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精选8篇)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篇1

随着全民医保实施和社区卫生的不断完善,社区医疗将成为多发病、常见病和慢性疾病患者就医的主要场所。糖尿病为一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综合性自主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医院门诊在社区治疗为主,社区治疗具有减少患者因疾病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降低医疗费用等优势,故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将成为该疾病护理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通过社区护士对患者实施切实可行的社区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护理中重视对患者进行血糖水平的维持指导、教会防止低血糖、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指导督促运动治疗、实施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使糖尿病患者在社区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定期复诊是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以提高患者的遵医率,对促进其正确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正不断增多,其并发症日趋严重,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只有出现并发症的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住院治疗外,大部分患者在社区通过门诊长期治疗,缺乏持续专业性的指导,社区的护理尤其重要。护士在社区采取灵活多样的卫生宣传、定期访视、持续性的专业指导方式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的有效控制、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防止并发症起重要作用。1糖尿病的社区护理措施

1.1指导患者血糖水平的维持无论是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还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都必须把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减缓糖尿病的发展,延迟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控制血糖维持到正常水平非常重要,定期到患者家里探望、询问病情,了解病情进展。1.2教会患者低血糖的防止糖尿病患者应归纳出定量按时进餐、按时用药和定时监测的规律性,不要过于饥饿,也不要过饱,不能盲目地限制食物和水分的摄入,外出时必须随身携带面包、饼干、糖块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1.3指导患者及家属实施糖尿病的合理饮食护理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在饮食的控制中家属的支持非常重要,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在合理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比例为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55%、蛋白质占总热量20%、脂肪占总热量25%,胆固醇摄入限制在300mg以下,因为脂肪摄入多易引起酮症酸中毒,10岁以下儿童蛋白质可以稍多,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可按劳动强度分为轻、中、重,同时应注意饮食应清淡,低钠盐、高纤维素,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1.4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程长,治疗效果不明显,不易坚持用药,并且为终身性疾病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了许多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孤独、抑郁、绝望等,这些心理因素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因此社区护士应对社区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兴趣爱好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如门球比赛、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鼓励患者短期旅游,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练习书法、绘画、养鸟等来增添生活乐趣,以宣泄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患者积极的情感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积极、稳定、愉悦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的康复和控制。1.5指导并督促进行运动治疗向患者及家属宣传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运动疗法的原则是因人而异,循序渐进,相对定时、定量、适可而止,教会患者运动量的简易计算方法:运动中脉率次数达到170-年龄、进餐后1h运动、最好不要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运动能增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促进多余脂肪的分解,控制肥胖,使血脂降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促进葡萄糖利用使血糖下降。运动疗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属的理解支持显得很重要。

1.6实施有效的药物治疗指导社区患者合理用药,强调患者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机械地遵医服药,鼓励患者对自己的行为做记录。对1型糖尿病患者,教会其胰岛素的注射技术,对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严格掌握用药时间与进餐配合,了解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出现异常及时去医院诊治。

1.7教会患者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平时应穿柔软透气的袜子,鞋要宽松软底,不要穿紧身的衣裤和鞋子,不要光脚走路,指甲不要修剪过短,不要自行刮鸡眼,每晚用温水洗脚,用柔软和吸水性强的毛巾,轻轻的擦干脚部。冬天用热水代和电热器取暖是不宜直接接触皮肤,避免烫伤。一旦发现局部出现伤口、水疱、皮裂、疥疮要及时到医院处理。

1.8其他护理措施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定期检查和高危人群的筛查,防患于未然。注重个人卫生和皮肤的护理,避免接触坚、硬、烫的物体,以减少皮肤受伤和感染的机会。2讨论

2.1连续性的健康教育是坚持治疗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在社区治疗时,缺乏专业医护理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对疾病的治疗和监测均有较大的随意性,规律治疗过程易受个人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知、性格及生活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初次诊断治疗的患者,缺乏对疾病治疗和不良预后的认识,增加治疗的随意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有报道[3]2型糖尿病患者有记忆力降低,早期的认知功能减退的现象,健康教育的效果与患者的记忆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社区护士对其进行连续的疾病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使患者及其家人对疾病治疗的要求、监测的要点、不良药物反应的预防及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正确的方法,干预其建立健康的行为,促使患者能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法,获取有效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篇2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联合作用而导致机体的一种慢性高血糖状态[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活方式的转变, 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增加, 成为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注意日常饮食等可引发各种并发症。虽然目前糖尿病还不能彻底治愈, 但其又是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 早发现、早控制, 可以防止和延缓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患者可以正常地工作、学习和劳动, 甚至可以拥有和健康人一样的寿命。现就农村糖尿病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探讨如下。

绪,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科学的药物治疗就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 并能像健康人一样生活;讲述糖尿病的治疗前景, 并安排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互动介绍经验, 消除患者悲观失望的心态,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饮食治疗正确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环节, 即饮食疗法是比吃药打针更为重要的最基本的治疗。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曾说过:“不知食宜者, 不足以全生”;“知其所犯, 以食治之, 食疗不愈, 然后命药”。由此可见, 古代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已将饮食疗法放在了首位。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 不管其属于哪种类型的糖尿病, 在疾病的任何发展阶段都需要进行饮食治疗, 并且需终身维持。

教育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吃?总的原则是定时定量、少量多餐, 高纤维饮食, 清淡少油, 适量水果, 少喝酒、不吸烟, 忌吃糖, 不限制饮水。有些患者不知道哪些食物含糖, 含多少?有些患者不知道什么叫粗纤维食物?什么叫碳水化合物?甚至有些患者不识字, 发下去的宣传资料根本看不懂。所以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一样一样分型指导, 一点一滴地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嗜好, 不能一次就给患者一股脑地灌输很多东西, 或者照本宣科地讲解书面语, 要讲得具体、实际、能理解、好掌握。比如可以这样说:每天多吃几顿, 可以是3~4顿饭, 每顿少吃一点, 2~4两左右, 可以是一杯牛奶、一个鸡蛋、一点瘦肉或鱼肉、牛肉等;要多吃荞麦、燕麦、玉米、黑米、黄豆、黑豆、绿豆等粗粮, 少吃白面等细粮, 一餐吃不饱时多吃蔬菜 (南瓜、苦瓜、冬瓜、葱头、西芹、芦笋、香菇、豆芽、胡萝卜、大白菜、海带、韭菜、黄瓜、金针菇、茄子、西葫芦、菠菜、油菜) , 菜不限制;饭菜要做得不甜不咸;特别注意的是每顿的2~4两包括了面、大小米、菜、油、水果、零食等所有入口的东西。糖尿病患者坚决不能沾烟酒;可以喝茶;可以少量吃些水果, 但要掌握好度, 不要大量吃, 香蕉、石榴、荔枝、桔子、苹果、梨含糖量为中等, 甜瓜、西瓜、樱桃、猕猴桃、葡萄、桃、草莓、菠萝含糖较少, 西红柿、黄瓜含糖较低, 可以适当多吃些来代替水果;但不能吃糖、巧克力、蜂蜜、饮料、蛋糕、月饼、油条、猪牛羊鸡鸭鹅的心肝舌、肥肠等。

2.3运动疗法国内外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都一致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减肥成为势在必行的一项治疗措施。唐朝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说:“消渴患者不欲饱食便卧, 终日久坐”;“食毕即行步, 稍畅而坐”;“人欲小劳, 但莫久劳疲极”。由此可见, 运动是糖尿病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运动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量力而行地进行有氧运动, 45 min有氧运动可通过提高肝内糖原合成, 上调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表达, 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等一系列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1]。所以运动能降低血糖、血脂和血液黏稠度, 减轻体重, 增强体质, 而且能给患者带来自信心和生活的乐趣, 使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有氧运动就是全身性的、有节奏的适量的锻炼方式, 花点力气又不至于过分劳累, 出点汗又不至于大汗淋漓, 喘点气又不至于上气不接下气, 这种运动对人最好, 最能减肥, 如快走、慢跑、骑车、打拳、做操、跳舞、扭秧歌等。必要时分村包片地组织患者运动, 定运动时间, 每周最少5 d;定运动量, 每天至少30 min, 寻求个体化的锻炼方式, 早晨空腹时不要锻炼, 早餐后或晚餐后30 min开始锻炼, 勿使患者过劳, 日久天长, 就会形成经常性的运动。但是要注意血糖控制较差的、较严重的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暂停锻炼。另外, 要提醒患者做家务活和锻炼运动是两码事, 做家务不能代替运动。

2.4药物治疗的护理糖尿病患者选用药物治疗, 要做到合理、正确, 根据病史、症状、药效进行选择, 没有最好的药, 只有最合适的药。 (1) 服用口服降糖药时, 联合用药可以发挥降糖效果, 减少用量, 规避不良反应;服药的时间对药物的吸收、利用和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餐前服用的药有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瑞格列奈等;餐中服用的药有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等;餐后服用的药有罗格列酮等。使用磺脲类药时, 同时口服加替沙星、吲哚美辛、丙磺舒能增强降糖作用;而氢氯噻嗪、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磺脲类药有继发性失效的可能性;双胍类药常见的副作用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口中金属味, 喝酒能增强双胍类药的降糖作用, 使血乳酸增高, 造成乳酸性酸中毒;阿卡波糖的副作用是肠胀气。 (2) 胰岛素治疗是一种最接近生理的疗法, 其副作用较小且能很好地控制病情。首先要教育患者“抵制打胰岛素、认为胰岛素一打开就不能撤”的观点是错误的, 使用注射类胰岛素的患者, 先进行注射方法的培训, 鼓励患者自己注射, 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确定制剂种类、剂量、注射时间、常用部位, 注意起效时间、就餐时间。注射前消毒皮肤只可用70%的酒精, 注射后能立即进餐的, 选择腹部;注射后不能按时进餐的, 选择上臂;注射时要经常变换注射部位, 2次注射点要间隔2 cm;一边注射, 一边逐渐拔出针头, 注射完棉球轻压针口, 防止胰岛素溢出影响有效剂量。未开启的胰岛素应冷藏保存, 使用中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保存4周, 强调切勿冷冻, 冷冻后的胰岛素不能再用。

药物治疗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低血糖, 一旦出现饥饿、头晕、出冷汗等可立即进食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等。另外要教育患者千万不要轻信夸大其辞的宣传广告, 随便终止正规的治疗或用保健品代替药品, 以至于延误病情。对个别有病乱投医, 相信一些巫医假药的患者, 要跟踪随访, 不能使病情得不到正确治疗而任其发展。

3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预防感染。

3.1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有无异常, 自己观察颜色和温度的改变, 鞋袜舒适透气, 经常更换。每日温水洗脚 (水温40℃为宜, 避免烫伤、忌浸泡太长时间) , 局部按摩, 保持足部卫生、保持皮肤润滑。修除胼胝、鸡眼, 修剪过长的趾甲。注意体位变化, 增加下肢运动。

3.2皮肤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 皮肤感染很常见。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曾反复提到过消渴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痈”。疖、痈都是发生于体表的外科感染, 以一个或邻近的多个毛囊及所属皮脂腺和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为临床特征, 要预防疖痈, 首先要注意皮肤清洁, 勤洗澡、勤换衣 (内衣最好是棉质的, 宽松、透气、吸湿) , 防止皮肤损伤和感染。女性使用化妆品时要防止毛孔堵塞, 且每日要温水清洗会阴, 经常更换内裤。男性刮脸时要防止刮破皮肤造成感染, 对于已经感染的部位, 要做好局部清洁和消毒。

3.3口腔护理每天至少刷2次牙, 或者每餐之后都刷1次;每隔3个月~4个月更换1次牙刷, 要用软毛牙刷;3个月~6个月定期做口腔检查;有问题及时看牙医, 并告诉牙医患有糖尿病。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 本次研究结束前1个月, 我们测评得出:全部患者系统掌握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克服了不良心理反应, 能遵从糖尿病的饮食和运动疗法, 正确服用或注射药物, 表示有信心战胜疾病, 提高生活质量。在定期复查中, 98例糖尿病患者中85例 (86.7%) 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76例 (77.6%) 未发生各系统并发症。

参考文献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 篇3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临床护理;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354-01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关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指导,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为2011年8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80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断标准。其中男62例,女118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4-3.61)mmol/L,餐后血糖(16.6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可表现为多尿、烦渴、多饮、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退、阳痿不育、月经失调、视力模糊等。

并发症: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器官,主要有:心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眼部病变、皮肤病变、感染等。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多,往往因病程长,用药多而出现忧虑、抑郁心理,易产生消极情绪,有时拒绝服药不配合治疗。故护理人员要理解、关心患者,多与患者交谈,多讲解一些治疗效果好,患者配合好的事例。将糖尿病的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诱发因素等告诉患者和家属,使他们知道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通过终身治疗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只要有信心和持之以恒的耐心,就能延缓和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2.2 饮食护理

多数老年患者摄入肉、鱼、蛋、食油较多,从而导致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故应控制脂肪胆固醇的摄入量。注意补充维生素、钙和铁,增加磷的摄人,其可提高红细胞释放氧的能力,防止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总热量每天三餐各占三分之一,或少食多餐,使糖分平均分配。禁食糖果、糕点;限制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饮食以少盐清淡为宜,少食动物内脏、少食松花蛋黄、少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食物,少食肥肉、动物油等。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记录每天出入量,定期复查血糖、尿糖、24小时尿糖定量,观察病情转变情况,定期测量体重,发现病情变化,应遵医嘱适当改变进食量。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治疗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治疗,应严格和长期执行。

2.3 运动指导

运动疗法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强末梢组织特别是肌肉对胰岛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将更多的皮下注射储存的胰岛素调动到血液中,使肥胖患者的体重降低,对糖尿病患者十分有益。应要求患者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定时、定量。一般每日坚持半小时左右,可酌情延长至1小时。运动时间宜在餐后1小时,可达到较好的降糖效果。不宜空腹运动,长时间运动者应适当增加食量。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但活动要以不感觉疲累为主,运动时手边要备有糖块或饼干等易食用的小食品,一旦自觉有出汗、心慌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食用,以预防或减轻低血糖症状。

2.4 药物指导及护理

2.4.1降糖药: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数为Ⅱ型糖尿病,常常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护理人员应准确掌握各类药物的药理及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剂量数据、毒副作用及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经饮食控制无效的肥胖患者及饮食控制加磺脲类降糖药未能控制血糖的非肥胖患者,可选用双胍类药物治疗。

2.4.2胰岛素:胰岛素不能冷冻,避免温度过低或过高(不宜<2℃或.>30℃)及剧烈晃动,注射前1小时自冰箱内取出。普通胰岛素于餐前30分钟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在早餐前1小时注射。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普通胰岛素),再抽长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以免长效混入短效内影响普通胰岛素的速效作用。注射部位应选皮肤松软处,如上臂外侧、臀部、大腿前及外侧、腰部、腹部,且要按顺序轮流选择,每次注射要离开上次注射处至少3厘米,重复注射部位要间隔8周以上,以防止皮下组织萎缩或增生、皮下硬结、局部红肿等反应,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给患者讲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并讲解胰岛素和各种降糖药的药理作用、副反应及注意事项。一般要求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2.5 皮肤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及血液内含糖量较正常人高,细菌繁殖力强;机体形成抗体能力较正常人低,且白细胞杀菌力与吞噬力均降低,易出现皮肤瘙痒与感染,且感染后不易康复。注意指导患者勤洗澡、勤更换衣物,用温和的洗浴用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天以温水洗脚,以柔软浅色毛巾擦干,同时检查足部是否有破损,如有破损应及时治疗。注意检查和保护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或去除因小伤口未及时治愈而造成截肢的后果;每天按时翻身,按摩皮肤受压部位,预防褥疮发生。

2.6 一般护理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尤其是口腔黏膜、皮肤、会阴部的清洁。少去公共场所,戒烟酒,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防止消化道感染。指导患者学会尿糖定性测定,有便携式血糖测定仪者向患者说明并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同时让患者了解尿糖和血糖测定的结果意义。

3 小结

老年糖尿病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命。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掌握、控制疾病的主动权。总之,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地、系统地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翠凤《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5月

[2]王玉顺,李明.门诊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探讨.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4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篇4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干预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摘要: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策略把7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自我监测4个方面的遵医率发现,护理干预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康复情况,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并且对患者疾病出院后的控制和康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糖尿病;护理干预;遵医行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极高。据有关报道60%的糖尿病患者不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手段和预后调养,导致血糖制约不良,引起心血管、肾脏等多种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如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干预,以提高患者遵医率是多年来探讨的课题。我院对7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和跟踪随访。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2月——4月,我院将收治的7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11岁;35例干预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年龄514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为其进行全面的治疗指导。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等方面。

121干预内容跟踪随访两组患者出院后的情况,包括饮食情况、药物服用情况、血糖的自我检测等疾病制约方面,分析其遵医行为,强化依从性。

122干预方式跟踪随访,对患者进行综合指导,包括糖尿病的认识、治疗手段、饮食调养、合理运动、遵医服药、血糖的自我检测等。针对共有疾病理由进行集体教育,组织学习讨论,个体疾病差异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准确记录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前后变化。

123干预时间初次护理干预在患者出院后1周内进行。第一个月,每7天进行一次干预。第2个月开始,半个月干预一次。到第3个月,即每月护理干预一次。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用(χ±s)表示计量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遵医情况通过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监测4个方面进行遵医行为的`比较。干预组的遵医率分别为798%、715%、897%、812%。对照组分别为 403%、372%、626%、483%。比较各项参数,护理干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跟踪随访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康复情况发现,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是一种常见的可遗传性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可出现多尿、烦渴、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重者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或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变化快,死忙率高[2]。因此患者自觉的制约饮食,按时检测血糖,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等可以有效地制约的血糖值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这就要求患者有良好的遵医行为。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的行为与医嘱的符合程度[3]。为能长期地制约疾病,减少疾病痛苦和生命威胁,遵从医嘱对糖尿病患者有着重大的作用。

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在饮食制约、运动疗法、遵医服药和血糖自我监测 4 个方面的遵医率,护理干预组各项参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对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分析,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护理干预可以督促和提醒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了解,使患者可以听从医嘱,积极地配合治疗,达到控制疾病的目的[3]。

笔者认为,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层次,采用形象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宣教和护理干预。调动患者及家属治疗的积极性,增强患者的遵医性。并通过入院宣教,住院指导,跟踪随访等方式监督患者的遵医过程。同时提高医护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质量,建立完善的随访咨询服务制度,通过门诊或电话对患者进行预后监督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综上所述,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能力,提高遵义率,并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长玲,穆信利,史晓红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12(20):150

[2]马平均,张秀平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3):69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篇5

一、预防饮食相关的血糖异常波动

1、掌握糖尿病饮食原则、每天进食的总热量及餐次分配、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2、给予辩证施膳,熟悉糖尿病食疗方。

3、了解不同食物的升糖指数和血糖负荷,指导患者掌握饮食技巧避免血糖波动。

4、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饮食处方,包括主食类、肉蛋类、浆乳类、蔬菜类、油脂等。

5、指导患者合适的进餐时间,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二、正确监测血糖

1、操作者掌握仪器性能和操作质量标准。

2、瓶装血糖试纸开启要注明开启日期,有效期3个月。独立小包装试纸在其标注的有效期内使用。

3、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的代码必须一致。

4、血糖仪定期质控、维护、清洁并有记录,试纸储存条件适宜。

5、采血、挤血、吸血方法正确。

6、发现血糖值与临床症状不吻合时,及时抽取静脉血对照并与医生沟通。

7、使用一次性采血装臵,杜绝交叉感染。

8、使用过的采血针与血糖试纸按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

三、低血糖的正确识别与规范处臵

1、掌握低血糖的诊治流程,掌握正确的处臵方法。(参见《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简称15-15-15原则)

2、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时,每小时监测血糖一次,血糖下降速度不宜过快,下降速度保持在每小时 4-6mmol/L,以免发生因降糖速度过快导致低血糖。血糖降至 13.9 mmol/L 时遵医嘱停止使用或减少剂量。

3、了解有无“无症状性低血糖”的患者,床头标注重点观察标识。

4、进行强化治疗的患者,每天应监测血糖 5-7 次。使用预混胰岛素者在血糖达标前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和3次晚餐前血糖,每两周复诊1次,复诊前一天加测5点血糖谱。

5、做好患者的饮食管理,服用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后及时进餐。

6、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低血糖风险。

四、正确服用口服降糖药物

1、药物应在有效期内,无变质。

2、护士掌握口服降糖药物的种类、剂量、主要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

3、指导患者药物的服用时间(餐前、餐中、餐后服用)、方法(吞服、嚼碎)。

4、告知患者服药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

5、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6、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

五、正确储存及注射胰岛素

1、胰岛素属高危药品,标识清楚,分类放臵。备用及使用中的胰岛素保存方法正确,确保在有效期内。

2、掌握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操作流程。

3、掌握不同剂型胰岛素的起效时间、达峰时间、作用持续时间及给药途径。

4、正确选用胰岛素注射工具(瓶装胰岛素必须应用胰岛素专用注射器,笔芯胰岛素必须使用配套的胰岛素笔)。

5、严格查对,确保胰岛素剂型、剂量、注射途径及时间准确。

6、正确注射胰岛素(部位的选择、轮换)。

7、避免重复使用针头,注意无菌操作。

8、指导患者注射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的症状识别及处理方法,发放低血糖急救爱心卡。

9、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10、根据病情需要监测血糖的变化,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剂量。

六、正确使用胰岛素泵

1、掌握胰岛素泵操作质量标准。

2、签署胰岛素泵使用安全须知。

3、有维护及使用情况登记本。

4、正确选择输注部位,首选腹部(肚脐 直径5cm 以外),避免选择系皮带的部位。

5、根据监测血糖值,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

6、告知患者输注餐前大剂量后的进餐时间、低血糖症状的识别及处理方法。

7、跟进患者的进餐情况。

8、做好交接班,检查胰岛素的剩余量,观察输注部位有无红肿、渗液、出血、针头脱出及 输注管路是否通畅,有无松脱、空气等。

9、每 3-5 天更换管路一次,并记录。

10、及时正确处理胰岛素泵的各种报警。

七、预防跌倒及运动性损伤

1、正确评估患者跌倒及运动性损伤风险,并做好健康教育。

2、床头放臵防跌倒警示牌。

3、教会患者使用护栏、呼叫器。必要时“一对一”陪护。

4、患者处于安全环境:地面干燥防滑、穿防滑鞋、光线适宜等。

3、正确掌握运动原则及注意事项。

八、预防糖尿病患者足部损伤

1、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足部检查,包括足有否畸形、胼胝、溃疡、皮肤颜色变化;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皮肤温度以及有否感觉异常等。

3、预防关键点:定期检查、识别是否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教育患者及其家属重视足的保护;穿合适鞋袜,鞋底较厚而鞋内较柔软,透气良好;去除和纠正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4、有危险因素的患者给予下列教育:注意足部卫生,洗足水温在37~40℃,洗后用干布擦干尤其要擦干足趾间;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来直接暖足;避免赤足;勿自行修剪或用化学制剂处理胼胝;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或异常;干燥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5、定期足部穴位按摩:如涌泉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等。

九、主动报告护理不良安全事件

1、建立护理不良安全事件记录本并及时按程序报告。

2、针对护理不良安全事件开质量分析会,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提出整改对策,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十、糖尿病“危急值”管理

1、建立适应本单位的血糖“危急值”报告制度。电话报告时接听者需复述确认无误后记录危急值、报告者姓名、汇报医生姓名及时间等。

2、血糖低于 3.9mmol/L、高于 22.2mmol/L 时,应做好报告及记录。

3、严格落实血糖监测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 如: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4、配合医生做好危急值的临床处理、观察等。

安徽省糖尿病护理专业委员会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篇6

时间:2013年6月24日 地点:骨科办公室

内容:骨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要点 主讲人:崔芸 参加人员: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基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危重症患者是随时有发生生命危险需要立即抢救的患者, 危重病人大致可分为年老体弱型、神志不清型、高热谵妄型和休克型四类。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危重病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病情重、身体虚弱。(2)病情变化快。(3)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4)一般都是卧床病人(5)生命体征不稳定(6)多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由于危重病人病情严重而复杂,因此我们应从细微入手,精心观察,细心护理,认真落实危重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保障护理安全。

一、骨科急危重患者的急救措施

(一)生命体征观察 多数急危重症患者由于伤情重,护士接诊后应立即查看神志、瞳孔、病情等,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根据生命体征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认真做好记录,为医生抢救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二)纠正休克 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必要时可加压输血、输液,若血管穿刺困难,立即行深静脉置管。在建立静脉通道时应避开受伤肢体和部位。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氧气吸入,并掌握好吸氧的浓度和时间。

(四)观察尿量 对于休克的患者,应给予留置导尿,密切观察尿量、颜色及尿比重,因为尿量是反映末梢循环的最敏感指标。因此准确及时的记录尿量,可供医生为患者补液提供重要依据,也是抢救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五)心理护理 护士接诊后迅速检查伤情,用和蔼的语气向患者做解释和安慰。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以取得了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六)加强基础护理 急救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病人的基础护理,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保持臀部及会阴部的清洁,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七)骨折的护理 协助医生尽快处理骨折肢体,以防刺伤周围血管和神经,认真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患肢肿胀及肢端血运情况,保持功能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骨折的急救处理

(一)止血 视其具体情况而定,如指压止血、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如在院外多没有止血带,可以用类似止血带止血的方法,即用绑带和一根木棍或者长条物,捆绑方式止血,在捆绑过程中,将木棍夹在中间,然后旋转木棍,随着木棍的旋转,绑带会不断收紧,从而实现止血的效果。

(二)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进一步污染,特别对于骨头外露,肠道、器官等内容物暴露的伤者,有技巧的包扎能防止进一步污染。急救现场有干净无菌的布条可以直接包扎,但多数现场没有这类物品,可以用碗或者其它碗状器皿倒扣住伤口,而后再行包扎。伤者骨头外露,千万不要试图进行复位,而应尽量保持原位。轻易复位可能影响医生对伤势的判断,而且容易加重损伤。随意的复位也容易将细菌带入体内,加重体内感染。

(三)固定

可以采取两种固定方法:一种是邻肢固定,如骨折大腿和健侧大腿绑在一起;手部骨折时,和上半身绑在一起固定。另一种固定是借助外部工具固定,如木棍等。

(四)搬运 伤者要进行搬运,最主要是防止在搬运过程中进一步损伤。其中,最危险的是脊柱损伤患者的搬运,搬运中如果加剧损伤,更容易产生严重后果。搬运伤者要尽量让伤者平躺搬运,如脊椎损伤的伤者,将伤者搬上担架时,应该托住伤者的脊椎,尽量平躺搬运,如果采用一人抬头、一人抬脚的搬运,脊柱弯曲度增高,更会加重损伤。在搬运颈椎损伤的患者时,应由4人搬运,要有专人托扶其头颈部,沿纵轴方向略加牵引,并使头颈部随躯干一同滚动。或由患者自己双手托住头部后再缓慢搬移。严禁随意强行搬动头部。患者平卧时应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其颈部的两侧或戴颈托加以固定。骨盆骨折病人用三人搬运法。患者平躺,第一人的双手分别在患者的头颈部和腰部,第二人的双手分别在患者的臀部上方和下方,第三人的双手分别在患者的膝盖上方和踝关节处。相邻的双手要紧挨着。而且此时三个救护员必须是同侧腿跪地。然后由其中一人发号施令,三人同时用力将患者抬高到膝盖水平,接着再发号施令将患者抬高。患者的脊柱需在统一轴线上,不可以弯曲。然后同时踏步走或者放置在硬板上,放置在硬板上时要将患者的双膝屈膝,减少腹部张力,减轻患者的疼痛。

三、骨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要点

1、保持病室环境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定时给予通风换气,加强对病人的保温。

2、根据病情给予合适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昏迷神志不清,烦燥不安、高热、年老体弱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档、压疮防治垫等,经家属知情同意后予以约束具保护。

3、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瞳孔、CVP、SPO2、尿量、末稍循环、疼痛、专科症状及体征情况,遵医嘱记录出入量,观察排泄物的性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详细记录。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气道分泌物,避免误吸,防止舌后坠。有活动假牙都应取下,有舌头后坠时,可用舌钳将舌头固定,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经常为病人翻身、叩背,防止坠积性肺炎。

5、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保护静脉通道通畅,严格执行医嘱准确给药,保证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6、根据管道专科要求执行管道护理,标识管道。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逆行感染。留置尿管病人保持引流通畅。

7、做好危重病人的营养护理,给予饮食指导,视病情摄入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必要时可用鼻饲,并记录每次饮食量,做好管饲护理。

8、安全护理,确保仪器设备正常使用和安全,评估使用中的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监护仪、呼吸机等设备报警设置合理并处于打开状态,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抢救。

9、加强基础护理,做好“三短九洁”保持病人清洁卫生,做好病人口腔护理,清醒病人饭后协助其漱口,长期卧床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注意保暖,评估压疮、跌倒/坠床风险,落实各项防范措施,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坠床的发生。

10、心理护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11、严格执行医嘱,详细记录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随时动态评估,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症状、皮肤情况、阳性辅助检查、各种管道,药物治疗情况等。

13、保持大小便通畅,有尿潴留者采取诱导方法以助排尿;必要时导尿;便秘者视病情予以灌肠。

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男58例,女62例,年龄40~74岁,平均(47.5±3.7)岁;病程2~16年,平均(6.7±3.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53例应用胰岛素治疗、35例应用磺脲类药物、23例应用双胍类药物、9例联合用药。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间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6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监测血糖、指导患者日常饮食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预防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严密监测血糖

为每位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动态血糖监测仪,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自行监测血糖,每5 min将血糖值记录并保存在数据卡中,连续动态监测至少3 d,若患者空腹血糖值(FBG)超过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 hPBG)超过11.1mmol/L,则视为高血糖;若血糖值持续5 min以上少于3.9 mmo/L,或出现头晕、冷汗、明显饥饿感、乏力等低血糖症状,则视为低血糖[2]。根据患者三餐时间,记录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空腹及夜间低血糖情况。根据血糖波动规律,加强巡视,对降糖治疗进行调整,给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不典型低血糖症状,应立即监测血糖。同时注意对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应用中长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其低血糖症状不易察觉,且值班人员较少,应加强高危时段的巡视。

1.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多数患者的心理负担较大,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和护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以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情绪的调节对病情控制和转归具有积极作用。护理人员通过关心和照顾,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定期监测血糖,有助于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1.2.3 饮食指导

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科学膳食是使患者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的重要措施。根据患者具体情情况,结合血糖水平和日常运动量,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使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保持饮食均衡、定时定量,在食物搭配上应富有营养且清淡,忌食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适量给予睡前加餐,有助于预防清晨或夜间低血糖。

1.2.4 治疗干预

针对糖尿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治疗期间的药物体内蓄积较大,过量用药或剂型错误均会导致低血糖;此外,患者若未按时进餐或进食量减少,而没有调整降糖药物剂量,也会导致低血糖发生。对此,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详细介绍各种降糖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机制、半衰期、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等情况,定期复查尿糖、血糖,对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禁止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若患者活动量加大、进食量减少,若病情稳定,应相应减少胰岛素用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若肝肾功能障碍,则应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目标:FBG为6.0~7.0 mmol/L,2 hPBG为8~9 mmol/L[3]。

1.2.5 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时应遵循定时定量、个体化的原则,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注意注射胰岛素后、进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后过量运动,以预防运动量增加导致热量消耗过大而发生低血糖。一旦患者出现低血糖征兆,应立即停止运动。每日运动量以不感到劳累为宜。叮嘱患者进行运动锻炼是随身携带糖果及糖尿病卡片;保持运动规律,忌空腹运动和高强度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

1.2.6 低血糖救治

对于确诊为低血糖患者,应立即给予食物、糖水或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并以5%或10%葡糖糖注射液维持静滴;对于昏迷、休克患者,可适量应用氢化可的松,在短时间纠正低血糖后将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由于磺脲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显著,所致低血糖的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为36~72 h,若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后症状无明显好转,或患者清醒后再次昏迷,应进行床边血糖监测,并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包括FBG、2 hPBG、睡前血糖、夜间血糖;记录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利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利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WHQOL-100)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4]。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夜间血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及健康知识知晓率对比

观察组中出现4例空腹低血糖、2例夜间低血糖;对照组中出现9例空腹低血糖、4例夜间低血糖;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10.0%和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为93.3%(56例),对照组为75.0%(4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中33例非常满意、22例满意、3例一般、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1.7%;对照组中19例非常满意、28例满意、5例一般、8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7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护理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2.3±1.7)、(11.9±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18.2±1.4)、(13.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不良反应,会影响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损害心脑血管系统,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5],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会引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精神失常、脑卒中、痴呆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尤其是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时,容易导致升糖激素和胰岛素失衡[6],也会增加低血糖风险。因此,在有效控制血糖期间,也应格外注意低血糖的预防和纠正,以减少病死率。

在患者治疗期间,严密监测血糖变化,有助于根据其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也能够及时发现低血糖情况,给予积极的干预措施。该研究中所使用的动态血糖监测仪能够全面记录患者不同时段机体血糖值,有助于治疗针对性,且能够及时发现夜间低血糖,为抢救赢得较多时间。应用胰岛素过量或剂型错误会导致低血糖发生[7],在临床应用胰岛素治疗时,必须加强对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掌握低血糖防治知识,了解低血糖反应,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助于纠正他们的负面心理,消除思想顾虑,使他们能够做到按时监测、合理用药,保持血糖稳定。通过饮食指导,根据饮食状况调整用药量,有助于避免夜间或清晨低血糖[8]。

该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均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但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预防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低血糖发生率,预防低血糖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领域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秀萍.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5):13-14.

[2]刘晓莉.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及预防并发症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2,31(14):144.

[3]陶花,黄晓萍.门诊行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13,27(10):3246-3247.

[4]廖淑芳.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7):134-136.

[5]邱雯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及预防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174-1176.

[6]王美荣.老年糖尿病患者药物性低血糖原因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3):2797-2798.

[7]马维荣.应用动态血糖检测系统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1,5(23):26.

糖尿病患者的全面护理 篇8

如果血糖不能得到控制,就会出现血管和神经损害,同时,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也随之下降。控制血糖是预防以上并发症的基础,但是个人生活自理的规划——自己每天可以做的简单事情——都能够大大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危险性。那么,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呢?

足部护理

常见的足部问题有脚癣、真菌感染、硬结、鸡眼、水疱、拇囊炎、干性皮肤、溃疡、槌状脚趾、嵌趾甲和脚底疣。

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可能具有以上这些问题,之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重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如有神经损害,对于那些需要治疗的伤口敏感性就会降低,而且容易忽视。其次,血流速度的减慢将会使愈合迟缓。再者,免疫如果被抑制,将会更易于被感染。

最后,足部肌肉神经损害将导致走路不成一条直线,足部偏向一侧,引起足部疼痛和受压点的溃疡。

预防小贴士:每天抽出时间对足部进行护理。清洗、干燥和检查足趾和足底,查看是否有破裂皮肤、刺痛、葡萄疮、伤口、水疱、发红、硬结和其他改变。如有,可使用医生推荐的抗菌药膏或者无菌绷带包扎伤口。经常剪趾甲预防嵌趾甲,不要赤脚,穿适当的鞋子。

如有足部的一些问题,应及时治疗或者看医生。每两到三个月看一次医生以作专业的检查。

每天对足部进行检查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发现一些细微的变化,并在加重之前得到治疗。

皮肤护理

细菌感染、霉菌感染及瘙痒是常见的皮肤问题,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减慢和身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像疖(毛囊炎)这样的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

包括白色念珠菌在内的酵母样菌的霉菌感染好发于温暖潮湿的皮肤,如乳房下、指甲周围、指(趾)末之间、腋窝和腹股沟,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苏格兰高原士兵瘙痒(好发于生殖器和大腿)、香港脚(好发于脚趾间)、癣菌病(好发于足、腹股沟、胸、腹、头皮、指甲)、阴道感染,这些都是血糖控制不好时容易发生的,这些疾病需要处方药治疗,有时非处方的抗真菌药也有一定的疗效;另一种霉菌感染是毛霉菌病(来源于污物粪便和腐败的植物),非常严重,尤其是Ⅱ型糖尿病失去控制引起的,起始于鼻窦感染,情况越来越糟,可能会蔓延到肺和脑,症状是鼻窦感染、发热、眼肿、皮肤发红,有时候溃疡需要引流,这就需要及时看医生。

糖尿病还会引起干性皮肤引起的瘙痒,酵母菌感染或者血流减慢(尤其是腿部),使用一些外用药水和药膏可以缓解。

血供减弱还可以引起其他的皮肤疾病,机体还会对使用的胰岛素产生抵抗。疹、肿块、大水疱都会发生,有的需要治疗,有的则不必。例如,血液内胆固醇和脂质水平升高导致的黄瘤症,好发于手臂、腿、臀部,质地硬、色黄、蜡状、豌豆大小,瘙痒,周围有红晕,这就需要控制血内的脂质水平,同时也要控制血糖。

预防小贴士: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控制血糖,预防干性皮肤。在容易感染的部位使用滑石粉,如有必要可使用增湿洗剂和肥皂。不要在趾间使用外用药水,也不要把真菌容易生长的地方弄得潮湿。

记着如有必要让医生来处理这些皮肤问题,尤其是足部问题和霉菌感染,这些可能非常严重,需要处方药来治疗。

眼部护理

糖尿病将会损害眼睛的血管,导致一些本可以预防的问题严重化,如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病。

白内障,特点主要是眼晶状体浑浊、视力模糊。每个人都可能会患白内障,不过糖尿病患者患此病的时间更早、病程更快。

青光眼主要是由于眼内压升高损害了眼神经、血管和视力。

视网膜病主要是由于眼内血管损害,如果不及时诊断并治疗将会导致失明。

预防小贴士:预防这些问题并防止进一步加重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血糖,每年都要让眼科专家检查。

牙齿和牙龈护理

许多人都有牙龈问题,而糖尿病患者患牙龈疾病的风险更高,而且年龄也更早。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细菌侵袭和感染。高血糖将会使牙龈疾病更严重,引起出血、牙龈肿痛。此外还会出现牙龈炎症、牙齿治疗后难以康复、口腔干燥、口腔和舌发热。

预防小贴士:餐后刷牙,每年看两次牙医,告诉牙医糖尿病病情。讨论一下口腔感染或者控制血糖的困难,让你的糖尿病医生和牙科医生商量一下,以决定治疗。

心脏护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非常关注心脏病、中风,而且这些都是可以预防的。

动脉硬化是引起心脏病和中风的最常见原因。当血糖比正常水平高时,将会降低心脏和脑部的血流速度,增加心脏病发作、中风的危险。心脏泵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心衰。

预防小贴士:听从医生的建议坚持检测血糖水平、血压和胆固醇。

上一篇:初一下学期政治试卷下一篇:输电线路施工劳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