度降低等。若实施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将使管理体制与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化, 并加强与其他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 有利于工作的有序进行, 并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 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措施, 完善基础化设施, 建立健全监管体制,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才能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迈进。
摘要:目的 探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应措施。方法 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消毒供应室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并依据现状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该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工作人员素质、包布卫生、器械暴露部位保护、器械的清洗、无菌物品的检查等, 其中所占比例较高的问题包括物品的收发与下送、器械清洗及暴露部位保护、包布卫生等。结论 对消毒供应中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完善基础化设施, 建立健全监管体制,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有助于使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迈进。
关键词:护理,质量控制,消毒供应中心,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谢齐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5, 26 (10) :1300-1301.
[2]李晓玲, 刘彩霞, 梁巧莲, 等.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3, 11 (4) :75, 77.
[3]毛雅琴, 李玲飞, 李燕.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2) :152-153.
[4]焦丽玲, 刘文红, 赵俊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手术医疗器械清洗包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4) :1-3.
[5]王霞.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4) :259-260.
[6]李月玲, 岑颖, 崔妙玲, 等.广西地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控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4) :482-485.
【关键词】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3-0094-02
在门急诊,静脉输液是病人接受治疗的主要方式,因其诸多优点成为应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护理操作方式,但是由于静脉输液是侵入性操作,涉及的流程多,程序复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发生,且门急诊病人流量大,相对集中。面对人群的复杂和受到诸多护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降低静脉输液中存在的风险,努力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恶劣影响,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输液环境,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一)环境因素
由于多数医院急诊输液室面积较小,硬件设施简单,不能保证输液室内的有效温湿度及空气的流通。如果是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则易造成交叉感染。在输液高峰期,病人和陪护较多,如果护理人员呼叫病人,因环境嘈杂,很难听清,势必增加患者管理上的难度。且门急诊的输液室24小时都有病人,仅靠空气净化器很难达到对输液大厅的及时有效消毒。患者在药物过敏试验期间擅自离开观察区或在输液中自行更换座位,也易发生不良后果。
(二)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多数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未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以此引发护理风险。随着法律的普及,病人的维权意识的提高,如果不能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也同样会造成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
输液高峰期时,患者多而护理人员相对少。一个护理人员要照顾多个患者,个别护理人员不能认真按照输液流程检查每位患者的用药,并在核对医嘱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操作,出现用错药的不良后果。在遇到病人提出要求时,不分析过滤是否是患者的合理要求,就依从患者的想法进行操作,造成用药隐患。在输液中,因人员少,业务量大,导致巡视不够及时,以致在病人发生突发状况时在第一时间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再加上个别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告知病人就进行特殊用药,事后病人或家属不接受就会造成各种医患纠纷,沟通缺乏技巧,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病人因素
病人对护理人员持怀疑、不信任态度,认为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专业水准不够高,尤其是小儿头皮针静脉输液时,家长担心一针扎不上的情况很多见。如果护士没能一针扎成功,护理行为没有达到家属的心理预期,病人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就会心存不满,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同名同姓、急危重、没有家属陪同的各种病患给护理人员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难免有疏漏之处。输液中,病人对所患疾病缺乏清楚的认识,在护理人员未知的情况下自行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导致出现身体不适症状。
二、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的对策
(一)提高环境的安全管理
在门急诊的输液大厅用透明玻璃分隔成独立房间,进行分区输液,尤其在输液高峰期,可按所用药物不同、病种轻重缓急不同等需要将病人安置在不同区域。区域划分标志醒目,多处设立指示牌,防止病人四处乱走,提高病人的警惕性。每个区域安放空气消毒机,每天进行常规消毒2次,保证空气流通。在流感高发期或者病人多的情况下,增加空气消毒次数,定时开窗通风,保洁人员及时清理打扫环境。输液大厅安放温湿度计,严格按照空气干湿度的要求进行空气处理:湿度大时,及时开空调除湿,干燥时,湿式拖地;及时用空调或开窗通风增或减室内温度。在病患流量较少时段,关闭一些区域,及时打扫,桌椅用84浸泡过的湿布擦拭,后给予紫外线等消毒措施集中消毒后备用。这样每个输液区域都能够得到充分消毒,交替使用,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安全的输液环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对护理人员的管理
护理人员是门急诊输液的主要实施者,高素质的护理人员是完成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保障。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向患者反映出来的。有一些医患纠纷最初多是因为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差、技术水平低造成。因此应提高护理人员的医学素养和技术水平,定期进行理论考核和技术操作考核。与病人及家属多沟通,态度和蔼,耐心解释病人的疑问。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减少护理风险。院方要加强医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学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真履行岗位职责,防范医患纠纷的发生。
(三)对患者的管理
接触患者时,第一时间内建立起信任关系,及时登记,同名同姓的详细记录,做好姓名、药物等的核对,输液前再次核对。观察注射部位,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行动不便且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增加巡视次数。输液毕,护士在输液卡上签名,对输液时间和药物做好记录,并且观察病人的输液后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三、门急诊静脉输液护理规范化的管理方法
制定详细的输液流程并贴在门急诊的墙上,使病人及家属能够准确掌握输液流程。为方便获得信息,对输液的病人实行编号处理,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其编号,在输液的每个环节都多了一次编号的核对,大大减少了差错发生率。输液前中后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实行操作。用不同颜色的输液卡来有效区分不同种类的药物,以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护士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判断,赢得救治时间。
四、结语
目前安全医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保障门急诊输液的安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输液质量,为病人提供快捷、周到、高质量的服务体验是医院及医务人员的终极目标。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加强有关法律的学习,提高医学素养和技术水平,认真对待医院的每一次培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之间的纠纷,同时创造良好的输液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在门急诊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工作,让病人掌握最基本的输液知识,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得到第一时间正确的处理。
参考文献
[1]李奎开;门诊急诊输液病人的安全管理对策[J];内科;2007年04期
[2]刘琼;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4期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24h对外开放,是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具有患者病情紧急、发展变化快以及不可预见性、风险性大、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难度大等特点,属于高风险科室,急诊科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安危。是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及时诊治、处置的场所,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最容易产生矛盾、医疗纠纷和患者投诉的场所。急诊科护理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与患者接触的每一过程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形象。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多,护理管理者应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主动采取防范措施,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1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1.1 院前急救疏忽大意:①接听呼救电话不详或出诊不及时;未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居住地址,导致抢救物品准备不齐,救护车空跑;或由于医护人员时间观念不强,未及时赶到医院出诊,延误抢救时机。②到达现场后护理体检不认真,造成对病情评估不准确;③在院外急救,执行医生口头医嘱用药后未将空安瓶保留,随意丢弃;④途中转运交待不详,未签定转运同意书,未向患者或家属交待途中出现的危险,如窒息、休克、血压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等情况,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观察抢救措施进展情况及患者病情变化,以致患者液体外渗造成肢体肿胀,导管扭曲、脱落,甚至有的病人呼吸心跳何时停止均不知道,使病人失去抢救机会[1]。
1.2 院内疏忽大意:患者在急诊科就医过程中,护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违反操作规程,擅离职守,给患者带来伤害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如:①不执行查对制度:给患者打错针、加错液;②护士违反操作规程:操作时不戴口罩,不按时给昏迷患者翻身造成皮肤压疮;③护理人员不认真履行职责,不及时巡视病房,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④值班人员擅自离岗,造成急救电话不能及时接听、急危重患者抢救不及时死亡。⑤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病情询问不仔细,造成分诊不准确等。
1.3 设备设施因素:急诊科设施设备的配备标志着医院救治水平的高低,但设施设备老化、使用不当、故障,护士单纯依赖医疗仪器,尤其在转运病人途中,仪器显示结果误导工作人员,给正确评估病情带来隐患。
1.4 护理人员技术因素:随着新技术、新项目、新仪器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和技术要求相应增高,如不能及时地根据技术进步与专业发展的情况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会给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2],护理技术能力低,服务态度差一些护理人员缺乏工作经验,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对危重患者的预判能力差,使用抢救仪器生疏。而且有一些护士长期在临床工作,在抢救患者时言行太随意。同时缺乏耐心,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解答简单、生硬,或者主观地使用“没事”“、挺好的”等
语句敷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迫切需要治疗的心态有差距,很容易产生反感而
导致护理工作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5 法律因素:近年来,医疗纠纷日益增多,既严重影响正常医疗秩序及社会的稳定,又使医患双方的权益两败俱伤。部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患间缺乏有效沟通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及家属用法律来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一些急诊护理人员大多是考虑如何尽快抢救患者的生命,而且急诊抢救时口头医嘱、电话医嘱多,往往忽视相关的临床护理记录,如记录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相符,遗漏相关记录,仅凭印象回忆补记,缺少核对等。急诊科是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诊治和护理的场所,较其他医疗场所具有更多潜在的法律问题,更容易产生医疗纠纷。
1.6 管理因素:急诊科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也是对患者安全最大的威胁。2 防范措施
2.1 增强院前出诊护士的急救意识,提高院前急救护理技术水平,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进行考核。
2.2 认真接听呼救电话,接到呼救电话后,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性别、年龄、家庭住址、电话、街道、门牌号及附近有无明显的标志或建筑物,弄清患者所在的具体位置,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准备必要的抢救物资。
2.3 保持通讯畅通,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院取得联系。
2.4 认真学习医院管理的各项标准,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是护理工作的指南,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进行正常护理工作的保证。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是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因素。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工作是慎重的工作,认真做好三查七对、一注意,尤其在院外急救用药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护士必须执行三清一核对的用药原则,即:听清、问清、看清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与医生核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用过的空安瓶应暂时保留,以便核对[3]。
2.5 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定仪器设备使用操作规程及保养使用档案,每天专人对仪器进行常规保养并检查其性能是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使用后及时清洁处理、消毒放回原处,保证使用安全及时。
2.6 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刻苦钻研业务技术,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学习,充实和提高自己。
2.7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应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己。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明确了护理记录的法律效应,急诊护理文件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治疗的主要依据。护士在记录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及时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存档。因院前急救具有较高风险性,护士只有懂得法律,在工作中才能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的发生。2.8 规范管理体系
2.8.1 积极完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各种技术操作规程和护理核心制度:每一项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新护理用具在临床使用前,均应制订护理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并根据急诊科工作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和修订,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各项护理操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护理工作安全的落实。
【急诊护理质量存在问题】推荐阅读:
急诊护理持续质量改进07-22
溺水护理查房急诊05-28
急诊护理管理目标06-10
急诊护理组工作总结10-18
急诊护理工作心得体会06-23
门急诊护理工作标准10-26
急诊护理进修心得体会11-04
急诊科护理年度总结报告11-17
急诊创伤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09-26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