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计算机总结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基础计算机总结(精选8篇)

基础计算机总结 篇1

一、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1.发展

(1)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美国,名叫ENIAC ..........

(2)经历了四代,时代的划分是根据计算机的基础原器件的变化;当前的微机属于第.....

四代,微机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五代,划分时代的依据是中央处理器。...............

(3)发展方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2.应用

科学计算、信息处理(数据处理,如办公自动化、计算机管理等)、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工作(设计CAD、教学CAI、制造CAM、测试CAT)、计算机通信与网络、人工智能

二、冯·诺依曼设计思想:

1、计算机硬件由五部分组成: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将信息输入计算机内并存储在存储器中,控制器发出控制指令,指挥各部件运作,运算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结果存回存储器,最后通过输出设备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给用户。

I/O设备:由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数字相机、光笔等。

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投影仪等。

常用鼠标有机械式和光电式,显示器有阴极射线管CRT型和液晶LCD型。

打印机可分为:击打式(针式打印机)、非击打式(激光式和喷墨式打印机)

CPU(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的两个主要技术指....................

标是字长和主频。

存储器有内存(主存)和外存(辅存)两种。.......

内存储器有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后内容全部丢失)、只读存储器ROM(只能读出不......

能写入,内容不变)。

外存储器有硬盘、软盘、光盘(CD-ROM)、U盘(闪存)

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中的数据,外存中的数据只有调入内存后才能被CPU访问。.........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是CPU与内存储器之间的桥梁。.....

2、计算机内部存储的指令及数据等均采用二进制表式。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1)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的最小单位:位(bit)..............

(2)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字节(Byte);一个字节包括8位二进制位;1B=8b .............

(3)存储容量的换算:B、KB、MB、GB、TB,各单位之间为1024倍

(4)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ASCII码)有7位码和8位码两种形式;国际通用的是......7.

位码,可表示128个不同字符;即用7位二进制表示一个字符。由小到大表示..

控制字符、英文标点及运算符、阿拉伯数字0-

9、英文字母大写A-Z、小写a-z,特殊字符十进制的ASCII码值:0(48)、A(65)、a(97).................

(5)汉字编码:汉字存储时用字模码表式,例24*24点阵存储时占字节数为24*24/8。

3、存储程序控制计算机工作

软件=程序+数据+文档。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是人与机器的接口,其主要功能为进程与处理器的调度、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三、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极强破坏能力的人为编................制的程序,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同时具有隐蔽性和潜伏性。.............

第二部分中文Windows XP1、Windows XP是单用户多任务图形操作界面的操作系统。支持长文件名及网络功能。

2、鼠标的基本操作: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

单击(左):一般表示选择。与Shift组合使用可选择连续的多个内容,与Ctrl组合...............使用可选择不连续的多个内容。用键盘Ctrl+A选择全部。.........

双击:一般用于打开某个文件或执行一个应用程序。

右击(单):用于弹出相关的快捷菜单。

拖动:用于移动或复制某个项目。与Shift组合使用为移动,与Ctrl组合使用为复制。

3、窗口操作:窗口可以移动、改变大小,可以实现多窗口的切换和排列。“控制”按钮共4个,最大化,最小化,关闭,还原。其中还原和最大化两个按钮不能同时出现。.....

4、对话框:可以移动和关闭,不能改变大小。

5、文件或文件夹管理。

文件名可以包含空格且不区分大小写,但不能使用、/、”、?、*、<、>、:、|。常用的扩展名有:Word文档.doc,Excel工作薄.xls,演示文稿.ppt,图形文件.bmp,文本文件.txt,影音文件.wav,应用程序.exe,数据库.dbf索引文件.idx,快捷方式.lnk6、剪贴板是内存中的一块区域,Ctrl+C复制,Ctrl+X剪切,Ctrl+V粘贴。........................

7、回收站是硬件中的一块区域,用于存放硬盘中被删除的文件及文件夹。

掌握Windows XP的“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基本操作方法:文件及文件夹的浏览、创建、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查找和属性的设置。

4.了解磁盘管理功能:复制磁盘、磁盘格式化、磁盘碎片整理,以及快捷方式的建立等。

5.了解控制面板的应用:设置系统日期和时间、添加/删除程序、设置打印机、设置屏幕显示参数等。

6.掌握回收站的有关概念及使用。

7.掌握Windows XP的多媒体功能及基本操作。

8.了解Windows XP常见应用程序(记事本、写字板和画图)的基本操作方法。

9.了解Windows XP环境下常用应用程序的扩展名(.TXT、.BMP、.DOC、.XLS、. WAV、.PPT等)。

10.掌握Windows XP系统中文输入法的使用。

第三部分中文Word 2003

1.了解Word 2003的功能、特点和操作界面。

2.掌握Word 2003的基本术语:页、节、栏、段落、行、页边距、页眉和页脚、段落间距、行间距、字符间距、段落标记符、缩进、对齐方式、字体、字形、字号、文本框等。

3.掌握Word 2003的基本操作:启动与退出,菜单和工具栏的操作,标尺的使用,视图的切换,文档的建立、打开、保存和另存为等。了解插入点的含义,掌握移动插入点的基本操作方法。

4.掌握文档的录入和编辑操作:在文档中进行录入、插入、删除、修改,查找和替换、复制和移动文本等。

5.掌握文档格式化操作:设置字体、字形、字号、字符间距等字符格式,字符及段落格式的复制,设置首行缩进、段落与行间距、对齐方式等段落格式,设置纸张大小、页边距等页面设置,插入页码、分页符、分节符和分栏操作,设置页眉和页脚。

6.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表格的创建、编辑和计算。

7.掌握图片和图文表混排操作。

8.掌握文件打印设置与打印预览操作。

第四部分中文Excel 2003

1.了解Excel 2003的功能、特点和操作界面。

2.掌握Excel 2003的基本术语: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单元格区域、活动单元格、工作表标签、单元格引用等。

3.掌握Excel 2003的基本操作:启动与退出,窗口、菜单、工具栏和编辑栏的操作,工作簿的创建、打开、关闭、保存和另存为等,工作表的选择,单元格光标的定位,活动单元格的选择等。

4.掌握工作表的插入与删除、复制与移动、重命名等基本操作。

5.掌握有关工作表格式化的基本操作。

6.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计算、排序和分类汇总操作。

7.掌握图表的基本操作: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8.掌握公式和常用函数(MAX、MIN、COUNT、SUM、AVERAGE等)的使用。

9.了解工作表的打印设置方法。

第五部分中文PowerPoint 2003

1.了解PowerPoint 2003的功能、特点和操作界面。

2.掌握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术语:演示文稿、幻灯片。

3.掌握用PowerPoint 2003制作常用报告和演示文稿的方法。

4.掌握PowerPoint 2003各种视图下的基本操作。

5.掌握应用设计模板的方法。

6.掌握插入、编辑对象和超级链接的方法。

7.掌握设置放映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8.了解演示文稿的打印设置方法。

第六部分 计算机网络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含义,广域网和局域网,局域网的基本拓扑结构(星型结构、总线型结构和环型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2.了解常见局域网的基本组成:文件服务器、工作站、网络适配器、通讯介质、网络操作系统。

3.了解常见网络操作系统:Novell、Windows NT的基本特点和功能。

4.了解Internet的基本概念(ISP、TCP/IP协议、IP地址和域名、URL、HTML、网页、主页等)。

5.了解Internet的基本应用(E-mail、O()等)。

5.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数据库文件的建立、打开和关闭,数据库记录的输入、显示、定位、修改、追加、删除、排序、索引、查询和统计等操作。

6.了解工作区的引用和关联,掌握多重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7.掌握程序的基本结构(顺序、分支、循环)以及相关的控制语句。

基础计算机总结 篇2

1 精心选择常用化学软件

现今的化学化工软件有很多, 主要包括化学绘图软件、化学数据处理软件、化学图谱分析软件。由于基础化学课是一门化工类的基础课, 与本门课程有关的化工类的软件主要是化学绘图软件和化学数据处理软件。在讲有机化学的内容时, 我们讲解化学绘图软件, 例如:Chem Draw、ISIS/Draw。它可以满足化学化工专业工作者绘制各种化学化工图形的需要, 比如在文档中插入一些化学图形, 如分子结构式、化学反应式、化学实验装置图、化工工艺流程图等。在讲解分析化学时, 我们讲解化学数据处理软件, 例如:Excel、Origin。它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线性和非线性拟合等数学处理, 得到二维或三维图形, 从而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我们讲授这部分知识时, 以项目化教学的方式, 通过具体的例子, 先实践再讨论。

1.1 常用化学绘图软件Chem Draw、ISIS/Draw

学习有机化学就要画分子式, 写反应方程式, 而Word中没有这样的功能, 这就要学习化学绘图软件。目前最常用的化学绘图软件主要是ChemWindow、ChemDraw、ChemSketch、ISIS/Draw。这四个常用化学绘图软件都能完成化学结构式、化学分子式、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轨道以及化学反应装置图等的绘制。它们在功能和特点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但是又各有特点。由于课时少的原因, 我们选择Chem Draw和ISIS/Draw来讲解。

ChemDraw是美国Cambridge soft公司出品的重要产品ChemOffice的一个组件。它能够绘制和编辑高质量的化学结构图。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先给同学们软件及简单的操作说明, 要求他们先画几个简单的分子式, 然后课堂上分组让同学们演示自己是如何画出这些分子式的, 逼着同学们课前预习, 通过纠正错误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然后我们进一步讲解软件的各种重要的功能, 课后通过作业, 让同学们真正掌握这个软件。在学习ChemDraw后再简单介绍ISIS/Draw, 这个软件无注册费无使用期限, 具有丰富的模板及画图工具, 通过几个例子来演示, 使同学们了解这个软件。

1.2 常用数据处理软件Origin

在讲解分析化学实验时, 化学实验因为条件不同, 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为了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反映出影响因素, 我们让学生学习Origin软件。这个软件能绘制出多条曲线的实验结果图, 从而快速的找到我们需要的实验结果。我们选择吸收光谱、酸度或pH值试验来讲解这部分的内容。仍然是课前先给同学们软件和常用的操作说明, 让他们试着将一组给出的光谱吸收数据绘出吸收光谱图。课上分组让同学们演示, 并讨论绘图中遇到的问题, 然后再进一步讲解将多条曲线绘在同一图上的方法和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课后由学生自己运用Origin处理实验数据, 加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

2 Internet上化学化工信息检索

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 通过因特网检索各类化学资源已经成为化学工作者获取化学信息的重要手段。同学们学习中要查找一些标准、物性数据 (分子量, 颜色, 溶点, 沸点等) , 这些东西通过网络一般都能找到, 所以我们选择一些常见的网站教同学们去使用, 例如:中国标准化信息网、中国化工网、Chemnet、化工市场七日讯、中国试剂网、ACROS等。

3 结语

在基础化学教学中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 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同学们学以致用。由于课时的限制, 我们讲授的内容比较简单, 都是围绕具体的基础化学内容来讲解。学生学完这部分内容都感到计算机很重要, 希望增加课时多教些东西, 我们也感到基础化学教学中应该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知识。

摘要:现代各种专业的学习已经离不开计算机, 作为基础课的基础化学教学中也应该引入与化学有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选择了与基础化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化学绘图软件ChemDraw、ISIS/Draw和化学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另外我们还简单介绍了, 如何在Internet上检索化学化工信息。通过这样的学习, 使学生们很快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化学专业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基础化学,计算机教学,高职

参考文献

[1]刘淑琼.Internet上的化学化工信息资源[J].胶体与聚合物2003, 21 (1) .

[2]黎新.化学软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8, 27 (5) .

基础计算机总结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9-0000-01

Talking o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Computer Basis Advanced Case Teaching Research

Liu Wei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henyang11012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tatus of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an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Keywords:Computer basis;Teaching reform;Case teaching;Non-computer major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根据“智联招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粗略统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应聘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目前高职院校均将“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可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一、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计算机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给老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对此我们已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计算机分级教学的尝试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针对全校非计算机各个不同的专业,今后计算机应用的侧重点不同,目前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各个不同专业的后续使用要求。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必须跟得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如果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我们提出《计算机基础案例高级应用教学》,在新生完成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了计算机常用操作基础上,在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案例高级应用课程》,精心设计挑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针对各个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深入挖掘本门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相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尽量只起到引导、启发的功能。

三、计算机基础高级案例教学研究具体措施

(一)贴近专业需求,制定新课程标准。针对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8个系38个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按不同的系分别进行调研。我们计算机基础教研室8位老师各有分工,每人负责一个系。通过网络搜索、阅读相关资料、并与各个系部的专业主任反复沟通,深入了解各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技能需达到的水平、行业标准以及就业方向等,力求制定出适合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为今后我们教学提供参照依据,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使用技能,具有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搜集编写适合各个专业案例,自编教材。在走访学校各个专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每位老师整理、收集、查阅大量适合相关专业的实用、原始数据,编撰、设计适合各个专业的案例。每周利用教研室例会的时间,定期讨论数据的收集、整理;调整案例的设计、组织。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了“计算机基础课教改师生座谈会”,邀请了各系部相关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代表涵盖我校各个开设计算机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约30人左右。在座谈会上,师生们就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课程计划进行热烈的讨论。此外,对学校部分专业的大一学生以及毕业生就计算机基础课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反馈跟踪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计算机的要求。通过不断积累,最终生成适合全校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这门课的案例库并编纂成教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对应选择与不同专业适合的案例做到“有的放矢、因专业施教”。我们目前根据学校8系38个专业的不同培养方案,设计的案例库按应用来分,暂分为商务类、管理类、策划设计类、工程类、综合类五大类。(三)实时更新案例库,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高等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计算机基础课总学时一般在52-84学时之间,想利用课堂时间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是不可能的,平时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把教师积累的案例库、素材、习题、以及设计项目要求按侧重专业方向和难度层次分类实时动态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自由选择练习。(四)多组织提供学生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学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让其兴趣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比如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计算机基础大赛,设定主题,允许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加网页制作、Word排版或PPT设计比赛,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比较满意复杂的综合作品,必须通过多名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多方面提供学生参加校外比赛锻炼自己的机会。

四、小结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计算机课,如何把我们课程内容更贴近专业建设,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以及今后对他们进一步学习更有利,更符合计算机不断更新发展的技术,是我们要一直不断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影,王波.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Vol.4,No.9,2008.12

[2]杨玉强,赵绪辉,陈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渤海大学学报,Vol.30,No.3,2009.09

大学计算机基础培训总结 篇4

蒋望东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信息管理系湖南长沙 41020

5在过去的两天里,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组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班培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是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受益匪浅。两天时间,分别由上海同济大学的龚教授、杨教授两位老师讲授了许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要领、教学方法、教学中碰到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这些真正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和课程建设中所需要的掌握的,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龚老师工作态度细致、踏实,体现了真正的名师风范。

通过这两天的集中培训,我感觉很有收获很大,首先感谢老师们,感谢他们的辛勤工作,更感谢他们提供了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资源,同时感谢提供这次培训机会的所有部门和参与讨论的同事们,大家的互相交流使得我对网络课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我所在的学校地处湖南,学生的生源来自全国,统计资料表明,有30%左右的学生具有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所以对课程内容不太满意。而起点低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偏远西部,中小学时上机的实践条件不足,结计算机知识一片空白。这个问题非常突出。学习计算机知识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只看演示记下步骤,不自己动手练习,是不能达到学习目的,必须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创意、动手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才能使自己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但往往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使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高实验负荷的课程,对机房的要求,实在是难以想象。也就是,除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团队的付出,机房的实验指导老师也有难以想象的工作量。

这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十分难得,我所在湖南分中心班同学们均来自湖南各本、专科及高职院校,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有机会了解湖南各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开设情况和面临的各种问题及解决办法。在与同班同学面对面的讨论中,收获颇多;在网络BBS上与其它分中心参会老师的交流中,体会甚深。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交流和讨论,加深了各院校老师在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设计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使我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了新的认识,对该课程建设有了更明确的思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搞好教学和科研工作。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开阔教学研究视野。

关于课堂上如何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讲好,我认为,要讲出一堂精彩、生动的课,作者简介:蒋望东(1971-),男,湖南永州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教育。

必须做到“三备”,即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有这样的几个要点:课前精心准备,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即备学情;针对正在使用的教材,要广泛汲取其它同类教材的优点,准备好要给学生上课的内容,即备教材;在此基础上,还要认真准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备好课,是上课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必备技术和基本功。备课,就是在对讲授内容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考虑如何组织讲授这些内容,从而达到知识传授的目的。备课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广博的收集、阅读和积累有关资料,最后还必须了解自己的学生,因材施教。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充分的备课,还需要做好课堂讲述,才能成功的把课上好。备课和课堂讲述的关系好比作曲家和指挥家的关系,有了优美的曲子,还需要好的指挥家。讲述,是一种教学技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讲述是介绍新的知识、概念、方法和原理的必要手段;讲述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养成评鉴能力;讲述是整理复习,形成系统知识和概念的途径。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讲述。讲好课,就要做到讲述时清楚明白,系统严密,具体生动。清楚明白,是大学教师讲课的最基本要求。“以其昏昏,何能使人昭昭?”所谓“清楚”,就是应该把教材的基本内容、基本线索核实理顺,达到思路清、线索明的要求;所谓“明白”,就是应该把教材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论证真切,达到言之成理,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智能得到发展。系统严密,是课堂讲述的重要要求,讲课内容应当层次井然,条理有序,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概念。具体生动,这是课堂讲述的最高要求,这与教师的学识、经验、言词和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都紧密相关。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培训内容中,部分内容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对于学生入门基础的利用和出口的适应性讨论不足。希望有机会向龚老师和她的团队,面对面的进行交流,并有关本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建筑工程学校

**

这学期,我授课的科目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成绩考核、操作练习,我都踏踏实实地做好。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把握好课程的导向,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于方法的把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一点——重复是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很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操作练习。

一、把握课程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入门介绍。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个方面,即计算机的组成和发展、操作系统平台的介绍及应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概念性基础层次的内容。本课程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课后练习,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操需要互相结合、要讲究同步

按照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共2节课程,都是在机房里教学,期中大部分时间里是学生在操作练习。所以我们在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或者是在每周备课的时候,甚至是在每次课讲解理论的时候,都必须时刻保证所上的理论内容要使得操作练习中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练习或无事可干。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学校网络资源,适当的给学生一些自主上网学习的时间,通过网络来解决我们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同时在以后的工作,遇到不同问题也能解决好。

(三)转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每次课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学习一个工具。在实践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我总结了讲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新的方法,即“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结论和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上。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发现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其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懒惰,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于游戏。

(一)试行分层次教学方案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按进行分层次教学。经过分层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生水平较高,以加强、提高为主;中等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部分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端正学习的态度和作风,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不断地自我提高,而不是仅仅掌握课堂上的一点知识,从而也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篇6

第一章

1.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问世。

2.计算机的时代划分: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大规模集成电器计算机时代。

3.计算机的主要应用:网络应用 电子商务 科学计算

4.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5.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量大、记忆功能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运算自动化。

6.计算机系统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7.硬件系统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8.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CPU CPU和内存又称为主机。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又统称为外部设备。9.运算器的运算分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10.存储器按功能不同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1.内存储器又称为内存或主存,主要用来存放CPU工作时用到的程序和数据及计算后得到的结果:CPU只能直接访问内存,外存中数据需要先调入内存再读取。

12.随机存储器(RAM)允许用户随时进行数据读写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全部丢失。

13.只读存储器(ROM)只允许用户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的存储器,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14.外存储器 主要用来存放需要长期保存的程序和数据。

15.软磁盘 又称软盘 速度慢 容量小 ;硬磁盘 又称硬盘,寿命长、存储量大。16.速度、容量、价格:硬盘>光盘>软盘 17.高速缓存

18.计算机主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和鼠标;主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屏和打印机。19.微机的总线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三类。20.软件是各种程序的总称,不同的功能的软件由不同的程序组成,这些程序经常被存储在计算机的外存储器中,需要使用时装入内存使用。21.微机软件系统通常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2大类。

22.系统软件是微机必备软件,它是操作使用计算机的基础。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23.应用软件是人们为了解决某种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各种各样的软件。

24.计算机操作系统有:DO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25.计算机性能指标:字长、速度、容量、带宽、版本和可靠性。26.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都是以二进制形式编码表示的。27.二进制

八进制

十进制 十六进制

28.二进制的优越性:技术可行性、运算简单性、温和逻辑性。29.进制数值间的转换:

30.计算机使用的标准编码是ASCII(阿斯克码)。ASCII编码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美国国家信息标准代码》,它使用一个字节的低七位(高位为0)来表示一个字符。0b1b1b3b4b5b6b7

31.将国标码,规定每个汉字符号用2个字节表示,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维0其余低七位表示汉字符号编码信息。为了与英文字区别,将国标码的每个字节的最高位置为1,得到对应的汉字符号的内码表示。32.程序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33.用高级语言设计的程序称为高级语言源程序。源程序不能直接被计算机理解执行,不需进行过饭以后才能执行。通常有2中方式执行: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

34.汉字输入编码方案主要可分为4类:拼音码(音码)、字形码(形码)、音形码、流水码(区位码输入,无重码)。

35.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3个基本特性:处理信息形式的多样性、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人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

36.多媒体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压缩和解压压缩。37.JPEG标准,针对静止图像的压缩国际标准。

38.MPEG标准,针对活动图像编码,即信息压缩和解压缩。

第二章

1.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软件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2.Windows系统是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3.键盘组合键功能:鼠标指针常见形状及作用。

4.Windows XP系统可分为活动窗口和非活动窗口。活动窗口最多只有一个,而非活动窗口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没有。5.用鼠标拖动黄口的标题栏完成 移动 6.窗口切换:Alt+Tab Alt+Esc

7.快捷方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图标(也称快捷图标),它实质上是一个指向对象的指针,而不是对象本身,快捷图标所处的位置不影响其对象的位置,更名或删除也不会影响到对象本身。

8.在windows XP系统中文件名的长度可以有255个字符。文件名中不能出现的特殊符号有:/,\,<,>,|,“,﹡,?。

9.“回收站”是硬件中的一块区域,使用“回收站”中只能存放硬盘中的文件及文件夹。

10.剪贴板是windows XP系统中一段连续的可随存放信息多少而变化的内存空间,用来临时存放交换信息。每次只能存放最细剪切和复制的信息,新的信息将会无条件覆盖旧的信息。11.命令提示符窗口有2中各种方式:窗口工作方式和全屏幕方式,用Alt+Enter键进行转换。

第三章

1.Word2003是一种运作在windows平台上的文字处理应用程序,扩展名:.doc。

2.标尺有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之分,在“页面”视图下才可见垂直标尺。3.保存:第一次保存文件不管是用“保存”还是“另存为”均会出现另存为对话框。

4.特殊号码的输入:单击“插入”下拉菜单中的“符号命令”,打开对话框。5.用鼠标选中文本:

6.状态栏的右下角“改写”字样的深浅来表示当前处于“插入”还是“改写”状态。插入和改写通过Insert键来进行转换。

7.视图可分为:普通视图。Web版式视图、页面视图、大纲视图和阅读版式。8.在页面版式中,屏幕看到的页面内容实际打印的真是效果(控制符除外)9.段落对齐方式:两端对齐、居中、左对齐、右对齐和分散对齐。

10.格式刷用来将某种选定对象或文本的字符及段落格式的复制(不复制内容)到另外的对象或文本中。

11.页眉页脚的设置:单击“视图菜单”下拉菜单中的“页眉和页脚”命令进行设置。

12.Del键仅能删除其内容,不能删除无安定的表格部分。

第四章

1.Exce2003是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下的电子表格软件,扩展名.exl 2.一个工作簿有三个工作表组成(缺省情况下),一个工作簿文件至少有一张工作表,最多有255张工作表。

3.最大行号是65536,最大列号是256。

4.公式是以“=”开头且有常量函数及运算符、单元格地址、单元格名称组成的序列。

5.强制换行“Alt=+Enter”

6.在同一个工作表中单元格的引用:相对引用、决对引用和混合引用(在行号或列号前加$来表示单元格名称)。

7.单元格复制:如果选择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格中,使用相对或混合地址,复制后结果将会变化;如果使用的是绝对地址,则结果不会变化。

8.在excel2003系统中,可建立2中类型的图小:嵌入式图标和独立式图标。9.分类汇总前要先进行排序,将同一类数据按要求进行汇总。

第五章

1.中文PowerPoint是专门处理电子文稿的软件,制作的演示文稿的扩展名为:.PPT。一个演示文稿由一张或多张幻灯片组成。

2.演示文稿视图可分为:普通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以缩图方式显示,不能编辑内容)、幻灯片放映视图(“幻灯片放映”从当前幻灯片开始)。3.一般演示文稿的扩展名为:.PPT。如果类型存放为:.PPS,则该演讲文稿为自动播放演示文稿文件,即打开该文件时,演示文稿自动处于放映状态。4.幻灯片放映方式:单击“幻灯片放映”下拉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单击“视图”下拉菜单中的“幻灯片放映”命令:单击“幻灯片放映”工具按钮(从当前页放映);按F5键。

5.超链接,建立后其文本下面加上了下划线成为超链接符号。

第六章 1.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的核心,它是一种系统软件,建立在操作系统基础之上,对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格。

3.Access数据库是一个典型的小型数据库,扩展名为:.MDB

第七章

1.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分散而独立的计算机联系在一起,在相应软件的支持下相互通信的系统。

2.路由器:是网络层中的中继系统,除网桥的功能以外,还具有路由功能,适合在运行多个网络协议的大型网络中使用的互联设备。

3.网关:又称高层协议转化器,一般用于不同类型且差别较大的网络系统间的互联。也可用于同一物理网而在逻辑上不同的网络互联。4.常用网络介质有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5.双绞线不能超过100米。

6.网络协议是网络系统中通信双方维了能正确、自动地进行通信,针对通信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制定的一套规则和约定的集合。7.OSI协议是层次图

第一层:物理层 第三层:网络层 第四层:传输层 第五层:应用层 8.网络拓扑结构的分类: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9.网络地域的分类: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10.IP地址的长度维32个二进制数,划分为4个字节,可以标注的主机个数为2的32次方个。为了方便用户理解记忆,采用点分十进制标记法,每个字节的二进制数值用一个十进制数值表示,数值间用“。”隔开。11.IP地址分为动态IP地址和静态IP地址。

12.TCP称为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P称为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

13.DNS域名服务 实现IP地址和域名之间的相互转换。

14.FTP 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Internet上2台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传输送。15.Telnet远程登录 可以使用Internet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仿真称为一台计算机的终端并与网络上的任何一台主机相连。

16.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利用TCP协议在Internet 网络上传输超文本。17.网上浏览器服务通常是指WWW(Word Wide Web)万维网服务,它是Internet信息服务的核心。

18.Web服务器中的网页是一种结构化文档,它采用超文本描述语言(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可以是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

19.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用户名@主机名

第八章

1.开机顺序是先外设后主机,关机与开机相反。

计算机基础分组教学 篇7

一、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而临的问题

由于新信息时代的来临, 职业学校在每个专业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 这是一门公共课, 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这一教学面临的问题也不断突显出来,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学生刚入学, 对职业学校学习以及生活方式难以适应, 他们仍然沉浸在初中的学习模式中。中职学校教学进度快、信息量大, 更自由、民主, 而学生往往自觉性不高, 他们在一段时间内很难快速适应这种方式。其次, 职业学校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 他们有着不同的计算机基础, 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 他们接受知识课后作业时对因为学生的差异也难以做到统一。再次, 公共课一般在大的多媒体教室进行, 空间大, 学生多, 老师通过计算机加大屏幕投影, 主要以讲授为主, 师生之间没有多少互动, 课堂积极性难以调动, 学生注意力也很难得到集中, 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最后, 因为计算机课程有理论课也有实际上机操练课, 两个课时之间往往隔离很长时间, 学生理论学习后难以及时进行实际操作, 在下次上机操作时往往已经忘记了一些理论知识, 而老师也没有太多时间再逐一进行辅导。此外, 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 每个学生对计算机需求度及兴趣度也存在差异, 教师难以做到统一教学。

由此看来, 当前的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有很多不足之处, 学校应作出一些改革, 在多方面进行整改, 例如实施分组教学、添加资源设备、合理安排课时等等, 以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发展。

二、分组教学的意义所在

所谓的分组教学, 就是改变当前大班整体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不同分组, 从而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教学, 以适应他们的能力发展。每个小组的学生之间是互相合作关系, 小组之间则是竞争关系。采用这种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具体表现如下:首先, 小组教学相对于大班授课而言, 更轻松, 更利于老师掌握每位学生的情况, 老师不再是主体, 可以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与老师之间互动密切, 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老师的负担减轻了,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其次, 小组间的学生互相合作, 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奋斗, 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以及团结性, 提升他们互相合作的能力。好的榜样还能起到模范作用, 带领其他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同时, 还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 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再次, 小组教学可以让每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促使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创新思维, 同时, 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面对问题和矛盾的时候, 要全员参与其中,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集思广益, 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对自我认知能力也有了提升。

此外, 分组教学是集合了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 教学过程中注重层次、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等等,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分组教学的实施方法

分组教学有很大的好处, 这一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得到科学应用, 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以下, 将以计算机基础为例, 将学生分为三组, 简要分析分组教学方法:

第一组:计算机“零基础”的学生。这些学生要么是来自于偏远地区, 要么是初中时只关注学习, 不怎么参加其他课外活动的学生, 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这组学生, 老师应该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讲起, 然后让他们进行上机操练。所布置的作业不能有太大难度,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 老师要参与其中, 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不会的问题, 必要时再做第二次讲解, 以增加他们的理解。对于他们, 老师要有耐心, 要不厌其烦。

此外, 课余时间老师可以与他们多些交流与沟通, 多鼓励他们, 让他们多学多练, 尽量缩小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差距。同时, 也要注意不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否则会适得其反。对这组学生进行作为安排时, 要紧靠讲台, 便于老师帮助, 也要注意安插有基础的同学, 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 在减轻老师负担的同时, 促进他们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第二组:稍微有点基础, 能进行简单操作的学生。对于这组学生教学, 老师可以按照教材要求来进行, 根据内容上课, 进行操练演示, 然后再布置作业, 让学生独自操练, 不会的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对于熟练掌握的可以布置难度较高的作业, 启发他们的思维, 让他们在思考中进步。

第三组: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 这些学生已经接触过电脑甚至从小就开始玩电脑游戏, 他们能熟练运用鼠标和键盘等等。对于他们可以直接布置作业, 当然不可以太难, 让他们在操练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翻看教材尽量自己摸索, 自己解决。让他们学会运用Word和Exccl, 并利用Word来设计一份墙报, 尽量将平时常用的一些命令也设计进去。让他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 能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

总之, 在高校教授《计算机基础》课, 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 不仅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还有效避免了集体教学的不足之处, 教师要将这种教学模式熟练掌握并不断创新,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靳国兴.分组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施[J].科技信息, 2012, 35.

[2]唐明侠.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组教学法[J].现代交际, 2011.1.

计算机基础教学策略初探 篇8

【关键词】专业需求;分级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会使用电脑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已经成为了毋庸质疑的观念,各行各业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能够操作计算机又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项。但是,我国国民在计算机的使用技能上差距巨大,计算机基础教育还任重道远。进入21世纪以后,特别是进几年,电脑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的必备,同时在中小学也已经开始了计算机课程,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算机基础水平摆脱了“零起点”,因此,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将面临新的变革。

一、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除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外,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情感是发展认知能力的动力,当学生带着问题步入知识的殿堂,就会产生一种饶有兴趣的感受,而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忍受。所以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精心准备、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做到各个教学环节中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融合,从而实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目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也是学生能否学好该门课程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

现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很多,而且大部分教材都图文并茂,多数实践操作内容学生自己参照教材就能完成。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意内容的讲解要合理,不必满堂灌,把学生会不会的都讲一遍;应该重点讲授学生难于理解和操作容易出错的地方。多留一些时间来解答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实验课只是演示不宜掌握的操作让学生看,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例如:我在Word2003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制作黑白字,主要讲解创建黑白字的原理,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文本录入、艺术字的创建、图片的基本操作可以一概不讲,让学生自己上机操作,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想像力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则观察学生的操作,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操作错误,及时进行提示和指正,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也可以为教师今后教学收集资料。

三、按专业需求、社会需求教学

在2000年以前,计算机课程更多的出现在理工科专业方便,然而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普及,社会的需求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水平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是只针对于理工科的学生,对于文科的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同样重要。理科的学生较为理性并且逻辑性较强,喜欢深入计算机的理论基础进行探究,动手能力较强,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和新鲜事物,因此教师在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时应充分的考虑这一群的特点,从他们的喜好入手,设计有效的教学课程,比如可以增加入门级网络攻防教学,可以简单引入程序概念等。而文科的学生较为感性,不喜欢枯燥刻板的学习过程,思维方式生活化、理想化、形象化,而针对这样的学生可以从极具生活气息的计算机应用如QQ、淘宝等电子商务、游戏、mp3等等入手,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采取相对浅入浅出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文理科学生都对图形图像处理表现出极大地热情,因而在计算机基础教程过程中也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相关的知识,起到辅助性作用。

除上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差异之外,在开设其他计算机课程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如建筑或机械专业的学生可学习ATuoCAD之类的工程制图及仿真软件课程,经济专业的学生可学习电子商务等计算机相关课程,艺术系专业可以开始3DMAX,Flash等图像课程。总的来讲,应该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论,并充分的将该理论渗透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去。

四、因材施教实施分级教学

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千差万别,中学阶段的教育水平也相差很大,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据全国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的调查显示,入学时已达到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要求的占14%;已学过一些,但不达标的占36%;根本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占49%,比如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前已经编写过程序,然后有些学生可能只见过电脑而根本不会用。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教学又只能为少数尖子生服务,这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使差生越来越差,降低整体教学质量。分级教学承认学生的差异,本着”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实施目标分级、教学分级,是符合教学中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分级教学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教”更好地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分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了课堂上有些学生不想听,有些学生听不懂的现象。

在构建和动作分级教学时,我们遵照基础—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分层次设置教学内容。我所思考的做法应该是,先对入学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的水平模底考试,然后依据考试成绩并通过选课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制定个人发展计划,进行选课并分教学班。将学生分成初、中、高三个层次。对初级班的学生,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系统的操作和应用。中级班主要针对计算机一级考试实施办公自动化的教学。对高级班的同学的教学目标是计算机二级考试,使之具备获取计算机二级证书的能力。

五、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卷子定终身”的考试方式显然已不再适用目前的教育体制,很多学生平时没有很好的积累,到期末的时候就只能靠作弊,并且由于监考有一定的局限性,就出现了奇怪的分数现象——该低的反而很高。这样逐渐的淡化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造成非常不好的气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更多的应该采用过程式考试方式,教学建议采用项目是教学,在每个项目中细化每次完成的分值,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促进教与学,也能更好的体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强的特点。

另外,现在社会上存在一些考试标准,比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是面向社会的;各地也有一些面向学校的统一考试,如何将这些考试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衔接起来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承认这类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学生在计算机综合应用上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这些考试“应试”氛围浓厚,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比相对滞后。所以对于这类考试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衔接,尤其与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的衔接而言我认为不能完全划为等同。

信息化技术不断快速发展,作为国家五大新兴产业,在各行各业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这就要求我们承担这门课程的老师时刻思考怎么去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怎么更好教授计算机知识为行业,为社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蒋宗良.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电化教育,2001(5).

[2]李芒,徐承龙.PBL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1(6).

上一篇:音乐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友情伴随我成长初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