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1

学号:0303140139

姓名:袁帅

一、安全教育课程知识内容包含哪些?

1、国家安全教育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外人员来高校参观访问、举办讲座、讲学、留学、科技合作等情况日益增多,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使其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条件下隐蔽斗争的新形式和新特点,自觉抵御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

2、网络安全教育

近几年来,网络经济迅速发展,进入网络领域的人越来越多,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涉足网络,虽然他们有驾驭网络的技能,但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知之甚少,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毒侵入,反动言论侵入,教唆犯罪侵入。

3、消防安全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招生数量的不断扩大,校园内人员密度相应增大,消防重点部位不断增多,消防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当前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有的学生遇到火灾发生时,惊慌失措,不知道如何报警,由于没有掌握简单救火常识,往往小火酿成大灾;也有的学生在火灾发生时,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丧失

了逃生的最佳时间,最终被火魔无情地吞噬。

4、防盗窃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使学生遭受物质损失,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当前学生宿舍盗窃犯罪上升的特点和原因,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减少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

5、交通安全教育

当前,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普遍不强,主要体现在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缺乏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两个方面。

6、安全规章制度教育

近几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如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治安管理制度等等。实践证明,这些安全规章制度在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保障学生的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思想觉悟、价值观念、自律意识千差万别,一些学生在学习、生活、教学实习、社会实践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造成个人或他人利益受到侵害。因此,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7、心理安全教育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8、自我保护教育

大学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往往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和内部的侵害,而当面临侵害威胁时,又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显得很懦弱。因此,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提高学生自我防卫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学习的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安全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今天,人们面对的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个人人身安全问题,还涉及生活环境安全、社会财产安全等方方面面。对人类安全的影响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有人为因素、社会因素等,这些均会给人类的安全带来威胁。可以说,安全是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基

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条件。

我们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季节,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不仅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还要注意自己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人才。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必然要以安全作为保障。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法制观念,具有较强的安全防范能力,也正是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总体体现。

三、怎样正能量的传播给他人安全意识?

“正能量”给人向上的信心和希望,鼓舞人不断追求幸福生活,当然多多益善,但却需要社会共同创造;因此我们大家要共同努力。

我们可以在学校内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在校内显眼的地方、可以粘贴海报的地方粘贴安全知识宣传海报。在班上开展安全知识宣传班会,由老师、班委,或者知道安全知识的同学来给大家讲解安全知识。我们还可以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学习。

除了在校内可以宣传,我们还可以把讲座、宣传活动搬到校外,在社区、养老院、孤儿院和人流量较大的街道等地方举办;在举办的时候我们可以和社区居委会、公安部门或者消防部门合作。在校外我们还可以粘贴安全知识宣传海报。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2

(一)提升大学生安全素养是社会、民族所需

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一直是学校保持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石,是大学生自我完善,以及依法治国、治校、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提升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际成效,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人才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逐年增多,大学生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的安全素养体现了其身为“社会人”的责任与能力,也反映出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施效果。从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现状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安全素养还远远不达标,不能很好掌握身为“社会人”的基本安全知识和技能。仅仅依靠安全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和安全工作现状的需要,[2]因此,提升非安全类专业大学生的安全素养,培养具有较高安全素养的各个领域的人才[3]是社会、民族所需。

(二)目前高校安全教育课程偏理论轻实践,教育效果不佳

目前部分高校开设的安全教育课程着重于传授、描述、警示,局限于教师讲授,缺乏趣味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课堂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此外,课程仅限于知识的学习,对应急避险相关技能缺乏实际操作,学生没有机会实际演练课堂讲授内容,学生最终能否掌握相关技能自救、互救的实际教育效果无法判断。

只有通过基本安全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安全技能的系统练习,养成安全生产、生活的意识,保护自己,救助他人,才能促进整个社会安全素养的进步。因此,想要提高安全教育效果,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不仅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具备相关的应急避险技能,只有让学生会操作,会运用,才算是真正达到了教育目的。

(三)其他影响安全教育工作效果的因素

国内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主要以开展讲座、举办活动、考试的形式开展,很难对学生起到深刻、长期的影响,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不足;有部分已经实施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高校,但数量较少,大部分国内高校对于以必修课程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不以为然,重视程度不够,师资队伍力量良莠不齐,效果有限;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安定因素频繁侵扰,导致大学生安全事故频发。

二、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思考

(一)针对不同年级、专业等设置不同模块、专题

可尝试把课程教育内容按模块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模块,注重学生的兴趣、需求所在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安全需要。例如,实施内容可以分为生活安全、职业安全、心理安全、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安全法律等。每个模块当中再重新设计专题,例如:生活安全中包括防盗、防骗、防火、防传染病等。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生活安全、心理安全,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独立生活的安全技能和情绪调节能力;第二学年学习公共安全、国家安全,明确公民的责任与义务;第三学年可学习安全法律、职业安全,为踏入职场、社会做好准备,职业安全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设定,以该专业就业后行业内的安全生产要求为标准设定学习目标。以此类推,学习内容的制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需求,分为必修和选修,学生可自由组合以提高教育效果。

每个模块内容中根据需要设定不同的专题,专题应设计情境并有详细、可操作解决危机的步骤和专业知识,并着重考核。课程的学习程度可以划分两个级别:级别一:基本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级别二:突发事件的应急避险能力。可根据年级的递增增加学习难度,不断提升学生的安全素养。

(二)从安全知识传授为主转向知识传授与技能操作结合为主

不同的模块内容实施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以相关安全知识的传授加上视频、讲座、比赛、考试、参观安全基地、现场模拟等各种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主动性,同时,各种安全知识的传授必须要与对应的应急避险技能相结合,强调技能实训,偏向“在做中学”,以游戏化的方式寓教于乐,注重操作细节,反复练习,避免简单、枯燥的理论填鸭,真正达到“愿意学、学得会、用得上”的目的。

除此之外,更要明确安全理论知识与安全技能的考核比例分配,加强对学生掌握技能的考核力度,不单一以理论成绩作为标准,例如,在学生实习期建学生个体安全意识与技能表现档案等。总体而言,对于学生安全素养的考核既要满足身为社会人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还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重于考核技能掌握的熟悉程度,以会熟练运用相关工具等为指标,侧重于提高学生解决各类安全危机、事故的能力,真正让学生能够把安全意识内化于心,把安全技能外化于行。

(三)增设新内容,建设校外基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安全危机、问题的类型也不断在变化,例如:大学生网络受骗案件比率急速升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逐步呈现[4],关于国家领土、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半岛问题、网络安全、非法传销、生命价值、毒品、暴恐事件、宗教民族等一系列新型问题却很少涉及,[5]这些都是新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因此,课程内容应根据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注重“全面性、综合性、灵活性”。

以往的安全教育实训基地往往集中于校内,甚至是没有基地,个别情况下,带领部分学生前往科技馆、消防等部门参观,仅少部分学生有机会尝试使用消防器材等,造成绝大部分学生无实际操作机会,一旦有危险发生,逃生困难。因此,可以联合社会力量、企业、政府部门,在消防、医疗、交通、监狱、戒毒所等建立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训并考核,注重还原真实场景,把基地作为安全教育实训课堂。

三、其他

当然,提高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仅仅改革课程是不够的,应该建立高校整体的安全教育工作体系,尤其要继续加强学生干部应急机制的完善,发挥学生队伍的作用,形成校园内人人都是校园安全卫士的氛围;可以继续开发安全主题专项培训,根据大学生常见安全事故,制定专题,针对特定人群开展培训,时时更新;根据在校期间的安全教育效果,对学生毕业后身为“社会人”的安全素养进行跟踪调查,建立跟踪反馈档案,进而反馈到安全教育工作中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环境,不断完善校园的安全教育工作等。

参考文献

[1]林蔚芳.素质教育视野下高职院校安全教育课程的设置[J].考试周刊,2015(50):169-170.

[2]张荣花,王丽.高职院校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必要性之管见[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2(3):43-44.

[3]彭萌.中美安全学科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10.

[4]董雯洁.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14(S4):133-134.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3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

一、标准(2011年版)要求我们老师在课程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着眼于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要以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的目标,坚持老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发掘学生的主动性的方式而不是外在强加的方式,使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和调整,使目标更清晰更明确了,更有针对性了。标准(2011年版)里的积极健康特指人的心理状态,人的精神,负责任的公民实际上指的是人的社会性发展,把人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发展作为最主要的目标相对于过去把一个人的思想、政治、认识、意识当做很重要的东西而言,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将原有对课程性质的概括作了更为科学的总结,在肯定其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同时,点明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对课程性质的几个特点,如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具体表述作了一定的修改,提高了概括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既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又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其中改动比较大的有“思想性”,其中增加了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将思想教育的内容凝练表述为分阶段分层次对初中学生进行“五爱”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实践性”中进一步明确指出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综合性”中提出了思想品德教育应当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的掌握融为一体。其余在文段的表述或内部逻辑结构上都作出了一定的调整。

三、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主要也应关注,如何利用各门学科所特有的优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个结论是否记住,记得是否准确?不是仅仅关心学生对某项技能是否形成,并且运用起来是否得心应手?

四、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提高。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学生的内驱力非常重要,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任何脱离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的教学行为都是事与愿违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之,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体会到要善于反思,更要重视反思。坚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提升品位的必由之路。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就要舍得花时间,不断努力。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一种知识背景,在平时的读书中积累自己,积淀一种文化底蕴。教师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又建立起独特的风格,这样就会具有你自己的个人魅力,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中小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学习心得 篇4

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一生就只有一次生命,我们应该爱惜生命。注意交通安全也是爱惜生命的一部分。现在因为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太多了,难道他们不是死的太冤枉了吗?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我们要懂得珍惜。

“智者是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是用事故总结经验”,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全格言。因为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范,为此我们定期学习安全知识,学习文件,交流经验,谈安全问题,做安全汇报,从他人的教训中吸取经验,用于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有了警惕,不幸的事故就会躲开,有了防范,不幸的事故才会远离。因此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我们应刻刻注意。

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学习心得与体会

学院:

软件学院

班级:

1301201

姓名:

彭畅

学号:

2012214243

2013年5月31日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幸福”一个多么美妙的境界;“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

安全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人生的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我们满腹经纶,也只是昔日黄花。由此可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学期上了老师们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受益匪浅。

这学期老师讲了5个方面的知识。

(一)寝室文化与内务卫生

高校学生宿舍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娱乐、社交的重要场所,也是高等学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高校进行德育教育实践的重要阵地。因此,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如何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形象,反映一个学校的学风和校风,也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形象,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如果内务卫生差更是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除了上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以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在宿舍内,因此,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文明高校的建设和促进和谐高校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学校决定定期进行卫生大检查,建立奖励机制,推动学生宿舍内务卫生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活动,如“雅室大赛”、劳动技能大赛,都能体现宿舍同学的智慧结晶和团结友爱精神,同时也能体现同学们的个性化表现能力。宿舍美观和谐,既优化宿舍环境,又起到育人的功能,作为大学生主要载体的学生宿舍,不仅仅是宿舍环境美的问题,更能体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道德水准,社会公德的内在表现,突出了大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预防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病后无特效疗法,病死率高。艾滋病是当前人类最严重的疾病之一。爱滋病病毒(HIV)主要存在于血液、精液及宫颈分泌物中,尿液、泪液和乳汁等分泌物中也可查到。病人和带病毒者是主要传染源。(HIV)感染后可成为携带者,也可进一步转为病人。吸食毒品的爱滋病患者,主要为血液传播,(HIV)病原的各种血液制品,如血液、血浆、凝血因子等输入体内感染发病;另外(HIV)携带者或病人微量血液污染的注射液、针头、针灸等也可传播爱滋病病毒。(HIV)经破坏的皮肤、粘膜或注射途径以及母婴传播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T淋巴细胞,破坏正常的免疫功能,并发条件致病性微生物感染,造成多脏器受损。

爱滋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几个月,长者数年,多数为3---5年发病。爱滋病患者全身淋巴结不明原因持久肿大在3个月以上或伴有发烧、虚弱、盗汗和体重下降,伴有慢性腹泻,T细胞功能下降,病人皮肤、四肢及内脏可见红色的斑块和结节,并广泛蔓延,扩散致死。

目前,预防爱滋病的传播有两方面的规划。第一:减少静脉吸毒者中HIV的传播,静脉吸毒者间共用针具是爱滋病传播的方式,在中国和东南亚静脉吸毒是HIV的主要感染方式。对吸毒者采取的干预措施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分为不同的层次,从禁毒的角度来讲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彻底铲除毒品,杜绝吸毒现象发生;其次是对已吸毒成瘾的人进行戒毒,使他们重新回到社会中来;从预防HIV的角度来讲:主要有三个层次:首先对其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吸毒者放弃吸毒,还可在静脉吸毒者间教其采用安全的吸毒行为,包括劝其放弃共用针具的习惯。第二:(1)管理传染源;(2)防疫部门对国内高危人群进行普查,发现HIV抗体阳性者,进行卫生管理;(3)保护易感人群,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有效的疫苗。

(三)地震避灾

学校避震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

策略二:避震位臵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臵,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

(四)消防安全教育

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我们需要养成安全用火的习惯。在任何场所,任何情况都不能玩火柴,打火机,更不能点火玩耍。在家里,学校或野外用火,要有人守在旁边,注意不让火向外蔓延,用完火后要把火熄灭。遇到火灾突发时千万不要大乱章法,要镇定用正确的方法自救。处在烟火中的,如果烟火不大,可以俯身行走,如果烟火太浓,必须卧地而行,同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火灾中丧失的人,多数不是被烧死的,而是吸入过多的有毒烟雾而死)如果衣服着火,要立即在地上打滚,把火压灭。在烟火中的人不要叫喊,防止吸入毒气可以向火场外面抛掷东西,让外面的人发现你所在的位臵前来救援.如遇山林火灾,要朝逆风的方向奔跑,这样才可以摆脱火焰的追逐.如果楼房发生火灾,可以把湿棉被,毯子等披在身上,顺楼梯逃生,不到迫不得已千万不要跳楼.如果楼梯口被封住,可以通过窗口,阳台逃生,用绳子或把撕开的布条连接起来,栓在窗口,阳台上,顺着绳子或布条望下滑,也可以抓住屋外的排水管望下滑,在底层的人可以用竹竿逃生,如果不能逃离楼房,应想办法进入卫生间或厨房。因为卫生间和厨房面积小,容易封闭,可以隔绝烟火,另外,卫生间和厨房里有水龙头,可以随时熄灭火焰,如果火势太大,卫生间和厨房也能安身,确实需要跳楼逃生,千万不要站在窗口往下跳,可以让身体贴着墙壁往下滑,这样既可以双脚先落地,又能减小落地高度,也可以防止头部受伤。

(五)心理安全教育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之感到心理有压力,表现为各种心理上的不适。诸如:焦虑、强迫、恐怖、抑郁、冷漠、固执、消沉、暴躁等等,情绪色彩十分强烈,如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各类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

第一是要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引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对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内容。这对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全面发展与完善,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第二是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结合起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好安全防范教育。学校要通过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帮助咨询对象,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对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下,认识自己的错误,以达到心悦诚服,使教育真正发挥震撼心灵的力量和感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安全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6

乌丹实验小学

高玉红

学习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让我们感触很深,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

1、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修订课标呈现了几大变化,如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这样的改动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突出了教育的公平、教育的优质、教育的均衡、教育的和谐;又如“双基”变“四基”,本质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一变化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儿童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变化让我们每一位老师感到任重而道远。再者,核心概念的关键词由“六个”变“十个”,这些核心概念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它们非常重要,彼此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3、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4、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同时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自觉不自觉地学会学习。而教师始终只是一个引导者、一个促进者,引导和促进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寻找答案,让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快乐地学习。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思品课程,交通安全,养成教育,健康成长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私家车的广泛运营,交通事故已成为高频出现的人为灾难。而这些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随着社会对学生健康安全越来越高的关注,初中生交通安全习惯的养成,成为学校、老师、家庭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要加强初中生交通安全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树立初中生交通安全的意识。调查显示,初中生普遍存在交通冒险行为。尤其是过马路的时候,绝大多数初中生不遵守交通灯指示,闯红灯甚至不走斑马线,这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最大因素。所以,树立正确的交通意识,用规范的理念引导,才能从行为上约束初中生交通习惯。

二、学校将思品融入交通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人们都存在一种得过且过,打擦边球的心理。初中生是思想心理并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让他们从心底严格约束自己的交通行为,并将其养成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思想品德是促进初中生形成正确道德行为的重要课程。在思想品德课上,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交通行为的教育,让对初中生的交通安全教育,自然而然融入初中的日常生活。

(1)教育初中生养成正确的交通行为。思想品德是贯穿学生生活,影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将正确的交通行为,在课堂上当作知识传输给学生。例如:如果过马路, 看红绿灯。要从学科上提高学生对交通的重视性,从理论上规范学生的交通行为。

(2)用情感打动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如果思品老师用强硬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反而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关键。思品老师要抓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果的交通安全教育。例如:在讲家庭一课的时候,首先唤起学生对家庭的爱与温暖,让学生们感觉到家庭、家人的重要性,自己对父母的重要性。然后,用现实生活中一些残酷的交通事故,让学生明白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学生们心里对家人、家庭有强烈的依赖感,为了自己和家庭的幸福,必然会从心里重视交通安全行为。

(3)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对学生交通安全的教育,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老师,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口头告诫似的教育。传统的说教方式多了,学生们便会产生逆反心理。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今天,交通安全教育也要有所改变,适应新时代初中生的心理需求。例如:思想品德课要改变老旧的口头说教的教育方法,要针对他们的不良交通行为进行具体的交通安全强化活动。思品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举行一个小型的交通现场演练,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过马路不是游戏,不能再来一遍,不能喊停。通过小型的交通练习,思品老师也可以纠正学生生活中意识不到的危险因素。

(4)加强交通安全法制教育。思品老师在加强初中生交通安全习惯养成的教学上,仅靠苦口婆心说服、情感打动是不行的。有的学生有时可能存在着侥幸心理。然而,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仅是初中生自己生命的保障,同样也为他人交通安全创建了良好的环境。思想品德课中,有对法律法规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生法制教学当中。告诫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不仅仅是道德问题,更是法律问题。以此提高学生对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视度,促进学生良好的交通习惯的养成。

三、改变初中生交通安全习惯养成的单一教学方法

初中生除了在校的时间,剩下的大部分便是在家里。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老师。思品老师单方面的教育要想贯穿学生生活, 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有点难度。因此,思品老师要改变单方面的教学方法,把学校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调查显示,大部分对交通安全不重视的初中生,他们的家长对正确的交通行为习惯重视度也不高。那么,促使学校、家庭形成统一的战线,首先要提高家长对交通安全行为的重视度,让家长把交通安全当作学生健康安全的重要因素。这有利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监督、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通安全习惯。学校、家庭形成共同的战线,为学生交通安全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严肃认真的环境。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普通高校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 田径类课程 学习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63-03

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对所培养学生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和怎样教。“学会学习”是教育对人的培养的基本要求,对于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意味着不只是要求他们通过勤学苦练掌握有关的技术动作,而更主要的是要求他们对知识、技术等具备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因此,在田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加强学生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本文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现状为研究对象,调研设有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的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通过对10所高校学生学习田径类课程现状的研究,力求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查阅并收集2003年以来在全国中文体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方面的研究论文,阅读了相关的著作和国家颁布的有关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改革的文件。

1.2专家访谈法

先后走访了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盐城师范学院等高校的学科专家,就田径类课程学生学习的一些实际状况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向其征求意见。

1.3问卷调查法

向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扬州大学、南通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已完成田径类课程学习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2份,回收率为95.50%;对问卷进行整理,剔除无效问卷,保留有效问卷366份,有效率为95.81%(见表1)。

1.4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核对、归类、取舍,并逐一登记,建立有效的数据库,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学生学习田径类课程的兴趣

2.1.1学生学习兴趣现状

调查结果(见表2)表明,对田径类课程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9.84%,而不感兴趣的学生占40.16%。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的田径项目多,各项目技术、技能掌握均有一定的难度,且较为枯燥;教学场所几乎全部都在室外,风吹日晒,教学条件较为艰苦;教学时间安排跨度长,一般为2-3个学期,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的兴趣必然受到影响。

2.1.2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见表3)表明,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有考核难度大不易过关、身体素质差学习吃力、太脏太累害怕吃苦这3项,选择率分别占89.12%、72.11%、53.74%。《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田径类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都进行了革新,但动作技术、技能仍是考核的主要内容,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更要求学生平时刻苦地练习。

随着近几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且呈现出不均衡的走势,加之独生子女的娇惯,大多不能吃苦耐劳,使得对田径类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走访部分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专任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掌握田径类课程各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吃力,达标率不断降低。

2.2学生对田径类课程学习现状满意程度的评价

学生的学习情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三个因素对学习现状的影响较为明显。

调查结果(见表4)表明,有70.49%的学生对目前学习田径类课程的现状感到满意,但仍有29.51%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状态,说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急需正确的引导与转变。

2.3学生获得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见表5)表明,课堂教学、完成作业、参加理论考核、阅读教材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分别占100%、100%、100%、94.26%;其次是阅读有关的田径文献资料、多媒体途径、师生交流、参加学术讲座,分别占37.16%、27.87%、16.67%、11.75%。师生交流和参加学术讲座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非常重要的途径,但这两项学生选择率较低,说明江苏省普通高校田径类课程传授理论知识的途径还不丰富,教师课后对学生学习的帮助还不够。

2.4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运动技术的主要途径

调查结果(见表6)表明,课堂教学和参加运动技术考核无疑是学生学习田径运动技术的必经之路,选择率均为100%;而课外自练、同学帮助、教师课外辅导、参加俱乐部或兴趣组是巩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选择率分别为91.26%、29.26%、26.78%、21.31%;多媒体途径选择率最低,只占9.56%。

除课堂教学、运动技术考核和课外自练三种途径外,其它途径在被调查学生中的选择率均未超过30%,说明学生掌握和巩固田径运动技术的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课堂和课外自练,而课后缺少教师的组织与指导,缺乏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5学生常采用的学习方法

从调查结果(见表7)可以看出,自学法、自练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均占100%,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自评法、互评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分别占84.97%和51.64%,偶尔运用的学生分别占13.39%和38.25%,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经常运用的学生分别占16.94%和33.88%,偶尔运用的学生分别占57.10%和62.02%,没有得到学生的重视。探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是现代提倡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

所调查的10所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对田径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有近40%的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不太感兴趣或很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有考核难度大不易过关、身体素质差学习吃力、太脏太累怕吃苦等。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田径类课程的现状表示满意,但仍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满意目前的学习现状。学生掌握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理论或技术考核等,整体上看,过于依赖课堂和教师。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自学法、自练法、自评法等,而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现代倡导的学习方法则不经常使用。

3.2对策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掌握与巩固提高田径类课程理论知识与运动技术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田径类课程教学时数的压缩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基本掌握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很难满足学生加深理解与巩固提高的要求。因此,田径类课程教学应拓展多元教学渠道,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俱乐部或兴趣组、讲座、技能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一、搞好师生关系,是做好实验的良好开端

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培养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自主学习、研究学习。

如:教学声母、韵母,绝大部分孩子都能看到便发准音。课堂上就先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预习每课内容,然后再把每一项“搬”到黑板上,一一来考他们,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并能专心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是否比自己好。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当与孩子交往时,孩子回答问题表达不清楚、语句说不完整时,教师的一个点头、微笑、一句话的点拨、一个示范动作等都能给孩子以启示,使孩子受到感悟进而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

四、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有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能自由参与创新时,被鼓舞和被信任作重要的事情时,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所以抓好这些契机也便抓住了孩子。如:课堂上鼓励他们当小老师,不时的给他们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个小礼物,课间穿插游戏缓和气氛等效果极好。

五、教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座位的改变有利于孩子间的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孩子间的交往,学会了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教师的教也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10

《新课程指导纲要》提出教学改革要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教学”。

21世纪是个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育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就必须改革.课程改革正顺应了时代的召唤,他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现在的新课标强调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体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从现实中发现图形、发现规律。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动中,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科学学习新模式。达到让学生先想象后动手.现在也不限制每节课必须讲完某节内容.只要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想象操作达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课余时间继续.在教学上灵活机动,不必教死书,也不必死读书.对学生成绩及教学的评价也不必单一评价,不只限于笔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我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形式和手段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

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同时,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的相法或结论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自主合作探究,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11

中国美术史论是几千年来我国人民智慧与艺术劳动的结晶, 凝聚着中国人民炽热的艺术情感。《中国美术史》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理论课。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重要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等, 使学生把握中国传统美术在历史进程中的演进和流变, 从而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研究和艺术创作。但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论, 不应只是研究其理论的派别、风格, 还必须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更注重对当时整个社会状况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因此, 高校美术教育教师应增强学生对美术史论知识的学习动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项工作的实施对于培养、提高美术专业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民族自尊心、民族自信心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美术史》课程的重要意义

现在高校艺术专业招收的学生逐年增多, 但是目前我们的艺术考试和艺术教育很大程度上存在功利性和浮躁的风气, 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 有很大部分学生本来文化基础较差, 为了考上大学而“转行”学艺术, 参加高考前仅仅培训了一两个月。甚至部分学生从来没学过中国画, 对中国艺术完全不了解, 也被录入了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这些学生进入大学时对艺术的各方面知识了解甚少,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也不爱接触美术知识, 尤其厌恶学习艺术理论知识和中国古典文化知识。他们觉得像《中国美术史》这种理论课太枯燥, 而且都是历史上的东西, 因而听课没有激情, 更不愿意主动学习、研究它。这种情况不能不让我们担忧, 因为我们很难想象缺乏必要文化底蕴的未来的艺术家或美术工作者会怎样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出于这种担忧,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学生的美术理论的学习, 要从各个方面开拓学生对艺术作品等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是对整个高校美术教育的升华, 符合时代的要求。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以培养基础教师为目的, 一直在提倡审美素质教育, 这也就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的时候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加大对理论性课程的重视力度。我国高等院校《中国美术史》课程, 既有它与其他学科相互作用或渗透的独特意义, 又有它对素质教育的特殊贡献。我们要通过该课程的讲授, 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作品, 了解中国美术史论和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等, 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力, 从而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欲达到这一目的, 就必须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论的学习兴趣。

三、改进《中国美术史》教学的方法

而为了提高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就应当改进该课程的教学, 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高校引起足够重视, 开展关于《中国美术史》课程体系、教学手段的研究改革工作。《中国美术史》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有侧重点, 分清主次, 教师在授课时, 次要的内容如史前、新旧石器时代不妨略讲, 而两汉、盛唐、两宋是重点内容, 应当从中选出各代的主要画家的代表作品, 分析其个人风格和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等。在具体分析某件作品时, 可提及画家的轶事等, 让学生了解历代大师们为艺术而奋斗的精神和钻研艺术的佳话, 既可为教学增添色彩, 又可让学生受到一些启发。

其次, 高校教师要注重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基础性内容和最新学术成果等方面的关系。《中国美术史》的教学应该以认识人类历史为前提, 这就要求教师懂得历史, 能够阐释历史, 并引领学生认识历史, 把它们与艺术作品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同时还要有多元的文化视角。我们要从区域的、民族的和个别的角度去看待中国文明, 认识独特的中国艺术是如何起源和发展的。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本, 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上课不能只是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教学方法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比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学习, 构建师生交流、互动的和谐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应当注重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引入教学, 使同学们掌握最新的信息, 以激发他们的探究精神。另外, 教师可以布置课外作业, 让学生在课后去查找下次课程内容的相关教学资料。这样更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自主性, 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牢固的中国美术史论知识。

再次, 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养成自己主动了解、学习《中国美术史》的习惯。现在, 中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着较严重的文化缺失, 导致了学生鉴赏力的缺乏和创作能力的降低。当然, 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不了解的人, 对中国画、书法等艺术作品的魅力是无法透彻理解的, 很多大学生不了解艺术家的生活和思想, 那就更谈不上鉴赏某些艺术家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中国画中的枯木瘦水, 画家并非是展现枯朽的形态, 而是由此转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 彰显出一种生命精神。从八大山人天真嬉戏的小鸟、郑板桥凛凛风神的竹韵、齐白石跃然而出的虾趣, 都可以听到一种生命的清音。从中还可以看出, 中国画家的绘画作品表现的生命感, 是活泼的生命形态和内在悠远的生命精神的统一。因此, 美术教育专业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美术史》, 不但可以陶冶情操, 增强对历史、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还可以把中国画家的这种“生命”思想和表现技法引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去, 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最后, 为了提高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对《中国美术史》的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三种评价方式来评定成绩。第一是通过期末考试试卷来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这个成绩可以占50%, 而不是我们高校教学中规定的试卷成绩要占70%。第二是通过平时学习情况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课程的钻研程度, 可以自己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 并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就某些问题和老师同学交流, 同时能总结出自己通过独立研究得出的艺术观点, 这项成绩可以占30%。第三是学生能从艺术家的艺术生涯和艺术风格中找到对自己的绘画创作有启发和影响的思路, 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创作出有一定特色的美术作品, 这项成绩可以占20%。最终, 教师通过三项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科成绩。通过《中国美术史》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 让他们理清自己的艺术奋斗目标, 增加强大的艺术学习动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国美术史》具有

钢琴教学基本原则分析与应用

邢朔 (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师范分院吉林吉林132013)

摘要:钢琴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 学生必须积累长期练习经验才能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而每个学生个性差异不同, 钢琴教学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 在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时, 要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技巧与审美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局部性与整体性统一的原则。

关键词:钢琴教学;实践性;基本原则

钢琴教学和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其是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实践, 从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方能掌握钢琴弹奏技巧。因此, 钢琴技能的形成是依赖于其所独有的教学规律和方法。

一、钢琴教学的特点

钢琴教学可以将其称之为技能教学,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以及学生的学习期间由始至终都连接着实践性与经验性。此外, 因为学生的个性条件以及经验累积的不同, 在钢琴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1. 实践性和经验性。

钢琴教学活动站在技能的角度而言是需要多个感官相互协调的锻炼过程, 对技巧要求较高。技巧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 只有经历了具体而且全面的实践与经验的累积才能做到。其他学科所适用的普通教学方法对于钢琴教学而言用处有限。钢琴的弹奏不是仅靠学生对于理论的有效掌握就能实现, 而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反复的练习和经验的累积。所以, 我们的钢琴教学活动有必要以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作为出发点, 带领学生依据技能训练的步骤来开展系统的、全面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的让学生养成视奏、键盘空间感觉和音色以及力度的掌控。这样就能够有助于学生在经过一定的实践后其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2.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性。

钢琴表现力的锻炼是需要考虑学生的自身条件以及经验的累积这两个要素。因为多种原因, 学生个体之间的心理以及生理、对于音乐的感知与理解都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 这样的差异性存在会导致学生在钢琴的教与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教学成效完全不同。所以, 我们需要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进行全面统筹考量, 按照学生间的差异性来分别对待, 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与教材, 以期实现最佳的教学成效。

二、开展钢琴教学活动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应用

诸多的教学实践已经表明, 所有的音乐技能与技巧的教学工作其实都是有其内在的规律可以遵循。钢琴教学的原则是在大家历经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 经过不断的加工与整理才总结出来, 这些原则充分应用能够与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互融合, 在我们开展钢琴教学活动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1.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原则。钢琴教学独特的实践性和经验性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理论与实践这二者的结合点。首先, 钢琴的正确练习方法和弹奏技能需要理论的引导, 科学、缜密的理论是我们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其次, 重要意义, 有利于学生增长文化知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 更利于美术学科的不断发展。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才可能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崭新艺术文化。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练习活动来消化和领悟这些理论知识, 方能有效掌握好弹奏的技巧;最后, 在教学期间涉及到了不同艺术作品的演奏风格时就需要向学生讲述这些作品的创作历史以及有关的典故, 让学生知晓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采用何种演奏风格。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依照自己对于理论的理解对于作品的内涵以及需要运用的技巧表达自己的看法, 然后通过自己的细致思考对作品进行一些加工。这样不但能够推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2.技巧与审美相结合的原则。钢琴技能的学习依赖于精神和体能相互结合并行前进, 钢琴教学中锻炼与培养学生的弹奏技能与技巧是为了可以增强学生对于乐曲的理解以及对于音乐的表达。我们需要明白, 我们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锻炼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 对于技能的反复锻炼也就是为了实现这些目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的话, 钢琴的技能并非是依靠机械的训练所能锻炼出来的, 而是需要学生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触摸。

3. 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的原则。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省份和不同的民族, 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 学生对于钢琴的掌握与理解相差较大;另外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同, 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不一样, 对学生影响也不一样。我们开展钢琴教学需要遵照学生的身心发展客观规律来开展我们的教学工作, 对于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需要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做到因材施教。

4. 局部性与整体性统一原则。

乐句由音构成, 乐段由乐句构成, 乐曲由乐段构成。每个音的力度、音与音的横向关系、构成乐句的线条、乐句与乐句的关系, 都要在练习时细心体会。只有注意到这些基本的元素, 才会让乐曲具有生动、完整的音乐表现力。在钢琴教学中既要注重每个音、每个和弦的准确性, 又要保证乐句、乐段、乐曲的完整性;既要对乐谱中的每个表情符号都做到按要求弹奏, 又要对整首乐曲的情绪处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结束语

钢琴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 不能照章宣读, 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钢琴教学又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 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将一首没学过的乐曲弹得优美动人;钢琴教学还是一门哲理性很强的学科, 光有娴熟的技巧是不够的, 还需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文学修养等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等;钢琴教学也是一门自我表现、进行艺术再创造的活动。鉴于钢琴教学众多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在分析研究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l]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2]曹理, 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摘要:《中国美术史》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主干理论课。高校美术教育教师应增强学生对美术史论知识的学习动力,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有必要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美术教育,文化,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吴海恩《浅谈中国美术史论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于《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1期发表.

[2]潘耀昌《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2.

交通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交通安全关乎生命,生命没有彩排。全世界过6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车祸,全世界每一分钟就有人伤于车祸,全世界死于车祸比世界大战死的还要多,而我国交通死亡事故是全世界第一,每天,都会有人命丧于那无情的飞奔车轮底下,成为交通安全路上又警示灯。车祸,让许许多多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让幸福个鲜活的生命在车祸中转瞬即逝,许许多多在车祸中断送。肇事司机在一失足间铸就了千古恨。触目惊心的数字,成千上万的亲人就在车祸的转眼间中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因超速超载而引出的惨重的车祸;当想象他们丧失亲人时那悲痛欲绝的情景,谁还会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无处不在?违法超载(员),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和一时的便漠视了和他人的人身安全;超速行驶无视法律法规的要求结果酿成了大祸,酒后驾车,害人又害己,“杯中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连无辜的小学生都不能幸免遇难;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匮乏,无证驾车、违法超车会车、疲劳驾驶、操作不当、肇事逃逸等等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接二连三的交通事故一个个向我们涌来,一张张团圆的景象灰飞烟灭。

在血的教训的照映下,生命如此地脆弱,如此地不堪一击。多一份小心,多一份关心,就会少一份灾难,少一份失望。珍惜生命,从我做起,为不再让亲友生离死别的场面再一次出现,不让交通事故无情地吞噬我们无辜的生命。我一定严格遵守各项交通道路交通安全法规法律,时刻以清醒的头脑掌握好手中的方向盘,控制好脚下飞旋的车轮,守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不开霸王车、不违规超车会车、不无证驾驶、不疲劳驾驶、不酒后驾驶,不超载、超速,避免心存侥幸而给自己和他人留下终生的痛苦和遗憾。

毕竟,命大于天!通过对交通安全管理规定的学习,让我深刻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一幕幕的惨剧,无数条生命的逝去。违规驾驶的代价,无以不痛斥交通事故带来的悲欢离合。更多的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脆弱,生存的渴望。

交通事故的频繁,直接带来生命的安全、财产的损失。交通事故是人们不想看到的,也不希望发生的,为什么交通事故就这么频繁发生呢?这与违规驾驶分不开的。如: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驾驶等等。这些都是违反了交通安全法规定、直接造成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忽视交通安全法规,所带来的后果是不言而议的,虽然交通带来很多方便,但也

给我们带来生命的危险。在生与死的关头,生存的欲望迫使人们在生命线驻扎。

只要谨慎、小心驾驶,严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定,杜绝酒后驾驶、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及强行会车等严重交通违规行为。

只要我们做到 “安全” 这两个字,我们的生命就会强大起来。人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走文明路,骑、乘文明车,做文明人我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

俗话说“车越开越不敢开”,新手与老司机一看就看得出来,懂规矩只是一方面,多年来在路上看到的一场场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时刻提醒着自己,遵守交通规则才是保障安全行车的前提条件。中秋、国庆节即将来临了,很多有车一族又在蠢蠢欲动的计划驾车远行了,我以自己的教训提醒大家驾车要守规矩,学学老司机的驾驶经验,平安出行才是真!

1、刚拿到本时,什么都想开开,连拖拉机也没放过;现在是能不开就不开,觉得自己车还是最好开的。

2、正试开车前一个月,觉得五档没有什么用(开不快),拿本五个月,觉得一档没什么用(自我感觉用二档起步技术好),现在觉得一档到五档都很管用。

3、开车一年时,觉得自己车技非常了得,什么车都敢

超,什么车都不让,路就是我家的;放假后,从学校到家跑长途,看多了各种事故,知道了什么巧事都有可能发生,车速也放慢了不少;现在知道了市区里公交和出租就是爷,高速上卡车也是爷,哪里都得让着他们。

4、开熟了以后,觉得黄灯亮了就是用来抢的;后来觉得黄灯是用来停的;现在过绿灯都要带脚刹,让一让那些抢黄灯和闯红灯的。

5、刚开到车,就觉得自行车,行人真让人心烦;现在经常骑骑车,走走路,发现摩托车才是最不讲道理的东西。

6、从前觉得有事就得急刹车,那车胎的尖叫专门用来警告不遵守规则的人;现在知道,能让就要让,车不是想停哪就停哪的,后面的车也不是你能停他也能停得住的。

7、从前给人迸道时,还要向前挤一把;现在只要有个迸进来了,就让一把,心里琢磨着此人是不是急着去医院。

8、从前觉得在车流中窜行,能抢到不少时间;现在发线只要选的路好,并不比那些开飞车的人慢到哪里去。

9、从前觉得在人流中穿行,是车技的象征;现在知道,人的价值,是无法用钱衡量的。

10、从前觉得偶尔违章没有多大关系;现在知道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只是在于次数的不同,运气的好坏没有多少因素。

11、从前发生事故总想暴打对方一顿;现在被人追了尾

都想私了算了,吃点亏总比天天跑大队和保险公司来的实惠。

12、从前被无聊的人士骂一句,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现在最多也只是伸出一根手指告诉他天堂的方向。

13、从前觉得别人乱开车就想教育对方一下;现在反而觉得教育自己不能像他一样才是最管用的。

14、从前觉得车停哪里都一样;现在停车要看看边上是什么车,后面是什么车,能不能与他们保持安全的距离,保安室和摄像机能不能看到车……,反正想得挺多的。

15、从前停车顶着前车停;现在停好车都要向后多退个半米,哪怕后面再停个车顶上来,自己也能出的去。

16、从前停车总是要把后视镜给收起来;现在能不收就不收,

17、从前修车听师傅的;现在师傅叫我:师傅,您看这东西换不换?

20、从前保养,觉得常换的机油好坏都一样;现在知道,换好机油省油省时间还省钱,而且配件都要原厂的或品牌的。

21、从前觉得开BENZ,BMW是很爽;前两天在车店修车时偷偷的笑----还好我买的是本田的。

22、从前觉得10升油耗只比九升多二块钱(五年前);现在知道了,一万公里可以省四五百元,一年可以省个养路

费。

23、从前觉得保险保的越全越好;现在只买三责和车损,加上小心驾驶,但三责买的很高,最少二十万起。

24、从前觉得装了倒车雷达,倒车的时候可以不用操心,现在知道倒车雷达也有盲区,并且车后面随时可以出现障碍物,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最保险。

25、从前去加油总是很有钱的说:“给我加满”!现在知道了加满一箱油在市区拉着几乎等于拉着一个人,学会只加半箱油。

26、从前很羡慕哪些雪亮的疝气灯,晚上开车总喜欢开着远光,不管对方是否晃眼,现在知道了,如果对方什么也看不见,处在危险边缘的也包括自己。所以每次会车首先变成近光。

安全法制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这次培训中,我深刻体会到安保工作的重要性,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对人对事一律公正对待,工作上做到一丝不苟,尽量做到让公司和客户满意。

在工作上,认真学习自己的工作业务,精益求精,作为一名xx队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在听完法制教育的演讲之后,了解到了作为一名安保要时时刻刻遵纪守法,不能违法,更不能乱纪,不能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要有虚心、责任心及爱心。只有遵纪守法,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更加不能做对社会和平不利的事情。

身为一名安保队员,要懂法知法,不能违法犯罪,不仅要在岗位上尽职尽责,也要在生活中遵纪守法,有法律意识才能营造和平良好的社会。这次的法治安全教育培训,让我获益匪浅,在法律知识层面上也学到了许多,并且深刻体会到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篇14

一、建立物理模型

所谓物理模型, 就是为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运用物理模型的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既省时、省力, 也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使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是我们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而仅凭课本中的定义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去理解, 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兴趣不高。造成概念不清, 给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教师通过建立物理模型, 举出形象、生动、有趣的事例让学生去理解和想象, 既达到了理解物理概念的目的, 又实现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课程在组织和实施研究性学习时,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 立足课堂教学, 深化习题教学的作用, 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 就是最有效、最务实的方法和态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并不是对立的, 而是相互补充, 互相渗透的, 在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家俱, 缝衣师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样, 都具有一种本领。木匠的这种本领已经具备, 做家俱以后就把这种本领表现出来, 就像电源接入电路时, 把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表现出来一样, 未接入电路的电源, 这种本领未表现出来, 大小保持不变。再加上实验, 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电动势的概念。

又如在讲电场时, 建立电场的概念, 这一点学生很难接受。在讲到此问题时, 我问学生:“ 同学们, 我们周围有空气吗”大家齐声回答:“有”。我再问:“ 你们看到空气了吗”同学们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能使学生尽快明确电场的物质性的特点。

建立物理模型, 首先要形象, 既相象又恰当, 否则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 反而会把学生引入歧途。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备好类比事例, 做到所建立的物理模型通俗易懂, 形象逼真, 且切合实际, 这样才能真正突破教学难点。

二、学生小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恰当的设计实验或模拟演示, 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又使他们懂得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学生对感性认识接受较快, 印象深, 记忆牢固。所以通过实验可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铭刻在心。

物理教学中的某些结论学生难以接受, 即使记下来, 也不能理解, 很快就会忘记。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 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F一定时, 随着F1和F2之间夹角的增大, F1和F2将不断增大, F1和F2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学生难以理解, 在教学进行到这里时, 使用Flash动画, 使学生既有兴趣去了解它的原理, 又能把结论记下来。

又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 用绳子拴住的小球, 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 在最高点时, 做圆周运动的最小速度。推导得出这一结论, 学生很难理解。为了解释这个问题, 可像“水流星”杂技演员一样, 在教室里做一下这一演示实验, 很快使学生看到了结果, 结论也就自然记下来了。

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教学过程中, 变化的物理量多, 物理过程要求多次重复, 而每次重复的过程都要求把物理量的变化做出全面的分析。通过使用Flash动画演示来说明时, 既直观, 又有趣, 又全面,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设计实验, 要有针对性, 既要可观, 又要效果或现象明显, 更不能让实验失败。这就需要在演示前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改, 做到万无一失。否则, 不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却又让学生费脑去考虑这个实验, 结果把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三、 通过物理现象, 总结物理规律, 得到其本质, 是物理教学中的又一个难点

“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重力决定的, 物体越重, 下落的越快。”这种错误的观点, 至所以延续了近两千年的历史, 就是没能对物理现象认真分析总结的结果。伽里略在1638年写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指出, 如果把两个物体拴在一起, 那么快的会由于被慢的拖着而减速, 慢的会由于快的而加速……取一块大石头, 设它的下落的速率为8, 一块小石头, 设它下落的速率为4, 将它们拴在一起, 整个糸统的下落速率应该小于8, 但是两块石头拴在一起要比以前那个速率为8的石头重……这样从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的假设就推出了与重物下落的更慢互相矛盾的结论。伽里略通过几句简短的对话在进行自由落体这一节课的教学时, 可先让学生通过现象认识, 逐步形成正确的结论。

又如:“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吗”老师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讨论, 他们用不同方式证明结论的正确或错误, 逐渐明白确定合成后运动状态的条件。

又如:“加速度为零时, 速度也为零吗”“通电直导线放在磁场中必受磁场力吗”等等, 教师可提出不同的辩论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去思考, 使问题逐步明确, 直至掌握为止。

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要设置选择合适的内容, 有针对性, 问题必须严密, 不能似是而非, 更不能不明条件。更重要的是正确引导, 当学生碰到困难时, 学生就会找教师, 此时且不可盲目地给出结论, 可继续给以引导, 让他们自己最后一定对问题得出明确的结论, 使学生得到正确的答案,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 难点是一个一个困难和障碍, 每克服一个困难, 排除一个障碍, 往往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一个动力, 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学习物理的兴趣就会产生, 物理学习成绩就会不断提高。

当然, 关于思维方法的培养, 可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去做。以上一些方法只是自己教学中的体会, 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个启示, 试着运用于教学, 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上一篇:市长邀请函参考下一篇:大一周年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