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的改变(精选7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会时刻的反思:我会问我自己今天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本领,还存在哪些不足,明天还需要做哪些准备,让孩子们能够学得开心,玩的自在。
“如何让孩子接受你,喜欢你”,是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研究的课题。虽然没什么可自豪的成果,但是我觉得对自己日后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这个班是我从小班一直带过来的,所以我们之间相互了解。当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根本不需要我做过多的解释,孩子们都可以领会我的意图。我觉得这样的相处真的很不容易,我们之间的默契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培养起来的。
回想刚入园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稚嫩、好奇,还有几分担心。现在再看看他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个时候,老师如果想做什么事情孩子们都不会主动配合,现在呢,你一个眼神就有好多热心的孩子过来帮忙。这不正是让我们欣慰的地方吗?
孩子们的变化我都看在眼里,孩子们对我们老师的`信任和依赖也越来越强。甚至有家长抱怨:“我家的孩子啊,现在只听老师的话。”其实,孩子能够听老师的话,老师自然感觉欣慰,但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默契。我们老师用心来关爱孩子的成长,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宝贝来关心爱护。孩子们用他们潜移默化的变化来告知我们他们对我们的信任与依赖,是给我们最好的奖励!
刘老师介绍, 这次到老舍茶馆参观共去了10所学校, 其中有四所中学和六所小学。因为这次活动办的比较成功, 接下来还会再组织去一趟老舍茶馆, 走一走大栅栏。这些地方有着众多的老字号, 当真正走进老字号企业时, 我们发现老字号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无论是外界还是老字号企业本身, 在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上都有欠缺。这次的活动让学生们认识了最典型的知识产权, 因为老字号企业会不同程度的涉及到商标、专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产权问题。有些老字号非常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我们需要学, 有些老字号自己都意识不到。这次活动既帮老字号做了宣传, 又帮他们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此同时, 学生们也树立了知识产权意识。学生们有兴趣了解, 企业乐于参与, 这样的活动还会办下去。
活动激发兴趣
2004年东城区定了8个知识产权示范校, 北京市东直门中学是其中之一。而东直门中学校外办主任刘盈老师一直负责推进知识产权普及工作。
在讲述学校在学生中开展知识产权普及的工作历程时, 刘老师感慨良多, “最初提到要进行知识产权普及时, 只是感到一片茫然。因为单单看知识产权的三要素专利、商标、著作权, 这几样东西对于中小学生而言, 离他们的生活以及学校的实际工作, 相距甚远。如果只是直接为学生灌输知识产权知识,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可能让学生们产生兴趣, 没有兴趣, 学生根本不会留下任何的印象, 也就产生不了任何的效果, 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同时不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 是行不通的。所以最初在‘4·26’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时, 领导让做些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布置了什么工作我们就照做, 一般就是张贴一些广告、宣传画之类的, 或者开个会, 工作很被动。”
这一情况直到2007年, 在东直门中学参加了北京市百万家庭知识产权电视大赛后, 这项工作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这次大赛中高三1班张澍同学和他的父母获得总决赛第二名。传统意义上, 大家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高三是最忙的阶段, 除了学习之外, 任何事情都是多余, 但这位同学仍积极地参与。刘老师解释道:“因为学生有兴趣, 他本人非常喜欢文化方面的活动, 而张澍的爸爸妈妈都是知识分子, 家长对于知识产权有一定的了解, 也非常支持他参与这项活动, 学校就愿意提供这个平台, 事实证明这项活动并没有影响他的课业, 张澍目前已要大学毕业。从这点就不难看出, 凡是学生真正感兴趣的, 他们是不会在乎课业是否繁忙的, 于是总结出学生工作的重点在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当然大前提还是要结合学校实际, 不给学生增加负担。”
说到此处刘老师兴致很高, 他认为学校就是为学生创造条件的地方。
就这样从07年开始, 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开始摸索出一些成果, 从08年就开展了“走进老字号”这个活动, 08年第一年是东直门中学自己做的, 与其合作多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了“走进吴裕泰、保护老字号”的课题研究。将知识产权普及工作和茶文化结合, 结合茶艺课, 做茶文化相关的活动。2009年东直门中学参加了东城区蓝天工程寒假活动, 这次活动内容是在寒假期间号召中小学生走进老字号企业, 在做汇报工作时, 学生们根据在这次活动中的认识和学到的相关知识产权知识, 创作并表演了小品。
东直门中学学生表演的《陈老板的口红》讲述了商标注册中的问题, 什么商标不能注册, 什么商标可以注册。表演生动有趣, 引得台下的阵阵笑声。刘老师认为这种寓教于乐的普及活动, 对孩子们非常有效, 孩子们都很有参与的热情。
就这样09年东直门中学带动了四所学校进行知识产权成果展示, 到2010年数字就增加到了14所学校参加。刘老师在这个进步过程中的体会是各个学校已经不单单是因为教委发了通知, 而是因为孩子们确实对活动有兴趣, 而这个兴趣传递给了其他学校及老师, 于是都积极参加了。
传统文化是载体
东直门中学不但自己将知识产权普及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还带动了整个东城区的知识产权普及工作。这其中是有其背景的。
刘老师很自豪的说:“目前看到东直门中学的知识产权普及活动比较成熟, 感觉做了很长时间才有了这样的积累, 实际上我们的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作做的时间并不长。只是因为学校一直支持搞传统文化活动, 我们从1999年开始做胡同文化、茶文化相关课程和活动, 与吴裕泰的合作也已经有十来年了。”说到这里刘老师立刻带记者参观了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课堂, 茶艺室, 科技发明创造等活动室。活动室非常的宽敞明亮, 可以容纳十几, 二十几人, 室内布置的颇具特色, 例如传统文化展示室, 乍一看恍如进入了北京的胡同, 红墙灰瓦。茶艺室更是古香古色, 让人凝神静气。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到传统文化活动, 刘老师眼里闪烁着光芒, “说起来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还是自07年才算正式开始的, 我们只是在传统文化活动的原有基础上加上知识产权的内容, 因此活动做起来是轻车熟路的。知识产权教育毕竟在教育中是很小的一部分, 开始我们谁都不知道该如何入手。但我们知道知识产权就是灌输两种意识, 第一不侵权, 第二懂得保护自己的权利。要从长远的知识产权战略考虑, 而不是功利的看当下会有什么用, 立刻能见什么效益。而通过我们的活动, 学生们不但可以形象地了解基本的知识产权知识, 认识哪些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东西, 原来知识产权就在他的生活中, 他可以从生活中随时寻找的到。活动之后老师会布置作业, 例如在课下找找哪些是知识产权的东西, 哪些是知识产权没有列入保护范围的。学生们都很有兴趣去主动认识, 并且会介绍给家长和朋友。知识产权意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教育最怕的是为了宣传而宣传。”
另外, 刘老师还提到, “广东在全国知识产权普及工作做的不错, 我们就去学习, 发现广东主要是宣讲, 然而我们不能照本宣科, 一定要结合当地文化, 而北京的传统文化是最大的特色和优势, 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地资源, 结合本地实际, 是普及工作的前提。因为就目前而言, 知识产权教育最困难的地方还是怎样将知识产权工作和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现在找不到一个切入点。”
有教无类 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同等教育
2002年11月8日,中共“十六大”召开,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不仅仅是口号。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目标,国务院办公厅特制订《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04—2007年)》。2004年,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启动;2006年,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还补助学校公用经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底,“两基”攻坚计划如期完成;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现“两基”的县(市、区)累计达到2831个,占全国总县数的99.1%,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3%。
“两基”的落实,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不分类别都能享受教育。那一双双渴望上学的“大眼睛”逐渐被一个个笑脸取代。我们看到农村孩子也能在崭新的现代化塑胶操场上欢跑,留守儿童不花一分钱住进新建成的寄宿楼,“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让千万个家庭不再忧心为孩子筹学费,农村小学生在学校也吃上了免费午餐,喝上了牛奶
践行义务教育
孩子上学政府买单
10年,那些开学时缴费的收据已成为历史;10年,破教学楼、泥土操场、缺书少食的穷孩子正在慢慢消失。这10年,“义务教育”的呼声逐渐减弱,这一出现在清朝文卷里的词已经变成现实。
2006年,国家对西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2007年春,1.5亿名学生受益于“两免一补”的惠民政策;2008年秋,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覆盖全国城乡1.6亿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义务教育实至名归,孩子上学政府买单。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由于我国GDP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GDP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近年来,这一比例不断上升。
2006—2007年,中央财政补助6亿多元,共招聘3.23万名特岗教师,覆盖西部地区400多个县4000多所农村学校。2008年,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国家助学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投入223亿元,地方财政也加大投入,资助学生超过2000万人。
2009年,大幅度增加全国教育支出,其中中央财政支出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59%,2010年这一比例进一步提高,达到3.66%。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推进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多亿元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2600多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
据统计,10年来,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中央财政累计投入经费约5000多亿元。从教育投入总量看,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从2002年的548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96万亿元,增长了3.6倍,年均增幅约17%。
更令人欣喜的是,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
这些数据让人振奋,也让更多家庭看到希望。因为教育,多少个贫寒学子走出贫穷,踏上如意的工作岗位,从此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
高等教育成大众教育
启蒙教育和初级教育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术才能的高等教育同样被提到一个历史高度。从2007年秋季入学新生起,国家在6所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仅2011年,就有4.82万人获得师范生免费教育,中央补助资金5.35亿元。10年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成“大众教育”。
2012年,高考录取率超过75%。如今,来自贫困地区的生源得到更多的呵护,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贫困地区学子得到额外的1万个指标,提高一本录取率10%。
据教育部2002—2011年10年数据分析,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的增幅超过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增幅,省份最低录取率与全国平均录取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2003年,高校录取农村户籍考生比例首次与城镇考生持平,而2011年全国录取本科总人数中农村户籍考生占53%。
10年来全国高校招生录取人数年均增长12.8%,其中农村考生录取数年均增长15.4%,高校本科录取人数年均增长11.9%,其中农村考生本科录取数年均增长14.0%,农村考生上大学、上本科的年均增长比例,均高于全国同期相关总量的年均增长比例。
近日,教育部继下发了要求切实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学及各项资助工作的通知后,紧接着又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下发了决定在全国推广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卡的文件,两个文件都聚焦于一点,即让贫困生有书读,读好书。
女儿近两天心情都是晴空万里,写着作业哼着小曲,平时到八点就开始练琴,自从心情舒畅之后对小提琴练习视若罔闻,肖老师不是好惹的,要是曲子练不熟,上课挨批是小事,单单那凌厉尖锐的眼神,都让人胆战心惊,想起我陪女儿上小提琴课的这几年,亦步亦趋,胆战心惊一点也不夸张。
五年级之前,女儿练琴非常规律,每天都能坚持练习个把小时,可是进入五年级之后,她的变化非常大,一周练琴累计起来也不过两三个小时,但是对学习非常投入。
她说学习比练琴轻松,虽然不经意的话,我还是担心,照这样下去会不会放弃小提琴啊。
我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才能让女儿重新把时间安排到小提琴上一部分呢?每天我都要不停地提醒劝说,甚至想到用强制手段,但都因为她的作业多而一一搁置。毕竟学琴只是兴趣,如果丧失了兴趣练琴还有何用?
周日早上打完球,回来已经七点半了,走到楼下时,我说“宝贝,你自己安排一下学习和拉琴时间吧,我去加班了。”
“别啰嗦啦,知道啦!”女儿掂着球拍,语气生硬,气哼哼地独自朝院里走去,走着还气急败坏地大声哼哼着,我无可奈何地看她走回家的歪歪扭扭的背影,无奈地骑着车加班去了。
班上一直很忙,九点多钟女儿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老妈,今天早上对不起,我有些激动,请原谅。
我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给她回复:宝贝,没关系,发泄负面情绪是很正常的,我很感动你能对老妈像朋友一样,谢谢你!
一直以来,我很矛盾,肖老师不止一次地告诫我,对你拉琴不能放松,如果放松,你六年的付出将功亏一篑,而你已经长大,老妈能再强迫你吗?
我只能耐心等待着你重振小提琴啊!肖老师说你的基本功已经严重亏欠,谱子拉奏水平没有上升到你应该达到的水平,你以前对小提琴执着坚持精神一定要发扬啊!孩子,你再想想吧,老妈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肖老师为我们也付出了很多,六年啊……
过了一会儿,女儿又给我回复:主要是以前我的梦想是当小提琴家,但后来我的思路转变了,我觉得我更喜欢学习,我以后可能会走学习这条路,所以就松懈了练琴。
我继续回复:宝贝,我能理解你的想法和做法,但老妈并不赞同你的做法。你想想,学习和拉琴实质上并不冲突,拉琴能开发你的左右大脑,你学习为什么很轻松?和你从小拉琴有很大关系,你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想过没有,学习是为了长大能拥有一份你理想的工作,你幸福快乐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你的才能和价值!
你想为社会贡献什么呢?比如你学校的老师——音乐老师和数学语文老师,他们都是通过学习实现了他们的职业理想,你认为他们谁更能在工作中体味快乐,假如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
这条短信发出后,一直没有回复,我想女儿一定在思考这个问题。
之后,我给肖老师发了短信:肖老师您好,打扰啦!我给您发的这些短信您抽空再看吧!(我把我和女儿的短信都发给了肖老师)虽然我表面上放松了女儿的练琴,但事实上内心一直很矛盾纠结,想极力说服她象以前一样练琴,又感觉可能性太小,试图改变她又改变不动,给您发过去的这些短信就是我和女儿的真实表白,我想再借助您的力量对她干预,这样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中午1点多钟,肖老师给我回复:我知道了。仅仅这几个字就让我兴奋不已,在我的记忆中肖老师从未发过短信。
我马上回复:给您发的短信是上午我加班时女儿和我的短信联系。我下班回来后,看女儿一直很沉默,我俩都没有说什么。我感觉女儿在思考,我想如果她从内心真正改变了看法,也许她会重新爱上小提琴并为她付出努力。
中午睡完觉,女儿对我说“老妈,我准备练琴了。”声音很轻,但我依然能清晰地感知到:女儿的思想开始改变了!这是很长时间以来对小提琴不曾有过的主动,这看似小小的改变却让我欣喜若狂。
在这里,我写的都是非常琐碎的小事,但它却是我们平时生活的全部,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爱的闪光,才变得非常的温馨。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爱心,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孩子,我想,那才是真正健康可爱的孩子。
如果有一个大苹果还有一个小苹果,如果你跟孩子一起吃的话,你和孩子会怎么分呢?我想也许有些家长会说,我不吃了,都给孩子吃吧。但我想,我们也许应该这样做,如果孩子不懂得选择,我们就把小的给孩子,我们来吃大的。然后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我们是大人,需要的营养比小孩多,并且,我们也老了,我们以后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不如你们多,所以,我们应该吃大的。并且,如果你学习孔融让梨的话,也应该把大的给我,所以,我们这样分配是最合适的分配方法。其实,我认为这也是一种爱的教育,孩子不自私才会付出更多的爱。
这种关心和照顾,我始终都认为是平等的,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孩子接受你的关爱,而不注意让孩子回报你的话,那回头你孩子冷漠地对待你的时候,不要抱怨孩子,这是我们家长教育的疏忽。
说实话,在政府机关待久了,整个人也变得惰性起来,习惯了这种简单而重复的日子。切不愿被打破。初到学校,这里从一踏入校门,就开始了忙碌。上课时间忙工作,下课忙学生鸡毛蒜皮的小事。给孩子们断不完的官司,讲不完的道理。心是有些小崩溃的。那时的我心中不断涌出一个念头,早晚我得想法把工作关系调回去。
不可否认,教师这个新的身份除了有不适应,也有许多充满幸福感的事情围绕着我。
幸福感一:
记得刚来学校接的是四一班,王老师因病请假,语文课就有我来上。从未以教师身份登台的我有些许紧张。但孩子们是纯真可爱的,从心里马上把我当成了老师。下课碰见会问老师好。放学见到了会说老师再见。包括在街里吃饭时,也会专门跑到我跟前,打声招呼问声好。那一刻,我体味到了从未有过的职业幸福感。
幸福感二:
新的学期开始,我成为一年级的数学老师。真的是头都要炸了。和四年级的孩子比,他们需要整理归队,而教师节那天。却给了我莫大的惊喜。几个孩子竟拿着自己手工做的小卡片、折的折纸、画的画作为礼物送给我。上边还有她们的祝福语。(虽然还有错别字)。那一刻,读着看着,泪点低的我眼眶湿润了。心里说不出的美。
幸福感三:
下班后和一朋友吃饭,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师生问题。她说儿子放学回家告诉她因为写字不好,老师狠狠的打了他一书。听儿子这么说,她心里很不开心。甚至有些不愿意。我以教师的身份又和她进行的沟通。她又随口说了句,浩昌妈妈说俺儿子班的两个老师还怪好,要是能一直教到六年级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想不到自己在家长心目中有这么高的评价。这一次,心里不仅仅是幸福感,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幸福感n+1......
像这样的幸福我不断拥有着,每天过的特别充实,不再是以前温水煮青蛙般的日子。慢慢的从心底爱上了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但我深知自己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各方面来讲都很欠缺。可我不会气馁。
我开始喜欢上卫生问,因为只有我关上门,坐在马桶上的时候,世界才变得真正属于我自己,我可以思考下人生,理清被一个新出生的孩子搅乱的一切,并看清应该继续向什么方向前行。我开始意识到将女儿重新塞进肚子里,是一件完全不可能实现的事,而所谓的离婚,又完全是天真的不负责任的气话,即便是离婚后再结,摆在面前的,同样是这样有了孩子便压缩了自我空间的忙乱生活。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在同一时间里做不同的事,对于需要静心读书写作并因此获得心灵自由的我,尤为重要。
我开始尝试着在女儿吃奶的时候给她读书,读一切我所喜欢的书,我忽然发现,这样的方式,既能让我心灵沉淀下来,同时也让她变得快乐,她会时不时地停下嘴巴,侧耳倾听我的声音,尽管,她完全不知晓我在读些什么,不知道那些英文诗歌,或者汉语文字所代表的含义,可是,能够通过声音,让她的吃奶时光,变得愉悦美好,并让我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所有喂奶时的疲惫,也便得以消解和弱化。每天多达十几次的喂奶时光,因此变成了一场精神的盛宴。我带她倾听沈从文的《边城》,海子的诗歌,安徒生的童话,或者蒙古族的呼麦与长调,再或朗朗上口的英文诗歌,活泼可爱的儿歌。我在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诵或者静心的倾听中,慢慢地变得柔软,再注视女儿时,心底的温暖,便慢慢被她唤醒。我喜欢她吃奶时全神贯注的模样,似乎那里有生命所有的美好,我只需要将她抱进怀里,让她吮吸到乳房,她便可以获得整个的世界,至于窗外的一切,和那些流光溢彩的物质与繁华,与她无关,也与注视她时,内心平静的我无关。
这样的静寂时光,让我开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些被我忘记的点滴,因为执拗而始终无法与母亲和解的痛苦,开始复苏,或者消融。我以为女儿会无休止地给我的生命带来烦恼,并消耗我宝贵的用来创作的时间,但我却发现每天都有大量的灵感,闪烁在我的脑中,并让我片刻都无法停下思考。我甚至会在夜晚因为灵感蜂拥而入,興奋到无法安眠,我只能爬起来,将那些火花迅速地记录下来,以供某一天她能规律地安睡时,转化为饱满的文字。
我反思自己过去走过的道路,我与父母一直矛盾重重的关系,我们这一代人与上一代人在人生观念上的差异,爱的能力的培养与获得,还有人生中那些让我们挣扎疼痛的舍与得。这样的反思,让我瞬间成长成熟,从过去一个自私的只为自己而活的女人,转变为一个懂得舍弃与宽容的母亲。我终于明白抚养一个孩子对于成人的意义,不是为了养老,不是为了金钱,不是为了未来的索取,而是让我们最终能够修行成一个内心更为强大也更为豁达的人。女儿用你天使一样纯净的面容,清洁着我的内心,并帮我重新看清过去与未来的道路,昔日无法舍弃的荣誉,写作与工作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全都开了一扇窗一样,豁然开朗。
而所有因女儿而起的争吵与矛盾,也因这样的反思,而成了帮助我、也帮助爱人及女儿的爷爷奶奶,在爱的道路上越走越稳的有力支撑。所有人都不再害怕分歧的出现,因为,我们都知道,最终分歧会融合为一,而让其消融的力量,便来自于女儿,来自于她温柔又强大的微笑,和那天使般纯净的面容。我们因爱她而发生争吵,又因为爱她,而停止吵闹,并对这琐碎无边的生活,生出无穷尽的爱与信心。
选自《解放日报》
【教育随笔孩子的改变】推荐阅读:
内向的孩子教育随笔12-06
孩子吃饭教育随笔12-01
音乐教师的教育随笔07-15
教育随笔最好的礼物12-19
老师的眼神的教育随笔12-07
母亲节的教育随笔09-17
教育随笔:观察幼儿的自主表现06-06
让小班幼儿学会正确的教育随笔05-24
五角星**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7-20
1教育随笔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