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留学生酒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出发,试图探究宜宾白酒文化地方高校留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策略。必要性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高校办学与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可行性主要体现在国家政策支持、自身资源条件、发展动力等方面。最后站在川酒文化国际传播视角进行开发策略思考,以期丰富宜宾白酒文化地方高校留学生课程资源开发学科视角。

关键词:酒文化;课程开发;教学策略

随着“一带一路”逐步深入,来华留学生的学习诉求已经从语言学习深入到了地方文化的学习。因此,留学生教育逐渐成为了传承、发展地方文化的一种方式。通过构建宜宾白酒文化交流传播的留学生教育传承路径,促进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留学生对酒文化的认知、认同,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一、宜宾白酒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必要性

宜宾白酒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它本身就具有丰富

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经由数千年的传承,已然成为宜宾一张熠熠生辉的亮丽名片。开发和应用宜宾白酒文化地方课程资源,是特色文化传承、地方课程开发和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尝试和举措。

(一)特色文化传承需要

宜宾白酒文化作为宜宾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为宜宾区域文化和特色酒文化产业的形成发展筑牢了文化根基。然而在异域酒文化冲击和中国白酒文化走出国门等背景下,宜宾白酒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着酒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应用范围不广、经济社会效益不突出等系列问题。面对现实情况,打开宜宾白酒文化的教育通道,开发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就有了现实意义。

(二)高校特色办学诉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作为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白酒文化作为宜宾地方高校可开发的、颇具特色的地方课程资源,是留学生了解、融入地方的一个切口。将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以课程的形式融入到高校留学生教育当中,不仅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与形式,还可以借此创办更具地方特色的高校留学生教育,吸引更多的国际人才。

(三)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占比中第三产业占比逐步增大,文化占有与输出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各地政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思索方向。宜宾酒文化地方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可以促进宜宾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区域经济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宜宾白酒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也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成为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文化输出的新的发力点。

二、宜宾白酒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可行性

酒都宜宾具有丰富的白酒文化资源,将这种具有很强地域性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地方课程资源,既具备坚实的政策依据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同时也有强劲的发展动力驱使。宜宾酒文化留学生课程资源已具备开发和应用的必要条件,具有较强的现实操作性。

(一)国家政策支持

从政策导向看,宜宾白酒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政策依据充分。国家和地方颁布相应文件支持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比如宜宾市政府制定《宜宾市白酒历史文化保护条例》(2019),通过立法促进宜宾白酒历史文化传承,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此外,高校、企业也纷纷为传承发展宜宾白酒文化提供良好平台,如创办中国酒文化学院(2012)、中国白酒学院(2017)、五粮液文化研究院(2019),从高站位构建起白酒文化行业性交流平台。总之,相关政策为宜宾白酒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资源条件丰富

从资源条件看,宜宾白酒文化地方课程资源丰富,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条件优越。以杜甫、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为代表的诗酒文化、记载着酒文化文化遗址与出土文物、传承千年的酿酒工艺等,都可直接用于宜宾白酒文化地方课程,成为不可多得的地方课程开发素材。另一方面,文化的独特性也给宜宾白酒文化发展以可能性。宜宾自古就有中国酒都的美名,其酒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也是独具一格。独特的地方文化特性使得其与周围地区区别开来,有利于实现其特色发展。

(三)发展动力强劲

从动力条件看,宜宾白酒文化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发展动力强劲。宜宾白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动态发展和变化,已形成白酒文化产业深入到当地社会生活之中。从产业发展看,宜宾白酒产业为白酒文化教育普及赋予了现实经济需求动力。目前,宜宾政府将酒文化作为白酒产业的文化软实力,把发展白酒产业提升到宜宾一号产业的战略高位。从研究现状看,将宜宾白酒文化引入地方课程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宜宾白酒文化的课程价值有待凸显。

(二)避免课程编排的同质性

课程编排的同质性是现阶段地方高校留学生课程建设所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许多课程,特别是文化课程,被设置成为了文化普及性质的科普课。课程内容多以某一特定文化为主,辅助以几个较为广泛的文化表现形式为例进行阐述,但在细究其本源与精神内核的时候,留学生们也难说出个一二。

想要规避课程安排的同质性问题,需要在课程设置之初对教学类型进行明确。明确其目标是科普性的文化概论课,还是文化体验课。依照不同的课型来进行课程之间的区别。另外,课程目标的设置也是避免课程同质化的思考角度,酒文化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简单介绍酒文化相关知识,还是立足于酒文化的传播。在不同课程或者同一课程推进的不同阶段,课程目标都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三)彰显课程内容的特色性

地方高校的留学生课程建设还应注重特色性,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校一品”的课程风格。结合宜宾地区特有的酒文化资源与地方高校资源。应设置以酒文化国际传播为根本目标的,内容形式多样的,彰显学校与地方特色的宜宾酒文化系列课程。

三、课程建设策略

留学生文化课程的构建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凸显地方文化的特色。课程建设在课程设置、课程编排与内容选择上都应当注意各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避免课程内容的同质化。在此基础之上,地方高校留学生酒文化课程建设还应凸显其地域特色。

(一)注重课程设置的关联性

基于地方文化的高校留学生课程建设要注重课程设置的内在关联性。部分高校在文化课程的设置上,会以专题式的板块教学来进行课程设置。比如,设置书法课、武术课、茶艺课等课程。设置这些课程的本意是为了丰富课程的广度,体现其丰富性。

因此,在课程设置的时候应注意各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如在设置《中国酒文化专题》这样的理论课的基础上,结合留学生专业方向,补充设计《中华酒故事》(文科)《酿酒工艺实践课》(工科)《中国白酒品评》(通选)等实践体验课。理论结合实践,从课型上进行丰富。

如结合游学的形式,将五粮液老窖池、宜宾汉代墓、明代晚期白酒作坊遗址九曲溪池等等地方文化资源纳入课程之中。留学生们在游学的过程中,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宜宾酒文化环境之中。这种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活动,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更能体会到地方文化的独特与内涵。

四、总结

汉语国际教育担负着语言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天然使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求其树立“全球观+特色化”的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和应用地方文化资源。目前,对宜宾白酒文化地方高校留学生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这是一项持续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研究者投入到课程建设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相信通过每一个参与者的努力,一定会引导中国酒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洁敏.杭州地方文化资源在语文课程中的开发和利用[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王建虎,潘伟民.地方课程资源概念的厘清[J].毕节学院学报,2010,28(01):117-120.

[3]黄均红.酒都宜宾和宜宾酒文化史迹[J].中华文化论坛,2001(01):135-138.

[4]吴刚平.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08):24-30.

上一篇:试论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发展下一篇:建筑业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