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肿瘤患者的护理(共8篇)
第一节
胃癌患者的护理 【概述】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是消化道最庞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接十二指肠球部。胃为弧形囊状器官,具有储存、分泌、消化、运输及排空功能。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在全球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估计全球每年约有逾876 000例新发病例。胃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3):1。【病因】
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环境及饮食因素(高盐饮食、烟熏及煎炸食物等);③胃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胃粘膜上皮异型性增生等);④遗传因素。【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或绝望
与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以下相关因素有关:①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②恶性肿瘤生长所致的消耗增加;③禁食;④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等。
3.舒适的改变
与疼痛、呃逆等有关
4.潜在术后并发症
出血、感染、穿孔、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等。
5.潜在的放化疗副反应
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等。【护理目标】
⑴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减轻,对治疗的信心增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⑵患者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或维持。⑶患者主诉不适感减轻或消失。
⑷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处理。
【护理措施】 1.胃管护理
固定
胶布贴于鼻尖部(注意脚不正确粘贴,确保牢固),胶布应每天更换
每班检查胃管插入的长度(成人45~55cm)
告知患者胃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出
若怀疑胃管脱出,鼻饲者应暂时停止,待确定胃管在胃中方可进行鼻饲
若胃管不慎脱出,切勿自行安置胃管,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由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重置胃管
搬动或反动患者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通畅
定时挤捏管道,使之保持通畅,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
定时抽吸胃液、冲洗:每4小时一次
观察并记录
引流液为暗红色,量<300ml/24h,以后胃液逐渐变浅、变清。若术后24小时候仍有新鲜血液流出,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与相应处理(止血药、制酸药等,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避免引起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
观察安置胃管处鼻粘膜情况,适时调整胃管角度,以免鼻黏膜受压
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有无腹胀等
拔管
胃肠功能恢复后(即肛门排气后)即可拔管 2.鼻饲的护理
⑴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胀、胃潴留症状后,再行鼻饲。⑵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鼻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把管安置好。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
⑶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持续灌入时鼻饲液温度应于室温相同,过热易烫伤胃壁粘膜,过凉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⑷鼻饲开始时量宜少,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3.体位与活动
放化疗期间
患者自觉舒适的体位,放跌倒、防坠床 放化疗结束后
患者自动体位,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活动
(活动能力应当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循序渐进,对于年老或体弱的患者,应当相应退后活动进度。)4.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当天
饮水
50ml/h 拔除胃管第2日
半量流质
50~80ml/h 拔除胃管第3日
全量流质
100~150ml/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4日
半流质
100~200g/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10日
软食
5~6餐/d 术后1个月内
软食为主
少食多餐 术后1个月以后
注意营养丰富、忌生冷、少食多餐
产气、刺激性食物
放化疗期间
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进食困难严重者
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时可通过输液补充葡萄糖、进餐时间应避开化疗药物
维生素、氨基酸,必要时 作用的高峰时间
给予白蛋白
放化疗结束后
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
少食多餐
生素而又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物
4.健康教育
饮食
四要:要饮食规律、要少食多餐、要营养丰富、要容易消化
四忌: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坚硬食物、忌易胀气食物、忌烟酒、咖啡 活动
根据体力,适当活动(应避免增加负压的活动)
复查
术后放化疗期间定期门诊随访,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
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至少复查5年 5.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临床表现
伤口敷料持续有新鲜血液渗出
胃管持续有新鲜血液流出,2小时内引出鲜红色血液>100ml或>500ml/24h,呕血、黑便、脉搏快或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处理
保守治疗:止血药、制酸药或胃管内注入肾上腺素稀释液,输血
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出血量超过100ml/h,应及时手术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常见并发症
吻合口破裂或瘘
临床表现
多在术后5~7天发生腹痛、发热、白细胞增高及急性腹腔炎体征
腹腔引流量增加
伤口敷料有胆汁样渗出,口服亚甲蓝后伤口敷料出现蓝染 处理
禁食、胃肠减压
腹腔引流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抗感染
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手术修补 肠梗阻
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嗳气、呃逆 可能有腹痛、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可能有肛门停止排气、排粪
功能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记录液体出入量、补液等)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 发流性胃炎/食管炎
上腹持续疼痛、烧灼感,进食后加重且药物不能缓解 胆汁新呕吐,但呕吐后症状不缓解
使用胃粘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和胆汁酸结合药物 严重者须行空肠Y型吻合术
残胃蠕动无力(胃迟缓、低张胃、胃瘫、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术后7~10日进食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数小时前或数天前所进的宿食X线造影示残胃扩张、无收缩、蠕动减少且弱,通过吻合口不畅、胃潴留液较多
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
记录液体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使用胃动力药物 心理安慰 倾倒综合征
多表现为进食甜食后30分钟内发生乏力、大汗、面色苍白、心悸、头晕、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虚脱等
少食多餐
以进食少量易消化的碱性食物为宜,控制糖类食物 餐后平卧10~20分钟 低血糖综合征
多发于进食后2~4小时心慌、乏力、大汗、眩晕、手颤、嗜睡甚至虚脱等 少食多餐
出现症状后进食少量甜食 反射性肺炎
可在放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在放射治疗2~3个月后出现症状,个
别在停止放射治疗半年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剧,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
胸部X线有炎症或纤维化改变 处理
给大剂量抗生素加激素
呼吸困难时吸入氧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半卧位休息
第二节
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概述】
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最后一段,长约1.5m,起自右骼窝处的回肠末端,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大肠癌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的统称,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约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好发于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5~2):1.【病因】
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油炸或腌制食品摄入过多等)、遗传因素、疾病因素(如大肠息肉史、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及胆囊切除史等)及其他(运动过少、肥胖、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有关。【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或绝望
与癌症威胁、个人意志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恶性肿瘤所致的消耗增加、饮食控制、手术 创伤或放化疗副反应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
与人工肛门、患者对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能接受有 关。
4.潜在并发症
排尿异常、排粪异常、感染、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瘘口肠粘膜水肿、缺血坏死、外翻脱出或内陷等。
5.知识缺乏
与缺乏大肠癌知识和疾病经历有关。【护理目标】
⑴患者对疾病及手术对焦虑及恐惧程度减轻,树立治疗信心,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⑵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⑶人工肛门得到适当护理,患者逐渐能够自理。⑷有关并发症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⑸获得有关疾病的医疗保健知识。【护理措施】
1.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固定
妥善固定引流管所接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长短适中,防止体位变动时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由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新管插入
带有多根引流管者,应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并贴于引流管上以利辨认
引流瓶(袋)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放置引流物逆流而造成腹腔感染
通畅
定时挤捏管道,使之保持通畅
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特别在应用腹带时更应注意)
堵塞者可由上至下挤压引流管,或遵医用生理盐水冲洗 观察
观察引流管的种类、数量及放置的部位,最好根据作用或名
称作好标记并接引流瓶
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性状和量;若发现引流管突然减少,患者
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
脱落;如引流液流速快或多(>50ml/h,持续3小时)呈红色
或呈胆汁色,或颜色混浊均匀为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已隐
定应在48~72小时拔除,或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若腹腔内引流管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应转动皮管
1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
需负压引流者应调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
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外漏及渗出等,积极处
理并发症
更换
每日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以便辨认每日引流液颜色、性状和准确计量,防止连接处血块等堵塞
外层敷料湿透应及时更换并及时估计液体量
无菌
更换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
行感染)
拔管
预防性应用的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拔除
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24小时后拔除
如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4~6日拔除
若用于脓肿引流,引流管需要逐渐退出,待脓肿闭合后拔除,时间视病情而定
若为预防性引流(如预防消化道瘘),则需术后观察7~14日后才能拔除(绝大部分的瘘在这段时间内发生)
2.人工肛门护理
开放时间
一般于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开放
开放时患者应向造瘘口一边侧卧
开放方法
先用塑料薄膜将造瘘口与腹部切口隔开;腹部切口用特质胶布封 及局部皮
闭,以防粪便污染。
肤护理
造瘘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造瘘口周围皮肤,并以氧化锌软膏涂抹周围皮肤,以防止排出的大便
皮肤而出现皮炎
在粪便未
使用人工肛袋(造口袋):使用前清洁造口周围皮肤,轻轻沾干,成形、排
将剪好的卫生纸垫敷在造瘘口周围,然后将袋口对准瘘口盖严,便无规律
贴近皮肤,袋囊向下,用弹性袋将肛门袋平腰间,松紧适宜(至 时
少2个肛袋交替使用)
换袋:去除旧袋→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擦干皮肤→观察有无并发症(若有及时处理)→测量造口大小→裁剪肛袋底盘→适当使用造口护肤粉及其他附件用品→粘贴肛袋
术后1~2周后定时经造瘘口置入肛管注入生理盐水约500ml,逐渐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大便成形
可不用肛袋,排便后只用清水洗净皮肤,保持干燥,用棉垫或敷 及养成定
料将人工肛口处盖好,用绷带固定即可 时排便习惯后
扩肛
人工肛门开放1周后,应定期用食指带上指套涂上液状石蜡后,徐徐深入造口扩张(停留5~10分钟),以防止狭窄而造成排粪不畅
观察
注意观察人工肛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造口坏死、造口出血、造口水肿、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如有可疑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大肠癌患者体位与活动
(参见胃癌患者体位与活动)4.大肠癌患者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当天
饮水
50ml/h 拔除胃管第2日
半量流质
50~80ml/h 拔除胃管第3日
全量流质
100~150ml/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4日
半流质
100~200g/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10日
软食
5~6餐/d 术后1个月内
软食为主;人工肛门者初期要避
少食多餐
免或少吃水果、蔬菜、米面等 易引起腹泻及腹胀食物
1个月以后
注意营养丰富、低脂肪、富含粗
少食多餐,必要时可通
纤维、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
过输液补充葡萄糖、维 物
生素、氨基酸
放化疗结束后
宜低脂肪、富含粗纤维、易消化少
少食多餐
渣,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物
5.健康教育
饮食
四要:要饮食规律、要少食多餐、要低脂肪、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要易消化的软食
四忌: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易胀气食物、忌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忌烟酒 活动
术后1~3个月避免体力劳动,可适当户外活动(应避免增加负压的活动)人工肛门
着衣不能太紧身,腰带不能在造口上
者
选择合适的肛袋,若有过敏立即停用,根据情况使用抗过敏的药物,忌用刺激性强调酒精或黏性强调胶布
观察造口排泄物的性状,若出血或腹泻立即就医
复查
术后放化疗期间定期门诊随访,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术后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共5年
关键词:腹部肿瘤,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护理
各种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 在肿瘤的治疗方面, 手术疗法是主要治疗途径之一。 但由于患者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的环境中,免疫能力较差, 因此与普通的腹部肿瘤患者, 增加了治疗难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该院肿瘤科对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 年7 月—2016 年7 月之间,选择在该院肿瘤科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4 例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护理研究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 年WHO制定的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主观意愿, 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 组, 每组各17例。 对照组患者基本情况如下:男性患者9 例,女性患者8 例。 患者年龄区间为47~69 岁,平均年龄(57.25±7.52)岁,在腹部肿瘤患病方面,胃癌、 结肠癌、 直肠癌、肝癌和胆管癌患者各5、3、4、3 和2 例; 观察组患者基本情况如下:男性患者10 例,女性患者7 例。 患者年龄区间为46~75 岁,平均年龄(58.31±7.81)岁,在腹部肿瘤患病方面,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和胆管癌患者各4、4、3、3 和3 例。 2 组患者在以上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主要以及传统的护理方法,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每日多次检查记录患者的血糖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情况, 尤其在血糖监测方面,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因手术原因,术后血糖波动较大,因此需要注意患者血糖和尿糖变化情况;(2)合理控制血糖。 患者术后当天禁食,根据每位患者的血糖情况,采取持续小剂量静脉滴注的方法给予胰岛素,缓慢平稳的降低患者血糖。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若次日可以进食,可对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注射剂量由小至大;(3)手术伤口预防感染。 遵医嘱为患者静脉滴注和发放各种抗生素类药物。 患者术后3 d内, 若体温在37.5~38.5℃,为外科手术热,若超过这段时间患者体温仍然偏高,需要进一步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情况;(4)引流管护理。 护士不定时挤压患者的引流管,保障引流管的通畅,同时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等;(5)营养护理。 在手术后初期,患者肠蠕动未完全恢复,此时需要从静脉补充营养,如静脉滴注白蛋白和氨基酸等。 当患者恢复情况较为理想,可以进食后,严格按着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禁忌,为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1.2.2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的环节。
(1)中医药物护理。 当患者胃肠功能完全恢复后,采用该院自拟的中药方剂为患者进行中医药物护理。 从中医角度可将患者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血两虚2 种类型,中药组成各异。 对于阴虚火旺型患者,中药药物组成:山茱萸、生地黄、泽泻、枸杞子和女贞子各10 g、茯苓和牡丹皮各12 g等;对于气血两虚型患者,中药药物组成:白术、人参、白芍和枸杞子各10 g,茯苓12 g和黄芪15 g等。 水煎至150 m L/剂,分5 次服用,30 m L/次。
(2)中医情志护理。 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受到肿瘤和糖尿病的双重疾病痛苦, 加之治疗非常较为昂贵,致使很多患者的心理情况不容乐观。 因此护士首先与患者和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进行沟通, 了解患者的个人心理特点和问题所在的原因, 然后有针对性的开展中医情志护理。 如对于初次入院的患者,往往对医院环境较为陌生,对手术治疗存在恐惧,此时护士需要耐心向患者介绍科室的情况,快速消除患者的紧张感;对于危重和易怒的患者,护士在沟通过程中要有耐心,在顺应患者心理的同时加以开导,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康复心态。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 χ2检验和t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从患者的疼痛情况、心理情况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3 方面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其中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分。 护士在1 张白纸上画1 条10 cm长的直线, 由患者根据自身的疼痛感受在线上画上刻度,刻度值越大,标示疼痛越剧烈;患者心理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表进行评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心理情况越好;护理工作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3 种,总满意率为前2 者之和。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评分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疼痛情况评分结果如表1 所示。 从表中可见,在手术前,2 组患者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1 d后测量,虽然观察组患者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 但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1 周后再次测量,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理情况评分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SAS评分结果如表2 所示。从表中可见,在手术前,2 组患者的SAS评分结果分别为(66.02±5.12)分和(65.82±4.88)分,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护理1 周和2 周后再次对2 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评分, 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中可见,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0.59%,远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12%,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方法上,以往主要以西医方法为主, 但由于与普通的肿瘤患者比较,此类患者的病情更为复杂,因此患者的康复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疗法的应用日益广泛。 如以该次护理实践为例,首先根据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症状表现, 分为阴虚火旺和气血两虚2 种类型,然后分别采取相应的药物护,同时针对患者心理压力较大的情况,进行中医情志护理。 与采取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比较, 在患者的疼痛情况、心理情况和护理满意度3 方面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情况均更为理想。
参考文献
[1]丛继红.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及术后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1):721.
[2]许华颖.67例腹部肿瘤并存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4(7):24-25.
[3]何一文.老年胆道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术期处理[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9,6(7):33-34.
[4]刘红.个体化术中护理对腹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压疮风险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4,17(21):122-123.
[5]费庆娣.糖尿病的妇科手术患者术前护理和术中配合[J].北方药学,2013,10(9):169.
[6]皮美莲.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1,32(27):153.
[7]房守军.腹部肿瘤手术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45.
【关键词】腹部;损伤;护理
腹部损伤是常见的损伤。在损伤造成的死亡中,大约四分之一与腹部损伤有关。腹部损伤的患者可有一个或多个器官的损伤。由于腹部损伤可能涉及内脏,在对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观察有无腹腔内出血和腹膜炎的表现[1]。临床表现为低血容量性休克评估患者神志变化和皮肤情况。轻度休克的患者,皮肤苍白、湿冷;中度休克的患者,可有多汗和少尿;重度休克的患者,可出现烦躁、定向障碍、近期记忆缺失等。腹部评估观察并记录腹部伤口情况,观察腹部皮肤有无寮斑。对开放性损伤,注意观察伤口有无异物存在等。触诊腹部有无腹腔内出血、腹肌强直、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有无其他部位的疼痛。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咳血或尿血。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34例腹部损伤患者给予护理措施,分组护理,观察患者的身体状况,恢复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34腹部损伤患者,实验组17例,平均年龄为(46.55±5.35)岁,男女比例1:1,对照组17例,平均年龄为(45.25±5.5)岁,男女比例1:1。两组患者的身体资料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2.1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 用外部加压或无菌敷料压迫控制外出血。建立快速静脉输液通道,遵医嘱输注温的生理盐水或乳酸盐林格氏溶液。抽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型和交叉配血。必要时遵医嘱留置尿管,观察有无血尿,准确记录尿量及尿比重等。若无颅骨损伤等禁忌时,可以给患者插人鼻胃管,观察有无胃肠道出血,同时降低呕吐和误吸的危险。脱去衣物,给予毛毯。必要时给予加温的静脉输液和加温湿化的氧气,保证患者舒适。损伤早期每15-30分钟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情况,平稳后改为每小时一次。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生。评估内容包括: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肠鸣音,尿量,氧饱和度,有无呕吐、肌紧张和反跳痛等。配合医生进行腹腔穿刺。
1.2.2预防感染 消毒嵌入的异物,不要拔除。用无菌盐水敷料覆盖暴露的器官或组织。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腹膜炎的发生。
1.2.3疼痛的护理 评估患者腹痛或牵涉痛及恶心的情况。观察患者有无腹内脏器损伤的表现,诊断未明确者禁用镇痛剂,以防掩盖伤情[2]。
1.2.4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时,护士需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是否稳定,感染是否被控制,观察其疼痛是否减轻,患者是否了解治疗方案。腹部损伤患者的护理时,护士需监测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是否稳定,感染是否被控制,观察其疼痛是否减轻,患者是否了解治疗方案。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使用χ2检验,<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文研究护理方法对护理效果的影响,使用χ2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将护理方案数据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发现采用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两组时间与住院天数相同,实验组17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护理有效16,护理无效1例,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17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有效14,护理无效3例,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討论
腹部损伤患者总的处理原则为:预防和控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腹部损伤的急诊处理为预防缺血性休克和感染。对于有严重的腹部损伤患者来说,如果存在腹膜刺激的表现,应剖腹探查,修补受损器官。腹部损伤可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两大类。开放性损伤穿破腹膜者为穿透性损伤;其中,投射物有人口、出口者为贯通伤。穿透性腹部损伤通常与枪击和刺伤等暴力有关,很少引起多器官损伤,但常合并胸腔、脊柱和后腹膜腔等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出血。闭合性损伤常引起多器官损伤,常见原因为交通意外、高空坠落、挤压等。通常腹部损伤可有肝、脾、胰腺、肠系膜动脉、横膈膜、膀胱、大血管、胃、肠、肾等器官的破裂,这些破裂可导致大出血和缺血性休克,需尽快手术。腹部损伤患者总的处理原则为:预防和控制低血容量性休克和感染,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腹部损伤的急诊处理为预防缺血性休克和感染[3]。对于有严重的腹部损伤患者来说,如果存在腹膜刺激的表现,应剖腹探查,修补受损器官。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效果较为一般,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疗效显著。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2%。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部损伤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能够更好的治疗腹部损伤患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治疗时间,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恕,李木泉.胸腹多发伤43例诊治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1996,12(2):89.
[2]黄显凯.加强腹部创伤的早期诊治[J].创伤外科杂志,2007,9(5):385-387.
2.2 饮食指导化疗期间多食含维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绿、黄色蔬菜水果,对于呕吐剧烈者,可给予冰块或果汁冰块,慢慢嚼碎咽下,也可给予新鲜果汁。对于恶性呕吐剧烈者,建议在接受化疗前2h内避免进食,在治疗后以少量多餐方式,提供温和无刺激的食物,避免浓烈的调味品及煎炸、油腻的食品,避免同时摄食冷、热的食物,否则易刺激呕吐。
2.3 预防并发症
2.3.1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由于化疗药物毒性大、浓度高及反复刺激血管易使血管内膜损伤,平滑肌痉挛,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应选择性使用和保护静脉,护理人员应提高静脉穿刺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首先在穿刺时接生理盐水,成功后可给化疗药物,每种药物之间用200~250ml生理盐水静脉输入,最后再用生理盐水20ml快速静脉滴注,可稀释残留于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减少局部组织刺激,有效预防静脉炎。
2.3.2 骨髓抑制的预防及护理恶性肿瘤化疗时较严重的副作用之一为骨髓抑制。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更为明显。因此应注意病人血象变化,预防感染。当白细胞下降为1.0×109 /L时,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同时嘱病人少活动,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治疗、针灸等。
2.3.3 口腔溃疡预防及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漱口,指导病人用软毛牙刷。化疗时持续将冰块含在口腔内,使口腔血管收缩,降低口腔内血药浓度。若有溃疡形成可在漱口液中加利多卡因或局部擦利多卡因,以便让病人进食,减少消耗。
2.3.4 脱发的预防及护理化疗导致脱发,致使病人心理障碍,往往发生在用药后1~2周,2个月内最为显著,向病人说明脱发是暂时的,停药后头发会再生,指导病人戴帽子或假发,以消除病人不良心理刺激。
3 化疗后康复期间护理
通常化疗一疗程结束后,症状也随之消失,护士仍应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劝其适当起床活动,摆脱化疗时不适的阴影,使机体在化疗后能尽快地的康复。由于癌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出院宣教应详细、具体。根据不同的疾病重点做好用药及复诊指导,饮食、卫生、保健、休息、功能锻炼等方面做到切实可行,使患者在康复期间充分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坚持与疾病作斗争,促进康复。
4 体会
细节护理是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先决条件。细节护理做的都是临床上一些琐碎、平凡和繁杂的细小的事情,更注重从细节入手减轻对患者的损害,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但这些小的护理工作在临床上常不被重视,但有一点的疏忽可能会导致医疗纠纷,严重时会导致人命关天[1]。本文研究了细节护理对肿瘤内科老年患者发生意外骨折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6例肿瘤内科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1)注重礼仪的细节:护理人员一句不耐心、生硬的态度会影响到护理质量,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感受和需求,在接待患者的时候面带微笑,热情的接待患者,用礼貌的话问候患者,及时向患者介绍病房的环境、护士、主管医生和相关的制度,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足够的关心。(2)注重环境的护理:患者住院之后及时进行各项检查,保持病房的安静、充足的光线,清洁人员要时刻保证地面没有积水,及时进行清理,避免老年患者因行动不便发生滑倒的意外,嘱咐患者的家属关心照顾好患者,可以在病区内悬挂相应的警示牌以提醒患者应注意安全。(3)因肿瘤内科患者的特殊性,多数患者要经过化疗治疗,身体状况比较虚弱。因此,应及时评估治疗后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身体虚弱、有意外跌倒风险的患者,嘱咐护理人员进行陪同,并且要通知患者的家属。(4)加强健康教育:患者住院之后,进行一对一的健康知识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多多注意安全。老年患者多记忆力不好,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反复的讲解预防跌倒的方法,使患者能够牢记在心,还可以给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床边提供尿壶。观察两组患者意外骨折的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情况,并做详细记录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意外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制度实施、履行职责以及优质服务评分显著提高(P<0.05)。
3 讨论
细节护理的护理人员以服务患者为宗旨,向患者、社会和政府满意的目标不断改善,以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更好的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的纠纷。本文采用对照实验研究了细节护理对肿瘤内科老年患者意外骨折的影响,对患者进行细节护理的实验组意外骨折发生率和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细节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规范护理工作,预防和避免了老年患者发生意外骨折的情况;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细节管理,还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态度、履行职责等方面的评分。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普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 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0例,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与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后,切口渗液消失,3~7d,患者的切口部分有新肉芽生长,7~18d,患者的切口愈合。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切口感染并发症。结论 对普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进行积极的临床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普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护理措施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现代临床中腹部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致病因素较多,包括患者的年龄、肥胖与手术操作等[1]。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不仅增加了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为了进一步分析普外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有效护理措施,以保障患者的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共收治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患者的年龄为10~78岁,平均(26.5±7.5)岁。本组患者腹部手术后3~15d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液化,其中,41例患者手术切口未裂开,剩余49例患者手术切口裂开。本组患者中,52例患者体型肥胖,22例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本组9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诊断标准。本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切口未愈合或裂开、有大量渗出液体、皮下触诊有较为明显的波动感、白细胞计数与患者体温均正常。
1.2方法
1.2.1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腹部术后愈合不良,加之换药时的疼痛与较长的术后恢复时间,患者极易出现各种焦躁情绪与负面心理,护理人员应适当增加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护理措施,保障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
1.2.2手术切口护理 护理人员应每日定时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状况,密切关注切口的变化情况,包括患者的手术切口是否有渗出、张力是否增加等。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特殊患者,即肥胖或营养不良患者的病情观察,告知患者在进行小幅度活动,即大小便、咳嗽及翻身时应尽量注意保护切口。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在日常休息中应多采用半卧位或半坐卧位的体位,以减轻患者的腹壁张力,上述两种体位应适当交替,以利于患者的腹部切口愈合。确保手术切口敷料的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以最大限度减少引起患者切口感染的不良因素。此外,加强对肥胖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的手术切口监测。
1.2.3营养支持 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制定健康、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其适量、按时、合理进餐。若患者在术前与术后的白蛋白、总蛋白量低于正常值,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进行人血白蛋白的静脉滴注。术后食欲不振或经肠胃营养摄入不足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
1.2.4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向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纤维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易消化食物,例如水果、瘦肉、鱼类、粗粮、青菜等;告知患者保护手术切口的方法,使其保持大便通畅;告知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以及用药禁忌等,使患者了解此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预防[2]。此外,患者腹部切口经常运用胰岛素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胰岛素具有抑制患者体内的脂肪分解,加速组织修复与创面愈合等功效。在为患者腹部手术切口进行红外线照射时,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红外线对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进行照射可促进患者对胰岛素的吸收。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以有效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胰岛素具有较为明显的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反应[3]。所以,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换药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是否出现红肿或荨麻疹等临床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后,切口渗液消失,3~7d,患者的切口部分由新肉芽生长,7~18d,患者的切口愈合。本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切口感染并发症。讨论
尽早发现腹部手术患者出现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并给与其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不仅有助于保障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治疗费用[4]。患者腹部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众多,包括如下几点:①肥胖。肥胖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极易出现切口脂肪液化,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极易导致其出现脂肪组织缺血,出现无菌性坏死、并在手术切口部位形成渗出液,进而对患者手术切口的正常愈合产生不良影响;②手术过程。在手术过程中,操作者的止血与缝合操作不当易导致患者出现渗血或水肿,并最终致使脂肪组织形成液化或坏死;③手术操作。患者手术过程中,操作者过于频繁的使用高频电刀也是导致患者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
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腹部切口的恢复情况,特别是面对肥胖糖尿病与营养不良患者时,定时对患者的腹部手术切口进行检查[5]。护理人员若发现患者的手术切口出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例如运用引流、照射等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手术切口再次包扎,以利于患者的术后愈合。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情况,定时换药、加强观察,一旦发现患者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应及时处理,尽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
参考文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1例腹部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51例) 和对照组 (50例) 。其中, 男68例, 女33例, 年龄19岁~86岁, 平均年龄 (43.5±2.8) 岁;术后疼痛时间1 h~11 h, 平均 (5.1±1.3) h;主诉疼痛分级法 (VRS) 疼痛分级:42例轻度疼痛, 35例中度疼痛, 24例重度疼痛;手术方式:43例胃肠道手术, 32例肝胆手术, 24例阑尾手术, 2例胰腺手术。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疼痛程度以及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以及止痛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转移注意力、环境护理以及疾病及疼痛知识健康教育护理等。
1.3 评定标准
采取数字评分法对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 疼痛分级:无疼痛:0分;轻微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2组患者的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满意43例, 满意率为82.3%, 不满意8例, 15.7%;对照组患者满意26例, 满意率为52%, 不满意24例, 48%。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5.77,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对疼痛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进展和深入, 人们对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与处理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临床护理工作中, 在体温、呼吸、脉搏以及血压之后, 疼痛成为第五生命体征, 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2], 缓解或者消除术后疼痛已发展为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腹部手术主要包括胃穿孔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胆管手术、疝气手术以及肝脾手术等, 术后疼痛是其较为常见的症状。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人体组织损伤、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复杂心理、生理反应, 如不及时缓解、处理疼痛, 将会对疾病治疗产生严重影响, 进而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 并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因此, 要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转移注意力、环境护理以及疾病及疼痛知识健康教育护理等。
3.1 心理护理
疼痛不仅能够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反应, 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瞳孔散大、出汗、血糖升高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 而且还会发生情绪改变与防卫反应, 如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不良心理情绪易加重病情, 增加疼痛感。因此, 在围术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对患者心理需求进行分析后, 采取针对性、有效的护理对策, 满足患者心理需求, 进而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 缓解疼痛症状;另外,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 同情、关心、理解患者, 对患者进行指导, 使其认识到疼痛的原因和规律, 降低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抑郁情绪。
3.2 转移注意力
引导患者学习松弛术, 进而达到解除疼痛、分散注意力的效果, 并提高患者自控力。如为患儿, 则护理人员可采取讲故事、抚摸、做游戏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如患者为成人, 则指导其进行呼吸锻炼, 并采取听音乐、看书报、看电视、与朋友、家人交流以及练气功等方式, 使患者“忽视”疼痛感, 进而缓解疼痛[3]。
3.3 环境护理
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环境,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感, 稳定情绪, 进而减轻疼痛。因此, 使患者处于干净、整洁、安静、光线柔和的病房环境中, 避免病房拥挤、嘈杂, 保持病房的舒适。另外, 控制病房温度和湿度, 使患者处于全身放松状态, 进而有效缓解疼痛, 降低心理压力。
3.4 疾病及疼痛知识健康教育
对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以及职业特点进行分析后, 选择恰当的方式对其宣讲疾病及疼痛知识, 告知患者疾病的病因、手术方法、发病机制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并列举以往同种疾病治疗成功案例, 提高患者的治疗自信心。另外, 对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原理和机制, 鼓励患者表达疼痛感, 并改正患者认为应用镇痛药物会延缓术后康复的不正确认识, 及时、有效地控制疼痛[4]。
在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疼痛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所述, 对腹部手术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降低术后疼痛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庆.知信行健康教育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管理的作用[J].上海护理, 2013, 13 (1) :29.
[2]王春国.足底按摩对胃肠道手术后疼痛及肛门排气时间的影响[J].陕西中医, 2013, 34 (1) :27.
[3]卓九五.不同剂量地佐辛在腹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3, 29 (1) :81-82.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切口;科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7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
00-02开腹手术目前仍然是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医疗纠纷,对腹部切口进行有效的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1临床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实施腹部切口手术128例,其中实施剖宫产术97例,子宫全切术15例,,异位妊娠16例,患者年龄21~57岁,平均40.2岁,患者住院时间为10~21天,切口均愈合出院。
2护理措施及实施计划
2.1术前护理
2.1.1饮食调节:对于实施腹部切口手术的患者,充分的饮食调节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择期手术的患者,更应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按照适宜能量、低脂肪、低膳食纤维、少量多餐的原则,加强术前营养。对营养不良的患者,应增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以提高血浆蛋白水平,保证机体有充足的营养,促进伤口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对于患糖尿病的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来控制血糖,待血糖稳定后再行手术;对于贫血的患者,应给予药物补充铁剂,积极纠正贫血;对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体质消瘦的患者,应注意通过营养补充改善一般状况后再行手术。
2.1.2健康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和手术的必要性,叮嘱患者各种手术注意事项,掌握好手术时机,术前及时做好各种检查,皮肤要保持清洁,及早手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指导患者学会有效咳嗽,向患者讲述咳嗽的重要作用及咳嗽时如何保护好伤口。
2.1.3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的疑虑,给予细致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的情绪,努力为患者创造心理安定的住院环境,让患者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施,以热情和蔼、关心、同情的态度,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熟练清湛的操作技术,取得了患者的信任,以信赖的良好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手术,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2.2术中护理: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视具体情况可选用横切口及减张缝合,关腹时应保证满意的麻醉、动作轻柔避免腹壁组织的撕裂,选择适当的缝合材料,彻底止血,逐层确切缝合,做好切口的保护,预防感染。
2.3术后护理
2.3.1护理环境:
在病人进入病房之前为病人铺好麻醉床,病人的病房要进行紫外线的空气消毒,保证提供一个卫生安全的护理环境。保证病房的整洁,温度适宜,光线柔和,病房四周要保持安静的环境,保证病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医务人员夜间巡视病房,讲话,走路声音要轻,体现工作的人性化。[1]
2.3.2血压,呼吸和脉搏的观察:
接收術后病人时,要及时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测病人的T、P、R一次,观察病人的一般身体情况。12小时之内每隔两小时测试一次血压,如有意外情况及时报告主治医师,遵医嘱继续测量,手术后三天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为每四小时测量一次T、P、R,病人如有发热症状时,也应坚持测量。[1]
2.3.3出血和引流管的护理:
一般做腹部手术的病人在回病房时,腹部都插着很多的管子,输液管,尿管,胃管。在其中腹部的叫做引流管,必须妥善的稳固好病人的这个“生命管”。在术后48小时重点观察病人的出血情况并且要保证病人的引流管要通畅。体外的引流管要固定起来,以免病人无意识碰掉。因为病人身体上的管子很多,拔管的时间要标记在管子上,以免拔错管子引起不必要的伤害。观察尿量,尿管保留时间,要根据手术种类而定,如子宫全切术需24小时,附件切除术需12小时,拔出尿管后督促多饮水,8小时督促自解小便。[1]
2.3.4术后疼痛问题的护理:
手术后疼痛是手术病人存在的普遍问题,如护理不当,可能造成病人的焦虑不安,呼吸急促和恐惧,使病人的术后恢复,早期活动受到极大的影响,也很可能造成手术并发症的产生。一般麻醉作用消失以后病人就会感觉疼痛,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疼痛最为剧烈,这个时候病人的咳嗽、翻身都会加剧伤口疼痛,此时要多巡视病人,及时的止痛处理,指导帮助病人正确的减轻疼痛,把双手横压在腹部伤口上,以免咳嗽、深呼吸的行为引起震动牵制伤口疼痛。固定好病人的各种管子,以免病人翻身时牵动管子引发伤口痛。一般24小时以后疼痛感会减轻,这时候可以指导病人家属正确的帮助病人翻身等轻微活动,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可以排出呼吸道的痰液,预防并发症的产生。亲属可用手按住病人腹部伤口,限制病人咳嗽时腹部的活动,如果病人咳嗽困难,在病人情况稳定的时候,6小时协助病人采取半卧位的姿势,翻身、拍背,使病人自然咳嗽帮助排出痰液。如果病人腹部疼痛不愿咳嗽则协助病人屈膝,双手按住病人伤口两侧,防止震动牵制伤口 。如病人疼痛剧烈且持续不断伴有反跳痛者,及时请医生处理。[2]
2.3.5术后饮食护理:
一般腹部手术在十二小时或者二十四小时之内禁止进食,直到三、四天后,等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这是为了防止病人产生胀气的原因。在禁食期间,用静脉输液的方式为病人提高营养。由于长时间不能饮水,为保证口腔湿润,病人可口含湿盐水纱布缓解。如若病人恢复较好没有其他禁忌的病症可进食,在医务人员的协助下进食流质食物,如蛋花汤,藕粉水,注意少量多次。待病人肛门排气之后可进食粥类食物,循序渐进的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病人更快的恢复,也有助于病人肠道健康。
2.3.6术后早期运动:
腹部手术以后,病人腹部疼痛,也担心腹部伤口的开裂而不愿进行翻身。要早期指导病人进行翻身,有利于加速伤口附近的血液循环,更快的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病人肠道的蠕动,减少并发症的可能和褥疮的产生。要协助病人进行正确的翻身,左下肢弯曲,右下肢平放,借助病床床栏进行翻身,侧卧后,上身保持弯曲,下身可放置软枕。[3]
2.3.7康复教育:为防止患者放松对腹部切口的关注,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讲解科学起坐的重要意义,以免引起腹部切口张力增强,有碍切口愈合,指导患者合理使用腹带,及时查看腹带松紧度,及时固定腹带。指导患者进行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胃肠功能与体力恢复,防止肠粘连,还可以采用热敷穴位等措施,促进患者术后尽早排气、排便;观察并记录大小便情况,注意保持大小便通畅,术后避免过早剧烈活动,防止腹内压增高引起切口裂开。
2.3.8防止术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也是妇产科腹部手术的重要注意事项,除了严格做好上面的护理工作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病人自身的清洁,病人的会阴部要擦洗一日二次,保证外阴的清洁,预防遭受逆行感染。对敏感区域和免疫能力相对低的区域更要保持卫生。对于呼吸道的痰液,如果没有办法咳出,则要进行雾化和吸出。
3结论
通过对妇产科手术病人腹部切口采取科学的护理,在术前对患者进行饮食调节,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对切口进行的严密护理和康复指导,给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促进了切口愈合,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05.01。
[2]张玉花。妇科腹部手术切口疼痛的分析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07,15:90-90。
【腹部肿瘤患者的护理】推荐阅读:
肿瘤患者的一般护理10-12
肿瘤科的护理实习总结06-20
肿瘤护理个案范文01-03
肿瘤科一般护理常规12-01
腹部彩超检查的意义06-20
腹部常见疾病的超声诊断01-18
怀孕三个月右下腹部隐痛的原因是什么10-08
普外科腹部手术感染的临床治疗措施10-30
肿瘤06-25
肿瘤化疗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