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有礼貌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怎样教育孩子有礼貌(精选11篇)

怎样教育孩子有礼貌 篇1

我女儿6岁,说话总不拐弯,比如带她去朋友家吃饭,她有时会说:今天的菜一点也不好吃!或者对老师说:我不喜欢你。虽然童言无忌,但这确实令对方尴尬。到底是应该保持

孩子实话实说不作伪的本色,还是应该教育她说话给人留面子显得比较有情商呢? 清源心理咨询专家解答:

我觉得这是一个尊重与礼貌的问题。西方有一个普遍到骨髓里的意识就是要对别人心存感谢,“Thank you”这个口头语几乎随时都听得见。到别人家做客,一定要感谢主人的热情接待,夸奖主人家“饭菜真好吃”。在人际社会中不管你是孩子还是大人都要对别人感恩,要对别人的感受承担责任。从小要告诉孩子话不能乱讲,要懂得礼貌、礼节和基本的人际规范,比如不要对陌生人不敬,不要在公共场所大声呼喊和乱跑,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或者未经允许翻弄别人的物品、书籍,不要欺负小的孩子和弱小的动物,不要把废弃品胡乱丢弃,行为不要妨碍他人,让别人不愉快的事情不要做……这些都是母亲教导孩子的基本责任。一个孩子有没有教养,会不会自己约束是考量父母品质最基本的标准。

怎样教育孩子有礼貌 篇2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教育影响各有侧重

在美国, 对孩子教育影响最大的就是家庭。美国的家庭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确立以下四个方面的观念:一是国家观念。在孩子很小时, 家长就教给孩子:你是美国人, 培养孩子确立国家的观念和作为一个美国人的自豪感。二是平等观念。美国家庭中, 父母一般不以家长自居, 不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教育孩子, 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平等观念, 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决定。三是诚实观念。在美国社会, 诚实是人的一生中最最重要的品格, 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视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不说假话、不说谎话、诚实可信的行为习惯。四是自立观念。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历史上美国人就有很强的自立意识。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 依然继承了这个优良的传统。

在美国, 对孩子教育影响很大的, 除家庭之外就是学校。学校教育的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继续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二是重点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美国, 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 老师都十分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内在兴趣, 让学生把学习看做一件快乐的事情。三是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能力。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 从幼儿园开始, 老师就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 正确地认识他人。一直到中学、大学, 都在持续地提高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使学生拥有健全的心态。四是有效激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实现全面发展。这种社会实践不光是到了中学、大学才有, 实际上在幼儿园和小学, 老师就已经有意识地把一些实际能力的锻炼融入到教学和娱乐当中。到了中学、大学以后,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相当普遍, 甚至依靠自己劳动赚取学费的学生也有相当的数量。

美国的社会对青少年教育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热爱祖国, 美国社会很重视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 在政府机构的办公大楼上, 在城市的一些重要建筑上, 在市区的中心广场上等, 随处可见到美国国旗。再如宗教信仰, 美国是一个民众广泛信仰宗教的社会, 在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确立宗教观念及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方面, 各种名目的教会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确立承担公民义务的责任感, 使他们逐步意识到, 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在这方面, 政府部门、法律部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等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还为青少年提供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广阔空间。在美国, 有许多免费或减费开放的公共服务设施, 如国家公园及各种科技馆、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体育馆等, 为青少年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供了很好的场所。有许多企事业组织和教育机构, 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参加全国性竞赛的资助及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工作岗位和场所。这些做法, 为青年学生真正步入社会进行了有效的"热身"。

美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在美国的青少年教育中, 虽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功能各不相同, 但整体上相辅相成。特别是在各个领域的教育中, 都贯穿了一些基本的方法。

民主的方法。我们曾参观了密苏里大学的幼儿园, 观摩了他们的教学过程。该园老师都有硕士学位, 小班一个老师带四人, 大班一个老师带十人。老师与孩子们围在一起, 有时坐着, 有时跪着, 有时站着, 有说有笑, 有唱有跳, 气氛十分和谐、活跃。据介绍, 如果孩子之间出现一些争执, 老师从不简单地充当裁判, 轻易地批评某一方, 而是把他们叫在一起, 让他们谈出各自的感受, 最终"握手言和", 使孩子从小养成彼此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惯。

法治的方法。美国是一个法制严格的国家,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如美国法律规定, 从小学五年级到高中十二年级全部实行义务教育, 学校不可以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包括书本费。在家庭教育中, 法律规定, 家长不可以打骂子女。如发生此类情况, 子女可以报警, 警察会迅速赶到家中过问此事, 严重的还会把家长带走。美国法律还规定, 公民年满二十一岁为成人, 二十一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准饮酒, 更不准商家卖酒给未成年人, 否则要受法律制裁。所以, 一些酒吧要查验身份证件, 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社会生活中处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有效地增强了青少年的法律观念和法治意识, 亦有效地保护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激励的方法。美国是一个全民崇尚激励并善于激励的国家。你打开电视, 经常会看到, 无论是政要讲话还是歌手演唱, 无论是体育比赛还是公众集会, 激情澎湃的掌声、喝彩声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良好的社会风尚也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在学校, 老师绝不会拿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学生, 即使有的学生在某方面表现欠缺一些, 也总会得到肯定和鼓励:你是优秀的!你在某某方面表现很好!你又有了新的进步!在美国社会的各种社交场合, 经常会听到Good、Very?good、Wonderful等欣赏和赞美的词语。

实践的方法。美国是一个特别注重实践的国家, 美国人尤其有务实的传统。我们参观过许多美国人的家庭, 几乎家家都有一个工具房 (甚至可以说是车间) , 他们经常自己动手来制作物品, 美化自己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这种注重实际、注重实践的传统也很好地体现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中。如美国中学上地理课, 为了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情况, 老师给每位学生发一张"支票", 规定用几天时间从东海岸到达西海岸, 必须经过多少个城市, 要把当地的气候、物产、文化及你要住的旅馆及费用等情况记录下来。为完成这个题目, 学生必须自己动手上网查阅有关资料, 安排行程、费用, 并做出详实的记录才行。在大学里, 这种实践教育的方法应用得更加普遍。

科学的方法。美国有大学、中学、小学及儿童教育方面的一系列协会, 专门进行有关研究, 制定和出台全国及地方性的青少年发展政策。美国还十分重视教育科学技术的应用, 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许多的教学辅助设施, 现在, 所有的学校都已经联网, 实现了教学手段的飞跃。

美国青少年教育是成功的

从现实效果上讲, 美国的青少年教育是非常成功的。

从身体上看, 美国青少年充满了活力。一般说来, 美国青少年的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 饮食方面会得到充分的营养, 所以美国青少年发育得都比较早、比较好。在中小学校, 每天下午一般在三点钟放学, 也没有太多的家庭作业, 学生有足够的业余活动时间。同时, 各学校有丰富的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可供学生使用, 所以, 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非常好。

从精神上看, 美国青少年充满了自信。由于美国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教育资源非常丰富, 青少年十二年义务教育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他们没有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考试方面的压力、升学方面的压力、家长方面的压力和老师方面的压力, 所以, 显得十分轻松自然、天真烂漫和充满自信。

从学习上看, 美国青少年充满了快乐。这方面可能既有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原因, 也有教育观念上的原因。我们参观过的美国幼儿园、中学、大学, 都有非常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如石桥中学, 建有音乐厅、天文馆、橄榄球场、垒球场、棒球场、篮球馆、足球场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 还设有学生咨询、学生活动指导和学生就业培训三个中心, 为学生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从生活中看, 美国青少年充满了创新。美国是一个十分尊重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社会, 所以, 青少年的个性几乎受不到来自任何方面的压抑, 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校园里, 你可以看到, 美国学生的衣着打扮各具特色, 行为方式异彩纷呈。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 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怎样教育孩子有礼貌 篇3

在德国家庭看来,孩子学会文明礼貌的说话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孩子将来是否会在群体里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德国家庭特别注重父母的“榜样”作用。夫妻之间,晚辈和长辈之间,亲戚之间说话,“请、谢谢、对不起、我非常高兴你这样做……”都是常挂在嘴边的。父母如果让孩子做事或帮忙,也经常会说“请你过来吃饭。请你快点上床睡觉。请你帮我打开门……”如果孩子按照父母的要求做了,那么父母一句由衷的“谢谢”就会飘到孩子的耳朵里。而父母做了对孩子不合适的事情,他们也会非常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说声“对不起”。

在中国人看来,亲人之间说话总是带“请”和“谢谢”,会显得得过于客套和疏远,父母向孩子道歉说对不起,也多少有失家长的脸面和权威。但在德国父母的眼里,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既然要用文明的方式说话,那么这一条就适用于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将礼貌的习惯深深渗透在自己的日常生活里。

德国父母并不是当孩子长大之后才对孩子“好好”说话,当孩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对孩子“彬彬有礼”了:请你坐在座位上吃饭。请你上床睡觉……如果小婴儿做了危险的事情,德国父母则习惯用平静而礼貌的语言和小宝宝对话:请你不要做,这样做是危险的。如果父母不小心碰到了小婴儿,一句“对不起”马上脱口而出,所以德国小孩刚学会说话就会说“请、谢谢、对不起”了,这并不夸张。

德国父母对孩子说话的语气都比较平静镇定,绝大多数父母不会用“拍桌子瞪眼睛大喊大叫”的方式来吓唬孩子。他们也通常不会用“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真烦人!”伤孩子自尊。父母对孩子不会恶语伤人,孩子自然也不会用语言去伤害别人。

带孩子去商场、饭店等公共场合,德国父母对任何工作人员都礼貌相待,绝不会对服务人员“大呼小叫”。如果自己孩子在公共场合做了不合适的事情,家长大多会平静地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不会在众人面前大声训斥孩子。我在商场见到过很多次同样的画面:孩子要买玩具,妈妈不同意买。孩子想耍赖,于是德国妈妈坚定地带着孩子离开商场,任凭孩子哭哭啼啼,妈妈只是平静而礼貌地对孩子重复了几次:“我们家里不需要这个玩具。请你安静下来!”除此之外,不说一句训斥孩子的话,脸上依然带着德国父母特有的那种平静。

怎样才能做到有礼貌 篇4

1、克服对讲礼貌的模糊认识;

不少人对礼貌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认为讲礼貌虚伪,似乎很做作,是故意整景。二是认为讲礼貌多余,感到礼貌是套没用的东西,挺束缚人的。三是认为讲礼貌麻烦,点头哈腰,罗哩罗嗦。四是认为讲礼貌是小节,讲不讲无关大局,更不算个什么罪。其实,这些认识都是不对的。仅举个小例子,看看讲礼貌的重要性。在上海市曾经发生一起因为在公共汽车上争座位而用尼龙伞戳死人的惨案。当被告被判处十年徒刑后,他痛苦他说了这样的话:“我与被害人前世无冤,今生无仇,在事情发生前的两分钟还不认识。只因为不讲礼貌抢座位发生争吵,我竟造成了他的死亡。我对不起死者,对不起他的家属。”试想,如果双方讲点礼貌,互相谦让,这个悲剧还会发生吗?

2、懂得礼貌的内容和形式;

一个人的文明礼貌主要表现在他的语言、行为和态度上。我们以礼貌语言为例,它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表现了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和语言艺术。礼貌语言要求说话和气,不要强词夺理,冷言恶语伤人;要求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尊重对方,多用商量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从日常礼貌用语的种类来说,大致可分为五种:见面语、感谢语、致谦语、告别语、招呼语。如早晨或晚间见面时,问“早晨好”或“晚上好”。平时见面互问“您好”。初次见面认识,主要一方可用“您好”,“很高兴和您认识”,被介绍的一方可用“请多帮助”,“请多指教”。分别时说“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的告别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顺风”。得到别人帮助以后应该及时说“谢谢”,“费心了”,“多亏您帮助”,“实在过意不去”。有求于别人时说“麻烦您”,“劳驾”,“请帮忙第一文库网”,“拜托了”。打扰别人时说“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请多包涵”。接受对方道谢或道歉时回答“别客气”,“不用谢”,“请不用放在心上”,等等。总之,要根据时间、地点、对方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和自己的关系,恰当地选择礼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礼貌语言是一股和煦的春风,它驱走冷酷的寒冬,带来滋润禾苗的`春雨,浇开心中的友谊花朵。而说话粗俗、态度蛮横,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紧张,甚至酿成悲剧。要真正养成语言礼貌、说话文雅的习惯,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从三个方面来努力:一是杜绝脏话、粗话、骂人话。这不难做到,一方面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另一方面,请周围的同志提醒自己,监督自己,坚持不懈,坏习惯是可以改掉的。二是掌握基本的文明礼貌语言。除按照《内务条令》规定的去做之外,还应重视对“您、请、谢谢”等这些基本用语的使用,长期坚持必有好处。三是

克服个人情绪对自己的干扰。如高兴时说礼貌语言,不高兴时也要坚持。称呼他人,关系好时与有了磨擦一个样,更不能恶语伤人,不要让自己的情绪为不文明的语言开绿灯。四是当领导面和当同志面一个样,在私下和公开场合一个样。不能对领导彬彬有礼,对同志两眼一翻,不能在公众场合讲话文明,在私下交谈中满口脏话,低级下流。在注意礼貌语言修养的同时,还要注意礼貌行为的修养。如进别人的房间要敲门,经允许再进入;外出乘车时,要排队买票,排队上车,不要插队加塞;在公共场所中,不要大声喧哗和乱扔果皮等脏物;买东西按价付钱,不贪小便宜;不讥笑别人的生理缺陷,不给战友起绰号等等。

3、从点滴做起;

怎么引导孩子成为有礼貌的人 篇5

要培养孩子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文明礼貌的核心就是相互尊重。自尊,就是教育孩子自己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受侮辱和歧视,能够受到别人尊重。尊重他人,就是推已及人,自己有自尊,同样别人也有;尊重他人,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与人,自己不愿意的,同样别人也不愿意。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还要使孩子习惯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和缺点。

要教会孩子必需的文明礼貌的常识

主要包括文明礼貌语言和文明礼貌行为。语言方面,要求孩子讲话文雅、得体,不说粗话、脏话。从常用的如:“请”、“您好”、“早上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晚安”、“您慢走”、“请留步”等等。文明行为方面,要求孩子见面分手要打招呼,举止大方得体,行为不粗鲁莽,待人和蔼热情,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衣着干净整齐、朴素大方,乘车主动给老、弱、病、残、幼、孕妇让座,排除讲顺序,参观游览爱护文物古迹,观看演出或比赛时不起哄、不喝倒彩,遵守社会公德。

要善于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怎样教育孩子有礼貌 篇6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调教策略2:听,有人在说话

在家人讲话或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时,宝宝经常会有话要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调教策略3: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争吵。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或无理取闹。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给宝宝一个“范本”

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避免“硬碰硬”

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编后语:

其实宝宝还小,不太懂礼貌是什么。在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反复向宝宝强调怎样做才有礼貌,以及宝宝讲礼貌是优点,对宝宝的礼貌行为给予正确的表扬。等到宝宝懂事后,也就养成了讲礼貌的好习惯了。

★ 学生礼貌教育方案

★ 礼貌教育随笔分享玩具

★ 袜组词

★ 精选睡眠调查报告

★ 四岁宝宝的教育

怎样使孩子有数学兴趣呢? 篇7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 发展 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

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 2(1)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 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这样教学,既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可向学生渗透猜测这种探究知识的策略,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此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笔者在教学“空间与图形”一课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球滚来滚去,有的甚至滚落到地上,他们有的跑到地上去追,还有的在桌底下钻来钻去,学生手忙脚乱。笔者抓住这个契机,追问学生:“为什么球会滚到地上?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滚来滚去呢?”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笔者又追问:“为什么家具、包装箱都设计成长方体或圆柱体?”从问题中引出平面图形。

本课的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从生活中的平常物体引入,得到平面图形的学习活动,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学习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这样的设计使数学活动生动活泼,学生更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孩子数学成绩上不去是习惯不好

-1-

课堂不认真听课

孩子的基础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学习,而课堂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课上是否认真听课,倘若上课开小差,就很容易错过某个重点知识的讲解,导致课下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

在这里建议孩子:

1.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不一心二用;

2.学习要有计划性和目标性,并围绕计划和目标展开学习任务;

3.做作业时,放在周围的东西一定要与当时学习的内容有关,从而减少注意力的分散,比如做语文时,就不要把数学摆到能看到地方;

4.长时间的学习容易出现思维停滞的现象,所以要学会在合适的时候切换科目或者休息片刻。除了试卷练习外,建议在家里每学一小时,休息10分钟;

5.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精神不好,注意力肯定不能集中,所以平时得锻炼身体,劳逸集合;

6.通过由易到难解决问题,建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让兴趣和自信引导学习,近而提高集中力;

7.学习之前的1小时内,避免做一些让自己兴奋的事,如剧烈运动后,人的身体是亢奋的,学习集中力会很低;

8.课前要有预习,并在听课时要有主动性,尽量在听懂的基础上做笔记,而不是一味抄笔记,否则根本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实在听不懂一定要标记出来,课下尽快找老师或者听懂了同学给自己讲讲。

需要注意的是,预习是为了上课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而有的同学却觉得自己预习了,上课就不认真听了,这是不可取的。

-2-

学习无规划

很多孩子在学习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老师和家长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要知道,成绩好的学生一般计划性都很强,小到每日计划,大到学年计划都安排好了。所以,一个针对性地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制定学习计划的思路:

学习计划是一个系统的计划,计划应该包括平时计划、阶段计划和长远计划:

计划类型

计划说明

平时计划

通常的学习常规和临时性安排为内容

阶段计划

以一个月或一个学期为一个周期

长远计划

长远计划以一年或几年为周期

在制定学习计划时,我们应先考虑的是长远计划,它应该是孩子的整个学期的最终学习目标或者升学目标,比如更长远的小升初择校,中考、高考进入哪所大学;稍小的长远目标可以是期末考试后年级排名在多少位,或者是数学能够考到多少分等;

其次,要想实现这个长远计划,就需要告诉孩子将长远计划分解成阶段计划,比如中考要考进想去的学校,那自己的成绩应该达到多少分,达到这个分数,要分阶段做好哪些事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再比如数学要提高30分,最近几周我要将哪块知识学好,要练多少题等;

确定好阶段计划后,还要将阶段计划分解成平时计划,比如要学好数学不等式,具体要再练哪些题,需要在哪一天完成等。

这样一步一步分解下来,大目标就变成中目标,中目标再变成小目标,执行起来就比较容易,可有效避免学习计划的不切实际造成孩子难以执行流于形式。

-3-

只看书,不做题

很多孩子有个误区,以为看懂了,也知道该怎么做题就完事了,可是却总是拿不了高分,其实就是因为没有动笔计算。中小学数学考试其实并不会考多少难题,很多题是在基础题加上复杂的计算演变而来,所以没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怎么可能在考试中获胜呢?

这个误区还常常出现在学生的复习当中,有同学为图“效率”,复习时觉得做数学大题费时间,有时候就简单地写一下思路,感觉这道题会做就很快跳过去了,犯了眼高手低的错误。

因此,做题是很重要的,即使很难算,也一定耐下心来算出正确答案。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甚至还会在做题中发现一些知识点的联系,以及查漏补缺和强化训练。

-4-

边做题,边翻参考资料

有的孩子边做数学题,会边翻参考资料,比如做到某道题时,忘记了公式翻一下,忘记了某个步骤翻一下,虽然对着书上的知识点也把这题做出来了,但是下次再遇到很有可能还是不会,最终结果还是不会做题。

这样做数学,就和开卷考一样,考完就忘了,很可能导致长时间掌握不住这个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东西记在脑子里。一来能节省时间,二来能够快速提供解题思路。

可能一开始有些知识点没记住,需要翻翻书,这也很正常,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做数学题时就要尝试着“戒掉”参考书了,慢慢你就会发现进步不止一点点。

-5-

遇到问题不立马解决

有的孩子遇到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惰性,想着明天再解决,有的孩子甚至羞于请教问题而不问问题,结果越积越多,问题一箩筐。要知道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知识漏洞,拖得越久,漏洞就越大,成绩自然也就不会好。因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发现问题要尽快解决。

-6-

只做题,不思考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思考对于数学的学习是最核心的,做题更是如此。不坚持去思考、联想、类比、总结,那只相当于背书。

很多时候,数学考核的是考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够理解这些知识点,然后解题,通过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因此,做题时要学会思考题中所包含的知识点的运用,题与题之间的异同、联系等。通过思考整合知识点,就会慢慢提炼出思路,以后再解这类题就会顺畅很多。每思考一次就会加深一次印象,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7-

打草稿,随心所欲

每个班都有不少孩子因为草稿乱七八糟,条件写错或者抄错了答案导致扣分,这就是随意打草稿的后果,而且一但出现错误也不容易检查到。

因此,平时就注意养成打草稿条例清晰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培养自己清晰的思路,通过这个习惯的养成会慢慢提升对大型计算的信心和仔细程度,考场上才能做到快与准的统一。

-8-

觉得晚上做数学题效率较高

有很多人是夜猫子,喜欢熬夜,或者是晚上思维更敏捷更活跃,白天呢,夜猫子们精神状态就不佳,要么打瞌睡,要么思维凝滞。但是考试是在白天考的,所以最好把兴奋点调整到白天。

还有,用好白天的时间,提高效率,对于考试来说时间肯定是够用的。另外,这样健康作息对身体也好。

-9-

听课不记笔记

上课只听老师讲课,虽然在课堂上是听懂了,但是下课后容易遗忘,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记笔记是就是为了着重记忆那些非常重点的知识,老师一般着重讲的就是重点,所以,学会记笔记是一大好处。如果课上不记笔记,你是非常吃亏的

-10-

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有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时,不会去深究公式定理的来龙去脉和推理方法,直接死记硬背,其实排除极少部分必须死记硬背的公式之外,很多公式定理都可以推理,这些推理其实能够帮助理解基础知识,这一块不掌握,在运用时就不会得心应手。

因此,学习数学时要多深究公式背后的原因,尽量不去死记硬背,比如四川高考就有一道解答题让考生证明公式是如何推理出来的,这道题其实非常简单,但很多考生都丢分了。

-11-

审题不细,急于下手

有的孩子图快,看见题目就动笔,本来多思考就能做对的题目也丢分,最后整场考试失利!

其实,这个时候同学们再读几遍题目,尤其是几何题,综合题。看清题目的已经条件,转化成自己理解的方式,同时将已知条件标注到图上,才能让做题有的放矢。

-12-

答案看完,就不管了

仅仅粗略地看看最后的答案,就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了解决问题,这是学习过程中最严重的错误。必须能够在不看答案的情况下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因此,做完数学题和考试考完后,一定要多分析做过的题,尤其是对试卷上的错题进行分析整理。

建议家长督促孩子整理一个错题本,以下是具体怎么使用错题本的一些建议:

1.定期翻阅,自查纠错

错题记在本上不看,那只是废纸一张,经常浏览,才能变“废”为“宝”。尽量少布置机械的练习题,而增加复习整理和实践题,翻阅“错题集”就是孩子们每周末必做的功课。翻阅的过程,就是让曾经犯过的错误在大脑中再一次“否定”,从而避免再犯。考试前再次翻阅,就又一次加深印象。

2.同学互阅,借鉴防错

错题集就是以本写满经验教训的指导书,我们获得教训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经验,也可以是间接经验。在中午课间阅读时间,学生可分组互相交换阅读错题集、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孩子们在互相的学习和点评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竞赛出题,提高兴趣

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以对手赛的形式从对方的错题集上出题目测试。对于自己做过的题目,学生熟悉又兴趣。对于曾经出错的地方,学生会特别小心不要重蹈覆辙。答对加分、答错扣分,小组累计算分。在这样的竞赛中,学生巩固了知识,纠正了错误,以后也更有兴趣整理错题。

4.分类训练,全面整理

学生出错的地方,就是学习的难点所在。发现规律,抓住重点,就能有针对性地复习补救。

-13-

不到最后不学习

如果要参加运动会,运动员会到开赛前的最后一刻才训练吗?大脑就像肌肉,在一段时间内学习一个学科,只能学到有限的知识。数学,不是一个抱佛脚就能提高成绩的学科,所以一定不能抱有这种想法。

-14-

不注重劳逸结合

有的孩子认为,坚持高强度学习,成绩一定会提升上去,但事实上很多这样苦学的孩子,成绩一直在原地踏步,这样的情况在高中生中非常多见,他们利用提神饮品(咖啡、抗疲劳保健品等)来使自己减少疲惫感来获得更多学习时间,长期以往会导致脑疲劳,思考缓慢。

因此,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娱乐的时候放松,该学习的时候学习,做到劳逸结合,才能科学提高数学成绩。

-15-

将做数学题当成任务

练题,的确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方法,但练题也要有针对性,有的孩子练题是没有计划,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掌握情况,随随便便找一些题当作业一般做完就了事,并没有思考这些题背后的思路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练题,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多分析错题,找到自己的知识漏洞,根据知识漏洞去找一些相关的题来做,从而掌握一类题的解法,触类旁通,何愁还会丢分?

这15个坏习惯,

如果有,

一定要让孩子尽快解决!

关于怎样教育孩子 篇8

很不幸,如今仍有相当多的父母用打骂的手段来管教孩子。打骂孩子的时候,气愤至极的父母还常说这样一句话:“揍死你!”“揍死你”这一类空洞的话,只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不会有任何实际效果。因为当他说这句话时,表明他再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了。由于这说的仅仅是一句“大话”,根本无法兑现(父母也不准备去兑现),孩子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他的活动。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这种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如果我们真的揍了他们,就中了他们的计策,帮助孩子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孩子在内心里说,你虽然把我打疼了,但是你生气了,我感到满足。打骂孩子的父母是最无能的父母。如果你不喜欢打骂孩子,只是一时气愤难以忍耐,那么打骂将宣告你的失败。如果你就是喜欢打骂孩子,那么你就是一名需要治疗的病人。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2)

2.“他有个尿床的毛病”

一位母亲跟人闲谈,话提扯到孩子身上时,“他有个尿床的毛病……”话刚出口,一旁的小男孩羞红了脸,露出怨恨的表情。尿床这类生理缺陷,属于“难言之隐”,孩子对此特别敏感,父母一般情况下不该向他人提及。这位母亲的话,也许是在无意中说出的,但孩子却误以为母亲在当众出他的丑呢。孩子尿床,是因为脑子里负责控制排尿的神经尚未发育周全,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虽然此事不算什么大毛病,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却很重,他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是个“废人”,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因此如果孩子尿床,家长不必大惊小怪,只需勤洗床单就可以了。同时需要牢记:不要对孩子有任何埋怨的言辞,更不要将此事到处宣扬。你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

子会终生感激你的。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3)

3.“你真笨!”

什么叫笨?学东西慢就叫笨。一学就会那叫聪明,不聪明的就是笨。在动作上,不灵巧的叫做笨,迟缓的叫做笨?如此说来,新生儿是最笨的,他什么都不会,连吃都不会,也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为什么我们不说他笨。原来笨是人为规定的概念,是同别人比出来的。别人都会走路了,而你还不会走,那是你笨手笨脚;别人都会说话了,而你还不会说,那是你笨嘴拙舌。为什么别的同学考试全对,而你总是做错题?还是你笨吧!懂事的孩子最怕别人说他笨,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出错,学东西这么费劲。也许,多年之后他能证明自己不笨,可当时心里就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你真笨!”这三个字从自己父母口中说出来,孩子心里有多么难受!他想说:“实在对不起,我怎么这么笨呢?”为人父母者,不知是否听人说过这三个字,或者在心里对自己说过这三个字,如果你知道这三个字的份量,怎么忍心对自己的孩子说呢?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4)

4.“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

如今社会进入了竞争时代,孩子的父母也与时俱进,不再讲究“温良恭俭让”了。孩子在外面和小朋友打架,回家后不免向家长诉说一番,有的家长就问:“他打你没有?”“打了。”“他打了你,你怎么不去打他?”家长把敢不敢与人对打看作孩子有没有竞争意识了。现实教育人们,太老实了容易受人欺负,就得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反正不能吃亏!照这样的逻辑引申下去可就不妙了:别人打你,你就打别人;别人不讲理,你敢不讲理;别人偷你自行车,你就偷别人自行车;别人腐败,你就腐败……这是什么样的社会?这是什么样的未来?你就准备让孩子

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你准备让孩子变成一个“占便宜没够、吃亏难爱”的人?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5)

5.“妈妈求求你了”

教育学家克劳蒂娅认为:从小到大,我们大多数人生活在有连续性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会受到上一代的极大影响,往往将父母用于我们身上的一套,纹丝不动地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奖惩便是一项传统的工具。先说惩。传统教育中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已被现代文明和公众舆论所抛弃。国家法律也不允许父母再打骂孩子。再说奖。现在家长一般用奖励的办法来教育孩子,为了让孩子安静一会儿,妈妈常说:“别说话,一会儿给你买冰淇淋。”这种方法也许当时有效,用多了就会失灵。其实孩子不需要贿赂,不需要用交换的方式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从本性上讲他们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为产生于他们自己的意愿。孩子只有在自觉的情况下,才能成为原则的遵守者。纪律约束应当建立在相互尊重及合作的基础上。如果他们知道大人是尊重他们的,他们就会接受大人的领导和指导。最怕出现这样一种局面:奖励不管用,惩罚不能使。孩子识破了大人的一切动机,软硬不吃。家长恐怕就只好说:“妈妈求你了!”但是就连这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说了这话就意味着家长缴械投降,孩子会从内心里更加蔑视你,纪律约束的基础就土崩瓦解了。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6)

6.“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父母教育失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许多情况下,孩子是被家长的话逼出家门的。冲突爆发时,家长与子女双方都摆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有些父母利用孩子依赖性强的特点,动辄就用抛开不管一类话来恐吓孩子,发泄自己对孩子的不满。不少任性要强的孩子,因为忍受不了父母的嘲弄逼迫而离

家出走。“你滚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父母说出这句最后通牒式的话来,想逼迫孩子就范。当然这话并不是当真的,只不过想以它来结束这场口舌之争。但是孩子没法应对。他当然不想离家出走,可一旦就此低头,便会显出自己的软弱,难道就这样屈辱地留在家里?那还有什么自尊可言?他当然要逞一回英雄。“走就走!”就这样真的离家出走了。因此在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该用这句话来要挟子女,迫其改过。孩子有错,应该明确指出,即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让他感受到父母的慈爱和深情的关切,从而产生自强、自信、向上的力量。否则,即使孩子一时屈服了,也于事无补。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7)

7.“再哭,让狼把你叼走!”大约是“狼来了”的故事广为人知的缘故吧,有些父母至今还拿“狼”这张王牌来恐吓孩子。诸如此类的话还有“再不听话,把你送给要饭的”、“让公安局来抓你”、“让大夫来给你打针”等等。如此去恐吓孩子,会给他的身心健康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婴幼儿正处在身体机能迅速发展的时期,恐吓会给孩子的精神带来压力,加剧内心冲突,使其兴奋和抑制失去平衡。长此以往,大脑皮质对皮下中枢的调节能力降低,植物性神经和内分泌失调,内脏功能紊乱,容易诱发消化系统的疾病。恐吓还不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个人品质。父母若常用鬼、神、狼等恐吓孩子,可能会使他建立一条条件反射,对同类事物产生惧怕感,造成胆小、怯懦、软弱的个性品质。有的孩子常常夜里哭闹,也与此有关。恐吓使孩子产生错误概念而不容忽视。在他眼中,狼、要饭的、公安局、大夫等概念都与恐惧相连,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过来。因此父母不能为图省事而胡乱吓唬孩子。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8)

8.“我没本事”

“我没本事……”是一些混得不好的父母的口头禅。他们在和孩子交谈时把自卑感表露无遗,这样做是不妥当的。被自卑感“传染”的孩子,会认为“爸爸没本事,我又能怎样?”教育专家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的自卑感是由家长诱发的。父母如果能坚定自信、乐观向上,那么,孩子对未来也是充满信心的。孩子的眼光常常会追逐社会现象,比如我们看到社会上有些人有特权,而自己的父母没有;有些人神通广大,而自己的父母却安守本分,便会对父母提出许多疑问。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用“我没本事”来开始你们之间的谈话。你应该用辩证的观点去贬恶扬善,指引孩子踏上坚实的成才之路。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安金鹏,出身于河北武清县一个贫苦家民的家庭,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卖了家里的毛驴,又四处借债为他攒足了学费。为了不让他饿肚子,母亲每个月都步行十多里路去批发一口袋方便面渣给他送去,他用的数学草稿纸也是母亲从印刷厂要来的废纸。他是天津一中惟一连素菜也吃不起的学生,是惟一没用过肥皂的学生,衣服上打满了补丁。但是他从来没有自卑过,因为他觉得母亲是一位从不向苦难和厄运低头的英雄。

父母最不该说的话(9)

9.“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怎样教育孩子文章 篇9

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1、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文化敏感期(6—1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

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黄金阅读期(8—1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12—1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

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家长的“8条建议"

1、(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育。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不要培养“超级婴儿”;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怎样教育孩子 篇10

第二天下午,下了班以后,我赶紧奔向书店。前几天我就旁敲侧击的问儿子希望圣诞老人给他什么礼物。儿子最近在看《探索与发现》播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内容,所以他很希望得到一本一次世界大战方面的书。可是我在书店里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有关一次世界大战的书,只好买了本《世界战争探秘》。回到家,我把书偷偷的藏起来。

儿子吃过晚饭就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去捣鼓什么了。过了一会,他跑出来煞有介事的把一张纸贴在了自己的房门上。我走过去一看,纸条上写着:“圣诞老人你好,我希望得到一本一次大战的书”。然后他说:我希望:“圣诞老人把书放在我的枕头底下。”

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知道圣诞老人,那时会有人扮演圣诞老人到他们教室给他们礼物。在街上,会看见有商家请人扮演的圣诞老人。回到家,我和儿子说:“圣诞老人只会给这一年表现最好的孩子送礼物。”每年平安夜我都会把礼物放进他的枕头底下,第一次儿子很奇怪的问:“圣诞老人怎么进来的啊?”我说:“从烟囱里爬进来的。”儿子说:我们家没烟囱啊。”我发现自己这谎没撒圆,赶紧改口说:“是从窗户爬进来的。”从此儿子真的相信有圣诞老人给他送礼物了。

当儿子沉沉睡着了,望着儿子红扑扑的笑脸,均匀的呼吸起伏,我把书偷偷的塞进儿子的枕头,也把一个美丽的童话塞进了儿子的童年。第二天一早,我正睡得香,儿子跑进我的房间,神秘的把那本书举起来,“爸爸,圣诞老人给我礼物了。”儿子脸上那种幸福的表情,一直令我陶醉。我说:“喜欢吗?”儿子说:“喜欢,可惜不是一战的书。”我说:“你说迟了,圣诞老人前天晚上就出发了。”儿子说:“这本书也很好啊。”一个早上儿子就把那一本全是文字的大人看的书看了一半。

怎样教育孩子 篇11

所以说,如何引导孩子把自然变成科学实验室呢?这是所有做父母要知道并学习的,这样才可以让爱护环境不会成为一句空话。具体来看一下在四季中是如何与孩子一起玩乐的。

孩子在春天时的游戏:我们知道,春天是踏青的季节,这时候家长可以拿出小时候的看家本领,为孩子做一些柳笛;还可以摘一束野花,让宝宝数数野花的花瓣;泥土和沙子是孩子们的最爱,让孩子挖开泥土,寻找藏在泥土中的小虫子;和孩子一起在沙堆泥土中做蛋糕,印手印,挖沟引水,堆小山,也可以带一些泥土和沙子回家,灌上水后看一看,泥土和沙子是否能化在水里。

孩子可以在夏天玩的游戏:在这个多雨的夏季里,爸爸妈妈和孩子可以隔窗观察下雨的情景,看看直的雨丝和被风刮斜的雨丝,听一听雨点打在窗户上的声音;和孩子一起打着伞,到雨里去走一走感受雨点打在伞上的声音;雨停了以后,和孩子一起到户外看一看雨后的景色,寻找积水较深的泥坑和积水较浅的泥坑;用下班瓶舀一瓶泥浆水带回家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泥浆水的变化。

孩子在秋天玩的游戏:秋天是收获采集的季节。采集落下的花朵,把花或叶放在烹袋中用力揉搓,将塑料袋将花或叶夹在纸中间,用小木槌轻轻敲击,将花或叶子印在白纸上,也可以将形状优美的叶和花朵制成精美的书签。

冬天的游戏也不能错过:冬天虽然是没有花的季节,但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来制造冬天的花朵。在家中找出任何形状的小容器,盛上水,让孩子在水中任意添加自己喜欢的颜料颜色,将一根线绳一端放进容器中,另一端搭在容器外。将容器放置在气温很低的上或院子里,十二小时后,孩子会惊奇地发现容器中水的神奇变化,水已经凝固,在孩子的欢呼声中让他轻轻地拿起线绳,牵起来的就是美丽的冻冰花。

上一篇:幼儿园父亲节活动方案小班下一篇:晏子使楚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