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共13篇)

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篇1

第—大关键问题 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2.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3.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4.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5.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第二大关键问题 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1.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2.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3.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4.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5.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第三大关键问题 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1.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3.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4.用自信取代自卑

5.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6.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第四大关键问题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1.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2.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3.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4.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5.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第五大关键问题 让孩子敢于梦想

1.有梦想才有创造

2.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3.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4.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5.善待孩子的兴趣

6.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第六大关键问题 随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1.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2.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3.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4.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5.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6.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第七大关键问题 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1.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2.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篇2

一、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

首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出世后, 最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父母的身边。孩子最先了解的人就是父母。第一个给他玩具、逗他嬉戏的是父母;扶他学步、教他学语的也是父母。初生的孩子大脑里一片空白, 是在父母的抚育关怀和直接教育中学习。因此, 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孩子脑中形成了最深的印象。孩子掌握初步的知识、智力的早期发展、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的形成, 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

其次, 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一是时间长。孩子从出生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从0—3岁, 孩子只接受家长的教育 (少数上托儿所的孩子除外) , 即使孩子到3岁以后, 上了幼儿园, 也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与父母在一起。在这么长的时间内, 如果家长能够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 那么, 教育效果肯定是非常显著的。二是教育手段丰富多样。家长教育孩子的手段不是上课, 而是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家庭游戏、外出活动、平常交谈等活动, 这些活动的丰富多样, 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手段无法相比的。三是最能因材施教。幼儿园和学校的教育, 是老师面向一批学生的教育方式, 由于种种原因, 老师们难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但是,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 却是完全的因材施教和个别教育方式。只要家长对孩子的知识和能力真正地了解, 又有适当的教育方法, 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 我们强调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并不意味着降低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可以让孩子学到系统、全面的知识, 发展孩子各种能力, 使孩子得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是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家长既要重视家庭教育, 又要配合好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 这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二、进行游戏, 寓教于乐

l.做游戏的有心人。

每做一个游戏, 要有一定的目的。父母和孩子做游戏, 在别人看来, 是家长和孩子在其乐融融地玩, 在享受天伦之乐。孩子也是沉醉在游戏之中, 其乐无穷, 不知道做某个游戏可以学到什么。而父母心里应清楚做游戏的目的, 在游戏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例如, 教孩子倒数10—1。我运用了“火箭发射”这个游戏。在孩子已能牢靠而又熟练地顺数1—50的基础上, 针对孩子对电视新闻中播放的火箭发射比较感兴趣的情况, 我提出要与孩子做火箭发射的游戏。孩子当然非常高兴。于是, 我们一起动手用积木制作“火箭”, 准备“发射”。在“发射”前, 我给孩子讲了火箭的作用, 火箭发射的程序。火箭发射前要倒数10。所以我要孩子在“火箭”“发射”前, 也要倒数。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我要求孩子先倒数5—1, 孩子很乐意, 并能很快掌握。在以后的几次游戏中, 我逐渐将倒数的数增加至10—1。孩子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 以至于在不到4岁时就能倒数20—1了。

2. 做游戏的协调者。

孩子爱做游戏。但并不是孩子想做的游戏就能做得到。因为有的游戏用现成的玩具是不够的。这需要家长为孩子另外准备一些游戏用的材料。这些材料除可以购买外, 家中的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游戏, 如凳子、椅子、被子、锅碗瓢盆等等。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游戏, 就是孩子在两岁左右, 一次逛街回来, 他非要做“卖鳝鱼”的游戏。而且还要给他准备纸条 (当鳝鱼) 、钉子、两根小板凳、小盆、小刀 (玩具塑料刀) 。准备完后, 他就真的卖起鳝鱼来了:坐在一根小板凳上, 用小刀划钉在另一根小板凳上的纸条 (鳝鱼) , 凳子下面的小盆用来装划好的鳝鱼。孩子做得很投入, 津津有味, 持续时间不下半个小时。显然, 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 而且也培养了他的记忆、想象等能力。以后, 孩子几乎每次外出活动回来, 第一件事就是做有关他见过的感兴趣的游戏, 家长自然就是一阵忙碌。但可喜的是, 孩子专注于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 注意力也越来越集中。这对于他以后专注于正规的学习、对学习感兴趣是大有裨益的。

3. 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

一般来讲, 孩子喜欢将自己感兴趣的游戏重复多次, 比如搭积木 (可拆装的积木) , 可以由简单搭到非常复杂, 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搭, 到自己独立搭, 而且搭出家长都难以想象的形状来。但是, 有时孩子也对某种游戏很快产生厌倦。这样, 就需要家长变换游戏的方式, 最好是不同的方式交替进行。就是同一种类的游戏, 也要有多样化的形式。例如, 识字游戏, 就有讲故事、学识字, 卡片法识字 (卡片上有字, 还有人、物、花鸟的图画) , 生活中识字 (将字与生活中的实物对照) 等等形式。

4. 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

家长怀着饱满的情绪, 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会让孩子感到自己正在做的是活泼有趣的游戏。孩子对游戏有兴趣, 教育效果才会好。为了让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 家长应多说说鼓励的话。孩子受到表扬和鼓励, 兴致就会更高, 头脑会更灵活。家长的鼓励, 还能培养孩子一项极其重要的品质——自信, 这对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极为有益的。

三、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习惯

幼儿的模仿性非常强, 模仿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 看见小朋友做什么, 自己也要去做, 看见别人有什么, 自己也想要。他们往往通过模仿掌握别人的经验, 建立良好的习惯;同时, 成人所没有意识到的一些行为小节, 也可能被孩子模仿而形成不良习惯。因此, 家长一定要充分认识到环境也在育人。例如, 家长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 这样幼儿就会无意识中养成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在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的品质时, 家里成员之间应互敬互爱, 使幼儿在互相关心和谐氛围中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家长要有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有孩子在家尽量少看电视;等等。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要养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 需要家庭、幼儿园、学校的共同努力。本文只就家庭教育方面, 谈了一些肤浅的看法, 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欢迎广大同行指正。

摘要:对于入学前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究竟持什么样的观念,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呢?一是要认识到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首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次, 父母教育的很多条件是幼儿园、小学的教育无法相比的。二是进行游戏, 寓教于乐。包括做游戏的有心人;做游戏的协调者;注意游戏方式的多样化;怀着饱满的情绪去做游戏。三是重视外界环境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习惯。

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篇3

如今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视,但有个现象不容忽视,就是有的家长只要认同某种家教观念,就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并在有意无意间走向极端。早几年赏识教育流行,很多家长视若法宝,动不动就对孩子竖大拇指,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都不吝溢美之词:“你真棒!”“你是最棒的!”好像孩子真是“天下第一”。类似的还有挫折教育。独生子女大都娇生惯养,心理脆弱,于是有的家长便对孩子大搞挫折教育——大款装穷者有之,做“鹰爸”“狼爸”者有之,只为一个目的:让孩子经历挫折。生活原本是多彩的,有赞许有批评,有逆境有顺境,有失败有成功……刻意以一种家教观念“套”孩子并走向极端,无异于把孩子当成实验品,孩子的生活环境变得极不真实,一旦离开这个环境就会无所适从。不少家教专家已经意识到极端教育的危害性,呼吁赏识有节,“挫折”有度,告诫人们,走极端只会害了孩子。正在对孩子实施极端家教的父母们,是否也该反思、警醒了呢?

极端教育不可取

刘女士今年43岁。儿子孟楠3岁上幼儿园那年,社会上正流行赏识教育。幼儿园老师跟刘女士讲,赏识教育是一个叫周弘的人提出来的,周弘曾用这种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同时还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幼儿园老师指点刘女士:“赏识教育其实很简单,就是多夸孩子,多对孩子竖大拇指,让孩子树立自信。”刘女士从此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并成了赏识教育的忠实实践者。

孟楠小的时候,刘女士每天都会无数次地夸奖他:“你真了不起!”“你是最棒的!”小孟楠特别喜欢妈妈夸奖,经常高兴得手舞足蹈。

上小学一年级的上半学期,有一天孟楠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1元钱,他主动交给了警察叔叔。刘女士得知后夸奖儿子:“儿子你真棒!妈妈说过,你是最优秀的!”从那以后,刘女士逢人便夸儿子拾金不昧。

二年级的时候,一天孟楠捡到10元钱,当场还给了失主。回到家他把捡钱的事告诉了妈妈,刘女士又是一番表扬:“你真了不起!善良又有爱心,是最棒的孩子。”孟楠听了十分得意。

没多久,孟楠一下子“捡”到1000元钱,并交给了老师。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捡到1000元钱并主动交给老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老师表扬孟楠之后,跟刘女士取得了联系,首先肯定了孟楠多次拾金不昧的行为,然后有点疑惑地问她:“孟楠同学总是捡到钱,这钱真的是他捡的吗?”刘女士一听很恼火:“怎么不是?难道孟楠做好事还有假?”老师赶忙解释:“我不是那意思,您别误会。如果这钱真是孟楠捡的,我们要联系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宣传他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这是大事,为避免出差错才跟您核实一下。”刘女士肯定地告诉老师,钱绝对是孟楠捡的。

小城电视台迅速赶来采访孟楠,向他详细了解捡钱的细节。采访只进行了不到10分钟,孟楠便在记者的提问下出现了多个破绽,比如钱是不是装在一个信封里,有没有人看到他捡钱,他的回答都前后矛盾。在记者的进一步追问之下,孟楠急得哭了起来,最终承认钱是他从家里偷拿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妈妈的表扬。

刘女士得知真相后十分不解,对儿子说:“你想得到表扬我能理解,但也不能偷家里的钱冒充拾金不昧呀!这是坏孩子才干的事。”孟楠一听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执拗地对母亲说:“我不是坏孩子,我是最优秀的!”说完跑进自己房间将门一关再也不出来。

有人说夸奖像蜜糖,孩子偶尔品尝会觉得很甜很好吃,但糖只能作为调味品,无法满足人们对营养的全部需求,自然不能当主食。天天吃“糖”孩子会上瘾,做任何事都会以得到“糖”吃为目的,就像孟楠小朋友,为了得到夸奖甚至弄虚作假。更有一些孩子因经常吃糖而离不开糖,更吃不得苦的东西,否则就难以承受,轻者精神委靡,重者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和刘女士的过度赏识、夸奖不同,周先生陷入了反向的教育极端,他立志要做个“鹰爸”,对孩子实施鹰式教育。周先生的理论是,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为了不被摔死,幼鹰会本能地拼命拍打翅膀,在挣扎中也就掌握了飞翔的本领。翱翔天空的雄鹰无疑是成功的象征,周先生因此十分崇尚鹰式教育。他认为,父母不能把孩子搂在怀里夸个没完,相反应该给孩子设置各种挫折与困难,激励他们的斗志。

无论寒暑,周先生都强迫儿子周志辉下水游泳,叫他爬绳梯走独木桥,哪怕孩子受了伤,他也不允许家人对孩子说一句关爱的话。学习上,他更是把挫折教育发挥到极致。周志辉本来学习挺好,初中一年级期末考试考了班级第一名、年级第二名。周志辉兴冲冲地回到家,向父亲报告自己的成绩。周先生却按捺着内心的喜悦压低声音说:“别高兴得太早,一次考得好,可能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本来周志辉以为会得到表扬,没想到被爸爸兜头浇了一盆冷水,顿时情绪很低落。好在周志辉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情绪,不服气地对爸爸说:“下次我要考年级第一,证明我不是瞎猫!”

儿子的坚定话语让周先生感到欣慰,觉得挫折打击真的可以激发斗志。果然,初中二年级期中考试,周志辉真的考了年级第一名。当他向爸爸报喜,以事实证明自己“不是瞎猫”时,周先生尽管内心很惊喜,但还是不露声色地警告儿子:“乐极生悲你懂吧?不要以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可以骄傲自满!还得努力!”

可令周先生万万想不到的是,周志辉从那以后不但不再努力,甚至变得不爱学习也不爱说话了,经常一个人闷在房间里不出来,对父亲也是爱答不理的。原来,父亲的两次打击让他觉得,学习再努力,考试成绩再好,在爸爸看来都没什么了不起的,因此,不学习、考试成绩差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一样的结果,干脆不学习了。另一方面,他觉得跟爸爸交流没一点意思,爸爸根本不在乎他,不理解他!

周先生对儿子的突然改变十分纳闷:难道用挫折激发儿子的斗志有错吗?他想跟儿子谈谈,可儿子根本不买他的账。眼睁睁地看着儿子自暴自弃,周先生束手无策。

类似的极端教育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一味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而且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还美其名曰“激励教育”。最终给孩子造成的印象是,在父母眼里自己是最差的,别的孩子都比自己强。还有家长为了对孩子实施吃苦教育,不惜假装下岗或生意失败,放弃原来优裕的生活,举家搬进破旧的出租屋,天天跟孩子哭穷。一旦孩子发现自己被骗,往往难以承受,甚至怀疑一切,心理扭曲……

可以说,所有刻意的教育都有弊端,因为孩子的成长包含方方面面,比如身体的发育,心理的成熟,知识、技能的提高,等等,只在一个方面用力而且用力过猛,孩子的发展必然失衡,并最终导致教育的失败。

断章取义要不得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在教育孩子时把“调味品”当成“主食”呢?换句话说,为何要把本该偶尔用之的表扬、激励、挫折等教育方法择其一种狠命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呢?总结起来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对某些家教观念片面理解甚至曲解。比如赏识教育,其精髓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的发展方向;适当提醒,以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操作原则包括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和提醒。并非很多人所理解的那样,赏识教育就是表扬加鼓励。错误的认识必然导致错误的操作。有的人只知道夸孩子,而把信任、尊重、理解、宽容及提醒全抛到了一边,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再说挫折教育,也被很多家长理解为“不对孩子说一句好听话”、“不停地打击孩子”、“天天让孩子经受挫折”。这无疑是对挫折教育的曲解。最终结果是孩子自信全无,因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和父爱母爱的温暖而自暴自弃。

如何提高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4

时间,是人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的孩子时间观念淡薄,做事磨磨蹭蹭,不管是吃饭还是做作业,都要慢上半拍,怎样帮助孩子珍惜时间提高做事效率呢?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道简单的加减法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

都能做十几道题,而自己写作业时,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

(2)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一分钟

最多能写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速度。训练时以一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时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磨蹭的时候,家长和老师都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我们就会越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事情或简单的题目,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做大吃一惊状呼到:“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洗刷快多了!”……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第三招:节约的时间孩子自由支配

每天给孩子规定好学习的时间,提前把孩子要写的作业和家长布置的家庭作业做一个时间的预计,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余下的时间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或奖励看会动画片,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能有很多时间玩了。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对那些边玩边干,拖拉时间的孩子,可以先教给他们穿的快的方法,然后通过比赛的方法来激励孩子,要求同宿舍的同学比一比,或各宿舍之间比赛。在家可以和爸爸妈妈比一比。对做得快的孩子和有进步的孩子可以给与适当的小奖励,以激发孩子的动力。在生活中快起来,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

总之,对孩子磨蹭,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

育儿观念:给孩子一个听话的理由 篇5

思来想去,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因为我想不出教育安安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我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了可以教育的机会,才利用一下。

安安出门总是不喜欢被大人拉着手,喜欢自己自由自在的走,但是马路上车子那么多。有一次,我拉着他走在马路上,他想挣脱我的手,并且说:妈妈,我不要牵着手。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我长大了。心里小小的担忧:儿子长大了,不想被束缚了。。。突然,我想到了试着换个角度来让安安牵着我的手。我就对安安说:安安,你长大了,妈妈就老了,你要保护妈妈哦。马路上车子好多,妈妈好怕怕,你拉住妈妈的手好吗?安安想都没有想就说:好吧。然后用他的小手拉住了我的手,我就乘机牢牢的抓住他的手,暖暖的,一直暖到心窝里。从此,只要下楼过马路等我想牵住安安的手的时候,我都会对安安说:儿子,快点来拉住妈妈的手,你要保护妈妈哦。安安还是很乐意接受的。虽然有时候他也会不耐烦的说:妈妈,你不是已经长大了的嘛。哈哈。

平时都是安安的外婆接送安安,外婆照顾安安的时间最多,最辛苦。安安这个年纪是很不听话的时候,外婆也经常提到安安不听话。有一天,我听到外婆在和安安聊天,说着说着说到了安安上大学,外婆说:等安安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和外婆很亲的安安听到后,都快哭了,大声说:我不要外婆变老,我不要外婆变老,一连说了好几遍。我就赶紧走过去,对安安说:儿子,你知道外婆为什么会变老吗?我就乘机对安安教育一番。安安,外婆照顾你很辛苦的,要做好多好多事情,好累的,如果你平时不听外婆的话,外婆就更累了,外婆累了就会变的好老好老,如果你不想外婆变老,你就要多听外婆的话。要照顾外婆,保护外婆。虽然安安还不能真正做到体谅大人,但是我相信经常给他灌输正确的思想,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慢慢的等他长大,他一定能理解的。

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我们的智慧来给孩子一个听话的理由。有时候安安吃了零食,我想让他多喝水,我就会告诉他:安安,你要多喝水哦,因为你吃的那些饼干小动物,他们也需要喝水的哦。你多喝水,他们在你的小肚子里会很开心的哦。安安就会多喝一点水。

对孩子的教育心得 篇6

什么时候要说“不”

在做危险的事时

生活中不安全的因素很多,那些我们平日看上去不算什么、都能操纵自如的东西,却极有可能构成对孩子的威胁。比如,电源插座、开水壶、剪刀、煤气、高楼阳台、火等,当孩子不过是好奇地伸出手时,危险就出现了。

防患于未然是最保险的,要坚决制止孩子把手捅进电源插座里、玩火柴等危险行为;更不要从阳台上开着的窗户里扒身外探。一旦发现孩子这样做,成人绝对不能姑息纵容,立即果断地说“不可以”。

超越规则时

孩子需要一定的规则,这既能让孩子明确是非对错的观念,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倘若你平时你要求孩子吃完饭后才开电视,但是今天他就是不好好吃饭,而且还非得看动画片,那么这个平日里他一直遵守的规定就不应该有例外。否则,这个头一开,以后她还会这样反复要求。规则就是要养成和加强孩子对行为的调节能力,这样他才会和同伴进行合作和游戏。

限定什么是孩子必须要遵守的规则,让他懂得哪些是他不能控制和超越的权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想超越这个权限,比如在公园玩滑梯不排队,家里来了客人他却非要你带他赶紧出去买玩具。这时你可以没什么商量地拒绝他,底气十足地向他说“不”!

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安全时

美美从1岁半开始,只要大人不顺她的心意满足她,她就会用手掐人,甚至还咬人。要是有人被掐痛了咧嘴叫,她还以为你在和她开玩笑,抓得更使劲了。这就是幼儿最初的反抗和对他人身体的攻击。这个时候,妈妈就是要紧握住她的手,告诉她“不行”。尽管这么小的孩子还不至于威胁到大人的安全,但是很多儿童在进入幼儿园后,会出现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打人、咬人、抢玩具,会对其他小朋友造成伤害。

推卸责任时

即便是再小的孩子,都知道犯了错误是件令他害怕的事情,他会为了逃避惩罚而推卸责任,乃至说谎话。这时,大人就要对他的这种行为说“不”,告诉他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还有,当他不做那些他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时,比如出门玩不自己拿水壶,家长也要说“不”,拒绝他把自己的事情推给别人做的请求。

怎么让No变成Yes

有正当理由向孩子说“不”, 不是说你就可以扯着嗓子竖着眉毛向他吼了。孩子都有逆反心理,硬逼着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来,就是有天大的理由,他也不接受。有时候,对这个小机灵鬼,我们得讲究点儿“智谋”,要善于变换方法,达到我们的目的。

用理解代替惩罚

好像成人都有这样一种定势:和孩子说话总想着要控制他,居高临下,并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受尊重的独立个体。用这样的方式,你下达的是指令,却没有给孩子提供明确的指导,就好像他做了错事,你是来惩罚他的。

想想看,有时候我们说不,其实是出于为自身考虑:不想重新收拾,不想太累,想维护自己的家长权威……却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想想。所以,看见孩子咬铅笔,又知道他正处在长牙阶段,你就会用磨牙物轻易地代替铅笔放进他嘴里,而不是嚷嚷:“我最后一次警告你,不许再吃笔了!”

用信任代替威胁

除了令人反感的命令外,大人的语气中经常还会带有威胁成分:“我警告你!”“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比如,扬扬为抢小朋友的玩具,把小朋友推倒了。作为扬扬的家长,你如果说:“扬扬,快把玩具还给姐姐,你再打姐姐,我就不让你吃麦当劳了。”这样的威胁,可能也就一次两次有用。孩子毕竟还小,他不知道怎么和同伴相处,也没有社会经验来解决矛盾,他需要时间。威胁并不能给他带来任何的指导和启发。

用肯定代替否定

“不”说多了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和亲子的冲突,甚至随着孩子的成长和这个词的反复,会大大降低它的效力。因此,家长不如用其他语言表达你希望他做的事情,甚至是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说“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要比“你不听话,看吧,饭洒了一地!”更能让孩子增加对你的信任。

用简单代替唠叨

当我们禁止孩子的某种行为时,要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话语告诉他理由,这就是我们现在常提的说服教育。我们要把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和承担的责任以及不安全的因素告诉孩子,也要允许孩子有思考的空间。这样比责骂更能让孩子记住。不过,对2岁以下的孩子,禁止的话要简单果断,不要唠唠叨叨,因为他们对讲道理还不能理解。就是能听懂道理的孩子,唠叨也会使说服力大打折扣。所以,管孩子之前,先管住我们的嘴。

这些时候,不用说“不”

当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已经转移时。假如你正在教孩子学习一个新的游戏或给他读一个好故事,孩子过了一会儿就不想再进行下去了。这时你可别说:“不行,等这个故事讲完了!”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和年龄特点有关的,不必强求。

当孩子想主动帮助大人做家务时。孩子想帮你洗碗,但你怕孩子会把碗摔碎,于是说:“你还小,不会洗,长大后你再帮妈妈干活吧。”这种拒绝会挫伤孩子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浅析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若干转变 篇7

为什么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态度会有如此转变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

一、领导层观念的转变

近年来, 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2004年6月, 七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 到2007年, 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提高高中阶段教育的入学率, 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高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的要求。这一提出不是凭空设想的, 这与我国国情有着紧密关系。我国是农业大国, 就农业来说, 也需要科技的支撑, 也就是说农民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而我国的大多数农民只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或者文盲、半文盲, 因此要实现农业现代化, 必须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 这充分说明, 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存在着巨大的需求。即使在高科技领域, 高科技人才也是少量的, 而大多数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是中专生, 因此高科技领域也同样离不开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例如, 我校2008年初与当地永鑫焦化某公司的校企联合办校就是很成功的例子。该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企业, 有员工2000余人。其中40%是中专、职高生。从用人的角度看, 该公司认为, 中专生、职高生多数有吃苦精神, 心甘情愿从基层干起, 当好一线员工, 稳定性强, 有一定有领悟能力, 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为此, 该公司与我校签订了用人协议, 每年我校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去往该公司。

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 我们学校领导变管理为经营, 根据市场的发展和需求, 筹划和运作学校, 把教育规律、经济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紧密结合, 增强学校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 达到服务于人最优化。切实面向社会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设立专业, 培养专门化人才, 这增强了专业的生机与活力, 学校的办学效率也越来越高。

二、教师观念的转变

1. 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古希腊著名的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意思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教师, 在实现学校教育中, 应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启发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 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青年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职教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 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变化, 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 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 新问题, 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 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疑惑等心态。

3. 做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 做一名合格的职教教师

做一名职教教师, 尤其是专业课教师而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践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职教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创造财富和赖以生存的本钱, 也是职教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 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真正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学生观念的转变

1. 人才观念的转变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只要对社会对人民有强烈的责任心, 勤奋学习, 努力工作, 刻苦钻研, 无论哪一行, 都会成为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 都会对社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成为受人们尊敬的人才。有位教育家在总结十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时说:“人人有才, 人无全才, 扬长避短, 人人成才。”

2. 学习的终生化

“学习是永不停止的, 如果学习一旦停止, 那将是宣布生命的结束”。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为自己一生的工作接受继续培训和学习, 打下牢固的基础。

职业教育中领导、教师、学生观念的转变, 会使学校更适应社会, 人才更适应社会, 实现终身化、开放化的灵活运行机制。相信通过人的转变这个核心环节, 职业教育会有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洲.非教学因素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J], 2000年第1期

[2]崔国明.当前校园“课题热”的思考.教学与管理[J], 2006年12月

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篇8

摘 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其教学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与成长。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应该对于自身教学观念进行不断创新,提高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本文对于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观念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习 体育教学 观念

现代社会,职业技术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已经从以往单一专业技术的培养,逐渐的转变为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学生实现个性化与全面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工作的重要目的。新时期,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应该包括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健康意识、锻炼意识等各方面,并且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以及思维作为教学工作的另一个侧重点,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观念,并且积极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学工作的创新性,将传统的体育教学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开发,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转变观念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下文从转变认识观、教师观、教学观、交流观四个方面对于职业技术学校体育教育观念进行了分析。

一、认识观的转变

体育教学开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观念,并且将体育功能中的社会功能与生物功能进行有效的实现。开展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取得体育成绩,进行进一步的升学与就业,而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中,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就必须从跟不上转变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人事管理。在开展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道德素质、品德情感等各方面进行入手,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获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学会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生存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学以致用的观念进行充分的发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二、教师观的转变

教师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要想真正的在职业院校中开展素质教育,就必须将教师这一因素进行重视。在教学工作不断发展的今天,教师也需要不断的对自我进行充电,积极的参与各方面的培训(教育学、课程理论、心理学等),从而使得自身的教学水平得到与时俱进的成长。但是,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缺乏足够的培训机会,并且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真正的实现与时俱进。由此可见,体育教学工作如果不能真正的与时俱进,让教师不断的提高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就难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体育教学工作应该从思想教学与身体教学两方面进行入手,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从而真正的达到体育教学的新目的。体育教师要对于自身的教学观进行改变,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知识与社会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熟练的运用。体育学科与社会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命科学、自然科学、环境科学等多方面学科的内容,可以更好的凸显体育教学的人文价值,实现体育教学的社会功能。另外,体育教学中可以开展丰富的团队活动,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获得团队合作意识的成长,并且加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要将体育教学与心理教学进行融合,对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建立符合学生成长与自我发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现代课程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变化之处。

三、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目前,在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学内容较为繁杂,并且体育教学课时较少,受其他专业课程的影响较大,并且由于课程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使得体育教学目标难以得到有效的实现。在开展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现有问题,对于课堂教学观念进行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与方法为教学主要目的,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渐的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与实际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教学内容的低级重复,避免出现教学内容空泛、形式化等问题。新的课堂教学观的应用,需要教师提高体育知识的含金量,并且将课堂知识进行系统化与基础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与美好情操进行培养,让学生提高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通过不断的自我探索,来真正的实现学生自身主体学习地位。

四、交流观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课堂交流主要可以分为四种,主要包括教师的单向交流、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共同讨论交流四种。传统课堂交流中,教师的单向交流为主要的课堂交流模式,教师通过对体育知识的演示,通过学生的模仿来完成体育课堂教学,整体教学方式较为死板和单一。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交流方式的多样性,通过实现多元化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渠道,从而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工作。良好的交流观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多渠道、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多种多样的交流讨论模式,让学生更加系统、有效的完成体育知识的学习。

五、结束语

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于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改进,是现代体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并且积极的提高自身的全面素质,为推动新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海滨.中职体育教学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05).

育儿观念:父母无意,孩子有心 篇9

您不相信?请看——

镜头一:一天早晨,明明的母亲送他来幼儿园,一见到我就说:“老师,您帮我说说这孩子,让他把头发剪了,可他就不听,他最听您的。”我马上问明明:“明明,你怎么不听妈妈的话呢?”明明说:“我爸爸的头发怎么那么长?”

镜头二:有一天,红红来学校后,走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今天当值日生好吗?”我笑着回答:“今天我已安排李玉值日了,你明天值日好吗?”第二天来园后,我便对红红说:“红红,今天是你值日,记住哦!”红红高兴地说:“老师,您真好,说话算数,可我妈说话老不算数,老说带我去公园玩,可一直没带我去。”

镜头三:一天,航航来园后,脱掉外衣,对他爸爸说:“爸,你帮我把衣服叠一下。”谁知这位父亲说:“你他妈的自个儿叠!”这时我才明白航航为什么老说脏话。

怎么样?相信了吧?有时,在您看来很不起眼的事,却能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那第一位家长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了儿子“崇拜的偶像”,第二位家长也许还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对自己失去了信任感;第三位家长也许未察觉出自己已教给儿子不少不文明的话。类似这样的“镜头”我们见多了,说心里话,也伤透了脑筋。怎么办?您能不能这样——

以身作则。孩子模仿能力强,对他(她)敬爱的人更有一种天然的模仿倾向。但是,率真的孩子对美丑的辨别能力很差,如果您在思想上没有主动教育孩子的意识,往往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可能使孩子把您身上本来不好的东西当做好的东西加以模仿。

说话算数。孩子与您有血缘关系,感情最深,对您最信任。一旦失信于他,就会使这种信任感降低,甚至消失。

育儿观念:孩子输很正常 篇10

暑假开始,老公就开始教好好下象棋,陆陆续续下了几天后,小家伙也基本上摸透了各个棋子的走法,也能知道如何去吃对方的棋子了。

“马跳下去将军,我的车也在将军。好好你输了。”老公走完这一步棋,给好好讲解了一下。

好好盯着棋盘看,并没有理他!

“我们重下好吗?这一局输了,没有办法了。”老公再次说到。

好好依然无语。

呜!敢情是不想认输啊!我在旁边偷笑,看看老公,无可奈何只好耐心地等待着。

“我走这个。”好好说,然后拿起象把车的路挡住了。

“不行啊!你的象虽然挡住了车的路,但是我的马还有将军啊!”老公说

又是无语,又是继续盯着棋盘看,这样看了又看,大约看了有两三分钟吧,才说:“我们重下吧!”

看着老公和好好在布棋盘,我说:“好好,你现在刚开始学下棋,输是很正常的。即使学会了,也有可能输的,没有关系,输了我们还可以继续来啊!”

好好并没有说什么,我也没有继续罗嗦,我相信,通过多次的实践,好好是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篇11

建议一:制定严格的时间表

做作业时,家长不妨与孩子商量好做作业的时间和休息的时间,比如早晨6点到8点,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晚上6点到10点,不利于记忆,可安排完成需要复杂计算的作业。一旦时间表定下来就要严格执行。这样做可使孩子有一定的时间紧迫感,从而提高学习的专注性和自觉性,最终使其学习效果得以提升。

建议二:保持良好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尽量不放他平日最感兴趣的非学习用品以免分心。既然有了规定,家长就不必陪读或监督,只需做自己的事情即可,但家中不要有过多的声音干扰。家长一定要在家里给孩子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和休息的环境。

建议三:做到奖惩分明

当孩子按规定去做取得了初步成效时,家长必须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这种奖励应以精神奖励为主也可辅之以必要的物质奖励。反之则必须给予孩子约定的惩罚。

建议四:让孩子有自由支配的事件

把每天孩子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一个时间规划。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如画画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后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让他做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自觉地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他知道早写完就有更多时间玩了。

建议五:从生活习惯训练

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地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又快又好。让孩子养成在生活中做事快的习惯,在学习中他也会跟着快起来。

对孩子的教育观念 篇12

21世纪音乐教育学的意义在于打破陈规, 跳出对西方音乐体系已固化的格局, 更要认识由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族群、不同地理所决定的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西方音乐并不是唯一的科学体系, 它很有效但也是有限的, 它不可能面面俱到, 涉及到世界所有的音乐现象的正确分析。针对非西方音乐时, 便失效, 未必解释得了世界上的一切音乐事象。从音乐人类学方法论的视角来衡量音乐与音乐之间的平等性,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强调的是多元世界音乐观。世界上出现的每一种音乐形式都是不同的一种文化, 从文化上理解不同人群、种族所创造出的不同音乐。

音乐作品产生后, 审美是为了陶冶情操、提高对美认识的能力, 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野下, 应同时转向对其文化的理解, 通过音乐进一步认识蕴藏在背后的文化, 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并与其进行交流。在不同民族、不同时期, 人们对音乐的美有不同的理解, 但因为西方音乐体系的固化, 所以主体判断和主体心理结构会产生很大的主导作用。因此, 奠定后现代哲学基础的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主体或交往理性的观念。认为主体对客体作品的审美认识很容易陷入主体已固有的音乐体系模式来分析、学习, 这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因为音乐文化并非是单一的、唯一的, 不同种族、不同人群, 所产生的历史会有不同的文化, 因而, 所产生的音乐文化是具有多样性的。所以, 音乐人类学家作为“局外人 (outsider) ”要有“局内人 (insider) ”融入、跳出的动态双向交流理性。双向交流是主体与局内人通过语言为中介进行客观认识交流 (人与人的交流) , 并非主体使用音乐体系模式套用的形式。以语言为媒介, 主体融入客体, 以局内人的视角认识音乐文化;而且, 主体并不把自我认知的音乐体系带入到客体音乐对象中, 能够客观认识局内人的音乐事象;然而, 主体创造音乐认识时, 是客观音乐文化在牵引。针对不同世界音乐文化, 应与研究对象的文化进行交往, 了解产生音乐的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意义、情感表达方式, 局外人才能更准确了解局内人创造的音乐文化背景、动机, 而非仅仅只是呈现的本体结构。

由于对音乐文化传统规范体系的局限, 音乐人类学家们借用后现代知识型视角对传统体制等方面反思。以欧洲中心论为主导, 以西方音乐体系为标准, 来衡量第三世界音乐文化, 有失公正性, 出现所谓“落后”“排斥”, 使其产生阻碍发展与阻碍传承。并且, 音乐教育的意义并非把受教育对象教成音乐匠人。应该用音乐人类学视野看待一切音乐事象, 打破欧洲中心论所带的局限性, 在西方音乐教育中, 只有技术化、工具化, 其实应加强人文知识, 通过了解、认识、学习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不同文化所产生的音乐文化, 引导音乐的文化价值体系, 意识到文化对音乐产生的重要性, 体现出世界音乐的丰富性。

现在已是21世纪的信息时代, 打开思维方式, 从平面思维方式转向透出深层内在的立体思维方式, 才更能体会音乐人类学所提倡的从文化深入音乐的内在深意。

摘要:21世纪音乐教育观念是在哲学、史学、国际大背景下, 提出了意识超前、思想超前的转向。以世界音乐课程进入了大学为引线, 成为音乐教育世界性变化的现象, 在音乐人类学 (或称民族音乐学) 的视野下而由此引发的论述。

家长要反思对孩子的教育 篇13

记者向徐小平转述了两个读者反映的问题:一个家长抱怨,他的孩子痴迷于收集耐克鞋,而抵制学习;另外一家的孩子沉湎于游戏而反感高考。徐小平认为,耐克鞋与学习,游戏与高考并不天然冲突,这个冲突里面蕴含着更加深沉的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只有否定这个问题,才能回答这个问题。”徐小平说,家长将表面的一块冰拿给教育专家或让他信任的人解决,而实际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以前十七八年漫长的教育过程中,你要教会他把握量入为出、看菜吃饭的常识;你也要帮助他理解后果与责任的问题,以及自身整体的健康问题。家庭教育是道德品质理想教育的综合体,你想仅靠一个行为一种思维是没法解决问题的。

“无数家长反映的子女问题,其实是家长本身长期实施思想野蛮、精神暴力、人格虐待造成的!”徐小平发挥了自己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特长。他举了自己17岁的大儿子的例子,有一次孩子打游戏与徐小平发生了剧烈冲突,一时赌气,儿子竟然想拒绝参加几天后的一个重要考试。后来儿子参加了考试,但效果很不理想。“我为此一直在忏悔,认为当时如果我更加理性冷静地处理问题,效果可能会更好。”徐小平说,“可很多中国家长是不知反思不知忏悔的,很多接受我咨询的学生,他们身上的问题,往往是家长长期实行„精神专制‟——比如不准谈恋爱,不准自由选专业、改专业、换工作,不准有自己的思想、爱好、追求等等的结果。”

徐小平认为,家长对孩子身上显露的个人爱好和兴趣,应该像发现宝藏一样珍惜,像提炼黄金一样去引导。比如,这个学生酷爱耐克鞋,说明他崇拜姚明热爱刘翔,表明他热爱体育渴望生命。适当引导,孩子这种对运动的热爱,就会转化成他上进的动力。徐小平再以儿子为例,孩子想学吹萨克斯管,母亲花了一万元,还四处求人托关系找到专业人士教他。可万事俱备后,儿子变卦,不想学萨克斯管了想改学吉他。母亲大怒,责怪孩子不珍惜自己的心血和付出。而最终徐小平出面,答应孩子的要求改学吉他。“他现在可以用8小时学会一个曲子,可以自弹自唱让女孩流泪。假如当时我们逼迫他死学萨克斯管,可能 1

一个吉他天才就被消灭了。”

在这个社会,总有人歌唱有人自杀,有人是第一名有人是第100名。欲竞争取胜,家长要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承担后果,自我定位,尽早让他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理解选择决定命运:你选择阴郁悲观你的生活就阴郁悲观,你选择幸福乐观你的人生就幸福乐观。这样,他能更快地摸索到兴趣与学习动力的平衡点,就不会出现“要么游戏生,要么高考死”的恐吓了。

而家长刘女士对此不服,“我们这些人虽然被尊称这„总‟那„总‟,但毕竟经济实力还属一般。徐小平的儿子当厨师没问题,因为他有强大的父亲当靠山,但我的女儿应该比我强,不然就白养她那么大了。”

徐小平对此的反应是:13岁的儿子表示要学厨师,他本人从反感到支持,关键不是真鼓励儿子做厨师,而是从儿子这个“做厨师”的爱好出发,鼓励他建立“厨师、餐馆、高级餐厅、连锁餐厅、饮食业、服务业、饮食服务业的管理者、投资者……”这么一个职业思路而已。

“关键是要确立为什么学习”。徐小平认为,在他生活过的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无论贫富家庭,教育的基本价值观都是一致的,都强调理想、信仰、人格、品格、道德、责任。最终归属是为社会服务。普通人家也许会更强调一点实用技术挣钱谋生,富家子则偏好一些学制较长的医学法律人文教育。

如果孩子从小就决定为信仰而学习、为梦想而学习,或为穷人而学习,他就不会没有动力。每个人都应该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我们的远景目标可以是解放全人类,近期目标则可以是为了父母或妻儿。

上一篇:国际商务往来礼仪下一篇:拜师学艺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