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022-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怎样看待孩子的自由度

现在有不少教育专家提出,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其自然发展。著名文学家冰心甚至说过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但也有很多教师、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好像越来越任性,似乎自由过度了……

怎样看待孩子的自由度,这是当代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现提出我的如下看法与大家探讨。

自由不是放纵

“民主、宽松、自由”是好东西,但是,我们不能忘掉一个基本事实——孩子是尚未成熟的主体,而把握好“民主、宽松、自由”的度需要主体比较成熟,也就是在认识上和能力上达到一定的水平。

作为个体的人,从出生到最终成为一个成熟的主体,需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曲折、复杂的成长过程。一个尚未成熟的人,他还不能完全享受“民主、宽松、自由”。

有人说得好:“所谓自由必须在成熟的基础上,在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具备正确的操守、能够明辨是非的基础上,那时候的自由才有可能是真正的能够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自由,否则,自由就有可能是放纵,是任性,是霸道,是教育的失败。”

和动物相比,人类的成长期显得特别长。这是因为,动物一辈子只需要有寻找食物、躲避危险和繁殖后代的能力,就可以生存、发展,而这个能力,往往很快就能掌握。例如,小羊生下来,几个小时就可以吃东西,跟着母羊奔跑。人却不可以,“人天生是个早产儿”,人生下来不但不能自由行动,而且大脑也没有成熟,尚待继续发育,需要在漫长的实践中学会人类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规则。更重要的是,“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列宁)。每一代人,总是想超越上一代,所以创造精神是人类最本质的特点。其实,自由最根本的意义是指创造精神。

“蛋壳理论”的启示

我们不能够简单地认为,给了孩子自由就能够培养孩子的自由精神。似乎给孩子的自由度越大,“开放”得越彻底,孩子的自由精神发展得就越好。或者把“开放”和“封闭”绝对地对立起来,好像“开放”就是绝对的好,“封闭”就是绝对的坏。

东南大学的樊浩教授在《现代教育的文化矛盾》一文中提到:一个简单的事实是,新的生命总是在封闭而不是开放的条件下孕生的。只有在蛋壳内才能生出小鸡,只有十月怀胎才能一朝分娩,如果过早地开放,不是扼杀小生命,就是生出怪胎。封闭是开放的前提,没有封闭,也就无所谓开放。封闭与开放的中道是:当不开放就难以使生命成长和成熟时,就必须适时开放。文化生命同样遵循这个原理。文化生命的培育,文化个体与文化特色的创造,初始阶段只能在封闭的条件下完成,过度开放培养的不是世界公民,而只是文化上的漫游者,这种人没有文化故乡,没有民族认同感,更没有民族意识。在国家意识形态存在和文明冲突的背景下,这种教育对一个民族来说,无疑是悲剧性的。

这篇文章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少启示:一是培养孩子,开始需要有一个封闭的环境,过早地开放,过度地开放,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二是培养孩子,需要适时开放,不适时开放,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成熟。

从他律走向自律,在互动中走向独立

究竟给孩子多大的自由度,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条件:第一是年龄,年龄愈大,给自由度越大;第二是个体特点,同样年龄的个体,成熟程度并不一样,越懂事,自我约束能力越高的,给自由度越大;第三是家长能力;第四是生活地区的状况。

总的趋势,肯定应该是逐步扩大孩子的自由度,因为创造精神、自由精神的基础是人格独立。如果孩子从小不能够逐步自主、自立、自律,创造精神就无法产生。

首先,成人要根据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规律,逐步扩大孩子的自由度。

孩子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他律走向自律的。人类的成长期很长,有一个很长的社会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未成熟的孩子是处在对成人的依附下的,这就决定了他要按成人的价值标准行事,用他人的价值观规范自己,表现为他律下的依从性道德。不过他们只是在表面上以成人的价值标准来评价自己,实际上仍有一个不断发展、潜在的支配自己的价值标准,即满足自己需要的标准在起作用,这里又有自律的萌芽。所以,孩子的特点是他律与自律不同比例并存,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

其次,在互动中走向独立。

有些家长认为,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只需要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发展独立自主能力。其实这种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孩子的独立,是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培养出来的。

例如,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是友好和相互信任的,孩子内心有很强的安全感,他也就养成了与人为善的交往态度,这样他的独立性就比较强,在处理外界事务时比较大胆,他相信家长能够理解和支持他。所以说,和谐家庭的孩子更加独立、更加勇敢。

孩子从共生、互动走向独立,大致有四个阶段。

出壳阶段:这时候孩子像刚刚从蛋壳里孵化出来,他一方面认真探索外界,观察母亲,试探着拉拉母亲的头发,揪揪母亲的耳朵,看母亲有什么反应;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认生,死黏着家长不放。这时候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探索给予鼓励,对他的胆怯给予理解。

练习阶段:孩子的能力提高了,开始自主操作,进一步脱离母亲。孩子一会儿勇敢走出去“招猫逗狗”,一会儿遇到麻烦,又回到母亲身边寻求支持和安慰,进行“充电”。这个阶段家长对孩子除了鼓励,还需要对孩子的言行给予恰当的反馈,对了就赞扬,错了要反对,同时引导他寻找正确的方法。

矛盾阶段:这个阶段是父母最困难的阶段,对孩子来说是既想依赖又想独立的矛盾时期。孩子常常设法引起父母对自己的注意,但是当父母对他们亲近或者给予帮助的时候,孩子又会说“不”来表示自己的独立性。这个阶段在少年期达到高峰。作为父母,这个时候既要鼓励孩子的独立,又要对他遇到的实际困难提供援助。

稳定阶段:这个阶段甚至会延续人的一生。也就是说,家长的形象和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会稳定地长期留存在孩子的心中。孩子相信家长不管在不在自己身边,一旦需要,家长就会出现并给予支持。只要内心相信家长的支持永远存在,孩子就能够独立起来。许多伟大的人物,例如爱因斯坦、爱迪生,当他们在成长阶段遇到挫折时,正是母亲的这种稳定形象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孩子2岁、5岁和10岁,大致是行为比较平稳的阶段;而4岁、8岁和14岁则是行为不稳定的极端扩展期,有时会表现得很过分。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出现这种心理混乱,往往是独立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孩子进一步发展的前奏。孩子这时内心正在整合与父母的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当他们度过波动不安阶段后会更稳定、更成熟。

所以,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务必是通过互动,而不是放纵。给孩子的自由度,应该根据互动的不同阶段的需要来确定。

至于冰心所说的要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我想这是一种文学语言, 尤其是面对旧社会那种压抑一切独立思考的时代,确实是需要加以强调的。即使在当代,中国传统教育中成人对孩子满足过多、照顾过多、包办过多、禁止过多,也是亲子互动中应该反对的。我们需要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冰心的观点。

要给孩子多大自由度的具体建议

要想提出一个绝对标准,直接告诉教师和家长在不同年龄、不同情况下给孩子多大自由度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我们当前处在社会、教育都不成熟的条件下。根据以上“从他律走向自律,在互动中走向独立”的原则,吸取成功的家庭教育经验,我认为,给孩子的自由度,大致可以这样掌握。

时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六岁之前的他律阶段。

二是六岁到十四岁从他律过渡到自律阶段(小学一二年级是他律为主、自律为辅阶段;三四年级是他律为主开始转入自律为主阶段;五年级到初中二年级为自律为主、他律为辅阶段)。

三是十五岁以上进入自律阶段。

内容上可以分为三个时代。

幼儿、儿童时代——“抓小不抓大”(抓基本的行为习惯,不要抓空洞、抽象的理想及信念),在养成基本行为习惯中为将来的理想信念作准备。

少年时代——“大小一起抓”(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理想、信念教育)。

青年时代——“抓大不抓小”(抓紧人生理想、世界观的教育,生活习惯由孩子自己去安排)。

方法上,带、扶、放。

六岁之前的他律阶段:带。这个“带”是指家长的引领,主要由家长确定方向,确定范围。然而在这个范围内,还要发挥孩子的自主性。比如家长和孩子去买玩具,不要由孩子随便选择,也不要由家长具体地确定选择,而是由家长确定一个适当的范围(既适合孩子的年龄又是家庭经济条件所允许的若干玩具),由孩子自己选择。这个“带”要体现家长的负责与孩子的选择相结合。

六岁到十四岁的从他律过渡到自律阶段:扶。“扶”的程度,要根据过渡时表现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孩子会做的,教师、家长不再做,孩子学会了,进了一步,教师、家长就要退一步,不要包办代替。

十五岁以上进入自律阶段:放。十八岁之前孩子还不是法律上“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因此,有一些重要的行为需要成人管理(如出远门,夜不归宿)。

当然,以上只是要给孩子多大自由度的一个基本原则,具体到每个孩子,如前所述,还要综合考虑孩子的个体特点、家长能力和生活地区的状况。

怎样检验给予孩子的自由度是否合理、恰当

如何评价教师和家庭给予孩子的自由度是否恰当、合理,这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我提出一个观察和判定的参考标准,希望广大教师和家长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进行检验、修正。

一、孩子的情绪背景是否愉快、向上。孩子总的心境应该是愉快、向上的,这不包括偶尔的失败、受到批评时的不高兴,因为它很快就会过去,不是整体性、根本性的。如果孩子整体性地不愉快、不向上,整天紧张、麻木,甚至惊恐、痛苦,则应该考虑是否给予的自由度过小了。有人认为良好的心态还应该包括对世界万物的好奇心和爱心,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时的积极的心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二、孩子是否尊重别人。一般说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包括不尊重、孝顺长辈),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懂得和别人分享,可能是给予的自由度太大了。如果内心尊重别人,只是缺少礼仪规范的教育,家长则要及时补上。

三、孩子是否有自尊。孩子缺乏自尊,所谓的“厚脸皮”“二皮脸”,表面上什么都不在乎,其实心里很痛苦;或者是相反,非常自卑,什么事情都没有主见,重要原因之一,往往是给予的自由度过小。

(责 编 再 澜)

作者:冉乃彦

第2篇: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摘 要: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指引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导航标,是促使孩子面对困难,努力完成自己愿望的动力,因此,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关键词:自信心;赏识;实践;鼓励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尝试,奋力进取。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一、在赏识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要善于發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我们要对孩子信任、尊重,经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认为自己真的很棒,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他们布置一些能够完成的任务,例如帮家长收拾碗筷、倒垃圾等,做到了给予表扬。给孩子布置一些比较困难的任务,如洗衣服、整理书架等,孩子做到了,家长给予更大的表扬,在实践中孩子能够得到家长的赞扬与肯定,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三、在鼓励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教师要信任孩子,让他们从内心真正体会到“自己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使其有信心做好每一件事。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要从言语和行为上都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多用鼓励的语言与孩子交流,当孩子遇到困难、失败时,教师应该给予鼓励,给他们一个拥抱。孩子有了上进的动力,也会因此变得越来越自信。

四、在挫折中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挫折是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人走向成功的重要途径。孩子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的制约,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经历和经验,更容易经历失败和挫折。我们要重视把挫折教育渗透到各项活动中,有针对性地鼓励不同水平的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和集体的力量去战胜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自信心。

在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刚开始学习滑冰时,她学习的兴致很高,但由于他的稳定性较差,总是滑不好,因此招来同伴们的嘲笑。他慢慢地对滑冰失去了兴趣,开始放弃练习的机会。我便鼓励他和我一起练习,他渐渐地恢复了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培养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个家长、教师为孩子撒下自信的种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树立起自信的观念,去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编辑 韩 晓

作者:张晓勇 王金双

第3篇: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励学生共同学习。“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本文针对新课改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改;思考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是一名传教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体,学生的开心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我们该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呢?

1.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一名情感的传递者,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情感的传递者。在课堂上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上《黄山奇松》这一课时,我被其中的文笔深深地吸引了,黄山奇松的美更是深深地打动了我,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该如何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呢?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去读这篇课文。我课前准备了一些道具,有一些松树叶还有一些美丽的图片。然后在课堂上我先给学生读了一篇课文,当读到一些美妙的语句时突然提高声音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的感觉,我用娓娓动听的话音,一幅幅楚楚动人的黄山奇松图,优美抒情的轻音乐,把学生带进黄山奇松的欣赏之旅。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大大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和认识。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的教学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能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法会大大挫伤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我们要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需要什么,而不是一味灌输。语文课其实是多样式的教学和学习,广大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去教学。在教学《变色龙》时,我找来有关变色龙的视频,以及有关它生活习性的图片与学生一起欣赏,让学生结合图片去学习课本知识,这样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和它具有的各种特点。学生们在看到图片后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地问这问那。他们太想了解神秘的变色龙,探索变色龙的奥秘了。我提出:“你们想知道变色龙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使学生“溶情于景”中。在语文课本中有好多表述景物的美句,我们要抓住学生喜欢景物这一特点,用景物的美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黄果树瀑布》的教学,这篇文章用很多语句描述了瀑布的美,也体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情感。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我们传统的教育的是“灌输式”的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有许多弊端,致使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像。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和学生沟通,要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1.文本对话。在课堂上,我经常会这样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假如某某是你的朋友,你会对他(她)说些什么?”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通过一个情感激荡期的学习,学生心里有很多话想说,很多想法想谈。这种让学生“以文会友”充当其角色去体验,去感受的方法是实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价值观的好方法。

2.师生对话。教师要和学生拉近师生距离,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这样通过情感的联系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去学习。我们广大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学生一起学习。有时学生非常渴望教师的夸奖,在课堂上教师的鼓励非常重要,教师的几句夸奖可以激发他们更好地去学习。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想法,站着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

3.生生对话。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共同进步的前提。每个学生都是不同個体,他们对文章的理解都是不同的,只有通过交流才会共同进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新课准明确地提出口语交际的总目标: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际,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三、给学生一个“宽带课堂”

教学的整个过程是探究的过程,不是教师的单方面传授过程。我们广大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探究的乐趣,去感悟、去摸索。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我们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留出一部分自由活动的空间,每一堂课都要合理地安排教学任务,不能把整个课堂占为己有,而是要给出学生对知识进行消化的时间,展示每一位学生的才华。

2.引领学生读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后,接下来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只有在大量的实践中才会有所收获和进步,读书需要的是一种精神和一种毅力。需要坚持下去,坚持每天都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知识。

3.在生活中学语文。语文这门学科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说话,都在运用语文的知识。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通过生活可以更好地学习知识。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联想,把我们所学的知识运动到的生活中去,更好地享受生活。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广大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什么样的课堂?该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和改进。

【责编 金 东】

作者:党占海

第4篇: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在孩子家长会上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们:

很荣幸能作为家长代表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发言,我是胡君卿的妈妈。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向为培养教育孩子付出辛勤的劳动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是实验小学的普通教师,从事教工作已10多年了,下面我结合着我在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在家教育孩子,比较肤浅,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我认为应该多向老师联系,多向老师请教教育孩子的方法。只有经常同老师联系,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才能了解孩子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跟老师联系,也能让老师知道孩子在家中的表现。这样学校、家庭双方都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对孩子出现的不良习惯加以纠正。我女儿在家看上去非常好动,课堂好做小动作,话也特多,也很活泼。如果不是跟老师联系,我是不知道她在上课经常走神,她表面上看上去象在认真听讲,有时脑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多亏陈老师明察秋毫,发现了她这种不良习惯,及时和我沟通交流,及时给孩子纠正,孩子现在的听课状态比以前大有好转。在陈老师和各位任课教师的关心和鼓励下,孩子的学习习惯慢慢在好转,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而且越来越自信了。当然,老师们工作都比较忙,直接跟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比较困难,所以在接送孩子的时候遇到老师,我就主动问问孩子的情况,跟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

应该多抽时间与孩子交流,多抽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教育孩子的问题应该是我们做家长的首要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她从小就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之情。这是我从我接触的学生中得到的启发,当然,现在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都会非常关心孩子的。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只是为了检验孩子在一段时间内所学知识是否真的掌握了,因此我女儿每次考完试以后,我一般是先看看她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找出出错的原因,再找几道类似的题目和她一起做做。

尊敬的老师们,孩子有了今天思想和学习上的进步,都是你们辛勤培育的结果。在此,让我再一次道一声:“老师,谢谢您。

尊敬的家长们,培养教育孩子是一项非常艰巨而复杂的工程,它是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于一体的工程。在学校,老师们为了孩子倾注大量的心血,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仅仅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做家长的给予大量、积极的配合,其实只要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了解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方法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就一定会获得教育的成功。最后祝老师们、家长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我们的孩子们学习进步、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家长代表

第5篇: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爱孩子,抽时间参与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爱心。常常与孩子一起学习,游玩,给孩子循循善诱的开导,小小的礼物,信任的微笑等,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但是爱孩子不能过分宠爱,事事包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过分宠爱,很容易让孩子在行为上难以约束自己,最终导致自控能力差,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比如吃零食,孩子并不能约束自己,我经常给他讲解利弊;孩子天性爱玩,现在上学,我就给他预定一些学习任务,完成的好,就可以玩。再如孩子的书包是自己整理的,我有时会检查一下,看是否整齐,学习用品是否齐全,如果没带,我会给他放进去。事后我会提醒他注意。随着孩子的长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会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想让他明白不但要读好书,而且要学会生活和关爱别人。再有要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气氛,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习惯。每天晚上吃完饭后,我们就各自看书看报或者做做家务,不打扰孩子做作业,时间久了,孩子就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有时作业完成了,我帮助他检查对错,或者复习课本知识。最后期望值不能过高,但仍要严格要求。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但我不会强迫他学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只要有耐心,持之以恒,相信孩子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

第6篇:家长会发言-谈我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大家好,我是xxx的妈妈。杨老师让我介绍一下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没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愿借这个机会和各位家长一起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听杨老师介绍xxx在学校表现比较好,作为家长听了后很高兴。

我们教育孩子时,一般都是从具体事情入手。如要求xxx对人要有礼貌,就多给他讲尊老爱幼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要求他在吃饭时,把喜欢吃的菜先让给爷爷、爸爸、妈妈,有好吃的东西和全家人一起分享。

从他一上学,我们就教育他,同学之间是好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有困难要主动帮助他们。这个学期刚开学时,一位同学在学校吐了,当天晚上xxx告诉我,并且非常自豪的说他还给这位同学餐巾纸用,我马上就夸奖他做的非常好,并且鼓励他在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要尽力去帮助同学。

另外,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快乐的成长。我们就注重培养他开朗的性格。比如,孩子吃饭时把汤撒了,他会非常着急的说:“爸爸妈妈,我把汤能撒了,怎么办呀?”,我们不会埋怨他,加重他的心理负担,而是非常平和的告诉他,用抹布擦干了再盛一碗汤;又比如(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有一天晚上孩子喝水多了,尿了床,非常不好意思,他爸爸就开导他说:“我十几岁还尿床呢!没有什么,长大以后就会好的,不用担心。”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老师的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刚上学时,不懂得上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只是听家长不停的讲学习知识这个词语。我感到老师的表扬和激励对孩子起很大作用。比如,老师给每个表现好的同学盖小红花优。有一天xxx告诉我老师没有给他优,因为有一个字写的不好,他很沮丧。当天晚上,xxx就按照老师写的字头认真练习,他说一定要写得和老师的一(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样好,才能得到优。我想要是没有老师的鼓励和鞭策,他可能会泄气的。而且,老师说得话,孩子们跟圣旨一样对待。每次生字写的不好让他照着书写,他会说:“秦老师说书上是印刷体,要按照老师教的写。”杨老师让他们每天听英语磁带,有时我忘了,xxx就会特别着急的说明天早上一定要多听几遍才行。所以,老师的一句话,比家长说十次都管用。所以,借这个机会,作为家长要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因为老师的关爱、激励,能使孩子充满自信地做好每一件事,这对以后的成长都十分有益。

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不少苦恼和困惑。比如xxx现在每天回家虽然能够比较主动的把作业做完,但是,弹琴时总是一会干干这个,一会干干那个,弹一个小时的琴实际上也就弹20分钟,怎样才能够让他踏踏实实的弹琴,是我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再比如,xxx胆子比较小,我们给他讲了许多有关胆大的故事,但是见效不大,晚上不敢自己上厕所,白天不敢自己一个人在家。愿听听大家这方面的好经验。

第7篇:我是这样教育犯错孩子的[范文模版]

我是这样教育犯错孩子的

作为学生因为幼稚和无知,犯错在所难免。而作为教师,该如何教育这些犯错的孩子呢,这个问题虽众说纷纭,但并不一定都正确。我通过观察发现,处理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点:一是拉回办公室,教训一番,或臭骂一顿,或吃鞭子解解气再说。最后是:今后还这样吗?生:不这样了。师:下次再这样,打死你,走吧!二是把学生叫到办公室,问明原因,指出错误之处,然后要学生写检讨书,罚抄写,或扫地、冲厕所。三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学生叫道别处,耐心教育一番,然后就此放过。我认为以上三种方法都不好。前两者属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违反师德规范。后者让学生轻松过关,不引起学生警醒。那怎样教育才好呢?下面我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供各位同行讨论:

一、发现告密,及时应对

一般学生犯错,都有同学或其他人告密。作为教师思想上应该重视,及时妥善应对。首先将犯错的学生安顿好,然后深入班级进行调查,掌握好第一手材料。

二、软硬兼施,让其认错

软是指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犯错经过说出来,这样最好不过了。但个别学生死顶不承认,这就要来硬的。所谓硬不是打和骂,而是拿出证据让他低头。

三、寻找错因,深入检讨

这步是最关健的一步。很多学生你问他,打架是对是错,他会说是错的。为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就答不上来了。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让他自己寻找。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或班规让他自己看,看犯了哪一条。让他读出来,并且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四、动之以情,绕之以理

这步乃深加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在校表现进行针对性地教育,让他知道自己的读书机会来之不易,应该珍惜。懂得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该怎样去努力等等。总之,你能让他感动流涕就是最好的。

五、深刻反省,以观后效

让学生晚上回去写一份检查,内容包括:今天犯了什么错?通过老师的教育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自己打算怎么做?然后秘密派班委监督,一周后再找他谈话。表现好的表扬鼓励,还有不足,再教育。

以上是我工作中,教育犯错孩子的一些做法。也许大家有更好的方法,还望诸位赐教或提出宝贵的意见。

20

12、

3、26晚

第8篇:怎样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言传身教,与孩子一起成长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有着极其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家人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聪明、胆大、淘气、顽皮、可爱是孩子的代名词,也是他们的天性所在。但是这种淘气和顽皮得有个限度,如果超越了这一限度,发展到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事情,就越过了界限,演变成“不听话”,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我那孩子真不听话,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做,根本不听大人讲,真让人头疼。” “我们家那孩子经常打人、撕书、破坏玩具,你和他讲道理,他根本就是过耳就忘。”家长诸如此类的报怨,可见他们为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可谓是伤透脑盘。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周易·家人》就指出:“教以家为先”。也有常言道:“好父母和好家庭就是孩子的好学校。”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度和重要性。也就是说孩子不听话,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那家长到底应该如何教育不听话的孩子呢?湖南春雷特训学校教育专家提出如下建议:

言传身教,与孩子平等相交,一起成长

模仿是孩子学习的一天特点,家长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当父母在向孩子灌输诸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理念,教育孩子要正视错误,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时,应该采取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首先就要放低自身姿态,与孩子平等相交,自己做错了要主动向孩子说声“对不起,是我错了”,这样,当孩子犯错时才会道歉,才会勇于承认并及时改正,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最后,湖南春雷特训教育专家衷心希望上述建议能给家长提供帮助,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平和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9篇:《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感

读《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感 经常会听到一些同事们抱怨:“每天在学校上课,批改作业,忙得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回到家里哪里有时间顾及自己孩子的学习?”听过之后,深有同感。

我们在平时谈起自己的孩子时,往往会说,回到家太累了,不想说话,也不想听孩子说话;或者说在学校和孩子打了一天的交道,回到家想清净会儿。一个“忙”字,一个“累”字,我们就把这种职业倦怠感带回了家里。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了《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它是集教师教子智慧于一体的一本书,其中有各个省市的不同学段的教师,畅谈自己的教子经验,讲述教育自己孩子的酸甜苦辣。每一个故事中都折射着一种智慧,蕴含着一种道理,让我从这些生动的故事中明白了许多。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确实如此,做为教师,我们每天在设计着我们的课堂,关注着我们的学生,思考着我们的教育。我们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性格发展,我们也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与品德修养,因为我们是老师,我们的任务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有多少人羡慕我们,羡慕一个家里有教师的家庭。经常会听到朋友说:“你家的孩子多好呀,上学可不

用费心了,妈妈就教了。”还有人说:“你是老师,肯定知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教师是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呢?一篇一篇的阅读,从书中我读到了我们平时所谈的话:“研究教育学的人,很可能不会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常有的事。我整天看教育学的书,上课的时候给学生讲解教育的秘密。可是,我并不怎么理睬我的孩子。不理睬孩子当然有我的理由,比如太忙。”确实如此,难怪会经常有老师感叹:“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从一篇篇的教子故事中,我也读到了教师教子的智慧,回忆自己的教子历程,颇有感触,也深深理解了“把自己的孩子当作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生去培养”这句话的深意。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最重要的学生,我们就能够在孩子需要我们的呵护时而不找借口;当孩子在我们面前絮絮不止时,我们就能耐心的倾听;当孩子提出无理的要求时,我们才能够耐心的说服,而不是大发雷霆;当孩子需要我们的陪伴时,我们才不会因为忙、累而敷衍塞责,我们会在乎孩子的情绪,在乎孩子的感受„„

仔细阅读,体会每一个真实的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回顾自己的教子历程,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名妈妈老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花时间、花精力陪陪自己的孩子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做为教师的我们要摆正自

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在家里,我们是孩子的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分一些给我们的孩子,陪孩子聊聊天,说说话,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努力不把把学校的事情和情绪带回家,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应该是轻松的、自由的、快乐的。

做为教师的我们,更懂得孩子的心理和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耐下心来,用我们的真诚和热情去亲近孩子,带领孩子走进阅读的乐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让阅读开阔孩子的眼界,让自然丰富孩子的头脑。我们应该细心的关注孩子每一个成长的足迹,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耐心的引导孩子走好成长的每一步。

细细品读这本书,还会从中悟出更多,让它成为启迪我们教子智慧的种子,让我们不但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的的成绩,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也能给身边的家长们做一个典范。

读《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感

张丽

上街区新建小学

上一篇:孩子学武术心得体会下一篇:党建创新课题申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