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父母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精选11篇)

父母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篇1

生命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上周末,台湾生命教育专家纪洁芳教授来到杭州,在“生命教育进家庭”教育教法培训活动上,用各种体验式游戏告诉家长、老师、学生如何爱自己,爱他人。

本次活动由浙江省教育学会德育分会、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等主办。承办单位茅以升实验学校编写出版的校本教材《生命的呵护》,今年还将出新版本。“我从哪里来”“正确使用电梯”“被狗咬伤怎么办”等生活中常见的事情,都是生命教育涵盖的内容。

体验活动A:

拍气球怎么让它不落地

现场一个经典游戏,让父母把握如何爱孩子的尺度。

纪教授拿出一个气球,让家长、学生用各种方式拍打,不让气球落地,看谁的方法最佳。很多人尝试连续短距离拍打,不过效果不理想,稍不留神,气球走偏落地。现场有小男生说,“气球抛得越高,球落地时间就越长,这样就有时间调整拍打动作,节奏也很稳。”

纪洁芳当场赞扬这位小学生,“玩这个游戏,很多家长就会体会到,爱孩子是需要保持适当距离的,把孩子牢牢抓在手中,孩子反而会被吓跑,聪明的家长懂得制造距离,让孩子在自由空间中感受到父母的爱。”

体验活动B:

画出自己的一生

纪洁芳在培训课上,让大家现场画一幅画,表现自己的过去、现在,或者未来。这种绘画形式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种模式,比一般的叙述模式更能表现一个人的真实内心。

一位男老师用风筝代表快乐童年,用举重造型代表现在繁重的生活,用与孩子一起骑自行车,表示未来周游世界的愿望。还有老师用各种不同颜色表示成长阶段不同心情。

纪洁芳说自己在台湾上课时,曾让小学生画自己一生,甚至画画自己的墓碑,很多孩子会在墓碑上写上自己名字,还会画出天使的模样。

“其实这些都是生死教育,有的时候成人跟孩子谈死亡,没必要遮遮掩掩,让孩子认识死亡,知道这是生命必经的一个过程,反而能降低青少年的自我伤害,更加珍惜自己。

孩子顶嘴,父母该如何堵怎样疏? 篇2

孩子顶嘴,你会怎么做?在一次针对父母如何应付顶嘴的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父母习惯用简单的办法打发这种令人头痛的顶嘴,他们要么顺从孩子的意愿,要么抡起巴掌强行打断小家伙的顶撞。而站在儿童心理学家的角度,这两种快餐式的解决方法都是极不可取的。你会对付小家伙的顶嘴吗?

先搞定你自己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没办法有效地让孩子停止顶嘴的家长,往往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记住:粗暴急躁地处理孩子的顶嘴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要想取得主动,就绝对不能冲动。

处理孩子顶撞的首要之处就在于你平静的态度。在冲突发生之时尽量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在你平静下来之前,不要说什么话或者至少别说太多,这样,你们之间至少避免了一场激烈的争吵。此外,你平时生活中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如果你自己都经常跟爱人顶嘴,跟老人发生冲突,那管教孩子的力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多多以身作则,平日处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长辈时言行尊重,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学会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争执。

给孩子过渡的时间

有时候,孩子在玩或看电视的时候,大人如果下令他停止,马上去弹钢琴或睡觉,孩子一时不能从原来的活动中脱离出来,就会顶嘴。

遇到这种情况,不妨给孩子一个缓冲时间,比如告诉他:“妈妈现在去刷牙,等刷完牙你就要关掉电视了啊!”或者告诉他,分针指到哪个数字时就要去弹琴了。你告诉他这些后,就要坚决执行。孩子会发觉其中规律的,一旦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再执行起来就不困难了。

告诉他这是错的

许多父母在无意中纵容了孩子的顶嘴,他们要么哄,要么顺着孩子的意思办事,这是十分糟糕的。因为你无疑是在告诉他,顶嘴是有效的心情表达方式。这以后,他不仅会在家里频繁地使用这个武器,而且会把顶嘴延伸到幼儿园和学校。如果你不想看到孩子成为一个没家教的小家伙,你就要明确地告诉他,顶嘴是错误的表达方法。

直截了当地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宝贝,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或者说:“孩子,妈妈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但你可以慢慢用你的道理说服妈妈!”也有的家长用肢体语言教孩子。比如,当孩子顶嘴的时候,妈妈就像警察一样举起手臂,做一个“禁止”的手势。一开始,孩子可能不适应,反复几次之后,他们就明白妈妈的意图了。

站在孩子的角度

究竟是什么事情让小家伙喊出“不”呢?要去掉埋在背后的“雷管”,你不妨试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们顶嘴的理由。心理学家说,孩子表达的情绪很简单,如果父母和他们站在一起,研究一下他们的心理,你会感到那些拒绝甚至是脏话原来都情有可原。孩子的感情是相当脆弱的,你以为他在“顶嘴”时真是那么无所畏惧吗?他也害怕,小孩子怕你斥责他,大一些的孩子怕你不理解他。他在形成自己的独立性,但也渴望理解,特别是父母的理解。

如果你不站在他的角度和他“并肩作战”,你的孩子可能从2岁与你顶嘴到15岁,等到成年后,他要么与你感情冷漠——他最信任的人不是父母;要么你彻底从心理上失去他——他根本不愿意回到家里。而许多融洽的家庭关系往往是因为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在家中得到了理解和尊重。

栏目管理、编辑/饶虹

父母应该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 篇3

孩子做完作业,我们检查完之前,你跟孩子说你只是检查一下了解一下他的学习状况,并不是帮她检查对错,关于对错的问题你要让他自己对自己保证,否则他做作业时就不会用心,心里总会想着反正有错的地方父母会跟我说,这是锻炼他自己的细心和责任心。

关于解决孩子不会做的题目的时候

在孩子向你发出“救援”时,你要问他是不是想尽了所有的办法,真的是没辙了。确定他真的动了脑筋之后还是不会做,而且你不要告诉孩子做题的答案,你只能告诉他思路与方法,要让他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你给他现成的答案。

关于孩子温习功课的事情

如果孩子今天的作业量不是很大,辅导孩子温习一下今天或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功课,根据温习后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出孩子这段时间的学习状态,如果温习效果不好不要责备他,跟他说明天会继续温习,效果很好的话要赞扬他。

2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发现孩子们的缺点或不好的习惯等时,要合理灵活提出与纠正。谁没缺点啊?谁天生就完美啊?小孩子嘛,不犯点错哪还好玩啊。但是,在他们犯错或发现陋习缺点什么的时,在不是极端错误的情况下,就不能责骂或打罚。

此时应该先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与自己的谈话上来,然后再用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指出,然后让他自己反思并改正。这里的重点就是想办法让他真正地知道自己错了,并且自愿而积极地去改正。这样的效果应该是最好的。

父母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篇4

建议一:指导孩子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学习方法

每个孩子的具体学习情况不一样,因此父母需要指导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多感官学习法是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她认为孩子在动手实践时,充分调动他们全身感官的参与,学习的效果将会更好。多感官学习法要求父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帮助孩子调动各种感官,如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等,让孩子的各种感官充分活跃起来。

如果孩子非常讨厌学习,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使用多重感官来学习,集中他们学习的注意力,提高学习自主性。

建议二:让孩子明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父母要指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首先就应该告诉他们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对学习的重要意义。

高效的学习方法就像一把锋利的斧子,能帮助孩子又快又好地在相同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纵然有满腔的学习热情、十足的自觉主动的学习精神,也只会蛮学苦学,陷入题海战术,难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正确的预习方法

正确的预习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在课堂学习时能很好地抓住重点、难点知识,使课堂学习更有效率。因此,父母应该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

绍辉今年11岁,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他从来不预习功课,这让父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次妈妈让他预习功课,他总会说:“我每天要做那么多作业,哪里有时间预习呢?而且预习有什么用啊,反正老师都会讲的嘛。”

妈妈便告诉他:“老师讲课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但是你们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不一样,你得事先预习,清楚自己需要重点听哪些内容啊,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要点。”

父母应该指导孩子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习,例如:先把教科书看一遍,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书本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都要做上标记;另外父母还可以鼓励孩子试做一下课后习题,以此来检验一下预习效果。

建议四:教会孩子正确的听课方法

一个孩子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与他们的学习成绩直接相关。如果孩子不懂得正确的听课方法,那么他们就难以在课堂上学习到最主要的知识,自然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相反,如果孩子掌握了正确的听课方法,学起来就会非常轻松。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课前准备好课堂需要用到的学习用品,避免上课时花费太多时间来寻找学习用品;听课时应该专心致志,重点听那些自己在预习时有疑问的知识点,学会记笔记,对自己没有弄明白的知识点,应该及时地向老师提问。

建议五:教会孩子正确的复习方法

正确的复习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巩固新学的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一个不懂得复习的孩子,学习成绩必然会大打折扣;而掌握了复习方法的孩子,则会学得轻松、愉快,而且学习效果也会很好。

杨晓叶学习成绩不太好,因为她从来不复习。每天放学后,她总是急急忙忙地写完作业,便开始看电视或者玩游戏。

妈妈经常对她说:“你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复习一下啊,巩固一下学习效果。”杨晓叶怏怏不乐地回到书房,没精打采地看了两下就开始发呆,然后冲着妈妈喊道:“怎么复习啊?”妈妈便告诉她:“应该有计划,而且最好跟着老师讲课的进度来。每天回到家后应该把笔记再看一遍,回忆老师讲的内容,然后适当做几道题巩固一下。每周、每个月都应该有一个大的复习回顾。”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正确的复习方法,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进度制订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

建议六:教会孩子正确的考试方法

许多孩子平时学习状态都非常好,但是考试成绩却常常不如人意,让父母跌破眼镜。其实很多是由于孩子没有懂得正确的考试方法造成的。

因此,父母应该指导孩子掌握正确的考试方法:考试前鼓励孩子与朋友或者亲人聊天,以缓解考试的压力;考试时应该专注于做题,不要太计较分数;动笔前应该先把试卷通看一遍,先做那些自己有把握的题目,然后再去攻克难题;答完题后应该及时进行检查。

父母情该怎样去报啊 篇5

明天妹就要开学了,今天晚上妈妈为她忙碌地捡东西,妈妈老是问我们这个买了没那个那买了没,虽然有时候觉得很烦,因为我认为现在即使有东西没买,这大晚上的还去买吗?感觉这些话都是多余的,说句实话,表面上我觉得烦,但在内心深处我还是能感受到那么伟大的母爱——她不是时时刻刻在关心我们吗?以前她认为手机现在买了早了些可是到头她最后昨晚还是让我带妹去买一个手机,她总是把最好的给了我们,不论我们有什么样的要求她都会答应的,而且总是那样不厌其烦的问我们东西准备齐了没?我感觉她好像就像是在挤破脑袋想着妹开学需要的东西,想到一点就问我为妹搞好了没,就这样一直在想,也一直在问„„

现在又在为装东西忙个不停,看着她来回穿梭的身影,我无言以对,在心里真得不是滋味,我无力的感到了一身疲惫,想想父母为了我们真是操碎了心,什么都给我准备最好的,而自己却是将就着用,即使有时候我们和她顶嘴,她都会要笑脸相迎,我真不知道她心里要承受多大的痛苦,才能这样“面不改色”?

父母该如何制定孩子的兴趣爱好 篇6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老掉牙的古训,成为了古往今来许多父母对孩子寄予期望的真实写照。这虽然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如果过了度,好事也会变成坏事。父母应该跟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基础,才能了解孩子的心。

生活中很多爸爸并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是给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如,考试要考第一,比赛要得第一,就是走路也要走在前面。样样都要第一,别说孩子,就连大人也会很累。现在流行早期教育,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一出生甚至孩子娘胎里时,就让他接受这样那样的教育。结果出现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能否接受,就“填鸭”似地把外语、绘画、唐诗、钢琴……一股脑儿地全填给孩子,这只能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他的成才没有半点好处。

还有的父亲早早地为孩子安排好了人生道路。有的父亲没有上大学,就要求孩子一定要上大学。以弥补自己当年的遗憾;有的父亲与足球有缘无份,就把这个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还有的父亲想把女儿打造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完美女性。当然,孩子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加以引导,如果他一点兴趣都没有,那么你的强迫就只能害了他。

父母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篇7

【来自家长的描述】像我们这些70、80后的家长们发现当今的孩子们都比我们年少时代要开放很多,所以好些有孩子的朋友和同事,尤其是有女儿的每每谈及这个话题总是有点忧心忡忡。这不,昨天一个好朋友很是不爽和担忧的跟我谈起她才碰到的一件事情。

这个朋友昨天上午带着自己才不到4岁的女儿去妇幼打针,因为孩子太小所以她就找张小床让孩子可以躺着打针,一番周折后好容易找到床位了(资源都是稀缺的,尤其是医院,更是人满为患)。结果刚打上针,没一小会就有一个稚气未脱的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到她面前(估计是看我那个朋友面善,又带着个小孩)对她说:“阿姨,一会能不能把这张床让给我们,我有个同学做人流了,想休息一会!”当时人很多,我的朋友那个汗那!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而言,说人流这种话题都得偷着躲着说,哪个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居然“光明磊落”的这大声音说这个,还是很理直气壮、名正言顺的。

我朋友无奈之下见着这种状况也只好无私的表达她的“博爱”了,点头说好。后来那个作人流的小姑娘过来了,正好旁边的床空出来了,她就躺在那张床上,另一个小姑娘陪着。再过一会,一个年龄相仿的男生出场了,不知道是不是此事件的罪魁祸首。更让我朋友耿耿于怀的是,她的小女儿居然意兴盎然的和那两个姑娘相谈甚欢(在她眼中,这些都不是好学生)。

因为我朋友也属于比较正统的那种类型,对这种事情也是深恶痛绝,加上本身是养女儿的人,心理上更是忌讳得要命。用她自己的话说:以后无论采取何种方式,一定要杜绝自己的姑娘出现这种事情。说这话的时候,她还重复的强调“一定要杜绝”,那个斩钉截铁、信誓旦旦呀!

借用我和朋友说的话,对于孩子尤其是女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关键点:一是安全,二是安全,最后还是安全,有了安全才能谈及其他。因为我们无法做到使环境完全净化,那么至少附加一层防护罩,这是家长的当务之急!

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父母应因势利导,做到以下几点:

1、当孩子提出性问题时,应轻描淡写地回答,不要欺骗,不要不好意思,不要有神秘感。因为孩子的性提问往往是漫不经心的,并没有怎样深思熟虑,更没有什么恶意想法,父母应当了解这点,自然坦诚地回答问题。父母的窘迫与羞怯,只能加重孩子的好奇心,使之对于所提的问题耿耿于怀,牢记在心。

2、应用科学名词解释男女的生殖器,并告诉孩子如何保护它,不能随便玩弄。回答孩子的问题时,不要超过孩子的好奇范围和理解能力,就具体问题回答,不要过深过细,应当通俗易懂,充满自信。

3、回答问题时,应坚决果断、简洁明了,应在语气中表现出权威的、结论性的含义,不要引申,也不宜鼓励孩子引发联想。

总之,在回答孩子的性问题时,父母在语言和表情上应做到恰到好处、自然大方。

为什么许多家长在与孩子谈论性问题时感到困难?这是由于许多家长感到他们知识有限。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有关性方面问题,孩子知道得越少越好,担心对孩子谈论这些问题会导致他们过早地进行性行为的尝试。再有我们中的许多家长也从来没有与自己的父母谈论过有关性的话题,不知道该怎样对孩子说。因此,作为家长,应该学习一些有关性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了解一些与性教育有关的知识。有了比较足够的知识准备,与孩子谈论性问题时才会有自信心。父母亲的自信心是轻松而有效地实施性教育的关键。如何与孩子谈论性问题,下面一些观点可供家长参考。

(1)教给正确的名称

要尽可能地教给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正确名称,如阴茎、外阴等。这将有利于你与孩子更精确和方便地交流性方面的问题。身体上各部位的正确名称也有助于你向孩子解说什么是性侵犯。孩子也可以清楚地向你叙说是否有性侵犯发生。

(2)不要等待发问

有时家长感觉孩子总也不问问题。其实,有时也没必要等到孩子发问才开始谈论。父母可利用身边或社会上发生的事件与孩子一起进行讨论。向孩子阐述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为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应该采取的预防方法,以及事件发生之后,应该采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当你不知道的时候要承认它

有时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根本就不知道。这没有关系。向孩子承认自己不知道。好的办法是与孩子一起查资料,去寻找答案。通过这件事也可使你在孩子面前树立一种诚实、为孩子解决问题的榜样。专家意见,不推、不瞒、根据年龄特点谈性。母亲与孩子坦诚交流,少年“性困惑”迎刃而解

少年性困惑性学专家支招举例解愁结:

小明问题一:他们在做什么?

答案:他们在做爱。这是男子和女子到成人婚后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这样做有三个目的,一是促进身体健康,二是愉悦心理,三是生孩子。

小明问题二:小孩是怎么生出来的?

答案:爸爸的阴茎进入妈妈的阴道,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经过结合就形成了受精卵。受精卵在妈妈的子宫里发育9个多月就分娩出了小宝宝。

小明问题三:现在,我能不能也和班上那个漂亮的女孩子造一个小孩?

答案:不能。一是你还没成年,现在的任务是学习本领,那是成年后才能考虑的事儿。二是生小孩是双方的事儿,必须征求对方意见。如果那样做,大家都不会说你是好孩子。况且,你自己还养活不了自己,咋能养活一个小宝宝呢?

小明问题四:做爱是不是很爽?

答案:不一定。成年人之间做爱是一件很愉快的事,但不是成年人或不是相爱的人做爱,就会违反道德形成精神压力,对双方或对其中一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甚至是一种犯罪。孩子,这都是成年人考虑的事情,咱好好学习,等成年了,再考虑这些事情也不晚呀。

性教育秘诀不推、不瞒、被动、循序渐进谈性

对孩子的性问题一不能推,更不要训斥、打骂。因为孩子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你不告诉他答案,他会想方设法找答案。一旦遇到黄碟、黄书,就会对孩子形成误导。到时候要再想扭转,就难多了。

二不能瞒,如果敷衍了事地编个答案给孩子,一旦孩子从其他地方得到了答案,当然,可能这个答案也不一定对,他会将两种答案放在一起比较,一发现不一样,不但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权威无存,而且他会更拼命地寻求答案。

三要被动谈性,主动谈性会强化孩子的性意识,容易使孩子对性有较深的主观认识。应在孩子有问题向家长发问时,才有针对性地解答。

谈性要分阶段进行。由于孩子知识面和心理接受能力有限,谈性的程度和深度要与其年龄相吻合。幼儿园时期,谈幼儿的性别意识,认识自己的性器官。小学时期,谈性器官的作用、保护。初中时期,谈性现象(如遗精、来月经、自慰等)的由来及如何对待,谈如何与异性交往。对于这一阶段的女生,应教导如何应对性骚扰。高中时期,谈性道德,性行为的控制与自我保护。

90后的孩子父母该如何打交道 篇8

面对孩子,家长们总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就在你身边,就是自己的孩子;陌生,是因为父母们常常觉得太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所思所想似乎和父母隔着一个世纪。面对“90后”一代,父母们往往苦恼自己呕心沥血,却依然和孩子隔着肚皮,有时难免发生冲突。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宏延在《家庭教育》杂志撰文认为,结合“90后”的特征,如果采取有效的措施,会更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家长眼中的“90后”

他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他们承载着家人的期望,他们的生活比父辈们优越,他们对新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成长与互联网息息相关。他们正在迅速成长,他们被称为“90后”。

对于尚未成人的“90后”子女,家长们怎么看呢?这里有5位家长的话,他们表达了成人世界对“90后”的“不完全评价”。

最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简直没法沟通,她写的日记想偷看都没用,根本看不懂。“我”不说“我”,偏偏说“莪”,“谢谢”说“3Q”,这还是我最近才弄明白的。(陈女士,45岁,孩子读高一)

我的孩子就像一个矛盾体。他对外面的人很热情,但对家里人很冷漠;他很有好奇心,爱学习,但只喜欢在网络上学习,不喜欢听老师讲课;他心里有烦恼愿意在网上和陌生人说,却不告诉父母和老师。(张先生,43岁,孩子读初三)

我儿子打了3个耳洞,那天回家差点儿没把我气昏过去,他还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一批评他,他还振振有词,说他们这一代不能活得太委屈,还说大人管得太多了。(曹女士,43岁,孩子读初三)

我女儿很乖,没觉得她身上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就是觉得这一代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习题,我觉得孩子生活得不快乐。(王女士,40岁,孩子读小学六年级)我觉得现在的孩子性格不好,一个个都飞扬跋扈,还特别脆弱。可能因为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吧,家里人太宠他们了。(宋先生,40岁,孩子读小学五年级)

“90后”的宣言

活泼是我们的性情,爱笑是我们的习惯,我们爱好跑跑(网络游戏),爱好电玩,爱好小说。我们盼望着下课,我们盼望着假期。这就是我们――老师眼中的“硬茬”,家长眼中的“难管”,我们90年代的新一辈。――九零&地带

“90后”很生气!生气人们误解了我们的崇拜。总的来讲,“90”是一个被社会误解的年代,人们大都以为,“90后”是没落的一代,其实不然„„――聪明小半仙

写火星文有什么好批判的?我对什么什么后很反感,出生能自己选择吗?在物质社会中,我们的精神很空虚,只能在网络上消遣消遣,写写煽情点的所谓的火星文。如果这都不允许,那实在„„难道我们只能每天乖乖地上学放学吗?――啊啊啊

我们这代人,不像大人们想象的那样叛逆、冷血、孤傲、不虚心、不上进。恰恰相反,作为一个“90后”(不太习惯),我自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充满自信、诚实勇敢、善良朴实,极容易被感动、被震撼。不要说我们麻木,其实我们比谁都重感情。――小饭盒

“90后”的特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全国少工委办公室曾联合开展了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内容涉及少年儿童的心理、价值观、学习、闲暇、消费、媒介接触等方面。调查对象均为1990年以后出生,涉及河南等10个省46个区县184所学校。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90后”身上有如下特征:

特征一:充满自信但较为脆弱

“90后”一代能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我有较高的接纳度,更加认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对自我发展充满期望。这说明今天的少年儿童更加自信,更加认可自身价值,对未来期望更高。但仍有一部分少年儿童情感脆弱,整日被焦虑、抑郁、烦躁、痛苦的情绪控制,难以轻松快乐地生活。

特征二:富有理想但不甘平凡

“90后”的价值取向和对人生幸福的理解均呈现多样化的特点,科学家、教师、医生仍然是少年儿童心目中最理想的社会角色和职业。

特征三:重视维权但时常受限

尽管部分孩子希望通过日记的方式与老师、父母沟通,但半数以上的孩子并不认为这是了解他们的好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90后”保护自身权利的意识越来越强,认为这是“侵犯我的权利,不能这样做”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认为“很高兴他们有机会了解我”的比例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特征四:喜欢学习但负担较重

多数孩子喜欢到学校上学,课堂兴趣不断增加,而且有半数多孩子对学历期待较高。虽然减负呼声一直较高,但“90后”一代的学习压力依然较大。他们写作业时间严重超标,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特征五:消费自主但习惯攀比

“90后”一代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拥有的物品更加丰富,消费行为更加理性。但高消费、攀比消费、盲目消费、追求名牌等消费行为依然存在。

特征六:媒介环境丰富但容易失控

看电视几乎成为“90后”每天的“必修课”,其次是上网、图书、报纸和杂志等。和5年前相比,他们用于阅读书报的时间减少,看电视、上网的时间有了较大增加。

特征七:亲子关系缓和但沟通不畅

成人的权威地位进一步动摇,“90后”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父母对孩子多有过高学业期望,学习成绩是父母最关心的事。“90后”与父母的沟通令人担忧,彼此之间缺乏理解。

特征八:渴望同伴友谊但矛盾较多

同伴在“90后”心目中处于重要位置,是他们最乐于交往的对象,也是他们最重要的陪伴者。但父母和孩子的择友标准略有不同,父母对“学习好”这一标准的重视远超过孩子。特征九:亲近老师但对老师要求偏高

“90后”一代与老师的关系比较和谐,主要表现为老师对学生的满意、欣赏、真情、关爱、宽容、尊重以及师生间的良好互动。同时,老师身上的不良行为对孩子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90后”父母家庭教育的9个策略

策略一:关心孩子的心灵快乐

都说“90后”一代是幸福的一代,然而父母们有时会纳闷:为什么我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物质条件,他却一点儿也不快乐?这是因为父母只满足了孩子的生存需求。

父母为孩子提供的优裕生活条件,只是生存需求,这是最底层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需求,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建议父母们在关心孩子生活的同时,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关心孩子的心灵。

策略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有温暖的家是“90后”一代最重要的幸福标准。一个家庭无论多么贫穷,只要家里有幸福恩爱的父母,对孩子来说都是最富有的。父母要尽力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温暖的成长环境。

策略三:维护孩子的尊严

“90后”一代是权益意识增强的一代,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还小,就把自己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强加给孩子,忽视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父母要给孩子话语权,要多维护孩子的尊严。

策略四:玩耍时间孩子说了算

承载着父母的高期望,“90后”一代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睡眠时间越来越少。在有限的玩耍时间里,父母要退一步,让孩子自己做主。

策略五:相信孩子的自主理财能力

告别了贫穷的“90后”一代,手里有了存款和零花钱,在消费方面更加自主。时代给了他们新的挥洒天地,但他们必须成长为懂得理财的一代。

策略六:向孩子学习

“90后”是生活在大众传媒飞速发展环境下的一代。信息传播便捷迅速,使儿童与成人的界限消失,成人懂的他们懂,成人不懂的他们也懂。这些不仅改变着孩子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在媒介使用方面,他们甚至已经成为父母之师。因此,向孩子学习并加强引导,或许是亲子沟通的有效途径。

策略七:平等是代际沟通的桥梁

对于自我意识增强的“90后”一代,他们更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需要把平等放在首位。

策略八:尊重孩子的朋友

生活在城市里的“90后”,几乎是孤独的一代。父母关注孩子的心灵就要关注他们交友,培养他们的交友技能,因为伙伴在孩子心中的位置最重,伙伴是父母不能代替的。良好的伙伴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策略九:做老师的朋友

要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父母还需要加强家校沟通。毕竟,学校是除了家庭之外,孩子的第二个重要生活场所。

家长究竟该怎样教育孩子 篇9

【编者按】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很累,中国的父母更累。因为他们只有一个孩子,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好了人生。

不幸的是,作为传承性很强的家庭教育,今天的父母并没有太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为孩子设计好的人生计划,很有可能是自以为是的凭空规划。其结果可能是,父母使的力气越大,孩子受的罪越多,偏离正常发展轨迹的可能性也越大。

每个人都曾为人子女,每个人大都会为人父母。为了孩子,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够格吗?当我们责骂孩子不爱学习时,我们自己是否做好了榜样?当我们指责学校教育有问题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很多问题其实出在自己身上? 【现象一】小提琴夺走了我的童年

在许多人眼里,川子是个非常出色的青年。今年28岁的他毕业于国内一所著名高校,但对于自己所受的家庭教育,他有许多话要说。

很难用一个词汇定性我所受的家庭教育。我自小好奇心很强,凡事喜欢究其根底,父亲发现了这一点,从并不宽裕的家庭预算中为我买了很多的书籍。那时候还没有许多的娱乐项目,读书成了我最大的乐趣。

大约从我小学三年级开始,父亲开始了他的育才计划--英语、日语、书法、小提琴„„我的童年从此开始改变。

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那时,各种学习班还没有那么多,所有的讲授均由我父亲完成。其实,有些他也不懂,只是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方面,他跟大多数家长一样,都是那么自以为是。

记得那时我每天早上5点就被揪起来,开始跟他读两个小时的外语,然后才是跟其他孩子一样,背起书包开始一天的学校生活。如果说外语、书法仅仅算是“加码”的话,所谓的业余爱好--小提琴,对我来说则不啻于一场噩梦。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我的爱好,完全是他自己的爱好,和很多家长一样,把自己的爱好与梦想强加给孩子,夺走了我童年的欢乐。也是从小学三年级的暑假开始,我的生活中多了一项重要的内容--练琴,教师当然也是他自己。条件所限,那时的我甚至没有一把适合自己的儿童琴,直接用成年人的琴练,这对我的臂力以及下颌是个严峻的考验。记得那年暑假,我每天要练8小时的琴,开学后也是同样,挤掉了我几乎全部的课余时间。

在父亲看来,若是看到我放学后不做点儿什么就是浪费时间。那时,父亲天天挂在嘴边的就是“不能荒废了时间”。随后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获得这样那样的荣誉,父亲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拉琴的要求当然是变本加厉,稍有懈怠,随之而来的就是拳脚暴力。与别的孩子相反,那时的我最害怕放学和寒暑假,至少在学校里,我还可以轻松应对,但回到了家,我却要为那个不属于我的“业余爱好”付出我的汗水和眼泪。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6年,直到我进了高中,住了校,才暂时摆脱了家庭。

牺牲了我宝贵的童年,收获又是什么呢?上大学以后,我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因为一看到它就会让我回忆起那段痛苦不堪的日子。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与父亲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大学时放假回到家,发现想找点话题都很难。平常给家里打电话,成了一种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亲情的需要。最为糟糕的是,长久的暴力和反抗,甚至改变了我的性格,让我在大学以及工作中都遇到了不少的困难。

其实我这样的情况在中国绝不是个案,每当看到寒暑假里父母带着孩子背着电子琴、小提琴等赶场的时候,我的心里就感到深深的悲哀。很多人说父母之爱是无私的,我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点儿不同看法,有多少孩子学这学那是因为自己真正爱好的呢?又有多少父母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呢?

我想对天下的父母说,孩子不是你们的私有物,让孩子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川子)【现象二】儿子的埋怨让我伤透心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对儿子好,希望把儿子设计成才,结果却适得其反。

我30岁才有儿子,那真是如获至宝,捧到手里怕冻了,含到嘴里怕化了。从小儿子就听话,我决心按照我的计划培养儿子。

上小学时,我为他选择了当地最好的学校,还一口气给他报了3个课外辅导班,我们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儿子学习成绩很好,五年级时,我已经让儿子把六年级的课程学完了。所以儿子没有上六年级就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涯,我决定让儿子直接“跳”到初中去!而且要上全市最好的初中。

于是,我托关系、找门路,好不容易让儿子进了离家百里的市重点初中。儿子从小没有离开过家,我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两间房子,请他外公外婆去做陪读。我和丈夫每个星期天去看望他们,平时晚上我只能通过电话来跟宝贝儿子联系了。

跟儿子通电话是最痛苦的事儿,刚刚开学时,儿子总是在电话里给我哭诉。终于有一天,儿子在电话里说他头痛,以至上课不能听讲了。我赶紧赶到学校,把儿子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说可能是学习压力过大而形成的脑神经紊乱引发头痛。

考高中时,儿子没有跟我们商量就填报了B类高中的志愿,他可能感到自己考不上A类重点高中。后来,儿子果然被B类高中录取,可是我们说什么也不让他去,我想办法把儿子转到重点高中。可是,儿子却老大不愿意,做了许多思想工作才勉强去了重点高中。

不知道什么原因,儿子在重点高中始终提不起精神,学习成绩当然每况愈下。他告诉我说:“我在重点高中,每次考试都排在老末,自信心全没了,都怨你们!”

儿子的埋怨,让我伤透了心。到高二分文理科时,儿子想学文科,我说:“学文科将来就业面太窄,高考录取比例也小,学文是没有前途的。”儿子最终还是听我的话选择了理科。但是,儿子数学、物理两科基础太差,每天放学回来没见他高兴过。结果,高考成绩只上了专科线。

填报志愿时,儿子报了内蒙古的一所专科学校,我嫌学校离家太远,儿子却说:“我就想离你们远远的!”选择专业时,儿子想学工商管理专业,我说:“上专科还是学一门实用技术好,报计算机专业吧?”儿子又听了我一次话,填报了计算机专业。

谁知道这回我又错了,儿子到学校后,对计算机专业极不感兴趣,我在电话里劝他找学校领导改专业,谁知道他竟然对我说:“你就把我当成死人,永远也不要管我的事情!”

现在儿子放假回来,基本上不愿和我说话,我想找机会和儿子好好谈谈,可是儿子却故意躲避我„„(辛愿)【观点】

家庭教育需要创新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断裂和失承。

其实,家庭教育的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只要按照父辈教育我们的经验来教育子女,就大致不会出错。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所获得的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因此,当代中国的每个父母都在摸索。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在父母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因此,中国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和社会必须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它需要每一个家庭来回答,需要每一个人来回答!

教育在学校,素质在家长!没有父母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孩子的高素质。这道理就像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提高的基础和前提一样。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学生“减负”问题,我的看法是,学生“减负”不能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减负”只有一条路径可走,那就是教师和父母要“增负”。一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父母不能再靠经验来教孩子,应该学习怎样做个称职的父母,怎样做个优秀的父母。

千万个孩子就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对于成年人来说,没有一种成功能够弥补家庭的失败,而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如果家庭渎职,即使有再多的学校、社区工作站、心理咨询室和劳动教养所,都将无济于事。(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 王东华)

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

是否只有“坏”孩子才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所谓的好孩子并不需要呢?在接触中我们发现,一些“好”孩子不敢将自己的问题袒露出来,他们不想因此破坏在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形象,他们活得很累。所以,很多的“好”孩子都成了两面派,表面上乐观快乐,内心深处却悲观孤独。

然而,上述问题被家长和教师忽视了。有很多高学历的父母,总是自信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一个高中生曾在来信中说道:父亲是复旦大学的教授,母亲是某公司的副总经理,从小家庭就给了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当她转入一所新的重点高中后,因为一时不能适应学校环境以及长期以来家庭给她的压力,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滑,然后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直到高考前,她的恐惧达到了极点,最后她想到了自杀„„幸运的是,这个女孩得救了,但女孩的父母仍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他们一直认为是孩子太不懂事了,不懂得珍惜生命,不懂得知恩图报。

天下哪有生来就懂事的孩子呢!孩子不仅需要好的朋友、好的老师,更需要好的父母!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是要每个父母重视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 陶言)

我们该有什么样的孩子观

教育的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种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近代以来,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曾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过程,我们的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起来并逐步演变。

民族国家本位的孩子观,与家族本位的孩子观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孩子是整体目标的手段。孩子的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和家族的利益,个体需求必须让位于整体需求。与这样的孩子观相适应,我国近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了传统教育中教化式、被动式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观念和制度支配下,中国孩子的某些社会状况和问题一直遗留了下来。儿童和青少年的一些基本权利缺乏切实的保障,他们的一些基本需求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和制度的保证,他们的心理品质养成、性格发展等需要,更为我们的教育所忽略。

如今,社会急速变化的价值多元、信息开放的趋势,越来越个人化的社会对其成员的要求,反衬出既有教育模式对孩子的独立、自由的人格、自主的能力以及自我责任感的培养等的不利。

我们今天缺少的恰恰是“孩子需要的”、“为了孩子的”教育。只有当孩子的基本权利成为社会共识,并得到起码的制度保证,我们才能期望他们身心健康地面对社会、进入社会,并对社会承担起公民义务,对人类承担起道义和责任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陈映芳)【相关链接】

知识之丰富与否,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陈鹤琴

孩子的首席教养者、第一位教师,就是母亲和父亲。

要是不系统进行教育学的教育,不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的话,无论什么样成功的教育工作都是完全不可思议的。--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生活在儿童生长的每一个时期,不,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的。--福禄培尔

3-7岁孩子该怎样教育 篇10

3岁:培养创造力

孩子的创造力萌芽发生在他3岁时,他们的创造力就来源于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的特质。遇到合适的环境或者机会一定要适时的启发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的创造潜能发挥到最大。

可以让孩子去画画、去揉泥巴、种种花草、养养小动物,并给予他鼓励;也可以给他讲故事时故意不讲结尾,让他自己来编;还可以把杂志上好玩的图片剪下来,让他根据图画自己编故事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好方法,有助于孩子积极思考,进而开发他的想象力。

4岁:注重语言表达力

语言,是4岁孩子的最爱之一,他突然变得非常爱说话。请不要去嘲笑孩子在语言使用上的错误,否则孩子会因为害怕说错而感到焦虑,甚至会出现结巴或者干脆不肯说话的问题。你可以用正确的说法重述一遍他的话,但是,请一定不要特意强调孩子的错处。

4岁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龄。他们有着无穷无尽的“为什么”,一部分是为了渴望知道新的东西;一部分是为了好玩;还有一部分则是表达抗拒不从的意思。当然最主要还是用来求知的`,所以请尽量满足他们。

5岁:亲子关系最融洽

5岁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量力而行,与人相处和谐亲密。这个阶段格外爱恋妈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妈妈开心,妈妈的话对他来说就是金科玉律,来自妈妈的赞扬和肯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但是5岁孩子认为妈妈肯定和自己心连心,经常会误以为妈妈应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因此跟妈妈说话的时候,常常没有把该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然后又生妈妈的气,因为妈妈居然没有一下子听明白他想要说什么。因此做妈妈的脑筋要转得足够快才行哦。

6岁:内心矛盾最突出

可能是母子之间纠葛最多的年龄,5岁的时候,妈妈是他整个世界的中心;到了6岁时,他世界的中心则变成了他自己。孩子在寻找他的中心点,随着他越来越成熟和独立,他就越发想打破旧的平衡,建立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王国。

一方面喜爱妈妈、需要妈妈;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自己能够独立起来,因此常常又会推开妈妈。所以偶尔会有叛逆和争吵,这就需要妈妈有足够的耐心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

7岁:抽象思维开始发展

7岁的孩子往往认为自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而且认为任何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东西。他也会把有些事情的发生理解成跟他的意愿有关,他甚至还相信物体和自然现象都会跟人一样有情绪,有思维。

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篇11

小事不管大事必管:

孩子必须有自己的自由的时间,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这是他的自由,没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以后缺乏主见,独立性差。在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的同时,我们也得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必须学会服从。比如上学这件事,这是没有商量的事情,不管孩子怎样哀求,都必须遵守这个规则,如果他逃学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奖惩结合:

只奖励不惩罚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什么叫规矩,长大以后就没有法律意识,容易酿成犯罪。如果只惩罚孩子而不奖励孩子,孩子就会缺乏动力,长大以后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丧失人生的意义,他们会经常的反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奖惩结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在奖惩结合的基础上要更加的强调奖励。因为惩罚并不能让不良的行为消失,只是暂时的压抑不良行为。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应该是及时的,如果不及时,奖励和惩罚都是没有效果的。

体罚与批评要把握分寸:

目前体罚孩子是否正确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我个人的观点是,是否体罚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龄大小,对于四五岁以下的孩子,体罚是必要的,因为批评教育是无效的,他们甚至都无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话。而在孩子长大以后,体罚变得无效了,这就要父母讲道理了。体罚只能增加他们的暴力意识。

把握游戏期与学习期的界限:

在孩子上小学以前都可以叫做学前期,学前期的孩子都是以玩为主的。即便这时候你给孩子报了很多班,在上课的时候,主要的形式也是玩。所以,在这个事情你要求孩子学很多知识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用的。在上了小学以后,孩子的兴趣会逐渐的`转变,学前期的那些游戏已经不能吸引他们,学习就逐渐具有了兴趣。这时候你的孩子就会勤奋起来。所以,你要分清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

智商与情商的并重:

上一篇:目标管理责任书模板下一篇:欧洲西部 第一课时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