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教学情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深层次的感知。对此,文章主要介绍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建的价值,并剖析了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有效教学;

前言

情境教学的关键在于将知识与特定的场景结合起来,促使学生能更加深入地把握知识本质,理解抽象概念,掌握知识内在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发展。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各项能力提升。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价值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

1. 改善课堂教学结构。

对于课堂教学,其涉及教师、学生、教学方式等各个要素,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方式的内涵,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手段相比较,教学情境更加强调学生的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上借助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情境中对知识进行理解、感悟、应用,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2. 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活学生学习热情,在教学情境中,学生能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场景,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应用物理知识,并且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初中物理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时,还会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热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实践中,要想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指引学生在情境中对物理知识进行思考、感悟、探索、应用,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水平提升。

二、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建现状

物理学科对于学生综合素养培育有很大影响,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初始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状况将会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及今后学生物理能力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但是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看,在教学情境创设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 教师对教学情境认识不全面。

当前初中物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并没有保持积极的态度,主要是教师对情境认识不太全面,造成了教学情境创设难以有序开展。同时有的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难以很好地实施教学情境,从而对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

2. 教师缺乏教学情境创设技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是构建教学情境的主体,但是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并不具备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技能,如教师不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情境结合起来,难以在情境中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情境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就会放弃构建教学情境,依旧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活动,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对情境教学目标认识不正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构建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物理学习提供一个特殊的情景,促使学生能高效率的获取物理知识。所以在实践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在很多时候,初中物理教师会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对情境教学目标认知不正确,难以充分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创设的情境与学生学习需求不契合,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创建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依据教学需求优化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更好地发挥出教学情境的作用,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教学情境的价值、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立明确的目标,指引学生在情境中朝着目标努力,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必须意识到,情境创设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常规手段,教师不能只将情境教学应用到公开课、示范课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能力,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从而指引学生高效率获取知识。

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教师需要指引学生对“惯性”有充分的了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辩论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亚里士多德的、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角色,对惯性的观点进行讨论。同时在学生辩论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利用多媒体将相应的视频播放出来,帮助学生进行认知。在学生辩论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进行辨析,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活动设置,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能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有很大帮助。

2. 强化体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过去的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的按照教师要求来进行学习活动。而在新时期下,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指引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在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指引学生在解决、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声音的特性”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在进入课堂后,准备一个音响,同时用塑料将音响包起来,在凹陷的部分放一些水,接着教师用音响播放音乐,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观看可以看到随着音乐的变化,塑料上的水也呈现不同的跳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会跳动”,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出来,随后教师给出学生探究问题“影响水滴跳动高度的因素有哪些?”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

在实践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来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提供两个体积比较相似的纸盒、石头,然后要求学生用一根手指头分别推动这两个物体运动10cm,在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推这两个物体运动时的感受。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将这两个物体用一根手指推动20cm,让学生感受不同距离下手指用力情况。随后教师指引学生思考“是什么因素让你感觉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相互讨论中会逐渐对做功的核心要素力、距离有所认知,并且学生在探究中会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

3. 结合认知创设生活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重要目的是改变以往物理教学氛围沉闷的情况,让学生可以体会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在实践中,初中物理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充分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引入更加丰富、有趣的内容,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创设情境。同时初中物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知识创设生活化情境,指引学生在生活探究中物理知识。

如教师在指引学生学习“压强”及“压力”的知识时,由于两部分知识具有一定关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将两者混淆的情况,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引出话题:用塑料袋提重物时,时间一长手就会感觉很痛,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塑料袋,然后让学生装入一些书本,并让学生提着袋子上下楼梯,学生在上下楼梯过程中就会感觉到手痛,接着教师让学生去掉塑料袋,用手抱着书上下楼梯,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会感觉到手疼痛。教师指引学生分析原因,学生经过思考可以意识到书本对于手的压力是固定的,而发生变化的是手的受力面积,压强也属于压力作用的一种表现。通过这样的活动探究,学生就会对知识点有深入理解,这对于学生物理学习效果提升有极大帮助。

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初中物理教师必须结合教学情况,合理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可以借助情境实现高效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家龙、王振娟、张家灵.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3):99.

[2]陈金磊.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114.

[3] 李广升.创设情境,有效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4):45.

[4] 高平.初中物理课堂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及实施分析[J].文渊(小学版),2019(08):669.

[5]王忆君.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2):90-91.

[6]李晓春.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113.

[7]郝海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9(15):152-152.

[8] 王夫信.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情境的巧妙创设探寻[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4):254.

上一篇:艺术修养对声乐表演者的重要意义下一篇:铁路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梁桥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