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未来高职教育中的发展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初高中都开设了计算机教学内容,但仅作为辅助教学科目,没有纳入升学必考科目,计算机课程教学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尽管高职学生入学时已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但基础并不均衡。针对这些问题,指出高职院校要更新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体系和内容,优化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从高职计算机教育的主要任务出发,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对各类高职院校的改革提供指导,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面临着信息时代的重大挑战。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同年龄层次对计算机的需求不一样,不同专业领域计算机教学标准不一样,导致计算机教学内容形式混乱,不同教学版本重叠。面对零起点和有计算机教学课程基础的学生,如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为解决这一矛盾,研究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1.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水平现状分析

本课程目前几乎在所有大学一年级是必修课程,呈现出来的状态是刚开学表现相对高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一定的时间,随着课程推进、模块难度的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呈现下降态势。学生在使用电脑时通常表现为使用者频率状态,比如游戏、聊天、影视类使用率较高,专业课使用状态占比不大。针对学习过程中解决和排错能力较弱。计算机使用工具化导致部分院校认为只要懂计算机office软件的教师授课即可,计算机基础课不需要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来教,这就导致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相对单一,对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高。建议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鼓励使用适合不同学科学生的专业教师和学习策略[1]。

2.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任务

2.1教学互动和实践教学

计算机教学已经由单纯的教员授课、学生被动地接受发展到了面对面地授课、多媒体演示授课和实践教学。互动式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互动教学中,教师既能增进对每个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又能与学生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门课基于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大量的操作。实际教学中,要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平台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欲望。

2.2教师学生的角色转换

基础教学是讲授法、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的有机结合。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谈论自我展示的过程,而是通过安排相关任务,通过启发归纳,引出需要讲解的知识,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独立思考,通过课堂讨论,通过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探索未知,陈述自己的观点,获得真实的知识,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无意识转移和整合。接下来教师将系统全面地讲解本部分知识。这有利于促进教学互惠,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2.3教学的实用性

计算机基础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知识广博,技术更新迅速。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课程,可能是因为内容、游戏和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而有些人甚至从未接触过。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走进大学课堂,应该清楚地了解学生使用计算机的现状和前景。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很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学习中将达到怎样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水平,从而达到毕业后计算机工作的基本要求。

2.4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

传统的学术教育是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论色彩。就业后很难迅速担当起相应工作岗位角色,需要长期的适应和再培训。因此,高职毕业生应熟悉公文和主角的业务情况,以便在履职后迅速熟悉工作角色,利用学习知识、运用能力,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需求。

3.更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培养“计算思维”的教育理念下,高职教学内容的优化不能一味追求“重操作、轻理论”。如图1,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简单知识点占70%、难度一般知识点占10%、难度困难和极困难知识点占8%和2%,由此可以看出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知识点主要以简单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知识点的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举例来说,在讲授计算机组成的工作原理时,首先引入问:为什么计算机能够自动、有序地工作?解释讨论时,可先画出操作单元、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构成结构图,再结合指令执行过程进行解释和分析,从而使抽象知识节点的理论具体化,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兴趣。Office软件和实践操作环境紧密联系实际,从实际问题入手,解决问题,找出知识的切入点,介绍具体的操作方法,杜绝学生刻板操作,引导到具体的实际应用中去。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的实训要有针对性,体现整体性、创造性。作为课堂教学的总结和补充,学生课余相应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调整课程设置,首先要考虑到课堂课程之外,作业有难度,学生实际学习量大,只有学生作业做完,才能达到教师讲解和指导效果最佳。以此调动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达到学生学习目的。

4.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4.1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

极少数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却没有机会接触电脑,更谈不上了解电脑的相关知识。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电脑是什么样子,没有计算机的概念,他们就不可能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学习的。同时大多数进入高职院校所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是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计算机接触时间较少,没有办法适应当前高职专业强度较高的计算机教学科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基础性知识教学为主,对学生开展计算机教学引导,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适应能力来进行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零基础,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

4.2设备更新缓慢

很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硬件配置比较差,设备损伤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当然,设备更新工作做得更好,而办学条件较差的设备更新相对较慢,硬件设备落后,一些机房的一系列设备使用长达8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硬件设施都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随着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科目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日新月异,如果教师不及时对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更新,就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3教学内容陈旧

由于生活水平的限制,过去许多小学和中学都没有计算机教育。当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他们才开始接触和使用计算机。所以,在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内容上,学校基本上选择了网络课程、软件课程和网络课程作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也在不断地进步。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和进入大学之前,已经有使用网络、Offices,Internet和其他内容的机会。很多学生已经有很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对于他们来说,上课就是重复,浪费时间,失去兴趣。而些学生根本不接触计算机,他们甚至不会做最基本的操作。所以我们不应该盲目地、选择性地传授电脑系统的知识,应和学生专业结合,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按照专业需求修改教学大纲。

4.4教师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不仅在于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而且在于专业技术人员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现代化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对新课程目标是否有明确的认识,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水平并不统一。急需增加各类专业教师加入,针对不同的专业制定上课重点和授课大纲。

计算机基础教学要和专业课结合起来,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需要增加大量计算机专业能力教师在教学团队里面,才能做到高质量教学[3]。

5.优化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效果

5.1因材施教,实行自主化学习

由于高中招生考试中没有计算机内容,对计算机课程重视不够,导致第一学期计算机使用水平严重失衡。基础良好的学生不准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基础差的学生不能接受快速、密集的教学内容。这种差异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课程的起点低的话,学生就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起点太高,上课的结果只能服务于部分尖子生,这使得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受挫。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职业都不能提供小组教学,只能按照班级统一教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分离开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技术优势,将书本知识中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并利用计算机基础课程设备展示知识点。学生通过观看演示,逐步掌握了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在积极参与电脑操作的同时,通过实际操作的演示,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学生还能在电脑上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精神得到集中化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并可灵活运用知识点。比如,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难度大小,设计和组织不同层次的基础课。培养的每一阶段,教师都要使学生具有新颖性和趣味性,在实践中,教师也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教育,使不同技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某些开放式的实践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聊天室,使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突破自主讨论的空间限制,获得最大的实践效益。

5.2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中心,教学活动紧密围绕着任务展开,这些任务不是由教师从空中呈现给学生的,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符合本专业实际情况的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感兴趣,学生自然会渴望知识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每一点知识的掌握,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会自发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获得强大的学习动力。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差异,各个层次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来完成相同的任务,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作学习来学习。虽然很多高校都进行了无纸化考试,但一些相对落后的高校仍然使用纸质试卷,由于计算机学习不是从一开始就很难掌握,但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通过授课过程中的知识难点、重点的整理,教师参与题库建设,带动学生也参与到题库建设。同时,要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入手,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学工作。所以,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电脑知识的重要性的宣传,让他们了解自己在哪个领域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更有利于教学的发展。

5.3积极开展微课教学平台的建设

微课堂本身就是建立在网络信息平台上的,为了在微课堂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运用好微课堂,更好地发挥微课堂的功能,首先要做好微课堂基本教学平台的建设,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也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微课堂的网络信息平台,但是由于其自身的技术水平,大多数民族高职院校由于缺少一个在线的微课堂,另外,整体上对网络服务器和宽带的要求也很高,其中也包括职业教育培训学院的微课堂,使得建立网络信息平台的难度很大。对此,应从市级高职院校入手,加强微机基础课教学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和优化自己的网络信息学习平台,使高职院校能够接入市属高校网络信息平台,共享微课学习资源,并对微课课程进行上传和发布。它应在提高资源数量、缓解资源短缺、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互为补充、完善人才均衡系统、维护整体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5.4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目前,高校的计算机教师越来越年轻化,其中不乏一些刚从高校毕业的教师。是的。他们缺乏教育经验,教育效果需要加强,为了提高计算机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一支优秀的专业容纳性大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自身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教师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先进的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来实现网络上的教学资源共享,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当代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所服务的群体主要是高职院校内部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熟悉高职院校内部学生的工作作风、思想意识,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规划,确保所开展的各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实施。但是在开展实际工作中由于高职院校内部职工之间的文化素养、思想觉悟、岗位职责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开展工作中做到针对性区别对待,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普遍性、关注性问题进行解决。同时还需要在开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时,通过有效的预测和分析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学习偏差,进而保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有序开展。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就要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内部存在的客观实际事实,抓住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实质,通过灵活多变的方法来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并对高职院校发展中所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进行解决,积极努力探索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全新途径。高职院校教师不仅需要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上保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同时还需要在工作作风上进行改善,在工作中需要始终树立坚持必胜的信念,摒弃畏惧困难思想,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解决教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做好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

6.结语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应更新观念,积极探索计算机教学的规律。教学有方法,但没有具体规定统一的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健,徐海龙.关于高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学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187.

[2]王虹.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4):215-215.

[3]高钺,陆秋.以应用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广西教育,2019(01):166-167.

[4]刘三川.试论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信息素养教育——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9(04):133-135.

[5]刘国柱.浅析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J].经营管理者,2017(25):423.

[6]陈永梅.浅谈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的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8(02):233-233.

[7]郭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校计算机通识课程改革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6(7):60-63.

[8]李新南.高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青春岁月,2018(28).143.

[9]陈颖.浅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3(z3):54-54.

[10]神红玉.高职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145.

上一篇:法国高级衔接招生机制改革分析下一篇:课程思政背景下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改革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