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
1、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1)为什么要重视培养习惯?
幼儿时期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2)要培养孩子的什么习惯?
1、文明语言习惯—从礼貌用语做起。高尔基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做为一名现代家长,在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应注意从孩子的呀呀学语阶段,就注意教育他学会礼貌用语。比如正确地称呼大人,说“谢谢、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还有一种情况,孩子说话虽然不带脏字,但说话的态度不好,语气急躁甚至严厉。这也是不好的习惯。试想,一个人语言文明、却举止粗野,或者举止得体,却出口不逊,这都是不和谐的。因此,家长在教养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说话和气、举止文雅、活泼大方、形成待人诚恳、落落大方的良好习惯。
2、集体意识—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行为习惯。人是社会性的。孩子在一岁之后,越来越有了对伙伴儿的需求。但是对每一个孩子来说,如何与伙伴相处,还是他们亟需学习的一门学问。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早期教育中引导孩子与伙伴儿交往。要经常带孩子走出家门,接触外部世界,要让孩子有集体荣誉感,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或为集体做事情。尽管有时,孩子所做的“帮忙”可能在大人眼中有些可笑,但切忌打击孩子的热情。
3、劳动习惯—让孩子从自己穿衣做起。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现代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应该培养的行为习惯。像孩子要自己穿衣、穿鞋、帮忙叠衣物、收玩具。但由
于他们年纪小,劳动能力有限,在有些家长看来无异于帮倒忙。有些家长就喜欢自己代替,把一切打理得干净利索。天长日久,就像俗话说的:父母能干,儿女娇痴。孩子失去了学习和参与的机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就该由家长做。渐渐产生了依赖性。现在有的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不做一点自我服务性劳动,认为“我的任务是学习”,进而不爱惜劳动成果;还有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离开家长就吃不好、穿不好,这都是早期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结果。值得一提的是,学前班有许多的家长或爷爷、奶奶给孩子送午餐喂着孩子吃,这很不好,您连孩子吃饭的习惯都没有培养,您还会培养孩子什么习惯呢?
4、卫生习惯—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现代家庭对子女卫生习惯的培养重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饮食习惯,一是良好的作息习惯。应该注意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按时进餐,不暴饮暴餐,少吃零食,不偏食。尤其是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让孩子从小形成饮食有节、均衡营养的好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作息时间混乱是现代人生活的误区,这一点,孩子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现在的小孩从婴幼儿阶段就开始接触电视、电脑,到了幼儿期,沉湎于电视、电脑的机会更多。有些小孩子从3岁开始就接触电脑;有的孩子精力充沛,周末、节假日甚至随着父母的生活节奏晚睡晚起,这种做法会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我们学校设置了门房,主要是为了给学生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可是很多家长不能遵守门房的管理,没有到下课的时间强行进入校园,站在教室的走廊上,您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您自己都不能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怎么能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明年我们将不会让一个非学校人员进入校园。
5、学习习惯—让孩子受益一生。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幼年阶段,不仅要注意孩子的早期教育,更要注意激发孩子爱学习、爱看书的兴趣,这对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极为有益。据美国教育专家表明,如果在学前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那么孩子将来入学后很可能就会学习能力低下,跟不上学校学习的进度。
当然还有许多习惯,家长可以看一看幼儿教育的书籍,根据自己的孩子情况确定训练内容。
(3)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习惯的培养是从单个的行为训练开始的。具体要求分三步:首先让他会做,然后让他坚持做,最后是一直做。
如:想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可以先让他看扫地,然后告诉他怎样扫,再让他学着扫,学会以后,每天都想办法安排他扫一次(既使地面不脏),每次扫完
都激励一番,不想扫时,就监督着让他扫,一两个星期过去了,他也就习惯了,他会认为扫地是他应该做的,只要让他做,他不但会做,而且会做得很好。
2、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自尊心。
首先,要保护孩子自然流露的好奇心。对他们的提问、质疑、探索,甚至不同意见给以支持和鼓励,为孩子表现好奇心和满足好奇心提供机会。
比如孩子们会经常提出一些令人捧腹或瞠目的傻问题,为什么月亮晚上不睡觉?公鸡为什么不下蛋?男孩和女孩为什么不上同一个厕所?……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家长不置可否,甚至取笑孩子,那么孩子会感到自己不该提这些问题,否则会显得自己很傻,慢慢的孩子会将这些“傻问题”都埋藏在心里,为了不犯傻,即使遇到自己不知道的问题也憋着不问,这样就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其次,家长要用榜样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对周围的事物自己首先要有极大的兴趣,不要在孩子面前装着无所不知的样子,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要积极与孩子一起探究,这样孩子会在家长的熏陶下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强烈的好奇心。还可以通过讲科学家的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再次,要通过适当的方式(如提问、追问等),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和孩子可以相互提问题,这样可以迫使双方去不断地阅读书籍,眼界不断扩大,知识不断丰富,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并从中获得巨大的乐趣。
3、学会与孩子交流。
(1)理解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2)把自己的真实感情告诉孩子。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3)学会拥抱,学会耳语。《父母必读》第5期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你拥抱过吗,耳语过吗?》,文章说: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耳语要比正常音量的表达更令人信服,更容易打动人。因为仅就耳语的姿态而言,就已经表明两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了(4)学会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
4、加强家 校联系
家长是沟通学校、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是一对不可分离的教育者,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需要学校给予科学的指导。
(1)家长与老师的交流要及时、主动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整天在学校,学校和老师对家长有什么要求和意见,孩子回来说说就可以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和片面的。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与每一位家长进行很好的交流。而学生自身的传达作用是不到位的。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切实地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经常及时、主动地和老师联系,与孩子对话,以便一方面把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和对老师教育、教学的意见反馈给老师,同时配合老师,共同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工作。
(2)诚恳虚心地听取孩子的在校表现,中肯坦诚地反映孩子的在家表现。找老师交流情况,要尊重老师,要诚恳、谦逊。具体来说,首先要虚心地听取孩子在校的表现,不仅要能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表扬,还要能听得进老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讳疾忌医,护孩子的短。同时,如果需要,还应中肯坦诚地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向老师反映,既不掩饰孩子的缺点,也不要隐瞒孩子的长处,尽量让老师对你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既要充分听取老师的意见,也要适当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 自我意识的逐步觉醒, 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思维差异会不断凸显。在家长本位的思想中, 这种差异是孩子的叛逆。家长的丰富生活经验在应对问题时远优于孩子的单纯、任性。然而, 对这种差异更中性的描述方式应该是“代沟”, 而面对代沟, 亲子双方都有沟通的责任, 如果必须找出一方要承担更多的沟通责任, 那么责无旁贷应该是父母。因为父母理解孩子比孩子理解父母相对容易。父母在与孩子沟通中, 会发现孩子的很多行为不可理喻, 然而仔细想来, 也不难理解。因为对于孩子来说, 更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由谁来做主, 而不是一件事如何被圆满合理地解决。对于一个孩子而言, 独立所带来的尊严最重要。
再者, 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叛逆”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而从容地面对他们未来的路, 而与父母不同就是他们独立的开始。承认孩子长大, 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想法, 同时又能够俯下身子体会孩子的感受, 在此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建议, 我相信孩子感觉到了来自父母的体谅与尊重后, 他们都会接受父母所提出的合理建议。
亲子关系中, 最重要的是情感, 家长可以在孩子不擅长的方面给予适度且合乎孩子需求的帮助, 在这一过程中, 孩子获得情感上的慰藉, 他知道他没有被忽视、被放弃, 从而产生一份感恩之情, 有了这样一份情, 自暴自弃便不再那么容易。家长应该重新思考对于进步的评价标准, 积极地鼓励孩子, 不管和别人的竞争结果如何, 只要孩子和您能够察觉成长的痕迹, 你们就都能充满希望地愉快前行。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家长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如,我们家每个人都有爱看书的习惯,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孩子大一点后,我们就帮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让他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来看书。这样还不够,我们不能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能力的相通性,或者说相互促进性。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质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奉劝家长们尽量放开手去,让小孩自己完成他自己的事。这样对小孩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二、多方面培养,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从孩子四岁起,我就让他学习拉丁舞蹈,目的不是让他长大成为一个舞蹈家,而是要培养他的气质。孩子从小爱图图画画,我们就给他准备好水彩笔、油画棒、彩铅和图画本,买了与绘画有关的书,并且给他报了美术绘画班。在他六岁的时候开始喜欢玩数字游戏,我就买了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学校举办才艺大赛时他就报过三项,而且都获了奖,这让他越来越自信,学习的劲头也越来越足。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毅力持之以恒。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出自己最耀眼的光芒。
三、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不可忽视文字的力量
有一次,我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太过了,但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以至于孩子有些伤心并抵触,当时,她写了一张纸片,递到我面前的桌子上。我一看,纸片上写着“我后悔说过那句话” 。她的这个举动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言语过激了,于是,我把语气放低放软:“能告诉我,是哪句话吗?”她依然用小纸片回道:“就是母亲节卡片上的那句话”。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节那天,女儿亲手给我做了一张卡片,上面画了好多各种颜色的爱心图案,卡片上写着“妈妈,我爱你!”原来她后悔……想到这里,我的泪涌了出来。我把她写给我的纸片翻了过来,写道:“对不起,是妈妈错了!”而且,我还故意,把“妈”字右边的“马”写成了“鸟”,在母亲节的卡片中,我女儿就是这么写的,呵呵。女儿看了之后,随即捂嘴大笑,并批评起我来:“妈妈,你把‘妈妈两个字写错了,你是怎么当妈妈的?”看到女儿发现了“妈妈”两字的错误并破涕为笑,我也笑了,紧张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來。我对她说:“陈老师,麻烦你帮我纠正一下错误,可以吗?”女儿欣然应许。从这件事中,我得到的启发就是: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有时候用文字比用语言更方便有效。
四、多赞美、少批评
在教育、培养孩子时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要过多的责备,要有爱心的鼓励,也许多几句关心鼓励的话,就会使孩子有很大的进步。
1建议家长要指导但不要包办
作为预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始,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进行数学学习的,作为家长要多一些耐心,不要看孩子不会就急了,认为孩子没有理解数学内容。预习本身就是学生先学,有不明白的要指导孩子看书再学习,学生如果真是不明白,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请家长千万不要把每次预习作业都“极其负责”的给孩子讲明白,把学生的学习包办为家长自己的“任务”,这样家长会很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提高,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我们家长不可为。
2 要督促但不要训斥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刚刚告别二年级,学生习惯了倾听老师的讲解,宋老师总想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索,所以,孩子还有些不适应,甚至是会不自觉,学生总觉得预习不是“正规”作业,预习不预习,老师又不知道,作为家长要多一些督促,督促孩子养成预习的习惯,不要一味训斥孩子,一味训斥只会让孩子特别反感,这样反而不利于孩子预习习惯的养成。
初一6班杨帆家长
孩子最早接触的世界主要是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而言家庭教育不仅开始最早,而且时间也最长。父母作为孩子最早的启蒙终身的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也最深远。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一、教育好孩子,父母要以身作则
父母不仅是一种权威,而且是孩子言行举止标准的提供者,家长的表现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孩子的参照。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对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坏。
父母制定的“家庭规则”,自己首先应带头遵守,否则不但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更会使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衰减甚至走向反面。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父母都应具备。父母榜样作为一种具体的形象具有强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
二、教育好孩子,父母要以身示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来规范孩子的言行。可是这种空洞的说教所起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中,说教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带孩子出门做客时举止文明。家里来了客人,要带孩子到门口迎接并引导孩子把自己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对父母产生崇敬,并以父母为榜样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谨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
三、教育好孩子,父母要说话算数
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有些孩子胆小、畏畏缩缩,不愿与别人交往,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先天因素。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
2、环境因素。现在大多数人都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封闭环境使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交往的生活空间,造成孩子孤独、胆怯的性格。
3、儿童心理教育不当。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卖到山里去”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种不信任别人,不安全的感觉;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1.首先,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父母共同开展,不能仅有妈妈负责教育,父亲不管,或者仅有父亲负责教育,妈妈不管。这样会让孩子体不到父母共同的关爱,也会让孩子的教育问题出现偏差,因为父母的教育观念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性。
2.其次,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亲需要让孩子认识到哪里错了,该如何改正,以后该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或者谩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也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只觉得无厘头。
3.再次,在孩子犯错或者做错作业的时候需要通过自己帮助孩子纠正后需要及时鼓励孩子,让孩子相信自己下次会做的更好,从而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如果一味地指出错误,而不加鼓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天生就很笨,没有办法了,孩子自然也不会上进了。
4.同时,在孩子放假或者周末或者有空闲时间的时候父母亲需要带着孩子去外面旅游,因为通过旅游一方面可以让孩子适当放松放松,让自己更愉快的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旅游认识新的朋友,知晓外面的世界,从而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另外,父母教育孩子,不能一味地让孩子看书或者看电子产品,而要注意休息,按时睡觉,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同时也需要保护好孩子的视力,不要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戴眼镜了。
6.最后,父母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真正的兴趣爱好,所谓的真正的兴趣爱好是指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而非父母亲真正喜欢的东西,因为孩子如果不喜欢,父母强加于孩子会让孩子痛苦万分。
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从小关注
1.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让孩子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如果你还年轻,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那就从这一点开始吧。
请您记住,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2.叛逆期的冲撞
孩子到了四五年级,就敢跟你顶嘴了——这都是爷爷奶奶惯的,也是你没规矩惯的。记住,对孩子的缺点要对症下药,尤其是,对原则问题就是不能让步。譬如,作业完不成,就是不能睡觉;关上电脑,就是不许玩游戏。
请您一定记住,五六岁开始,如果你舍不得对孩子说“不”,到了10几岁,你就不敢对孩子说“不”了。不要埋怨孩子不听话,你在孩子几岁的时候,就埋下了隐患。
还请您记住,老师管不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往往怕老师,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为你没有制定让孩子尊重并且畏惧的规矩。
3.读书的兴趣
读书的兴趣,是从小时候开始培养的。两三岁的时候,孩子就该看书了。此时,孩子爱不爱看书,跟父母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家里的书多,孩子读得就多。家里没什么书,孩子就不喜欢读书。我们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不喜欢读书,父母没给孩子传承爱读书的习惯,孩子怎么爱读书呢?孩子从记事起,对父母读书就没印象,他们就只能模仿读书以外的事情。
请您记住,不要试图通过老师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习惯应该是家长培养的。家长做出表率了,孩子就会以家长为榜样。如果你忙于生计,没空读书,那好,将来你的孩子在知识面上就会有缺陷,在认识能力上就会有差别,自然写文章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
4.快乐教育
如果家长一直以为孩子上学很辛苦,一直以为国外教育多么好,多么优秀,国外孩子没有作业,可以无拘无束,你那么你的孩子肯定也会这么想。除非你现在就把孩子送到国外,如果不能,就不要有这种育儿理念,因为你改变不了中国的教育大环境,你这样的想法最终是害了孩子。事实证明,凡是开始讲究快乐教育的家长,到头来你会发现,孩子会越来越不听话,在班级与同学格格不入,孩子的成长过程才是最痛苦的。而那些从小就刻苦的孩子,往往将来会拥有自信,拥有更多快乐。
请您记住,快乐教育不是你一个家长可以做到的。孩子从小接受了你的快乐思想,可是在大环境下孩子没有志同道合的同伴,没有老师的鼓励与表扬——因为他与大家背道而驰,那么,他就没有快乐,相应的他就会变得孤独、偏执、逆反,一旦您发现了这些现象,那就后悔莫及了。
5.关于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记住,孩子最初有网瘾,责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其实,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当孩子哭着喊着想玩电脑的时候,你一旦迁就他,就等于给孩子喂了一口毒药。信不信由你,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
请您记住,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类似于这样的诸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的。
6.学习和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
请您记住,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7.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刻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骄纵出来的。
家长要督促孩子利用边角缝的时间早早完成作业,免得孩子养成临时赶作业的习惯。尤其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必须要注意这一点。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如果你有心,可以让孩子读书,多丰富自己的知识量,而不是与孩子一起抱怨,更不是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师或者学校。
请您记住,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8.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孩子厌学,孩子逃学,孩子跳楼,貌似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从小对孩子胸怀培养的结果。家长们要记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孩子就不会想不开。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则是奢望。最近某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父母吵闹着离婚,孩子一气之下跳楼了。孩子没了,父母一生都会懊恼。
1、让孩子了解金钱
我们都知道,孩子偷东西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想得到那样东西,至于是不是用钱买的,似乎还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在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孩子,任何一种东西都是需要用钱去买来的,别人也得来不易。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钱很难挣,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变出钱来,要让孩子有正确的金钱观。同时告诉孩子,偷东西是可耻的,让孩子有正确的荣辱观。
2、宽容很重要
发现孩子偷东西以后,不要抓到孩子就是一顿毒打。现在已经是新世纪了,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第一次不要去揭发他们,他们其实心里也有点害怕。这个时候你只要结合他第一次偷东西忐忑的心理,给他讲故事,告诉他偷东西是不好的。第一次如果当场揭发孩子或者在公共场合把这件事说出来以后,孩子会留下一辈子的阴影。所以家长只需要在第一次发现的时候,去侧面告诉孩子这么一个道理,孩子也会有敬畏之心。
3、了解原因
孩子偷东西总该有原因的,是零花钱不够买不了还是想要偷回来寻求刺激,这个家长都必须要了解清楚。如果是因为零花钱不够,家长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如果是因为好玩刺激的话,一定要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并且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冤枉了孩子。
4、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所以父母们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从中能感觉到温暖。家庭环境好的孩子,只有少部分人去偷东西。而家庭环境差的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就会很容易去偷东西。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们都要多花点心思,多为孩子着想。
5、正确引导
孩子还小,其实还没有分辨能力,也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更不会有什么荣辱观。当家长发现孩子偷东西的时候,不要过分责骂,更不要过分看低孩子的人格。一次的犯错不代表是终身的错误。家长在这一方面一定要照顾孩子的感受,并且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不知不觉中,孩子已上初二了。如何培养孩子,怎样当好家长,其实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现将一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身体素质的培养
俗话说“身体是成材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要进行正常的学习是不可能的。我历来重视对孩子身体素质的培养。把它摆在与学习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敢有任何偏废。
我的孩子小时候体质较差,常生病,住院,曾经是福州总院的常客。这既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也影响了家长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状况,我们做了许多努力,从培养孩子三大生活习惯入手:
1、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实现营养均衡。孩子原来十分挑食,不吃素菜、不喝牛奶等等。我们便坚持不懈的搞食谱多样化,逐渐地让她对粗粮、细粮一概不拒,肉类、海鲜不厚此薄彼,蔬菜、水果照单全收。最让我感到有成就感的是,她原先对牛奶十分反感,闻味就恶心,经过慢慢培养,先是一天半盒,发展到现在早、晚各一盒;起先是追着、逼着她喝,现在是到点了,她自已找牛奶喝。真是应了一名老话,“习惯成自然”。当然在培养孩子好的饮食习惯过程中,也要讲究烹调、讲究花色的搭配等等,别的不说,光是每天一个蛋,就有七、八种吃法,让孩子吃得不腻。
2、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充沛的学习精力。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充足的睡眠时间一定要保证。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睡眠时间,现阶段每天要保证8小时,基本上做到早上6:00—6:30起床,晚上10:00—10:30休息。她从小养成没有午休的习惯。作息时间养成习惯后,这方面基本上不用父母操心。早晨她不用父母叫起,不懒床,晚上不熬夜,生活有规律。为了保证她能正常上床休息,我们常督促她抓紧时间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中午时间,不能把所有的作业都堆积到晚上时间来完成。
3、培养锻炼、健身的习惯,造就良好的体能。女孩大都好静不好动,我的孩子也不例外。我采用逼、带、陪等办法,让她慢慢走上锻炼、健身的正轨。父母以身作则、带头坚持锻炼身体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同时向她灌输、讲述一些人不注意身体,导致学习、事业一落千丈,既害已又连累家人的故事、新闻,让她从观念上先改变过来。
锻炼的方式,我因地制宜,又量身定做(尤其要适合女孩特点),主要采用爬山、步行、骑车、跳绳、游泳等方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的来说,是鼓励她多到户外走走,多呼吸新鲜空气,别老坐在家里、蒙在家里。
为了培养、造就孩子良好的身体素质,我平时也注意一些生活细节,比如孩子小的时候,我家在六楼,孩子每天自已爬楼梯,这也是一种锻炼。再比如,当时我家一房朝南一房朝北,我便将南房给孩子睡,保证她有充足的日照与光线、对流的空气,这些对她健康成长都有好处。在孩子身体素质培养方面,我可谓是三管齐下,渐渐地也收到一些效果,做父母的也有一份成就感。
二、智商的培养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出类拔萃,我也不例外。但我也十分清醒,自己的孩子天赋不是特别好,我经常开导她要“笨鸟先飞”、“勤能补拙”。我的孩子上学时正好赶上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好时光,我从内心里拥护。在学习方面,我介入的不是很多,我主要是为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外部环境,比如选择一流学校,一旦将她交付给一流的学校、一流的老师,做父母的主要的是在督促学习、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下功夫。
她学习成绩不够稳定,从小学到初中,基本是班上中等水平,发挥好,能升到上,发挥不好,则降到中下,这跟父母监督很有关系。例如小学5—6年级,我放松对她要求、抓得不紧,她也放松了学习,结果小学毕业成绩刚好只够钱塘小学优秀毕业生水平。初一上学期半期考她名列班上前茅,但后来我忙于购房、装修,结果成绩迭得很厉害。忙完房子的事情后,我急忙采取措施,亡羊补牢,从初二下学期开始,认真督促她学习,加上她自身努力和老师的帮教,她成绩有所提升,初二下学期半期考后,她获得学校、老师的肯定:“屏东之星”、“成绩进步显著”等。每次考试成绩出来后,我不仅看她的绝对成绩,还看她的相对成绩(相对于全班同学的成绩、相对于上一次的成绩),还要看是进步还是退步;还要看对在哪里,错在哪里,找出问题的症结。我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为了不影响她学习,不占用她过多学习时间,我们与孩子多数在餐桌上沟通,一边吃饭,一边认真倾听孩子讲述她在学校、在公交车上的所见所闻,同时给她一些必要的建议和忠告,也不忘讲一些笑话,轻松轻松。我与孩子的沟通,虽谈不上十分通畅,但也不存在堵塞现象。对孩子爱问的“为什么”,尽量不表示出不耐烦,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她的心性,并耐心解答,倒是她常嫌我回答得太多余。同时,我实事求是,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不怕掉面子。
我因材实教,她数学天赋较差,我便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严格要求她掌握,对拓展应用等较深部分则不刻意追求。
我允许她看电视、玩电脑、上网、听音乐等等,但进行总量控制,以不影响学习为限,以不放纵为限。
严格管理与灵活处理相结合,我有时也会让孩子放纵、放松一下,例如节假日、寒暑假等。
我发现自己的孩子像大多数女孩一样,比较敏感,遇到自己的父母吵架、赌气,马上会影响到她的情绪,进而影响学习。于是与爱人就约定尽量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即便吵架了,嗑嗑碰碰了,也要速战速决,尽量不过夜就和好如初。看到父母感情和睦,孩子的脸上也充满阳光。发展到最后,我发现孩子有时也会在我们夫妻之间“和稀泥”,充当“和事佬”,这也说明孩子懂事了。
我发现孩子在学习上心态比较好,比较平淡、平和,不会急功近利,虽说这种心态不利于她提高成绩,但我也没有刻意地去批评她,而是顺其自然。例如这孩子学习不是很用功,很刻苦,学校、老师强调的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习惯,她都没去很好地落实,基本上满足于听课—做作业这两步曲,作业一做完,就以为是万事大吉、大功告成。即使明天要考试,她也不急,跟没事似的。对这些,我虽然心里着急,但也没有去逼迫她。但我也是有原则的,也是有底线的,就是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基础一定要打好。
我经常教育她,学习主要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小困难自己搞定,遇到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则可向父母求助,培养她独立学习的习惯。
我注意为她提供好的学习条件,比如为她提供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她学习时,我们尽量不看电视等等,再比如,小孩反映住家离学校太远,每天挤公交车很不方便,由于中午没回家,别人书包只装半天的书,而她要装全天的书,书包沉甸甸的,别人可以根据天气状况,中午可以及时添加或减少衣服,而她做不到,这些都给她带来很大负担,更致命的是,每天她要比别人多花1个小时时间在路途上,长年累月积累下来,是很可观的。考虑到初中三年时间已过半,马上要中考了,为了帮助她提高学习成绩。在初二下学期,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明显地感觉到她学习轻松许多,成绩也有所起色。但我时刻告诫她,人轻松了,但学习不可放松。虽说放弃舒适的家居条件来租住相对简陋的出租房,对我们生活造成不便,但听到自己的女儿说,我们的搬家颇有“孟母三迁”之味,做父母的也知足了,说明孩子还是蛮懂事的,学校、老师、家长的教育还是蛮成功的。
三、情商的培养
一个人智商高,不等于情商就高;只有智商、情商都高的孩子,将来才能成材;在一个人成材过程中,情商的作用远远大于智商的作用。
情商就是非智力因素的总和,例如沟通能力、团队精神、自信心、坚忍不拔的精神、心理健康、等等。我一再提醒自己,千万别把孩子培养成高智商而低情商的人。
如果说,智商的提高,更多的依赖于学校、老师,那么情商的培养,做父母的则更有发挥空间。
我认为,孩子将来要面对社会上的方方面面,从小在这些方面打好基础,将来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就能较快的适应。尤其是我女儿性格比较内向,胆子较小。从幼儿园开始,老师的评语里都少不了要提及此事,希望她改变,家长也很着急,但事与愿违,收效甚微。可能是秉性难移吧!于是我便改变策略,“迂回包抄”。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将上学由父母接送改为自己乘公交车,较早地把她推向社会锻炼。公交车是城市中移动浓缩的社会,会接触到三教九流。车上也有规矩,也有人情冷暖,乘车过程中也有酸甜苦乐。她从只乘一路公交车,发展到乘多路公交车,从只乘直达车到换乘、转车,从乘车上学到乘车上街购物、买书等等,好她对城市公交有一定的了解,对城市交通也略知一二。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便让她在学校或寄在学校附近吃午饭,这也锻炼了她自理能力,也能促进她与中午托管同学的交流、沟通。同时,我支持她到亲戚、朋友家玩,支持她与移居国外的同学保持书信来往,邀请小朋友到我家来玩,鼓励她参加学校活动,参加合唱团,参加团体操表演。
除了与人打交道,人一辈子注定要与钱打交道。俗话说,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从小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她理财能力。刚开始是克服小孩都有的乱花钱的通病。每月限定一定数目的零花钱,由她自己支配。经过培养,她逐渐养成计划花钱、节俭的好习惯,过年时收的压岁钱从不乱花,除了交学费外,大多数都存起来。起先我担心孩子节俭惯了,会走向极端——小气、吝啬,后来发现担心是多余的。比如学校、社会捐款,她都会积极响应,还有两件事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是2003年家里买电脑时,经过父母的动员,她将2000元“私房钱”全部捐出来,之后又从零开始漫长的攒钱历程;二是2005年家中装修新房,知道父母资金紧张,她主动捐出3500元“小金库”。这两件事说明她懂得攒钱的用途,懂得帮助他人,开始懂得回报父母,懂得既要节俭又不能吝啬。俗话说,字如其人。人一辈子也要与写字打交道。走上社会,字写得好不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印象与评价。往往别人是通过你写的字而认识你这人人的,除了平时督促她写好字外,还送她参加硬笔培训班,收到较好效果,多次参加硬笔书法比赛,获奖而归。
现在社会,文盲不多,但电脑盲却不少。我不指望孩子将来会成为计算机专家,但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和谋生的手段。不懂得用电脑将来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信息传播,获取知识也离不开电脑。因此我支持孩子适度玩电脑、上网,前提是不影响学习。在孩子享受快乐的同时,要不忘对她进行挫折教育,经受不住挫折打击的人,永远也无法成材。我帮助她正确面对挫折,既不能消极悲观,也不可无动于衷。我认为适度、适量的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好处。
在保证她身体健康的同时,我十分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帮助她克服小孩常有的偏激、狭隘的心态,发扬她心态平和的优点。
在实际生活中我发现她富有同情心,就加以正确引导。例如,在街上遇到乞丐,她会迈不动腿,满脸戚戚,主动给钱。随着乞丐越来越多,她也纳闷了。这时我便帮助她分析乞丐有真、假之分,对那此丧失劳动能力的,则要及时伸出援手,对有自食其力的职业乞丐,则不能滥用我们的同情。
我还发现她兴趣广泛,爱画画、写日记、听流行音乐、喜欢养花种草,更喜欢与动物相处,我们先后支持她养过5只鸟、多条鱼、2只免子、2只鸡及蜗牛等。由于种种原因,狗倒没养成。这些动物经她亲手饲养,都与她有感情了。我们常和她开玩笑说:长大后可以到动物园工作。在培养她广泛兴趣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她一些实用技能,自理能力,教她自已做一些家务。这些丰富了她的生活阅历,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所没有的东西,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多次在作文中都能看到她生活中真实经历,比如有次写到她养小鸡的经历,就很成功,很生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觉得应该加上一句:阅历不丰富,笔下空洞洞。
将来,如时间允许,想多带她出去旅游,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一条原则:孩子培养不能由他人代劳。如果长期由他人代养,虽然可以大大减轻我们的负担,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老人大多溺爱、娇宠孙辈,养成独生子女惯有的骄、娇气,也不利于小孩与父母感情的培养。到了寒暑假让孩子到老人那住一段时间,不失为两全其美的选择。
我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想起了有些家长不但不去鼓励自己的孩子,只管自己赚钱而且,他考的不好的时候,甚至去打骂自己的孩子,但对我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我想:“应该成绩考差的时候,你要去鼓励他,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安慰他,这样才是提高他的成绩的好方法。
不管怎么说,我真诚的希望我们的家长,能给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能够给他一份关爱,一份理解,一份鼓励,那么我相信,有一天,他拿着好的成绩站在你的面前的时候,妈妈我考出了全校第一名,这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别提心里有多开心了,那么你的孩子以后一定是你的自豪和光荣。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么重要的场合谈谈自己的想法,目的是增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强了解,达到共同教育培养学生的目的。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家长和老师批评指正。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非常重要,不可轻视。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准都大大提高了,大多数孩子在家都是少爷公主,要什么给什么,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对人没有礼貌,撒娇放肆,可是进入学校以后,是有纪律约束的。那么他就会违反纪律,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老师请家长到校配合,也有不理解的,还和老师发生冲突,埋怨老师和学校。
二、家校配合要做到
1、加强与老师的联系和沟通
家长与老师之间本来就是合作者,相互信任与交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帮助。我们作为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包庇孩子的错误。应慎重对待孩子错误。
2、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想想孩子哪一点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责任都一股脑的推向老师,应该与老师一同商讨解决问题该想到的办法,还应该与老师做个换位思考,因为班上还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
3、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养成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会成就人的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人的一生整个学习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过程的质量和成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愿望。为了使孩子学习成绩拔尖,能成为尖子学生,许多家长不惜自己花大量的时间去辅导和“陪读”,弄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还有的家长不惜用重金为孩子选择好的学校,谋求好的老师,真可谓用心良苦。其实,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家长要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要配合学校加强安全教育。
为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家长有责任必须积极配合。孩子有什么身体特殊情况,要及时告诉老师。
5、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
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学校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安排的,家长要给予支持,不要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或怕麻烦而不让参加。
一、“内疚感”不会帮你教育好孩子
在决定离婚时,家长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处境。离婚的发生会给孩子带来痛苦,而这种痛苦孩子会通过一些方式返回给父母。比如敌视父母,比如离家出走,比如从此变得不再那么尊敬父母,甚至会用自己过激的情绪来伤害父母。
而大部分离婚后的父母面对孩子的这些反应,内心最多的就是内疚。这种内疚感会让父母不忍心再对孩子严厉,放任也纵容成了他们弥补孩子的方法。但这种做法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单亲家庭的父母必须明白一点,需要严厉的时候严厉决不能少,仍然要刚柔并济的教育孩子,对于孩子的反常要有足够的耐心,时间一样是抚平孩子内心创伤的良药。
二、父母应该如何做
离婚会让孩子产生难以修复的心灵创伤,被抛弃感影响着他们的性格塑造,同时让孩子对生活的态度也产生异样。
离婚后,父母应该向孩子坦白离婚的事实,并告诉孩子离婚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离婚后,爸爸妈妈依然可以一起陪你去游乐园,一起做很多事情,虽然父母不住在一起了,但我们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单亲的任何一方不可在孩子面前对另一方恶语相向,更不可私下向孩子传达对方多么可恶的言论。
另外,不论孩子的抚养权归哪一方,哪一方都不能把孩子当成武器来惩罚、打击对方,这样做最终被伤害最深的还是孩子。离婚了也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间的自然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消除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所带来的被抛弃感,今后会更好的适应这种生活模式。
没有得到抚养权的一方应该经常与孩子联系,向孩子传达爱意,更要利用周末的时间多与孩子相聚。而获得抚养权的一方,千万不能将孩子当成负担,更不能让孩子查觉到一点苗头。不要刻意阻拦与孩子与对方的相见,反应该鼓励孩子与对方多相处,否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失落,难以从破碎家庭的阴影中走出来,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学前教育】推荐阅读:
怎样做好小班孩子的家长工作06-06
应该怎样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10-23
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的工作10-17
初中班级应该怎样管理07-23
高考英语语法应该怎样学好07-08
一个好爸爸应该怎样做?11-16
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待07-16
教育孩子的家长演讲稿06-20
给家长教育孩子的几点建议-家长会09-30
面试技巧:应该怎样结束面试交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