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

2022-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

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状况的调查研究

【摘要】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烟台姜格庄镇的上庄、东念、岭上三个村庄为例,对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普遍比较差,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存在有病不治的状况;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方面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最大障碍问题依然是医疗费问题;家庭依然是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主要支柱。

【关键词】老龄化;医疗保障;合作医疗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首次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报告称,我国自1999年进人老龄社会后,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有关数据统计还显示,在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也远远高于而许多发达国家乡村人口的比重(在我国10724.6万老龄人口中,乡村占70%左右,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均低于15-25%)[1]。与世界其他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相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经济发展水平不仅是最低的,而且差距极大。这对我国农村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老年医疗保障是政府和社会为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提供的健康和服务,它是老年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领域[2]。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对独立的专门针对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制度,而且在医疗保障的制度安排上存在城乡分割状况,在城镇实行的是公費医疗和劳保医疗,在农村则实行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重点是帮助农民减轻因患重大疾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减少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立足于基于大数概率的大病保险。自200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推开以来至2006年底全国已经有1451县开展了试点工作4.1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占全国农业总人口的47.2%(中国新闻2007年3月12日)。有调查指出,山东农村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8.59%低于全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9.10,但山东省农民中参加新农合的比例为21.84%,远远高于全国合作医疗的覆盖率9.50%[3],这一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村的老年人是否切实起到了保障健康的作用,本文拟就此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深入了解烟台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实际状况。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等距抽样和入户调查的形式,于2007年5月对烟台市牟平区姜格庄镇的上庄、东念、岭上三个村进行了问卷调查。这三个村庄在地形分布上呈三角行分布,构成了姜格庄镇的地理骨架,另外,这三个村庄老龄化的程度比较高,其中东念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比例达到30.5%,上庄未26.6%,岭上村为23.7%。因此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共获有效问卷190份。数据的录入和分析均采用SPSS11.5进行。

三、研究结果

(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经济收入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这三个村庄的老年人健康状况一般或比较健康的占了51.6%。在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常见17种疾病中,农村老年人患病比例在前10名的依次是:慢性腰腿疼56.9%,牙齿不好35.9%,神经痛、关节炎34.2%,视力削弱30.7%,高血压、低血压26.8%,听力削弱24.2%,肠胃病23.5%,心脏病15.7%,贫血11.1%,糖尿病9.2%。另外,调查还显示,除了高血亚、心脏病、糖尿病外,农村老年人的患病比例普遍高于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普遍低于城市老年人。调查也显示,这三个村庄的老年人平均年收入水平为3493.31元,低于2006年全省农民的人均年收入4368.3元 [1],也低于2006年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3587元[2]。

另外,按照山东省200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3150元的水平来看,这里2007年尚有这里64.2%的老年人年均收入在3150元以下,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按照山东省规定的农村贫困标准(收入在1000元以下),则烟台这三个村庄有33.2%的老年人生活处于贫困状态,25.6%的老年人收入处于全省最低生活保障线800元以下,处于绝对贫困状态[3]。因此,这三个村庄的大多数老年人总体经济状况一般或较差。

(二)老年人的医疗保障的状况

那么农村老年人主要靠什么来保障自己的健康?我们就农村老年人的就医状况、医疗保障费用的来源及医疗照顾状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8.6%的老年人曾患过不同种类的疾病,其中在县级以下的医院(包括县医院、乡镇医院、乡村卫生所)治疗过的占了63.5%;县级以上医院治疗过的占了23.0%;药店2.4%;其他11.1%。另外还有41.0%农村老年人存在有病不治的状况,其中,因为没有治疗费而不治疗的占了49.3%。从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来源来看(见表2):目前,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费用的主要来源依次是:自己(完全或部分自己负担)、子女、医疗保险和单位报销。其中,由自己和子女负担的比例高达88.2%;从老年人的医疗照顾来看,老伴、子女是老年人生病时的主要照顾者,分别占了55.3%和36.7%。这说明,自己和子女是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险费的主要负担者,老伴和子女是老年人医疗照顾的主要支撑者,也即家庭依然是农村老年人的医疗保障主要支柱。而家庭以外的来源(医疗保险和单位保险)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占3.23%),家庭以外的医疗照顾者也很少。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提高医疗费的报销比例”合“扩大优惠待遇”是农村老年人反映的最为强烈的愿望,另外对由于地区和职业而导致的医疗保障的差异也提出了质疑,这是对当今社会保障的公平性问题的质疑。

(四)老年人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从老年人对医疗现状的满意度来看,36.7%的老年人对目前的医疗现状比较满意或很满意,25.5%的老年人感觉一般,27.6% 的老年人对医疗现状不满意,10.1%的老年人不了解的。这说明总体上看,多数老年人对目前的医疗状况满意度较低。从老年人患病时面临的困难来看(见表4),27.9%的老年人没有困难;52.0%的老年人认为患病时的最大困难是“医疗费的不足”;6.1%的人认为“没有好的医生”;5.6%的人认为“附近没有医疗设施”5.6%的人选择其他。这说明,尽管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03年起就开始实行了,但由于其帮助的重点是“减轻农民因患重大疾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就是说对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不予保障,而真正影响农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从筹资水平来看,早在2003年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就达到115元,但合作医疗的筹资总水平直到2006年才预计达到人均50元[4],这还远远不能解决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而老年人由于其消费结构的特殊性,就表现的更为激烈。这也说明到目前为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论与思考

通过以上对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存在的问题、医疗保障的意愿及医疗费的来源的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虽然烟台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而言,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病不治的状况还在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中存在,而医疗费的不足是有病不治的关键的原因。这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方面还未起到应有的作用,农村医疗保障的状况还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要,医疗费的不足仍是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看病的最大障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第二,目前老年人对农村合作医疗反映最激烈的问题主要是:医疗费的保障比例较低和优惠待遇不足问题。另外对农村存在的地区差异和职业差异的不公平现象问题,对农村医生的素质偏低、附近没有好的医疗设施以及医院服务态度不好问题也存在不满。第三,目前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主要动力依然来自家庭,家庭养老保障仍是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障的主要方式。社会性的医疗保险服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未见显著成效。

在如今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式下,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独生子女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中,家庭养老的负担将日益严重。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农村老龄人口的赡养义务将成为一项高得难以承受的负担。因此,我们在进一步推行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应依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遵循普遍保障、分类实施的原则,合理选择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医疗保障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保障发展模式和侧重点。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在政府方面认真履行政府的有关医疗保障职能,加强管理,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保障的投入,提高农村医疗保障机构的组织和制度效率外,还要重视调研,尤其是对农村合作医疗运作模式和实施效果的研究。积极探索包括财政拨款、积极探索包括财政拨款、彩票公益金、社会捐助、利息收入等多元化医疗救助基金的来源途径等,为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拓宽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1]山东农民收入实现新突破 非农产业成增收亮点.搜狐新闻网, http://news.sohu.com/20070301/n248444693.shtml.

[2]简明统计资料.三农统计网,http://www.sannong.gov.cn/qwfb/nmsr/default.htm.

[3]大众日报,参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gzdt/2007-03/23/content_558781.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财政热点问题解答:中央财政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的主要政策措施有哪些?http://www.mof.gov.cn/news/20070202_23759.htm.

[5]韩超.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5,(8).

[6]周绍斌.医疗保障: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与满足[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7]高利平.山東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调查研究[J].人口学刊,2006,(1).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城乡老年人孤独现象的社会学研究》的阶段性论文(项目编号:06BS2010)

作者简介:赵瑞芳,女,河南安阳人,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硕士,山东工商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助教,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和方法。

作者:赵瑞芳

第2篇:农村新医保实行状况及实行后医疗设施改善情况的调查

新医保是一项德政工程,重庆市的部分县区在2009年7月左右制定出台了结合自己县区实际情况的新医保政策。此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老百姓医疗卫生意识,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的状况。但由于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采访等形式,文章概述了一年来农村医保实行状况以及新医保实行后医疗设施改善的情况。并且通过对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得出了解决目前新医保实行中存在的不足的方法。

拥有健康,病有所医,是人类最基本的权益。07年黄奇帆市长在一次回答世界知名媒体记者提问时所说:“千万人进城以后还有千万人生活在农村,因此要解决农村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农业技术、教育、卫生等。当然,还要解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如何按照农村的特征全面覆盖。”可想而知,新医保已成为一个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在这个关键的阶段,清楚了解目前新医保的实行状况,及时总结长处、发现不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新医保实行的基本形式

在一些区县,目前新医保的参保人数接近100%。村民每年人均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包括各级政府补助和农民自己承担,具体金额不同地方有一定的差别,但农民自己实缴很少)。医保卡内有30元并可用于医保定点医院的就医或医保指定药店购药。发生大病等情况,可在医保指定医院治疗,并对医药费用进行一定比例的报销。

二、关于新医保百姓知晓度及医疗设施改善情况的初步调查

笔者首先粗略地分析问卷调查得到的情况: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老百姓积极看病的意识正在逐步形成,但对新医保具体的内容和措施还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尤其在如何报销医药费方面,老百姓无论是理论了解还是亲自实践,都存在一些小问题。此外,部分医保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工作期间,少数工作人员缺少积极主动地为老百姓提供有用信息的责任感,甚至有极少数人没有认真回答老百姓提问的习惯。

在医疗设施的改善情况方面,整体情况并不乐观,一些基础的检查设备在卫生院的配备不很齐全,医资相对薄弱。还有待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

三、新医保实行情况及浅析

本文基于最基层的调查,对农村新医保实行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1)新医保在老百姓中较低的知晓度。尽管医保推行一年多,但是作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知晓度还是偏低。而且清楚医保的3.7%的受访者主要集中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或企业高管。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新医保在百姓中的宣传力度和方式有待优化。

(2)老百姓还未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目前,老百姓一般用医保卡购药。这个现象折射出,老百姓“小病不就医,就医是烧钱”的错误观念还没完全改变。从此层面上讲,新医保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任重道远。由此,政府决策部门在今后制定医保相关制度时,要把考虑如何积极引导百姓形成良好的健康观念放在重要位置。

(3)医保定点药店审批把关严格。受访的药店经营者表示:政府鼓励大家开店,为百姓带来实惠。但是为了保证药品市场的稳定,政府控制医保定点药店的数量,审批严格。这很好地保证了老百姓所用药品的质量。

(4)新医保报账流程繁琐复杂。根据现行的医保制度,使用医保卡报销医药费的手续为参保人员在指定大医院就医后,可以直接与医院结算;否则需要保存好相关单据,到指定地点报销。报销时必须持有医疗费用明细、入院诊断、病历复印件、商业保险报销原件、医保卡、出院诊断以及化验检查报告及收据等。由此可见,农民若想报销医药费,不仅需要保存各种账单,而且还需要经过多方部门同意,这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5)民间黑诊所潜在的社会危害性。采访一个私人诊所时得知:部分地方政策支持有行医证的个人和机构开设私人诊所,这样可以为百姓带来方便。我们在欣慰政府利民考虑的同时,也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很多个人或机构以医保为借口,开设不合格(办假证,谎称政府同意)的诊所来骗钱。这将给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点我们需要时刻关注。

(6)农村医疗设施有待改善。新医保实行后,医疗设施没有根本改善。因为农村由于交通相对闭塞、高级医护人员相对缺乏,导致很多农村医院的软硬件没有完全跟上,进而使得就医环境没有得到改善。这就需要我们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一定的协调和安排。

四、新医保实行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

针对以上6个现实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从政府、医保中心完善医保体制、加强监督体制等角度出发

(1)完善医疗体制改革。政府医院与社会非营利医院要成为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以此来体现公共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使“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改善,使百姓收获实惠。

(2)简化报销途径。政府一定要设计合理的医药费的报销制度和流程。要在各县市区在最容易找的地方建立相关的报销点;另外,还要简化报账手续和流程,通过与定点医院的联网,省掉老百姓因缺少相关的报销证件而四处奔波的麻烦。此外,医保经办机构应该做到缩短赔付审核时间。这一点在重庆市区做的很好,不过在农村不容乐观。

(3)强化管理和监督体制。政府还要加强对一些小药店,黑诊所的引导和取缔。使资源合理分配,从而更加规范农村基础医疗设施的建设,以便更好的服务老百姓。此外还要定期开展药品价格的抽查,保障农民利益,确保新医保健康有序的开展。

(4)合理制定报销比例、医保药品种类。目前的医保药品中老百姓常用药品数量不多。这样,新医保的推行在这方面没有起到实质作用。此外,对于“核磁共振”等高科技检查应权衡和确定对部分人群(如重症贫困家庭)的优惠政策。

(5)加强医保机构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政府要鼓励医保中心人员多在农村开展百姓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的医保政策宣传,使其更好的接受,为医保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并且在百姓进行咨询或报账时,相关人员一定要耐心细致的讲解,做到微笑服务。

2、从老百姓自己关注自身权利的角度出发

(1)形成正确健康观念。老百姓首先要从内心重视关注自己的身体,不要有病就拖,改变原来不正确的就医观念。

(2)主动了解医保知识。老百姓要主动学习了解新医保的政策措施。只有了解,才能更好的利用,获得实惠;才会减少很多对新医保这个政策的误解,使政府、医护人员、患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更和谐,看病难的问题也能缓解,一举多得。

(3)维护自己权利,举报不法商家。老百姓要敢于站出来说话,把医保实行中的一些暗箱操作曝出来,做到自己不贪小便宜,举报不法商家的违法之事。只有大家有监督意识,那么这些社会的不良现象才会消失,保证社会的公平,更好的保护自己!

五、总结

目前在农村,新医保实行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医保的宣传不够到位,老百姓对医保政策的知晓度偏低;2、医疗设施等软硬件不完备。有待我们政府和社会力量一起努力。我们应该从政府和老百姓自己两个方面共同来改善和改进,使得新医保能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真正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问题。

当然,醫疗体制改革已初显成效,不仅老百姓从中收获了实惠,而且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保障。立足当下:新医保应继续做到以下三点:1、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制定灵活策略;2、强调公共卫生事业为大家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医疗机构不能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医护人员不能败坏医德;3、政府应适当加大对百姓基础健康保障的投入。

六、后记

本文在进行采访时,有些百姓情绪有一定的波动,所以得出的数据和结果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焱.医疗保险操作指南[M].安徽:安徽音像出版,2010.

[2]柳彰.医保定点医院医疗服务管理百科全书[M].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3]王安石.提高执行力推进城乡统筹医疗保障事业科学发展[J].重庆医保,2008(6).

(作者简介:蒋 琳,孙凌逸,吴卓然,陈文凯,刘 南 ,魏欣羽,陈 放,杨晨晨,张可馨,吴玉洁,吕嘉胤,朱宁波, 唐 昊,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作者:蒋 琳 孙凌逸 吴卓然 陈文凯 刘 南

第3篇:卫生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查

[摘要]文章通过对廊坊卫生职业院校在校生、毕业生、实习生人文素质状况及用人单位对卫生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文素质需求抽样调查,了解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人文素质缺失的成因,提出加强人文教育的对策,即正确认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教学模式、关心差生教育,教学形式多样化,营造良好人文教育环境,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 学生 人文素质

[作者简介]蔡文秀(1971- ),女,河北霸州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韩瑾(1972- ),女,天津人,廊坊卫生职业学院,高级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河北 廊坊 065000)

[

一、调查背景

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一直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卫生职业院校学生及毕业生的人文素质现状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问题,廊坊卫生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课题组对在校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做了有关学生人文素养的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人文课学习的现状、人文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毕业生人文素质信息,通过分析,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统一思想,根据各学科特点,从“以生为本”角度出发,反思教学行为,研究制订改革方案,通过反复实践探究,探索适合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形式和方法。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内容

2014年5月至6月,课题组开展了“卫生职业院校在校生人文课程学习状况调查”“卫生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在校所学人文课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对卫生职业院校毕业生人文素质需求的调查”。在校生调查对象为我校中专影像、护理、口腔、检验、药剂、农村医学等专业140人,五年制护理、药学、影像、口腔、检验等专业140人,共发出问卷280份,收回有效问卷255份,有效回收率为91.1%。对毕业生(含实习生)共发出问卷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31份,有效回收率为93.6%。对用人单位共发出问卷112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有效回收率为92%。问卷内容包括人文素质的作用、自我评价、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形成、我校人文课教学情况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人文素质作用的调查显示,76.1%的在校生认为人文素质对自己的成长非常重要,45%的人认为历史上许多成功人士都有较高的人文素质。93.1%的毕业生(含实习生)认为人文素质对自己工作中的成长非常重要,51.5%的毕业生(含实习生)认为单位对员工的人文素养有要求,但远没有技术技能要求高。79.6%的用人单位认为人文素质对职工的工作有明显辅助推动作用,44.7%的用人单位对员工的人文素养有要求,但是,远没有技术技能要求高,77.7%的用人单位最关心我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这说明大多数人认识到人文素质的作用,对人文精神的认同度高。但当今社会技术性知识占主流,因此学校教育及用人单位存在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能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行为普遍滞后。

对人文素质自我评价的调查显示,70.7%的人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質一般,64.9%的毕业生(含实习生)认为自己的人文素质一般,55.3%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人文素质满意程度评价是一般。这个结果是与学者研究及社会对现今学生人文素质的认识评价是一致的,学生的人文素质亟待提高。

对学校除专业课外设置人文素养课必要性的调查显示,60.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92.3%的毕业生(含实习生)认为很有必要接受人文素养课,87.4%的用人单位认为卫生职业院校开设人文课程很有必要。这说明对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涵养人文精神的要求比较迫切。

对提高人文素质的方式调查显示,53.6%的学生认为人文课教师在教学上对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有一定效果但不显著,55%的学生选择喜欢学校组织的类似圣诞联欢会性质的英语课外活动,41.1%的学生认为可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方式提高文化素质。45%的毕业生(含实习生)认为学校所学人文课程对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作用比较满意,73.3%的毕业生(含实习生)认为人文素质课程的授课方式应该多样化。这说明当前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单一,实效性差。

对学生人文精神的调查显示,42.5%的学生认为“拜金主义” 没什么不对,是一种现实主义的价值观;49.6%的学生愿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61.8%的学生在各种考试中的作弊行为是心动但未行动;84.6%的学生会排队、遵守秩序;62.1%的学生对现今社会上发生的多起大学生伤人事件表示气愤,认为这是大学生缺乏道德教育的表现。这表明多数医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取向和主流方向是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发展对医学生的要求。但也有些学生知行不能统一,在经济大潮冲击下,价值取向功利化,过分追求物质和金钱的享受。

对人文知识的调查显示,有13.6%的学生读过我国四大名著,13.9%的学生能背出三两首唐诗宋词,55%的学生偶尔看感兴趣的新闻,25.4%的学生能准确记忆1500个左右的英语单词。55%的毕业生(含实习生)有提升自身人文素质是想法,但没有行动。22.3%的 用人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最缺乏人文素质。这说明学生人文知识比较匮乏,人文修养状况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在学校应受到充分重视。

四、对策与建议

1.正确认识人文素质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普遍存在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某一门科学技术不要求每一个人都能掌握,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人文素质不高,就会使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差。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因为工作对象是人,所以医护人员不仅要有全面精湛的专业技术,更需要有仁心医德,有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的初衷。只有具备这些基本的素质,才能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会为了个人的私利而影响患者利益。所以,成为一个既有科学素养又富有人文精神的人,不仅是学生个人,也是学校和社会追求的最终教育目标。

2.加强学科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学校可以改革现有的课程结构,把人文素质课程作为必修课,将人文课程系统化、全程化。以人文课程为基础,增加学生希望开设的课程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兴趣,提高积极性。鉴于生源来源,对学生的培养采取“宽进严出”的原则,加强考核管理,与实践相结合,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人文素质考核纳入毕业评价。注意评价方式多样化、全面化。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人文素质教育内涵丰富,涉及面广,是一个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过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学识、品质、素养、人格等会使学生在与其接触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和启示。教师应注意将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外化为自己的形象,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德育功能、榜样功能、感染功能。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情感、品德、人格在内的人文修养,给学生更多的人文精神關照。以教师身上深厚的综合素质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影响和熏陶学生的人格,为学生的成才打好基础。在高职院校中,专业课教学占课堂教学60%以上,学校多数教学人员是专业课教师。如果专业课教师不注重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那么人文素质教育就很难深入持久。为避免专业课教师与人文课教师面对同一教学对象却各行其道,学校可经常组织对专业课教师和人文课教师的相互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人文专题讲座,从而形成理想的教学合力。

4.改变教学模式,关心差生教育。近几年,我校生源充足,但几乎都是初中阶段的后进生。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对象的调查研究,用全面、客观、发展的观点深入分析学生。教师考虑的应该是如何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重新获得自信、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面对学生,教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而不是挑剔。怀着对学生的爱心,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营造一种亲和的环境、融洽平等的气氛,使其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尊重、理解、关心和关爱,唤起学生的自耻和反省意识,这有利于学生成长。

5.教学形式多样化。开发更适合学生需要的校本教材是有必要的。教材的编写需体现人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在兼顾职业特色的同时,体现对人文素质培养的高度重视。在保持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原则上,改革课堂教学中以灌输式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形式,可采用互动式、体验式、自助式教学方法。发挥职教特色,使学生把人生理想具体化为职业理想。以语文为例,教师可相对弱化医古文中的语言教学,注重挖掘作品中所包含的古代医家人文精神,特别要抓住其中蕴含的仁爱济世的胸怀、矢志不渝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对学生加以强调,使其体会到医生这一职业的意义之伟大、作用之巨大、责任之重大,从而逐步培养其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并自觉以古代医家为榜样,树立人生理想。推荐一些中外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在班内组织名著品鉴会,班级可以设置“人文素质”教育小组,通过小组人性化的组织、管理、考核带动大家。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医院,让学生增加对医疗卫生的了解,体验职业精神及美德;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等。

6.营造良好人文教育环境。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可以帮助人实现对思想观念、思想方式、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的塑造。学校可以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引导学生组建各种协会、社团,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征文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利用好网络、广播、橱窗、板报、校报等文化宣传阵地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设人文讲座、开展学术活动、开展各类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对积极向上的人和事大力表彰,树立典型,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

7.在见习、实习教学过程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医学教育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学生见习、实习阶段,尤其应注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教师可在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结合学生接触的典型病例、事例,进行医学人文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将医学人文理论知识融于实践、应用于实践,让学生学会从医学、法律、道德、政治等不同角度研究、解决医疗问题,使临床见习实习阶段成为对医学知识技能的实习,对医学人文知识运用能力的实习。

新世纪,对医学人才不断提出更高标准和更多要求,加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达到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培养目标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祥云.人文教育特点新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9(6).

[2]张岂之.谈大学的人文教育[J].高教研究与探索: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1).

[3]李宇阳.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6).

[4]张学文.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野:概念.问题与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6).

[5]林新宏.社会医学新视野[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

作者:蔡文秀 韩瑾

第4篇: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

——

一、农村医疗卫生基本现状:贵、弱、多

(一)贵

1.从病人的恐惧来看

调查中,100%的病人认为,当前的医疗费用太高,高得离谱;一位正在该院住院的福利院集中供养人员告诉如是说:“这么贵,杀人啊!”100%的病 人表示大病无钱上医院;90%的病人告诉我,小病不敢来医院看病而硬扛。病人中流传着以下顺口溜:“一个剖腹产,要花几千块”;“救护车一响,半头牛白 养”;“一人病患,几代受害”;“小病拖,大病挨,要死莫往医院抬”。这些发自肺腑的朴实言语,反映着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可奈何,表达着他们对农村医疗 卫生现状的不满和怨天尤人,诉说着他们对生活的艰辛和忍辱负重,让人感到无比沉重与窒息。 2.从实际支出来看

一是医疗费用上。住院费用高是病人们的普遍反映和感受,住一次院,少则几千元,多则几十万。某县北塘41多岁的林亚细,2011年3月,因摩 托车祸,左脚骨折,前后几次在某县中医院住院开刀做手术,用了钢板累钉,一年多来,总费用达11万多元。对一个农民来讲,11万元,是个什么概念,光靠种 田种地,一辈子都还不清。该村的林谷良,3岁的孙子感冒了,在村卫生室打了几天点滴,不见效,不得已,到县城中医院急诊科,没有住院,4天下来,除去 吃喝开销,仅处方金额就达1086元,平均每张处方250多元,报销216元,自己出了770元,加上车费等其它支出,1400多元不在话下。

二是相互比较上。从地点的比较上来看,可谓天价贵。中医院的药价在该县是最贵的,贵得不可思议,令人难以置信。比如:复方阿胶浆,某县中医院一 盒36元,该县人民医院一盒31元,乡镇医院一盒30元,村卫生室一盒28元,药店一盒23元。从时间的比较上来看,可谓时时贵。纵向看,一年比一年贵。 2010年,某县中医院一组消炎针45元,2011元增加了11元达56元,2012年增加了11元达67元。横向看,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其它物价的增 长。医疗费用的增长年均达30%以上,有的单项药品的价格增长了百分之几百,甚至百分之几千。从新农合报销比例上看,报销比例越往上提,开的处方就越大, 价格就越高,费用就越多,农民感受就越贵。

(二)弱

1.从得病群体来看:弱势

人食五谷杂粮,没有哪一个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但是,现在的病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得病的人大多是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福利院的人等。

调查中,我们得知,来某县中医院看病的人中,绝大多数是老人。病种主要有:腰痛、骨质增生、冠心病、牙病等。现在儿童的体质非常脆弱,特别是爷爷奶 奶照顾的留守儿童,发病的概率十分高。有的儿童隔三差五就生病,一个月病几回,这时感冒好了,那时肺炎又患了,一年到头没几天不在病中。看守的爷爷奶奶大 多本来身体不好,搞得身心疲惫,心力交瘁,苦不堪言。乡镇福利院的孤寡老人非常容易得病。民政局和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比较负责,这些人一有病,会很快送医院 接受治疗,所以,福利院的院民住院的多。但有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住院的乡镇福利院孤寡老人,大多数得的是肺结核。 2.从心理素质来看:仇医

在与病人座谈时,我们了解到,一说到医疗卫生,他们有6怕:怕得病、怕医生、怕住院、怕因病致穷、怕因病致弱、怕因病而增加家庭负担。病人林平水老 人讲:“现在什么都敢想,就是不敢想生病。生了一场病,家底就赔净。辛辛苦苦奔小康,一病全泡汤。”他告诉我们,他们村很多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有的人怕病怕更多的后续费用,甚至作出了极端的选择。

在诚惶诚恐的复杂情感之中,患者们的心理发生了不可名状的明显变化,他们愤愤不平地反问我:“为什么国家的卫生支出越多,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 大?为什么国家对农民的补助越多,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家新农合报销的比例越高,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为什么国家的惠农政策越 好,我们的医疗支出反而越来越大?”这几个为什么把我问得哑口无言!在连珠炮的追问后,他们把矛头对准医院和医生。“医院就是吸钱机,医生就是吸血鬼。原来我们还以为行政干部不好,现在看来,医生是社会上最坏的家伙。社会坏就坏在医生。医生把好人治坏了,口袋治空了,家庭治穷了,社会治歪了。”一句话:仇医!这种变化是可怕的、无奈的、绝望的!

(三)多

调查发现某县中医院有3多:剖腹产多、过度医疗多、医患纠纷多。 1.剖腹产多 自然分娩是人类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也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前唯一的分娩方式。即使是现代医学出现之后,自然分娩也一直是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1998年之前,绝大多数的产妇选择在自己家中靠农村接生婆帮忙分娩,如遇紧急情况,才上 医院,即使是住院,基本上也是自然分娩,所以那时是相当少的。但是,后来情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醒目的墙壁上,处处可见“住院分娩”, “住院分娩,免费接送”等标语。近10年来,该院出生的小孩,几乎无一例外全是剖腹产拿出来的。庞四清,2001年前三胎都是自然分娩的,2009年,生 第4胎,义无反顾、毫不犹豫选择“剖腹产”。专家告诉我们,分娩时,婴儿通过狭窄产道时,全身肌肉受到充分挤压,能适应外界自然重力,特别是脑部等部位在 受到挤压时血液流通加速,使血液循环系统得到更好发育,有利于后天发育。

2.农民被过度医疗多

本人对某县中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4月不同医患者(分4组:农民、居民、职工、自费)的医疗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农民和福利院院 民是过度医疗、被重点对待的对象,结果表明有4多:在住院天数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10%左右;在人均住院费用方面,农民比居民、 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0%左右;在特殊检查方面,农民比居民、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5%左右;在特殊治疗和特殊药品的费用方面,农民比居民、 职工、自费的人士要多,多26%左右。最底层、最贫困、最辛苦、最没钱的人竟然成为了“被宰”的重点,这似乎有点不可思议?!这种特别关照,不仅加剧了农 村居民的看病贵,而且给他们的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如果贵让农民直接感受到看病难、看病贵,那么弱和多则让他们间接地、相对地体验到看病难和看病贵。

二、原因分析:表、浅、深

一谈到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谈到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就会有两个(表、浅)伪原因出现:国家不重视,农民囊中羞涩。其实,这两个原因站不住脚。真正的原因在于医院双轨制。

(一)表:国家不重视 1.怪国家投入少

一谈到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农民看病贵、看病难,人们就会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一个归责为“国家投入少,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主 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通过调查,我们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说法不成立。我们无法从有关方面得到确切的某 县中医院的财政拨款、医改收入、项目资金等。 2.怪医务人员的待遇低

“医务人员的待遇低,低收入使得一些医生在无奈中寻求灰色资源”,是人们思维中的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第二大原因。“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承担 着世上最复杂的劳动,职业成长需经过最严格及最耗时的系统训练,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医生象征着高工资、高收入及高社会地位”。在中国,医生教育程度最 高,经过正规的学习、系统的训练,从事着复杂繁重的劳动,理应有良好的待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我们的医疗队伍中是否存在着良莠不齐的事实,是否存在很 多的南廓先生?真正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否拿了高工资?

调查中,我们发现2个奇怪的现象,一是某县中医院人员的工资呈2个“金字塔”型,二是医院的收入呈指数级增长,医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暴利行业。

“金字塔”型工资:一是从行政级别来看,呈顺“金字塔”型,院级行政领导的工资最高,平均月达10000元;后勤人员的工资其次,平均月达 3500元;一线医护人员的工资最低,平均月为2400元。该院人员月平均工资为3500元。而这家中医院所在的县,公务员工资每月不到2000元。二是 从正规学历来看,呈倒“金字塔”型,有正规学历的人员,绝大多数在医护一线,工资并不高;中层后勤人员,学历次之,工资比一线人员高;而该院的行管人员, 学历大多比较水,反而工资最高。

医院收入:2002年,该院的业务收入只有200万元,2010年,增长到2500多万元,8年的时间增长了12.5倍,年均增速35%以上。医院的利润率大家都知道,高得惊人,有的项目的利润堪比贩毒。

所以,从整体上、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医院人员的工资不算低。医务人员的待遇低不应成为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理由。但是,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真正的职业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不高。

(二)浅:农民囊中羞涩 1.赖农民收入低

农民穷、农民苦、农民难,种田不赚钱,农业的风险大、比较效益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导致相当多的农民生病后不去医院看病,需要住院的也不敢住,只能以“小病拖,大病抗,重病等着见阎王”的消极方式对待疾病。 2.赖物价上涨快

诚然,物价上涨快,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都或多或少有所上涨。物价一涨,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负担无形之中就会加重。今年的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尤为迅速,有的上涨幅度达到了15%,更有的甚至达到20%,或者更多。如有的水稻良种,去年一斤只卖15元,今年却上升到18元一 斤。

但农民收入低,物价上涨快,并不能成为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因为根据有关的资料,农民的收入还在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物价上涨的速度充 其量再快也不会超过10%,面对有风险的农业,很多农民选择退而避之,或是打零工,或是从事其它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生产资料等上涨而带来的不 利,而医院的收入却在以年均近50%的速度高速增长,医药价格是快中更快。这种火箭速度,谁也赶不上。即使是一个千万富豪,在医院呆上一年,医院会让你变 成一个穷光蛋。

(三)深:根在医院双轨制 1.医院双轨制

所谓“双轨制”,是指一些企事业单位经费一少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绝大部分由自己筹集解决的一种管理运行模式。应该说,起初“双轨制”作为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出台,对企事业单位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医院实行的是事业编制的管理体制,医院一直是行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管理上按照国家行政系统组织来进行。在计划经济时代,医院的人财物 由国家统配统管,工资由国家按事业性质的单位统一发放,管理人员的帽子由组织部门授予,帽子和票子都是党和政府给的,政府只需要一个指令,医院必须无条件 立即执行。市场经济时代,医院进入了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双轨制模式,医院开始参与市场竞争,要通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来求得生存和发展。医院已经成为我 国市场经济密不可分的重要部分,产业特性(第三产业)日益彰显。现在医院是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帽子是党和政府管的,票子是市场给的,医院就在党和政府 的要求与市场利益的驱动之间摇摆。 2.医院双轨制带来的

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来说,医院双轨制则是灾难性的。因为在保证医务人员工资和医院建设发展的名目下,医院想方设法搞创收,其结果是把经济负担直接转 嫁到人民群众头上,使一些原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医院,蜕变为榨油吸血的医院。在双轨制的大旗下,公益化的某县中医院变成了名副其实的6化医 院。

一是功利化。医院为了创收,可谓煞费苦心。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几年来,该院的病号年均增长率并不高,不过8%左右,但药价上涨飞快,住院的人数增 多,住院天数迅猛增长。为了拉来更多的病人,医院专门成立了信息科,负责拉病号。信息科就到该县各村卫生室和各乡镇卫生院,给卫生室的医生和福利院的院长 送礼,请他们把不能处理的病人和福利院的病号送中医院。该院还专门作出规定,每个护士,每年必须完成4个病人的指标,医生必须完成12个病人指标,拉来一 个病人按治疗费用的多少返还提成,完不成的每个罚款50元。另外,该院独具匠心,想出了一个表面上既不与国家医保政策相违背,又能赚钱的好办法。国家新农 合明文规定,哪些药可报,哪些不能报,能报的当然利润率低,不能报的当然利润率高。在药房里,该院绝大多数是不能报的药,但处方上开的绝大多数是可报的 药,怎么办?处方上开国家可报的药,而处方的顶端注明药房发什么药。这样,国家的钱套来了,医院也赚了钱,还没有违反国家政策。

二是权贵化。由于医院实行双轨制,性质上事业化、经营上企业化、管理上行政化、工资上国企化,既没有财务公开,更没有政务公开,对权力基本没有形成 有效约束,已经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医院权贵集团。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个人员不过200多人的县级中医院的特殊权贵集团。该集团虽然人数不多,权力却大得很,比 一般的科局更大。医院权贵不光有非常令人羡慕的可以说是一掷千金的财权、更有其他科局无法比拟的人事权,他们不光有权决定医院人员的升迁,更能决定新进人 员的招聘。近几年,该院新进了将近100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临时工。该院临时工占到了所有人员的近1/5。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甚至世袭的、阻碍 社会公平、公正的独特的利益群体。

三是收入悬殊化。医院管理人员的工资与一般医护人员和社会收入水平相差大,大的不可思议。某县中医院,院长、副院长、其他院级领导每月津贴3000 元。同一科室,原来主任拿的工资比其他人员高不到800元,而现在,医院定了一个基数,超出这个基数部分的按一定比例发给主任一人,其余的人员无缘半分, 美其名曰是院科两级管理、超产奖。光超产奖一项,有的科室主任就拿好几万。所以,院领导、主任就拼命抓收入。大病小病都要检查,检查费用高的惊人,有些检 查根本就没有必要。这个医院一般的科室主任月收入都在3万以上。如果把医院权贵的一些隐性福利、优惠等折算成收入,医院管理人员的收入与一线医护人员的收 入差距不下于20∶1。“院长吃肉,我们喝粥。”“„黑爪子‟干活挣钱,„白爪子‟花。”这是该院流行的顺口溜。医院高管与广大职工的收入差距明显扩大, 天价薪酬而造就的暴富者群体,已经引起该院职工的强烈不满。 四是严重行政化。一来后勤较前勤轻松,工资待遇好,有保障,有行政开支权,所以很多人就想方设法往后勤钻,医院权贵的亲戚大多在工作轻松、待遇好的 位置。二来医院官多,全院职工200多人,大大小小的领导近60个。有人开玩笑给我们说,医院的官,在院长的袖子里,院长只要在自家客厅或者在医院的走廊 和办公室走几个圈,官就出来了,主任、副主任,护士长、副护士长分完了,就设学习组长。这些大大小小的领导都要发补贴的,最低的每月150元。医院每月光 领导津贴就要发几万。

五是行政成本高昂化。后勤人员多,车多,吃喝开销大。我的一位一中的朋友告诉我。某县中医院一位副院长的女儿寒假回家,老师同学聚会,高档酒店的两 桌酒席,她的父亲大人大笔一挥了之。我们看到了2011年该院的一个简报,显示2010年全院的医疗收入是2500多万。很多医务人员告诉我们,医院的平 均利润率在400%以上,也就是说,2010年该院的纯利润在2000万以上。而药品费用只有300多万,整个医院所有人员的工资也就400万,那其它的 钱去了哪里?搞建设了?项目是国家拨的钱,还没有用完……调查中,有人告诉我们,该院领导特别怕检察院和纪委的人,凡是检察院和纪委的家属,一律有个一官 半职,而有的任职根本就未经过院务会,院长直接发话给办公室下通知。

六是医疗技术低下化。医院双轨制必然导致人浮于事、人心涣散、一心向钱、医护质量差,使得医院的公益性荡然无存。该院之所以医患纠纷多、医疗事故多,可能与此息息相关。

七是知识被轻视化

轻视、鄙视、藐视正规学历,在该院“蔚然成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某县中医院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并不多,不到该院所有人员的20%,没有一个硕 士,更没有一个博士。院级行政领导中,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只有2人,占20%。科室主任中,全日制的本专科生只有3人,占科室主任的30%。我们得知,水货 学历人员的工资比正规全日制学历人员的工资要高得多;科室主任的工资是本科室其他人员工资的几倍。 八是回扣新型化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医生利用手中的权力,把患者当成牟利的对象,医生得回扣,是人尽皆知的秘密和“潜规则”。一是回扣数目惊人化。调查中,因为 回扣分赃不均,很多人愤愤不平、怒气冲天。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门诊医生,收到了一个腿部骨折的病人,该病人需到骨外科住院开刀,要用钢板,费用在几万 以上,其中钢板的费用就要1万多,医院有一个规定,钢板回扣40%归医生。门诊医生要求亲自为该病人动手术,骨外科主任不同意。不同意可以,门诊医生要求 40%的钢板回扣全部归他,院长和主任不同意,找门诊医生商量,要求回扣能不能少给点?门诊医生一口回绝,原来他当过骨外科主任,秘密和“潜规则”一清二 楚。最后,医院怕把以前的东西公开,不得不作出让步,40%的回扣分文不少,全给他。二是回扣隐蔽化。药品回扣是公开的秘密,但现在医生的回扣在递减,有 的已经被取消。比如,原来医生开一支丹红得回扣10元,去年减少到5元,今年一份也没有。那么,是不是经销商没有给了回扣?抑或医院入了账。经销商坦陈, 他们的回扣完全照给。财务人员说,没有回扣的收入。三是检查回扣明朗化。为了鼓励医生多做检查,各项检查给医护人员的回扣日渐清晰明朗。比如:心电图一个 给医生6元,CT一个给医生15元,采血一次给护士2元,凝血四项给医生10元、护士2元。

九是财务混乱化。一是工资糊涂化。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所得,是对劳动者劳动价值的肯定和鼓励。工资理应由劳动者在财务上签字领取,劳动者 对工资应有知情权。该院实行的是糊涂工资制。工资由本科室护士长到财务上领取,然后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决定发给科室成员。领来多少,发了多少,无人知晓。 一些年龄稍长的医护人员根据提成点数和医院的其它制度,到财务室查账,财务室一概拒绝:领导有令,不准查。二是发放随意化。月津贴院领导3000元、科室 主任2000元、超产奖由科室主任一人所得、护士长提成效益工资的6个点……这些算是财务制度吧。多劳多得、多岗多得、多才多得,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否 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劳、多才呢?有的院领导占据3个岗位,拿3份收入,月达30000多元。有的科室主任完全不能胜任,徒有虚名,津贴照拿。有的院领 导,没有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岗位,收入自然就低,但实情秘密知道的多,怎么办?在制度之外,这位院领导的津贴就发其他领导的1.5倍,春季期间,再给他几千 元的过年费。

三、对策建议:完、改、增

(一)完

1.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可谓费尽心机。国家每年花去不菲的资金,可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老百姓得不到实惠,政府的 工作得不到有效承认,最关键的就是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可以说,医院的管理不解决好,费用开销就大。老百姓讲,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百姓买单,药价永 远降不下来,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所有,当务之急是解决医院官多、行政开支多、不必要的检查多、巧立名目乱发津贴多的问题。这些问 题不解决,任何措施都是隔靴搔痒,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是一句空话。腐败的根源在于暗箱操作,决策的失误在于权力寻租,民主的根本在于阳光行政。透明、公 开的决策有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增加监督的可行性,降低公职人员渎职的可能性。医院是否可以实行决策公开、阳光行政? 2.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

这是当务之急。阳光是腐败的天敌,公开是腐败的克星。医院一定要实行财务公开,不能实行愚民政策,搞一本看不懂的糊涂账,上蒙党委政府,下欺职工百 姓。项目资金是多少、财政拨款是多少、新农合进账多少、职工医疗保险多少、药品利润多少、服务收入多少、检查费用多少等等应该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账目,不能 是笼而统之的东西。工资到底花了多少、购买医疗设施花了多少、作房花了多少、药品进院花了多少、“三公”花了多少等等医护人员应该心中有数。 3.完善医院的监督制度

医院是党的医院、政府的医院、人民的医院,医院要在党委政府的绝对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理念;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要心中常念农桑事,耳里如问肌冻声;绝不能阳奉阴违、做群众的害群之马。医院要自觉接受来自各 方面的监督,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决策公开。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纪检监察机关要定期不定期对医院进行检查;审计机关要对医院进行审计, 要对医院的领导实行经济责任审计制、离任审计制;公安检察机关要加大对医院的立案侦办力度。

(二)增 1.增加农民的收入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农民收入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富裕的新生活。一要解放农民的思想。培养农民自信、 自为、自强、互助的精神,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二要了解农民的诉求。通过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农民的文化素质现状和需求。三是提高农民的科技能 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让农民多掌握一些专业技能和特长。四是培育农民的真本事。让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 新型农民。五是鼓励多种经营。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大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比重。六是找准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培养主导产业。七是引导农民自主创 业。政府在项目选择上给予指导,在税收、用工方面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2.增强医务人员的素质 医院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救死扶伤的地方,理应在伦理道德方面不被社会大众所失望。医务工作者是高尚的、纯洁的代名词,洁净的白大褂是神圣的色彩,这种颜色应该可以抵挡住金钱的肮脏诱惑。在强化道德素质的同时,医护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掌握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3.增设医疗救助制度

针对因病致穷、大病致穷的问题,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政府对农村地区实行医疗救助制度,建立特困家庭医疗补助制度。一是设立专门的大病重病农村医 疗基金会。通过慈善募捐等手段募集基金,为重病大病户提供资助。二是政府多关心。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在资金调拨上给予倾斜,并要多关心那些重病灾户,力所能 及地多为他们排忧解难。三是设立福利“绿色通道”。福利机构应对这些重病灾户多关注,如从每月的福利彩票收入中划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资助那些身患绝症的农村 重病灾户,从而为农民治病建立起一条“绿色通道”。

(三)改

1.改善农村和福利院的环境

“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厕所乱建、柴草乱垛、畜禽乱跑”,是我国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真实写照。我国农村地区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落后, 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环境基础设施。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养殖废物、农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我国大部分农村“脏乱差”现象严重,环境卫生状况令人 担忧。为此,要采取多种形式,有必要广泛宣传和普及卫生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大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福利院是爱心的聚集地,要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文明,做到5个突出:突出硬件重点,改善办院条件;突出管理重点,提升办院水平;突出生产重点,发展院办经济;突出运动重点,增强院民体质;突出医疗重点,提高生活质量。 2.改革医院双轨制

公立医院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也给抬高药价、名目繁多的收费、滥发补贴提供了借口。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 贵的问题,一拖再拖,至今尚无解决的良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双轨制”这个拦路虎。不清理扫除这个障碍,老百姓得到实惠将永远是一句空话,人民群众 想得到均等公共医疗服务的愿望将永远是一句空话。要出台新的医改方案,使其惠及民生,缓解民怨,必须从根本上彻底铲除看病贵这座大山,痛下决心解决“双轨 制”的问题,解决医院权贵集团的问题,把牟利医院变为百姓的福利医院。要解决好老百姓就医难问题,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遏制住医疗机 构创收倾向,打破医院双轨制,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医务人员的工资可参照教师的工资制度,由地方财政统一标准、统一负担、统一发放,解决医务人员的工资透明化问题。医院的收入按照税务部门的做法统一 进当地政府的笼子,医院不准截留、不准收费、不准挪用,当日收入当日进银行。医院的药价由上级医药部门与物价部门核定。医院开支由当地政府比照其他事业单 位拨付。医院的领导由当地主管部门按当地实际配备。医院会计不再保留,由县财政统一负责,实行报账制。医院的建设由负责,对于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 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住院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由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公立医院 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和惠民服务经费;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

3.改革新农合制度

在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的同时,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农合资金,改革现行的新农合制度。

为什么建议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农合资金?调查中得知,一是很多农民对这笔资金根本就不乐意交;二是这笔统筹资金本身就小,今年国家各级财政补贴新农合200元,农民自己出30元,30只占230的近1/8;三是在收取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事实上采取了变通的办法措施。

改革的办法有:一是将新农合的国家补贴由财政部门直接发给农民,一户一存折,公平到人、到家;二是在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取消现在向农民收取的新 农合资金、公立医院公益性质、药品真正零利润的前提下,新农合的国家补贴直接给当地财政,当地财政就用这笔钱发医务人员的工资。这是可行的,以某县为例, 全县农民近40万,参加新农合的占92%以上,即36.8万人,国家各级财政的补贴是7360万,该县所有医务人员不足1300人,人均不低于5.66 万,远远高于当地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

总而言之,解决好农民就医难问题,为农民提供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是党和国家政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虽然言辞有些尖锐,但并无恶意,建议而已,心是好的。

第5篇:农村医疗状况调查问卷

请根据您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每题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打勾。谢谢您的合作!

一.基本情况

1.你的性别:A、男B、女

2.你的年龄:A 、10-20B、 20-30C 、30-40D、 40以上

3.你的文化程度:A、初中或小学B、高中或中专C、专科D、本科或本科以上

5.你的婚姻状况:A、未婚B、已婚

二.医疗卫生状况.

1.一年中你本人或者家人去医院看病的机率如何?

A、基本不去B、偶尔C、经常

2.你本人或者家人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A、500以下B、500-1000C、1000-5000D、5000以上

3.你是否放心医生对你的治疗?

A、很放心B、比较放心C、不太放心D、很不放心

4.你觉得你本人或家人的医疗费用的增长与家庭收入增长相比如何:

A、高于收入的增长B、两者差不多C、低于收入的增长

5.你对定点医院的服务和收费满意吗?

A、满意B、较满意C、一般D、不满意

6.村里有没有响应的合作医疗保险宣传?

A、经常有 B、有,只是在投保时做过宣传 C、没有

7.你对新型的合作医疗了解吗?

A、完全不知道 B、知道一点 C、了解

8.你觉得合作医疗的报效制度怎么样?

A、太麻烦 B、有点复杂 C、很简单、D、不知道

9.你觉得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表现在哪些地方?(多选题)

A、条件差 B、设备差 C、医疗水平低 D、缺医少药、E、不清楚

10.关于医疗改革,你认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多选题)

A药价虚高 B医疗服务费上涨 C扩大医保用药范围 D建立重大疾病预防体系 E提高医疗服务治疗

谢谢您的合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6篇: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在城市话语广为盛行且居于霸权地位的今天,中国的“三农问题”与农民的话语权利往往处于这样的一种尴尬境地。当城市中的居民较为普遍地享受着医疗卫生、就业辅助、交通通讯、教育优待等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和福利时,以土地为生存手段和生活保障的农民处于无助状态。他们在忍受着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着公共服务分配不公的痛苦。

美国著名健康经济学家V.R.福克斯在《谁将生存?健康、经济学和社会选择》中说过:“在设计对贫困者的援助方案时,医生总是倡议提供更多医疗服务,教育者倡议提供更多教育,建筑业倡议提供更多住房,但是,贫困者最想要的是什么呢?它迫切需要得到某些领域的政策分析家的关注。”

卫生机构及人员情况

一般全乡只有卫生院两所,村级卫生室31个,私人诊所36家(其中不包括未登记的),全乡共计卫生员112人。当然,还包括很多未登记在册(即未办理执业许可证)的私人诊所。在一所卫生院中,病房5间,病床15张,医务人员约20人,其中乡村医生12人,护士3人,其中医科院校专科毕业的2人,其他均为中专或大专学历。而私人诊所的构成大多为乡村土郎中,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

在农村,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人生大病,就很可能把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深渊,所以,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大病挨、小病抗”是常事,一般头痛感冒,大部分是不去看病的。调查显示,52%的人头痛感冒

就自己买点药吃,有近20%的人是自我治疗或者硬挺着等病好。当遇到医生建议病人住院的情况时,只有56%的人会听从医生的建议,44%的人不愿意住院,其中,55.6%的人是因为“价格太贵”不愿住院,27.3%的人是因为“经济困难”不愿意住院,也就是说,82.9%的人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愿意住院治疗。

这些年农村卫生事业虽然有所改善,但是医疗价格不断攀升,农民医疗负担重。在农村,有病看不起是很普遍的现象。如90%的农民认为健康状况没有改善的原因是医疗费用太高,还有8%的人认为就医不方便。农民认为,医疗是比养老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18%的人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24%的人很少担心自己的养老,但是只有8%的人根本不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20%的人很少担心自己的医疗问题。

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现状

(一) 乡村医生与农民

从来源上看,农村医生有的是原来的赤脚医生,后来通过进修取得了乡村行医资格,有的是卫生学校或者医学院毕业后在农村行医。从走访的20所农村医疗机构来看来看,65%的诊所是1个医生,90%的诊所是1个或者2个医生,拥有4个及4个以上医生的诊所仅仅是两所乡级卫生院而已。在所调查的134位村医中,84%的医生是男性,女性较少。40岁以下的占48.2%,50岁以上的占30%。从从业年限来看,80年代以来从业的人数占了51.4%,其他将近一半的村医生在

80年代以前就已经从事农村医疗职业了。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生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2002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是3.2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是1.47人。据调查,登记在册的村医(即执业医师数)有112人,另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不少未经登记的私人诊所,粗略估计大致也有三四十人(按40人计算)。这样算来,在所调查行政村,平均每千人拥有医生3.12人,每千人拥有具有乡村医疗资格的医生2.24人。

调查表明,村级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医疗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过医科专业教育的医务人员明显偏少。在调查的31个行政村现有的134位卫生人员中(包括未经登记的私人诊所医生),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人,占总人数的3.7%;初中文化程度的29人,占21.6%;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60人,占44.8%;高中文化程度的40人,占29.9%。但受过医科专业教育的卫生人员明显偏少,从医科院校毕业的只有38人,仅占卫生人员总数的28.4%,其中医科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的仅1人。二是村级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机会少且时间短。在对村级医务人员的调查中抽取30份做统计,有18个村医务人员反映,上级有关部门对村级医务人员的业务有进行过定期培训,但培训时间偏短,占调查村的60%;11个村则反映只偶尔培训过,占36.7%;反映从未培训过的有1个村,占3.3%。三是医疗意外事故时有发生。因医疗技术水平限制,农村医疗意外事

故时有发生。据走访调查,从村民口中得知近几年来,31个行政村因医务工作人员拿错药、打错针、误诊等引发的医疗意外事故就有7例。在金星村,农民周军与妻段静于2002年结婚,2003年某天晚上段静肚子痛,被送到就近的村级卫生室,村中行医不到3年的个体医生周永国(据说在市卫生局有后台办理了行医资格证,仅参加过短期医疗培训)指示超量服用过期药物,在病痛仍然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紧急又送往市人民医院,结果送到医院不到两个小时,段静因为服用药物过量和为时过晚而致死。

(二)各医疗点与农民

1.村级医疗机构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

全乡的医疗点规模都很小,除了两家乡级卫生院之外,其余的很多诊所虽然是打着村级卫生室的招牌,但实际上全属于私人性质的诊所,自负盈亏。大部分的诊所装置都比较简单,除了最基本的必备器械,如注射器、听诊器、血压表等外,很少看到一些高级的器械。室内有板凳和长椅,不少卫生室和诊所还有两三张病床。在我们的走访时,并没有发现有过期的药品,但许多药品的有效期已经所剩无几了。卫生室和诊所的药品也比较少,75%的诊所药品价值在5000元以下,51%的诊所药品价值在3000元以下。对于器械消毒方面,大部分的诊所都比较卫生干净,药品器械摆放整齐。但在走访农户时,不难发现很多一次性注射器成为了孩子们的玩具。

2.村级卫生机构深受乱收费的影响

对于村级诊所,从调查来看,上级部门和村委会几乎没有资金支持,都是自负盈亏。上级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对于村级诊所主要是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些管理对于规范农村医疗市场、保证药品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有些地方管理的营利倾向和形式主义严重。有的只管收费办证,对农村医疗人员的资格把关不严。上级的管理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把管理变成收费,不但不能提高农村医疗服务的质量,反而更加重了农村的医疗负担。

3.村级医疗机构是大多数村民看病的首选

村级医疗机构是大多数村民看病的首选。调查显示,少数距离中心市镇较近,或者病情严重者才到县及以上医疗机构去看病。在医疗机构的选择方面,44%的人去村里的私人诊所,28%的人去村卫生室、卫生站,考虑到很多村卫生也是私人承包的,所以,去私人诊所就诊的比例实际要高得多。

在医疗机构的选择上,距离远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约64%的人都把距离近作为选择特定医疗机构的原因,其次是医疗服务的质量,对于那些患大病、疑难病,人们更倾向于要选择技术较好的医院。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价格、服务和方便性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表现较好,乡镇卫生院最不令人满意。村民们表示,有病总是先去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村医医治不了的,才会建议他们到大医院去就诊。从调查可以看出: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在价格和服务态度方面令村民的满意度最高,只是在质量方面私人诊所和村卫生室相对较差,比不上卫生院和其他更高一级的医院,限于设备和文化水平,这

也是不可避免的。区及区以上医院,在质量方面做得最好,但是最不方便,价格相对也最高。乡镇卫生院的价格和态度都最不令人满意,在方便性上也比不上村级诊所,质量方面也与区及区以上医院有较大的距离,只略好于私人诊所和卫生室。村民的这种评价总体看起来是非常中肯的,也可以看作是对村级医疗机构的肯定。农民的疾病威胁主要是重大疾病,这是他们无力承担的风险。但是,由于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不可能建立全面的较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只能使这些有限的资金用于最急需的地方,即对农民威胁最大的重大疾病问题上。 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解决供给不足和公平理念缺失,是目前中国农村健康事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政府部门的政策规划不能一切都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效率目标,而应该从具体的事务管理当中超脱出来,致力于全社会的资源分配和公共服务建设。健康政策的制定应该反映公众意愿和公共利益,体现公正、公平和安全的理念。同时,健康政策的构建要考虑到许多相关因素,诸如健康与经济、健康与教育、健康与营养、健康与预防、健康与环境、健康与医疗、健康与保险、健康与管理等。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对贫困者的重要意义,以及提供服务的最佳途径。“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我们既不能盲目乐观,把现实抛诸脑后,也不能消极悲观,无视建立一个更高效、公平的社会的可能性。建设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第7篇: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调查报告

姓名:

时间:2012.8.2

5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调查

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标,是地方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今年暑假,我们采取发放调查表、调查问卷,深入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座谈,走访农户等方式,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根据自己多年来对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了解,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一、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市以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市直医疗单位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一)机构:全市有乡镇卫生院21家,其中中心卫生院3家,街道办事处卫生院5家,一般卫生院8家,非建制镇卫生院2家。采取院村联办、村村联办等多种办医形式,全市417个村(居委会)有村卫生室237个,其中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的有126个。

(二)设施设备:卫生院普遍装备有B超、生化分析仪、放射、心电图等常规医疗设备。村卫生室按照“三室一房”(注射室、观察室、处置室、药房)的标准,有的在原村卫生室的基础上院村联办,有的利用原村小学、村委会实行村村联办,有的租赁民房或在自家住房内个体行医。

(三)医疗服务:乡镇卫生院机构、人员、业务、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对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人员调配、业务管理、药品进购、收费价格、防保工作、合作医疗等由卫生院“六统一”)管理,市、镇、村三级医疗网络基本健全。

二、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旧存在但明显改善

当前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看病费用高。83%的被调查者表示医疗费用过高。进一次医院一个普通感冒,至少要50-80元。输一次液吊两瓶,一组能量,一组消炎针,成本只需7至10元,医院要收45至150元。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价格平均翻了几番,新药特药价格尤其昂贵,医院处方用药价格比药店要贵40%以上。同时,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时,往往存在开大方、开重方、开新药的现象,甚至多开不少辅助药

品。农民得了病进不起医院,看不起病,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农村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不少农村群众有病不敢上医院,“小病拖,大病扛”。

二是看大病难。一方面,到大医院看病难。大病一般需要到大医院治疗,但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多,挂号难,有时当天还难挂上专家号,排队等候时间长。另一方面,看大病费用难。治疗大病、重病是以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代价的。

三是报销比例有所改善。9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表示赞同,认为“花这点小钱买平安”值得,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现在,随着党中央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的加大,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也是与日加强,报销比例也是有所提高,较之过去,提高至30%左右,也使老百姓深切体会到了“花小钱买平安”。

三、造成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不容忽视

1、农村医疗设施陈旧、设备老化。全市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

八、九十年代,有的甚至建于人民公社时期,现已十分破旧,业务用房拥挤。虽然卫生院普遍配备有放射、B超、分析等设备,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设备档次低,老化严重,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服务落后。

2、医疗卫生人才缺乏、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一方面存在人员偏多的问题,全市乡镇卫生院院均在职职工64人,大大高于全国每院25人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又存在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由于待遇低、条件差,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另一方面业务骨干外流严重,外出打工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数30%以上。

四、深化改革,加大投入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根据服务人口严格核定岗位和人员,政府保证必要的投入,确保将乡镇卫生院建成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改革,实行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改革分配制度,扩大卫生院分配自主权,实现好医生有好收入。

二是村卫生室建设。

1、按照“统筹兼顾、方便就医”的原则,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坚持集体举办、个人承办、村医联办村级卫生室,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卫生室建设。

继续完善、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全部由政府定价,集体招标,卫生局成立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做到药真价实,让农村农民用上平价药、放心药。

2、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通过3-5年卫生支出达到同期财政支出的8%。另一方面,国家和省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的状况。

3、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人事、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中医中药、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同时,在核定编制前提下,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借鉴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办法,探索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从而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卫生工作。

4、强化监管,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促检查,加强医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严格医疗收费价格和收费公开制度,下大力解决大处方、重复用药、重复检查等乱收费行为,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要实施医药分离,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切断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及医生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

第8篇: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民医疗状况调查

一、调查说明

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问卷调查报告近年来,群众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了解当前我市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我组于近期在平顶山市选取了10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广为人知,也受到了大部分农户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要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还需不断倾听农民的呼声,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实施方案。

二、调查方式

抽样问卷调查

三、调查目的

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培养我们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这次实践调查,更好地了解农村医疗服务问题。

四、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

五、调查时间

2012年7月15日至2012年8月25日

六、调查内容及数据

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七、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的人选择市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二)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三) 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四) 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五) 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六) 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七) 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八) 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43509.4元,实际报销或减免20712.3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九)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十)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十一)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2012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八、总结

(一)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

(二)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三)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四)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五)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九、建议

(一)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

(二)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

(三)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四)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

(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六)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

(七)继续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控制不合理医药费用,减轻群众负担。

(八)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建立了适应卫生事业新形势发展要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络。

(九)可以对患重病、大病的因病致贫农户实行医疗补贴

(十)多渠道、多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用发展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

十、感想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国家对农民的关心,是国家为解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所作出的一项有效的政策。它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由于它的投保比例很高,其收费也较商业医疗保险便宜得多,再加上国家和地方财政的补贴,使得每人只需交10元便能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以它具有的优势之一是:缴费便宜。是广大农村居民买得起,用得着的实用保险。它虽然从根本上对我们农村居民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给于我们了一定的帮助,也能为我们在医疗一些花费不是太多的疾病上提够相当一部分的补助。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重大疾病面前,是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的。它虽然缴费低,报销比例较高,但这也决定了它的保险金额小。在面对重大疾病或需要大量金钱医治的疾病时,它便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保险需求,在这时,昂贵的医疗费用还是让普通的农村家庭吃不消。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仅仅只能解决农村居民一部分的医疗保障,不能全面解决农村医疗保障问题。

这次实践活动中,我收益非浅。身为一名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理应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我立志将实践进行到底,因为实践着,我们快乐着!

第9篇:市区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调查报告心得

根据几天来在农村的调查,经过讨论,我觉得现阶段就农村医疗改革来说,实施根本不彻底。通过统计,大约85%的村民只是知道这个医疗改革,但是对之却不了解。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这个国家措施,这更加剧了政府措施落实情况的困难。经过总结我觉得在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合作医疗不了解和不信任是明显影响合作医疗的要害因素,而合作医疗制度本来的规范执行情况,补偿机制实施的严格性,又将影响广大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在这一方面应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急转力度,使他们在了解政策的基础上,走近政策,最终参与政策.这也许是村委会宣传力度不够或者其他原因,所以村委会应该在工作中紧紧围绕农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监督治理,确保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强对基金筹集,对使用情况的审计和检查,定期向群众出示财务帐目,接受群众监督. 2.另外,经济困难是未参加合作医疗的原因之一.虽然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不错,但仍有不少贫困户,对于昂贵的医药费根本就望而止步,除去国家报销的,剩下的仍然是天文数字。尽管这种情况不多,但存在。因此,在被调查的农村中,农民收入状况相对可以,所以经济困难不是要害因素,而仅是原因之一.

3.总的来说,村民对报销制度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什么样的病该报销多少,在哪报销。对于他们来说,小病去诊所看看就行了,大病再去大医院,报销的时候再去问问相关人员。通过对村委负责人的调查知道,按照医疗待遇低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高于新农合的原则,该市确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平均报销比例为55%,最高可达70%,具体报销多少要看病的种类,住的医院等。

4.药品太贵,医院检查程序太麻烦也是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监督力度,要严格控制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外医药费用,加强门诊医药费用控制,并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农民就医行为的监督管理,简化不必要的程序。

5.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医疗卫生人才匮乏。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农村有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器械破损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目标。村级卫生医疗机构和乡医负担重,而各级政府对乡医从事的公共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没有任何补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医开展预防保健工作的积极性。对于这,政府要切实把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推进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人才流入机制。

总之,农村医疗卫生状况的改善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和政府没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相结合,应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加大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加强治理,使农村中农民真正熟悉到合作医疗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意义,让农民消除疑虑,把政府的政策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相信在国家对卫生制度不断改革的实践中,农村医疗状况将会有大的改观.

上一篇:土地转让协议补充协议下一篇:我喜欢的一位老师作文