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推荐12篇)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篇1

从班级环境和区域材料的创设上,可以看出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明显转变,环境创设能力也有了新的变化和提高,主要表现在:

(1)各班创设的主题墙饰,展示的内容能结合本月主题与教育目标有机融合,能够体现近期教育的主要目标、内容及发展阶段,注重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参与、互动,大班级组在这次的主题墙饰布置上让人眼前一亮,大部分内容都是孩子与幼儿一起制作的,大多数利用废物材料制作。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老师们放手让孩子参与其中。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孩子参与其中,充分体现了孩子是环境的主人,体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

(2)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相适宜的活动区域,区域类型和设置比较合理,能够为幼儿投放低成本材料制作的半成品材料,材料的投放能够为近期主题教育目标和内容服务,且有利于幼儿游戏、操作和探究,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总之,通过本次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各班的环境创设较之自己以往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存在一些的问题。

(1)对班级环境的定位和价值取向认识不足。仍然有个别班级将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摆设,注重装饰性和艺术性,缺乏教育性、目的性和参与性、互动性。

(2)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创设班级环境学习不够,研究不足。如:在活动区设置上,没有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活动空间,充分考虑目标的全面性、均衡性,每个区域设置的空间大小、位置不够科学合理。

(4)有少部分班级环境色调较不协调,颜色搭配较混乱。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篇2

幼儿园的所有物质、精神条件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幼儿园教育环境则是由幼儿园各种物质器材、设备条件、制度环境、精神氛围等综合的、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或场所。这种空间范围和场所, 既是物质的, 又是精神的;既是开放的, 又是相对封闭的。不仅要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 还要受到特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 但在总体上说, 幼儿园环境应具备两大功能, 即保育功能与教育功能。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

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缺乏认知和生活经验, 大脑如海绵一样吸收着大量的信息, 创设布置良好的环境能实现环境与幼儿相互作用, 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教育。这也是《幼儿教师标准 (试行) 》在“专业能力”指标中将“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放在首位。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 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 幼儿园环境布置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 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目标是为工作第一线工作培养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高职教育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中, 我们要把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教学改革为手段,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作为教学发展目标。

2.《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能设计能布置幼儿园室内外教育环境, 并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场景因地制宜设计与布置活动场地的能力。本课程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从幼儿园室内外教育环境设计布置的过程出发, 从而在整体教育环境创设中能充分体现幼儿园的文化特色, 设计制定全程实践的教学体系。

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能设计、能制作、能创新;明确环境教育作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熟悉对于不同教育特点设计布置环境的的设计要点和制作重点;调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重视教学实践, 培养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环境课程着力于幼儿园实际岗位需求, 联系实际, 实践学习观摩。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不只是学习对儿园的环境进行装饰绘画, 更注重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真正实现设计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课程设置包括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体现精神环境。实际布置班级文化环境, 体现园本文化, 让孩子在宽松、和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实施全程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

现今, 环境创设课程体系的弊端在于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 理论课与实践脱节, 课程设置重复交叉, 学生对实践环节不了解, 理论知识程度偏深、新知识缺乏, 技能操作简单, 培养出来的学生技能不熟练。具备实践性的人才是社会急需的, 因此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具备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1.实践性教学设计理念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中, 理论教学占据了几乎全部的教学时间, 讲授幼儿园创设原则和创设理论, 授课教师教师主要完成阐述教材, 而没有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操作本身的实践性、技术性出发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

我们的实践性教学设计理念为课程的内容基于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实际需要, 来源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与任务, 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 结合真实教学环境和实际操作过程以及行业的认可, 选取教学内容从点到面、从室内到室外、从平面到空间的设计制作方法, 引入实践技能培养。课程涉到绘画、教玩具制作, 紧密结合着眼于应用, 侧重可持续性的人才发展方向, 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幼儿教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实际环境设计。认识幼儿园环境育人的基本知识, 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基本原则。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创设的要求和原则、掌握具体实施环境的技能。

2.幼儿园真实环境中建立实践性教学场景

(1) 幼儿园中进行真实场景实践教学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必须与幼儿园场地相结合, 真正做到实效可行的人才培养。幼儿园环境的整体创设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和幼儿园的办学理念的需要。不仅是硬件设备的表现, 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因此幼儿园教育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实践性教学指学科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 另一方面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生活实践、探究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联系校企合作单位, 作为真实场景的教学实践场地, 这一理念不仅得到了幼儿园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依据课程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原理和要求, 在真实环境中得到的进一步学习和证实, 更能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同时对于设计布置的环境进行操作实践, 也是将书本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了园本文化的体现。

例如在和襄轴幼儿园、育才幼儿园、蔚蔚艺术幼儿园以及幸福童年幼儿园的合作的幼儿园环境设计布置中, 学生和教师不是单一的绘制装饰墙面, 找些图例临摹就行。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幼儿园, 将课程案例建立在真实的环境中, 与园长的沟通交流中深入了解每个幼儿园需求和理解幼儿园的园本文化以及幼儿园的办学特色和艺术理念。解析幼儿园所需创设的环境的创设要求和地理特点, 依据这些带领学生全程参与制定创设方案 (有特色、有目的) , 修改方案, 实施方案。完整的了解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设计实施中所要面对的各种问题设计制定方案。如襄轴幼儿园外墙创设需突出体现出幼儿园的办学历史和教学的规范性, 反映幼儿园的一日常规, 我们确定为传统的写实手法描绘幼儿园日常室内外活动为题;而育才幼儿园的要突出青春、积极阳光的教学团队和新型的教学理念我们设计为活泼动感的儿童之家风格;幸福童年幼儿园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我们最终定稿前卫时尚的运动风格;蔚蔚艺术幼儿园的艺术创意室突出神秘, 探险的主题, 墙绘以精灵王国为主题色彩选用神秘的深色调为主。

一个优秀的创设方案首先是对幼儿园园本文化的理解———形成表现幼儿园的特色体现———制定能突出主题的方案 (包括制作手法) ———进行精细创设制作 (精湛的艺术创作手法) ———体现出良好的、幼儿喜欢的环境。整个环节使学生理解了幼儿园的幼儿起到了决定性的能动性, 环境不是死的环境, 要做成具有生成性和互动性的环境。从不知如何下手到能进行反思修改, 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积极的进行创设, 每个过程都让他们体会到了幼儿园环境与幼儿之间联系, 体会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2) 模拟幼儿园真实场景的社会化教学

除了经常组织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场地观摩实训学习, 也分享实习幼儿园教师的学期创设方案和创设过程。组织学生进行旁听, 进行点评, 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理解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意义, 同时能使同学们对于各类幼儿园的环境有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通过幼儿园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创设方案加强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课程模拟幼儿园真实场景, 设计不同组别不同的教育环境, 依据教学需求, 模拟制定以小组为单位的设计团队, 指定不同的环境任务既有宏观的环境也有微观的环境、既有物质的环境创设也有精神环境的创设;进行实施计划, 计划的编写要具备可操作性, 能在指定的工作日内保质保量完成;编写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明细主要制定以下内容:创设目标、环境分析、创设理念、以及创设步骤、和创设总结。并结合相应的创设方案的演示, 演讲全面展示每一组的设计理念阐述设计过程, 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能更多地了解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重要位置, 也在编写过程中了解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的堆砌从而反映出精神家园的建设。方案的编写突出创设目标以及创设环境的解析, 又要有鲜明的个性体现, 我们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实效, 从而在对理论的学习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3) 多样教学资料建立实践教学的基础

使用案例教学建立幼儿园实景进行讲评。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以及实际操作的主动性。并通过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各种案例分析, 掌握实际运用环境创设的技能、从而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案例的选择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可操作性的为主, 案例的形式不仅是幼儿园环境的示范图例单一的形式, 还有历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PPT以及各类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演讲视频, 以及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教学演示, 组合成多方位、多手段全面的教学资料。通过对这些幼儿园区各个环境的学习, 进行充分的讨论时间, 对环境创设的得与失给予设问, 也留下了无限想象和改造的空间。帮助学生充分研讨, 不断探索与总结, 在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三、实践性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对于幼儿园教育环境课程课堂内外的实训, 综合技能技巧创新, 课程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年以来以专业技能服务幼儿园, 为不同的幼儿园进行了外墙、创意室、区角等不同环境创设, 获得企业一致的好评, 认为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 适合市场的发展需求, 能够依据幼儿园的特色和教学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和布置, 这都基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课程紧密结合实践教学, 真正培养出社会需求, 学生需要的符合职业发展的高职课程。学生在实践性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将书本中的生硬的理论知识内容在具体的实践场所学习中轻松化解, 技能技巧也在制作中得到了提高, 真正做到教学、课堂、岗位一体化。

近些年我们专业为合作校园建立和创设了不同的优秀案例, 不仅使行业了解了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更重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与实践结合才是技能学习的反馈。课程全面实践性体现在教学各个环节的与实际环境相结合, 学习不再照本宣科, 学生的技能与实际环境融合。

课程的实践性必须拓宽与幼儿园合作渠道, 是给学生一个大的平台, 自由的发展。教师加强对课程实践的监管教学需要切实做到引导正确、指导到位。更需要一支专业素质高、实践操作能力强优秀师资队伍, 授课教师具有很强实践能力在实施实践教学中给予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实践出真知, 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实践中发展, 培养成实践型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玛利亚。蒙台梭利《有吸引性的心灵》高潮, 薛杰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年5月

[2] .屠美如《向瑞吉欧学什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3]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教育文集》北京出版社1983年

[4] .阎水金《幼儿园环境与教育》幼儿教育1993年

[5] .《幼儿园指导纲要》是2001年7月

[6] .幼儿园教师标准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2月10日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篇3

关键词:中职美术;幼儿环境创设;意义;有序;童趣;美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度强调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关问题,针对性非常强,对幼儿园进行有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要求。

一、指导学生认识幼儿环境创设的教育意义

《纲要》中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教师。创设环境不仅仅指纯粹的美化教学生活场所,它应该是幼教以及幼儿表现自我的舞台。笔者带学生到当地一些乡镇私立幼儿园调查了解,看到部分幼儿园虽然也进行环境创设,但很大程度上只是纯粹装饰一下,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因此,注重环境为教育目标服务,创设与教育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标,保证幼儿身心健康,促进其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据了解,幼儿园中班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主动地寻找和发现周围环境、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从环境布置、节日装饰及四季景色中获得美的感受;引导幼儿欣赏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中班的主题活动有“身体畅想曲”“快乐的家”“秋天的图画”“圆圆的世界”等,环境创设就需根据以上主题设计墙面。教师根据主题,带领幼儿、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再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把收集的部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从中获取知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教师再把幼儿的作品,如剪纸、绘画、折纸等布置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交流、学习,促进幼儿间的感情,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幼儿的自信。这正是“让墙壁说话”的效果,使环境创设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

二、指导学生把握创设环境的关键点

1.环境创设布置要井然有序

杂乱无章、颜色过于繁杂及窄小拥挤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精神恍惚之感。反之,置身于光线充足、空气怡人、整洁有序的环境中,会身心愉悦、兴致盎然,这也是幼儿园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做事有条理、爱整洁的好习惯的有效形式。因此,幼儿环境创设布置要做到清晰、简明、有序。

笔者指导学生布置墙饰,选择设计两条线:一是体现思想品德、卫生习惯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二是体现自然科学常识活动的认识内容。这样室内内容丰富、清晰又有序。在色彩的运用上,处理好色调,使整个画面的颜色协调柔和,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在造型设计上,采用夸张、变形、拟人的手法表现形象,使画面生动形象,富有亲切感。

2.环境创设要有童趣

《纲要》强调了“为谁创设环境,创设什么样的环境”。笔者带学生在幼儿园实习,全程参与环境创设布置。从设计构思开始,让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充分讨论,然后共同确立主题,一起动手制作和布置。学生和小朋友全身心参与和投入整个过程,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也会倍感亲切和珍惜。其次,注意创设要适合幼儿操作,设计可动的人物、动物,如小动物的手脚可伸展变化,然后墙饰下面留下可供幼儿自由添画鱼、花、草等物的余地。小班幼儿正处于常把假象当真实的年龄阶段,因此我们在区域布置时统一风格为以动物形象为主,以此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去小鹿图书馆看书,去猴子聪明屋拼图,去小马家做客……学生和小朋友们在区域里高兴地活动、发展和探索。

3.环境创设要美观

要达到这个目的,幼教人员必须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满足幼儿的审美需要。装饰的墙面不仅要色彩艳丽、明快,还应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幼儿一走进活动室就感到愉悦欢快。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美化环境这个平台引导和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比如认识蔬菜、水果,教师把椰菜花和红萝卜制作成菜花姐姐、萝卜娃娃、香蕉妹妹,用树叶拼插成金鱼,西瓜皮做成月亮船,茄瓜做成小帆船……幼儿生活在一个美的环境中,才能身心愉悦。

美化还要注意材料的多样化和可操作性。笔者在环境创设指导中,注意让学生在和环境、资源的互动中得到发展。例如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张桌子可以有多种用途:平时摆放时它是普通餐桌、课桌;把它倒着放,就成了钓鱼池、储物箱;侧着放又成了柜台……这样灵活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发展。另外,废旧材料也是重要的资源。教师可变废为宝,点石成金。笔者在指导中,常常启发学生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如啤酒瓶可以做成水养植物瓶,穿坏的塑料水鞋填进泥土可以种植小型植物,棕榈树皮可以做墙饰的树干,牙膏盒可以组合成变形金刚……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总能挖掘出许多资源。

参考文献:

[1]李全华.幼儿园环境创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篇4

“别具一格”使生态环境更富内涵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全体员工智慧、技巧与协作的结晶。一所好的幼儿园,其环境应当富有个性,并能与办园理念融为一体。因此,环境创设需要科学的理念来支撑。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必须明晰幼儿园的办园方向与特色,树立环境就是幼儿的“隐形课程”的理念,将环境创设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融合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开掘环境的“育人”与“展示”的双赢功能。笔者所在的幼儿园是一处由政府投入五千多万元、占地二十余亩的新园区,面朝龙山,左依百花争艳、绿树成荫的齐山植物园,近临富有当地特色的梅园与银杏林,园内的一条溪涧水流淙淙,使整个园区浸润在一片浑然天成的生态环境之中。如何借助周边环境的优势,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乐园呢? 首先,我们提出了“融入生态一体验生态一探究生态”的办园思想,并在园区内外环境的创设中凸显“自然、低碳、本土”的主题理念。“自然”即绿色的、生命的、本色的;“低碳”即节能的、环保的;“本土”即体现地方特色的物化元素。

其次,我们在明确了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遵循“有孩子、有教育、有美感”的环境创设“三原则”“。有孩子”即要处处体现以孩子为本的主体理念,在内容和方式上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有教育”即要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具有对话性、互动性、探究性;“有美感”即要给幼儿美的享受与遐想,要让走进幼儿园的人们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独具意蕴的环境品位。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已显现出特有的品位与效果,整个园区大气、阳光、和谐,不仅反映出保教人员的心灵手巧、爱岗敬业,而且还折射出幼儿园的团队精神、创新文化。

“别具匠心”让生态环境更具价值

环境创设科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对环境的整体规划,即明确幼儿园环境的范畴是什么,环境创设理念是什么,准备创设哪些内容板块,以什么样的方式加以呈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何处理,等等。1.注入情景性

即有目的地为幼儿创设具体而生动的生态场景,让幼儿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有利于引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探究学习的欲望。比如,我们抓住新园区环境空白的契机,将生态理念与元素注入环境里,选取生态元素中最具特点的“粉绿色”作为整个园区环境创设的主色系;提取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作为门厅创设的主体背景;对连接门厅的各个走廊进行“绿色带”的延伸,配置了原生态材质的校牌、班牌、柜、桌、椅、床、大型玩具等,以此让步入园区的幼儿,在满眼“绿色”与“本色”互为映衬的自然情景中,感受到别样的生态意境。同时,我们还利用走廊空间,注入“本土、节能”的生态理念,创设体现本地特色文化的幼儿区角,如“长兴小吃”“长兴特产”等,让幼儿感受到生态就在身边,从而发展幼儿的生态情感,增强幼儿探究生态的愿望。2.渗透标识性

即按照生态教育的需要,将所选内容设计成图文并茂的环境,来传递生态知识和生态理念,培养幼儿的生态道德与生态行为习惯。幼儿思维的直观与形象性决定了幼儿园生态教育方法的独特性。因此,要让幼儿在与环境“共生”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粗浅的生态知识,萌发生态意识,而标识性的环境创设就是一个很好的“支架”。比如,在生态教育中,有很多生态环保知识及习惯养成,我们就在园区各楼的道口,精心创设了“植树节”“爱鸟周”“无烟日”“环境日”“地球日”等十个环保节日的图文主题墙,并结合节日与主题教育的契机,及时让幼儿了解各种生态节日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注意记录和呈现幼儿追随探索的足迹。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幼儿园的醒目位置,安放了多个垃圾分类箱;利用废弃材料,在多个走廊上精心设置了生态理念养成墙;在种植的花草树木及蔬菜旁边,悬挂了具体的介绍牌。3.凸显探究性

即所创设的环境要能引发并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与学习,帮助幼儿形成认知新经验。在实践中,我们以生态教育的需要为依据,创设与课程相匹配的探究环境。如在小班“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中班“我身边的动植物“主题中,都有关于植物的认知内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亲近自然、发现自然、感悟生命呢?我们从幼儿喜爱并熟悉的“水果”“动物”入手,在幼儿园户外场地上,精心种植了樱桃、杨梅、桃、葡萄、梨、枇杷、猕猴桃、石榴、橘子、枣等四季果树,开辟了“鸽子”“兔子”动物饲养角,建立了开心农场,为每个班级提供了独立的种植园地,使幼儿能够仔细观察、充分感知动植物成长的有关问题,专注探究,萌发创造美好环境的情感。此外,还利用各种生态材质,在幼儿园的墙沿处创设各种挑战幼儿智力的问题墙。如利用不同的木桩打造探究“粗细”的问题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十二生肖”的问题墙。这都为孩子的探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注重互动性

即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生态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节能环保,要让这一理念深入幼儿心中,仅靠环境浸润与言语说教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全面感知、深度体验。我们的早锻炼场所、区角活动区域、生活操作间,都成了幼儿与生态环境进行互动的有效场所,我们把节能环保的理念融入其中,引导幼儿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例如,教师和幼儿一起把废旧报纸卷成“纸棒”、揉成“纸团”,在早锻炼时玩“赶小猪”的游戏;把废旧牛奶罐改造成“高跷”等有趣的体育活动器材;把废旧纸盒改建成“电视机”“冰箱”“取款机”“收银台”“桌子和椅子”等角色游戏设施。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了幼儿与材料、物品、教师、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提高了幼儿的环保意识与技能。

“别有洞天”促生态环境更趋深入

我园近两年来对生态教育环境创设的探索,成效显着,令人欣慰,但我们深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此,我们要以幼儿为本,继续深入探索,不断优化和完善幼儿园的生态环境创设。

让生态环境成为幼儿学习的“主阵地”。继续挖掘生态环境创设策略的教育功能,深入开展生态课程建设,及时更新并丰富生态环境内涵,凸显幼儿发展轨迹,使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隐形课程”,促进幼儿个性活泼、身心健康地发展。

让生态环境成为幼儿园文化特色的“展示墙”。深化环境研究的内涵,整合提炼文化品位,立足本土,引进长兴特色,凸显生态个性文化,全面提升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篇5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幼儿园提供的环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他们不仅具有适应环境、选择环境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造环境与创

造环境的能力。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环境以远远不能满足开放性、多元化课程模式发展的要求。所以,要让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情绪、言语、活动和习惯形成的环境空间,[文章-http:///帮您找文章]让幼儿成长环境的主人,使幼儿全面、独立、富有个性地成长、发展。

一、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心理环境

幼儿时期情绪极端丰富而强烈,且起伏变换大。教师要积极地采取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调整情绪,控制幼儿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让他们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热情。首先当幼儿情绪不佳或烦躁不安而哭闹时,应让幼儿自由哭叫,而且还要让他哭得淋漓尽致,决不可强迫、压制幼儿哭叫,但哭闹时间不宜过长,可用适当的方法转移情绪,让他们破涕为笑。再是在幼儿情绪低落时,要用讲笑话,做鬼脸,模仿幼儿熟悉的滑稽动作、语言等方法,尽量逗幼儿发笑,将消极情绪转化积极情绪。但切忌我们不能为了让幼儿高兴而轻易许诺。因为若诺言不能兑现,幼儿就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若兑现,幼儿也会养成“只要耍脾气、哭闹,就会满足要求”的不良心理倾向。同时幼儿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说话,不爱活动,不爱跟小朋友玩。而越不活动、不说话,情绪越低落。此时,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如滑滑梯、玩游戏等。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由悲伤转为喜悦。再是在幼儿情绪不好、甚至有抵触情绪时,不能对幼儿下强制性的命令,更不能惩罚幼儿,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画画、唱歌、跳舞给他们看,进而转移幼儿的注意焦点,冲淡以至使他们忘却不快,使情绪逐渐好起来。

幼儿期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特别敏感,教师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等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因此,我们把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让幼儿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教育和发展。一要尊重理解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具有不同的认知、性格、学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作为老师,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要尊重理解孩子,保护孩子的个性发展。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教师是他们亲密的伙伴,和老师一起,他们会感到自然、温馨,没有压抑感,从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内心的感受。如生活中,教师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与孩子讲悄悄话,教师不强迫、不限制、不干涉幼儿,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二要鼓励支持孩子。幼儿大都喜欢听“好话”,教师要善于肯定幼儿学习及活动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再让他们通过努力,邻略成功的喜悦。如今幼儿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勇敢地做出第一个动作时,教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肯定的口吻等积极性评价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中去。

二、积极创设与幼儿相互的物质环境

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告诉我们,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地看到自己对客观作用的结果中得到调整、扩展和深化的。因此,作为老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要时刻渗透教育目标,且具有调空环境的能力,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1、让环境会说话。以前,我们在布置环境时,总是以教室为主,而且总是以美观为主要原则。如今,我们将幼儿所到之处都列为教育的环境,将游戏的、认知的、生活的、语言的等各方面内容渗透在教室、卧室、走廊、墙面等地方,使其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环境。比如,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楼梯上,用自粘纸贴上不同颜色的小脚印,可让幼儿区分上下楼梯的方向和位置,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有序常规。在生活区,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标志,用来告诉幼儿物归原处,这样可以保证活动区良好的秩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用语,有良好的语言习惯。重点是教育幼儿会问早、问好,道别,会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这就要我们老师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孩子的模范和榜样。这主要是以“说”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语言环境。

生活环境创设小结 篇6

一、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相对应的环境必须是安全的、符合他们自身需要的。因此,我们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例如,在喝水、盥洗的地方我们都划分了等待区域,并配备了相应的标志。在盥洗室的地上、墙上贴上不同的标记,提醒幼儿在如厕、洗手时依次排队,避免拥挤。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家庭、对父母比较依恋。考虑到幼儿的心理需要,我们应尽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如家的生活环境。比如午睡的环境,午睡时将窗帘缓缓放下,老师轻轻地给幼儿讲故事,让孩子们渐渐入睡。这样,既给予了幼儿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又在视觉和听觉两个层面给幼儿以提示,让幼儿知道,午睡时动作要轻轻的,在老师讲故事之前进人被窝等。

二、为幼儿创设一个巧妙的生活环境

环境是一位会说话的教师。教师要巧妙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元素来促进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例如,在盥洗室的椭圆形镜子上贴上人的五官,用“笑一笑”“照一照”等文字来吸引幼儿,让他们在午餐后、午睡起床后会主动地去照一照,整理自己的仪容;我们还在墙上贴了一组洗手的图示,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很自然地看着照片,跟着照片上的步骤去做。有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小朋友有乱扔废纸的现象,我们便设计一个可爱的娃娃,只见她用手指着废纸篓,好象在说:“请不要乱扔垃圾”。渐渐地,教室的地上变得干净了。

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非常重要。如何巧妙地利用环境来促进幼儿的进餐习惯成了本学期我们思考的重点。

(一)鼓励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我们在餐厅边粘贴了一组“你做到了吗?”的进餐好习惯图片。图片上人物是我们身边的小朋友来扮演,幼儿非常喜欢图片上的小人,还经常念着配套的儿歌,模仿图片上的动作。慢慢地,幼儿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餐具。

(二)注重生活习惯细节的培养

从小班的第一学期开始,我们就注重幼儿行为细节的培养。幼儿在用餐后,我们通常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轻轻地把碗勺送回去;请弯腰漱口;擦干净自己的小脸;用完的毛巾记得要放整齐送回家。因此,我们创设了“细节魅力”墙。使用幼儿同伴的照片,给予同伴最好的形象示范,每次看到照片,幼儿都会想想是否注意到了这些细节。小班幼儿的年龄小,动作发展还不完善,擦脸的时候经常擦不干净。我们用“照照小镜子”的方式巧妙提示幼儿,让他们在擦完脸后看看是否擦干净。在环境与同伴的促动下,幼儿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好。

三、在日常活动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习惯的培养应渗透在日常活动的每个环节中。我们巧妙利用了午餐时幼儿先后用完餐的时间差,投放了一些对生活自理能力有帮助的游戏材料。比如给娃娃喂饭、夹夹子、扣纽扣等。这样既保证了用餐后的安全有序,也使幼儿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篇7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区域环境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孩子提供活动和能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这是新《纲要》中的要求。那么, 如何创设良好环境, 使幼儿园教育活动最优化?笔者从实践层面讲几点做法。

一、师幼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

环境是儿童最自然的启蒙老师。幼儿、教师和环境是构成幼儿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那么, 如何使三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 做个有心人。教师通过对孩子仔细、全面的观察、倾听和询问, 了解孩子的兴趣与关注点, 并且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和孩子们一起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如在主题“美食聚会”活动中, 孩子们事先收集了好多食品宣传纸, 教师可以拿着这些食品宣传纸问:“这些我们怎么玩呀?有的孩子提议开个超市;有的孩子提议玩剪纸;有的孩子提议玩砸纸包。经过一番热烈讨论, 孩子们决定开个超市, 把这些食物图片剪下来, 分别贴在不同的货柜里。孩子们还讨论设计了不同的标记, 用来表示不同食物。这样, 下一个主题活动“超市大比拼”就由师幼共同敲定了, 如此主题活动的设置使孩子玩起来更投入。

二、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

建构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自己主动的努力活动和外界相互作用, 不断获得丰富经验, 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心理学、生态学的研究也证明, 个体发展的过程是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要促进每个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就要为幼儿创设最优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最优的教育环境,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区角。我们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废旧材料等, 做好隔断, 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和特点布置成封闭的、半封闭的、开放的活动环境, 使活动不受干扰地完整进行, 也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

三、合理投放材料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 材料的投放在提高幼儿交往技能, 增加幼儿的社会经验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活动材料越丰富, 形式越多样, 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越聪明、越自信、越大胆。幼儿活动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投放材料的丰富程度, 丰富多样的材料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然而, 材料的投放并不是越多越好。幼儿的注意力不稳定, 过多过杂的材料投放, 尽管能吸引幼儿投入活动, 但也易造成幼儿玩得分心, 玩得眼花, 一会儿拿这个玩玩, 一会儿拿那个玩玩, 显然这与我们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 教师应依据活动目标来投放材料, 做到有的放矢, 增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 并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投入程度, 定期更换与补充新材料。

四、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当代幼儿心理研究提出:“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幼儿园的环境, 是幼儿教育的最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幼儿学习的中介和桥梁。

1.借助环境, 促进幼儿认知发展

幼儿乐于摆弄和操作物体, 幼儿的认知能力正是在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我们要努力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环境之中, 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我们可以利用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多种手段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国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通过儿童思想和双手所布置的环境, 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有更深的认识, 更加的爱护。”在我们的自然角, 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盆景植物 (如:大蒜、葱、萝卜、小白菜等) , 这些植物大多是幼儿和家长共同种植并带到幼儿园来的。教师为每盆植物写上名字, 并注明该盆植物的生长习性, 然后由幼儿来照顾自己的小植物。在照顾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植物都是喜欢喝水的, 如果天天给他们浇水, 可能有的植物生长得很旺盛, 而有的植物却枯萎了。这样的现象是会引发幼儿思考的, 知道并不是所有植物的喜好都是一样的。这样的环境创设无需我们提前告诉幼儿, 而是让幼儿在自己的亲手操作, 亲眼观看和亲身体会中去感受植物生长的秘密。这样的环境创设, 相较于单纯的给幼儿上一、两节课, 我认为更有教育价值, 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2.借助环境相关性特征, 构筑幼儿新知识

环境具有相关性, 它能把引起幼儿相关经验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 构筑新知识。比如, 为了便于幼儿理解“春天”的含义, 我们在布置“春天来了”的墙饰时, 均采用幼儿常看到的花、草、燕子、柳树等图片、剪纸来装饰墙面, 当幼儿目睹这幅墙饰时, 结合自己认识的花草、动物等已有经验, 就能大致明白什么是“春天”, “春天”有哪些景物了。再如, 我们发现幼儿在生活中经常穿反鞋子, 针对这一现象, 我班开展了“学穿鞋”活动。首先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几家鞋店及皮鞋定做店, 引导他们反复观察鞋子的大小、款式及形状, 并注意区分左右脚鞋子的不同点。然后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作了许多小鞋子, 并把做好的鞋子摆放在“娃娃家”活动区, 鼓励孩子们给娃娃们穿鞋子。反复几次尝试后, 幼儿就能够找出穿对“鞋子”的方法。

总之, 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 力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 发挥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陶行知全集.湖南出版社, 1984.

[3]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环境创设优化幼儿教育效果 篇8

共同参与规划创设

环境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场所,是一个愉快,充满情趣的天地,而这份乐趣更需要孩子自己的感受和设想。两参即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我们改变过去环境创设中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的做法,而是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萌发生动、直观、真实的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如:教师通过日常生活、游戏、集体教学等形式,和幼儿讨论怎么创设、选择哪些有趣的活动、选择怎样的材料等。老师把贴合实际的意见保留,并加以整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把计划变成实际,让幼儿真正融入环境之中。本园调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调查、收集材料、进行制作等,如在生活体验室环境布置时,需要提供各种各样可供幼儿操作的自然材料,石头、蛋壳、丝瓜筋、纸筒、木块、盒子等,进行筛选和分类,把自然材料创意的运用到环境布置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对整个过程充满了兴趣。在角色区,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冰箱、微波炉、煤气灶等家电。利用各种材料改变后的环境,让孩子们玩的开心,家长们也觉得很有意义。

为了发挥教师、幼儿、家长的智慧,幼儿园采取了三线管理、四路推进层层落实的方法。三线为行政线引领,小组线跟进,教师线落实。四路:班级为单位的环境创设,从主题墙和主题环境、区域入手,师幼亲子齐参与,精心布局,有效投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专用室打造,收集信息,采办材料加工制作,让专用室面貌焕然一新;以年级组为单位,打造不同楼层特色长廊,挖掘利用本土纸管、丝绸、特产资源,烘托地方特色氛围;平行班对班级区域环境创设,收集废旧材料,开发区域游戏,为幼儿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有教师的引领和幼儿、家长的参与,才更具了魅力与活力,彰显出温暖人心的真情真意。

环境育人“见”真效

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环境育人意识不强,对环境教育价值的认识还停留在审美的角度。一改即改进教师环境观,提高教师的环境育人意识。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是一种“隐性课程”。为了开阔老师们的视野,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我们组织理论学习、共享外出学习带回的素材、安排教师到园际参观等,鼓励老师以理论为支撑对比原有认识,发现认识的偏差和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组织环境创设的专题研究,学研结合,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把目光更多地投放在幼儿发展的角度,将环境布置作为一种课程开发,以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

皮亚杰提出:“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教育环境的创设过程也是儿童的学习过程,又是教师引导、促进儿童发展的过程。在以往的环境创设中,老师们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要尊重和体现幼儿的主体性,但实际操作时仍然是以老师自身的认识为基点。幼儿园开展《指南》的研读活动转变教育观念,唤醒教师的潜课程意识,思考如何利用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例如,和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师幼共同为班级环境出谋划策。环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环境创设时可以留有空白,让教师与幼儿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自己动手来进行环境互动式创设等。教师要侧重于观察幼儿的需求,倾听幼儿的想法,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环境创设不是表面化的装修装饰,更不是幼儿与教师完成任务的展示板,教师的观念在不断转变中。

三位一体巧结合

在环境创设中,幼儿园注重三个结合力争取得良好的实效,即环境创设结合幼儿园特色建设、结合课程实施和本土文化资源。幼儿园对园舍格局和现有环境进行分析,形成公共区域分楼层设定主题和特色、活动室按主题课程予以架构、专用室与特色链接的创设思路。如一楼以幼儿美术成果展示艺术特色,二楼利用走廊墙面和空间展示本土文化特色,三楼结合科学家工作室,打造科技特色长廊。教研组、年级组、班级在充分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围绕特色,以简约美观为原则,发挥创意。

幼儿园采取了分工合作、循环式学、看、查、改等形式分阶段推进工作。一阶段突出“看”,全园教师相互参观和学习,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对一些好的做法进行借鉴,完善本班级环境。二阶段侧重“查”,管理层牵头从专用室环境氛围及操作材料、主题墙面布置、活动室空间设置、区域材料投放等进行调研,进一步发现问题,及时将意见反馈到班级或条线负责人,如废旧物品、本土化材料利用、孩子的参与性,游戏材料高结构等。三阶段着力于“改”,进入新一轮调整和提升。

三结合策略的运用让教师的创造性、幼儿的主体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提升了办园文化,幼儿和教师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两参一改三结合让本园的环境少了一点虚假,多了一份真情,求得一份真效,展现一份真彩,促进了幼儿的成长。

幼儿园主题墙创设评比小结 篇9

随着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的深入开展,区域活动和主题墙的呈现已经成为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丰富我园环境的教育内涵,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10月26日下午,我园开展了班级主题墙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前阶段,我对本次活动做了动员布置。为此,大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人力、积极行动。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各班老师大显神通,结合本学期教学活动创设了主题墙,每一个主题墙不仅是课程内容、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体现,充分体现环境育人,环境熟人的理念。

在观摩评比活动中,每到一个班,都会听到本班老师对主题墙创绘声绘色的介绍,大家边听边思考,边交流,边学习,发掘他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大多数班都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本次评比活动,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大多数老师对教育环境创设的理念与行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环境创设能力也有了新的变化和提高,很多班级不是单纯的为环境创设而创设,为了评比而评比,而是充分展现“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墙上展示的内容注重于课程、主题教育目标有机整合,注重教师、家长、幼儿三者的参与,互动。初步尝试伴奏幼儿进行有价值的关键性学习经验的整理,体现了课程意识。

2、大多数环境布置主题明确,版块清晰,体现年龄特点。

3、在材料的运用上,体现多样性,同事做到废物利用,一物多用。

4、墙面设计饱满,布局合理(有平面的、有立体的),色彩鲜明,带给幼儿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享受,寓教育性和美化环境于一体。大多数墙饰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性、美观性、动态性。

5、主题墙内容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将主题墙的内容延伸到区域活动中去。

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创设 篇10

1、目标一致性原则

2、师生共创性原则。

3、因地制宜性原则。

二幼儿园各年龄班墙面环境创设的特点与内容

小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好动,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差的特点,可为幼儿创设形象活泼、造型简单、内容明确的墙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内容:认识植物、日常活动用品介绍、卫生习惯、四季特征、集体游戏活动、儿童美术等。

中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水平相应提高,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可设置一定的情节,为幼儿增加一些局部表现和与同伴合作的空间,创设互动墙饰。

内容:健康教育、行为规范、人际交往、体育活动、品德教育、自然风光、童话、神话、工艺美术、儿童美术、民间艺术、节日、职业级人物介绍、交通工具、植物花卉、生活环境介绍、爱亲人等。

大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思维更为活跃,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喜欢探究一些事物与问题,应面对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不断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内容:品德教育、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环境知识、科幻内容、民俗民风、中外美术名作、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名胜古迹、特产、节日、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等。

公用活动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功能多,要遵循幼儿教育原则、遵循一般装饰原则,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并满足幼儿身心需求,注重整体风格。

内容:科幻内容、抽象艺术、童话、神话、幼儿游戏活动,体育运动等。

三区域活动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多种区域的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区域要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教师结构、幼儿活动的需要进行分割设置,在内容上体现教育的全面性、层次性和自主选择性。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教师在设置过程中因注意以下几点:

一、区域设置的流畅性

1、注意动静分开,避免区与区之间的干扰,如角色区、音乐区要和图书区、益智区分开,这样角色中的往来与音乐中唱唱跳跳就不会影响到幼儿安静读书和精心操作。

2、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如阅读区安放在光线明亮处;构建区和娃娃家放置在地毯上(如泡沫塑

料拼板或用玉米皮编织成的草垫),减少构建区的噪音,方便幼儿活动,娃娃家更加温馨。

3、各区用橱柜分隔开,便于幼儿自由选择和教师观察。

4、教室整体布局赏心悦目,视觉上不能混乱,同时有效的利用地面、桌面、墙面,幼儿可以在地毯上趴一趴、椅子上坐一坐,都是幼儿真实心理需求的写照。

二、区域设置的开放性

为了便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内玩具橱、桌椅和材料的摆放都要具有开放性,区域之间要自由开放,可以全敞开,也可以办敞开,为幼儿自由出入、自由交流和取放材料留有较大空间。区域与区域之间根据活动目标可有内在联系,如开设娃娃家、洗衣房、小超市、医院等,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爸爸妈妈角色,带着“孩子”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到医院看病,餐厅吃饭,将娃娃的衣服送到洗衣房中清洗,在整个幼儿活动中,形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引导幼儿主动交往,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四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应注意的几点

1、围绕教育目标与内容投放活动材料。

2、活动材料的趣味性。

3、活动材料的丰富性。

4、活动材料的层次性。

5、活动材料的动态性。

6、活动材料的自然性。

7、投放的常规材料。

8、鼓励幼儿、家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

9、材料摆放有序。

五玩教具自制

一、音乐区角色游戏类玩具

玩角色游戏时,教师以监控为主,幼儿可以选择活动的材料、方式、方法、内容以及伙伴。角色游戏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1、头饰头饰比较直观,材料易得,做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非常实用。可以用硬纸、卡纸、布等材料制作。首先设计的时候可以是动物的头部,也可以是动物的整体形象能突出动物的主要特点就行。

2、手偶a手偶通常用布料来做。选择颜色、图案适宜的布料,剪裁成不同风格的小服装、开口留在地下,大小以手能伸进去并能自由活动为宜,然后再做头,也是用布料来做,中间填充物可用海绵、棉花、晴纶绵等,外部加上不同动物或是卡通人物形象。B可以用木雕或是泡沫做头地下掏一个食指粗细的小洞,衣服和头饰分开的。用时先把手伸进衣服里再把偶头套在食指上,这样就可以使用。C用旧手套、旧帽子、旧袜子等也可以做成玩偶。

3、服装用布料、报纸,塑料袋剪裁成不同特色的衣服。

4、感官训练沙锤,可用废旧塑料瓶装沙、小石子、各种豆类,让幼儿听声音辨别物品。小鼓,可用小铁桶、纸制小鼓、透明塑料板制作。

5、各种乐器小鼓、三角铁、木鱼、响铃、沙锤等。

二户外体育游戏类玩具

自制的体育游戏玩具主要有:沙包、高跷、大鞋、拱形门、绳子、纸球、投掷篮、毽子、轮胎秋千、轮胎攀墙等

1、大鞋用纸箱剪成鞋底的形状(长方形、椭圆形等),把旧布做成宽5厘米,长15—20厘米的带子,分别把两根带子缀在鞋底内外两侧,第一根缀前面,第二根缀在中后方,玩时,两人一前一后穿上就可以了,两人要保持步调一致才能顺利行走。

2、高跷把一对铁质易拉罐靠近低端对称地打两个孔,拴上绳子就成了高跷,脚踩在上面用手拉着绳子,就能行走。也可木制。

3、拱形门用竹条、铁丝、塑料管完成拱形,两边分别插入两个装满土的花盆里,用彩纸装饰一下就做成了。

4、纸球抛物街球,用桶装方便面盒或小纸杯装上小纸球,中间用线连上,让幼儿玩抛接游戏,可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也可玩投篮,也可一幼儿扔球,一幼儿用矿泉水瓶子打球;也可用一根细木棍插在一饮料盒(易拉罐)中间固定住,推动球前行。

5、钓鱼用一根木棍一头绑上绳子,绳子地下绑上一个小勾,去钓地上的“小鱼”(易拉罐)。

6、平衡木可用长方形木板制作,也可把圆木桩固定在地上,也可把四个易拉罐装上沙或土后用胶带或用绳子绑住放在地上让幼儿踩在上面走,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7、飞盘可用布、塑料板、硬纸片做。选择不同颜色的布料,做成直径20厘米的飞盘,飞盘的一面上钉上数量不同的扣子,另一面用布做成相应的数字贴在上面,可以让孩子使用这些飞盘认识数字、数数,也可以联系抛接游戏,自抛自接,互抛互接。

8、小推车可木制,也可用小铁桶制作

9、跳袋可用布缝制,也可用大点儿的塑料袋(幼儿能站进去的大小),上面可作装饰。

三、益智区玩具(数学区)

1、数字卡片标有数字的卡片若干,装筐排放放 ;数字涂卡若干,让幼儿在练习涂字的同时又认识了数字(小班);分解组成卡片若干;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若干。

2、按某种特征分类的卡片a同属性分类。如按蔬菜、瓜果等形状分类。B按形状、大小分类(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长方形、椭圆形等)。C按颜色分类。

3、用各种图形的卡片随意拼摆如可让小班的幼儿用图形拼物,等腰梯形跟正方形拼在一起可变成一栋小房子等。中大班就可以给幼儿增加难度,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拼摆,如两个同等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块就变成等腰三角形,四个同等大小的拼在一块就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4、纸棒、套筒、套盒 用旧报纸卷成粗细、长短不同的纸棒,用胶水粘牢,表面上涂上不同颜色的颜料,孩子们可以用这些纸棒比较长短、粗细;进行排序、按物取数等操作活动。套筒的做法、用法与

纸棒一样;套盒则是用彩色纸板做成大小不同的盒子,让幼儿比较大小。也可用高粱秆、小木棍等制作。

5、数物结合可用旧的台历或挂历制作,从中间分开,一边是物(可画水果、花朵等),相对应一边是数字。同种做法也可用在大班语言区的看图找拼音。

6、钟表制作可制作一些小钟表圆形的方形的,让幼儿认识时间的同时也认识数字。

7、走迷宫可用鞋盒盖儿、衬衣盒盖儿做底盘,中间用纸片做隔断,然后在放上玻璃球或自制纸球,让幼儿端着进行摆动把小球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

8、感官训练穿鞋带、喂娃娃、用筷子夹豆子或夹玻璃球等来训练幼儿的小手的准确度。(小班)

四、美工区材料

1、基本材料投放:油画棒、水彩笔、图画纸、铅笔、橡皮、胶棒(胶水)、剪刀、橡皮泥、搓泥板、小擀杖等。

2、各种小纸盒、纸杯、易拉罐、核桃皮、花生皮、米、各种豆子、棉花、海绵等可粘贴作画,也可用海绵剪成小动物的形状。

3、各种蔬菜、水果制作,可用萝卜雕刻各种动物,活用红萝卜断开后用牙签连接做成小鹿、小狗

4、泥工制作:可用橡皮泥、胶泥、面泥制作水果、蔬菜、一些面食饺子、面条等,做好的成品均可放到超市进行游戏买卖。

五、构建区

1、可购买一些益智塑料积木。

2、收集一些废旧小纸盒、易拉罐等,搭盖小房子,也可在纸盒上粘贴一些小草、小树做装饰物。

六、种植区

1、可用透明小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装上植物的种子,并在瓶上贴上标签。

2、可根据季节选种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夏季一天一记录,冬季一周一记录)

3、种植时可做多种选择,如水种、土种、经常受阳照射或不受阳光照射的种植,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看看那个长得快,那个长得慢。

4、种植容器可选择油壶、饮料瓶、小花盆、吸水石、吸水的海绵、萝卜做的容器等。

七、沙水区玩具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篇11

【关键词】幼儿园;墙面;创设;功能

1前言

我国人口基数大,幼儿数量世界第一,但是教育过程却是差强人意,只有在一些大中城市或者是自治区的高级幼儿园才能体现完整的幼儿教育,其實幼儿教育并不困难,并不需要极大的资金投入,通过小事的改变,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变孩子的学习状况。譬如有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只要细心的改变一个环境,给孩子一个时时刻刻都能够接触到的“理念展示地”就可以从基础做起,从细微做起,为孩子创造一片属于自身成长过程的环境,正是基于此笔者从这一点出发,对其创设以及功能应用做了详细的分析。

2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理念

幼儿园的教育重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而幼儿园更关注,如何在环境中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持。以往将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功用简单固定于美化环境或是作品展示之上,显然过于单一而没有将教育意义突现出来。在现实中,为了满足幼儿、教师、家长和社会的不同需求,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应该具有多元指向。它应当指向幼儿的行为、幼儿的认知、幼儿的社会化、幼儿的健康的展现。

(1)行为指向。行为指向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即通过有目的的墙面环境创设,促使幼儿发生教师所预期的行为。幼儿园的一个重要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饭前便后正确洗手、人多的时候要排队等。而行为习惯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除了教师的叮咛之外,幼儿园墙面环境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提供无声的“指导语”。

(2)认知指向。认知指向的幼儿园墙面环境,是指根据幼儿学习的兴趣点或是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将学习内容或学习成果展示在墙面上。毕竟幼儿园作为教育机构,教育工作是幼儿园的基本环节,幼儿的认知发展不可或缺。在幼儿触手可及的范围内,将墙面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书本,不仅可以使幼儿接触到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还可以让幼儿得到某种学习的方法。

(3)社会化指向。儿童社会化,是指“儿童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社会化指向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旨在通过幼儿对墙面的评论,创设墙面时幼儿和成人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的交流互动,锻炼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帮助他们学习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妥善自治,从而逐渐完成自己的社会化。

(4)健康指向。健康指向的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应该具有两层含义:它必须保证幼儿生理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非幼儿的安全健康莫属。

3幼儿园墙面环境教育中的功能

上文我们说到了墙面创设的指向行理念,在发挥理念的同时其实是一种教育功能方向的体现,笔者认为幼儿园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应当包含以下三点:内涵功能、理念展现、特色展示。

(1)内涵功能。无论是识字也好、绘画也好,在幼儿的教育当中,一切的前提是展现文章、图画、玩具的基础行为内涵,而不是深层次的理论内涵,不如在学习诗词时,幼儿不可能对诗词当中的文化、风俗、文章内涵了解,但是对于诗词当中提到的交通工具、穿着打扮等基础浅显的东西能够了解,并通过逐渐的教导可以慢慢的记住,这样来看,幼儿仅仅出于了解潜在简单词汇的基础上,所以背景墙的功能更应当体现这种基础内涵。

(2)理念展示。理念不同于内涵,如果说基础内涵是汽车的轮子,那么理念就是汽车的发动机,汽车没有轮子不能走,但没有发动机就成了废铁,所以在墙面的教育功能当中应当体现教育理念功能。那么什么才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呢,笔者认为,幼儿园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所以一切的理念展示应当围绕着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就可以了。对于这一层次的学生来说,无论讲课多么精妙、教学手段多么高超,都无法突破“孩子只是孩子”这一基本理念,所以在不要将个人或者成人的理念灌输到孩子身上,只要给孩子一种健康向上热情的心态即可,这也是最为基础的理念展示,而墙面设计正是可以依靠这基础的理念,完善自身的教育功能体系。

(3)特色展示,特色展示相对来说是针对幼儿园的,墙面是一种环境,将本学校的特色涉及到墙面上,并赋予一定的功能性,这样无疑对幼儿对学校都有着莫大的帮助。

4结束语

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教学理念的一种“环境影响”,什么样的图像能够给孩子什么样的感觉,这必须是按照每一个孩子的年龄段去设定的,正是基于此,我们在功能分析时不难发现,幼儿园的孩子需要的更多是一种温暖的关爱,所以大可不必设定复杂的背景模式,而是以一种富有母爱的、清新的、温暖的环境体现墙面的功能,如此才能使幼儿园的孩子感到家的温暖。

参考文献:

[1]刘秀红:《围绕互动墙饰进行的实践与研讨》,《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Z1期。

[1]刘兰:《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幼儿教育》2003年09期。

[1]陆宏:《幼儿园墙饰效能浅析》,《山东教育》2001年Z6期。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教学小结 篇12

一、利用多彩的户外环境———有感于“什么是活书”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其众多思想中的一支奇葩, 有着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创造性, 他曾说过:“什么是活书?活书就是活的知识之宝库, 花草是活书, 树木是活书, 飞禽走兽是活书, 山川湖海、风云雨雪、天体运行都是活书。”确实, 大自然这本活书内容丰富、精彩纷呈, 幼儿生来就是它的一份子, 在大自然中, 可以观察和研究各种事物和现象, 可以获得丰富的发现。我充分利用好多彩的户外环境, 使科学活动更加丰富有趣。

1.挖掘自然资源。在园内外, 在孩子身边, 就有太多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春到, 组织孩子在茸茸的草地上走走跑跑, 仰看雏燕划过树梢, 聆听风儿与小草的对话, 呼吸泥土散发的清香, 感受春的生机;夏日, 和孩子一起走走林荫大道, 聆听阵阵蝉鸣, 观赏蚂蚁聚会, 体验盛夏的热情;秋来, 和孩子一起捡拾落叶, 采摘蔬菜果实, 仰看大雁南飞, 感悟秋的丰盈……我充分利用好这自然环境资源, 经常带领幼儿到园内外, 让幼儿融入大自然, 自由地看看摸摸闻闻, 随心地找找想想说说, 幼儿在与大自然的接触和互动中, 亲身感悟了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

2.开辟种植园地。种植园地是幼儿进行实践活动的理想场所, 也是一本活的自然教材。结合陶行知“什么是活书”的理念和幼儿实际发展需要, 我园为每班开辟了种植园地, 让幼儿参与进行种植实践活动。春天来了, 我和幼儿一起动手将种子埋下, 一起和幼儿观察种子的发芽, 随着它们的生长, 和幼儿一起浇水、拔草、施肥;到了秋天, 和幼儿一起采摘和收获, 一起分享收获的果实……在此亲身实践过程中, 幼儿观察到了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萎的变化过程, 懂得了植物的生长规律, 增长了幼儿的见识。这些自然科学知识, 是幼儿在亲身参与的实践过程中获得的, 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有, 当幼儿收获和品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时, 深刻体验到收获的快乐, 并激扬起内心深处的成就感。

3.组织户外活动。幼儿的科学知识, 往往不是教师的口头说教得来的, 而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的, 为此, 我充分利用一切园内外可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 多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 开展各种科学活动, 帮助幼儿观察大自然, 认识大自然。如, 观察:我和幼儿一起观察天气的千变万化, 太阳的东升西落, 大雁的南来北往;如动手:我和幼儿一起玩泥巴、挖蚯蚓、看蚂蚁、捉昆虫;如记录:引导幼儿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变化, 记录动植物的形态和类别, 等等。自然环境中能够吸引幼儿注意, 激发幼儿探索的东西很多, 我随时了解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观察探索, 和幼儿一起记录分析, 在各种活动中, 他们获取了很多生动而具体的科学知识经验。

二、创设丰富的室内环境———有感于“做是教与学的核心”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其生活即教育理念的一个分支理论, 他视“教学做”为一体, “做”是核心, 主张在“做”上学, 教与学的方法就是“做”的方法。因此我在创设班级室内环境时, 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强调一个“做”字, 让幼儿一起参与到室内环境的创设中, 通过参与创设和与材料互动, 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做”与探索, 使之在“做”的过程中, 体验发现的乐趣。

1.墙饰内容要“新”, 让幼儿参与布置。班内的墙饰是幼儿每天都要面对的, 新颖而开放的墙饰对幼儿有着无声的启发和引导, 幼儿从中可以掌握一定的科学规律。我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主题活动, 结合陶行知“做”是核心的理念, 让幼儿动手体验, 参与到主题墙饰的布置中来。如春天一到, 孩子在散步中, 观察到了小草的萌生, 树木的绽芽, 花儿的开放, 春燕的鸣叫……我和幼儿一起, 寻找材料, 共同布置出带有浓厚春天气息的春景图。又如, 在各个主题活动中, 师幼共同收集的图片资料, 把幼儿记录的调查表、亲手制作的作品等布置到主题墙上。让幼儿一起“做”起来, 一起参与布置, 引发幼儿关注, 幼儿从中可学到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 不断地更新主题墙, 让“死墙”变成“活墙”, 随时与幼儿“对话”互动。

2.区域材料要“动”, 让幼儿操作探究。学前期幼儿活泼好动, 他们需要通过“做”来获得知识经验。活动区域是幼儿自由探索的场所,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征, 在材料的提供上应做到“动”而有趣。丰富活动的材料, 容易吸引幼儿, 既能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 还能满足人人操作、探究的需要。如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中, 提供放不同量水的瓶子若干个, 自制的皮筋琴若干架, 自制听筒若干件, 不同粗细的皮筋、玻璃棒、细铁棒若干根, 不同的打击乐器若干件, 等等。这些“动”的学习材料, 与幼儿学习特点相适应, 幼儿就可以自由选择地去敲敲打打、碰碰拨拨。通过与材料的互动, 满足幼儿好奇心, 逐步提升探究能力。

3.自然角物品要“变”, 让幼儿发现变化。自然角像一个微型的大自然, 虽然只有方寸之地, 却不乏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结合陶行知“做”是核心的理念, 让幼儿参与到自然角活动中, 我经常和幼儿一起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陈列各种物品, 记录动植 (下转27页) (上接18页) 物的生长变化。如春天, 和幼儿一起种植花草, 饲养蚕宝宝, 搞种子发芽实验;秋天, 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种子、水果, 布置“水果展览”和“种子聚会”。还有, 根据不同的主题活动, 陈列各种贝壳、石头、松果、昆虫标本等。每当自然角发生变化, 出现新花样时, 幼儿总爱聚在一起看看、摸摸、说说, 还不停地问这问那。在共同观察、讨论中, 幼儿习得了新知识, 变化着的自然角成了幼儿学科学的又一场所。

三、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有感于“爱满天下”

物质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 心理环境是一种看不见的环境因素, 它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影响非常明显。我时刻牢记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热爱、尊重、信任每个孩子, 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构建师幼间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

1.营造平等和睦的师幼关系。和睦的师幼关系是幼儿开展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直接影响到科学活动的效果。师幼关系的平等和睦, 有利于幼儿全身心地进行科学探究, 这其中, 教师的言语和行为对幼儿有强大的暗示作用, 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心理感受和行为。如当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我给予鼓励和支持, “再试一试”和“再想一想”, 使原来打算放弃的幼儿重新燃起了探索的勇气和信心;当幼儿有一些“超常理”行为时, 我容忍幼儿、不嘲笑幼儿, 始终让幼儿感到自己是被教师接受的, 做错了什么也不要紧, 让幼儿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和尝试;当幼儿有“小破坏”时, 我先分析询问“破坏”的原因, 然后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既不打击幼儿探究的积极性, 又抓住教育契机进行启发和指导。陶行知“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 深入我心中, 并贯穿于科学教育的每个活动、每个环节, 幼儿在自由宽松的心理氛围中, 思维更活跃, 也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创造表现。

2.以同伴身份参与到科学活动中。身为教师, 不是高高凌驾于幼儿之上的, 而应是平等的。我用爱的理念武装自己, 经常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科学活动中, 当幼儿看到我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时, 他们心理上会得到安慰感, 自然也就消除了一些恐惧和退缩心理, 从而大胆地操作探究。其次, 当幼儿的科学探究迟迟不得进展时, 我适时给幼儿一种操作动作的暗示,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长期等待。还有, 我参与到科学活动中, 随时观察幼儿科学探究的动态, 对幼儿进行一定的调控和引导, 让科学活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让“爱”装满心胸, 尊重每个孩子, 以好友的身份与每个孩子交流互动, 支持鼓励他们的操作探究, 让科学探究更加生动有效。

上一篇:金融论坛主持串词下一篇:不舍毕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